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来说此时无疑是兴奋的,是光明的,就连前rì里一直担忧的被大明谋害的心思也逐渐的消失了。既然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之内朱厚照没有下手谋害他们两个,那么到了现在,两人相反的倒是不太担心了。现在这么多人齐聚京城,而且两人和大明突然交恶的消息也已经闹得不少有心之人都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今两人稍微出现一点的差错都会有人认为是大明暗中做的手脚了。这么多人众口铄金之后两人不认为大明真的敢怎么样,相反两人还估计现在大明还巴不得两人安安生生的没事发生那才好呢。

正是因为心里有了这种观点,所以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的行事也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也不再害怕自己太过高调反而惹怒了大明了。在两三个月前估计两人绝对不敢有现在的想法。

在和鞑靼以及瓦剌的联合或者说是投靠之事上两人经过jīng心的谋划也算是取得了成功了。虽然在鞑靼以及瓦剌的使臣刚刚来大明的时候两人没有直接找上门去,但是在权谋之上更加擅长的亦思马因却早已经为两人准备好了一切。

事实上在得知鞑靼使者、瓦剌使臣乌里木、哈里昂图两人来了京城之后亦思马因在当天晚上便已经开始安排自己的人在外面散播自己和大明交恶的事情,他这一做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为了和结盟的氛围。

虽然这只是基础功。但是却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练习几天的散播消息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自然而然的也得到了消息。

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乌里木以及哈里昂图两人心里可谓是既兴奋但是也担忧。兴奋自然是因为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和大明的交恶不断在一定程度之上减少了大明的力量,而有了这两人的人马到时候自家大汗南下的时候也会更加的顺利一点了。

至于担忧那就更好理解了,如果两人是真的和大明交恶了那对于鞑靼以及瓦剌来说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了,但是如果两人是假装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弄不好最后反咬一口虽然不至于让蒙古灭国,但估计肯定也得向几年之前那样遭受重创。

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的心思亦思马因早就猜到了。不过他和莫rì根也并没有埋怨对方,毕竟造成今rì这样处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而已,如果不是自己等人当年的突然反叛也不会有当年巴图蒙克的惨败。自然而然的一个有过前科的人想要再次被别人信任那就必须要付出更多才行。

正是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最开始自己排除的前去乌里木以及哈里昂图两人哪里联络的人连大门都没有进也没有让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生气。

第一次亦思马因派去的人没有进门,早就做好持久战准备的亦思马因在第二天继续派人前去。不出意外,第二天还是和一样。派去的人连乌里木他们的大门的没有进去,更别说是见到真人了。

第二天同样遭遇了失败,亦思马因还是镇定自若。在第三天的时候亦思马因再次派人前去。没有意外,第三天和前两天的结果没有区别。…;

不过到了第四天的时候,亦思马因没有派人前去。但是仅仅安静了一天的时间,在第五天的晚上,亦思马因便秘密的派人再去求见。

连续几天的动作不但是亦思马因和莫rì根在对乌里木、哈里昂图进行试探以及传递信号,同样也是乌里木、哈里昂图反过来对亦思马因和莫rì根进行的观察与试探。

事情在第五天的傍晚终于有了转机,一脸三次都没让亦思马因派来的人进了大门的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在第五天的晚上不但让这一次亦思马因派来的人进来了,而且两人还一起专门的接见了这个前来传呼的人。

双方的交谈并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对什么重大事情达成了共识,当天晚上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仅仅是做了一回听客而已。两人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聆听,而亦思马因派去的那个人则是将从今年年初以来发生在亦思马因、莫rì根以及亦卜剌三人之间想要结盟的事情,还有来到大明之后发生的结盟成功、大明猜忌、亦卜剌反叛以及两人交恶大明等所有事情的经过。

连续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要说出来可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亦思马因派来的这个传话的人在口才之上倒是一个上上之选。在乌里木、哈里昂图那里。他经过口沫横飞的连续超过一个时辰向讲故事一样的jīng彩叙述不但让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对于发生在亦思马因、莫rì根等人身上的事情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之上让乌里木、哈里昂图消除了一部分对亦思马因、莫rì根的怀疑。

虽然乌里木和哈里昂图并没有仅仅经过一晚上的劝说便完全的信任亦思马因等人,但是事情却已经有了往着对亦思马因、莫rì根有利的方向发展了。如果说在那天晚上之前乌里木和哈里昂图还是对他们的怀疑多于相信的话,那天晚上之后对于他们的信任便多余了怀疑。

虽然信任多余怀疑了,但毕竟怀疑还是存在了,这或多或少都会对于亦思马因的大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为了彻底的消除乌里木和哈里昂图的怀疑。亦思马因经过慎重的思考之中终于亲自去拜访了对方。

至于那一天亦思马因倒地和乌里木、哈里昂图说了什么。除了当事人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人知道,而外人只知道的是自从那一天之后亦思马因、莫rì根两人便经常的出入鞑靼以及瓦剌休息的地方。

双方光明正大的拜访绝对让京城当中的不少人都完全知晓了。这件事情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

之前鞑靼使臣乌里木和瓦剌的使臣哈里昂图两人的一同到来便已经让不少的人感到事情不妙了,要说乌里木和哈里昂图这两个人那也绝对算是非同一般的蠢蛋了。本来在来之前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给两人的任务便都是到来大明京城之后尽量的迷惑大明不要让大明过早的知道两国的意图。

但是哪里想到这两个使臣在自家大汗那里的时候还说的信誓旦旦的,但是一离开了汗帐便迅速的走到了一块了。

巴图蒙克和阿拉哈青森两人在大草原上商量结盟的时候暗中的往来非常密切,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便是在那个时候结识的,当时两人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在知道双方都是自己国内的使臣之后便擅自做主的凑到了一块了。…;

要说在智力上此时的鞑靼人以及瓦剌人那是绝对要比大明人低上不少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明显的错误都能够犯,偏偏两人到现在也不知道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xìng了没有,亦或者是他们也很聪明。这样做就是故意的,反正谁说得清楚呢。

不过两人一起出现来到京城当中给大家造成的震撼还没有完全消除的时候,亦思马因。莫rì根和对方突然的联系也对众人产生了不少的震撼。一方面大家震撼于亦思马因、莫rì根这两个昔rì蒙古的叛将竟然敢这么光明正大的和乌里木、哈里昂图联系。而另一方面大家也在震撼于亦思马因、莫rì根两人不但要反叛了。而且还很有可能已经和鞑靼以及瓦剌要勾结到了一起了。

从目前锦衣卫搜集到的请报上来看,朱厚照基本上可以确定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和对方的结盟已经差不都达成了。因为在亦思马因、莫rì根对乌里木、哈里昂图一连进行了三天的拜访之后乌里木和哈里昂图两人在之后的几天当中几乎每一天都会往草原之上派出不少的探子传递消息。而很明显在草原之上有人专门为两人传递情报,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后便已经有好几波的探子从草原之上返回了乌里木和哈里昂图居住的地方。

他们每一天在一起都密谋的什么朱厚照根本就打探不到,因为每一次他们四个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清理周边的所有人,哪怕是自己人都不可以靠近,在这种情况下锦衣卫想要混进去就十分的困难了。朱厚照判断他们的盟约大臣的依据便是在派去草原的探子回来之后乌里木和哈里昂图反常的也前去拜访了亦思马因和莫rì根。

依照乌里木和哈里昂图这两个人极其高傲的xìng格,两人无疑是对于亦思马因和莫rì根这样的人非常反感的,就像后世朱厚照自己在看到影视剧当中的汉jiān便会感到愤怒一样。如果不是草原深处的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接纳了亦思马因和莫rì根的结盟,他们两人是绝对不会正眼看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一眼的。

巴图蒙克、阿喇哈青森、亦思马因和莫rì根四个人的结盟对于对朱厚照产生的压力也更加的强大了,这四个人的结盟并不是人数上那么简单。四个人加起来的实力超过整个蒙古的九成,忽略掉一些外在的因素,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一个统一的蒙古了。

一个暂时统一对外的蒙古有多强大想一想当年成吉思汗率领着蒙古骑兵席卷天下的样子便知道了,虽然此时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已经比不上了当年成吉思汗时期锋利了,但是此时蒙古的人数却要比那个时候更多。而且虽然蒙古骑兵没落了,但在明中期这个时候正是历史上蒙古骑兵在蒙元灭亡之后最为辉煌的时候。

这样的敌人,即便是朱厚照也不得不万分的小心。

而北方不安静,在大明的南方此时也同样的不安静。

毫无疑问朱厚照派人送到安南的那风措辞严厉的指责诏书根本就没有得到安南的在意,这一回为了缩短时间和安南之间的来往都放在了海上。所以两国之间的信息往来也一下子便捷了不少。

子沙古卜洛在面见朱厚照的当天朱厚照便已经给安南下了圣旨了。在其中朱厚照还特意的强调了占城在大明属国当中的地位,严词不允许安南对占城打丝毫的主意。虽然朱厚照也知道自己的这一封圣旨并不可能真的让安南放弃对占城的,毕竟大明长期的衰落要想重振威名还需要几年时间,安南此时对大明的印象估计还停留在几年之前的样子,所以对朱厚照的圣旨表面应承暗地里却不放弃对占城的用兵。这些朱厚照都已经预料到了。…;

但是事实传来的消息确却让朱厚照吃惊,这二十多年来一般情况下每当安南想要出兵占城的时候如果大明出面指责的话一般安南都会表面应承。暂时的偃旗息鼓,然后登上一两年等到大明不太关注占城的事情了在突然发力侵吞一点占城的领土。

这已经是安南几十年来惯用的伎两了,而占城被大明复国之时的领土就是被人家用这种方式慢慢的侵占的。但是没想到这一次轮到朱厚照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番的待遇。就像当年成祖刚刚即位之时安南对成祖的圣旨不理不睬一样,当接到朱厚照这个新君的圣旨之后安南不但丝毫的要偃旗息鼓的打算竟然还加快了调遣大军以及粮草的速度。

锦衣卫在安南的朝堂之上以及大军当中都有自己的密探,这一消息便是锦衣卫在安南的探子传回来的。当朱厚照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的表情可想而知了。难怪当年成祖皇帝逮着机会便出兵了安南了,这样的事情放在哪一个军功卓著的君王身上都会感到愤怒的。虽然朱厚照才即位两年而已,但是朱厚照也勉强算得上是军功卓著了。

本来朱厚照便早已经有了灭安南的打算了,只不过因为北边的蒙古一直将心中的计划推迟了而已,但是现在再一次惹怒了朱厚照了,怎么也得先让安南吃点亏才行。

而就这样本来对于和奂那里想要让占城和澜沧王国结盟的事情还有点犹豫的朱厚照马上便叫来了和奂让他极力的促成此事。

当到了京城之后虽然和奂心里早就计划好了要促成占城和澜沧的结盟,但是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和奂一个人能够做的,哪怕是他依靠自己的谋略能够促成两国的结盟,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不经过朱厚照的统一和奂也绝对不敢去尝试的。

所以那rì和子沙古卜洛商量好了之后和奂虽然心里激动不已,但是却还是先将这件事情以及自己的打算禀报给了朱厚照。

其实当时一开始朱厚照对于和奂谋划这种事情还是很反感的。毕竟和奂的任务便是接待各国的使臣以及帮助朱厚照培训外交所需的人才而已。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再和奂的职责范围之内,也不是和奂可以去筹划的,而且和奂前后所做的事情也很有报私仇之嫌。

虽然和奂现在向朱厚照禀报了,但是朱厚照对于手下之人的这种心思确实比较反感的,所以当时朱厚照在生气、失望之余也命令和奂不得在筹划这种事情。

不过后来随着安南的这么一闹。顿时朱厚照对于安南的生气便要远远的超过对于和奂的生气了,这个时候风向转变了,和奂自然有重新受到了朱厚照的支持。

经过朱厚照反对之时的失望、后怕以及现在朱厚照支持之下的喜悦,转变前后和奂也对自己的计划有了更加详细的谋划。

安南想要出兵攻占占城国都的消息在中南半岛几个国家之间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这一点维素腊王在来大明之前便已经知道了。

所以当和奂你在维素腊王那里极力的分析了占城被灭国之后对澜沧的危害之后便抛出了密谋已久的占城澜沧之间的结盟。

虽然当时和奂所说的话避免有夸大之嫌,但是却大都是事实。要不然维素腊王最后也不会赞成两国的结盟。

因为在大明无暇南顾的情况下此时整个中南半岛最为强大的势力便是安南了。而澜沧不但实力比不上安南,还更是安南扩张的最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安南占领了占城了,那么往后澜沧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占城此时国力弱小,面对安南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占城王国的土地真的是中南半岛之上少有的肥沃之地,特别是此时占城仅剩的国都以及周边的地方,更是之前占城王国的jīng髓所在。

现在占城是只想苟延残喘、没有丝毫的斗志,所以他们才会恐有大片的好地方却发展不起来相应的实力,但是安南却不一样。同样是那一片土地到了安南手中则立马会变成安南再次强大的基石。

和奂将占城的那一片土地比作是中国的关中,并且以中国自古以来得关中者的天下作为说服维素腊王的有力武器。

维素腊王最后无疑是相信了和奂的话了,有了占城,安南虽然不可能像有些中原王朝一样得到整个天下,但是最起码以后要对付澜沧就轻松的多了。没了占城在旁边吸引安南的主意,再加上安南的空前强大,到时候维素腊王自己都没有信心打败安南。虽然维素腊王自认才能不属于安南国王,但毕竟有时候才能也是需要国力作为支撑的,澜沧没有那么强大的国力空有计谋也没用。

不过当时虽然也打算和占城结盟了,但是维素腊王同样也想要占城前来求着他这样才好让澜沧王国得到更多的利益,只不过当时和奂只说了一句话维素腊王便放弃了坚持,和奂这样告诉他:“国王陛下所想也是占城国王所想的,只不过因为占城很难在这一战当中存活下来,所以占城的子沙古卜洛国王已经向我大明请求常住京城了。我想国王应该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的。”

维素腊王如何不知道子沙古卜洛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害怕自己回去之后打了败仗被杀了,所以干脆赖在京城不走了。子沙古卜洛自己都放弃了占城了,那澜沧还和占城怎么结盟,所以维素腊王不得不前去找上子沙古卜洛先给对方已战胜安南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回国然后两国结盟才能够达成。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零四章结盟之外的结盟

这一次随着意外出现的维素腊王以及胆小怕死的子沙古卜洛在绝境之中的意外坚强了那么一回,本来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之上的结盟就这么迅的达成了『书友上传』

维素腊王和子沙古卜洛两人就住在相邻的房间房中,再加上有和奂这个中间人穿针引线,两人的结盟也是极为的迅的

关于两国之间的盟约其实很简单,首先两位国王结成应对安南的生死同盟,如果两国之间的任意一国和安南爆发了战争,另外一国必须要无条件的向安南宣战这是不管古代还是后来的现代社会结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像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攻守同盟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意,但是胜在简单、实在、实用

在结盟之后澜沧王国需要对占城给予军事、财力以及政治之上的援助帮助占城恢复在其传统地区的统治,子沙古卜洛没有想要夺回来所有的占城领土,在他心目中只要夺回来最主要的地区让自己可以形成自保之力便可而且让澜沧王国帮助自己恢复所有的国土就连子沙古卜洛也知道那时不可能的而澜沧对占城的援助则以实际需要为主,不过双方已经约定不可以兵器不可以低于三万套,粮草不可以低于十万旦,而银两则不可以低于一百万两

而到时候一旦开战则两国应将分别组织大军向安南发起进攻,到时占城由东向西,而澜沧则由西向东两国进攻的重点都是安南的国都也即是一旦开战两国都需要直接以安南的国都为进攻目标至于其他地方则都要放弃了

而在南方两国则应该打通直接相连的通道组成南方联兵,联兵由澜沧主导,而联兵的主要任务便是配合两国的作战

按说占城是一个很好的产粮区,是不应该缺粮的,但是由于之前占城惧怕安南,而安南呢又为了防备占城有可以供大军所需的粮食则每一年都要将占城大部分的粮食抢走了,所以弄得占城这个本来不该缺粮的国家也缺粮了

直接以安南国都作为目标则可以迫使安南放弃主动出击转而收缩兵力防守都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攻破了安南的都城则基本上确定安南灭国了,但是如果攻不下安南的都城的话也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安南主动出击将战火引导自己国内

总的来说维素腊王和子沙古卜洛的结盟也即是几句话就说挖了了,核心思想就是双防结成生死同盟至于细节虽然没有规定,但是到时候对方需要什么另一方就得给什么没办法,这就是生死同盟

而有了这一次和奂穿针引线达成了占城和澜沧的结盟一下子导致他们和大明的关系进了不少,而两国是在之后和大明的商谈之中获利不少

其中获利最大的当然书澜沧王国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朱厚照也早就调查清楚了澜沧王国的国王维素腊王以这种形式前往京城的目的了

他第一个目的自然和他自己说的一样,就是为了臣服而来对于维素腊王和澜沧王国来说这种事情并不丢人,大明才是此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澜沧周围的国家当中东边的安南是大明的属国、南边的真腊是大明的属国,就连西边的缅甸那都是大明的属国,而北边呢直接就是大明了可以说此时澜沧的四周不是大明就是大明的属国,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向大明称臣不但不会被指责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

澜沧王国成立了这么多年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向大明称臣过这对于澜沧来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以前或许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澜沧没有主动称臣,但是到了维素腊王这里他在考虑了时弊之后终于决定还是向大明称臣的好

这边是维素腊王前来的第一个目的,也是最直接的目的而对于澜沧的称臣朱厚照在考虑了之后也答应了下来虽然答应了澜沧的称臣,那么以后大明再打他的注意就不方便了不过考虑到未来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之中澜沧在朱厚照手中的重要xìng朱厚照也就暂时的应允了下来

不过就像朱厚照所说的那样,如果仅仅是为了向大明称臣,那么维素腊王根本就用不着前来,仅仅派一个使臣便可以了

而据朱厚照所知维素腊王之所以要冒险前来其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和大明结盟这个结盟并不是成为一个属国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军事上、政治上以及经济上的援助,而结盟之后的目标自然就是澜沧的大敌安南

安南是澜沧的生死大敌在中南半岛安南强盛则澜沧必将遭到侵略,两国国家之间目前也看不到丝毫缓解的可能,而维素腊王根据安南国内的情况判定安南在未来的二十年之内国力必将稳步上升的

此时的安南就已经不是澜沧一个国家可以对付的了,而二十年之后呢那安南岂不是加强大,甚至二十年之后自己不再了维素腊王都不知道自己而子孙能不能够守住国土,别弄得最后像占城一样了

维素腊王不敢将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所以他只能将打垮安南的这份重担担到了自己的身上但是澜沧在实力上却不足安南,到头来维素腊王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大明身上了

安南是大明的属国,而自己即便是成为了大明的属国了也不可能一下子边让大明支持自己攻打另外一个属国,想要说服大明靠一个使臣肯定是不行的,维素腊王只能自己前来

其实就是维素腊王自己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说服大明在这件事情上支持自己,虽然安南和大明的关系不算有多好,但是也还没有到了必须要攻打的地步

不过现在不用维素腊王再在那里费脑筋想着该怎么说服朱厚照了,因为维素腊王刚刚将这个请求说出来还没有来得及说原因呢朱厚照便已经答应了他虽然当时维素腊王惊诧不已,但朱厚照答应了就是答应了,转而维素腊王便变成了巨大的喜悦这应该算是意外之喜了

而子沙古卜洛同样也在大明得到了不少,在答应维素腊王的同时,朱厚照也答应了大明可以给予占城在除了大明直接出兵之外各方面的援助,双方的协议和大明与澜沧之间的差不多到时候他们需要什么便可以告诉大明,而朱厚照都将考虑之后适当的给予对方所需的一切

同样有了这个意外之喜子沙古卜洛满心欢愉,因为有了大明在钱财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子沙古卜洛有信心慢慢的恢复占城的国力

不过在他们俩高兴的同时却不知道朱厚照加的高兴未完待续)

【注册会员可获私架,看书方便】

明统天下的第四百零四章结盟之外的结盟

第四百零五章府库无银

维素腊王和子沙古卜洛心里高兴平白的从大明这里得到了这么多的好处,而朱厚照高兴的则是自己又得到了两颗很好的棋子。。)

虽然朱厚照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老谋深算,事实上他也绝对不老不是。但是两世为人的经验却已经让朱厚照养成了做事从长远打算的习惯。所以现在朱厚照考虑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喜欢根据那件事情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的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做还是不做的。

在朝中大部分的大臣眼中大明这样无偿的资助属国的行为实属正常,(当然,大明和占城以及澜沧的这种结盟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朝中大臣是不知道的。)但是在朱厚照眼中,这种行为完全就是亏本买卖了,依着朱厚照的xìng格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现在朱厚照却在明知道要亏本的情况下去做了,不用觉得奇怪,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就说明朱厚照一定是从中发现了更大的获利前景。

是的,对于朱厚照来说资助占城以及澜沧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投资行为,投资吗,没有投入如何会有获利呢。

朱厚照这样做自然也不是将目标就对准了占城以及澜沧,而是将目标对准了安南甚至是整个的中南半岛了。

对于安南这个国家,虽然朱厚照一直有心灭了他,但是事实上朱厚照同样也知道想要打败安南很容易,但是想要灭掉安南。很难。

自从五代十国安南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后,安南便变成了一个极难对付的对手。他打败过不可一世的元朝,打败过大明,哪怕是在后世也更是打败过美利坚。

难道说元朝、大明以及美利坚国力还比不上一个安南,那肯定不是的。

事实上这些国家在一开始和安南打仗的时候都去的了比较完美的战场之上的胜利。不过虽然安南的军队容易打败,但是安南这个民族却极难征服。就像元朝和大明一样,在一开始和安南的战争都是一帆风顺的占领了整个安南。并且还都对当地开始了统治。但是最后没有例外的,元朝和大明都陷入了安南这个民族的持久战之中,一直到最后不得不退出安南。

那个时候的安南就像是一个深深的泥沼一样。初期的胜利让元朝以及大明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了,所以面对安南全民族的反抗之时也便越陷越深,一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为了安南自己耗费太多的国力实在是得不偿失了。最后两朝的朝廷都选择了放弃。

征服蒙古难在打败蒙古的军队,但是征服安南却难在征服这个民族。

所以这个时候维素腊王的请求就正中朱厚照的下怀了。

既然你们那么想要和安南去拼命,那我为什么拦着呢,我不但不能拦着我还应该主动的壮大你好让你和安南打得更持久一点,打得更惨烈一点。

占城和澜沧每消耗一点安南的实力,到时候朱厚照前去攻打安南的时候就会减少一分的阻力,甚至于如果占城和澜沧真的将安南给灭国了,那朱厚照去了不就更好了吗,不但不用和安南的军队打仗,而且安南是占城以及澜沧灭的国。到时候安南的子民对于这两个国家才是最仇恨的,有了人帮大明吸引仇恨,那到时候大明在那里的统治不就容易一点了吗。

而征服一个安南绝对不是朱厚照的终极目标,他的终极目标是整个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之上的国家相邻的比较紧密,这也就造成了在中南半岛之上爆发的战争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澜沧作为一个在战争之中建立、战争之中生存的国家。他的仇人并不是仅有安南这一家的。缅甸和澜沧的关系也一点都不好。

缅甸在澜沧的西部和他相邻,这两个国家之前爆发的战争也就比澜沧和安南爆发的少一点了,作为敌视国缅甸岂会坐视澜沧的崛起于强大,所以到时候一旦占城、澜沧、安南打起来了,缅甸是第一个可能被牵连进来的国家。

就连缅甸都被牵连了,那么同样处在这一地区的暹罗以及真腊能够幸免吗。到时候中南半岛局势不失控还好一点。一旦失控了就可能爆发牵连所有国家的大战。

“打吧,你们好好的打吧。”朱厚照心里是这样想的,中南半岛打得越激烈,对于大明来说才越有利的。

不过现在的一切还都在朱厚照的设想之中,到底如何就要看到时候朱厚照如何的cāo作了。

在大明的东北部,情况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首先朱厚照和尚真王商量好的在琉球的驻军已经被朱厚照暂时的搁置了。这个时候朱厚照需要面对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朱厚照已经尽量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直接交给大臣们打理了,但是朱厚照还是发觉有永远处理不完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这个时候他哪里还顾得上琉球了,再加上琉球那件事情不太可能出现变故,那就能拖一天便算一天吧。

不过虽然琉球的驻军让朱厚照暂时的搁置了,但是在朝鲜耽罗岛的驻军朱厚照却仍旧咬紧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