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大唐双龙传开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武不凡



第一章两块梅花糕

张晓穿越了,如果张晓没有猜错的话,这个世界应该就是《大唐双龙传》的世界。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张晓分明的听到有人在议论,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出征高丽,结果被又一次被奕剑大师傅采林狠狠地揍了一顿。

张晓史书看过的不少,武侠小说看过的不少,玄幻小说看过的更是不少,因此张晓很容易就判断出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和情况。

在历史上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奕剑大师傅采林这样一个人,因此张晓可以基本判定这是《大唐双龙传》里面记载的世界。

更可况这个世界上有武功的存在,张晓清楚的看见一个路人甲打扮的家伙,仅仅一脚就把一棵碗口粗细的树木给踢成两断。

张晓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张晓即没有被雷劈,也没有被火烧,更没有牛头马面给自己弄错了世界,更也不存在什么系统的附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张晓对此十分的茫然。

这种感觉简直和一觉醒来,发现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一样的惊悚。

马车,牛车,古人,城池,这些都是古代的元素。这不可能是造假,因为没有人会花费如此多的代价,仅仅是为了戏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因此虽然张晓还是一片茫然,但是张晓至少确定自己是真的穿越了。

张晓之所以如此的确定,不是因为相信了世界,而是因为自己。

张晓发现自己的身体被换了。

张晓昨天还是二十二岁,但是今天却变成了十三岁?

不过,无论真相是什么,对于现在的张晓来说暂时还没有思考的必要,因为张晓要饿死了。

张晓从未感觉这样饥饿过,就像是一辈子从来都没有吃过东西一样。

张晓甚至怀疑这具身体的前一个主人是被饿死的。

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看,这个结论并非是没有可能。

饿了就要吃饭,这是人最简单的道理。

也许一个正常的的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半天不吃东西那就会死的。

可是问题是,张晓身上没有可以吃的东西。

如果说张晓不是已经饥饿到连走都走不动的了,或许能够上四处找点吃的,

但是张晓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自己身上的这具身体至少已经饥饿到了极点,已经濒临到了饿晕的程度,若是还混乱动弹的话,自己绝对会死在路上。

如果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张晓或者还会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天真想法,一定要靠自己找些吃的,但是毕业了这么多年,碰壁碰多了,心也冷了,自然明白什么叫做理想与现实,知道自己与其没有目的的四处瞎逛,倒不如等待别人的“施舍”。

至于对于未来的规划那必须等自己填饱肚子再说,若是现在饿死了,那么未来的一切都是空谈。

对于张晓来说,哪怕是《战神图录》摆在自己的面前,也没有一块干粮实在。

无论做什么,首先确保自己还活着才行。

张晓默默等,默默等好心人的到来。

“无论是谁,若是能够给我吃一口吃的,那么我就会像韩信一样一饭之恩,千金偿还。”张晓默默许愿到。

虽然张晓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大学生,但是凭借自己脑袋里面的知识,混成什么大将军,什么皇帝之类的不好说,但是成为一介富商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张晓等着,可惜的是尽管面前车水马龙,富贵人家如云的穿过,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停留下来。

也是,因为像张晓这样乞讨的人太多了,入目过去,那是黑压压的一片。

当张晓已经绝望了,感觉自己要饿死的时候,一辆马车驾驶了过来。

那是一个非常华丽的马车,一看就是富贵人家,身边有着数十个甲胄齐全的护卫,若是有眼力价的人就会发现,其中不乏武功高深的人。

张晓没有注意这辆马车,毕竟在这两马车之前已经有数十两马车驾驶过去了。

然后张晓就听到一个清脆悦耳,宛若仙音的声音,“停车”。

张晓发誓自己从未听到过这样好听的声音,和这个声音比起来,前世的那些歌星简直弱爆了。

尽管仅仅是简单地的说话,但是张晓听上去却像是一首歌,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

光听声音,就知道这是一个很会唱歌的绝世美人。

“给他点钱。”那个声音的主人对下人吩咐道。

这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张晓虽然看不到自己的打扮,却也明白自己看上去绝对邋遢到了极点,但是面对自己这种乞丐打扮的人,仍能伸出援助之手,只能证明她真的是一个好人。

张晓听到这话之后,下意识的说道,“不要钱,给点吃的就成。”

然后张晓有点忐忑的等待着回应,不知道马车的主人会怎样做,是会笑话自己不识抬举,还是会真的给给自己一口吃的。

饥饿可以消磨一个人的傲气,或者说,傲气本身就是衣食无忧的人的特权,例如前世的学生是最傲气的,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衣食无忧,可以潇洒的挥霍着父母的血汗。但是等到毕了业,要自己动手解决温饱的时候才会知道这个社会的残酷。

张晓知道自己快要饿死了,因此连半点傲气都没有,虽然张晓没有像别的乞儿一样跪着,而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但是张晓确实是在乞讨,祈求他人的“恩赐”。

如果是在前世,张晓自然不会说出如此“不要脸”的话来,但是现在张晓只能这样的“不要脸”。

因为张晓明白三件事,第一自己未必能够保住金钱,在暗中有无数比自己身强力壮的乞丐在虎视眈眈,第二,就算自己能够保住金钱,那么也未必能够卖到吃的东西,第三,只要自己摆脱现在的境地,凭借自己的智慧,衣食无忧总还是没有问题。

因此张晓所以才这样“豁下了脸”。

张晓静静地等着,等着马车的主人的选择。

然后,张晓听到了真正的天籁之音,“福伯,给他点吃的。”

有吃的就好,就是好事,对于现在张晓来说,没有什么比吃的东西更重要了。

过了一小会,然后张晓就看见一个十分和蔼的老管家,走了过来,递给张晓一块糕点。

张晓抬头看了他一眼,

很好吃的糕点,不客气的说,这一口糕点,在张晓的前世都没有吃过

这是一块梅花糕,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

张晓发誓这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当然也许这是因为张晓真的饿坏了的缘故,不过无论怎么说,这块糕点很好吃。

“慢点,别噎着。”这个名叫福伯的老管家看上去人很好,看到张晓吃的很急,于是劝张晓慢一点吃。

“真好吃,还有吗。”张晓真实豁出去脸皮了,张晓从不知道自己的脸皮居然如此之厚,也许是因为张晓以前从未饿过的原因。

虽然说一块梅花糕已经足以将张晓的肚子填个半饱,但是张晓却还想再尝尝这个味道。

毕竟张晓以后不可能再吃到如此的美味了,因为张晓决不允许自己再一次陷入这种濒临饿死的境地。

“还有,还有。一家伙,吃慢一点。”福伯说道,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块梅花糕,然后递给张晓。

张晓现在的样子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的确算得上是小家伙。

这一次张晓没有狼吞虎咽的吃下去,而是慢慢的品,品尝这一块糕点的香甜与美味。

“走吧,秀芳大家,王大人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这时候,一个官员打扮的中年人略微有些不耐烦地催促到。

于是原本停下来的马车,又一次开动起来,不知道驶向何方。

“多谢,此恩张晓终生铭记。”张晓深深地看了福伯的一眼,然后又望了望那辆远去华丽的马车,道了一声谢,然后沉默不语。

东西已经吃到了肚子里面,那么张晓就已经不必做乞丐了。

梅花糕不仅好吃,而且十分抗饿,吃了这两块糕点,张晓至少有了活动的力气。

有了活动的力气,张晓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虽然张晓还没想好未来做什么,但是张晓至少有办法让自己不饿肚子。

至于报答马车的主人以及福伯的事情,那要以后再说,至少要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

而且张晓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面绝不会是那种庸碌之人。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了,新书急需要支持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章静念禅院

张晓看着“静念禅院”鎏金的牌匾静默不语。

静念禅院距离洛阳并不不远,就在洛阳城南郊野,一个很好找的地方,只有愿意找,那是很轻松地事情。

毕竟静念禅院太有名了,添为两大白道武林之一,可谓是武林之中的执牛耳者。

张晓之所以从中午起就呆在这块牌匾下面,是因为张晓在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是不是该当和尚。

有句俗话叫做,“饱暖思**”,张晓不可能刚刚吃饱了肚子就想“那些事情”,但是不得不为自己未来想一想。

张晓在自己快要饿死的时候,可以用凭自己的智慧能够混个“大富贵”刺激自己,但是现在任贤已经脱离了被饿死的那条线,自然而然的就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现在是隋末,而且是大唐双龙传世界的隋末;一个即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

但是同样也是一个烽烟四起,枯骨无数的时代。

虽然表面上看,统治隋朝的是隋炀帝杨广,但是实质上却是四大门阀,佛道魔三大家。

或者说,统治天下的实际上就是“强者”。

在洛阳,商业的统治者,荣凤祥是魔门的人,在巴蜀,商业霸主就是莲心宗宗主安隆。

海沙帮是宇文化及的人,巴陵帮是灭情道的人,巨鲲帮实则是独孤阀的人。

若是张晓想要安分的开个小店,或者做点小生意,那么没有问题,但是真的要图谋“大富贵”,例如将“二锅头”一类的烧酒酿造出来,那么张晓面临的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无论是门阀还是宗门,这些势力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存在。

而且就算是张晓想要安分的做点小生意也是不可能,因为隋末的乱世就要到了,天底下已经没有安分的地方了。

而且,张晓也不是安分的人,若是来到了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不想做一番事业。

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出人头地,光有脑袋不行,最重要的是有武力。

哪怕仅仅是一个小混混,只要有了宗师级别的实力,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方霸主。

但是武学不是那么好学的。

想要修炼武功,那么必然要有上成的武功心法,可是上品的武功心法岂是那样好弄到手的。

张晓能够想到学到上乘武功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妖道辟尘的道观。

但是魔门太危险了,里面弱肉强食的规则显示的淋漓尽致。

哪怕身为魔门圣女的单美仙都无法保护自己,被“魔隐”边不负那个混账强行夺取了身子,就知道魔门的黑暗之处。

除非张晓前世是杀手一类视人命如草芥的人物,否则绝不可能加入到魔门之中。

因此张晓想要学习上等武学,这里是唯一的选择。

静念禅院,佛门圣地。

虽然张晓不想成为和尚,但是这毫无疑问是仅有的路。

两害取其利,成为和尚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进入静念禅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全,无论天下大乱乱到什么程度,也无法伤到这个佛门禁地的一根汗毛。

毕竟佛门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势力。

不过出家为僧的念头可不是那么好决定的,一直到现在张晓才把自己的念头给确定下来。

决定了,就不会后悔,张晓鼓起勇气想要迈进静念禅院的大门。

不知道运气好还是不好,这个时候从大门处走出了一个庞大的和尚。

“师父,我,我。”张晓看见这个庞大的和尚,急冲冲的走过去,连忙叫住。

张晓刚想说出皈依我佛的话语的时候,身上就挨上了一脚。

“哪里来的臭乞丐,滚开。”张晓只听到了一声呵斥。

于是只听砰的一声,大和尚用力的将静念禅院的大门给用力关上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张晓总算知道孟浩然当年创作这首诗的心情了。

看到紧闭的大门,张晓发现自己的算计这样好笑。

挑挑拣拣?人家根本就是不收,甚至连看一眼都懒得看。

虽然张晓确实可以再想法子进入静念禅院,但是张晓却已经没有了那个脸皮,当张晓开快要饿死的时候,的确能够厚着脸皮讨一口吃的,但是现在张晓的肚子是饱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虽然静念禅院是自己最佳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静念禅院的确有最高明的武学,但是并不是只有修炼高明的武学才能成为高手,高明的武学仅仅是能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罢了。

拓跋寒无疑是最佳的例子,他仅仅出身于马贼,要说有高明的武功,那无疑是扯淡中的扯淡,但是他最终却成长为天下有数的高手。

不过,张晓至少需要一本功法,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获取功法的途径并不少,加入帮派,成为帮派打手,加入门阀,成为护院。这些地方都能够给张晓提供一点最基础的功法。

但是张晓知道,这些地方自己不能去。

因为自己一没有身份,而没有关系,仅仅是一个孤儿,要是去了哪些地方无疑是等着做炮灰,而且是炮灰中的炮灰。

张晓学习武功是为了安全,而不是送死。

张晓知道有一个地方十有**有武学功法,虽然那种功法并不一定是张晓想要的那种

那就是中医馆。

只要稍微懂点气功的人都知道,若是说前世还有武学存在的话,那么只可能存在于两个地方,一是道家的道士,二就是老中医。

中医博大精深,其中气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奇经八脉,十二正经,若是不懂这些那绝不是一个好中医。

而且中医是离江湖人最近的人群,是距离江湖最近的人群。

而且从另一方面说,就算接触不到武学知识,但是医武不分家,了解了医术,自然就能够了解武学。

也许中医所练的功法仅仅只能作为养生之用,无法用来战斗,但是一法通,万法皆通。只要打开了这一扇大门,以后的事情就会好办多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进入中医馆,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在张晓没有确定自己有足够的自保之力之前,绝不会随便的迈入江湖之中的风风雨雨。

毕竟,一入江湖,身不由己。

第三章“太极拳”和“易筋经”

当不能直来直去的时候,迂回政策也是一个好方法。

可惜的是,相当医生也是不那么容易的。

“去去去,这里没有吃的,到别处去吧。”张晓还没有开口就被人不耐烦的赶了出去。

这已经是张晓遇到的第五家医馆了。

张晓也不知道这些医馆里面医生的医术如何,仅仅是按照受欢迎的程度罢了。

可惜的是,张晓十分的不受欢迎,张晓已经找了五家医馆,其中三家,还没有等张晓把话说完就把张晓赶了出去,还有两家到是耐心地听完了张晓说什么,不过也仅仅是听完了而已,而后就委婉的拒绝了张晓的要求。

张晓想了想,大概明白了是为什么,医馆不缺人是一方面,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形象问题。

张晓这个身体长得不丑,甚至还算得上帅气,只是张晓太穷了,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乞丐。

张晓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不仅补丁摞补丁,而且布满了缺口,裤子则是比自己的身体肥上了一圈,勉强用一条破布勒住鞋子破旧的都露出了四只脚趾头。

这身打扮看上去未免太糟了,难怪别人看不上。

不过张晓并不灰心,因为医馆有很多,自己可以慢慢的找,而且就算去不了医馆,张晓也有别的路可走。

只是医馆是最安全的一个去处,若是去不成医馆,别的选择都差不多是要于“死亡同行”。

张晓还没有面对江湖上血雨腥风的准备,需要先找一个地方喘口气才行。

第七家医馆,“泽生医馆”。

这是一个有些破旧的医馆,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里面只有一个老大夫,没有半个伙计的存在。

张晓有一种预感,自己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这里落户了。

“老先生,您好。”张晓低声喊道。

这是一个老中医,看上去五六十岁的年纪,身着一身灰白色的宽衣,静坐在一张椅子上面,似睡非睡的样子。

“后生,有什么事啊。”老中医看了张晓一眼,问道。

老中医的语气十分平稳,没有半点因为张晓一身衣服“不知道,您这里是否缺个打杂的,小子想试一试。”张晓低声问道,不知道怎么的,张晓变得有些紧张,就像前世和大公司面试一样。

“后生,这件医馆本来是我和儿子打理的,但是没想到我那混账东西非要参军立功,说是什么将来要‘留名青史‘,结果就留下了我这一把老骨头。唉也不知道这个混账是怎么想的,将军什么是那么好当的,到头来还是得回来靠着我这个老头子养着。”老中医有些絮絮叨叨的对着张晓说道。

张晓耐心的听着,因为老中医的决定也许关系到自己的未来。

最终老中医说道,“后生,一个月三十串钱,包吃包住,怎么样。”

张晓已经大致了解了大隋的物价,三十五串钱就是三百个铜子,这个价钱虽然不算高,但是也不算太刻薄。

更何况,张晓来到医馆本就不是为了钱来的。

因此就许诺下来了。

就是这样,两人搬到了老中医的儿子空下的房间居住,每天负责扫地洗碗,以及为病人抓药,以及打打下手。

老中医姓李,医术在洛阳城中算不上最高明的,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天来看病的病人并不在少数,因此张晓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李老的为人很好,在知晓张晓认识字之后,就将自己的医术给张晓看,无外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等,以及各种手札罢了。而且时不时的还指点张晓几句。

张晓对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些书籍的兴趣不大,但是对于那几本描写奇经八脉的书籍却十分感兴趣。开始的时候李老还说了张晓两句,可是张晓还是我行我素,渐渐地李老大概似乎清楚张晓的想法,就由着张晓的性子了时间飞快的流逝,很快张晓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半个月的时光了。

张晓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张晓没有猜错,李老果然身负内功,因为张晓亲眼看到李老用自己的内力为一个重病人祛除外邪。

虽然李老的内力主要是用来治病救人,而且似乎也并不算太高明,但是李老却是张晓唯一见过的“高人”。

至于李老的医书和手札,虽然对于内功没有什么讲诉,但是却提到了大量有关奇经八脉的知识,对于张晓的未来极其有用。

“李老什么时候能交给我功夫啊。”张晓从自己的床上面起来,然后叹了口气,略微有些抱怨。

但是也仅仅是抱怨罢了,张晓知道功夫无疑是李老最压箱底的本事,除非打定主意要收张晓为弟子,否则绝不可能轻传。

张晓下床之后,连衣服都没有穿整齐,就直接做起俯卧撑。

“一个,两个,三个,…,四十九,五十。”张晓一直做到五十个俯卧撑才停下来,不是张晓不能多做,而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身体太虚弱了,若是运功多了,少则伤害身体,多则缩减寿命。

“哎,要是有一本功法就好了。”张晓不由得有些叹气道,和真正的武功比起来,俯卧撑这种东西无疑是小儿科。

“武功,武功!等等,武功?”张晓念叨武功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感觉自己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情,可能关系到自己的一声。

张晓知道自己急不得,越急越想不起来,因此张晓也就慢慢的想。

“武功,对了我不就会武功吗?”张晓终于想起来自己忽视了什么。

张晓的确会武功,而且是两样绝世武功,“太极拳”和“易筋经”。

“太极拳”是张晓在高中的时候学的,似乎是作为必修的体育课程,不过那与其说是“太极拳”不如说是“太极操”。

什么形,什么意,体育老师都不管,只是把姿势交给了学生,仅仅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课程罢了。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张晓将整套“太极拳”背下来了。

至于“易筋经”,那就要得益于少林寺的某位当代大师,“易筋经”这种原本的不密之传,变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张晓曾经感兴趣的看了看,甚至还练了练,虽然里面的呼吸法门忘了十之**,但是运行姿势还是记了下来。

张晓想到这里,不由得兴奋起来,迫不及待的想要修炼一番。

(求点击,求收藏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求推荐啊。)

第四章修炼

虽然张晓练的太极拳,很像是体操,但是至少图谱张晓还是清楚的记住了。

张晓的脑袋里面不断地闪过,太极拳的打法,然后缓慢的挥舞出去太极拳。

起势然后是,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张晓略有些笨手笨脚的打着太极拳拳,或许是因为身体不熟练的缘故,感觉有些磕磕碰碰,踉踉跄跄。

他这一打开,开始还有些生疏,可很快便进入状态,毕竟前世这一套“太极操”不知道打过多少遍了。

小半个时辰一过,张晓打完了这套太极拳,身上出了一层细细的薄汗,只觉混身通泰,神清气爽,一时说不出的舒坦爽利。

舒坦——

张晓大喝一声。

真实舒坦,感觉自己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一样。

随着张晓打起太极拳,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气”的存在。

那种感觉很淡薄,似乎就是错觉一样。

但是张晓认为那不是错觉,而是自己没有得门而入。

毕竟张晓练的不是“张氏太极”也不是“陈氏太极”,而仅仅是最普通的阉割版。

更重要的是,张晓只要练法,没有心法。

太极拳毕竟是道家至宝,流传出来的东西虽然不能称之为糟粕,可也不是精华虽然说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意识空灵,但是这样练起来却是能够养生锻体,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功。而传说之中,严格意义上的太极拳,张三丰所创造的“张氏太极”,杨露禅改良的“杨氏太极”,该做什么动作,该如何吐气,呼几息,吸几息,心意该如何运转,冥想什么状态都有严格要求。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没有感觉到“气”的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是张晓毕竟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一点气感,虽然并不是很强烈,但是真的感觉到了那股神秘的气流。

这句足够了,只要持之以恒,总会修炼出来第一股真气。

路歪了没有什么,怕的就是没有路。

“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收获确实不小。”张晓乐呵呵的想到,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元气充沛的缘故,张晓打上一遍太极拳,就稍稍有了一点气感,持之以恒的练下去,虽然可能无法帮张晓成为宗师级的顶尖高手,但是成为一流好手还是能行的。

按照张晓的猜测,张三丰所创造出来的完整“太极拳”或许比不上广成子所创造的《长生决》,但是绝对要比慈航静斋的《剑典》要强一些。

虽然这种想法有些过于乐观,但是有一点倒是没错,“张氏太极”在这个世界上也算是高级武学。

可惜张晓所练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不知道删改了多少遍的阉割版,勉勉强强能算是一种二流武学罢了。

事实上,张晓心里也明白,但是有时候人就需要自己欺骗自己。

有了太极拳的例子,张晓对于《易筋经》报以十分的期望。

第一势:韦驮献杵。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

对于第一式《易筋经》,张晓背得很熟。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张晓忽然感觉心中一动。

在自己的手心处产生了一丝热感,这股热感就像是张晓握住了一只煮熟的鸡蛋一样。

张晓很惊喜,这是张晓第一气确实感觉到“气”的存在。

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快了,张晓已经感觉到那股热流已经离开了手心,似乎在向四肢流动开来,因此张晓已经确定那的确不是错觉,而是真正的气感。

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张晓睁开了眼睛,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张晓之所以不打下去,是因为张晓虽然还记得接下来的导引图,但是心法口诀是什么早就忘了。

毕竟张晓前世看《易筋经》只是出于兴趣,可没有想过要把整本《易筋经》给背诵出来,能把前三式背下来已经证明张晓对于武学的痴迷程度了。

“这就是读书少的后果吗。”张晓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要是能够把全本的《易筋经》背下来,那情况必然不同。

“算了,这些事,苦求不得。”张晓叹了口气,然后停止了今天的练习。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徒弟,就得做好一天的本职工作。

张晓练习《太极拳》和《易筋经》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张晓要是再不做晚饭的话,那么李老和张晓就都该饿肚子了。

总体来说,在“泽生医馆”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毕竟李老是一个好人,或许是因为自己和他的儿子很相似的缘故,对于张晓十分的照顾,交了张晓不少医术,甚至似乎隐隐有要传张晓他的并很所学的意思。

武学可以也许可以不学,但是饭不能不吃。

饿过肚子的张晓对于“吃饭”问题变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怎么死都行,但是绝不能而被饿死。

(求点击,从收藏,最重要的是求一张推荐票了,希望不凡的推荐票能够突破零的记录。)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