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寘鐇派兵到泾河边上的时候又发现三原的守将撤退的时候把泾河北岸大坝和小坝里所囤积的所有粮草都烧了。岸上所有的船只都被带走了,渡口也被烧了。

还没有等到朱寘鐇从周围的村镇里找到足够的船只,朱寘鐇便又被告知陕西总兵来延廷在泾河对岸集结了十万兵马准备渡河决战。得到这个消息朱寘鐇又是被吓得不轻,来延廷的十万大军根本就是出乎他的意料。根据他以前收集的情报显示西安附近根本就没有十万大军,就连五万都没有啊。这突然出现的十万人实在是出乎朱寘鐇的意料。这才有了朱寘鐇着急手下将领和谋士议事的事情。

“对面的十万大军会不会是来延廷的迷敌之计啊。”朱寘鐇问道。

听到他的话,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但是众人实在是没有发现来延廷的破绽,“禀王爷,臣已经派出去五批细作打探消息了,细作传回来的消息都是说对岸有十万大军。就连其他的人也都派人打探过消息。”仇钺想了一会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又说道。

看着其他的将领都点了点头,朱寘鐇也不再怀疑了。不过脸上却越发显得凝重。

“王爷现在别无他法可走只能加强泾河的防守了,现在我大军军心不稳,一旦来延廷的大军泾河防线,那么我们大军极有可能发生溃败的情况。倒时候就一切都完了。王爷早做决定啊……”仇钺痛心疾首的说道。

听了他的话,其他的将领也不做反对,因为仇钺说的的确是事实。

“锦义,你认为呢?”朱寘鐇又把目光投降了何锦义。何锦义虽然官比仇钺高,但是论起军事才能他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因此也认同了仇钺的观点。

“既然这样,那就留下五千人马守城,其余的人全都拍到河岸防守。”朱寘鐇思考良久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王爷英明。”

领了命令,众人皆去调兵遣将,一时间整个叛军营地又热闹了起来。

“将军,咱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动手?”仇钺身边一个副将看周围没人悄悄的问道。仇钺回去之后便把自己在宁夏城带过来的一万人带到了城外。

看了看几十米外其他将领的军队,仇钺低头说道:“现在先不着急,你看何锦义他们几个也都领着军队出城去了。现在动手到时候就凭咱这一万人根本就不是何锦义他们的八万人的对手。现在他们去河岸去了,不过我估计到了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上,何锦义他们几个肯定会回来。他们几个吃不了苦,不会在河边带太长时间。到时候等他们回来之后咱们就动手。没有了何锦义他们几个,他们在城外的八万大军也就成了没牙的老虎。”

“还是将军想得周到。我这笨脑子就是想不了那么多。”旁边的副将憨厚的笑道。

“你呀,当初跟着杨大帅的时候不知道整天都干嘛了,一点兵法谋略都没学会。”

“当年大帅说的我都听不懂,不过有将军就行了。我就跟着将军了,将军让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副将显然对仇钺的话不以为意。

仇钺这回直接无语了,自己这个副手什么都好,忠心更是没话说,不足的就是这脑子太笨了,不过自己当时不就是看重他这一点才让他跟着自己的吗。脑袋笨就不会耍心眼,再加上忠心耿耿,打仗勇猛,这样的手下可是不多见的。想到这一点仇钺看着副将的目光更加柔和了。

凉风吹过,副将打了个哆嗦,赶紧紧了紧自己后面的衣服。

下一章更精彩啊……

这是晚上下课之后赶紧写出来的,时间有点紧。没办法周一实在是太忙了。哎,写完这一章还得赶紧洗衣服,我真是苦命啊

第八十九章仇钺的谋略(下)

果然不出仇钺的意料,何锦义和周昂等人就不是吃苦的料。几人带着兵马到泾河北岸驻防之后,先是在河岸边搭建了一个军营,但是几人只在里面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都回来了。朱寘鐇问起的时候,几人就说对面的官军还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暂时不用担心,但是他们心系王爷安危,于是便回来了。朱寘鐇当然不信了,他哪能看不出几人是不想再军营里受苦才回来的,但是自己毕竟还要靠着这几个人打仗,所以朱寘鐇也就不说什么了。

何锦义几人一回来,仇钺便跟着回来了。至此此次出城驻防泾河的所有高级将领都已经在心系安化王安危的心里的驱使之下回到了三原城。

夜晚,仇府。仇钺正在召集自己所有的亲信做最后的准备。

“各位,明日王府宴会便是咱们动手的最后时机。”看着一下自己的几个副手和留在城中负责守城的几个将领仇钺严肃说道。

“谨遵将军军令。”众人也全都适时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决心。

“好。赵来、蒋笋、陈宽、周复来你们四个是负责把守城门的,到时候看到信号之后立即关死城门,除非我亲去,否则不许任何一人通过城门。”

“是……”

“李绛,你是王府的护卫统领,明天一早想法把我的亲兵安排到王府里。”

“是……”

“吴山,你明日把你的大刀藏到后背里,到时候你就站到我的右边,看到我的手势之后立刻去砍下何锦义和周昂这两个人的脑袋。这两个人在叛军里势力最大,只要这两个人一死,那么叛军必将成为一盘散沙。”

“是,将军你明天就看按老山的吧。”吴山就是仇钺身边最亲信的一个副将。

“高汉,明日你看到信号之后就带着藏在地道里的两千人杀出去。现在虽然城中的大部分人马都是咱们的人,但是城里还有不少各个将军府的亲兵,这些人不除始终是一个后患,你明日的任务就是一个时辰之内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控制住各府这些人。”

“是,将军。”

仇钺昨日带兵去泾河的时候,走到半路的时候从自己的军队里抽出了两千最精锐的人。其他的人被他派到了泾河北岸边,但是这两千人却被他从一个事先被告知的秘密地道里带回了城里。

第二天朱寘鐇在自己的府邸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朱寘鐇军中的重要将领和谋士全都应邀出席。朱寘鐇知道自己大军现在陷入了困境,所以才会有此宴会以拉拢军中的将领。

宴席之中朱寘鐇多次痛斥朝廷的昏聩,和自己的匡扶社稷的大义,但遭到了来自仇钺的质问。恼羞成怒之下朱寘鐇令左右对仇钺下杀手,但是仇钺却抢先一步动手,先是吴山脱下上衣取出大刀之后在何锦义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刀砍下了何锦义的脑袋。接着周昂稍作抵抗之后便步了何锦义的后尘。

何锦义和周昂两人在电光火石之间便被杀,一时间整个宴席上的人全都惊慌失措,但稍后朱寘鐇和叛军的其他将领便朝仇钺杀了过来,幸好仇钺事先安排好的亲兵及时赶到,靠着人数的优势仇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朱寘鐇被抓,其他叛军将领除了几个投降的之外,其他皆被杀。

控制住王府之后,仇钺在王府里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信号炮。虽然是白天但是红色的烟花升空之后产生的烟雾还是格外的惹眼,四个守城的将领看到信号之后立即下令紧闭城门。而早已埋伏好的仇钺的两千精锐也在高汉的带领之下在极端的时间内控制住了整个三原城,城中各个将领的亲兵大都被杀,他们的家人也都被关了起来。

完全控制住三原城之后,仇钺派人去泾河北岸招降剩余的叛军。

知道城中发生的变故之后,泾河叛军大乱,由于叛军之中的高级将领都在三原城里,此时留在泾河北岸的都是一些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甚至一些军队里就只有卫镇抚还在。这些人根本就控制不住军队,最后迫于无奈,这些军中的仅剩的一些低级将领带着泾河的八万多大军回到了三原城。

当然他们不是想着回来攻打三原城的。由于朱寘鐇叛乱根本就不得军心,所以这些人对他的死活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回来一方面是为了确定一下自己在城里亲人的安危,另一方面是为了看一下仇钺或者说朝廷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朝廷答应不追究他们造反的责任,那么他们也就会老老实实的投降,但是如果朝廷非要追究他们的责任的话,那他们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最后在仇钺拿出了朱厚照的密旨声明“只诛首恶、不究胁从”再加上对岸的官军已经打了过来的情况下。八万多人全部投降。(关于这一点最后有说明啊。)

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安化王叛乱终于被平息。从九月初起兵以来虽然朱寘鐇叛军声势浩大、兵震关中,但是实际带来的危害却甚微。除了宁夏被兵灾破坏的有点大之外,朱寘鐇叛军进入陕西以来,在陕西总兵的命令之下陕西的各个城的守将都是在叛军来之前便已经带着城中的百姓和物资退到了西安附近。实际上朱寘鐇叛军一路走来根本就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战事。到了三原城之后,叛军高层更是被一网打尽,剩下的八万大军也全都投降。

“王爷,请把。”泾河北岸,此时朱寘鐇在仇钺的押送之下上了划往对岸的船。

“哼,自古成王败寇,我朱寘鐇有今日之败无话可说。不过仇钺,本王自问带你不薄,想不到有朝一日竟然是你背叛了我。”

“哈哈,王爷,话可不能这么说。背叛可算不上,我仇钺忠于朝廷剿灭你等叛军本来就是仇钺的份内之责。”听了朱寘鐇的话仇钺哈哈大笑道。

仇钺算背叛吗,的确算不上,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把朱寘鐇当做自己的主子。当时朱寘鐇叛变的时候他是投靠了朱寘鐇,但是他投靠朱寘鐇目的可不是为了帮朱寘鐇打仗而是为了从内部瓦解朱寘鐇的叛军。人家做卧底也不容易啊……

自从投靠朱寘鐇之后,仇钺便开始了暗中谋划,先是洒出大把钱财结交了叛军中的一些低级军官,使得他在叛军之中的威望不断升高,周复四人便是在这个时候被仇钺给收买的。到了三原城之后由于叛军军心大散,仇钺逮着机会威逼利诱成功的策反了朱寘鐇的王府护卫统领。一连串动作之后仇钺几乎控制住了三原城里的所有兵马。

乘船到了对岸之后,朱寘鐇看到岸边的大量稻草人和连武器都没有农民,大呼天亡我也。此时他才知道对岸根本就没有十万人,只有不到三万人,其余的不是稻草人就是来延廷找来的农民在那里冒充人数。

朱寘鐇叛乱被平息之后,朱厚照奏孝宗之后下旨免除宁夏赋税一年,安定了宁夏人心。接着又下旨“削庆府护卫”,安化王寘鐇及其亲信送京师伏诛。

此时朝中大臣回想寘鐇宁夏叛乱之初,朱厚照一面调兵遣将,一面“颁诏天下,慰安人心”。颇有当年成祖靖难之势,一时间朱厚照在朝中威望大增。

大家是不是感觉朱寘鐇叛乱平息的太过容易了,其实历史上朱寘鐇的叛乱就是这么平息的,虽然现在小沐换了时间换了地点,但是过程和历史上是一模一样的。只能说朱寘鐇实在太菜了。

第二卷粉墨登场第九十章草原深处的人

朱寘鐇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到宁夏,叛军在宁夏的势力立马崩散,最后远在宁夏的大量叛军不是早一步投降了就是被杀了。杨一清指挥着大军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彻底平息了宁夏的战火。

朱厚照虽然身在榆林,但是远在三原城的安化王却一直没有逃脱他的掌控。虽然朱寘鐇造反声势浩大,但是自始至终朱寘鐇都按着朱厚照事先给他设定好的步骤在走一步一的走向了灭亡的漩涡。不单仇钺是朱厚照事先安排好的人,就连朱寘鐇大军里同样有很多朱厚照事先安排好的人在里面。

朱寘鐇信心满满的前往西安,却不知正好中了朱厚照的调虎离山之计。朱寘鐇的所有根基都在宁夏,离开了宁夏他就什么都不是,只能一步步的走向灭亡而无能为力。

十月二十日,杨一清率领三万大军赶来榆林支援。此时朱厚照已经和巴图蒙克在北边的数千里防线上纠缠了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双方大小战事打了不下七十余次。至于小的几十上百人的小规模接触更是不计其数。就连双方五万人的大战也打了一次了,两三万人的战事也打了不下五次。

九月末的时候,得知朱厚照在榆林的消息之后,巴图蒙克曾亲率五万大军攻打榆林,双方在榆林交战三天,最后巴图蒙克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退走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榆林的防卫力量,说不定在巴图蒙克五万精锐的进攻之下早已经城破人亡了。虽然明军善守城,但是那也不是说明军不会丢失任何一座城市。善于防守也是相对的,如果对方的兵力不是太多,那么对方就别想攻破明军防守的城墙。但是如果对方人数太多,那么你就是再能防守也挨不住对方不计伤亡的进攻。

榆林以前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军镇,但是兵力始终有限,,不像大同、宣抚、固原等一些早已成为天下至关重要的军镇一样驻守大量的兵力

榆林卫是在成化七年才在长城一带设置首次设置的,到了去年也就是孝宗弘治十八年九月孝宗才有下旨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安定、安塞三县。

到了去年榆林才开始第一次取代延绥成为天下天下九关之一,更是把延绥纳到了自己的治下。才刚刚升级一年的榆林,也就是才刚刚开始大规模的扩建,整个榆林道的大部分兵力还是在延绥的绥德州而不是在榆林城。

这一次巴图蒙克亲率五万最精锐的部队来攻榆林,要是在几年前说不定榆林真的就被攻陷了。但是幸好年中的时候杨一清从京城走的时候得到了大批的物资,那里面不乏一些大炮和火枪。正式凭借着这些,榆林众军才能够在榆林城里痛击来犯之敌。

双方在榆林城外和城墙上激战三天,巴图蒙克留下一万多人的尸体落荒而逃。而明军也因此付出了不下三千人的伤亡。

在榆林遭到大败之后,巴图蒙克的进攻就小心谨慎的多了,始终不派大规模的部队攻城,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最多的也就是派出三万人试探性的进攻,而一旦进攻受阻,则巴图蒙克就立即退兵。朱厚照也曾试探性的派出大批部队出城和巴图蒙克决战,但是巴图蒙克似乎打定主意只是骚扰而绝不与明军正面交锋。明军一出城则巴图蒙克便退往草原。一个多月里,鞑靼人除了在榆林死了一万多人之外,其他战事上就没有太多的伤亡。

此时巴图蒙克在草原的边缘建立了汗帐,而他本人大部分时间也都在里边研究战事,至于打仗则交给了他的几个儿子。

“父汗,难道我们就一直这样打下去,这也太憋屈了。我们蒙古人什么时候不是打的那些汉人屁滚尿流的。”巴图蒙克身边他最小的儿子格列博罗特忍不住发牢骚道。

这几天格列博罗特在外面领兵,按照巴图蒙克的命令只能骚扰明军却不得和明军正面交锋,而一旦明军出城就退回草原。想他格列博罗特在虽然年纪小,但是领兵打仗也有好些时候了,这些年和明军交锋也不下十余次,在他看来那一次他不是打的明军屁滚尿流的,但是这一回不能和明军决战只能一直避让明军的打法使得格列博罗特显得极为憋屈。

“哼,你知道什么?现在明军火器犀利,你带着人打上去只能徒增伤亡而已。但是我们在这里拖着明军的几十万大军以减轻宁夏的那位安化王的压力,到时候等那位安化王和明朝朝廷的军队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明廷自会抽调边关的军队回防。到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经过这场内乱之后明廷的实力必将削弱。”

“要是那个安化王能攻破北京就行了,到时候说不定汉人又会陷入向唐庭灭亡之后的情况。”听了巴图蒙克的话,格列博罗特极为兴奋,要是真的能够使汉人陷入大规模的内战之中,自己今天受得这点委屈也就值得了。

“你也太抬举那个朱寘鐇,就他那点本事还想攻破北京城,要不是本汗在这里给他牵制着明廷的兵力,说不定他现在都有被灭了。你以为明军的战斗力就那么弱啊。不过也不需要他打破北京城,只要它能够达到北直隶就行了。汉人向来防范自己人胜过防范我们。到时候要是那个朱寘鐇能达到北直隶,则明廷一定会抽调边关的兵力。”巴图蒙克也适时地打击了一下格列博罗特的兴奋劲,免得他老是自以为是。

朱厚照到了榆林之后便下令封闭了所有经由大明通往草原的通道。以至于巴图蒙克到现在对大明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他还以为朱寘鐇现在还在和朝廷打仗呢,却不知道朱寘鐇早就被活捉了。

朱厚照在榆林虽然现在那鞑靼人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却找到了一个可以在未来某一时刻给予巴图蒙克重击的方法。

此时已经是十月天了,大草原也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奔跑的骏马和饮水的牛羊也都变得极为稀少。在大草原深处,几伙穿着蒙古人服装但却说着汉话的人冒着凌厉的风雪踽踽前行。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却要去往不同的地方。

“大人,前面就是亦卜剌的领地了。”风雪中,一个看了看前方出现的大量牧帐的人朝几人之中的那名首领说道。

第二卷粉墨登场第九十一章草原的动乱

中原大势自古以来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般每过上两三百年,中原大地就要出现一次大的动乱。而与之相比,大草原上更是动乱不堪。中原大地最起码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两到三百年左右的和平与统一时期,但是大草原上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战争。大草原之上部族众多,不同部族之间,同一部族的不同势力之间时常因为草源、人口和马匹之争而爆发战争。即使某一时期大草原上能够出现某一个雄才大略的可汗,那也只能保证草原上几十年的相对的和平,一旦这位雄才大略的可汗死后,那么大草原必将因为种种原因而又陷入纷争。

自从蒙元政权彻底的被推翻之后,大草原便有不可避免的又一次陷入了战乱之中。以前因为上面还有一个草原共主压着,所以下面的那些各个部落处理部落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还会克制一点尽量少动刀枪。明朝把蒙元朝廷赶到了大草原深处,但是蒙元朝廷却又在瓦剌手中彻底的覆灭,自此之后压在草原各个部落头顶上的利剑便消失了。各个部落解放了,自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这也算是太过自由的一个害处吧……

自此大草原上瓦剌、鞑靼两个最大大部落,其他的小部落,瓦剌和鞑靼内部的小部落便纷争不断。

也先把瓦剌带到了顶峰,但是他对权势的渴望也一手把瓦剌重新的推向了深渊。也先渴望汗位,于是他就把瓦剌的大汗脱脱不花杀了自立为天胜可汗。也先不知道的事他给他的手下们起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当那天看到也先坐上象征着大汗荣耀的宝座的时候,他的那些手下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宝座离我也是那么的近,我也是可以坐上去的。于是野心便在这些人的心中不断的滋生。直到有一天有人终于被野心所控制果断的向也先举起了屠刀。自此强大的瓦剌便陷入了争端权势的内乱。瓦剌不可避免的衰弱了。

也先死后,一直被瓦剌人压制的鞑靼人忽然发现原来瓦剌已经不想以前那么强大了。以前那个一直欺负我们的瓦剌已经衰老了。于是鞑靼人开始学着当年瓦剌人对付他们的方式对付瓦剌人。

瓦剌不断的衰弱,鞑靼却不断的崛起。终于到有一天,鞑靼换了一个可汗。满都鲁汗死了,新的大汗是巴图蒙克。

巴图蒙克雄才大略,在他的统治下朝气蓬勃的鞑靼终于彻底的打败了瓦剌,把瓦剌人赶到了西北草原之上。整个大草原上草料最鲜美的地方全都落入到了鞑靼人的统治之下。

但是巴图猛地的野心绝对不止于此,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世孙,从小听着伟大先祖成吉思汗的故事。深受成吉思汗影响的他决心要恢复黄金家族对大草原的绝对统治。

但是在草原上转了一圈之后巴图蒙克发现自己要想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誉还要做的很多。虽然他统治了整个漠南大草原,但是整个漠南大草原却不是只有他这一个部落。鞑靼部落是一个极大的部落,但是这一部落却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部落。它是由数量极多的各个中小部落组成的。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地盘,都已自己的利益。巴图蒙克发现虽然他可以统治整个漠南草原,但那是靠着他在草原上的极高的个人威望,但是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那么那些那些部落是不是还会向服从我一样服从我的后代呢?

他没有信心,因为他发现那些部落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就好像李氏唐朝的那些节度使一样,他们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他们还是听命于李氏皇朝,但是如果李氏朝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的话,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们名义上的主子举起屠刀。巴图蒙克发现他的黄金家族很危险,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家族就是李氏皇朝,自己治下的那些部落首领就是那些节度使。他不知道那些部落会不会有一天对自己的家族举起屠刀,但是他不敢冒险。

于是为了黄金家族,为了他的后代,他要对其他的部落动手了。他要让自己的后代直接统治那些部落。

然后他又在草原上巡视了转了一圈,他发现能够对他的家族产生威胁的也就是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之后,巴图蒙克开始有意识地在对外作战中消耗这些割据势力的实力。最初他获得了成功,那些割据的部落的势力的确在战争中削弱了,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那些人也发现了巴图蒙克的意图,开始防范起巴图蒙克来了。作战的时候经常出工不出力,同时由于巴图蒙克势大,那些割据的部落开始私底下有意识的联合了起来。最后双方僵持了下来。

但是世事无常,那些割据势力靠着联合勉强可以和巴图蒙克抗衡一下,双方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皮,但是私底下也是小动作不断的。不过随着火筛几年前在大同的大败,双方的均衡正式被打破。

火筛是鞑靼郭勒津旗旗主,火筛作战英勇,计谋出众,郭勒津部落在火筛的带领下一跃成为鞑靼内部实力较强的部落之一。同时郭勒津部落也是鞑靼内部割据一方的最大的几个部落之一。

鞑靼内部的割据势力主要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部落势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和他们联合的小部落。火筛的郭勒津部落作为割据势力里面最大的三家之一,他的势力直接影响了整个割据势力联盟的实力。火筛在几年前的南侵大同的一战之中损失两万多骑兵,整个郭勒津部落部落也就是十几万人,骑兵也只有五万人左右,火筛大同一战使得郭勒津部落的实力迅速被消弱。

虽然火筛回去之后对巴图蒙克更加的小心谨慎了,但奈何实力不济,面对巴图蒙克的强势火筛只能不断的妥协。在这几年之中郭勒津部落的势力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巴图蒙克极大的削弱了。而整个郭勒津部落部落里更是已经有很多的人暗中投靠了巴图蒙克。

火筛自己没有子嗣,这对郭勒津部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几个的灾难。就好像中原王朝的皇帝如果没有子嗣一般都会引起国内巨大的动乱一样,火筛没有儿子,也同样造成了整个郭勒津部落内部权力的斗争更加的激烈。

自古以来皇帝娶很多妃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延续后代,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国家生一个或几个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因为就一个儿子实在是不保险。如果皇帝只娶一个妃子,万一这个妃子不会生孩子,或者一直没有生一个儿子,那到时候皇位传给谁?皇帝谁不想当,要是老皇帝有儿子,大家可能也就忍着自己的私欲让老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了,但是如果没有,那谁不想试一试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皇帝。到时候国家还不得乱套了……

火筛从自己兄弟那里过继过来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义子,火筛是想让他这个义子将来继承他的首领的位置,但是此举本来就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对。火筛如果有儿子,那么让他的儿子即位那大家也没什么说的,但是现在他没有儿子,那不就是说大家都有机会吗。凭什么让一个义子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于是那些自认有能力的权臣们不服了。

同时火筛有很多兄弟,他的那些兄弟也有很多儿子,这些人哪一个不想接火筛的班啊,平什么让莫日根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如果莫日根能力出众,大家可能也就碍于火筛的权势接受现实了,但是偏偏莫日根除了有一身蛮力之外一无是处。所以问题就多了起来……

只不过由于火筛还活着,所以这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大都不敢直接表现出来。但是意外往往无处不在……

第二卷粉墨登场第九十二章死神的眼睛(上)

意外就是火筛在大同的大败。有一句话叫做一胜一负,兵家常势也。火筛在战场上纵横几十年,大小战事经历了无数,岂能没有打过败仗。吃败仗很正常,但是一次损失两万多人的打败仗火筛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以前火筛在郭勒津部落的人眼里就像长生天一样伟大,就像长生天一样可以赐予他们美好的生活,但是大同的失败使得整个郭勒津部落几乎家家带孝。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才恍悟原来火筛也不是万能的啊,他也是凡人啊。

从神坛上摔了下来,火筛在部落里的个人威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威望是一种很玄乎的东西,它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它的产生可能是产生于由于个人的地位、个人的资历、个人的举止、个人的身份和个人的以往所做之事在别人眼中留下的印象等。个人威望很重要,比如宋江一个外来人在梁山水泊如何能够成为老大,靠的就是他的威望,大家都服他,所以这个老大只能让他来当,要是其他人肯定有很多人不服。

火筛走下了神坛,那些有别样心思的人开始不是那么的畏惧他了,虽然不敢明着和火筛对着干,但是暗地里又有谁知道呢。本来这些人就对火筛不满再加上巴图蒙克也暗地里拉拢这些人,久而久之有一些人便投靠了巴图蒙克了。巴图蒙克是整个鞑靼的大可汗,投靠他自然比跟着火筛要好了。

火筛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手下有人暗地里背叛自己,但是就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难道能直接杀了那些人吗,这样的话也就等于直接和巴图蒙克撕破脸皮了,以现在郭勒津部落的实力,就算是联合其他两个对巴图蒙克不满的部落恐怕获胜的希望也是渺茫。

朱厚照在整个大明的北方防线上和巴图蒙克僵持了一个多月也不是什么是都没有做。朱厚照知道以巴图孟克为代表的鞑靼黄金家族直系部落和其他的鞑靼部落内部矛盾颇深,他怎么会不好好的利用一下这一点呢。

朱厚照的设想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