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信ǖ娜兆永铮礁龊⒆又慌略缇鸵丫⒑黄榷馈

    陆仁跟着少年刚一到此时鼻子就一阵阵的发酸,自然是赶紧命跟随来的屯众去多收集些干柴加旺篝火,好将他与婉儿带来的米糕煮成稀粥。弟弟的情况稍好一点,几勺稀粥下肚之后来了点精神,有气无力的想举起手端碗狂喝却被陆仁推开了道:“别乱动,慢慢吃!你越是饿成这个样子就越不能吃得太快,不然很容易卡在食道里反而把自己噎死!好不容易有了吃的,你也不想没饿死却噎死吧?”

    这本是陆仁想逗人一笑的玩笑话,但周围的人都实在是笑不起来,甚至连陆仁自己都只是勉强的微笑了一下便又紧皱起了眉头,只是无言的把一勺勺稀粥吹凉后再喂入弟弟的口中。借着火光,陆仁望着眼前这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弟弟,眼角也不知不觉的泛起了潮。

    正慢慢的喂着,婉儿在那头急向陆仁唤道:“主上!这孩子神智不清下牙关紧咬,婉儿根本就没办法喂她进食啊!像她这样再不进食,只怕真的会……”

    陆仁伸手制住了着急之下想乱动的盗米少年,再扭头向婉儿道:“婉儿别急,我们换一下。你来喂弟弟,我有办法喂妹妹。”

    二人互换了一下,陆仁先把稀粥交给了盗米少年,自己则在妹妹身边跪坐下来,把妹妹的头枕到了自己大腿上。按照现代的急救常识,双手按住妹妹的两腮勉强撑开了妹妹的嘴,自灌了一口稀粥,然后用嘴对嘴的方式强喂入了妹妹的腹中。喂过几口之后,妹妹忽然猛咳了几下,显然是陆仁喂下的稀粥误流到了气管里。不过咳过了这几下,妹妹的双眼却也勉强的撑开了一条缝,看来应该被这几下咳嗽刺激得比刚才清醒了一些。

    陆仁在妹妹的眼缝前晃了晃手,感觉妹妹仍然太过虚弱便柔声道:“你应该还动不了吧?不过醒了就好,我接着喂你,不过你要自己咽下肚去,不然又会咳嗽的。”

    伸手从盗米少年的手中取过竹勺,盗米少年却犹豫着道:“校尉,我妹妹她……哦,我是说您不用再像刚才那样喂了吗?”

    陆仁白了少年一眼道:“清醒过来了就不必了!知道情况的会说我是在救人,不知道的还会以为我是个登徒子!把我当成个登徒子我到不介意,可问题是你妹妹她才几岁啊?我再老牛吃嫩草也不能吃草芽吧?”

    说着又向那边的婉儿微笑道:“婉儿,什么时候让我这样喂你进食如何?要不你这样喂我也行啊!”

    这种说荤其实一点也不荤,最多只能算是肉麻的段子让婉儿的俏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梗,微嗔道:“主上——”

    听见了这个段子的人都不禁莞尔,而因此一笑大家的心情也都放缓了许多,就连身上虚弱无力的弟弟妹妹也都无声了笑了笑。此刻既然大家的心情都放宽了许多,再给弟弟妹妹喂食自然也顺利得多了。随着一勺一勺的稀粥喂入妹妹的口中,妹妹的双眼也渐渐完全睁开,一双大眼睛更是直勾勾的望定了正在给她喂食的陆仁。

    陆仁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已经把这一幕深深的刻印在了她的脑海之中……

    (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啊!)
第一百一十九回 人小鬼大
    一勺一勺的,陆仁与婉儿各自将一碗稀粥尽数给两个孩童喂下了肚去。看看碗中已空,陆仁把空碗交给少年,又伸手摸了摸妹妹的额头便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这小丫头只是饿过了头,到并没有染上风寒,不然的话只怕会连救都没办法救。”

    再一扭头向婉儿道:“婉儿,这俩孩子只能先吃这点稀粥,多了先别给。”

    婉儿微微一惊:“为何?他们都饿成这样了。”

    陆仁摇摇头道:“正是因为他们都饿得太久了才不能一下子吃很多,因为……这么说吧,他们饿得太凶,肠胃都饿得有些卷起来了。要是突然一下塞一堆的食物下去,会因为肠胃没有蠕动开的缘故而伤及他们的肠胃。”

    这些应该算是现代人一般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不过当时的人们却并不是很了解这些,因此婉儿在听过之后稍觉恍然的点了点头。而那盗米的少年在听明白陆仁的意思之后,有些犹豫的向陆仁问道:“那、那什么时候能再让他们进食?”

    “暂时最好不要吃什么东西,特别是干饭之类的。嗯……煮汤有点来不及了,一会儿你们跟着我回去。”话到这里陆仁又转向了婉儿:“婉儿,等会儿你煮点洗米水给这俩孩子喝。”

    “洗米水!?”

    周边的人全都是一愣,陆仁却只是笑了笑,不愿多作解释。其实稻米营养价值最高的是大米外层的米皮,但是一般在洗米的时候很容易将米皮给破坏掉,然后许多米皮的营养素都留在了洗米水里。而在旧时的农村,很多时候可是拿洗米水来当母乳的替代品的。陆仁现在让婉儿去煮点洗米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差不多是在给这俩饿晕了的孩子喂牛奶。

    当然现代的大米你不洗净的话搞不好会吃到残留的农药,不洗干净些都不行,但陆仁种出来的那些又哪来的农药残留?此外陆仁的手边会有大米,还是因为气不过荀彧那时下手太狠,所以赌气的跟荀彧说自己的俸禄只要自己种出来的稻米,荀彧对此只是笑了笑就答应了下来。反正陆仁的俸禄也就那么几百石,专门的拔给陆仁无所谓。

    粥已喂下,俩孩子也都醒了过来,陆仁就松了口气,叫过人背上了这俩孩子回了营屯。

    回到营屯中已是深夜,再到婉儿给三个孩子都喂下洗米水时都已经是深夜两、三点钟了。当那两个孩子都沉沉睡下时,婉儿也被陆仁赶回帐去睡觉之后,陆仁自己却有些睡不着,一个人站在帐外呆呆的望着天空出神。

    “陆校尉……”

    陆仁回身望去,见是那盗米少年来到了近前,便和颜悦色的道:“这么晚了还不睡?”

    盗米少年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偷东西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好偷,所以习惯了晚上不睡觉,白天才躲起来睡。”

    陆仁心说这小子到和自己那个时代的那些喜通上通宵网的网虫们差不多了,只不过通宵的网虫图的是通宵时的网速好和包夜网费便宜,这个小子却是为了生存。

    一想到生存,陆仁便上上下下的打晾了盗米少年一番。对这个少年在挨打时都要死死的护住那点食物的那一幕,陆仁可以说是映像深刻,感觉得到这个少年绝不是因为好吃懒做的懒惰才会去偷窃。再一转念,陆仁便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难道还想这样,靠做这种靠偷鸡摸狗的事活下去?”

    少年拼命摇头。

    陆仁道:“这样吧,我身边一直都没有书僮和小丫环,现在正好碰上你们三兄妹,不如就留在我的身边当我的书僮和小丫环,如何?”

    少年低着头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之后才抬起头,犹豫着向陆仁道:“多谢校尉的关照,但……我们三兄妹只想应募屯田,校尉能不能……”

    “啊!?”陆仁愣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再次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看了这少年老半天,忽然轻轻的一拍脑门暗自心道:“我勒了个去!这小子没我想得那么简单啊!我他妹的也是,在这个时代混了那么久了,怎么连这个事都没想起来?”

    陆仁没想起来的事是什么?古时常常会看到穷人家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儿卖女的事,可卖儿卖女也总得有人买才行,那买方是谁?不外乎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当然女娃子还得多出个青楼妓院什么的。而小孩子一但被买回去,就意味着一辈子都只能是个低下的奴仆,基本上是再无出头之日。也别说出头,可以说连人身自由都没了。

    而在陆仁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那些个地方豪强除了抢壮丁之外,小孩子也是在他们的抢夺之列的。这么说吧,从小培养和临时的招募,哪个会更可靠一些?抢掠来的成年流民是一来就能干活,但这一类的流民本来就是无根漂萍,往哪里跑都行;可从小培养起来的奴仆却往往会形成一种依赖性,一但离开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只能乖乖的回来。

    现在再看这个说大不大,说小却又不小的盗米少年,陆仁很快就明白这个少年心中有着自己的主见,很可能就是不想成为豪强的奴仆,所以才会选择了带着弟弟妹妹来应募屯田,因为那样他才会有相对的人身自由,不会一奴到底。不然的话以他们三个的年纪跑去哪家豪强的门下,再怎么样一口充饥的饭还是会有得吃的,哪会像现在这样靠偷点食物来生存?而在陆仁表示愿意收留他们的时候,又是持一种拒绝的态度?

    想到了这些,陆仁便很直接的向少年问道:“你是不是怕一日为奴便终生为奴?”

    少年也没想到陆仁会有此一问,惊愕之下退了一步,并用很惊恐的目光望向了陆仁。但很快他就查觉到陆仁的神色平静,不像有什么愠怒之意。再一犹豫,少年便咬着牙,很大胆的向陆仁点了点头。

    陆仁无所谓的笑了笑:“你这小子还真是人小鬼大。而你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

    说着陆仁从怀中取出了一块记了些琐事的木简递给少年:“把上面的字都念给我听。”

    少年怔了怔,接过木简借着火光看了看便道:“校尉,有几个字你好像写错了。”

    陆仁心说那不是写错了,而是我自己出于习惯直接写的简体字。但如此一来,陆仁便愈发的肯定这个少年不是一般的农家子弟,很有可能是那些寒门士子的子弟。而黄河中、下游的地区饱经战乱,会有许多这样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寒门子弟是很平常的事。但寒门士子也是士子,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成为低下的奴仆,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种心态。

    于是陆仁又笑了笑,取回木简之后道:“你们三个小屁孩能种得了几亩地?就算是勉强的种下去,也只会受尽欺凌好不好?再说你们都在长身体,这饥一顿饱一顿的能行吗?”

    少年咬了咬牙,没有说话。

    陆仁道:“你这小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想我大概能猜得到。那我不妨也告诉你,我这个官最多也就是当几年而已,几年之后我就会带着婉儿弃官归隐,可我这里许多的东西需要有人能帮我承继下去。我是觉得你小子人品不错才让你跟在我的身边学我的本事,换了其他的人我还懒得去理他。你如果不愿意就算了,给你们兄妹三人几亩地去种,在我这里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嘛……”

    说着陆仁坏坏的向少年笑道:“应募屯田也不过就是能吃上口饱饭而已,你小子如果是想出头,单靠成为屯民恐怕是不行的。”

    “这……”少年明显的犹豫了。

    陆仁笑着转过了身去:“明天中午我就要回濮阳,你们三个愿不愿意跟着我回去,只有这一个晚上的时间来考虑。我最后再提醒你一句,你是愿意跟在我的身边学本事,还是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难有出头之日,自己好好的想想。”

    说完陆仁没有再理会少年,而是径直回了自己的驿帐,留下个少年在那里良久不语。许久过去,少年望向了北方,口中低声自语道:“母亲,孩儿一定会让他们后悔把我们赶出来的……”

    ————————————————————

    因为整到很晚才睡,陆仁回帐之后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醒来时才刚一出帐便发觉那三个孩子都静静的跪候在帐门前。

    陆仁先是一愣,但马上就向盗米少年微笑道:“想好了?”

    盗米少年用力的点了点头,再向那俩孩子一使眼色,三个孩子一齐向陆仁拜倒:“多谢陆校尉救命之恩!”

    陆仁哭笑不得的伸手去扶:“起来起来!”

    随即陆仁就望向了少年:“你教的吧?”

    也不等少年回应,弟弟妹妹就同时伸手一指少年:“是大哥教的!”

    陆仁拍了拍少年的肩头,笑道:“一些话我不敢说得太满,我只能跟你说你将来多半不会后悔今天作的选择。好了,都去收拾一下准备跟我回濮阳去吧。哎对了,你们三个都叫什么名子,今年又都多大了?”

    “我叫……”话刚出口,少年却犹豫了一下才支唔道:“我流浪了好几年,本名叫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我有个乳名叫阿诚,诚信的诚。至于弟弟妹妹就都没有名子了……事实上我们也不是亲兄妹,都只是流浪乞食的流民,聚在一起只为相互照应……”
第一百二十回 意外之事
    听完少年的话,陆仁皱了皱眉头。

    少年说他不记得自己的姓,这在陆仁看来根本就是在扯淡。弟弟妹妹说不知道自己叫什么说得过去,可这个少年是很有可能是寒门士子的子弟,而且还知书识字,没理由会连自己的姓氏都给忘掉。

    不过再转念一想,在这种诸候割据、兵荒马乱,动不动就夷人全族的年代,某族侥幸逃脱的后人为求活路而易姓改名也是件很平常的事,三国名将之一的张辽还本聂姓呢,不都因为“避怨而改姓”?

    再想了想,陆仁又道:“既然你们还没有姓名,那就由我给你们取吧。你小子愿不愿意跟着我姓陆?这样一来,你可算作是我陆氏子弟。”

    少年一怔,但马上就用力点头。其实陆仁这样做等于是在告诉他,并不是把他当作奴仆,而是视作族中子弟,正合少年的心意,又哪有不愿的道理?

    看到少年点头,弟弟妹妹也就跟着点头。陆仁再一思索便道:“阿诚……这虽是乳名,但用作正名也不无不可,那你以后就叫陆诚吧;有诚就当有信,你弟弟就叫陆信;这小丫头嘛……”

    一瞥眼望到了妹妹的双手,就发觉这小女孩的一只手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摆出了一个兰花指,就恶意的笑道:“小丫头就叫陆兰好了。哎,你们今年都多大?”

    这一问之下,除了陆诚能肯定的说自己出生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今年十二岁(现在是建安元年的公元196年,但此时献帝还没逃出长安并在洛阳改年号)之外,陆信与陆兰和当初的婉儿一样,确定不了自己的年纪,只是大致的推算出陆信应该是十岁,陆兰九岁。

    事情差不多就这样定了下来,陆仁见三个孩子还是那么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便让他们自己去烧水洗澡换衣服。等到三个孩子都洗干净,临时换上了陆仁的衣服站到帐中时,那衣衫过于宽松长大的样子使陆仁忍不住放声大笑。

    “哈哈哈……你们三个先将就一下,这屯中一时半儿的还真找不出合你们身的衣物。反正我在这里的事也基本上办完了,这就动身赶回濮阳,到了家里再给你们做几身合身的衣服。”

    “多谢校尉!”

    陆仁摆了摆手道:“没什么可谢的……都过来,现在都洗干净了,也像个样子了,再让我好好的看一看你们。”

    三个孩子站到了陆仁的面前,陆仁便一个个的细看过去。而这一看之下,陆仁也微微一惊。

    首先是陆诚,这小子其实眉清目秀的,如果扔到现代是个帅哥的料。如果被个星探什么的发现再好好的培养一下,诂计随便演个什么偶像剧就能成为少女杀手;

    陆信不及陆诚那么帅气,不过也称得上是方方正正,对得起观众,而且可能是因为流浪了几年的缘故,脸上有一份与他十岁的年龄不太相合的憨厚与稳重,甚至还有一份很难令人查觉到的艰忍;

    至于最小的妹妹嘛……陆仁细看过之后就示意三个孩子先退出帐去后,马上就悄悄的把婉儿拉到了一边低声道:“婉儿你看这小丫头!才不过九岁的年纪,还瘦弱成这样就……”

    婉儿轻轻点头:“是啊!方才婉儿帮小兰洗浴干净之后后就有查觉到……主上的眼光胜婉儿良多,可她瘦弱成这样却连婉儿都能看得出来……真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若是她好好的长到婉儿这般年纪,那……”

    陆仁眼珠转了几下凑到婉儿的耳畔低声道:“我到是突然想起了子修和我开过的一个玩笑。”

    婉儿好奇的问道:“玩笑?什么玩笑?”

    陆仁嘿嘿一笑:“子修说要我如调/教你一般,帮他调教几个女子。”

    婉儿再温柔,此刻却也有了些怒意:“主上!”

    陆仁忙道:“好好好,不说不说。不过这小丫头真的在我们身边呆几年,盯上她的人可能绝不会少。相比之下,我们走的时候把这样的小丫头交给子修,我还能放心些。”

    说是这么说,可陆仁心中却在暗想道:“已经到了196年,只不过汉献帝改元为建安的事还没有发生而已。而曹昂是死在建安二年,也就是明年。老实说,我在抛开因为婉儿的缘故而对曹昂产生的几分偏见之后,感觉曹昂这个人其实是个不错的人,真要是就那么死了,总觉得有点怪可惜的。再说我现在和曹昂的关系不错,如果能继续保持着,后几年的日子也会比较好混一点。

    “反正我呆的时空并不是我自己的那个时空,不怕会有什么影响发生,那我是不是应该试着救一救曹昂?万一有点什么事情发生,有个太子爷帮我说几句话,用处可是很大的。唯一头痛的是曹昂对婉儿的感觉……不过现在有这么个小丫头,我调/教一下调/教成个小萝莉,再把这个小萝莉推到曹昂的身边,让曹昂这家伙有个盼头岂不是正好?算了,还是边走边看吧,有些事想得太早也没什么用处。”

    ————————————————————

    转眼间已是二月暖春。

    曹操于兴平二年十二月底时击破雍丘,张邈之弟张超自杀。之后曹操带兵去了武平,阻止了袁术想趁乱兼并地盘的计划。而这时的汉献帝在年末隆冬之季终于找到机会逃出了长安,于曹阳兵败之后渡河到了安邑。

    当然这些和陆仁是没什么直接的关系的,陆仁这会儿正在濮阳的各个屯田点之间往复奔走,忙得是不可开交。好不容易这天停下来休息一下,就收到了曹操出兵去攻讨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余党何仪、刘辟等人的消息。

    这些个家伙也是典型的墙头草,先是响应过袁术,袁术的人马被曹操赶走之后又去依附孙坚。当然现在仗还在打,而陆仁依照手头的史料,推算着曹操在摆平这些乌合之众之后,马上就会被汉献帝进封为建德将军,再过一下就会被升迁为镇东将军,再给一个费亭候。

    你说这时的汉献帝自身都难保了,封给曹操这些官职能有什么实际用途?真正的意思陆仁心里明白,这是在拉拢曹操,要曹操这个离得比较近的家伙快去迎奉天子。

    当然这些话陆仁不可能会说出来,反正那头有个荀彧在,还怕荀彧会不给曹操作提醒?陆仁这里忙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这天陆仁也真是累得不行,晌午的时候拖着身躯在帐子里躺下想睡会儿。可眼睛才刚闭上没一会儿的功夫,陆诚就急吼吼的窜进了帐来道:“老大、老大,别睡了!河边有事!”

    会让陆诚这仨孩子以“老大”来称呼自己也是陆仁自己心里的某个阴暗面在作怪,现代社会里的家伙,又有几个不希望自己身边小弟成群的?不过现在不扯这些,陆仁累得有些不愿起来,就懒洋洋的一挥手道:“什么事啊?大惊小怪的!”

    陆诚道:“河边救上来一个人。”

    陆仁没好气的道:“救了个人就救了个人,又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我们各个营屯前前后后救助和收留的流民会少了?我累了,让我睡会儿。”

    陆诚急道:“不是寻常流民!救上来的那个人穿的是一身官服,而且……好像是下面没有的那种人。”

    “下面没有的人而已嘛……什么!?”陆仁猛一激灵,腾的一下就蹦了起来,先是指了自己的某个部们,但想想指自己好像有点太那个了点,就改为指着陆诚的那个部位道:“你是说这话儿没有东西?”

    陆诚猛点其头。

    “我靠!”陆仁马上就意识到了什么,蹦将起来就往帐子外面窜:“怎么可能?曹阳、安邑……怎么会漂到我这里来了!?”

    急吼吼的来到河边,陆仁一眼就看到了已经围成一圈的人。分开人群进去,就看见一个身着……陆仁也没见过汉时宦官的服饰,但看得出不是一般人的服饰。看看人还没醒,陆仁就在这人的身上一通摸索,很快就从该人的怀中摸出了一份诏书。这玩意儿陆仁虽然没真正的见过,但大致的识别还是识别得出来的。

    展开一看,字墨已经被水浸得有些模糊不清,不过勉勉强强的还是看得出个大概。而陆仁在看过之后脸色就微微一变,马上就把诏书合了起来,再向周边的人吩咐道:“马上把人救醒,救醒之后再用快车快马送到濮阳城里去!”

    周边的人乱哄哄的应下,陆仁就开始往回走,而那份诏书却被陆仁死死的握在了手里。皱着眉头苦思了片刻,陆仁暗自心道:“阴差阳错,还真他妹的是阴差阳错!这个信使应该是往袁绍那里去的,不知怎么的却漂到了曹操的地盘里来。

    “虽说按原有的进程,袁绍根本就没理会过汉献帝要袁绍去勤王的要求,可这种事万一有点什么变故可怎么办?袁绍后来可是很后悔没赶去迎奉汉献帝的,现在要是脑子里哪根筋不对,意外的出了兵可怎么算?我之前已经吃过好几次这样的亏了。

    “最主要的是我现在在曹操的手底下混,只有尽可能的按照原有的进程走,很多的事情我才能把握得住,一但发生重大的变故,我这里可就吃不准了。再接下来要是没有曹操给我当盾牌,我意外的丢掉小命都不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小日子都会很难混下去……不行,事情太大,我既做不了主也有点乱了阵脚,眼下最好的办法是先拖一拖,并且赶紧的把荀彧叫过来一趟才行!”

    (无耻求票、求收藏、求推荐啊!)
第一百二十一回 坑无止境
    鄄城距离濮阳并不远,两地城廓的直线距离其实只有五十几公里,换算成汉里也就一百二十里多些。这样的距离,如果是吕布那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赤兔,了不起也就是两个时辰的事。当然寻常的马可跑不了那么快,但快马信使赶一个晚上的路却也已经足够。

    陆仁带着献帝的诏使赶回濮阳时是下午时分,随意的安顿了一下诏使之后马上就派出信使前往鄄城通知荀彧。到次日的近午之时,陆仁就在濮阳城中见到了一身风尘的荀彧。而荀彧见到陆仁时的第一句话就是:

    “那诏使现在何处?”

    陆仁抬手一指濮阳城中的驿馆,荀彧见了刚想迈步,却被陆仁一把拉住。面对荀彧递送过来的不解的目光,陆仁只是呵呵一笑:“已经被我灌醉了,诂计不到夜里醒不过来。我酿造的那种酒荀公你也喝过,应该知道有多厉害。”

    “……”荀彧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味来,指着陆仁摇头轻叹道:“胡闹!”

    陆仁耸了耸肩,心说我这样真是在胡闹吗?貌似好像是有那么点。

    不过荀彧没有多说陆仁什么,只是追问道:“你有没有问过什么话?比如天子现在何处?”

    陆仁点点头:“天子逃出长安之后一度兵败于曹阳,现在在安邑一带。”

    安邑在黄河北岸,今运城往东一点的地方,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一百四、五十公里,换算成汉里是三百五、六的样子。但这只是直线距离,中间的路可不太好走,而且既有天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若按原有的历史进程,就这一百五十公里的路,汉献帝足足走了n个月,直到七月才抵达洛阳。

    当然这些话陆仁可不会说出来,汉献帝现在人在安邑,也的确是陆仁从诏使口中打听出来的消息。史料归史料,变化是变化,陆仁可没少吃太过照本宣科的亏,因此清楚需要确认的事物还是得好好的确认一下才行。

    荀彧闭上双眼在原地踱了几个圈,看样子是在推演着这段路途上的山川险阻的情况。片刻之后荀彧睁开双眼向陆仁道:“那诏使有诏命在身,理应急赴邺城诏袁绍出兵勤王,怎么却会如此轻易的就被你灌醉了?”

    陆仁又耸了耸肩:“其实我都没怎么灌他,只要把酒倒满再往他面前一递,他二话不说接过去就会往肚子里倒,而且吃饭的时候连筷匙都不用,全是直接用手抓起来就往嘴里塞……我这么说,荀公应该明白我所指何意吧?”

    荀彧呆立了许久,忽然顿天长叹道:“能不明白吗?受危急之命而出的诏使尚且如此,不难想像天子军中是何等的乏粮乏用。可叹我大汉四百年的江山,至今日气运竟落得如此衰败!”

    陆仁当然知道荀彧这位王佐之才的理想就是中兴汉室,只可惜荀彧挑中的“打鬼钟馗”最后自己也变成了鬼。不过这些和陆仁扯不上什么关系,陆仁关心的是自己接下来的几年里能不能顺利的、继续的抱着曹操的粗大腿混日子混到穿回去,所以把荀彧拉到了僻静无人的地方,低声问询道:“接下来怎么办啊荀公?这个诏使可不是往咱们这里来的,而是要到袁绍那里去。难不成把他喂饱了之后,再派人护送他去袁绍那里?”

    荀彧瞪了陆仁一眼道:“若是旁人说出这话到也罢了,义浩你会不知此中利弊?袁绍本就有不臣之心,若是被他抢在前面接走天子,那会变成地地道道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如今的袁绍已然势大,再被袁绍得此之势,汉室必然不保。”

    陆仁吐了吐舌头:“那怎么办?我最多只能是用好酒好菜的再拖上他个三、两天的,他真要走的时候我也不能拦住他吧?其实……”

    本来陆仁是想说袁绍不会去迎奉汉献帝的,但想想诸多的因素和可能会产生的变故,这话最后也就没有说出来。到是荀彧看了陆仁数眼后轻叹道:“义浩啊,你是个挺能干的人,胸中见地也颇有过人之处,可你的性格有些忧柔寡断,对待事物亦有些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