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之后去壳煮食。”

    陆仁没好气的声音传了过来:“你个死老郭,给我放下!这几车粳稻是我请糜竺特意挑选出来的上佳谷种,到开春之时要撒播到地里去的,你吃进肚子里是怎么个意思?难道还能在你的肚子里再长出谷子来?”

    “谷种啊?那算了。”郭嘉赶紧把手中的谷种扔回袋中,他可不是那种分不清轻重的人。

    陆仁向郭嘉比了个中指,随即向身后唤道:“婉儿!”

    “哎!”婉儿应了一声,端了一盘东西奉到了二人的跟前。

    郭嘉看了一眼,乐了:“这什么啊?”

    陆仁道:“咸鱼梅干煲。之前我去糜竺那里购粮的时候意外的得知糜家有煮盐的生意,回来之前就教了他腌制梅子的方法,这次购置谷种他就着人顺便带了一些腌制好的梅子和咸鱼给我。我寻思着你这个家伙也没吃过这个,就带着婉儿做了一些。试试吧,味道很不错的。”

    郭嘉笑道:“说起来还真是很久没吃过你亲手做的饭菜了。好,试试!”

    二人坐在院亭中开吃,婉儿则在将其余的咸鱼梅干煲递给其他的那些来帮忙的人。这玩意酸咸适中、可口开胃,一时之间吃得郭嘉和其仆从都食指大动。可惜陆仁是按着人头来做的,想再来一份的人可没第二份。

    正吃着,忽有人报说曹操来了,陆仁和郭嘉就赶紧的放下手里的煲仔饭赶去迎接,不多时把曹操接进来,曹操看了看院亭中的两份煲仔饭,俯下身闻了闻便笑道:“这是何食?光是闻闻就让人口生津唾。”

    陆仁和郭嘉齐声道:“咸鱼梅干煲。”

    曹操在非正式的场合是相当随意的人,当下就再笑道:“还有吗?让孤也尝尝。”

    “呃……”

    陆仁当时就犯了难,他是按人头数做的,数量刚刚好,可又哪里会想得到曹操会突然跑过来?不过这时婉儿却悄悄的扯了扯陆仁的衣袖,低声道:“婉儿的那份还没动……”

    陆仁看了看婉儿,亦悄悄的向婉儿点了点头,婉儿便赶去厨房,准备把她自己的那份端来奉给曹操。而婉儿与陆仁之间的举动虽小,曹操与郭嘉却都看得清清楚楚,对婉儿的表现也都在暗中表示满意。

    过不多时煲仔饭奉上,曹操另取小碗拔出一些尝了尝就笑了:“酸中带咸,咸中有酸,而且蒸煮后梅子的微酸入得咸鱼肉中,甚是可口。典韦,你也尝尝。”

    说着曹操就把大半份的煲仔饭递给了典韦。典韦对曹操把好吃的东西顺手就塞给他的事都习惯了,接过来先是尝了一口就道:“很好吃!在下可是头一次吃到这样的饭食。”

    典韦在那里三口两口的就把东西吃完,曹操对婉儿道:“孤吃了你的饭食,也不能亏待了你。来人,去取粟……哦对了,义浩这里不缺粮米。去取新制冬衣一身,赏赐给婉儿。”

    婉儿当即跪下连声说不敢当,曹操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让婉儿退下。一旁的陆仁心里清楚,曹操这其实也是在向自己示好。

    等婉儿退下,曹操又望了望院外的粮车,再向陆仁问道:“义浩啊,孤今早巡城,听门卒说你专门差人去徐州购回了数车粮米回来,孤一时好奇之下便过来看看。怎么,是不是觉得孤给你的俸禄不足以廪食,所以就另行购置粮米裹腹了?”

    陆仁忙道:“曹公说笑了!其实这数车粳稻,是来春试屯时要用的谷种。”

    曹操表示恍然的点了点头,正好婉儿这时送茶过来,陆仁就让婉儿去书房取来书简再递给曹操过目。曹操展开竹简,上面是这样写的:

    “中原自遭荒乱,诸军并起,率乏粮谷,皆无终岁之计。向者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如袁绍之在河北,军民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以至民人相食,州内萧条,虽有一时之强势却有何用?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如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可为先代之良式也。故曹公虽有吕布在濮阳为患当兴兵逐除,然州内春耕农事切不可废。仁虽才薄德微,愿请为屯田校尉,率两千众往赴鄄、范宜田之所,试行屯田之事。

    “权以田千顷、至秋顷收三十斛而计,若事成可集粮三万余斛。两千众纵需年食两万斛,亦可有万斛之数纳为府粮。且试屯事成,曹公逐除吕布重掌全州之日,有例可徇之下慕流亡之民增众增田,则民可安、粮可广矣。”

    陆仁既然已经拿到了屯田校尉的印绶,就说明这件事肯定是曹操早就知道并且点了头的,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你总得有个相应的行文书令,所以陆仁还是一半抄书一半自己想的写出了这篇书文。

    曹操看过之后点了点头,眼光却飘向了郭嘉道:“奉孝,这简上字迹应该是你的吧?”

    郭嘉呵呵一笑:“主公好眼力!实在是义浩这小子的字写得不堪入目,我就只有帮他捉刀代笔了。只是这字简虽出自我手,原本却真是义浩之言。主公若是不信,主浩的原简就在书房案头之上,要不要取来给主公看看?”

    陆仁虚踹了郭嘉一脚:“你不让我难堪一下就很难过是吧?”

    曹操亦笑,再低下头去细看简文。看着看着,曹操便来回的踱起了圈,眯起双眼口中低声念道:“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合上竹简再沉默了片刻,曹操点头道:“如今天下大乱,孤欲平定乱世,建不世之功,正需此等长远大计以为久图。可是义浩,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便以种粟为主,种稻虽无不可,但产量要稍低于粟,你又为何要弃粟而种稻?”

    这些问题陆仁曾经向荀彧解释过,但现在看来要么就是荀彧没和曹操说,要么就是曹操想要再次的确认一下,所以陆仁就又向曹操大至的解释了一下中原地区在种植水稻时所犯的错误。曹操听过之后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轻叹道:“想不到农事之中也有如此之多的要领。”

    陆仁心说何止这点?真要是把现代研究的那些什么杂交品种、基因提取甚至是转化给搬出来,把全鄄城的竹简木简都集中起来都不见得能写得完。不过那些东西陆仁也搞不了,只能是在种植方法上进行更正与精细化而已。

    曹操又道:“你既是行试屯之事,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不必有何顾虑。试屯之时但有何难处,只管向文若求助便是。好了,孤今日来此也不想过多的谈论政事,到是此刻孤忽然很想听一听义浩你的笛乐音律,义浩可否屈就一下?”

    陆仁乐了,心说看来曹操这也是想放松一下。话又说回来,陆仁也有段时间没玩音乐了,现在被曹操一提起来,还真有些技痒,用现代词汇来说就是吊丝想显摆和装13了。当下也不作他想,点点头之后就带着婉儿去书房取竹笛。

    来到书房,陆仁环视了一下刚刚收捡好的书房,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再向婉儿望去时,见婉儿正在把挂在墙上的竹笛小心的取下来。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陆仁却留心到婉儿在取笛的时候,小手轻轻的在长笛上抚摸了几下,那轻柔的指尖依稀中带出了几分喜爱之情。

    陆仁有些好奇的问道:“婉儿你很喜欢乐器吗?”

    婉儿“啊”了一声,赶紧把竹笛交给了陆仁。本想避开陆仁的,但婉儿的这点小动作又哪里能逃得过陆仁的追问?只好向陆仁解释了一下。

    原来婉儿原本是作为乐伎来培养的,可是在六年前,婉儿却在一次习练中不慎摔倒,砸坏了曹操的卞夫人喜爱的一张古琴,结果就从乐侍降格为婢女丫环,自此就再没能碰过乐器。说起来这位“本倡家”的卞夫人还是比较好说话,当时只罚婉儿跪了一夜再贬为婢女而已。若是换成别家,逐出府去让你这个七、八岁的小丫头自生自灭都是轻的,搞不好当时就直接打死抛尸野外了。

    话又说回来,在曹府中乐伎的侍遇要比丫环婢女好上一些,至少也算得上是无需大劳且衣食无忧,不像婢女丫环几乎是人人都可以随意打骂。而最重要的是那些歌伎、舞伎就好像是现代社会里的艺人明星,背后再怎么样,至少在人前的时候都是光彩照人的样子,很容易让少男少女们生出仰慕之心。

    婉儿只是个平凡的侍女,本来有这样的机会却失去了,心中会有些自叹命苦与羡慕他人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婉儿对乐器、音乐就有了一份莫明其妙的依恋感……不过在言谈之中,陆仁查觉到婉儿真的很喜爱音乐,同时也希望那些动人的曲乐能出自自己之手。亦或许可以这么说,婉儿也希望自己能身有所长,不似现在只是个一无是处的婢女吧。

    (呃……瓶子有个毛病,就是一睡下去就起不来,朋友们都说瓶子有轻度的嗜睡症,今天两更又是半夜被尿憋醒,再逼着自己不能睡然后才码出来的。见谅见谅!)
第七十八回 副手李典
    数日之后,陆仁的居所,一阵和美悠扬的笛乐声正在飘扬而出,使得门外某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将校正想上前拍门的手悬停在了那里,继而轻轻的收了回来,静静的站在门外倾听院中传出的笛乐。

    不久一曲奏终,青年将校稍稍皱眉道:“来此之前就常听人说陆义浩精擅音律,且多有独到之处,可适才的笛乐虽柔美清丽,但在折转之处为何这般生涩?是市井流言誉之太过,还是说他只是在习练曲乐?”

    想到这里青年将校摇了摇头,正想重新叩门,陆仁的声音却传了出来:“婉儿你刚才吹得还不错,毕竟你早年学过一些,底子也还在。不过婉儿啊,我和你说过好几次了,想吹好竹笛首先要记熟全曲,然后选合适的转音处来换气,而且换气最好是用鼻不用口,不然的话每次换气的时候就会使音律的弦接很不自然。喏,我再吹一遍给你听听。”

    门外的青年将校顿时哑然心道:“竟然不是他在吹奏,而是在教习他人。也罢,再听听他本人的吹奏。”

    院中的笛声也再次响起,不过比起刚才就要流畅自然得多,或许听着不能说心旷神怡,但听上去很舒心。门外的青年将校明显的也是个喜爱音乐的人,此刻闭目细品着陆仁的笛乐,不住的点头赞许:“不错,柔而不娇,美而不华,如和风细雨一般……这样才有此曲应有的韵味。”

    本有心想静静的听完这一曲的,可是听着听着,青年将校忽然鼻中生痒,而这玩意儿也不是想忍就能忍得住的,于是乎青年将校打了个重重的响嚏。

    “啊、啊,啊啾——!!”

    这一声响嚏自然惊动到了院中的人,婉儿忙道:“主上,门外好像有人!婉儿去看看。”

    陆仁没好气的声音接上了话:“看什么看啊?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是时辰,多半是老郭那家伙又来蹭饭了。行了,你去备饭吧,我去开门。”

    “蹭饭!?”

    这个词早已在鄄城流传开了,青年将校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由得有些哑然失笑,心说郭奉孝的官职俸禄并不低,怎么还来陆仁这里蹭饭吃?而且听陆仁的语气,显然郭嘉常来陆仁这里蹭饭,陆仁都被蹭习惯了。

    不一会儿大门开启,陆仁也是出于习惯的笑骂道:“死老郭你又来蹭……哎?不是老郭。请问足下是谁?来这里是找我的吗?”

    青年将校连忙回应道:“在下李典,字曼成,因公务特来请见陆校尉。”

    “李典?”

    陆仁愕然。常玩游戏的人一般都玩过街机游戏《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这个是cap正式的游戏名称,国内一般都会称为《三国志2》),而李典作为第一关的boss,都不知被玩家们削了多少回头、断了多少回身、碎了多少回尸,一般就没几次能留下全尸的机会,却也因此被很多不管熟不熟三国史的人都牢牢记住。现在这位首关boss突然站在自己的面前,陆仁都有种想来招“下上·拳”的冲动。

    不过这毕竟不是在游戏里,陆仁也就赶紧的向李典回了一礼,继而把李典请进了院中,顺便向着厨房里的婉儿喊道:“婉儿,来的不是老郭,是别的客人,奉茶去书房。”

    厨房中的婉儿应了一声,李典则好奇的问道:“陆校尉这里似乎就再无旁人了?”

    陆仁道:“是啊,就我和婉儿而已。”

    李典抽空环视了一下陆仁的居所,却也暗暗称奇。当时的官员哪怕再穷,身边怎么着也得有几个侍仆,像陆仁这样只有一个侍女在身边的很少见。

    来到书房中坐下,陆仁就问道:“曼成来寻我是有何公务?”

    李典取出一块木简交给陆仁:“奉曹公之命,典督率五百军兵为陆校尉试屯之副。”

    “哦!”陆仁接过木简检阅了一下,大致的意思就是由李典带五百人作为护屯军来帮自己的手,这个事荀彧之前就已经和陆仁交过底,只是陆仁没想到会是调李典这么号“意外”出名的“名人”来。

    顺手激活芯片调出李典的传记看了看,陆仁到觉得很满意。

    李典在三国史上不能算出名,基本上都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副官而存在。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时候,李典抛开与张辽、乐进私人间的不和,帮着张辽打出了威名,可以说张辽能威震江东,这里面李典有很大功劳。

    现在都还没到建安,这一时期李典的从父(叔父)李乾自初平年间便追随曹操,后来在吕布偷袭衮州时被薛兰、李封所杀,现在接替李乾统领旧部的是其子李整。而李典作为李整的堂弟,这一时期只不过是李整身边的一个副将而已。

    李典真正出头还是在几年之后,也就是李整死去的时候接替了李整才开始。而按《魏书》的记载,李典的性格是“少好学,不乐兵事,及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李典是曹操准备往贤能官吏的方向培养的,那么陆仁提出试行屯田,曹操把李典派来进行“工读实习”就很正常了。而一个这样的人被派来当自己的帮手,彼此间的关系很好相处,在很多事上陆仁能够方便很多,所以陆仁才会觉得很满意。

    查完这些,陆仁不由得心中极度恶意的暗想道:“不错不错,想不到我认认真真想做点事的时候,就有了个日后的名将当我的手下,这老大还是做得一下的嘛!嘿嘿,街机游戏城李典是头一关的boss,那么我就是boss的boss,哈哈!!”

    陆仁在这里坏笑连连,那边李典可就摸不着头脑了,犹豫了一下李典开口问道:“陆校尉何故发笑?”

    “哦哦!”陆仁赶紧回神:“我看得出曼成是有能之人,我能得曼成相助,试屯之事定然会获益良多,那日后还要请曼成多多关照了。”

    李典说了几声“不敢当”,然后就好奇的顾视起了陆仁书房里的书卷,一时之间李典好学的性子也冒了上来,试探着道:“这里的书卷,可否借在下一观?”

    陆仁道:“我这里都不是什么书籍,而是为试行屯田一事写画的一些要领和图样。曼成你要是有兴趣就随意观阅吧。”

    曹操对李典是“试以治民之政”,而李典对于这方面的事也很有兴趣,再说他作为陆仁试屯的副手也很有必要要加强一下“业务知识”,所以就取过了几卷参阅。而在检看过几卷之后,李典对陆仁可就“有点崇拜”了。别说是他,就连荀彧那样的人,在看过陆仁递上去的资料和图样之后都惊叹不已,又何况是李典?

    这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李典就像是还没有完全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实习的时候却碰上了一个经验丰富……也许不能说是经验丰富,但至少是理论知识丰富的前辈陆仁,当然是要好好的请教和学习一下。

    二人正谈论商议间,婉儿那头烧好了开水送进房来。李典本来是不会对一个端茶送水的侍女在意什么的,可一抬眼间却微微一怔,因为他在婉儿的眉心那里看到了一个绘上去的图纹。而这个图纹标绘得恰到好处,使婉儿凭添了几分美感。

    婉儿退出去之后,李典便好奇的问道:“陆校尉,适才奉茶的是你身边随侍的侍女吧?”

    陆仁点头:“她叫婉儿,是曹公送给我,照顾我饮食起居的侍女。我身边也就她这么一个随侍的人而已。”

    “那、那……”李典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因此只是指了指自己的眉心。

    “哦,那个啊,我称之‘梦璃印’……”陆仁乐了:“是我一时兴起绘在婉儿眉心的,因觉得挺好看就没让婉儿洗去。怎么样?这样绘在眉心那里是不是很好看?”

    李典点点头。都说女孩子的漂亮是“三分天生,七分打扮”,而这个“七分打扮”如果理解成化浓妆那可就大错特错,真正的意思应该是用心。现代社会里一个好的化妆师绝不会在被化妆对像的脸上大施粉黛,而是会在合适的地方配上适当的点缀,让被化妆者自身的美感尽可能的被显现出来。

    当然陆仁不太懂这些,他只纯淬是因为一时兴起绘了这么个纹饰在婉儿的眉心而已。不过真要说起来,雪莉有点像《仙四》中的柳梦璃,婉儿又有几分像雪莉,陆仁就生出了几分按柳梦璃的妆扮来打扮婉儿的意思。这个“梦璃印”不过是一个前奏罢了。还别说,绘上这么个梦璃印之后,婉儿还真有那么点梦璃的影子。

    只不过婉儿年纪还是小了点,才十四、五岁而已,而且之前作为曹家的侍女,虽不至于会饿着肚子,但营养不良总归是有一些的,用陆仁的话说可能都还没来得及真正的发育,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未发育的,萝莉版的梦璃cosplay,离梦璃应有的味道还差了个五万四千里。

    不过现在可真不是谈论这些不着边的事情的时候,而且对面的人还是李典。如果对座的人换成是郭嘉,陆仁到是可以放肆的谈些这个。

    李典这会儿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在合上手中的竹简之后,李典便问道:“陆校尉,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

    陆仁也是早有准备,随手取过案边的行程计划看了一眼便道:“明天天气应该不错,辰时末的时候你带上几十号人去东门那里等我。”
第七十九回 试屯属众
    次日的鄄城东门,李典早早的就带了几十号人在此等候。不久陆仁骑马赶来,二人就带着这几十号的人出了城门。

    人一上路,陆仁与李典少不了要攀谈一番。这时陆仁才了解到李典今年其实只有十六岁,按古人的习惯在一个月后也才不过虚岁十七。而历史上李典三十六岁就病死,具体生卒年月不明,但张辽的合肥之战是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李典应该是在这一战之后的一、两年里病死的。现在算起来,李典打这一仗的时候应该是三十三、四岁左右,正是古时男子的精壮之年。

    这说着说着,陆仁明显感觉到李典对他的态度语气有些变化,应该是由昨天的尊,渐渐的转为了现在的敬。稍一迟疑间陆仁便明白了过来,因为李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昨天李典作为陆仁的下属,态度自然要显得尊重,但是这一夜过去,李典反复的思考着在陆仁那里看到的资料和图样,就愈发的觉得陆仁不简单,因此在李典的眼中,陆仁就变成了贤士一类的人物,态度上就自然会有所转变。

    想通这些,陆仁便向李典微笑道:“曼成,这开荒辟田、兴修水利之事,你不如我;但论统兵率营,我却是什么都不懂,要我去管我肯定会管不下来,所以到时这节制人马,让他们依令而行的事,我就全部交给你了。”

    李典拱手一礼:“李典领命,定不负校尉所托!”

    陆仁摆手笑笑,心中暗道:“这样也不错,算是各有分工吧。我对带领军兵这方面的事完全是个门外汉,没个人帮帮我就肯定会出问题。出问题事小,要是误了屯田的事,曹操和荀彧还指不定会怎么整我。就算他们不怪罪我什么……”

    想到这里,陆仁又想起了那天在东阿附近看到的那一幕,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暗自摇头道:“做人不能没心没肺到那种地步。那些大事我是做不了,可是留下点正确的农业知识,让这个时空的人少挨点饿,至少可以少发生一点那样的事,我却是能够做到的。现在有个李典帮我处理这些我不擅长的事帮我管着,我能省事省心,同时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种田的事上面去。其实我也没种过地,只是在照本宣科,是得多集中点精力多注意点。”

    再抬头看了看天,陆仁接着想道:“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年零八个月,也就是二十个月,再有二十个月,雪莉那里就能接我回去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得好好的屯田,先把成绩做出来给别人看看,然后才能真正的推广出去,留下正确的农业、水利方面的技术,好歹让现时点的农民能多收点粮食,不至于出点什么事就‘人相食’……唉,等曹操把献帝送去许昌,真正开始推广屯田制的时候,相信效果会更好。”

    李典在一旁道:“陆校尉何故轻叹?”

    “啊,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点往事罢了。”陆仁赶紧回转过神。因为有意的想和李典这个好帮手打好关系,陆仁便笑道:“曼成啊,你也别总是以‘校尉’唤我了。我今年二十三,虚长你七岁,你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唤我一声‘陆兄’吧。”

    李典向陆仁一拱手:“既然蒙兄台不弃,典就不造作了。陆兄!”

    陆仁点点头,笑而不语。

    李典看了看自己这一队人走的方向,再问道:“陆兄,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陆仁扬鞭一指:“屯田只凭你带的几百人又哪里够?本来我是想请荀公调拔的,可荀公却说要我自己去召募。没办法,只好在开春之前自己去召募了。前面几里的地方是之前饥民们的流居之所,我们就是去那里看看能不能召到些愿意去屯田的饥民。”

    李典“哦”了一声表示了解,当下便催促人马加快步伐。

    老实说,陆仁对自己去召募流民的事是没抱什么期望的,因为陆仁知道历史上的曹操在实行屯田制之初可是用了不少强制性的措施的。而那时的曹操在政治上是迎奉了献帝,因而有政治号召力;在军事上打跑了吕布和一堆杂兵杂将,因而有军事震慑力。可问题是,现在的曹操这两条都不具备,那自己想召募流民去屯田又谈何容易?要不是因为顾虑到这些,陆仁又哪里会找荀彧,请荀彧直接调人给他?

    不过事情还真是出乎陆仁的意料之外。等到了地头,一开始说募饥馑流民去屯田的时候,众多的流民的确都是持怀疑的态度,没什么人敢过来应募。可是当陆仁把正式的公文一亮,自己的名子也因此而亮出来的时候,大家一听说是那个自己掏钱去徐州买粮食,而且还用音律向糜家“买”下粮食来赈济饥民的陆仁,马上一圈又一圈的流民可就都围了上来。

    对此陆仁也是老半晌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那时荀彧会说出“不要看轻自己”的话,感情自己在这些饥馑流民之中很有些知名度和号召力,至少至少,这些流民也是抱着一种“跟着陆仁就会有饭吃”的思想。有这些东西打底,陆仁想召个几千人去种地还真不是件难事,毕竟之前的战乱,还有今年的蝗旱双灾,把大家都给饿怕了。

    要知道两汉时期的税赋一般为十五分之一,最少的时候甚至是三十分之一,可曹操屯田的时候收的是五成甚至是六成,可还是有人愿意干,不是因为饿怕了又能是因为什么?

    带着李典仅仅是转了几个地方,统计出来愿意跟着陆仁去屯田的人丁数字就已将近超过了两千人,闹得陆仁不敢再去召募了。到不是陆仁不想多召点,而是荀彧给陆仁交过底,能调拔给陆仁试屯初期的始动粮食不多,毕竟曹操这里还要和吕布干仗,从陈地转了一圈掠回来的粮食主要还是得作为曹操的军粮来使用。

    陆仁算了一下,荀彧调拔给他的粮食如果是按基本口粮来摊算,也仅仅是够三千人吃到明年的七月初而已,而陆仁自己只是在照本宣科,再说得难听点是在纸上谈兵的进行种植,因此陆仁自己的心里对能不能种好也是很没底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求保险起见,陆仁就把试屯人数锁定在了两千,加上李典带领的五百护屯军,就是两千五百人。这样一来,多多少少的在口粮上能够宽松上一点,不至于过得那么紧巴巴的。

    转了一圈回到鄄城,陆仁邀李典去自己家里吃个便饭。饭吃完之后在书房里小坐喝茶,李典就问道:“陆兄,你今日就安排着召募来的流民三天后去城北聚集,是有何用意?”

    陆仁取过了图样展开道:“还能干嘛?当然是抢时间去试屯之所开地挖沟。”

    李典奇道:“可现在尚在隆冬,地上尽是冬季的雨水雪水,这个时候开地挖沟是不是有失妥当?”

    陆仁解释道:“正因为到处都会有雨水雪水,我才要在这个时候提前作些准备。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可你也知道之前干旱了许久,许多田地早已荒芜,这个样子等我们开春再过去重新开地可能就会晚了。再说趁秋冬的农闲之时抓紧时间兴修水利也是常理,我们趁着今冬的雪水尚未消融的时候赶紧的挖下一些蓄水的水塘,对试屯之事会大有裨益。”

    李典“哦”了一声点头称是,陆仁却在心里暗道:“你懂个屁!最多也只是懂了一半。我之前在饥民那里得来的情报是假的啊?现在的中原地区没能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除了太过奔放的种植,对水稻的护理远远不够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水稻旱种!人要是水份不够就会变成僵尸,缺了水的水稻那叫僵稻。蔫不拉及的能长出什么来?我现在去开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那些旱田给转变成适合种植水稻的水洼田。”

    ————————————————————

    三日之后鄄城的北门,两千多饥民已聚集齐。而在这三天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