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统天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傻钡哪Q比幻挥泻昧硈è了。
亦卜剌的呵斥让脱火剌剌赶紧收紧笑容,整理了一下衣服之后端正的站着回答道:“父汗,今天有几个朋友约我出去,一直到现在才回来。”
“朋友?你才来京城几天,哪里来的朋友?”亦卜剌显然对脱火剌剌这个说辞不满意。
脱火剌剌对亦卜剌的这个话很无语,才来京城几天怎么了,那就不能有朋友了,不过看到亦卜剌此时生气的样子,他还是没敢逆着亦卜剌的胆量,只能小声的解释道:“父汗,这还全归您平rì教导有方,要不然我哪里学得到一口流利的京话,那也不可能才短短的几天便认识这么多的朋友啊。”
听了脱火剌剌的话,亦卜剌也郑重的看了对方一眼,总归是自己的儿子,谁也不愿意一直将对方往不堪里面去想,说不定他真的在这方面有点能力也不一定,亦卜剌心想道,“说一说你都认识了什么朋友?”
一说起自己的朋友,脱火剌剌便兴奋了起来,先是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道:“父汗这身衣服,焦仲送给孩儿的,听说他父亲是大明的礼部尚书。还有这个翡翠扳指,魏国公家的公子送给孩儿的,还有这个,”说着脱火剌剌接连说出来了好几个勋贵子弟。
就连心里存着侥幸的亦卜剌也不得不认真的看了脱火剌剌一样,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便认识到这么多的勋贵子弟,虽然聪明如他也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人可以安排的因素在里面,不过他还是为自己的儿子能够和这些人成为朋友而高兴,先不说这些人当中有多少家里现在都是大权在握,而且这里面大多数的人在将来也会从父辈手里继承家里的一切极其爵位等,可以说认识了这些人就相当于脱火剌剌在大明有了一份盟友了。
难得的亦卜剌对脱火剌剌的表现满意了一回,等脱火剌剌说完了之后,亦卜剌说道:“你说的这些人都记在心里,以后了多联系一下。”
这边的亦卜剌在教育后代,而那边莫rì根和亦思马因两人却在房间里密谋着呢,话说从亦卜剌那里离开之后两人都不是一般的生气,不过即便如此,没了亦卜剌这个最可以依仗的盟友了,两人也不打算就此放弃,就像亦思马因说的那样,没有了你亦卜剌我们还有巴图蒙克,还有瓦剌呢。
第三百八十章最后的方法
在亦思马因那里,莫rì根两人很快的便在大方向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抗明。走到这一步亦思马因倒觉得没什么,毕竟这样的心思他早就存在了,以前只不过是窝在心里,而现在当着莫rì根的面正式的说了出来而已。但是看到自己竟然已经走上了反叛大明的这条道路莫rì根确是感到十分的憋屈。
话说在来大明之前他哪里想过要反叛大明啊,这一回完全是被因为亦卜剌和亦思马因两人给坑了,现在亦卜剌突然想开了要继续跟着大明了,可是自己这个本来对大明最是忠心的一人却是不得不走上了反叛大明的道路了。
看到莫rì根此时仍旧心有不甘的样子,亦思马因劝道着说道:“莫rì根首领,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已经没有回头箭了,就不要在犹犹豫豫了。”
如果莫rì根心里对亦思马因没有怨念或许亦思马因这话还能够起到作用,不过自从两人开诚布公的确定了反明的斗争路线这话莫rì根确实突然的对亦思马因、亦卜剌两人拖自己下水有了点怨念了,“哼,如果不是你们两人在签订那个盟约的时候心里意图不轨却被皇上察觉了我莫rì根如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说完,莫rì根便对亦思马因发了一阵的牢sāo。
而本来心里已经抛下了对莫rì根的私人恩怨的亦思马因听了莫rì根的抱怨之话之后心里顿时的也对莫rì根不满了起来,“既然你我已经成了盟友了那就要抛弃前嫌。现在你还是抓着以前的事情不放在这里埋怨与我,如何是一个盟友应该做的。”当然这些都是亦思马因心里想的,不过不管如何,此时刚刚成为盟友的两人便已经开始在心里对对方心生了不满了。
或许是莫rì根发了一阵的牢sāo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这样不好吧,莫rì根突然良心发现似的不闹了,而是认真的开始和亦思马因商量起了反明大业了。
“既然亦卜剌那个老家伙已经完全的倒向了大明了,那想必此时你我的心思大明也已经知道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确保你我的安全了。”看着亦思马因,莫rì根问道。
“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没有别的办法。就只能赌了,现在就看大明敢不敢冒着被天下各国所唾弃的风险杀了你我,想必莫rì根首领和我是一样的心思了。”
听了亦思马因的话。莫rì根点了点头,默认了他的话,然后莫rì根继续问道:“还有,现在单凭你我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和大明对抗,想要让大明有所顾忌甚至是打败大明,就必须要拉上其他的盟友,而纵观整个大草原之上,能够冒着和大明为仇的风险成为你我盟友的就只有巴图蒙克和瓦剌了。”
“不错,”亦思马因非常认同,“本来还有亦力把里那些人可以拉拢。不过现在亦力把里已经被大明灭国了,亦卜剌那个老匹夫也完全将自己的生死交到了大明的手中,这个时候有实力并且和大明有仇的就只剩下巴图蒙克和瓦拉了。”
“虽然几年前巴图蒙克的大败你我也有原因,但是相对于你我,大明才是巴图蒙克首先要面对的敌人。现在这个时候他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敌人,所以我们想要联合巴图蒙克并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巴图蒙克相信我们是真心和他结盟对抗大明的,毕竟上一次你我的背叛对巴图蒙克的打击和不轻,想让他相信我们才是最困难的。”
“而瓦剌虽然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盟友,但是难度不小啊。”亦思马因感慨着说道:“虽然瓦剌暗中资助巴图蒙克的事情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大明的忌惮,不过正因为此才不好税赋瓦剌这个时候和我们一样对抗大明,现在瓦剌在南边正和大明大肆展开贸易,但是在北面却在资助大明的敌人巴图蒙克,由此可以看出阿喇哈青森此时正在举棋不定,想让他在短时间之内下定觉醒除非付出巨大的利益或者让他看到近在咫尺的威胁。”
亦思马因说完,两人都沉寂了下来,现在最困难的就是如何让巴图蒙克相信自己以及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换取瓦剌的结盟。
“不过现在你我皆在大明而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却在大草原伸出,我们和他们相聚甚远如何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意和他们结盟也是一个问题,想必大明是不会给我们回去之后再和他们联系结盟的时间的。”
这又是一个摆在两人面前的问题,现在是自己想要和人家结盟,人家愿不愿意就先不说了,首先怎么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意结盟的意图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回去之后去联络巴图蒙克是不可能了,现在只能看此次大明阅兵巴图蒙克和瓦拉会不会派人前来了,只要他们派人前来了我们便可以和他们的使臣商量,相比这么重大的事情会很快被传回他们的汗庭的。”
“但是如果他们不派使臣前来呢?我们找谁商量?”莫rì根问道,和他们的使臣商量是一个办法,但是此时瓦剌倒还好说,虽然阿喇哈青森绝无可能前来,但是相比一个使臣是少不了的,但是巴图蒙克此时和大明的关系这么恶劣,会不会派使臣前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如果他么不派使臣前来的话,我们就将我们想和他们结盟的消息传到外面去,整个京城上百万人,到时候消息一旦传开了就是大明朝廷也不可能封锁得住,而且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两人在大明都有探子,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被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去的。”
“什么?”莫rì根听了亦思马因的方法,惊呼了起来,“你这样做会逼大明杀了我们的。”
“反正都是一个死,还在乎早晚吗,而且这也只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的。”亦思马因解释着说道。
莫rì根也绝对亦思马因说得对,和巴图蒙克他们如果解梦不成两人绝对很难活命,既然早晚都是死那还不如拼一下呢。
当天晚上,两人一直商量到很晚的时候,不过莫rì根出来的时候却正好看到礼部的人竟然来给亦卜剌送宵夜了,这让莫rì根对亦卜剌的怨念有加了一份,“我们两个在这里提心吊胆的,想不到你竟然还有闲心吃宵夜。看我将来打败了大明之后如何收拾你!”
第三百八十一章《亦卜剌盟约》
从在皇宫回来的第二天亦卜剌便已经让人暗中的向朱厚照表明了自己完全投靠大明的决心了,从之后几天礼部对他的不同待遇便可以看得出来朱厚照已经在心里同意了亦卜剌的条件,只不过朱厚照一直在等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的消息,本来朱厚照还想既然亦卜剌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让步了,那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直接跟着亦卜剌学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哪知道朱厚照等了几天之后却丝毫不见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派人和自己联系,反倒是今天晚上亦卜剌又一次派人传过来消息说亦卜剌想要亲自面见朱厚照,而且亦卜剌的信使还将亦思马因以及莫rì根两人的打算一并的禀报给了朱厚照。
至此,几天的等待以及亦卜剌信使的话终于让朱厚照对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放弃了最后的希望,“既然你们两个不自量力的想要和朕扳一下手腕,那就要看你们有没有那个能力了。”想到这里朱厚照朝身边的人吩咐道:“明rì中午将亦卜剌招致宫中,朕要亲自接见他,还有从明天还是恢复对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及其手下的食物供应。”
第二天一到早亦卜剌便知道了今天朱厚照要接见自己的消息,心里激动之余亦卜剌更是在在屋里做不下来,而亦思马因、莫rì根两人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放在桌子上的美食之后心里俱是一惊。朱厚照的此举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但是既然朱厚照命人这一做了,那就说明朱厚照已经完全知晓了自己的打算了。
在忐忑着吃完了早饭之后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现在的两人好像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非得聚集在一起才能够有安全感一样,自己一个人呆着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的样子。
距离中午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时候,便有宫里来人将亦卜剌接走了,从礼部那里穿过出条街道、在经过数道检查之后,亦卜剌终于在时隔了几天之后再一次见到了朱厚照。
“亦卜剌首领你可想清楚了?”在谈到正事的时候,朱厚照再次向亦卜剌询问道,说实话如果不是亦卜剌亲自派人前来禀告,朱厚照真的想不到这个时候亦卜剌竟然会答应开出这样的条件。而且还是亦卜剌这个之前朱厚照认为大明控制蒙古最大的障碍提出来的,如果是莫rì根说出来这样的条件或许朱厚照还会感到正常一点,但是是亦卜剌朱厚照便感到意外甚至是一点的怀疑了。
“想清楚了,我知道此时皇上可能会怀疑。不过皇上大可以将我留在京城之中,什么时候大明的军队进驻我的领地了在将我放回去也不迟。”亦卜剌站起来信誓旦旦的说道。
之所以让朱厚照有点不敢相信,是因为亦卜剌所说的条件实在是让朱厚照想都没有想过的,亦卜剌竟然愿意让大明的军队进驻到他的领地内部,甚至是亦卜剌汗帐的所在地也可以,而且进驻军队的人数虽然有限制,但是五万人的上限已经足以让大明控制这一块地方了,这已经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在大明的手中了,朱厚照如何会不怀疑亦卜剌给出这样条件的用意;并且这还不算完,除了允许大明在他的领地内部进驻不超过五万的大军之外。亦卜剌竟然还愿意大明在他的领地内部设立大明的行政官府对当地进行管理,虽然之后亦卜剌仍旧是领地之内的最高首领,而且就是大明所设立的官府在名义之上也要归属亦卜剌管辖,但是毕竟此时大明强而亦卜剌弱,那些官府都是大明设立的,人员也是大明的人,实际上他们当然还是听从大明的调遣了。
允许大明驻派军队,还允许大明在当地成立官府管理当地,这可以说亦卜剌直接将自己的领地变成了大明的领土了,而且还是大明可以直接控制的住的领土。不像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之上是大明的,但实际上大明在当地根本就没有势力。
看到亦卜剌这一次的表态,朱厚照终于暂时的放心了,既然亦卜剌都这样说了朱厚照如何还不相信,只要大明的军队进驻了亦卜剌的领地之内。哪怕此时的亦卜剌心怀不轨也无所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yīn谋诡计都是无用的。
“好。你所说的条件朕也可以答应你。”亦卜剌表态之后,朱厚照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前亦卜剌甘愿的放弃了那么多自然不仅仅是因为想要活命了,对于亦卜剌来说自己这一条只剩下几年的烂命还不值自己所放弃的那么多利益呢。
在亦卜剌给大明抛出了这么大的诱饵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首先大明需要册封亦卜剌为大明王爵,爵位世袭罔替,赠丹书铁卷,并承认亦卜剌及其后代对当地的永久领导。第二今后大明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子民一样对待亦卜剌领地之中的子民,大明有义务帮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朱厚照估计这一个条件就是亦卜剌为了给自己的子民一个交代,而第三条估计才是亦卜剌甘愿做出如此大牺牲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大明要帮助亦卜剌现在幸存的唯一的儿子脱火剌剌坐上亦卜剌现在的部落首领的位置,并且大明还要帮助脱火剌剌稳定局势。
亦卜剌此次牺牲的不少,而大明送出去的也不少,不过一切都是为了各取所需也就没有值不值得这一说了。这一次完全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很快在朱厚照、亦卜剌两人商量好交换完了意见之后,由礼部起草的一份新的盟约正式在经过朱厚照以及亦卜剌加印之后生效了。
从今天往后亦卜剌作用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便成为了大明的领土了,虽然这些都是草原,不过对大明来说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大明从建立到现在一百多年了打败过蒙古的次数不少,但是直接在草原之上展开统治与控制的却还是第一次。这一天,凡是参与这件事情的人以及这一份盟约都将在数十年、数百年之后被大明的子孙所传颂。、
当天终于在皇宫里被朱厚照盛大的摆宴庆祝了之后亦卜剌终于心了所愿的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对于亦卜剌来说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已经做成了,从今往后自己终于可以好好的放松下来了。
亦卜剌回来的时候正好遇见了亦思马因和莫rì根,虽然两人没有参加今天的宴会,但是对于今天亦卜剌去皇宫里的所作所为两人却心知肚明,看到回来的亦卜剌一脸轻松的样子,两人便知道亦卜剌已经与大明达成了盟约了,“叛徒,人人得而诛之。”心里愤恨之下,两人朝着亦卜剌喊道。
不过亦卜剌却对于两人的侮辱不为所动,“叛徒,叛徒又如何?最起码我和我的后代可以好好的活着,最起码我拼死拼活打拼下来的基业可以传给我的儿子,你们呢,用不了两年就会成为一抔黄土了。不过说起叛徒,你我倒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当年亦卜剌、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三人一同背叛了当时三人的大汗巴图蒙克,甚至还和大明联手一举重创了巴图蒙克,从这一点来说其实三人都早已经是叛徒了,是鞑靼人眼中的叛徒,是巴图蒙克眼中的叛徒,至于今rì亦卜剌背叛了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那同样是在今rì,他们两人又何尝不是再一次背叛了大明呢。
之后的几天亦卜剌倒是过的非常轻松惬意,而他的儿子脱火剌剌也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在京城里越发混的风生水起的,看来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长处的,只不过就看能不能施展出来了而已。脱火剌剌要说上马率兵打仗以及在部落之中御驾手下不行,但是和京城当中的那些勋贵子弟一样都是个纨绔的脱火剌剌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确实混的越发的得意。
不过朱厚照就没那么轻松了,本来一方面要安稳后宫,一方面要处理政务,一方面还要cāo心阅兵的朱厚照此时更是要费心的去落实和亦卜剌的盟约。
一份盟约两人“啪”的在上面盖上印玺倒是简单了,不过落实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什么时候、调派那个地方的军队进驻亦卜剌的领地,调派多少大军以及这些军队到了之后驻扎在哪里这些都是朱厚照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除了这个之外,在亦卜剌的领地之中设立官府的问题也是一个麻烦事。
亦卜剌毕竟不是大明人,而且他自己在那里也还有自己的军队存在,所以在那里设立官府的时候就要计较很多了,是直接将亦卜剌所有的领地设立成一个行省呢还是仅仅在当地主要的聚集地设立一些官府,亦或者是像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那样的机构,当然也可以设立一个像奴儿干都司那样的军政合一的机构。
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决定的,必须要探查大量的信息、经过大量的思考以及和一些大臣们商量过之后才能够确定。
不过倒是册封亦卜剌为王爵的圣旨在昨天亦卜剌走的时候已经写好了,而且亦卜剌在走之前还有幸的看了一眼。不过这道圣旨现在是不会发出去的,最起码也要等到大明宣布对亦思马因和莫rì根的征讨之后才能对外宣读,这一点亦卜剌倒是很爽快的理解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八十二章似乎有利
这一次朱厚照和亦卜剌所签订的盟约在后世被称作《亦卜剌盟约》,在后世的人眼中这一份盟约不但为大明带来的一份面积超大的领土,更是被后世的无数人看做是大明征服草原的开始。
按照这一份盟约大明可以往亦卜剌的领地之中进驻五万人的军队,如果是在平时朱厚照估计会进驻三万人左右便了事了,毕竟说五万人就派过去五万人在外人看来吃相有点太难看了,不过现在既然亦思马因和莫rì根两人要反了,为了早一步控制住局势朱厚照不得不直接将人数提高到了上限的五万人。
不过倒地派那一支部队前去却没有确定下来,主要是朱厚照和下面的人分歧有点大,朱厚照主张三边的边军去便可以了,但是内阁和兵部却认为这一次的进驻军队非比寻常,而且考虑到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xìng应该派一支战斗力高对大明的忠心也高的军队去,三边的边军虽然战斗力还行,不过他们的成分复杂对朝廷的忠心实在不是人能够预料的到的,而军队战斗力高对朝廷还忠心耿耿的那就只有禁军了。
内阁和兵部就是主张派五万禁军大军前去,不过朱厚照确认为禁军的重任是防卫京城,不能什么事情都让禁军出马吧,那还要其他的军队干嘛。而且朱厚照也有点认为让禁军前去有点高shè炮打蚊子的嫌疑,显然朱厚照对禁军极为的看重。
当消息在朝廷内部传开了之后那些禁军的将领们纷纷上书请求朱厚照将他们给派到亦卜剌的领地之中去。对于那些将领来说这可是一个捞取功劳的好机会。如何会不尽力争取呢。现在禁军几十万大军派哪一部也是一个问题,所有的将领们都上书请战了你让这个去不让那个去也不好。
最后朱厚照一琢磨干脆谁都没让去,因为朱厚照在和兵部商量过之后直接下令从山东调派五万大军去执行这一项光荣的任务。山东士兵历来便是天下有的数的jīng兵,作为以前京军兵源之一的他们战斗力绝对经得起考验。而且论起对朝廷的忠心来说这里的军队也是杠杠的。这些军队将从四月初来时集合,四月中旬开始起拔,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他们需要在五月中旬之前进入亦卜剌的领地之内。
至于他们到了之后的驻扎地方,朱厚照也已经想好了,亦卜剌的领地紧挨着亦思马因和莫rì根的领地,这些军队到了之后只需要驻扎在亦卜剌和两人领地相交的地方便可。到时候一旦战事起了,朱厚照将派其他的军队正面进攻亦思马因和莫rì根。而这些军队到时候的任务便是从后面进攻他们的老巢。
而与此同时,命令还要求三边调派五万大军前往山东,这一次朱厚照可不是让他们去山东驻守的,而是让他们在山东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去耽罗岛以及辽东了。
朱厚照目前计划驻派两万五千人的大军在耽罗岛。这些大军的任务就是替大明好好的经营耽罗岛为以后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然后偶尔的协助剿灭一些倭寇便可以了。
而剩下两万五千大军才是朱厚照要去帮助朝鲜剿灭倭寇的主力军。他们将在辽东驻扎,一旦战事起了朝廷将派水师将他们直接从辽东运送到朝鲜的南部去,之后他们将被留在那里协助朝鲜剿灭倭寇。
至于在亦卜剌的领地之内建立起什么样的官府机构在经过朱厚照和内阁、吏部长时间的讨论之后也确定了下来,最后朱厚照听取了马文升的意见选择仅仅在当地的主要聚集区建立起来知府一级的官府便可。其实在之前朱厚照是倾向于直接将整个亦卜剌的领地都变成一个行省然后直接建立省一级的官府的,朱厚照这样想是为了避免以后大明失去对这里的控制,但是马文升却认为现在必须要给亦卜剌一点面子才行。
按照马文升所说的亦卜剌虽然答应了大明可以在他的领地之内建立官府,虽然明面上我们想怎么弄都可以,但是毕竟此时亦卜剌才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他还有自己的军队。他并不是大明的傀儡。所以在具体cāo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亦卜剌的面子。如果大明直接在当地设立行省一级的官府那让亦卜剌怎么看?别忘了亦卜剌下面还有无数的小部落呢,到时候这些小部落会如何作想?
说道最后,马文升的意思就是为了不引起亦卜剌以及当地人的过激抵抗,最好还是一步一步来最好。
最后朱厚照想了想开始听从了马文升的建议,他看亦卜剌也没有几年可以活了,这样等几年之后不但大明已经差不多控制了当地一半的地方了,当地人经过几年的缓冲也不会剧烈的反抗了,而且那个时候亦卜剌刚刚去世可以利用脱火剌剌急需大明援助的事实在当地几个知府一级的官府之上在设立一个行省。
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两人现在已经放心了,果真如两人所想的那样,朱厚照这的不敢在这个时候拿两人怎么样。现在随着汇聚在京城的大明地方上的官员、将领、士绅、名流以及来自属国的使节等越来越多。朱厚照不但已经恢复了他们懂得正常食物供应,现在也已经完全的解除了对他们的行动限制。现在整个京城他们哪里都去得,只不过在两人也知道在暗地里朱厚照一定派人监视着他们,而且他们两人尝试着派手下提前回草原,不过当在第二天从礼部那里拿到了昨天派出去的手下所持的令牌之后。两人知道他们派出去的人已经遇害了,虽然他们已经不再限制他们在京城之内的zìyóu了。但是想派人回去也是别想了。
不信邪的两人尝试过几回发现都失败了之后便不得不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不过随着两人得知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两人虽然都没有亲自来但是都派来使臣代表自己前来而且两人的使臣还是一起到的京城的消息之后忠于喜上眉头。
现在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不但都派来使臣前来,而且两人的使臣还结伴一起到达京城,似乎事情越来越往对两人有利的地方发展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八十三章判断失误
要说鞑靼和瓦拉的关系在三年之前绝对是恶劣的不能再恶劣了,鞑靼和瓦拉虽然都是蒙古人,但是他们确是蒙古内部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虽然曾经在成吉思汗以及之后的蒙元的强大威慑之下这两个民族是统一的,但是毕竟大家的同根却不同族,暂时的维持统一也不可能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百度搜索:看小说
所以在蒙元灭亡之后瓦剌这个更加落后更加野蛮一点的蒙古的一支迅速的脱离了蒙元皇室的统治。
从这之后的事情完全可以证明一个道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家风水轮流转。在明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蒙古东山再起太祖皇帝和成祖皇dìdū对蒙元的直系继承者鞑靼极力的打压而对旁系瓦剌则是极力的扶持。
只要是个有野心的民族都会在这个时候把握好机遇,历史已经证明了瓦剌绝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民族,在面对明初大明打压鞑靼想要扶持瓦剌的战略,瓦剌迅速的做出应对。当时瓦剌当中最大的两支部落的首领全都向大明称臣,并且不但在最后从大明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就是两位首领也获得了王爵的赏赐。
明初期的瓦剌绝对是处在潜伏期,低调、隐忍的功夫做得相当的好,在大明毫无察觉的情况之下瓦剌竟然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综合实力远远超过鞑靼的民族,虽然和大明相比实力有点落于下风,但是当时瓦剌倾全国之力即便是大明也得暂避锋芒。
有句话说得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虽然瓦剌没有被大明欺压,不算是奋起反抗,但是作为一个野心之辈也绝对不甘心一直屈居人下的。很自然的在感到自己的实力已经足以对抗大明了之后瓦剌内部开始有人坐不住了。
当然该麻痹敌人的时候还是要继续麻痹的,为了避免过早的引起大明的jǐng觉,瓦剌很好的利用了大明对鞑靼的仇视以及戒备心理将自己民族崛起的踏脚石选为了鞑靼。
在大明的鼓励、支持、帮扶、赞赏之下瓦剌开始极力的打压鞑靼,虽然在之前瓦剌的自立让鞑靼的前身盟约的继任者北元朝廷不悦,但毕竟作为草原上的民族一切凭实力说话的觉悟还是有的。他们知道自己实力不够所以对于瓦剌的自立也就勉强的认了。
但是虽然我可以默认你的自立不代表我可以允许你反过来欺凌我这个你昔rì的主人。所以对于瓦剌当时的反戈一击北元以及之后的继任者鞑靼都是恨得直咬牙,而两者之后百年来不死不休的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
之后的事情一切都想史书记载的那样,在大明的赞赏以及帮扶之下几乎控制了整个漠南鞑靼的瓦剌终于还是引起了明朝的jǐng觉。事实证明汉人之中从来就不缺少有先见之明的人,只不过往往这些人都很难身居高位。
之后对于大明突然的强大大明在猝不急防之下也只能接受了现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那之后大明便开始将自己对鞑靼的戒备转嫁到了瓦剌的身上。双方的关系也从小两口的蜜月转为夫妻的冷战,再到之后的仇人相见,直接上脚动刀了。
不过这都是瓦剌和大明的关系,这就不提,重点还是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