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折1927-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卫脸红了一下,随即强辩道:“我怎么不知道,我说的是我们现在用的都是高原迷彩‘服’,雪地迷彩服不知道有没有呢。小李子!你笑什么笑!当心我回去关你禁闭!”
这里的小李子是张卫的警卫员,叫李菁,年轻胡子少,喜欢拔不喜欢剃,常拔得一点痕迹都不露,加上名字又比较女性化,所以李锦江就把张卫对自己的称呼“小李”转到李菁身上,称之为小李子,李菁不同意,表示反对,但张卫听了后,却认为非常贴切,虽然张卫平时不叫,但也没给他平反。
张卫和李锦江搭档以来,就没少受李锦江的感染,仿佛年轻了许多,加上张卫平时就常与女儿玩乐,很开得玩笑,李菁没少见张卫挨李锦江糗,知道张卫也就是威胁一下,不会真拿自己怎么样,笑笑也就置之不理,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倒反是李锦江笑得更大声了,笑得张卫一点脾气都没有,就差打揖作躬求他,此时,李菁提醒道:“江大队长来了。”
江雨居是一个比较正派,不苟言笑的人,听到他来,李锦江也就老老实实的收敛了。待江雨居来到,李锦江和张卫布置了当前的工作,简单的和他谈了谈对后勤大队的打算,嘱咐其注重做好设备的改造工作,然后询问他目前部队的装备情况。
交谈之下,李锦江和张卫大喜过望,因为江雨居的严谨,按照那名TZD师长所交代的,部队要在高原集训半年多的情况。江雨居就将进入高原前换装下来的春秋作训服整理好,和夏服一起装入野战集装箱,先行运进了第七战略储备仓库;由于高原雪山多,部队可能在雪山展开训练,雪地迷彩外套则作为部队随时备用的装备装载在了后勤大队中。
同时,第九数字化师为丰富战士生活,搞的图书馆、运动器材、战士网吧等一系列的休闲娱乐设施,江雨居也按照要求装了满满的十三个野战集装箱过来,现在全部堆放在第七战略储备仓库中,由于这些东西不算第七战略储备仓库的,因此就没有入仓储电脑进行管理。这也就是刚才李锦江和张卫全然不知道的原因。
李锦江和张卫不约而同的握住江雨居的手,心中做出了一个看似英明,在以后却令他们头痛不已的决定,决定任命江雨居为后勤部部长。同时,两人还想用个形容词形容一番自己的心情,以表现自己对江雨居的感谢。可瞪着眼睛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又必须是褒义的词语来,最后两人相对苦笑,尴尬无比,只能将江雨居的手摇个不停。
最后,还是江雨居打破了“局面”,给李锦江和张卫迎头浇了一桶冷水:“由于使用了太多野战集装箱装载杂物,我们的粮食储备一直都很低,每月都必须由云南军区进行一次补给,上次补给后,至今我们的粮食储备只剩下十多天了。”
注:首先,因为这是旧的厂,因此厂名编号是3位。其次,为什么不是624、672厂,那是因为不能描写现实。第三,所以,尽管李锦江所在的中华国原来的2012年的厂名不是这个编号,小子也只能让它是这个编号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七
在北方的12月被浇下一桶冷水,直寒入骨的感觉,李锦江和张卫此刻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十多天的粮食储备,也就是说,过上十多天,这全师上下2万多人就要没有饭吃了!人没有饭吃会有多大的麻烦?这个问题不想而知。
可是,1927年的冬天又不比2012年已经全球升温的冬天,现在北方的12月,天寒地冻的,早就一片冰雪。当初如果部队不是在云南演习,早早换上了冬装,现在自己就已经头痛脑胀了。
可现在也没好什么,天寒地冻的,上哪里找粮食去?冻饿之下,部队会怎么样,饿急了会不会把自己煮着吃,那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想到“当年”淮海战场上被困的GM党士兵吃死人的事,顿时两人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开足了脑浆在迅速的思索解决的办法。
张卫首先向江雨居发问道:“连压缩干粮一起算上了吗?”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张卫松了一口气,江雨居按足了后勤条例储存压缩饼干,这些压缩饼干足够部队用个20天的,现在还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足以打土豪斗地主开展土地革命解决粮食问题了。
李锦江想的却是更为深远,因为他一直有个规划,打算把原第九数字化师的人马组成特种作战部队,也就是甲A的部队;抽调部分有指挥能力的官兵搭配以后招的兵,使用以后自己生产的武器,这样的组成才是甲种部队;甲种部队淘汰下来的和缴获的敌方武器,加上甲种部队淘汰出来的人员,及甲种部队的预备人员,就组成地方军区的乙种部队;地方军区之外,再按县成立民兵组织,使用乙种部队淘汰的武器。
那些压缩干粮,热量值高、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李锦江的打算,是作为特种作战部队作战时的标准口粮,根本就没打算现在浪费。他心中已经有了提供粮食的对象,那就是前面发现的那支GM党的部队。而且,他也正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试试1927年部队的作战实力,看看自己部队作战能力与之的对比。
在费了一番口舌之后,李锦江轻易的就把张卫说服了。李锦江当即通知师部参谋进行气象测量,进行电脑模拟将来两天的气候条件,准备拟订作战计划。在通知参谋时,李锦江猛然发现,自己对电脑等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太过于依赖了。如果此刻电脑故障了,没有电脑模拟气象状况,那么未来几天里的天气情况,自己又将如何判断呢?要知道,现在是1927年,电脑的硬件如果坏了,那绝对是没有得修的。
李锦江想到了过去看到的一篇文章,写的是美军对高科技的病态依赖。相比之下,自己现在不也正是如此吗!对高科技的依赖,全师上下恐怕都是一个样,如果离开了数字化终端,李锦江简直想象不出全师上下的仗还能怎么打。
看来,是要加大全师上下的“独立”意识了。一边走出仓库,李锦江一边把自己的想法与张卫谈了谈,张卫也深以为然,但真要从此不用电脑,或者说,此次作战不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李锦江和张卫却是不敢。依赖一旦养成了,决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放弃的,也决不能忽然冒冒失失的一下就停止使用,那样反而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李锦江当即通知了参谋处,要求他们先不要使用电脑,按照自己经验对天气进行预测,然后,不管参谋们纳闷的询问,再次强调了一遍必须在不用电脑的情况下,先进行自己判断,然后就挂掉了通讯器。两人走出仓库来,李锦江决定到侦察连去了解一下情况,张卫便去布置战斗前的动员,以及通知各团、大队,新作出的少用高科技设备的决定。
此时夜幕早已经降临,月亮弯弯的挂在天边,月色下驻地映出清清一片惨白,那是草地、树木上已经结上的白霜。在2012年12月时,驻地所在的这条地峡由于处在西南方向,海拔两千多米而已,还没有雪,也有较高的湿度,现在那些水汽由于迅速受冷,都凝结成了霜。而此刻,地峡外面早已是一片冰天雪地,月色下亮得似乎就如白天的阴云天气一般。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夜间突袭,效果固然会有,但决不能最大的发挥数字化师的优势。李锦江默默的想到,自红军时代开始,我军就擅长于夜战、突袭作战,这绝不是说我军喜欢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而是这样的战法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能够最大的减少伤亡,同时还能获得最大的战果。
从那时红军的条件来看,这样的战斗也有些迫不得已因素在内,现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虽然武器先进了,人员的素质也高了,但夜战、突袭作战反而更要加强。在漆黑的夜晚,戴有微光/红外夜视仪,服装上有可关闭的特殊波段红外标记的数字化师的战士,即使不启动数字化终端,在面对现阶段的所有敌人时,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
启动数字化终端后,己方的态势一目了然。同时,一个敌方的目标只要暴露在某一个单位面前,就等于暴露在了整个数字化师的火力之下。而且数字化终端还会自动分析目标的威胁等级,根据己方态势选出最适合打击目标的己方武器单位,给出相应的建议。一旦目标威胁达到了严重的危险程度,数字化终端还会进行警报提示。
从发现敌方目标到反馈到战场指挥部,再到战场指挥部命令下达,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然后,可以摧毁该目标的适当火力在一秒内就会作出反应。这样,战斗越是敌我交错,越是气候条件差就对数字化师越有利。李锦江现在期待的,就是一个刮风下雪,漆黑如墨的夜晚。
不一会,李锦江就回到了师部驻地,他找到了侦察连连长秦一鸣,对他下达了侦察命令后,再提出了以后尽量少用电子设备的要求,让他们在先进行一番手工侦察、测绘,得出结果后,再用电子仪器侦察、测绘,以培养手工能力,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随后李锦江回到了师指挥部,参谋们已经将未来几天内的天气情况作了预测,参谋宁河将分析报告交给李锦江,没有什么底气说道:“根据今天电脑采集到的气候情况,我们几个参谋的分析报告,我们预计有大约20%的准确率。”
李锦江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知道这份报告是不能拿来用的。过去数字化师能够直接得到军委的气象学家们给出的气象预测结果,然后数字终端根据战地情况再作出战地气候条件的预测。现在,数字化师已经不可能有任何支援了,今后的气象预测工作就只能靠自己培养的气象学家。
师参谋部的参谋们都学过一定的气象知识,又熟悉参谋工作。要培养气象学家,一方面要寻找部队下面有没有人才,要从外面找人才,但真要涉及战役战斗的气象预测学家,还是尽量在他们当中培养好一些。
今天就是第一步,下一步要求他们做好每一天的气象记录,自我分析预测,脱离电脑的作用。只有逐渐脱离了电脑也能够准确的预测,那样部队的气象预测才能真正的算是实用。对于气象预测,李锦江不敢马虎。他知道,气象在战争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自己的那个时空中,盟军的霸王—海王行动之所以能够在时间上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就是因为盟军的气象学家准确的预测了,两个冷锋对撞的时候会有至少24小时的晴好天气,而德国的气象学家却认为气候条件恶劣,不可能进行登陆作战。如果当年德国的气象学家的能够准确的预测,沙漠之狐隆美尔没有回去度假,那么诺曼第会不会演变为一场纯粹的屠杀,就很难说了。
虽然现阶段收集的信息太少,气候情况无法预测,但这一场战斗已经不能拖下去了,现阶段越快打这一仗,后勤压力就越低。李锦江和张卫分析后,决定还是在明天晚上端掉那支处于数字化师监控下的部队。下一步成立根据地政府,也需要一些粮食来对一些贫农和佃农进行救济,按照过去的史料所描述的,1927年的山西,宗族势力比较强,属于地主阶级剥削比较严重的地方,分田地之后,对一些贫苦农户、佃农发放救济粮,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战部队李锦江认为不必要太多。根据侦察机初步侦察,这支部队只有4000多5000人,没有火炮,只有几挺重机枪,部队里的自动武器极少。看他们的训练等各方面的情况,显然是一支地方警戒部队,以他们的战斗力,出动太多的部队就象高射炮打蚊子,浪费。
李锦江和张卫说了自己的打算:出动一个混成团,晚11时出动,连夜急行50多公里,到达目的地后,凌晨1时展开,趁夜进行偷袭,包围全歼这部敌人。张卫知道他的能力,叮嘱了一番不要轻敌后,就任由他去布置了。
但张卫没有想到的是,李锦江还有一个想法没有透露出来,那就是要将这支部队全部俘虏了。能够改造过来参加自己的部队的就参加部队,不能参加部队的就打散了暂时关起来,在今后开展土地革命后分一块地给他,将他牢牢的捆在土地上。至于或许会存在的鸦片兵、有性病的兵,有要分一块地给他,同时开展群众监督,半强制的进行劳动改造。
抱着这个思想,李锦江决定把师直属侦察连带上;陆航团的直九J型直升机全部带上;后勤大队的铁马大型卡车也全部带上;至于野战部队的选择,听说下面各团都出现了战士的思想部稳定的情况,李锦江挑了比较稳定的第三混成团,同时将第三混成团不稳定的部分全部留下,第三混成团的政委留下,反正这是他的工作。副团长也留下协助,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役开始后,自己有一个冒险的行动,可不能让他看到了,否则失了颜面事小,带坏了他或者被他死活拦住了,都会不爽了……
13日晚11时,李锦江带上了侦察连和思想比较稳定的第三混成团,调动了后勤大队所有铁马卡车,准备将那里搬个精光。张卫没有去,因为现在部队的思想工作出了麻烦。思想政治这一块本来就不是李锦江的所长,加上李锦江又是一个比较懒的人,说甩手就真的全部不理,最后张卫就只能自己去忙个不停了。
就是第三混成团,也有100多思想不稳定的战士,李锦江全部把他们丢在驻地,交给张卫和徐炳权、张青海去忙乎,自己和宋文带着部队出发。其实,李锦江本来只想带侦察连去,搭乘直九J直升机空降,搞次“斩首行动”,一下敲掉对方的指挥部,应该可以全部就他们击溃,拿到所有辎重。最后,想到那里还有四五千人,不能浪费了,如果拿过来,改造好,那就是未来自己部队的基础。想彻底吃掉对方,那么一个包围圈就必不可少了。
战役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侦察连三辆东风越野车在前方开路、警戒,行进间由于过于靠近了一座村庄,引来了一阵锣声,一下涌出一大票衣冠不整的地方民团,端着老旧的步枪,远远的对着开过来的侦察连开了几枪,然后等到侦察连开近了,看清侦察连的东风越野后,又一家伙丢盔弃甲的全跑了回去。这使得李锦江纳闷不已。唯一有点安慰的,幸好这里离目的地还有二十多公里,不会惊动自己的目标,而且,询问了先期潜伏到那里侦察连战士,那支部队也没有什么情况。
一路马不停蹄,一个多小时后,距离那支部队驻地只有5公里多了,战场态势控制直升机立即扫描周围情况,部队展开,团侦察排开始外围警戒,第三混成团构筑好包围圈,布置好空中火力,对这支部队作好监控。很快的目标及周边的情况就反馈了回来,一切正常。李锦江很满意,他挥了挥手,示意由宋文指挥,战役正式开始。然后,不管宋文的劝阻,李锦江亲自带着侦察连的挑选出来的五十多名战士,搭乘7架直九J,悄悄的飞到了这支部队指挥部上方。
直九J是直九直升机的改型,在牺牲了一定的性能和载重后,直升机提高了稳定性,将噪音降到了最低的限度,此刻悬停在敌方指挥部二十多米的上空,混在风声里,愣是没有惊动下面的警卫。秦一鸣看了看红外夜视议,端起微声冲锋枪,两个短点射干掉了院子里的两个警卫,A号机放下绳索,不到十五秒钟七名战士就全部下到了院子里,然后是B号机……
等到李锦江和秦一鸣下到院子里时,里外的警卫已经全部肃清,战士三个三个一组冲到了房子里面,很快房子里的人就全部押了出来。李锦江看看表,时间仅用了2分42秒。这也是侦察连装备的微声冲锋枪太好用了,寂静的夜里,屋外的警卫已经打成了筛子,房子里睡觉的人一点都未曾察觉。等侦察连的战士进了屋子,将床上的军官一一俘虏之后,再拖出来时,一些睡眼朦朦军官还在说不要开玩笑。
端掉了这支部队的指挥部,将这个师的师一级的军官全部掌握在手之后,近在咫尺的军营还没有察觉已经换了天地。李锦江立即开始审问,原来这是一个由土匪收编的师,有4000多5000人,师长就是原来的土匪头。其实这个师也远远没有达到师一级的人数,只是这个时候吃空饷是各个部队的惯例,有了4000多5000人就报一个师,官当得大,又可以多要军饷。
李锦江把师长和这个师管后勤的几个参谋留了下来,进行突击审讯,然后由侦察连的战士押着那些师部军官,带路前去各旅、团的旅部、团部抓捕各团的军官。直升机立即从外围调入一个排的战士,将这个本来就明显加强了防御的师部,明明暗暗的增加了多个火力点,变成了一个临时指挥所。
很快的,各旅、团的旅部、团部就控制在了侦察连的战士手中,直升机立即向各个控制处投放了兵力,牢牢的控制住后,再押着团一级的军官去抓捕下面营一级、连一级的军官。
在抓捕中出了一点小麻烦,一个敌人的营长趁战士不备,忽然挣脱绳索试图逃跑,边跑边喊:“###打进来了。###打进来了。”战士立即将其击毙。但他的喊声已经远远的传了出去,不少地方发出了骚动声。有个别地方甚至组织了起来,抱成一团向外打枪。
李锦江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宋文使用预备队,收缩包围圈,很快第三混成团的装甲车就开了进来,迅速将军营截成几份。军官都被控制住的连队的骚乱很快就停止了,战士押着那些连队的连长喊话,勒令那些兵们都在房舍里面,严禁出来。有两个连队的连长没有抓到,他们分别在驻地缩成一团,不断的向外打枪。
。 想看书来
八
这两个连队里,有一个就是廖老三的连队。廖老三原名叫廖满福,排行老三,骂人的时候常说:“你他娘的以为我是老三好欺负啊!”于是众人便叫他廖老三。
廖老三是个比较警觉的人,当年这个师的师长还是土匪的时候,有一天官兵偷袭,就是靠了廖老三半夜里一声叫唤,才跑得掉。自那以后,廖老三就步步高升,跟着头子被阎西山收编后,头子做了师长廖老三也曾一度做到了团长。可是廖老三平日里太狂,老摆救过师长的老资格,一不小心惹师长生了气,于是连降数级退到了连长。
降级了,廖老三也没失了警觉性,一听到好像不对,马上起来,连衣服都没穿跑到手下的大屋里把一众手下都轰了起来。由于他平日里过于嚣张,他的连队一般都是和别的连队有点距离,三间大屋颇有点自成一系,此刻他就把手下全都组织了起来,把墙挖穿了一排洞架起了枪。
当听到外面有人叫唤,廖老三就马上叫手下开枪,打了几排枪过后,手下有些惊慌,有些就说好像是###,听说南边有些地方###闹得挺凶的,现在###打了进来,情况有些不妙。
廖老三听了听,听到有些地方在叫人不要出屋,廖老三心里反而踏实了,对手下说道:“别怕,###人少,现在他们都不敢叫别的连的弟兄们出屋,我们只要坚持到天亮,别的连队的弟兄们看清楚###的人数,一闹起来就好了。”
有个兵还是有点怕,就问道:“连长,如果天没亮###就打进来了怎么办?”
廖老三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但依他一贯来嚣张的个性,哪里允许手下对自己提出置疑,当下立即训斥道:“你娘的,这么没有志气啊!就###那个穷样,能有什么装备,能拿我们怎么样,我们连不是有机枪吗,小六子,给我把机枪摆上,他娘的,你小子死那去了,还不快给我把机枪拿来!”
端来了机枪,廖老三胆子壮了壮,顿时觉得心中有了依仗,腰杆也挺得直了。这个时候,李锦江让战士押着该师的师长和那些连队的团长过去喊话。侦察连的战士把师长押了过来,喊话叫廖老三把枪抛出来。廖老三一看师长,气就不打一处来:“老子当年救过你的命,你是咋样对待老子的!当老子是老三好欺负啊!现在###人少,咱们一个师蹦一蹦就能把###收拾了,就你老小子来叫唤个啥!”
于是一排枪过去,那个师长当即脚软跑都跑不动。也幸好这个师的兵平时都缺乏训练,枪打得准头非常之差,师长捡回了一条命。而另一个连在他的喊话下,则停止了抵抗,很快的就将枪支抛了出来,人也出来蹲在地上。只剩下了廖老三这个连怎么喊都不肯投降,还在叫嚣着###上来啊!
其实,廖老三心里也是越来越没底,看着周围,那些连队里都没有了枪声,不用说,肯定是都投降了。现在师长、旅长、团长都被俘虏了,自己又能怎么办?看看周围自己的手下探询的目光,想到自己这里好歹也还是有百几十号人的,廖老三胆气又壮了起来,对着自己的手下吼道:“都看啥!当老子是老三好欺负啊!看外边去,有###上来打他娘的。”于是众人又一致对外。
过了一会,一个兵觉得实在有些怕,就开了一枪,旁边的人一惊吓,也跟着开了一枪。廖老三下了一跳,正要呵斥,却发现,开起枪来的确觉得胆子壮些,于是这个连就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向外开枪。
这些如果能够转化过来,以后就是自己的兵。李锦江实在不愿一下就将他们全干掉了,可他们的地势非常之好:偏高又自成一系,离别的房屋明显有一段距离。要打,肯定能够轻而易举的拿下,可是,死伤就在所难免,要全部毫发无伤的俘虏,简直就是不可能。
无可奈何之下,李锦江让步兵战车开了过来,望那几间房舍的空地上开了几炮,那个连队才沉静下来,不再向外打枪了,可却也一点动静都没有了,红外仪倒是看到在里面有不少人剧烈扭动,又分不出他们在干什么。让李锦江好一阵不耐烦。
这个时候,正是廖老三的兵们窝里反的时候。当这些兵们看到外面开上来几个大家伙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么大,发着很沉的响声,上面好像还有门炮。这是干什么的?”这边的兵看到这边有,叫那边的兵过来看热闹,那边的也看到有,也叫这边的过来,于是都知道了四面都有一个奇怪的大东西“跑”过来了。一众兵都在议论纷纷,是什么东西。
“不对,有炮,那是炮车!”一个有些小聪明的兵叫了出来。可他脑门上当即就挨了廖老三一巴掌,廖老三骂道:“你是猪脑袋啊!###那么穷,能有炮吗!这肯定……”
话尤未尽,步兵战车接到李锦江的命令,开了几炮,震得一屋子兵耳朵都嗡嗡作响——为了加强震慑效果,步兵战车的车长用的高爆榴弹。于是一帮兵们都向廖老三看去,目光中都带着探询的信息。
廖老三刚才才说了###没有炮,现在###的炮就开火了,正感到颜面无光,见到手下的兵们都看自己,顿时一阵火起,骂道:“他娘的,当我是老三好欺负啊!老子说过了,不准投降!你们他娘的想造反啊!看什么看!”
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就去拔枪。这时候,旁边一个人忽然说了一句:“兄弟们,不投降就要被###轰死了,连长这是要咱们死啊!他不给咱们活路,咱们把他绑了出去。”顿时,周围几个人扑了上来,廖老三才拔出枪就被几个扑倒在地,随即就被五花大绑了起来。这就是李锦江看到里面有人在剧烈扭动的情况。
过了一会屋子里的扭动停止了,忽然,一把枪扔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把,很快的,枪扔了一堆,人也一个个抱着头出来了,而且很明显的,还有绑着的人被推了出来。李锦江在临时指挥所里,通过显示器看到这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听到炮声,不少房舍的窗户悄悄的打开一条缝,看到外面那些一个个庞大的铁家伙,以及上面铮铮的炮口,粗大的机枪,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然后又悄悄的把外面的情况传给了别人,而别人又传别人……于是,在后来要求各个房舍把枪举在头上走出来的时候,再也没有一个人敢于反抗,很快的这个师就全部缴了械,全部兵员都抱着头被分成几块看押了起来。
李锦江看看表,整个行动仅用了两个多小时,战士们正在逐舍搜寻危险物品,给这些俘虏搜身。搜寻完毕后,要将这些俘虏打乱编制押上卡车,派出部分战士押着几个军官留守在这里,然后大部队将人和东西全部押回去。回去让张卫他们好好改造一下这些兵,争取将他们变成自己的战士。记得以前解放战争时,部队就是这样,不断将俘虏补充进部队,从而扩大了自己。
李锦江的打算,是将这里占用了,改为自己的部队营房。毕竟,这里离自己的驻地也就相差50多公里,部队以后肯定要发展过这里来的。而且,刚才审讯了这个师的军官,发现这里也没有多少粮食,也就勉强够这个师消耗一个月的,离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而他们的补给从那里来的,送补给过来的后勤基地兵力部署情况等,这些军官们也说不出个究竟,只知道是军部派人送来的,有时是西边送来,有时是北边送来,没有个准。
派人留守在这里,等下一次补给到了后,可以将那些运送补给的全部俘虏了,问出补给基地的所在,就可以立即去全部夺取过来。于是,李锦江留下了侦察连的一部押着几个军官,要求他们照旧与外界联络,静候补给的到来。
押回了俘虏,李锦江把担子一交给张卫,然后回去倒头就睡。没睡几个小时,李锦江就被摇醒了,他睁眼一看,却是张卫。张卫没事绝对不会亲自来叫自己的!他连忙爬了起来。
张卫跟他说了俘虏的那个师目前的情况,交了一张名单给他,说道:“这是我们部队比较适合搞政工的人员名单。你看看,如果没有意见,赶快给我签了。我好公布出去,下一步工作马上要用到他们。”
李锦江拿过名单,回了回神,扫了几眼第一页,翻了翻。名单有8页,每页30个,算起来有200多个,上面还有简要描述,全都是一些平时比较喜欢舞文弄墨的笔杆子。李锦江有些纳闷的向张卫看了去,这些都是张卫负责的,按照两人以前整编时的惯例,张卫不必要先经过自己的啊。平时都是一边公布一边告诉自己一声就可以了。
张卫努努嘴,把自己的笔递给他,示意他先签了再说。待李锦江签完后,张卫从身后拿出一叠的名单递给他,道:“李师长同志,战斗打完了,你也清闲了。这里是全师上下电脑记录的有某一种或几种特长的人员的名单、我们将来需要的部门的名单,这个任务就是你的了。”
李锦江接过名单,厚厚的一叠,看起来少说也有一两百页。他赶紧想推辞,张卫不待他说话,就先说道:“你接过这个任务,我就轻松多了!”一边说一边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