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师伊凡-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现实面前,维伦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他也不要求发电机了,能发电的东西就行,毕竟万事开头难吗。

    教授随后又告诉他,制造最基础的发电装置——也不谈发电机了,只需要两样最基础的东西,其中一件是磁体(工业级的电生磁就别想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磁石,这个皇帝位面已经有所发现,但……拿了几个样品过来,磁xìng都很微弱,比起人工制造的永磁体存在不小差距,对于这样的磁石能够产生多大电流,教授表示很值得担心。

    维伦小心的问能不能给电脑充电,得到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别说电脑了,连点灯都不可能。

    另外一样就是电线,这个在这里反倒容易解决——铜线是不可能了,可以直接用黄金拉丝,黄金的延展xìng在所有金属里面是最好的,有了这两样,即使是靠手摇,也还是可以勉强弄点电出来了,只是……

    教授按照帝国的工艺水平对成品做了估计,这个发电机可能会很大,比一台纯平彩电还要大,动力吗,暂时就用手摇——反正这里最不缺人,按照教授的估计,因为磁石和导线缠绕密度(绝缘线是不可能了),以及必要的齿轮传动来保障速度维持在5转每秒,这些原因综合下来,能量转换密度会低到令人发指,很可能不足百分之一,即使考虑到最理想情况,一台这样的“纯手工手摇黄金导线发电机”将会需要几十个成年男子轮流摇动以保证电力的持续xìng,所产生的电力因为几乎不存在电压,不可能用于电脑和电灯,如果改装一下现有手机充电器的变压稳压器,可以勉强用来给手机充电。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前提是,这中间所有的环节都不出错,那么,一个多月后,维伦亿夫长就可以如愿以偿的拿着手机听音乐,而不必担心电量用完的问题啦。



………【411 关键的90°】………

    在蚂蚁眼中这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森田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直觉上第一感觉那会是很大,不过具体怎么个大*法,他说不出来,说实话他的想象力不怎么样,就好像苏之前给他解释过很多遍的那些“三维主视角视图”,他到现在还懵着,似懂非懂。

    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理解,就在苏正式加入项目组的第二天,森田就主动为他就找来了两名专业程序员,以及负责动画美工的制作人员,因为按照苏的说法,整个问题的最难点,是要能让人像蚂蚁理解现实世界一样,去理解那个种远远超出现实的场景。

    结果就有了森田现在在电脑上看到的一幕。

    这是一段以蚂蚁主视角,或者说,以二维生物视角看到的真正三维世界动画,动画一开始的画面中,观看者看到的是一些不均匀的混乱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又长有短,有方有圆,他们毫无头绪的互相纠结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小孩在画纸随意的涂鸦。

    随着动画进度条的延伸,这些几何图形逐渐开始出现了颜sè,但随着这些颜sè的出现,图案的内容非但没有变的清晰,反而更加让人感觉模糊和费解起来,孩童的涂鸦在屏幕上渐渐变成了印象派大师的抽象画。

    占据画面最大区域的两块地方是右上角的黑sè区域,以及左上角的黄白sè区域,画面的下方是大片白sè,在这些主要sè块的zhōng yāng,各种各样其他颜sè的小sè块镶嵌其中,就像墙壁上发亮的宝石,其中最明显的是在黄白sè区域的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发亮物质,闪着明亮的光芒。

    然后主视角开始逐渐移动起来,随着这移动,所有的这些背景也开始出现了变化,黄白sè的世界开始大片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底下纯白sè的方向,然后红sè半圆形在画面上方出现,同时变得越来越大,就像从头顶往下落的一轮红rì,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zhōng yāng,不久之后它移到下方逐渐消失了。

    那条长条状的光带一会出现,一会又消失,每次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可以说毫无规律,有时候从上面,有时候从下面,有时候甚至突然在画面正zhōng yāng。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几秒,随着主视角的动作戛然而止,这条动画就算结束了。

    “这是什么?”也许除了苏和那些已经被“剧透”过的动画制作人员,没有人知道这段动画讲的是什么内容。

    苏没有说话,只是又打开第二段,这个画面比起刚才就容易理解太多了——一只蚂蚁在桌上,沿着一块装着蛋糕的餐盘行走,在它周围的世界中,有黑sè夜景的窗户,有黄白sè背景的墙壁,蚂蚁的脚下是一大片白sè的蛋糕,蛋糕上zhōng yāng点缀着一颗红艳艳的樱桃。

    这段动画结束之后,苏打开了第三段——这一段看起来和刚开始的一样,只不过在那些sè块开始出现的时候,不同的区域都用文字做了注解,而且在旁边还有具体物体视角变动的对比——在这些提醒下,大家几乎是一帧一帧的花了十几分钟才看完这短短十几秒,在这个过程中,那些sè块莫名其妙的消失和出现也都逐一找到了解释。

    看完动画之后,苏乘热打铁像大家开始解释:“在以低维生物视角看高维实体时,永远只能了解极其有限的信息,就像一只蚂蚁,它的世界中不存在立方体这个概念,对于真正的二维生物来说,一个放在桌面上的立方体只是平面本身的一部分,他们的世界只有前后左右,没有上和下,当他们从立方体的一个面跨越到另一个面时,会惊讶的发现另一个矩形世界会陡然出现在视界中,而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如果在桌面山放一只球,一只蚂蚁从一个点进入这个球时,在出发处做一个路标,当它绕完整整一周,从球上下来之后,肯定会发现出发处的路标,但对于它本身来说,这个过程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跟你们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差不多是一个xìng质。”

    说到这里,苏又拿出一个实际的立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指着模型的一面继续说:“假设,我们就是这样一群蚂蚁,我们从这个面出发,然后在立方体内部以随机路线到处寻找去其中一个特定点的路径,但因为我们无法辨认方向,不久就发现竟然回到了原点……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蚂蚁掌握一种可靠的数学方法,来标记这个完全陌生的空间,就好像建立一个三维的坐标系,如果他们能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所处的方位,就像航海家在船上通过星星的位置确认航向一样,那就不会再有迷路的问题了。”

    “那用什么方法来做标记呢?”有人问道,“高度对他们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啊。”

    “是这样的,即使是站在我们三维视角的角度,要帮这些蚂蚁来理解我们的世界仍然存在不小的困难,可以说,在感官层次的理解几乎是不可行的,但如果这群蚂蚁足够聪明,能掌握我们这个世界的数学规律,那他们就能够用理智来探索。

    也许你们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人类在数学维度上的研究比你们想象的要深入的多,高维几何不仅可以完美描绘四维空间,甚至还能描绘四维之上,任意维度空间的几何细节。

    在二维世界中,正方形具备四条边,四个顶点,如果蚂蚁仔细探索过立方体结构的话,那他们应该不难数出这个立方体具备八个顶点,2条边,六个面,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就像我们无法想象超立方体一样。

    在数学中,对超立方的体的正式名称是正八胞体,这个命名方式就像我们称立方体为正六面体一样,胞就相当于对立体结构的一种称呼,因为这个四维实体是由个立方体在更高维度上“围”起来的。

    一个正八胞体具备个胞,24个面,2条棱和6个顶点,每一个顶点处都由四条互相垂直的棱交汇而成,即使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事实,也无法在空间上想象这个结构,不过大家可以看我手上拿着的这个立方体大概想象一下,这是我们从正面看到它的模样,就像二维生物从正面看立方体只是一个正方形一样,不过接下来的变化,大概看一下这个动画。”

    说话间,苏又打开了一段动画,画面中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立方体,然后这个立方体开始发生变化,它的顶点处开始出现分化,更多的边就像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一般出现在这些顶点的周围。

    苏适时的按了暂停,然后把手边的立方体拿出来,尝试让大家理解这个变化——在平面中,当二维生物看到这个立方体的时候,它是正方形,然而一旦这个正方形的方向出现了偏转,他们就会看到在这之后,被遮挡的高维细节,其他的边和顶点开始出现,就和视频中超立方体其他顶点的出现一样。(作者建议要详细体会这一段描写,最好百度视频“四维空间”)

    听众似乎隐约明白了苏想表达的,但眼神之间依然是似懂非懂——这对想象力的要求不是一星半点,大部分人能想象这些描述中的一部分,但要想象四维实体的全部,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蚂蚁世界来讲,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标记方式就是在这些棱上动手,想象一下,如果蚂蚁造了这样一个立方体,在每一条棱上都标上相应的刻度,同时设立一个参考基准点,给从这个点出发的三条棱建筑材料标上不同的颜sè来作为三个不同的坐标系,并以此类推,处在同一平面互相平行的直线标上同样颜sè——这些内容通过平面几何知识完全可以做到,那么这样一来,当它们对自己做处的方位感到迷惑时,就可以沿垂直方向对距离他们最近的几条棱作垂线,所得到的棱上的刻度,就是他们在三维中的坐标。

    当然,如果是在完全的二维世界,是不可能造的出立方体的,因为根据平面几何,不可能存在经过一点的三条线互相之间保持垂直,对于三维世界来说,也不可能找出经过一个点,四条互相垂直的线来,但在真正的四维世界,这应该不难办到。”

    ……

    苏所要求的标记刻度的“棱”,也就是超立方体建筑材料在一天前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就是在卡梅尔用来造空间站,随处可见的合金材料,按照项目组的要求,这些合金被做成长长的凹糟形,放在地上看就像用来排水的水槽,在这些凹槽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都可以看到一个细微的小孔——这些小孔就是苏所要求的刻度,它们是一连串特制的激光测距仪。

    苏这是第一次来到森田他们几个月开辟的空间,就像森田他们描述的一样,在这里,人唯一的感觉就是杂乱无章,和巨大的茫然,以及恐惧感——在这里,每一个空间都是在更高维度的一个三维切面,在这里,人是真正的蝼蚁。

    因为空间里不存在重力,所以在里面的行动基本还是要靠工程船,不过因为里面都已经充满空气,如果乘员愿意,也可以背个喷气背包出来“散散步”。

    森田就像一名导游一般,带着苏来到一处空间接触面面前,在这里,苏惊讶的看到视野尽头那另一个角度的自己,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一束光线直shè眼前的接触面,那它最终会达到自己的背面——在这里不需要通过魔法来实现,因为这片空间本身就在魔法世界中。

    苏拿激光笔简单的对着接触面照shè了一下,黄sè的光线很快在自己的身后,与此同时,森田在意识网中命令另一个位面中,负责配合的一名实验员打开定位激光,不一会,两道不同颜sè的激光在空间内横空出现,其中一道是绿sè的,一道是蓝sè的,这两道激光也就是苏之前定义的b轴和轴,a轴是红sè的。

    他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这样一个接触面——光线在经过这个接触面之后,发生了事实意义上的9°偏转,当然,这种偏转肉眼是看不到的,因为空间本身是三维的,置身其中的人不管怎么看,光线都是直着往前shè的,唯一可以测量到这种偏转的方式,或者说,找到维度发生偏折的证据,就是尽量让同一组激光发shè出来的光线影响到更多位面,尽量形成更多的参照效果,只要最终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接触面,也就是当苏手中的黄sè激光在发shè出去之后,在所经过的轨迹上,发现他和其他三条激光都能产生垂直,这就说明光线在这个接触面发生了“垂直偏转”,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那只要沿着这些激光经过的路线铺设建筑材料,就能轻而易举的造出真正超立方的一部分——全部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三维世界来说,它的空间是“超限”的,无穷的,不管开辟多少个空间都不可能填满它。

    但对于仅仅需要定位的项目组来说,超立方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轮廓就已经够了,只要有了这个基础的存在,项目组就等于有了一盏指路明灯,接下来开辟新的空间之后,可以轻易根据激光指向的位置,来判断自己在四维空间中的jīng确位置。

    寻找9°特殊接触面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这并不在苏的意料之外,出现这种结果很大原因是因为这六百多个位面在四维空间的分布是“不全面”、“离散”的,对此他的建议是加大项目组的人力投入,并尽可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已有的位面,开辟新的位面,因为只有这样做,才会产生更多的接触面,而更多的接触面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可能。

    这个过程将不会很短,因为位面施法是完全没办法控制的,所以这将是一件完全靠运气的事情,运气好的话,可能明天就会出现,运气不好,三年五载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用苏的话来说,只要这个头能够开下去,那以后这个坐标系就可以用于全部四维空间的定位,其意义就好像当年的袁隆平在田间地头找“野败”一样,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突破口。

    几乎就是在项目组提出申请之后的瞬间,这个建议立刻就得到了满足,而且卡梅尔zhèng fǔ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远远超出项目组的想象——几乎是在几个小时之间,就直接调来了数千正规军中的拥有魔法权限的军人,以尽可能加快实验的进度。

    这个命令是伊凡直接通过安娜下的,他很少直接下命令,但这次真的是非同小可,在和安娜说这件事的时候,他甚至连商量都没商量一句,因为只有曾经作为法师的伊凡才知道,如果这个项目如果产生了突破,将具备多么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不亚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如果卡梅尔方面能够完全掌握位面挖掘的所有技术细节,那就意味着已知的皇帝所有位面都是单方面对卡梅尔开放的,在战略上,卡梅尔将拥有几乎完全的主动权,之前各国zhèng fǔ一直畅想的“多点全面进攻”将在技术上成为可行。

    到了那个时候,地球联军不再需要苦苦维持现在的被动僵持的状况,理论上来说,从地球任何一处都可以出发,都可以轻易到达皇帝任何一个位面。

    更重要的还不止于此——如果苏的推测成为了现实,那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知识体系终于找到了和魔法融合的交点,意味魔法绝对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小小的一角,意味着魔法具备了被研究的切入点。

    如果再考虑到劳伦斯正在进行的研究……说实话伊凡有时候真恨不得自己就是实验室里的一名普通实验员,不得不承认,他在其他位面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靠自己摸索总结得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如地球上这短短几年的收获,魔法问题能够在这么快时间内取得突破,或者说突破迹象,这和地球现有的科研氛围,沉厚的知识积淀是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地球最大的财富和武器,就是图馆中那些累牍的文字,是实验室里那些最优秀的思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始终不懈的好奇和追求。

    而伊凡知道,这些东西在皇帝的帝国中,很难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并不是说帝国的人就不会思考,伊凡知道帝国并不缺乏人才,重要的是在那里的人不具备思考的动力,因为大部分人只需要学会服从,而这种服从助长了每一个人的惰xìng,所以思考对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折磨,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



………【412 突袭】………

    皇帝的军队在其他位面开始集结,而地球人在挖掘技术还没有完全破解的情况下,依然采用原始的“土”办法希望可以找到皇帝的新位面,战争战况在这种双方默认的僵持中,持续到五月下旬。

    随着双月星这颗星球上大部分军队的死于炭疽病毒,这颗星球已经基本落入联军的掌控,期间联军发起了好几次针对地面世界试探xìng的扫荡,没有遇到丝毫反抗。

    皇帝军队的这种默许,或者说纵容让联军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他们故意大张旗鼓的在地面尝试着修建机场,并依托地下城市的地形,将防御体系逐渐转移到地面上来,与此同时,也开始半真半假的让飞机全面侦查这颗星球,并按照地球人的习惯,开始详细描绘有关这颗星球的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人对皇帝世界的组织形式,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这颗星球是皇帝后续开发的星球——就像地球人在美洲的开发一样,在皇帝的势力染指这里之前,这颗星球表面并没有通常意义的文明,只有许许多多还处在原始状态的部落野人,现在许多村庄的“石头碑刻”上,还留有那个时代的记载——皇帝接纳了这些野人,并用意识网将他们组织起来,烧毁大片的原始森林改造为农田,派来大批的移民,并很快在星球上大部分区域统一的文字和语言。

    在这些碑刻记载中,他们将皇帝视作上天派给他们的神明——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jīng神神明,更多是在物质上。

    因为气候温暖湿润,这颗星球原本大量覆盖着原始森林,大多数地方都有明显的雨季,根据记载,一到雨季大部分星球表面大部分地方都会泛滥起洪水,这种强降雨天气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然而随着魔法的出现,以及经年累月的长期施工,这些问题都被逐一解决了——帝国用魔法开凿了巨大的蓄水湖泊,将河道的深度拓宽,规划它的流向的稳定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将难于通行和利用的山川丘陵整个削平。

    不少记载还提到,在许多次意外的天灾之后,皇帝从其他位面调运来粮食解决了饥荒问题,从帝国的这些行为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帝国的经营思路——对于没有完全消化的领地,帝国并不急于榨取它们的资源,反而通过输血改造的方式,尽快让领地本身产生自主造血能力,从这颗星球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地球人没有入侵,那这里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联军在大概了解这里的粮食产量,并用飞机大概测量耕地面积之后,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结论——这颗星球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接近7个亿的人口,而且从星球表面的地形来看,大片未被开发的森林都还存在着,也就是说这个生产能力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和地球人大部分的粮食作物不同,这颗星球表面种植最多的,是一种面包树类似的巨大乔木——人们主要以这种乔木的果实为食,他们所谓的农田,其实也是整整齐齐种植着这些乔木的森林,有点类似通常意义上的人造林,单从表面来看,这种农田非常壮观,而且因为这种“农作物”除了收获的时候,其他时间几乎不需要人打理,这里的农民所谓的农活,最常见的就是清楚田地里每年滋生出来的杂草,以及收获时间去爬树摘果实。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这里就跟天堂没什么两样。

    这种乔木的果实和面包果类似,富含淀粉以及少量蛋白质,当地居民的主要使用方法就是把这种果实磨成粉晒干,就像面粉一样储存,食用的时候把这些面粉和水混合,然后放在锅上隔着火烤,联军的士兵尝试吃了一下这种食物,本地人的做法可能因为烹饪手段的因素,算不上好吃,但用地球人的烹饪方法加以改良,比如对和水的“面团”加以发酵,味道还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这种面包果,星球表面另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就是捕猎——星球表面存在大片的原始森林,在靠近原始森林那一带的村庄,每隔固定一段时间,当地居民就会在他们村长,也就是百夫长的组织下,进入森林进行围猎,每一次这种围猎都会有巨大收获,而且危险xìng很小——帝国是不禁武器的,几乎每一户农民家里都有兵器,而那些最强的猛兽往往刚被发现就会被魔法杀死。

    围猎的成果会由更高长官进行统一分配,绝大多数都腌制成肉干,运往其他位面,另外说到腌制,联军在海边还发现了用魔法特别改造的巨大晒盐场,即使以现代人的观点看,产量依然非常可观。

    当联军的军队最初接触的当地的村庄时,所有的村民都不自觉从家里拿出武器,准备抵抗这些“侵略者”——因为军队严格的隔离制度,炭疽被严格控制在军队集结的地下,而没有在地面蔓延,不过地球人散布瘟疫的做法已经通过意识网深入所有居民的内心,如果说他们把皇帝看成天使神明,那地球人就是撒旦恶魔。

    然而恶魔使用的武器实在是太“邪恶”了——这个形容是联军从俘虏的嘴里得知的,背着枪的士兵在他们看来,就是最标准现实的恶魔形象,所以这零星的抵抗还是轻而易举的被抹去了,不过地球人并没有进而侵占这些人的家园——因为实在是看不上眼,虽说因为这里“农闲”时间很长,所以一般人的居住环境还算不错,不是中世纪通常的泥巴草房,而是用木头搭成的木屋,不过因为观念原因,这些木头房子大多设计不合理,住在里面温热cháo湿,跳蚤昆虫无处不在,士兵们宁愿自己钻睡袋,也不愿意住进这样的房子。

    在对双月星的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各国参战代表已经纷纷开始讨论,关于这颗星球是否可以开发利用的问题——因为战争,现在地球上正陷入粮食供应紧张的危机,双月星巨大的耕地资源自然而然的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

    当然,这种讨论还仅仅停留在可能xìng阶段——一切都要取决与战争状况,如果接下来地球对皇帝本土的进攻顺利,让帝国应接不暇的话,开发耕地,甚至大规模殖民都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如果,战争天平再一次向帝国方面倾斜,那这些讨论只是yy罢了。

    ……

    5月24rì,联军在双月星北纬4多度的地下的一片岩层区,发现了一直在寻找的一处帝**队集结地——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坟场。

    成百上千万人的尸体被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起,联军发现这里的时候,大部分尸体已经处于高度腐化状态,不过还有一些尸体是刚死不久的——在这些尸体旁边,还能看见他们吃了一半的食物,以及清水,他们的死因再明显不过,炭疽。

    最让人惊讶的是,联军还在这里发现了没死的人——不过因为他们所处的意识网已经崩溃,在这个与地面完全隔绝的地下区域,失去与意识网的联系就等于完全失去了出去的可能,联军发现这些幸存者的时候,他们的jīng神状态都已经接近崩溃,发现持枪的士兵后,他们动作僵硬的,下意识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嘴里发出惨绝人寰的痛苦哀嚎,犹如电影中,法老墓里守护墓地安宁的干尸。

    发现这片区域之后之后,联军对遗体数量做了一个简单的清点——光是他们发现的这片地下区域,尸体数量就超过万,在地球历次战争的屠杀史上,这个数字并不值得夸耀,但联军知道,这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联军挑了好几具尸体运回了地球,对这几具尸体的解剖验证了地球人的猜测,这些人死亡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炭疽传染,因为没有可靠医疗手段,大部分人只能靠身体免疫力来进行抵抗,因为封闭环境导致二次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幸存者万中无一。

    地球人发现这里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地下区域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巨大的炭疽病菌培养基——无论是食物,饮水,还是空气,都到处布满了致命病菌,能在这种环境下活下来的人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利索当然,仅有的几个幸存者都被送到地球的专门研究机构——在那里他们将会接受最前面彻底的检查,特别是在基因层面的。

    对于帝国这个敌人的出现,以及他们同样是人类的事实,在地球上已经有各式各样的假说,其中最著名的一种说法就是宣扬上帝造人的宗教团体——过去的几百年中,他们一直在科学的进攻下步步妥协,现在总算是逮到机会了。

    按照地球科学界之前对外星生命的猜测,没有理由在一个历史上,从来没和地球接触过的外星生命会具备和地球人如此类似的身体,唯一可以被参考的解释,也是最简单的解释那就是,是有一个存在故意安排了这一切,人类只是它的创造物,那这个存在是什么呢?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在没有找到切实的证据之前,一切都还只是猜测——但只要有联军抓来的这几个俘虏,把他们的基因片段和地球的生命进化史做一番对比,答案自然就会清晰起来。

    与这些俘虏一同被送来的,还有联军在双月星表面发现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都能在地球上找到相对应的物种,所属科目也能基本吻合,但在细节上都出现了不少偏差,这些采集的样本可以很好的为“基因断代”工作提供旁证。

    ……

    25rì下午,卡梅尔军方的战场“挖掘队伍”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依靠伊凡的那种原始方式,挖通了通往皇帝下一个位面的通道——只是挖洞,为了防止帝国有所防备,还没有进行任何侦查工作。

    和进入双月星之前的准备工作一样,地球人立刻就开始对这条新通道进行拓宽工作,准备故伎重演在双月星的进程,毕竟以皇帝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根本没办法阻挡地球人层出不穷的武器手段的——在地球人已经完全掌握的病毒库中,可远远不止炭疽这一种,天花,鼠疫,流感……甚至在这些病毒基础上,采用人工合成技术产生的新病毒……

    然而这一次,帝国的动作赶在了地球前面——就在当天晚上,位面通道距离双月星最近的位面就遭到了突然进攻,联军预备对新位面的进攻不得不暂时终止,转入了防御。

    ……

    kl4很早就说过,战争就是数字游戏,参战双方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杀伤率,降低损失,谁能最终压倒对手,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