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家损失惨重,但是巫家却没什么损失。
成家,此时的成峰在已经熬了几天之后,身上的伤开始恶化了。
“大哥,我感觉我们都中了别人的圈套了。”忍着伤口处的疼痛,成峰艰苦的说道。此时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成峰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了。赵老五的死很离奇,宋宽茶里的毒也很离奇,还有这几天四海帮几位当家的的死更是让人感觉事情的不寻常。他感觉四海帮和近军就像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样。
“什么?那是谁”成昆也早都感到了事情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是他的智力有限,一直没有想出来原因。此时经过成峰一说,所有疑问便瞬间明悟,“三弟,你感觉是谁?会不会是巫家。”
“巫家,不太可能。巫家还没有操纵两大帮派的实力。咳咳……”正说着,突然成峰感到一阵难受,一口鲜血便喷了出来。
“大…哥,以后…成家就交给你了,凡…是……三思而后行。小心……”还没有说完,成峰便已经晕了过去。
“郎中,快去叫郎中。”成昆不断的朝下人吼道。
“父亲,成峰死了。”巫家,巫佑向巫宿通知了成峰的死讯。
“什么时候?”
“刚刚。”
“明日一早,去成家。”
“巫宿,你想怎么样?”看着坐在那里悠哉悠哉的巫宿,成昆在也忍不住了。虽然成峰临死前把成家交到了他的手里,并一再告诫他要凡是三思而后行,但是他成昆从来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做事扭扭捏捏、思前想后的哪像个大老爷们。
“不想怎么样。就是成峰死了,来和你们成家商量一下咱们近军的未来,毕竟下面还有那么多兄弟要养活呢,咱也不能一直群龙无首是不是。”巫宿仍然一副悠哉的样子,现在巫家绝对的压制成家,现在的成家要么就是乖乖的就范,要么就是来一个鱼死网不破。
“巫宿,你别逼人太甚!”成昆愤怒的拍着桌子,看到他的样子,成家的的两百多人都纷纷的站了出来。不过很明显巫宿一点也不怕,一挥手,巫家的人也都围了上来。
一时间整个成家都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清晨的寒风,血红的阳光,漫天飞舞的纸钱……
“呼呼呼”深吸了几口气,成昆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过越看巫宿那悠哉的样子,成昆就越感觉自己的愤怒在增加,愤怒瞬间埋没了理智。
“老贼,拿命来。”成昆一直怀疑局势巫家在操控着两大帮派的争斗,虽然成峰说了不是巫家,但成昆还是固执的认为是巫家在作祟,现在看着这个不但害死了自己三弟还害得自己成家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不但悠哉的坐在自己成家,竟然还想逼自己交出舵主之位,成昆迅速便被心中的愤怒所淹没。提起身边的大刀便向巫宿砍去。
站在外围的两家手下一看这情景就知道今天没法善了了,于是也纷纷的向对方冲去。
“嘭”一声枪响,整个大院瞬间便安静了下来,刚才的嘈杂消失不见,就连寒风也似乎消失了。一片的寂静……
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口的缓缓流淌下来的血,成昆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巫宿手中拿着的一把小巧的火器。火器他认得,只是没想到巫宿会有这种军家用的东西。
“碰”成昆雄壮的身子,不甘的倒在了地上。
“不自量力……”看着成昆的尸体,巫宿淡淡的说道。
此时巫家和成家的几百人都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莫办?只不过不同的是巫家的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而成家的人此时各个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以前在他们眼中一向神武非凡的成家大少爷就这么简单的死了,还是连对方的身子都没有碰到。当然这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成昆死了,那他们这些人怎么办,是继续和巫家打下去,还是……
收起火枪,巫宿走上前来:“成家的众位兄弟,在一个月前咱们还都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只是由于成峰、成昆和我们巫家的私人恩怨导致咱们兄弟睥睨,一直以来我巫某都于心不忍,只是当时形势所迫,咱们不得不走上了对立面。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都是近军的人,咱们一百多年的近军不能够断送在咱们的手里。”
“今天成家的人都死了,那咱们再打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再打下去要么是你们赢了,但同样也会有很多人无辜死去;要么是你们输了,那样的话你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死去。所以我劝大家还是放下武器吧。只要放下了武器,我巫宿用巫家的信誉做保,对你们以前的行为既往不咎。并且从今天开始你们会得到和我们巫家一样的待遇,我待巫家如何,带你们便如何。”
“真,真的?”站在前面的一个成家手下问道。
“我巫家向来说话算话。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靠了我巫家,那么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巫家的人。是我巫宿的兄弟。”
“那好,我放下武器。”只见那人迅速的扔下手中的一把短刀,向旁边走了走。
“咣当。”第二个,第三个……
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来武器,人都是从众的,看到这么多人都放下了武器,剩下的那些人也果断的把武器扔到了地上。
这次整个近军都暂时的掌握在了巫家手中。
四海帮和近军的这次纷争在短短的五天内便落下了帷幕。只是最后的结果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四海帮在这场纷争中以前的五大当家的全部都出人意料的死了,最后四海帮落到了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彭治手中。近军的成家更是在这场争斗和稍后的内斗中烟消云散……
“去,把这封信送给四海帮的彭老大。”冲怀里拿出一封信,巫宿对身边的一个下人说道。
“是,老爷。”
看着手中的信,彭治一阵迷惑,这巫宿给自己送信干嘛,自己又和他不熟,“不管了,先拆开看看。”
彭治撕开信封从里面拿出来一张白纸,只见纸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签名,写着巫宿字。只是在签名的下面却有一个妖异的梅花印。
看到梅花印,彭治心里猛地一惊,“都出去。”彭治挥手把屋里的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然后迅速的走到里间从一个桌字的下面拿出了一个锦盒,从里面拿出一个印章,朝白纸上按了一下。又一个一模一样的梅花印跃然纸上。
“原来如此。”看到两个梅花印一模一样之后,彭治一下子许多事情都想通了。
“来人,”重新把白纸装回信封里糊上,彭治叫过来一个下人说道:“你去把这封信送回巫府上,就说我明日前往拜访。”
巫家,看着白纸上两个一模一样的梅花印,巫宿爽快的笑了出来,“哈哈,原来如此。”
“父亲,何事这么高兴?”巫佑在一旁问道。
“你明日便知。哈哈”
第二日,彭治一大早便已经收拾妥当,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巫家。
巫家,彭治、巫宿两人分别从怀里拿出一个梅花银章,往一张白纸上盖了一个梅花印,看了一下一模一样之后,相互一视,纷纷笑了起来。
“不知巫大哥在北镇抚司多少年了?”相互熟络之后,彭治问道。北镇抚司,锦衣卫两大谍报机构之一。
“不满老弟,巫家的每一代家主都任职镇抚司啊。现在老哥我也算是一个百户了,在镇抚司里有档案的。”巫宿颇为自豪的说道。
“真的?还是老哥厉害啊,到现在老弟还只是一个总旗而已。”彭治震惊之余说道
“老弟现在不到二十,还有的是机会,哪像老哥已经老了。”
“那里,老哥现在正是老当益壮的时候啊。”彭治赶紧说道。
“哦,哈哈哈”两人又是大笑。
当天回四海帮之后,彭治和巫宿两人先后对外宣布四海帮和近军从今以后归一个叫做天下会的组织管。
一时间惊诧了无数人,而天下会也引得无数人好奇。
朱厚照看了一下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之后,便不再管它,因为事情的发展一直都是按照他安排的进行的。而他此时还要忙着自己的婚事呢,哪有时间管这点小事啊。
说一下本书的成绩,怎么说着,实在不好。现在本书都已经二十多万字了,但是点击却连十万都不到,收藏更是时有一千多,推荐也是只有一千多。实在是丢人啊。当然我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我书写的可能不是太好。
本书从下一周开始就不再有任何推荐了,但时候估计本书的成绩会变得更差啊。想一想那时的情型,害怕啊。说这么多就是希望看本书的朋友能够平时多点击几下,有推荐票的时候给小沐几张。还有那些一直等着养肥了再杀的朋友,虽然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一声本书不会太监但你们也不能平时不支持一下啊,是不是。哎,算了,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平时多支持一下,别让成绩太差了。还有小沐感觉本书的前面部分写的不好,大家说一下需不需要修改一下呢,有什么好的意见,大家可以在我书评里说一下啊。今晚有第三更啊,大家加把劲啊。
第七十五章太子妃
朱厚照今年也十六岁了,按照古人算年龄喜欢算虚岁的习惯,朱厚照此时的岁数也可以被定为十七岁。在现代十七岁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还只是一个孩子,他们要做的只是安静的生活好好的学习。但在明朝,十七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或许有一些人在十七岁是孩子都已经下地走路了。
朱厚照此时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他要选妃了。不过他不用面临两难的抉择,也不用像那些爱情故事里写的一样去娶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或者不爱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太子妃。因为他的太子妃将会是杨紫嫣。一个已经和他一起度过了多年时光的女孩。
从几年前杨紫嫣偷偷进宫的时候,朱厚照便喜欢上了她,或者说是彼此一见钟情更合适,虽然当时两人都还小,不过年龄是挡不住爱情的来临的。之后的几年两人更是整天腻在一起。对于这一天的来临两人都是期待已久了。
明朝太子选妃是很复杂的,首先得皇上发布诏书,向全天下昭告太子要选妃了。然后在从全国各地选出来适合条件的女孩,然后把这些人带到京城,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由皇上和皇后决定选谁为太子妃。之后就是等着晚婚就行了。当然这只是省略了很多步骤的情况下的,实际上太子妃的选择一点都不必皇上选妃要简单。毕竟太子妃将来是很有可能要当皇后的,对太子妃的选择可是整个皇室和内阁都异常关注的一件事。在这件事情上朱厚照是没有什么决定权的,他能做的就是听从安排而已。
杨紫嫣比较好运,她不用向其他人那样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因为她是孝宗和张氏都已经内定的太子妃。这几年杨紫嫣在宫里可是没少陪着张氏一起聊天,长时间交谈下来张氏对杨紫嫣可是极为满意。不但人长得漂亮,还知书达理、心的善良,最主要的是家庭条件也基本上符合太子妃的选拔要求,虽然不是来自民间但家世也不是太高。并且张氏也发现了杨紫嫣和朱厚照眉来眼去的情况,张氏对此也不反对。两人感情好,成婚之后才能相互恩爱。张氏对杨紫嫣满意了,那孝宗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在这一点上他基本上都是听从张氏的。
杨紫嫣这些年来最常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家,另一个就是朱厚照的东宫了。不过用不了多久这里也会成为她的家的。
“紫嫣,送给你一个礼物。”看着打扮的楚楚动人像仙女一样的杨紫嫣,朱厚照十分艰难忍着想上去一亲芳泽的冲动。
看着朱厚照手里拿着的黄色的锦盒,杨紫嫣大为好奇,“是什么礼物啊?”伸手就想去拿。
不过朱厚照是不会让她这么简单的就拿到手的,把锦盒举过头顶,朱厚照带着邪邪的笑容说道:“想看是什么礼物吗?想的话就乖乖的比上眼睛。”
杨紫嫣可不知道朱厚照心存着坏心思,乖巧的闭上了眼睛,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
用极快的速度在杨紫嫣反应过来,朱厚照在那诱人的湿唇上连啄了三下。
朱厚照亲第一下的时候,杨紫嫣登时呆住了,不过第二下和第三下的时候已经反映了过来。此时杨紫嫣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一般,不住的拍打着朱厚照的胸口。
“拿来。”似乎是打累了,杨紫嫣撅着嘴伸手便要把锦盒夺过来。这回她成功了。
“圣旨……”杨紫嫣一阵惊呼,只见里面赫然躺着一道圣旨。
连忙合上锦盒,杨紫嫣把锦盒又递给了朱厚照,“还是照哥哥你拿着吧,我不看了。”虽然杨紫嫣经常和朱厚照在一起打闹但是不代表着她不懂规矩。圣旨不是她可以看的,她也不会去看。
“没事。打开看看吧。这本来就是给你的。”朱厚照又把圣旨递给了紫嫣,只是杨紫嫣似乎是铁了心不接了。
“就是给我的,那在宣读圣旨之前我也是不可以看的啊。”
“原来你担心这啊。放心吧,本监国殿下特许你可以一看。”
“那好吧。”这回杨紫嫣倒是爽快的结果了圣旨。
“照哥哥,你坏死了。谁说要当你的太子妃啊。”杨紫嫣打开圣旨之后,一看里面的内容瞬间便脸红了,里面写的赫然便是内阁拟票孝宗盖玺的立杨紫嫣为太子妃的诏书。
“你不要啊,那好我把诏书拿走了。我给了别人你可别后悔啊。”朱厚照装着要伸手去躲圣旨的样子。
“谁说我不要了,还有不许把它送给其他人。”杨紫嫣连忙把圣旨藏到身后。感情小丫头当真以为朱厚照要多回圣旨了。
恋爱的女人智商的确是成负数的。
看了诏书之后,杨紫嫣一直红着个脸,就是到家之后也是红着脸赶紧跑到了自己的闺房。
“哎,这小丫头今天不正常啊。”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的样子,杨延和说道。
“恋爱的女人都这样。”在一旁的杨慎打趣道。
“去,你知道什吗叫做爱情吗?”杨延和教训道。
似乎对自己父亲看扁自己不服气,杨慎立马反驳道:“我怎么不知道啊,殿下以前整天给我说爱情的事,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爱情……”
“行了,行了。就你知道得多。”杨延和好几十岁的人了,让他在这和自己的儿子讨论爱情的问题,他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我去看看。”在一旁杨夫人看着丈夫和儿子一眼,便朝杨紫嫣闺房走去。
杨夫人进去的时候看到自己女儿正把头埋进自己的被子里,“嫣儿,你怎莫了?”
“娘亲。”看到自己最亲的母亲进来了,杨紫嫣立马坐起身子趴到了杨夫人的怀里,出人意料的哭了起来。
“怎么了?是不是谁惹你生气了?”杨紫嫣一哭,杨夫人便着急,女儿可是自己的心肝宝贝,自己平时连说都舍不得说一句。
“没有,就是以后再也见不到娘亲了。”杨紫嫣断断续续的说道。
“再也见不到娘亲了,怎么回事?”杨夫人问道。
“娘亲,嫣儿要进宫里了,以后就见不到您了。”
“进宫?”此时杨夫人想到了近段时间传的很厉害关于太子选妃的消息。
“娘亲,皇上已经下旨要选嫣儿为太子妃了。那以后嫣儿就不能出宫了,就再也不能见到娘亲和父亲了。”
“这是好事啊,”抹了抹杨紫嫣脸上的泪珠,杨夫人说道:“放心吧,以后你到宫里之后,娘亲一定会去看你的。”
“可是您进不去宫里啊。”
“你倒是侯让太子下道旨不就行了。”
“对啊,嫣儿怎么没有想到呢。”
牛人杨一清要进京了,大明又要向世界露出他的强有力的臂膀了……哇嘎嘎……
喜欢的记着投几张票啊。下一章不知道怎么搞得被审核了。哎
第七十六章一清进京
第二天朱厚照选太子妃的圣旨正式宣读,只是伴随着这道圣旨的还有两道圣旨。一道是册封杨紫嫣为太子妃的圣旨,另一道就是册封冬雪为东宫选侍的圣旨。明朝太子的妃子除了正妃被称为太子妃之外,其他的一般情况下被称为选侍、才人或者淑女等,当然也有例外的,只不过不多而已。太子登基之后他的那些妃子就会再被册封为嫔妃。比如光宗李选侍,后来天启即位之后册封为李庄妃(因为光宗死的早还没来得及册封)天启皇帝生母王才人,崇祯皇帝生母刘淑女,都是光宗还是太子时候的封号。
接连宣读的三道圣旨使得好多人刚刚升起的一丝丝的希翼瞬间便消散了。不知有多少父亲在大骂你怎莫就这么快就选出了太子妃了呢,让我们怎么办呢?刚刚花了银子打算把女儿送进宫里这回有泡汤了。当然也同样有很多女爱也在黯然落泪,太子妃啊,就这么离我远去。
“雪儿姐姐,别哭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啊。”刚刚接过圣旨之后,冬雪回到屋里便哭了起来,当然她是高兴地。身边的姐妹们见了赶紧过来劝她,现在冬雪和她们的身份就正式不一样了,从今以后冬雪也就是她们要伺候的人之一了。
“对。我应该高兴。”抹了抹脸上的泪光,冬雪露出了笑容。在东宫里一呆就是十几年,从朱厚照出生就陪在朱厚照身边,这么多年她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她喜欢朱厚照,朱厚照也喜欢她。这难道不是她最好的归宿吗。对,应该高兴。
太子大婚,绝对是现在大明朝的大事,前前后后不知道了忙碌多少时间,朱厚照要想欢欢乐乐的娶回两位娇兹兹的大美人,可是有的等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要处理一件事。那就是杨一清到京了。
从上折请求重修边关之后,杨一清便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自从弘治十五年受兵部尚书刘大夏举荐到陕西督理陕西马政以来杨一清一直都是干的兢兢业业的。不但是为了报答刘大夏的知遇之恩,更是因为他纵横疆场杀敌报国的梦想。
杨一清道陕西督理陕西马政,说白了就是让他到陕西来养马的。干的和弼马温是一个性质的工作。不过他可比弼马温的地位要高多了。孙大圣在天庭干弼马温那也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是人家杨一清在陕西养马那可是地位崇高啊。当时人家杨一清杨大人那可是以都督院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去养马的。都察院是干什么的,那可是明朝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这权力可大了去了。都督院左副都御史那可是正三品的高官,人家杨一清的身份搁在后世那最起码也是副省级的。
杨一清到了陕西之后可是实打实的想着把这个马给养好。没办法你想打仗你先得有马啊。明朝最主要的战争都是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得。游牧民族都是骑兵,你和人家打仗不能用步兵上啊,你也得有骑兵才行啊。于是这养马在明朝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不然朝廷也犯不着把一个正三品的大员弄到边关养马啊。杨一清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领兵和瓦剌或者鞑靼打仗,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对养马可是兢兢业业的。
杨一清在陕西干的不错,在那里狠狠的整饬了一下“茶马贸易”。
西北地区产马,当地的少数民族以马来交换中原地区的茶叶,这就是“茶马贸易”。茶马贸易也是历史悠久的产物了,在中国唐朝的时候就有了。据史书上说是当时回鹘人赶着大批的名马入朝,换回中原的茶叶。当时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西北的游牧民族都爱喝茶,可以说茶叶在当时是西北游牧民族的必需品。就好像藏人一样都到了“无人不饮,无时不饮”的地步了。这有了第一次交易之后,游牧民族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茶叶,而唐王朝则获得了他们想要的马匹。于是这个贸易便被保留了下来。
到了宋代还设立了管理茶马贸易的专门机构——茶马提举司来管理茶马贸易。在明代,明太祖更是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茶马贸易制度,下令用四川的茶交换西北的马,以供给军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茶叶的供给来控制西北的少数民族。只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制度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到了明代中期,有些人为了牟利,携带私茶与西北人交易,而西北人有了茶的来源,也就不常赶马来,跑那么远费劲啊,有那时间人家也想好好歇歇。马政渐渐废弛,军马供应不足,军队的战斗力也失去了保证。杨一清就任后,驻扎于平凉、固原。他接收的是一个烂摊子,牧马的草场只有66000多顷,养马军人只有700多名,马也只有2800多匹。杨一清深知军马对于军队作战的重要性,决心恢复明初设立的金牌制,使纳马像交田赋一样,必不可少。于是他施行了五项重要措施,即复金牌之制、专巡检之官、严私贩之禁、均茶园之课、广价茶之积,使茶马贸易的介入者上至巡茶御史,下至黎民百姓的权利和义务都更加合理,茶课、茶运等各个环节都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此外,杨一清又提出要增马种、增加牧马军人。四年后,茶叶已集中于官府,积茶20万公斤,茶叶的运输则招商进行,不必劳烦民夫;西北的马大批赶来,共买得番马9000多匹。在杨一清的整顿下,川陕茶马贸易迎来了黄金时期。
杨一清干的好,于是被升职了。三边总制。这可是个大官。三边指的就是就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总制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总督这个词大家绝对熟悉。总制就是后来明朝总督的前身。这可是当地巡抚都要乖乖听话的超级大官了,此时杨一清可是真正的为高权重了。
做了三边总制之后,杨一清经过实地考察之后终于写了那一篇奏折给送了上去。当然能不能通过他心里可是没有一点的谱。
不过幸好他碰到了朱厚照,他的奏折幸运的被朱厚照给通过了。当然就是历史上杨一清的这封奏折也是被武宗给通过的。杨一清是幸运的,他的奏折不但被通过了,并且还被召回京城面见太子。花了一百两银子之后,杨一清终于从传旨的太监那里知道了朱厚照召他进京是想找他了解一下边关的情况。这说明什么,说明监国殿下对边关重视,以后他们这些边关的将领就可以得到来自皇上的更多扶持了。当然这也说明了监国殿下重视咱,要不然边关那么多的将领殿下不找偏偏找着了咱。当然这是杨一清自己的想法。
满怀喜悦的杨一清接过圣旨之后带着一百多的亲兵便飞奔京城而去。
早上没吃饭,码完这一章小沐得赶紧补充点能量。
第七十七章整顿军屯
跟在小太监身后,杨一清忐忑的向前走着。想他杨一清现在都已经五十二岁了,虽然算不得是高龄但在古代这种平均寿命比较低的时代,五十二岁已经勉强可以称得上是老人了。看着四周雄伟的宫殿,杨一清心里激动万分。虽然现在已经是三边总制了,但是这皇宫来的次数还真不多,除了在京城当值过一段时间参加过几次朝议之外,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单独诏进皇宫。
杨一清从陕西回京一路上每到一个驿站便迅速换马再行,几乎没有怎么休息。到了京城之后更是直接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太监给带到了宫里。虽然已经好多天没有休息了,但此时的杨一清身上一点也感觉不到疲惫,他甚至都能够感觉到自己已经加速的心跳。
“公公,不知殿下近日心情可好?”叫了前面的小太监一声,杨一清说道。大臣进宫时侯向领路太监询问皇帝的近况已经属于明朝的常见现象了,虽然以前太祖、成祖和其后的多位皇帝都下旨禁止过这种情况,但是人家在私底下透漏点情况外人也不得而知啊,所以这个圣旨也没多少威力。那些太监们可以趁机收些好处,大臣们也可以掌握皇上的近况已决定面圣的侯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这种现象是禁止不了的。
“杨大人,殿下大婚将至啊。”前面的小太监没有正面回答杨一清的话,只是把京城已经人尽皆知的消息给杨一清说了一下。
“多谢公公。”虽然小太监没有直接说,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小太监传递的信息已经很明确了,朱厚照现在心情很好。听完杨一清不动声色的递给小太监几两银子。
“看来这个小太监也是个聪明人啊。可惜了。”看着前面不急不缓的小太监,杨一清在心里感慨道。
此时孝宗正休养身体,太子监国,杨一清一行直往东宫而去。
“臣左副都御史三边总制杨一清参见监国殿下。”
“杨大人快快请起。来人,赐坐。”
等杨一清坐下之后,朱厚照细细的大量他,“意气自如,义形于色。”这便是朱厚照在心里给杨一清的评价。不愧是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名流千古的名臣。
“杨大人整顿马政使边关马政为之一清。现在又劳心边务、为国操劳真是我大明士人之楷模啊”
“这都是臣作为臣子的本分。读圣贤书、食君禄当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受到朱厚照这么夸奖,杨一清还是很高兴的。
朱厚照对杨一清极为看重,不单单是因为杨一清处理政务和军务都是一把好手,更因为杨一清懂得关心民生疾苦。杨一清在边关目睹过边关民众疾苦的生活,其一生写诗无数,但大都是描写百姓生活贫苦的诗句,“十日阴无一日晴,满门苔色断人行。潦伤空自伤禾稼,河挽应难洗甲兵。客枕怕移沾湿处,邻家惊听坏垣声。飞茅破屋知无数,不禁忧时种种情。”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懂民心、会抓住民心的大臣尤为难得啊。
不过现在朱厚照最关心的还是边关的情况,“不知杨大人对边关军务怎么看?”
“回殿下话,臣自四年前受命督理陕西马政之后,在闲暇之余曾多次游历边关,后总制三边,臣更是视察过三边所有军镇卫所。现在边关大多数军镇败坏不堪,长城更是多处毁坏,数十年来从未修葺。我大明北方之敌瓦剌、鞑靼多为骑兵,而我大明多为步兵,外敌入侵之时只得据城而守,但是由于多数城墙败坏,导致鞑靼骑兵长期以来对边关之地轻而易举便可直入关内数百里。”接着杨一清又说了一下进几十年来边关将士面对鞑靼骑兵战况,不过很明显大明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落于下风,据关而守、被动防御。
“想不到边关已经败坏到这个情况了。”朱厚照吃惊道,“不知杨大人可有何良策。”
“禀殿下,臣考察三边之地后发现三边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修浚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所,以壮边兵。再之后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饬韦州,以遏外侵。只要此举实施得当便可扭转边关颓势。”
杨一清说的办法很简单,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却不是一般的大。修浚墙堑、增设卫所经理灵、夏这些都是需要银子的,就现在大明每年那点税收,要是办的起来那奇了才怪了。不过现在没银子,就是挤也得挤出来点银子先把架子搭起来。在之后,只能是朱厚照自己往里边贴钱了。
经过大半天的讨论,朱厚照和杨一清两人终于把整顿边关的事情给定了下来。不过朱厚照此次让杨一清进京可不单单是为了这一件事情。
朱厚照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趁机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