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大唐双龙传开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是倚强凌弱。

虽然兵法上面都推崇所谓的以弱击强,但是真正的以弱击强根本不存在。

毕竟若是真的以卵击石,那实际上和找死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的积弱胜强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弱点,造成局部的强势,然后以点破面,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张晓的实力看似很弱,罗芳的虎头寨看似很强,但是那都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罢了,但是如果论综合实力,还是张晓这一边更强一点。

虽然张晓这些手下年纪都不大,大都是十三岁,十四岁左右,虽然都是一些新兵蛋子,人数不过虎头寨的三十分之一。

可是张晓还是相信自己是必胜,莫说是偷袭,哪怕是正面交锋,张晓相信胜的必然是自己。

因为张晓知道,若是论个人勇武,自己的这一百号手下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但是张晓的这些手下的纪律性却是天下独一无二。

张晓训练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等,非常简单,每天都是练这种简单的东西,一遍又一遍。

只不过开始的时候手中没有兵器,后来手中多了一把钢枪罢了。

为了严明他们的纪律性,张晓训练的时候那是真的是狠毒无比,直接用用棍棒和皮鞭训练士兵,不服就是打。

在张晓的教训下,刘家兄弟和他们手下的什长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张晓手下的一百号士兵没有一个是刺头,也不敢是刺头。

这笔账张晓算计的非常明白,武部的是的确讲究个人勇武,但是兵部的人只能讲究合作。

因此张晓那真是往死里练,鞭子那是往死里抽,甚至若非张晓在泽生医馆学了一手好医术,甚至真会有练死的。

每天的训练,除了挨打以外,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来回的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反反复复,练的简直会让他们都能吐出来。

练得让他们忘记了恐惧,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高兴,忘记了伤心,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麻木的服从。

幸好张晓的手下都来自于乞儿,别的不说,忍耐这一点没有人能比得上,而且都是少年,没有那么多的阅历。

否则,张晓训练下去,很可能会出现哗变。

无论怎么说,至少张晓这一百个士兵算是训练出来了。

别的不说,从昨天开始奔袭了七十里路,没有一个掉队的。

手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张晓当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却是张晓手上最强的一张王牌。

那就是张晓自己。

经过几个月的修炼,张晓的实力开始突飞猛进,和几个月前相比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别的不说,影子剑法张晓已经能够将前四招已经达到了如臂挥使的境界。

张晓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所谓二流之好手的境界,层次大约和云玉真,香玉山的程度差不多。

以张晓现在的实力,以一敌百的确办不到,但是以一敌三十还是能够办得到。

以张晓现在的实力若是单独冲撞大军当然不行,可是若是最为“尖刀”那可谓是无人可挡。

虎头寨寨主罗方的确会一点武学,但是不过是一点外门功夫罢了,甚至是否修炼出真气都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功法是被各大势力死死限制住的“资源”,除了四大门阀,魔门,佛门这些顶尖势力以外,能够修行真气的人非常少,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张晓的战术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冲在前,然后刘福和刘禄两兄弟跟在后面,最后才是百名兵卒。

张晓这样做的不仅是出于对自己实力的自信,还是因为身先士卒永远是激发勇气的最好法子。

夫战,勇气也。

哪一方士气更盛,哪一方赢的机会更多一些。

张晓悄悄地潜伏进去,然后挥动手中的剑,把那几十个个正在打盹的盯梢给“拔除了”。

张晓可是一个合格的刺客,刺杀这些盯梢实际上是大材小用了,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张晓轻松地开启大门,然后招呼自己的手下进入虎头寨之中。

为了保险起见,张晓一马当先,直接冲到了虎头寨把手的第一个寨子之中这个屋子里面有大约十个人左右,全部都在沉睡之中。

张晓想了想,挥舞着手中的剑鞘,把他们全部都敲晕过去,留下了他们的性命。

张晓如法炮制,敲晕了不下百人的时候,这才发现另一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张晓略微有些懊恼,自己敲人敲得太顺手了,就情不自禁的想要就这么一直敲下去,竟然忘记了自己的手下。

张晓一个人倒是不会引人注目,但是手下一百多号士兵一起齐步走的声音却可谓是是震耳欲聋。

除非虎头寨的人都是一群聋子,否则绝对不会听不见。

张晓心中有些着急,生怕自己的士兵因为怯场导致一哄而散等糟糕的情况。

张晓不敢确定这些没有经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在没有自己坐镇的情况下发挥出什么实力。

张晓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哪里有喊杀声。

可惜的入目的声音都是“敌袭”,“敌袭”,“敌袭”这种撕心裂肺的呐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虎头寨如同闹市场一样变的嘈杂无比。

这给张晓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张晓废了不小的力气才发觉自己手下的位置,然后急忙的奔跑过去。

张晓的百名手下实际上就被堵在离寨门不远的地方,他们的敌人的数目大约三百人左右,也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

张晓不由得暗骂一声,“愚蠢”,自己的军队显然是进入寨门之后就原地待命,根本没有往前进一步。

不过还好,刘福和刘禄两兄弟虽然笨了一点,但是规矩却是严格的遵守,严格按照张晓的枪阵进行演练,就如同大山般屹立在哪里。

张晓能够清楚的看到,地上躺着近百具尸体,可是自己的手下却没有任何减员。

不过出现这种战果,也是因为虎头寨的人太过手忙脚乱的缘故,这些山贼显然没有被偷袭的经历,一个个手忙脚乱,有的没穿衣服,有的没穿裤子,有的甚至连武器没拿就冲了出来,因此莫说什么阵型,连兵器都没有准备齐全。

张晓往地上脱了一口唾沫,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把钢刀,然后就朝着对方的军队冲杀过去。

顿时,这只三百余人的小型军队“腹背受敌”。

尽管张晓只有一个人,但此时却有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然后左右开弓,不停地削下一片头颅。

见到张晓已经冲过来,张晓的手下顿时气势大振,按照平时的训练,不停地用手中的铁枪朝着敌人的胸膛刺去。

两相夹击之下,这三百号乌合之众小半被斩尽杀绝,大部分就直接做就鸟兽散了。

张晓也顾不得最追杀那些残兵败将,直接大手一挥,高声喊道,“跟我来”。

张晓冲杀人的方向不是别处,就是罗方所在的主寨。

攻破了主寨,那就是意味着胜利。、

张晓在前面急速前进,刘家兄弟在后面死死跟住,不多时就闯到了半山腰。

虽然这一路上有不少山贼动手阻拦,可是大都数都被张晓一刀的砍死了。

而那些少量的漏网之鱼,见机的都跑了,没有眼力价的则被自己的百名手下给“补刀”了。

这一路上张晓几乎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因为张晓必须保证速度,顾不到留下活口了,毕竟这一仗本来就是你死我活。

虽然张晓感觉自己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虐杀。

而对方其实也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死。

对方的人马都如同被惊住了的兔子一样,根本做不出什么成建制的反抗,仅仅是一股脑的冲过去送死罢了。

不过这种切菜一般的杀戮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虎头寨的人也不都是傻子。

当张晓怀疑自己会这样直接一路冲到主寨,砍掉罗方脑袋的时候,终于碰到了成建制的“军队”。

第三十七章攻破虎头寨

人数大约八百人左右,阵型虽然散乱,但是至少有个军阵的样子,这些人手中的兵器大都是铁枪,钢刀一类的铁器,虽然说不上是精锐,但是战斗力已经不算弱了。

更重要的是,张晓感觉到一股逼人的煞气,显然这是一支见多血的军队。

张晓的脚步第一次放慢了速度。

张晓知道自己的武功虽高,但若是真的冲击起军阵,虽然死是不可能,但是很可能会缺胳膊少腿。

张晓扫了一下对面的人马,很快确定了这支队伍的“主将”。

很可惜,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家伙,他就呆在中军的位置处,张晓想要斩将夺旗那是不可能的。

只能硬碰硬。

张晓看了看位居中央的主将,发现这是一个中年人,身高一米八左右,身披一副铠甲,手中拿着一把长枪,人长得很是壮硕,大约能看到脸上有一块硕大黑色的胎记。

按照这幅打扮,张晓立刻就确定了敌人到底是谁。

虎头寨三当家,赵金通,原隋朝边军的一名百夫长,后来因为不愿意去辽东,只能带着之的百余名手下投了虎头寨。

因为赵金通毕竟出身边军,擅长打仗,因此很受罗方的排挤,但是在喽啰之中威信很高。

“有点难对付。”张晓感觉到有些麻烦。

所谓义军大都是不成气候的,一般仅仅是凭借人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罢了。因此对付起来并不是很难,可是赵金通既然出身行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光看军阵的情况,就能够判断的出来,这不是一个软柿子。

但是对于张晓来说,不是软柿子的话那就更好,正好检验一下自己属下的精锐程度。

因此张晓一马当先,直接冲进来对方的军阵之中。

若是仅仅是张晓自己一个人,不太可能破开“军阵”,毕竟张晓没有突破“先天之境”,力气还是有穷尽的时候,若是别人团团围住,甚至会有陨落的风险。

但是张晓身后的同样有一个小型的“军阵”,比赵金通的军阵还要严密百倍的军阵。

这一队人马手中都是长矛;进攻的法子也是极为简单,就是放平了向前戳刺。

虽然对方的人马更多一些,可是对方的阵型本就松散无比,又被张晓冲杀了一阵,因此实际上也就没有什么阵形,被张晓身后的一队人马仅仅一冲,就全部散开了。

想要对付张晓身后的这一队人马,其实也不太难,只要硬碰硬的撞开就行了。

可惜的是,天下间没有几只军马能够将张晓的队伍撞开,至少这伙山贼办不到。

张晓的部下别的不足为奇,但惟独纪律严密这一点可谓是天下无双。

因此除非这百名士卒死伤殆尽,否则没有人能够从张晓的身后杀过来。

虽然在冲杀的时候没有做到百人如一人一样,但是阵型跟没有丝毫散乱,动作都是大体一致,几乎是同时出枪,同时收枪。

这就足够了。

张晓的就像一刀锋一样把对方的军势劈开一个口子,然后自己的手下就顺势砍了进去。

张晓只需要担心前面的敌人就足够了,其他方向的敌人自会有部下将其清扫干净。

虽然张晓把自己看得很低,认为自己仅仅只会这种最简单的“兵法”,但是另一旁的赵金通却看得目瞪口呆,甚至连发布命令都忘了。

赵金通已经算是见多识广了,但是他却从未见过如此军纪严明的军队,哪怕是大隋的禁卫军也要逊色一筹。

赵金通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遇到了传说中的无敌兵种“陷阵营”,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军纪严明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万中无一。

而见到张晓的勇猛,赵金通心中更是一阵打鼓,赵金通心里面明白,自己甚至不可能是张晓的一合之敌。

赵金通知道自己是必输无疑了,若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赵金通感觉还有赢的可能,但是现在若是这样打下去那简直和找死差不多。

两军碰撞的结果和赵金通显得差不多,张晓和百名士卒就如同一把钢刀一样蛮横的砍过来,而那八百名喽啰就像八百只羔羊一样任人宰割。

张晓的刀不是乱挥舞的,要么对着身着铠甲的家伙,要么对那种鹤立鸡群的士卒,要么对那些看上去无比强壮的家伙,而这些人往往就是虎头寨的小头目。

然后张晓身后的军阵一冲,对手就会崩溃掉。

张晓不知道自己已经杀了多少人,此时也是懒得计算,张晓只知道自己距离赵金通的位置不到三十步了。

张晓突发奇想,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刀,然后对着赵金通投掷了过去。

张晓虽然没有练过飞刀,但是这么近的距离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张晓这一刀直接看中了赵金通的胸膛出,直接把他打倒在地。

张晓见状大喜,抽出了手中的剑,然后高声喊道,“放下兵器,降者免死。”

张晓这一声喊叫直接用上了内力,因此周围的兵卒都能够听到。

顿时,那些小喽啰一个个变得犹豫起来。

虽然张晓口中这么喊,但是手却没有停,一刀刀血光闪烁,凡是手中还拿着兵器的人都是张晓的“目标”。

虽然这些山寨的喽啰都明白大势已去,可是大部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几个愿意直接投降的。

但是他们现在也就是等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只要稍有异动,就会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张晓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手中的剑挥舞的更快乐,力图快一点将对方逼降。

对于张晓来说,俘虏当然比死人要来得好些。

终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课稻草降了下来。

从山坡之上跑下了一个人,一个高举着一颗人头的人。

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罗方已死。”

此人正是陈默,看来他的刺杀已经成功了。

张晓心中顿时一松,知道虎头寨这下算是彻底打下来了。

果不其然,张晓听到一阵“乒乓”的声音,显然是那些喽啰已经丢掉了手中的兵器,投降了。

虎头寨已经是张晓的囊中之物。

(有没有人给一次打赏啊,无论多少,我都加更一次,光溜溜的粉丝榜太难看了点。)

第三十八章杀!杀!杀!

虎头寨就这样打下来了,张晓心中感到一阵欢喜,自己终于算是有了一片“家业”。

但是很快张晓就头疼起来。

这一次张晓偷袭虎头寨,杀了很多人,也逃了很多人,但是更多的人却做了张晓的俘虏。

当张小六问自己这一千八百号俘虏应该怎么处理的时候,张晓就傻眼了。

如果手下的人都是忠臣之辈,那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张晓俘虏的这些人都是精壮,虽然都已经过了练武的年纪,但是却可以直接作为兵员。

这些俘虏虽然年纪大了,没有了可塑性,但是作为“炮灰”还是合格的。

但是张晓面临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信不过。

天意如刀,人心难测。这个实际上最难掌控的就是人心。

张晓对于如何对待这些人可以说是头疼无比,但却是必须面对的门槛,毕竟总不能把这千余名俘虏都给坑杀了。

张晓的手下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最小的才十二岁,虽然杀气人来倒是问题不大,但是让他们管理人那就是个不小的问题了。

岁数小有岁数小的好处,那就是可塑性高,潜力大,经过几个月的修炼,这百名部下之中已经又有十一个人修炼出了一缕真气。

可是岁数小就不能服众,不可能用来收编那些俘虏。

虽然这些俘虏都被张晓杀破了胆子,可是让一些“小屁孩”作为他们的顶头上司,那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若是将自己的百名士兵分散开来,做这些山贼俘虏的头目,能活下去都是幸运的。

毕竟自己这些手下的士兵的个人武力并不强悍。

如此一来,张晓只能选择从这批俘虏之中选择头目,管理部下。

但是这样一来,忠心就更难保证了。

张晓绞尽脑汁也没有相处一个合适的方法。

张晓不是想不出办法,只是那些办法根本行不通而已。

张晓思来想去,只有那个最无奈,最不想用的办法才是最合适的。

当排除一切不可行的办法之后,仅剩下的那个办法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尽管张晓的确不想用,但是真的没得选。

因此张晓一夜无眠。

第二天中午,阳光正烈的时候,张晓把自己的手下和俘虏都叫到虎头寨的演武场上去。

一夜的时间足以让张晓摸清虎头寨的大部分底细,虽然未必十分准确,但是大体却没有什么差错。

张晓担心这些俘虏反叛,而这些俘虏和何尝不担心自己的未来,在这些人眼里,张晓是不择不扣的杀星,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血腥味。

这些俘虏之中大部分人都没有被捆绑住,毕竟绳子没有那么多。

张晓运足了内力,大声呼和,力保让所有人都能够听到张晓的声音。

听到张晓的话语之后,下面稀里哗啦的想起了一片应答声。

“从今天起,我的命令无论是什么,你们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哪怕是让你们死。”

张晓说完这句话自后,也不管他们的想法,直接说道。

“从今天开始,不服从命令者,杀。”

“**妇女者,杀。”

“战时后退一步者,杀。”

“这就是我的三杀令。”

“凡是敢‘违背’三杀令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条。”

张希的三杀令很不成熟,但是至少立下了一个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可以简陋,但是不能没有。

张晓接下来的就是要让这些人守规矩。

张晓根本不给自己的‘手下’思考的时间,高声喊道,“全部都推上来。”

凡是被绳子捆绑住的家伙全都被张晓的手下押送上来,一个个惊慌死错,哭喊的有,叫骂的有,甚至还有吓尿裤子的。

显然,他们似乎都有种不详的预感,这是他们最后的歇斯底里。

张晓看了看这群人,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高声喊道,“如有不服,这些人就是你们的榜样”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晓拿剑的手竟然变得有些颤抖。

尽管张晓知道,这些人是都是罗方的死忠,一个个对张晓恨之入骨,几乎不可能投降,就算投降了张晓也不敢用。

张晓也知道,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十恶不赦之徒,每个人都和罗方做了数不尽的恶事,每个手上都沾染了不少无辜的性命。

但是当事到临头的时候,张晓还是有些不忍。

可是张晓知道,自己就算再不忍,该做的也还的做。

张晓用力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吐出来,如此反复三次,终于稍稍平缓一下心情。

然后张晓就闭上了眼睛。

等到张晓睁开的时候,双眸已经变成了血红色。

张晓又一次入魔了。

张晓随手抓起一把叨,然后慢慢地向着这三百人的队伍走过去。

尽管张晓此时面无表情,看上去就如同傀儡一样,可是在所有人眼里,这呆愣的表情简直无比的狰狞和恐怖。

张晓挥出了手中的刀子,随手像一个人的人头砍下去。

然后一颗圆滚滚的人头就像西瓜一样翻滚在地上。

手起刀落,手起刀落,张晓的动作无比的机械,就好似割韭菜的老农一样熟练,一样的枯燥。

从脖子处涌出来的献血如同喷泉一样喷射出来,散满了张晓的全身,将将张晓喷的满身是血,可是张晓竟然没要半点感觉,仍凭那些鲜血在自己的身上流淌,连擦都不擦一下。

杀,杀,杀。

张晓手中的刀毕竟只是普通的钢刀,多砍了几次人头,就变得钝了,于是张晓扔下手中的刀,然后往一个士兵手下走去。

这个士兵同样也是俘虏,只不过他不是罗方的亲信,因此能够活下去,可是看到张晓这个杀人魔王,顿时恐惧的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不敢反抗,不敢拒绝,甚至连开口说一句话都不敢,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张晓拿走了自己手下的刀。

当张晓离开的时候,这个青年士兵吓得瘫软在地,练动一根小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

张晓自然不会杀他,因为他不是张晓的“目标”。

张晓的目标仅仅是被死死捆绑住的三百多号人而已。

杀人,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毕竟砍头仅仅只需要一刀而已,杀掉三百多号人也不过就是三百多刀罢了。

因此,在张晓砍断了第九把钢刀的时候,终于结束了手中的“工作”。

血红色的眼睛从新变成青眸。

所有的人,无论是张晓的老部下,还是新手的俘虏,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此时真是太静了,简直就像无数魔鬼在喧嚣一样。

张晓没有说话,仅仅转过身,然后拖着僵硬的脚步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只留下了一句冰冷的话,“散了吧”。

(感谢落雨云的打赏,终于让我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天晚上还有两更。若是再能累计两位兄弟打赏,无论多少,那我就会加一更一次。)

第三十九章苦炼

在那一天之后,那些俘虏变得妥妥帖帖,见到张晓之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张晓让他们杀鸡,就没有人敢撵狗。

张晓没有管政务,也没有管理军务,甚至一反常态的没有教导自己手下的士卒。

因为张晓已经不需要做了,有人比张晓做的更好。

周狗儿尽管稚嫩,但是处理起政务还算是得心应手。毕竟山上的事物并不多,他需要关心的仅仅是衣食住行罢了,和以前负责的并无区别,甚至可能更轻松了一点。

因为新投降的手下都已经吓破了胆子,不敢提出什么要求。

至于军队方面,自己手下的百号人马就由刘福训练。

至于新投降的人马,张晓交给了投降自己的赵金通。

张晓掷向赵金通的那一剑砍在了赵金通的铠甲上面,并没有要了他的性命,仅仅是晕过去罢了。

当他醒来之后,就主动投降了张晓。

因此张晓就把一千五百多号手下分成两部分,其中最精锐的一百人归于刘禄的手下。

刘家兄弟经过这一战之后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一般,训练百人的精兵还不成问题。

当然以他们两个的本事,也就能够训练百人罢了。

另外的一千多号人马则是交给了赵金通,让他负责训练。

赵金通毕竟出身于边军,一身本事还是有的,之所以没有发挥出来,不过是受到罗方的压制罢了,张晓把人马交给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晓之所以如此大方,并不是对于赵金通有多么信任,而是张晓知道赵金通手下的胆子都被张晓彻底的吓破了,没几个敢违抗张晓的命令。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家伙敢造反,张晓反手就能够将他们镇压。

张晓有这个自信。

政务和军务都被张晓分配了下去,因此无事一身轻的张晓自己开始一心练武。

因为经过虎头寨这一战,张晓总算明白了个人武力的重要性。

张晓的武功在江湖上还排不上号,也就是个二流好手罢了,但是却能够以一己之力影响“千人规模”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晓已经是“千人敌”。

以此类推,那么一流高手是不是能够影响万人层次的战争,宗师境界的高手是不是能够影响十万人层次的高手,大宗师强者是不是能够影响百万人层次的战争。

传说奕剑大师傅彩林以一己之力抗衡隋炀帝的辽东大军,张晓原本以为有些夸大,但是张晓现在感觉似乎没有夸大。

再想到,大宗师之上还有孙恩,燕飞等得到破碎虚空级别的高手,张晓真正的对于武学重视起来。

张晓原本以为,只要有人数的优势,那么再强悍的高手也能够用人给堆死,可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回事。

当然这一点张晓有些妄自菲薄了,张晓手下的兵卒和普通的士兵的战斗力那是两回事,但是张晓思考的问题的确没有错。

真正的高手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若是张晓没有高强的武艺,仅仅一心磨练军队,那么总有一天会被人暗杀。

张晓这一次是真的下了苦功夫。

因为张晓同时修炼“补天心法”和“花间心法”的缘故,张晓真气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这两种心法本就是魔门的顶级心法,两两叠加,速度又快上了两倍。

当然速度是快了,但并非没有隐患。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花间派和补天道的武功实际上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例如邪王石之轩就将这两门内功融合在了一起,他修炼出来的真气既不是“花间真气”,也不是“补天真气”,而是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天一真气。

可是张晓并不懂得其中的诀窍,因此虽然修炼出了“花间真气”和“补天真气”,但是两股真气之间可谓是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张晓倒是试图将这两股内气融合在一起,但是险些却因此两股内气的距离碰撞,险些因此经脉尽断。

因此张晓自然不敢在尝试如此危险的事情,可是张晓可以确定自己已经踩在了一个火药桶上面。

虽然现在这两种功法因为修炼路线的不同,表现的泾渭分明,可是随着张晓的真气不断变得精深,那么这两股内气总会有碰撞的一天,到时候自己绝无生还的可能。

不过张晓并不算特别的担心,因为张晓知道石青璇手中有“不死密卷”,自己若是想方法弄到手之后,就想办法融合两种功法转修为盖世奇功“不死印法”。

甚至更极端一点,等到武功大成之后,还可以去找石龙夺取他手中的《长生诀》,然后废了自己的一身真气,转而重修《长生诀》。

毕竟张晓现在还很年轻,耗得起。

未来的事情,张晓说不清楚,不过无论如何,车到山前必有路。

张晓现在需要做的仅仅是修炼内功,把自己的实力提升上去。

事实上除非有早一日修炼到“先天境界”,否则这两股真气之间的冲突并不会真正的爆发出来。

而距离那个境界,张晓现在还差得远。

无论张晓怎样刻苦的修炼,也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一步登天成为先天境界的“宗师级”强者。

张晓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之中大概会花上十四个小时时间修炼武学,然后在花上八个小时处理一些政务以及一些杂物,仅仅留下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张晓几乎每天都能够感觉得到自己不断地变强,原本稀薄的真气变得越来越雄浑,张晓的武功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

张晓甚至怀疑自己是那种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否则实力怎么会提升的如此迅速。

可是看到陈默的情况,张晓却不由得有些心虚,因为陈默修炼速度甚至比张晓还要快上三分,一身真气暂且不论,他的影子剑法已经练出了第五式,“白虹贯日”。

张晓甚至隐约感觉得到,陈默现在的实力可能比自己还要高上一分。

虽然仅仅是一种可能,但是张晓确实的感觉到一种紧迫感,修炼武学更加的用心了。

看到张晓和陈默如此的拼命,武部的十四名少年也拼命似的修炼起武功,实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修炼速度最快的张天甚至已经有了三流高手的实力。

这些少年之中大部分人修炼的都是陈默传授的家传功法“葵水决”,这种功法虽然远远赶不上“补天心法”和“花间心法”,但是要比“长春功”不知道强上多少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