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如果其中有任何一路大军进攻不顺的话,那可能就要危险了,他们到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大军北上的道路被截断的可能。虽然蒙古大军都是骑兵,在北方平坦的地势当中也是畅通无阻,但毕竟这里是大明。一旦他们无法返回草原了,即便是占领了京城也早晚会被歼灭,南下大明他们就好比无根之萍。越打军队就会越少,被歼灭的危险也就越大,所以和蒙古的通路畅通才是最重要的。

南下之后巴图蒙克那一路大军进攻十分的顺利。渤海卫虽然和四海治所一样都是背靠长城的险峻关隘,但是那时对于在长城北面的人来说的,虽然渤海卫早在四海被进攻之后就加强了防守,但是面对直接从自己薄弱面而来的十五万大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不出片刻渤海之所便被从南面攻克。(。)

四海治所和渤海卫相继被攻克,大明长城防线彻底关口大开,拿下渤海卫之后巴图蒙克仍旧没有在那里停留,而是直接接着南下拿下了怀柔和顺义两座城池。

至此巴图蒙克和京城之间再也没有任何阻隔,在当天下午,巴图蒙克率领的蒙古大军便直接出现在了京城的外面。

“皇上。您看这……”城墙之上,朱厚照率领一干大臣亲自走上城墙,同时蒙古人出现的第一时间也被朱厚照看在了眼里。

“军列整齐,士气旺盛,巴图蒙克果真是卧薪尝胆了三年啊。”看到城外出现的蒙古军队。朱厚照第一次赞赏着说道。

“刘阁老你怎么看?”之后朱厚照将目光转向刘健。

“这是一场矛与盾的较量,蒙古军队兵锋正盛就是这矛,而我们又坚城可以依靠,就好比是这盾。”

“矛与盾的较量?不错,这个比喻很是恰当。”刘健一番话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现在就看到底是矛锋利还是盾坚固。不过朕可是对此战充满了信心。”除了极个别知道底细的人之外,其余的大臣完全不知道朱厚照的信心来自哪里。不过虽然他们感到迷惑,朱厚照也不会去将自己的底牌告诉他们的。

“大汗,看,上面那个应该就是大明的皇帝了。”同时,此时在城墙外面,巴图蒙克也在注视着上面的朱厚照等人。

巴图蒙克骑在战马之上抬头看向朱厚照,而此时刚好朱厚照也看到了巴图蒙克,目光也向着对方看了过来,在半空之中,两人目光相接,尔后彼此笑了起来,“来人,给本汗朝城墙之上shè箭。”

很快,依照巴图蒙克的命令,从蒙古大军之中出现一队上千人的兵马迅速奔袭到城墙之下之后朝着上面便拉弓shè箭。

而城墙上面的明军也不甘示弱,在蒙古人shè箭的同时也拉开弓箭朝下面shè了起来,一番试探下来,双方互有损伤,之后蒙古人便迅速的退了下去。

“皇上,城墙之上危险还是下去。”等蒙古人离开之后,刘健等人对朱厚照说道。

“好。”朱厚照也没有脾气倔着不顾别人的劝阻非要赖在上面不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作为一个成熟的君王者除非在最紧要的时候,其他时候保护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是说贪生怕死,而是一个君王他的本身不是为自己而活着的,君王的安危关乎一个国家于民族的安危,又不得你不慎重。

跟随者朱厚照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走下了城墙,而城墙之上,兵部尚刘大夏正式的接管了此次京城的防卫。

城外的蒙古军队在经过第一次的进攻之后便停了下来,接下来并没有其他危险的动作了,虽然巴图蒙克恨不得现在就站在京城之上,但是军中缺少攻城的器械让巴图蒙克不得不将进攻一再延后。

攻城器械,不管是在汉人还是在蒙古人的进攻之中都无法缺少的一件工具,蒙古人的骑兵是很厉害,但是靠着骑兵蒙古人就是十辈子也别想攻占一座坚城,到了关键时候他们也必须要向汉人那样建造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付出大量的伤亡去攻占一座有一座的城池。

从元朝到现在的明朝中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了,但是蒙古人的攻城能力却在不断的下降,论起攻城能力蒙古人最厉害的还是在成吉思汗以及之后的忽必烈之间的那数十年的时间,当时的蒙古人不但在进攻的时候有大量的仆从军为他们效力,更有无数的汉人、辽人、金人以及阿拉伯的工匠为蒙古人制造最为先进的攻城器械,更甚者当时的蒙古人更有比汉人更加先进的火炮回回炮作为工程的利器。

不过现在的这些巴图蒙克都不再享有了,他没有丝毫的仆从军,所有进攻的人都是他们蒙古自己的人,而且也没有了汉人、辽人和阿拉伯人为他们去制造jīng良的攻城器械,火炮这种他们当年最拿手的东西此时已经再也制造不出来了。在几年前还有汉人卖给了巴图蒙克几门火炮,不过现在不但那些火炮已经再次落在了朱厚照的手中,而且他们也没有办法像几年前那么获得火炮了。

在蒙古人南下的途中巴图蒙克就已经下令制造了不少的攻城器械,在一开始大军进攻张家口堡的时候这些攻城器械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可惜的是为了不让明军怀疑,离开张家口堡的时候大部分的器械都被留在了宣府。

缺少了攻城的器械在四海治所和渤海卫的时候还能够应付,因为本来那个地方就没有京城这种高大的城墙,对器械也不是特别的需要。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那个时候缺少了器械还能够应付的过去,现在真的到了京城下面了,缺少了这些器械了那就真是空有数十万大军也只能望城兴叹。

在巴图蒙克的命令之下,十五万大军超过十万人走下战马去京城外面的山林之中砍伐树木用意制造器械,这虽然加快了制造器械的速度,但是却让巴图蒙克无法将京城围困,五万人往往顾此失彼,根本就无法同时看守超过两个城门,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刘大夏趁机从南方的通县和东边的蓟镇等地调过来了不少的大军用意增加京城的防卫。

不过在京城下面的巴图蒙克还没有制作好足够的器械,便得到了第一个不好的消息,阿喇哈青森南下遇阻了。

由巴图蒙克亲自率领其中的十五万大军沿着从四海治所到渤海卫、怀柔、顺义的路线到京城,而阿喇哈青森则率领着剩余的十五万大军从四海南下居庸关、昌平最后再到京城。到现在巴图蒙克倒是完好的完成了之前的计划,顺利的攻克了渤海卫、怀柔和顺义等地,但是阿喇哈青森却遇到了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还不小。

离开四海之后阿喇哈青森南下的第一站便是居庸关,居庸关位于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大明京西的四大名关,同时也是京城的内三关之一,这里地势险隘,易守难攻。

其实阿喇哈青森想要南下京城是可以不去攻打居庸关的,但是他却不敢直接绕过居庸关而南下,因为如果那么做的话就好比是将自己的后路交到了居庸关内的守军手中,一旦自己南下之后里面的明军出来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或者从后面偷袭自己,不论哪一种对于大军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但适用于个人,同样也适用于一支军队,无数先辈血淋淋的教训让的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无法去忽视居庸关。。。)

第四百六十五章“神威大将军”

居庸关的困境是阿喇哈青森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虽然他知道居庸关作为京城外面的一个重要关隘,应该会比攻克四海治所有所难度,不过即便如此虽然难度增加了,但是在自己十五万大军的进攻之下也应该不算是个大事,这是阿喇哈青森南下对大明多次获胜之后养成的自信心。

不过真的进攻了阿喇哈青森才知道自己错的太离谱了,想要攻克居庸关那不是比攻克四海治所什么的困难多上那么一丁点,而是难度大增,甚至于现在阿喇哈青森都有点绕开居庸关的想法了。

不这样不行啊,看着远处那高达的居庸关,阿喇哈青森实在是对这个武装的想一个刺猬一样的家伙没有办法。

居庸关之中的守军也并不是太多,也就是比四海治所那里多上一倍将军一万人而已,和阿喇哈青森的十五万大军相比完全没有可比xìng,但是人数少在这个时候是可以通过武器来弥补过来的。

驻守居庸关的是哪一支军队阿喇哈青森之前一定没有去打听过,不过现在他知道了,就是那个传说之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铁血军,这是阿喇哈青森第478章在了那片之前冒起了数仗火苗的地方。那一幕让阿喇哈青森终身难忘,方圆数丈之内的数十个蒙古骑兵以及战马全都躺在了地上,不少的人和马已经四分五裂,残肢断臂被跑出去几仗远,而那些还活着的骑兵和战马也都是躺在地上不断的哀嚎,没有一个人站得起来。

“太不可思议了。”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火炮威力的阿喇哈青森不住的喃喃,而那些骑兵在威慑于这一炮的威力也慢慢的开始往后面退去,阿喇哈青森看到这样也并没有阻止,第一次的进攻就这样虎头虎尾的结束了。

自从阿喇哈青森记事以来,瓦剌已经退居西北。和大明接触就很少,就更不要说是交战了,所以瓦剌军中虽然也有关于一下大明火炮的流言,但是却很少有人见过。第一次遇到这种火炮,而且还是至今为止大明威力最大的一门火炮。阿喇哈青森以及其他瓦剌军队的反应也才情理之中了。

未知的和第一次遇见的才是最为令人害怕的,不过随着渐渐的熟悉,恐惧却是可以克服的。瓦剌军中没人对大明的火炮熟悉,但是跟随阿喇哈青森的还有一些鞑靼的军队,和瓦剌不同,近数十年来和大明战事没有断过。甚至还有幸拥有过火炮的鞑靼军队就要镇定的多了。

第一次进攻失败之后通过那些鞑靼的军队阿喇哈青森渐渐的对火炮熟悉了起来,特别是鞑靼军中对于火炮的轻蔑也让阿喇哈青森渐渐的重拾信心。

第二次的进攻从鞑靼大军之中展开,为了给瓦剌的军队做一个好的榜样,鞑靼的军队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来了悍不畏死的气质,不管伤亡有多大,不管落在身边的火炮有多厉害,他们都没有人后退。

不过鞑靼的军队实在是太少了,以致于城墙之上的明军仅仅依靠那一门“神威大将军”再辅以弓箭手便克制了鞑靼骑兵的冲锋。

不过虽然如此,有了这一次鞑靼骑兵的示范,后面的瓦剌军队也渐渐的减少了对火炮的害怕同样冲了上来。

真正的屠杀是从这个时候展开的,虽然在居庸关的北门只有一门“神威大将军”,不过那却不代表这里的火炮只有这么一门,在北门之上,除了“神威大将军”之外,其余的火炮加起来足足有十门之多,遍布城门之上以及两边。

其他的火炮有效shè程只有一到两里地,威力确是同样不小,它们的shè杀范围也达到了“神威大将军”的一半以上了。

十一门火炮一次齐shè造成的伤亡有将近数百人之多,这样来上十次便有数千人的伤亡了,第二次的进攻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晚上,不过对于蒙古军队来说却是十分的残酷。

这一次进攻下来在明军的火炮、弓箭、石块、滚木以及火油的多重打击之下,蒙古大军整整丢下了超过两千多具尸体,其他受伤的也不在少数,战后阿喇哈青森算了一下,足足有三千人暂时或者永远无法在再次上战场了。

减员将近五千,而居庸关却仍旧没有丝毫的松动,这对于阿喇哈青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信邪的他在随后有接连对居庸关发动了两次进攻,除了平白增加了不少的伤亡之外,同样全都以失败为告终。

进攻居庸关的不顺,让阿喇哈青森不得不求助于巴图蒙克,这个时候在阿喇哈青森的手中还有十四万可战之力,面对居庸关仍旧处于绝对的上风,但是面对这么大的伤亡,阿喇哈青森却心疼的要死。

他向巴图蒙克求助就是为了看一下巴图蒙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亦或者是有没有放弃居庸关的可能。(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六十六章不经意的建议

黄瑞华,此时居庸关守将,他曾经是为改制之前神机营之中中军的一个司长,后来神机营改制铁血军之后不断的扩编,无数和黄瑞华一样的低级将领慢慢的得到了重用的机会,这其中黄瑞华就是典型的代表,靠着自己在火炮应用方面的突出能力,黄瑞华渐渐的被提拔为了铁血军之中的高级将领,在居庸关安装“神威大将军”炮的时候黄瑞华被被调到了居庸关成为了这里的守将。

“神威大将军”虽然有大将军之命,但其实是一门火器局的三大部门之一的火炮司研制的巨型火炮,此炮长可二丈有余,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有效shè程可达两千米,声震数十里,所使用的炮弹直径超过将近二十厘米,炮弹跑着的时候方圆数丈之内难留活口。

不管是现在还是放在以后这都是一个巨无霸一样的火炮,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此时大明还不能声场威力更大的黄火药和TNT等烈xìng炸药而只能使用黑火药这种自己发明的原始火药。

黑火药虽然厉害,但这么长时间的使用,黑火药的潜力已经几乎到了低了,现在在没有研发出来单体威力更大的火药之前,火炮司只能去不断的增加炮弹的容量以增加威力。

“神威大将军”就是这种思想之下的产物,这种火炮的炮弹十分容易便能够制造出来,但是难就难在发shè这种炮弹的火炮本身之上了,制作足够承受力的炮筒是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冶铁技术的。好在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打炼到在去年火炮司终于克服了这种困难。

现在大明已经生产出来的“神威大将军”只有十六门而已,并且全都归属铁血军,其中最早一批的四门为了试验放在了居庸关,之后研制的十二门全都放在了京城的城墙之上。

居庸关之战是“神威大将军”火炮在战场之上的第一次使用,虽然在战前铁血军曾经做过多次的模拟实验,但是真的到了实战黄瑞华发现还是低估了“神威大将军”的杀伤力与威慑力了。“神威大将军”不但单次杀伤力巨大,而且对敌军心里的威慑力也是十分的强大。在战场之上很多心里承受力不够的人在这种火炮的威力与巨大的声响之下都会丧失出战的勇气。此时在黄瑞华的眼里这种火炮简直和高大的城墙就是天作之合,本来这种高大的城墙就是易守难攻的,现在城墙之上增加了这种火炮了。想要拿下居庸关,难度增加的不少。

而看到此次的伤亡,黄瑞华心里就更加高兴了不少。从昨天到现在大小战不下五次了,城外进攻的蒙古人死伤已经不下万人了,但是城内的守军死伤却不到五百人,并且这五百人里面真正战死以及永久残废的也只占其中的一半而已,剩下的两百多人只要稍加休养就可以再次上战场,这个情况大大的出乎黄瑞华的预料,在战前黄瑞华估计的伤亡要比这个高得太多了,按照估计的伤亡比例来算,在蒙古人伤亡近万人的情况下城内的明军伤亡最少在两千人左右。

之前的黄瑞华虽然有死战居庸关的勇气,但其实在心里面一开始他对于挡住蒙古人的进攻从而保住居庸关根本就没有信心。按照他自己对明军伤亡的预测,只要蒙古大军不计伤亡的像第一天那样连着进攻五天,五天之后居庸关就将变得无军可守,到时候居庸关也将不攻自破。

不过现在黄瑞华的信心却从来没有这么足过,五百人的伤亡让他看到了居庸关的高城加上了火炮之后防守能力的巨大提升。

如果没有火炮。那么当蒙古大军进攻的时候上面的明军就没了远距离杀上的武器,虽然那个时候他们还有弓箭,但毕竟弓箭也不是大明独有的,骑shè的能力蒙古人还在上面的明军之上,没有了火炮蒙古骑兵就可以直接冲到城墙之下,到时候不但他们的弓箭会对明军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且他们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发动攻城。

但是有了火炮情况就变得多了,火炮的shè程比弓箭要远得多了,在蒙古骑兵和明军双方都还没有键入到彼此的弓箭shè击范围之内的时候城墙之上明军的火炮就已经开始对蒙古骑兵造成大规模的杀上了。

有了火炮极大的增加了蒙古骑兵的伤亡,并且在火炮之下大多数的蒙古骑兵很难进入到双方城墙之下,无形之中又为明军制造了一个安全的屏障,并且火炮对于蒙古骑兵心理上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他*娘*娘*的,没想到这个大炮这么厉害,“神威大将军”这个名字够响亮,”居庸关守备尤大勇此时抚摸着那个还散发着热量的“神威大将军”火炮嘴上不住的赞赏道,“有了它啊那以后也不用怕他们蒙古的骑兵了,上来一个就炸一个,上来一双就炸他们一双。上来一片就炸他一片。”

居庸关守备尤大勇不是铁血军的人,而是居庸关本地卫所的,居庸关当中除了有铁血军之外,本地卫所的士兵同样也不缺少,只不过铁血军确实这其中的主力,城内的主要将领也都是铁血军的。

“不过可惜了,这个大炮太笨重了,要是一个人就能扛着它跑,那就好了,到时候看到蒙古人去哪里就扛着它去哪里,只要蒙古人敢回头,“轰”的一炮过去,保管他们掉头就跑。”最后尤大勇不无可惜的说道。

“得了,你就知足吧。”看尤大勇一脸惋惜的样子,黄瑞华走过来打趣的说道,“咱们能够这么多的火炮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想要扛着它满地跑啊,你去哪里找大力士去。”

“大力士肯定是找不着了,这家伙就是霸王项羽在世估计也不能扛着它满地跑。”说道这里,尤大勇突然灵光一转,“这个家伙是别想有人扛起来,不过你们铁血军可以造点轻快的火炮啊,弄个百来十斤估计还是有人能够扛的起来的。”

“哈哈,你就安心打你的仗吧,你又不是我们铁血军的人,那就是将来造出来了你也用不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在心里黄瑞华却将尤大勇的话给记在了心里。

之后在城墙之上巡视了一遍之后黄瑞华便走了下去,而他没看到的是在他的背后,尤大勇正一脸羡慕的看着他。

回到自己将军府的黄瑞华赶忙拿出来了笔墨纸砚,迅速的在上面写了起来,首先写的就是居庸关这两天战斗的情况,从阿喇哈青森的大军还没有来到之前的准备工作,到之后蒙古大军攻城之间的相信战斗,黄瑞华全都详细的写了下来,因为这也是他本身的工作之一。

除了身负居庸关的守将一职之外黄瑞华还和大多数铁血军的将领一样负责对所有实战的记录工作,这一点是朱厚照硬xìng要求的。

热兵器的战斗比不上冷兵器,冷兵器在中华这片大地之上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关于冷兵器战争的技巧已经普及的不能在普及了,但是热兵器却不行,从南宋开始中国出现突火枪以及原始的火炮,不过由于之后南宋的灭亡导致在战火之中大多数热兵器的使用技巧都没有传下来,大明建立之后热兵器虽然有不错的发展,但是随着火枪以及火炮xìng能的提升,本来就不足的使用技巧就更加不足了。

什么兵器只有熟料的掌握了它的xìng能以及实际的使用技巧才能够将这一件兵器的威力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为了让火炮和火枪的威力最大的发挥出来朱厚照这两年慢慢的开始要求铁血军的将领对战场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及总结,特别是期间有关火炮和火枪使用的细节更是重中之重了,这些被送到铁血军的总部之后都会有人专门进行经验的总结。

黄瑞华现在完成的就是这一件任务,在对战事记录完了之后,黄瑞华也没有停下来,他突然想起了今天尤大勇说的那番话来了。既然火炮的威力这么大,在城墙之上火炮完全打得蒙古军队不敢接近,那如果真的像尤大勇所说的那样制造出来了轻便的火炮了,那之后面对蒙古骑兵的时候大明的军队不就轻松的多了吗。有了火炮便可以极大的阻止蒙古骑兵的冲锋,而骑兵没了冲锋,威力就要下降一半。

越想黄瑞华越绝得尤大勇的这个想法很具有实用xìng,既然火炮都可以从无到有,从最初连人都炸不死到现在一炸一大片,那把火炮变得简单轻易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黄瑞华开始详细的记载其了今天尤大勇最后所说的那番话来了,在最后他更是将自己的简介加入到了里面,他知道自己这封记录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李桦或者马成乃至朱厚照的手中,在最后面他极力的建议铁血军和火炮司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而在京城的外面,正在督促大军砍伐数目建造攻城器械的巴图蒙克受到了阿喇哈青森的求援之后不得不暂时的放下这里的事情转而去援助阿喇哈青森。

阿喇哈青森没能攻下居庸关让他意外,同时给蒙古军队造成巨大伤亡的火炮也让巴图蒙克不得不前来见识一下,他隐隐的感觉到这种火炮可能会对自己此次作战造成巨大的麻烦。

第四百六十七章集中进攻

巴图蒙克将大军留在了京城外面,自己仅仅带了百骑骑兵便直接北上来到了居庸关外面,“倒地怎么回事?”见到阿喇哈青森之后巴图蒙克便急不可耐的询问了起来。

这一路之上巴图蒙克都是心理焦急,阿喇哈青森给他传的消息之中仅仅说了自己在居庸关因为明军的火炮战事不顺,需要自己前来援助,对于其他的阿喇哈青森便没有多说,对居庸关这里情况不了解的巴图蒙克心里满满的就有了不好的猜想。

“哎,”看到巴图蒙克,阿喇哈青森有点羞愧的感觉,同样都是蒙古人的大汗,甚至于现在自己比巴图蒙克实力还要强大,但是自己的能力却和巴图蒙克相差这么多,虽然心里不愿意承认,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在这个时候求助于巴图蒙克,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居庸关的守军不知道在哪里多了很多火炮,特别是有几门火炮威力特别大,大军根本就无法靠近城墙。”慢慢的阿喇哈青森将居庸关前后的过程向巴图蒙克叙述了一遍。

之后和阿喇哈青森一起,巴图蒙克来到外面远远的便看到了居庸关北门之上那门硕大的火炮,两丈之长的“神威大将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史前巨物一样,特别是那仿佛能够将一个活人塞进去的黝黑炮管更是彰显着他的威力。而在这门“神威大将军”的旁边,还有一共十门仅仅比它小上一点的火炮。

“嘶,”巴图蒙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明军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火炮了?”

“其他三个城门呢?”巴图蒙克问道,既然北门摆放了这么多火炮,那就得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突破了。

“其他三个城门也都是这样,一门巨炮,边上还有十门小上一点的火炮。还有其他三个城门我也各自试着进攻了一次,效果都不好,伤亡挺大的。”

“伤亡有多少?”听到伤亡。巴图蒙克紧切的问道,没有攻下居庸关不要紧,只要大军不出现巨大的伤亡就可以解释了。

“将近一万人。”说出来的时候。阿喇哈青森更加的不好意思了,除了岱钦在蒙郭勒津被骗的那一回,此次南下和大明正面战斗张家口堡、宣府以及四海治所等地加起来也才三千多人的伤亡而已。而自己在居庸关一战便死伤近万人,这的确是让阿喇哈青森很没有面子啊。

“什么?”果然,听到近万人的数字,巴图蒙克差点跳起来,如果是自己的手下他早就下令砍了对方了,但是阿喇哈青森他却没有办法,虽然阿喇哈青森将指挥权交给了自己,但不可否认南下的真正主力还是瓦剌的军队,毕竟对方的军队比自己多了整整十万人,而且这一次死伤的也都是瓦剌的人。//。。//巴图蒙克就更没啥可说的了。

“哎,“除了对巨大的伤亡感到哀叹之外,巴图蒙克也只能在明军的伤亡上面找一点平衡了,他希望听到明军也死伤了数千上万人,这样也许自己会心里平衡一点了。“那居庸关明军的伤亡如何?”

可惜,阿喇哈青森的回答没能让巴图蒙克感到平衡,“明军的伤亡具体的不知道,不过应该不超过一千人,而且其中有很多人虽然被shè伤了但是没有shè中要害,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好了。”

好吧。巴图蒙克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这仗打得只能用耻辱来形容了,他巴图蒙克就是当年打败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失败过,最起码他还能让大军拿一命换一命。

说再多也没用了,现在必须要商讨的是放弃居庸关呢,还是继续进攻,不过如果继续进攻的话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要不然伤亡实在是无法承受。

最后巴图蒙克决定了这居庸关还是得打,到达居庸关的第二天,一大早巴图蒙克便暂时接管了大军的指挥权,清晨的阵阵战鼓也提醒着不远处的明军昨天安详的rì子已经结束了,大战即将开始。

“这一次不要分开进攻,所有人朝着一个方向大举压上。”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的指挥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阿喇哈青森指挥的时候喜欢将军队分成一波一波的展开进攻,但是巴图蒙克却喜欢一次xìng集中所有的军队朝着一个地方不要命、不计伤亡的猛攻。

“杀……”大军的最前面,巴图蒙克安排了格rì勒图、阿尔斯瓦两人作为先锋,还完好的十四万大军除了一万留守的之外,其余的十三万人全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阿尔斯瓦,这一次我要和你比一比谁先登上城墙。”快要到达城墙的时候,作为先锋之一的格rì勒图对阿尔斯瓦下起了战书,同为瓦剌军中的大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相互之间较量更是常有的事。

“好啊,你输了回去之后就把海兰让给我。”阿尔斯瓦正好也打算和对方较量一下,当初被格rì勒图抢先一步抢到海兰可是让他耿耿于怀了好多天,现在正好趁机将她给抢过来。

“轰……”的一声的巨响在瓦剌军中响起,就在瓦剌军队距离城墙两千米的时候,城墙之上那座“神威大将军”终于轰出了第一发炮弹,巨大的火苗在前军之中响起,仅仅是这一瞬之间数十个骑兵被掀翻在地。

“冲,杀啊……”炮声响过,格rì勒图、阿尔斯瓦催促着大军加快了速度,和“神威大将军”第一次使用的效果不一样,经过了连续两天的进攻,对于火炮瓦剌军队已经不是那样害怕。

“轰……”“轰……”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近百个进攻的骑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开炮。”此时城墙之上,黄瑞华看到瓦剌骑兵已经进入到了其余火炮的shè击范围之内了,立马下令开炮,今天瓦剌军队的进攻让的黄瑞华格外的紧张,这么猛烈的进攻还是第一次见到。

“轰……”“轰……”“轰……”接连十声巨响,在“神威大将军”旁边的十门火炮今天终于向瓦剌军队表达了自己的存在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