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大唐双龙传开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泰的效率非常高,仅仅过了三天,张晓就见到了沈落雁这位以智慧出名的美女,还有魏征这一位青史留名的铮臣。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智计姑且不论,魏征至少是最为严格的“法官”,正好能够成为张晓未来规划的重要一环。
沈落雁,人如其名,具有沉鱼落雁之姿,却是智谋过人、擅使手段,必要时绝对毫不留情,因而得蛇蝎美人之称,张晓现在有意见麻烦事正需要一个又忠心,有智计过人的人帮忙,而沈落雁无疑是张晓现在最需要的人才。
因此,张晓对于魏征,沈落雁的到来是十二分的满意,但是对于毕泰却是十分的不满意。
张晓狠狠的瞪了毕泰一眼,知道这家伙对自己耍了滑头。
张晓原本以为招揽人才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却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时代。
现在是隋朝,刚刚从“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南北朝走过了的隋朝。
当今天下的世家门阀实力无比强大,哪怕是杨坚这位百年难得一见的好皇帝都奈何不得,就算是隋炀帝这位杀伐果断的“暴君”都屡屡吃瘪。
当今天下,凡是士族中人,纵然其蠢如猪,也能官居要职,若是寒门士子,纵然才高八斗,也只能一声碌碌无为。
杨广虽然想要改变这种形式,因此开创了“科举制”,可惜的是,满朝文武都是世家门阀,“科举制’虽然看上去很好,但是很快就沦为了世家门阀玩弄的工具罢了。
因此凡是寒门士子,无论才学多高,实际上都陷入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魏征的情况还好一点,可是沈落雁身为一个女子的情况自然糟糕无比。
正所谓,“饥不择食”,就连瓦岗寨翟让那种不入流的君主都有大把人主动追随,何况张晓主动送了厚礼。
张晓不知道现在的寒门士子有多么的尴尬,自然是大出血的想要招揽这两位顶尖人才。
张晓送给魏征的乃是大书法家钟繇的,送给沈落雁的乃是一对毫无瑕疵的白玉佩。乃是宇文成风的“小金库”里面最珍贵的两件宝物,都是价值万两黄金,连张晓自己都舍不得碰一下的至宝。
因此当受到张晓的招揽之后,魏征和沈落雁甚至比张晓还要着急,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
毕竟,这年头,好主公太难寻找了,各方人马只能是矬子里面拔大个罢了,哪怕是吃人魔王朱桀都有人投奔,何况张晓这样的“明主”呢。
虽然说,贫贱不能移可是很多寒门士子的人生准则!更是不少人眼中的圣典,可要是有人付出了大价码主动进行邀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张晓付出血本的招揽下,这两位也就自投罗网了。
张晓聪毕泰那里知道这两位“大才”的消息,早早就出门相迎。
张晓自然知道,想要招纳人才,态度最关键。
魏征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年轻男子,沈落雁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绝色美人,除非张晓眼睛瞎了,否则不会分别不出来。
“妾身沈落雁,见过张帅。”
“巨鹿魏征,见过张帅。”
沈落雁和魏征都可谓是彬彬有礼,看上去好似见到老师的学生一样。
寒门士子在晋朝之后,几乎断了上进之路,魏征原本的确有几分傲气,但是被打磨一番之后,他早已经明白白衣轻王侯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寒门士子能够做出来的事情了。
至于沈落雁,在这个时代,女人没有多少傲气的资格。
听到张帅的称呼,张晓略微有些得意,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张晓知道,“君择臣,臣亦择君。”自己若是表现的太差,那么这两位绝对不会“明珠暗投”。
因此张晓仅仅略微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免礼,免礼,晓知道两位乃是当世大贤,故此相邀共举大事,晓已经置下薄席淡酒,还望两位不吝赐教。”
这已经不再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君王为名士执鞭的时代,也不是三国能够“三顾茅庐”的时代,而是寒门士子几乎永无出头之日的时代,像张晓这样屈身相迎已是殊为不易,更何况这种推心置腹真诚话语,几乎瞬间打动了他们两个的内心。
酒桌是最好的交谈场所,把酒推盏之后,酒宴之上魏征和沈落雁就相继便改了口称,称呼张晓为主公。
餐宴之后,就该说正事了。
“魏征听令。”张晓抹了抹嘴,撤下了宴席,张口说道。
魏征听到这话之后有些古怪,嘴角似乎抽搐了一下,但是还是挺身答道,“臣在”。
“我任命你为我部‘军法官’,负责军中军法,哪怕我张晓犯了军法,你也可以下令惩处。”张晓的话可以说是语出惊人。
听到这话之后,魏征简直惊呆了,这个权利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我手下没有什么人,因此这个军法官怎么办,招什么人,就都由你决定,凡大小事务,可以一人而决。”
听到这里,魏征顿时有了一股视为知己而死的感觉,一时竟有些呆住了。
“沈落雁,听令。”张晓又一次发话。
“臣在。”有了魏征的例子,沈落雁自然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命你组织‘谛听营‘,负责打探天下情报,只需要对我负责即可。”张晓又一次扔出一颗炸弹。
听到张晓的话之后,不仅仅是沈落雁,就连一边的毕泰已经震惊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明主”吗?
毕泰自然知道沈落雁和魏征的本事,也自然知道他们将会受到重用,但是没想到竟然仅仅见了一面,听了自己对他们两个的描述,就直接将自己的要害职位交了出去,这样的人,古往今来,从没有过。
因此毕泰莫名的对张晓有了更强的信心,毕泰确定,自己的这一位主公只要没有早夭的话,那么必然会成为天下雄主。
因此,毕泰原本的一点小心思彻底的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了对张晓的一片忠心。
若是张晓知道,毕泰现在的想法,只能会感到有些好笑,张晓之所以信任沈落雁和魏征,是因为在未来,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忠心。
可是毕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若是不能在未来表现出自己的忠心和能力,是不可能让张晓当做是心腹。
“除了落雁留下以外,其他人先下去吧。”张晓发布这两项任命之后,就有些急不可耐的想要和沈落雁单独聊聊。
很快,房间里面就剩下了张晓和沈落雁两个人,张晓看着沈落雁姣美的面孔,心中不由一动,顿时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原本想要说出的话卡在了喉咙里面。
可是毕泰,这个张晓不熟悉的人物反而无法让张晓彻底放心。
第五十三章交易
有件东西,对张晓来说和性命一样重要,甚至比性命还要重要。
没有了那件东西,张晓要么一定会死,要么会生不如死。
而有了那件东西,张晓就有可能活,活的灿烂无比。
那件东西就是邪帝舍利。
在一个月前,张晓和独孤凤约定,三个月后要再来一战。
如果张晓三个月后真的打不赢独孤凤,那么张晓真的会死的。
不知道为什么,爱情来得十分突然。
张晓爱上了那个持剑的女子。
美女,张晓见过很多,心动的也不少,无论是董淑妮还是尚秀芳,或者是单美仙,以及刚刚见到的沈落雁都会给张晓心动的感觉。
但是心动不是爱。
什么是爱情?
张晓终于感受到了那股滋味。
张晓真的下了决定,若是三个月后和独孤凤那一战自己不是对手,那么就直接释放“入魔”状态,让自己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死在独孤凤的剑下。
张晓忍受不了,败在独孤凤手下的滋味。
当然,那个时候张晓也许会因为胆怯,残喘下一条性命,但是那样的话,就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因此那一战,张晓一定要赢。
天底下能够让张晓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能够和独孤凤一战的程度,只有邪帝舍利能够办到。
换句话说,得不到邪帝舍利,张晓就算天纵神武,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修炼到能够和独孤凤比肩,甚至战而胜之的程度。
天底下,原本除了鲁妙子,没有人知道邪帝舍利的下落,顶多有一点猜测罢了。
可是张晓知道。
张晓知道,邪帝舍利,就在杨公宝藏之中。
张晓必须,一定要得到杨公宝藏的藏宝图,因为除了杨公宝藏的藏宝图,只有鲁妙子能够帮张晓进入杨公宝藏。
虽然张晓知道鲁妙子就在飞马牧场,但是飞马牧场离洛阳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且张晓也未必能够从鲁妙子手中学到机关术。
因此杨公宝藏的地图,张晓真的把他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
杨公宝藏的地图就在杨玄感手里。
杨公宝藏乃是杨素建造的藏宝之处,藏宝图自然在他的儿子手里。
根据张晓所知道的“消息”,的确有这么一张地图的存在。
杨玄感乃是天下有数的高手,有“再世霸王”之称,乃是货真价实的宗师级强者。
想从他手中偷到,或者抢到这张地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张晓只能换,或者骗。
虽然杨玄感是一个傻子,但是也没有傻到那种程度;白白送给张晓这张宝贵的地图。
索要杨公宝藏的地图,那是一个技术活。
至少张晓自己就没有那个自信能够从杨玄感手中得到杨公宝藏的藏宝图。
因此,张晓急需要一个说客,一个既忠心,而又有极强能力的说客。
毫无疑问,沈落雁非常符合这个条件。
聪明,狡诈,忠诚,勇敢,没有人比沈落雁更适合这一个任务了。
张晓看向沈落雁的眼神似乎发出了一丝光芒,让沈落雁感到有些不安。
当沈落雁开始怀疑自己的主公居心不良的时候,张晓把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情和盘托出。
简单来说,用自己发兵攻打潼关来置换杨公宝藏。
这个交易很难说公平,甚至简直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确实和合适。
现在已经是八月四号,距离杨玄感兵败的日子不过是二十几天罢了。
战略错了,就很难用战术来补充。
尽管杨玄感的实力超强,可以用再世霸王来形容,但是这不代表杨玄感能够攻下洛阳城。
虽然野战之中,杨玄感已经是七战七胜,就算是隋朝名将来护儿都不是杨玄感的对手,可是面对洛阳这座坚城,个人的实力影响不了大局。
而辽东大军已经渐渐撤了回来,也许杨玄感很快就能看到要疯了一样的杨广了。
就算杨玄感在愚蠢,也会明白若是没有什么意外,自己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要溺水而亡的时候,哪怕是一根稻草都会牢牢抓住。
更何况,张晓攻打潼关的消息也不仅仅是一根稻草。张晓攻打潼关,必然会因此隋朝大军的注意,吸引隋朝的一部分注意力。
虽然无非挽回局势,但却可能让杨玄感松一口气。
因此这个交易很公平,对于双方来说,都很公平。
因为这这笔交易,双方压上去的都是性命。
毕竟对于杨玄感来说,杨公宝藏就是一个笑话,杨公宝藏的藏宝图就是一张废纸罢了。
这不怪杨玄感,因为他那个老爹杨素没有告诉他,杨公宝库有真假库之分,他找到的仅仅是一个假库罢了。
只不过,尽管张晓想的很好,但是若是换成现实却是麻烦。
是的,很麻烦,因为想要将这件事情办成,不比蔺相如“完璧归赵”简单多少。
至少张晓自己是办不到,不被杨玄感乱刀砍死都不错了。
当张晓把自己的思路给沈落雁讲完之后,沈落雁原本有些羞涩的脸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沈落雁知道,从某种意义上将,张晓这已经是将身家性命交给了她。
因此听完张晓的话语之后,沈落雁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思索了半响。
当沈落雁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然后沈落雁很耐心的提出了几个细节性的问题。
“主公,你的最低期限是哪里。”这是沈落雁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关心的问题。
“八月二十二日之前,必须要把藏宝图拿到手。”再晚一点,杨玄感就死了,那自然就拿不到藏宝图。
“主公,你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没有?”
“没什么要求,只要拿到杨公宝藏的藏宝图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张晓一一解答完全后,沈落雁放下眉头,然后说道,“主公,我这就去准备,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沈落雁回答的很干脆,而且似乎有些自信满满。
当沈落雁退出屋子之后,屋子里面有一次只剩下了张晓一个人。
“独孤凤。”张晓略微有些不甘的念叨起这个名字。
(四更完成,求打赏,求点击,求推荐)
第五十四章出兵
“毕泰,白文原他们几个还没有人到吗?”张晓有些不耐烦的问着自己的首席军师。
张晓最近很烦躁,非常的烦躁。
自从攻下洛宁城之后,张晓也终于过上了“地主老财”的日子,有两三个婢女伺候,有屋子,也有办公室(县衙),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军务,张晓感觉现在的日子非常完美。
“张帅,莫要着急,算算路程,今天中午的时候,白文原就该到了。”毕泰看着有些烦躁的张晓,慢慢地说道。
毕泰知道张晓为什么着急,实际上他也感觉到很是焦急。
因为张晓现在手下的兵太多了。
“大隋真的要亡了。”毕泰略微有些惆怅的想到。
现在天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需点起一点火星,就能够形成烈火燎原之势,纵然大业皇帝(杨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挽回局面了。
在三日前,赵金通已经率军来到了洛宁县,只是此次他带回来的不是三千大军,而是整整万余人。
再加上张晓在洛宁城招募的四千士兵,张晓手下已经足足有九千之众。
可问题是,这些士兵纯粹都是乌合之众。
赵金通虽然是张晓手下唯一的大将,但是他的能力也就是百夫长层次罢了,仅仅是率军出去转一圈罢了,手下竟然逃跑了大约十分之一的兵卒。
若不是投奔的士兵的数目更多,赵金通在张晓面前都无法抬起头来。
当张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简直就是哭笑不得,最后下决定,除了赵金通本部的两千多人以外,其他新加入的兵卒全都归张晓自己管辖,大小的军务都是张晓亲自打理。
虽然在毕泰看来,主公可以说是军法大家,竟然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就将一万乌合之众整理的有些模样,可是毕泰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大哥,那个叫白文原的到了。”一个略微有些慌张的少年闯进了衙门之中,然后对张晓喊道。
毕泰略微有些不悦,太没有规矩了,但是毕泰也知道,这个原名王石头,现在被张晓改名为王坚的少年和主公情同兄弟,就算再过分一点,主公也不会在意。
“需要定个规矩,否则日后必然会引出大祸。”毕泰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下定了决心。
张晓听到白文原的消息之后,几乎是飞也似的跑了出去。
“文原,来的何其迟也。”张晓看到白文原之后,似乎有些埋怨的说道。
实际上白文原来的已经很快了,白文原乃是南阳人,接到毕泰的书信和张晓的厚礼之后,几乎是快马加鞭的赶过来,一路上风尘仆仆,已经是最大速度了。
魏征和沈落雁之所以来的如此之快,实际上是因为这两位都居住在洛阳城内,里这并不远的缘故。
不过,听到张晓的话语之后,白文原倒是非常感动,对于张晓求才若渴的心思可谓是欣喜若狂,一副遇到明主的表情。
“启禀主公。”白文原想要和张晓解释一下自己的“速度问题”,但是刚想开口就被张晓的下一句话打断了。
“不知道,文原能够带多少兵卒。”张晓张口就问了白文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话其实并不好回答,因为若是回答带少了的话,那么自然表示自己的无能,若是像韩信那样回答“多多益善”,那实际上就是找死了。
“五千。”白文原给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数字。
白文原曾经当过一段时间低级军官,只是后来实在受不了军队里的黑暗,才愤然辞职,但是也因为这段时间的经历的缘故,白文原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一个模糊的了解,估计自己带兵一万应该不成问题。
打个折扣的话,那就是能够带兵五千,比较稳妥。
“那好,我就将五千新兵交给你,务必在半个月内给我训练出模样来。”听到白文原的话之后,张晓果断的说道。
听到张晓的话之后,白文原就像沈落雁和魏征一样惊呆了。
真乃明主。
白文原虽然不是彻底的寒门士子,但也不过出身于落败的小世家,这么多年以来可谓是饱经风雨,从未受过重用,白文原最近甚至甚至生出了投靠“食人魔王”朱桀的想法。
对于张晓的招揽,白文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几乎当天就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因为白文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朱桀还要糟糕的主公了。
当白文原有些欣喜的去迎接自己的新兵之后,张晓也终于能够喘口气。
张晓现在手下仅仅剩下了一千人马,但却是最精锐的人马。
别的不说,这一千人马的兵器全部来自和东溟派交易,每人手上都有一根铁枪,要知道张晓现在兵器急缺,大部分都都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罢了。
这一千人马都是由刘福,刘禄兄弟按照“军训”负责训练,虽然因为时间短的缘故,和自己的“百人众”是没有办法比较,但是至少已经脱离了乌合之众的范畴。
这一千精兵才是张晓眼中的重中之重,别的兵卒都只是旁枝末节,能够带好了自然是好事,带不好也无关大局。
否则,赵金通是绝没有本事在他的位置上面呆下去的。
陆续的,伊哲,熊阔海,孟孝文,张童儿,王柯六个纷纷投靠了张晓这一方,除了伊哲做了毕泰的副手以外,其他几个都是武将。
根据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孟孝文领兵两千,张童儿领兵三千,王珂领兵两千,熊阔海则是做了张晓的亲卫头领。
大隋真的快要灭亡了。
张晓之所以能够拿出这么多士兵供这些新来的将领指挥,是因为投靠张晓的士兵更多。
攻下洛宁县之后,张晓也就不缺乏粮食了,因此张晓下令,凡是投靠自己的兵卒就能获得粮食一石,以后俸禄为每月两斗。
当张晓公布这个消息后,投奔张晓的各路人马就变得摩肩接踵,哪怕张晓提高了入伍条件,自己手下的队伍依然壮大到了两万有余的程度。
当张晓厉兵秣马,正跃跃欲试的时候,沈落雁终于带着杨公宝藏的藏宝图回来了。
经过沈落雁反复的劝说之下,杨玄感终于答应了张晓的条件,唯一的要求是张晓必须在三日之内进攻潼关,否则杨玄感就会把杨公宝藏地图在张晓手里的消息传遍天下。
张晓实际上等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根本没有等上三天,直接在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三日的那一天出兵潼关。
顿时,天下大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十五章轻取潼关
潼关东面山峰连接,崖绝谷深,只有一条小道通过,人行其间。
可望黄河远道奔来,劈开秦晋之间的莽莽群山,南下直扑华岳。作为军事要隘的潼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潼关以水得名,“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隔河与风陵渡相对,扼控要冲,束禁东西通衢,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故而有“潼关固则全秦固”之说。
潼关乃是进入长安的第一道门户,看守的的人自然不可能是等闲之辈,乃是被称“花刀将”的关中名将魏文通。
此人在开皇十年的时候便任职潼关总兵,那时不过二十余岁,几年的征战下来,刚三十出头就积功升至“总镇将”(军职,三品将军),由于武艺高强,精通用兵之道,深得当年的楚国公杨素器重,曾在一次酒宴上赐号“大帅”,于是这一称号不胫而走,远播天下。
至于潼关内部的兵力,足足有两万人左右,和张晓不相上下。
但是潼关的士兵都是隋军的精锐,可不是张晓手下的乌合之众可比,莫说攻城之战,就算是野战,张晓也是胜多败少罢了。
看着耸立的潼关,张晓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对着站在身边的白文原问道,“文原,能打下来不?”
白文原很老实,直接对张晓说道,“没有十倍的兵力打不下来。”
张晓也知道打不下来,就算能打下来,张晓也不没有那个时间。
因为现在距离杨玄感兵败估计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罢了,张晓必须在十天之内拿下潼关,否则的话,张晓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张晓不由得有些头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只是张晓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城门大开,冲出了大约五千精兵,为首的乃是一员长得很像关公的大将,生得红脸美髯,凤眼蚕眉,头顶白罗巾,大红簪缨压额,正压一方蓝田美玉,身着精钢锁子甲,护心宝镜当胸,斜袒素白罗战袍,腰系蛮狮吞口宝带,足蹬一双步云战履,跨下宝马紫电喷云兽,手执一杆弦月宝刀。
然后,张晓看到了一个有些啼笑皆非的场面,这员大将猛然下马,然后对张晓说道,“魏文通请降。”
就这样,张晓就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关。
然后,张晓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魏文通投降的不是自己,而是杨玄感。
之所以魏文通会投降,原因很简单,不是以为杨玄感有什么王霸之气,而是有一个好老子。
魏文通乃是杨玄感之父,楚国公杨素一手提拔出来的得力干将,可以说是杨素嫡系中的嫡系。而且,此次杨玄感起兵之后,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恭道、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而魏文通出身的魏家也是杨玄感的同谋者。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杨玄感现在正处在最巅峰的时候,看上去似乎有席卷天下之势。
魏文通的消息非常“灵通”,知道这一次杨玄感造反,实际上有李阀和宋阀的影子存在,而独孤阀和宇文阀门则是中立状态,天下间的大小世家,各路豪杰都纷纷表示支持,杨玄感可以说是“已得天下民心”。
杨玄感手下的精兵足有无完人之多。乃分兵五千占据慈硐道五千人把守伊阙道(派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萼率三千人包围荥阳,顾觉率五千人攻取虎牢杨玄感亲率主力攻打东都洛阳,此时的洛阳城内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只有一个不成器的裴弘策,结果被杨玄感打的那是五战五败,依然不成气候。
魏文通怎么看,这似乎都是改朝换代的气候。
魏文通原本就琢磨着是否起兵支援杨玄感,只是出于“谨慎”方面的考虑,没有起兵,只是打定主意,若是杨玄感打到潼关,那就二话不说,直接投降罢了。
然后,张晓的大军一到,于是魏文通就“拨乱反正”了。
张晓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毕泰这个官油子自然知道杨素和魏文通的关系,就直接低声把大致的原因给张晓讲明白了。
听完毕泰的描诉之后,张晓就心里有数了。
魏文通这个人虽然武艺高强,有熟知兵法,能力极佳,但是人品却是令人不齿,深通为官之道,擅长逢迎拍马,阿谀奉承,总之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家伙。
张晓马上就想清楚改如何对付这个“变色龙”。
“魏帅,晚辈哪里敢啊,谁不知道您老人家是楚国公的心腹爱将?乃是天下有数的名将!若是知道魏帅的响应,公子必然欣喜若狂。”张晓连忙扶起了魏文通,然后用一种晚辈的语气对魏文通讲道,张晓的声音里面甚至还带着一点谦卑。
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张晓终于图穷匕见。
张晓提出自己明天就会攻打长安,魏文通脸上露出一副了然之色——废话,若是不攻打长安或者洛阳,谁会闲的没事攻打潼关?
然后,张晓就给魏文通提出了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己去攻打长安,然后魏文通带着手下的兵马去支援杨玄感,二是魏文通带兵攻打长安,而自己带兵马支持杨玄感。
对于魏文通这个“官迷”,“变色龙”来说,选择其实早已经确定了,自然是带兵去支援杨玄感,让自己在未来的领导面前露露脸。
听到这里,张晓自然是大喜过望,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然后委婉的表示,自己去攻打长安其实不是真打,仅仅是“围魏救赵”,调走洛阳城附近的兵马罢了,这一次自己去压根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可是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且自己也想为杨玄感的大业贡献更多的力量——把长安城直接攻了下来。
然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魏文通决定只带着一万人马去洛阳城支援杨玄感,留下一万人马就暂时留下给张晓乐。
看着魏文通兴致冲冲的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张晓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关,并且多了足足一万精兵。
既然潼关到手了,那么和杨玄感的约定就算是完成了,张晓就准备打起了杨公宝库,或者说是邪帝舍利的主意。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了。)
第五十六章杨公宝库
攻取潼关之后,张晓下令按兵不动,然后四处招兵买马。
攻打潼关之后,张晓的声势算是真正的宣扬出去了,再加上杨玄感一路上那是如破竹,似乎有席卷天下,改朝换代之势,因此四周的贫民百姓,各路义军都纷纷加入到张晓的军队之中。
不过五六天的功夫,张晓的兵力暴增到四万有余。
这些人马,张晓按照十比一的比例从中挑选最精锐的一部分组成自己的禁卫军,再以十比一的比例从禁卫军之中组成自己的亲卫队,除此以外将天赋极佳的少年组成五百人左右的少年军,然后让自己手下的将军教授一些基本武学,一些最为突出的则授予功夫。张晓还特意从潼关之中找一些落魄书生让他们读书写字。毫无疑问,这些人之中有很多都会培养为对张晓忠心耿耿的军官。
至于另外的军马,则是交给白文原等人自行分配,结果他们几个为了争夺新兵吵得不可开交,若是张晓强令禁止,甚至有可能会打起来。
坦白说,这种对立张晓是故意纵容和怂恿的,一者是让他们陷入有利的竞争,二是若是自己手下铁板一块,那张晓就该头疼了。
至于政务方面,张晓直接稍稍改动一下未来的将会延续千年的“三省”制度,成立四省制度。
“军机处”,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重要政令;“秘书处”,作为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成立“议会处”,作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