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分身本尊-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尸首一动,他也跟着离开了草屋,看着自己的尸身僵直,一跃十丈,紧跟着道人,他心里也十分震惊。
不过他如今已是鬼体,害怕恐惧之心反倒少了。
除了对一些先天克制之物有本能畏惧外,凡人的一切妄念恐惧都消失了。
“遮莫是传说中的赶尸术……”
李乾心里一动,也只是猜个大概。
既然这道人没发现他,他也不急着拼命了,李乾心思谨慎,只是收敛生息,甚至连夜晚月华大盛,空气里飘荡着的浓厚青气也不敢去吸收,生怕被这道人起疑。
道人也不走大路,只在荒山野岭里行走。
多有一些乱坟岗地,道人也是径直穿过,李乾现在是阴魂鬼体,对阴气感觉十分敏锐,在荒山野岭深处,或者一些乱坟地里,他也感觉到其中有“同类”存在。
这些同类凝聚了鬼体,李乾明显感觉到比自己要强大凝固许多,至少他现在也不敢长时间脱离黑珠,以免被空间涡流撕扯粉碎。
这些鬼魂竟然敢趁着夜色月华阴力大盛,出来吸收阴气,可见鬼体相当凝聚了。
只不过在道人路过的时候,摄魂铃一响,这些鬼体也感觉到了对天敌的危险恐惧,纷纷远远遁走,而道人也似乎懒得理会他们。
公孙幽自然看不上这些鬼体,它们虽然凝聚成型,可距离百年老鬼,千年老鬼的元神境界还差许多,蝼蚁一般的存在,他没有兴趣出手,何况得了李乾尸首,九子集齐,哪还有空理会这些孤魂野鬼。
也不知道跨越了几座大山。
路过一个山野村落的时候,雄鸡一声长鸣。
李乾的鬼体陡然一阵颤栗,这雄鸡长鸣之声竟然让他产生恐惧,书上所说公鸡是驱邪的畜生,又有江湖术士拿公鸡血画符驱鬼,就是这般。
喔……喔……喔……
鸡鸣三声,天破晓。
一缕刺目无比的光芒从东方穿透而来,铺天盖地的恐怖气息降临,这一缕光芒仿佛天地初开的火焰巨剑斩裂了整个混沌。
空气里本来旺盛的青气被这光芒巨剑一扫,哧哧哧,化为虚无。
更多的青气奔涌向地面,逃命似的窜入地底。
李乾躲在黑珠里,又隔了一层衣裳,可是被那阳光射到,仿佛千百万根烧得通红的烙铁钢针刺扎全身,痛得他全身痉挛起来。
凝聚的鬼体像沸水一样不断的奔腾,形成一个个清泡,炸裂,无边恐惧威压而来。
而那尸首头顶的青色符箓被阳光一射,边角竟然冒起青烟,很快就要燃烧起来,僵尸面孔扭曲,浑身颤动,脚下好像生了根,走不动了。
公孙幽一看此情形,眉头大皱。
“僵尸”本是阴物,如何能在太阳这天地之间至阳至热的光芒下行走。
此刻还只是天破晓,如果等太阳全部出来,别说符箓,可能僵尸身上的阴气也要彻底焚烧,**化为焦炭。
他计算了一下路程,顿时做了决定。
当下一口咬破舌尖,捏个法咒,朝那绿色符咒上喷了一口鲜血。
血一上咒,绿色符箓光芒大显,里面的字体都好像蝌蚪扭动起来,被阳光烧出的青烟顿时扑灭,僵尸好像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本来苍白的脸庞变得铁青,瞳孔里有血色浮动,头发,汗毛渐渐化为绿色,牙齿也渐渐尖锐。
公孙幽把手一招,摄魂铃一阵急促的响动。
顿时两道人影飞速的在山林中穿梭,速度比刚才快了十倍。
眼前一座接天耸立的高山出现。
穿过一个山石遍地,阴风呼啸的山谷,一层层浓雾在群山中散发出来,山体巍峨巨大遮挡住了阳光。
感觉到带着腥气的浓雾席卷过来。
李乾躲在黑珠里面的鬼体才轻松下来,那阳光照射的感觉实在恐怖,比那轮回涡流更要恐怖成千上万倍,足以将一切鬼魂焚烧干净。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
第十五章玄门符箓多奥妙
这是一个幽深黯淡的洞穴,掩藏在群山之中,无比的寂静,洞穴是在巨岩上开凿出来,全是青色的大石,无一草一木,连髭虫蝼蚁都不生长。
一股浓厚的血腥气息在洞穴里游荡。
洞穴的一角有一些腐朽杂物及锈蚀器物,其中一件破烂的衣裳里正有一团乌蒙蒙的青光发散出来。
李乾潜伏在黑珠之中,他的“视野”只能将五十丈方圆笼罩,再远的地方就是一片混沌,阻隔了他的探查,那也是这个洞穴的范围,被无形的禁法力量笼罩着。
自从那个道人将他的尸体带到这个洞穴,已经过了三个月。
三个月时间,道人除了一周会离开一次,短短三个时辰,其他时间都呆在这个洞穴里,他几乎不吃任何东西,只偶尔吞吃一颗小拇指大的黄色药丸。
这是三个月后,道人固定一周出去的时间,李乾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敢从黑珠中出来透透气,并且放肆的吸收空气里飘荡的阴气。
洞穴里阴风卷起,空气之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个黑色的人影,身上蒸腾着青色袅袅的烟气,没有面目五官,没有脚的形状,就像人的上半身投射在地上的影子,稀薄黯淡,可以看穿。
这是李乾现在的鬼体,比之三个月前在黑风破黑店时明显凝聚了许多。
整个洞穴的分布状况都在他的视野下。
他所处的地方在洞穴的中央,一个足有二十丈方圆的巨大圆形石室,在这个圆形大石室的周围有四个小门,除了正北面的出口,另外三条小隧道分别连接三个小房间。
也许是道人对自己外面的禁法非常自信,这三个小房间都是毫无阻隔的,也没有任何禁法限制。
李乾在这里呆了三月之久,自然把这小小的地方摸了个透。
东面的小房间是道人打坐静修的地方,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个小蒲团,一个香台,常年飘荡着一股宁静的香气,类似于道门或者佛寺的檀香,却更加好闻,连李乾的鬼体在这种香味下都感觉到十分凝聚安定,道人平日并不睡觉,打坐修炼就替代了凡人的睡眠。
西面的小房间是个丹房,里面有一个半人高的药鼎,房间四周有四个小石兽,蛇龟鸡虎,镇压四方之灵。
南面的小房间则是存储着丹药,典籍,炼器,钱财。
李乾漂浮在中央石室的上空,这宽阔的石室墙壁,地面,凹状的洞穴顶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线条。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颜料,赤红色的在岩石上蜿蜒扭曲,或勾或划,或撇或捺,足足有数百种不同的笔画。
这些笔画又构成千万个不同的气机脉络,犹如人体内的经络一般,看似杂乱,却又充满了玄奥的规则道理。
李乾潜伏三个月之久,也见过这道人画符。
而且他也趁道人离开偷偷潜入过南面的小房间,从那些杂乱的典籍里看到过类似的笔划介绍。
鬼体就是有这一个好处,不用翻看书籍就能窥探到里面的内容,李乾本就记忆力极好,天资聪慧,化为鬼体后魂魄凝练,记忆力更加惊人,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那些深奥的充满各种玄理的书籍李乾自然看不太懂,而且道人除了一周出去三个时辰外,都在洞府内,根本没有让李乾仔细研究的机会。
不过很多简单的书籍还是映在李乾的意识里。
《玄清符箓基础》里提到八百多道符法笔划,刻画符箓,沟通天地五行精气,通过法咒驱使,正是玄门中人最常用的手段。
每一张符箓都是禁法的衍生,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
而再繁杂的符箓都是通过这八百多道符法笔划组成的,别小看这八百多个笔划,就好像文字的笔划一样,简简单单的“横竖撇捺勾点折”七个笔划就能组成无穷无尽的文字。
这八百多个符法笔划能够组成的符箓禁法自然是无穷量。
这些笔划多数怪异扭曲,再用许多道笔划组成的符箓更是复杂得令人头晕。
连李乾现在纯鬼体,庞大的神识也不能一次性将这八百多道符法笔划记录下来,更别说由此衍生的无穷量符箓禁法。
“难怪都说鬼画符,这些符法笔划真是又怪又扭曲,任何书法大家看到都要喷血,就是我这个真鬼都只能学个囫囵,这道人的能力确实惊人。”
李乾目光“扫视”着四周墙壁,地面上的图案,他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了鬼体,情绪也不像在黑店时候那么激动。
知道这些笔画和那些纸上的符法勾画是同一样东西,只是纸上的符法一般都细小简单,不如这将整个二十丈的大石室都勾画进去的巨大符阵。
整个圆形石室墙上地面符法笔划繁复,仿佛没有任何规则,比那本《玄清符箓基础》里介绍的七十七种基础符箓要复杂一万倍。
不过李乾看了几个月,又比照典籍,终于看出一些脉络。
这是一个巨大的禁法,通过头顶悬挂的一面赤金镜演动整个禁法,而这禁法还沟通外面环包整个洞府的大禁阵。
这些禁法的最终走向,就在地面上。
如果李乾有表情,他现在肯定神色很复杂,大石室的地面上有九个血槽,血槽边上的符法笔划更是密集的惊人,密密麻麻的,细小如蚂蚁般的笔划比比皆是。
而九个血槽中就躺着九个人……或者说尸首。
李乾的尸首就在其中之一,在最右侧,其他八具尸首,七男一女,不过年纪倒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多岁的模样,最小的只有十余岁。
他们被赤红色的血液淹没了面目,不过李乾还是能够看出来尸体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的肌肤都变成了赤红色,身上的毛发也全部掉光了,只剩下琉璃一样的肌肤表面。
李乾不知道道人打算做什么,不过整个符咒虽然复杂到了极点,仍然没有完工,因为道人经常捧着一卷红玉简,凝眉思索。
并且每每拿着玉简在石室里走动,观察血槽里的人,或者整个禁法,三个月前石室里的禁法笔划并不多,现在这般密密麻麻的笔划都是他在这三个月对着玉简研究添加上去的。
李乾自然也对那本红玉简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何况他的尸身也在血槽之中。
只是这道人对着玉简极为看重,从来都是贴身收藏,连每周出外的三个时辰都随身携带,李乾知道这道人神通广大,自然不敢去窥视他身上的玉简。
李乾能感受到整个禁法联通洞府外面的天地,将外面巨量的阴元之力都吸收进来,灌入血槽之中,改造血槽内的躯体。
而这些巨量阴元也会从血槽中泄露出来,所以这个大石室内阴气森森,又兼终日不见阳光,所以任何生命都无法存活,即使是一些性阴的毒蛇蝎虫都受不了这么庞大的阴元,不敢靠近这里。
这对李乾却是正好。
他本是鬼体,避阳光如蛇蝎,这些庞大的阴元对他来说就是滋补极品。
所以每当道人外出,他就疯狂的吸纳这些阴元,反正他就算吸收的再多再快,也不及阵法吸纳外界的阴元快,所以不怕石室内阴气变化让道人发现。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
第十六章玄门秘典初起步
石室之中。
黑珠缓缓的漂浮空中,发出淡淡的毫光。
李乾的鬼体隐隐约约就浮现在黑珠周围,将其笼罩,他的本体意念如佛陀入定,守中存神,摸摸念动咒诀。
石室内的巨量阴元像是被月华力量引动的潮汐一般汹涌澎湃,巨量的阴元不断的凝聚起来冲向李乾淡薄的鬼体。
李乾的鬼体被冲击得急剧的晃动起来,犹如在狂雨汪洋中的一叶扁舟,看起来随时都要被巨力冲得七零八碎。
但是那颗黑珠一直坚定稳稳的悬浮在空中,任是那巨量阴元形成的冲击如何暴烈,黑珠不动如山,只有那毫光越来越亮。
李乾的鬼体笼罩着黑珠,仿佛被定海神针镇压着,在疯狂的阴元潮汐中守住一线生机,坚韧无比的支撑着。
石室内因为阴元力的疯狂流失,墙壁上,地面上的那些禁法刻画都被引动运作起来,发出一圈圈赤红色的光晕,石室禁法连接洞府外的大阵,顿时这不知名荒山里的阴气都被吸收进大阵里,源源不断的补充进石室内……
如此一直过了两个时辰。
那颗黑珠的光芒几乎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却一点都不刺眼,反而幽深玄冥如同一个不知通往何处的黑洞,只是看一眼就仿佛要把人的所有心神元灵都吸纳进去。
没有黑珠的疯狂吸纳。
石室内的狂暴阴元潮汐渐渐平静,如暴风雨过来的海面,阴元依然浓厚无比,只是非常平稳的在时室内流动。
李乾的鬼体本来被冲击得好像拉升到极限的薄膜,形成鬼体的意识七零八碎的散落在整个石室里,此时缓缓从四面八方聚集回来,渐渐形成一个人影形状,似乎没什么改变,可细细一看,本来还是虚空的只有半截人影,下身是一团青烟,此刻下身却隐隐浮现出了两条腿的形状。
李乾缓缓从虚空之中睁开“眼”,虽然鬼体没有眼睛,但他刚才存想入定,却是把自己模拟成一个人体,所以入定醒来也是如人一样要开“眼”。
他的神识鬼体被阴元潮汐不断冲击了两个小时,此时虚弱无比,整个“身体”非常难受,但是看到身下隐约浮现出的“双腿”,他还是感觉到一阵愉悦。
“果然没有错,我如此修炼应该是对了。”李乾心中默默的猜想着。
原来自李乾随黑珠被带到这洞府之中,三个月内,李乾不断观察道人的行为举动,又趁着道人每周固定离开的时间,他偷窥洞府内的书籍,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似乎也看到了一线复活的希望。
这道人收藏的书籍不少,除了有《玄要篇》、《大道论》、《玄谭集》之类李乾闻所未闻的古籍玄典,还有《黄庭经》《百字碑》、《鼎器歌》、《真经歌》、《采金歌》、《敲爻歌》等五方杂集。
李乾本来就是一个好书之人,秀才出身,算得上博览群书。
所以这三个月里他倒把这些书籍囫囵吞枣都看了一遍,其中尤以一本《玄典》给他收获最大。
也渐渐了解,这世间存在一个神秘古老的玄门,这玄门虽然修的是道,却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小道,而是修长生大道,甚至连李乾听说过的世间三大道教派“天师教”“红莲教”“太平教”都不属于玄门。
这复姓公孙的道人正是出自神秘的玄门。
至于这道人更多的讯息,李乾被困在这洞府里,自然无从得知。
这世上练道之法都出自玄门,所修道法,终归于一,就是得长生,脱轮回。
玄门之所以神秘,少有出世之人,也有原因。
李乾记得《玄典》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后面又有一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简单说的就是“不看不听不想,就不损神,于是可以长生。”
长生之道如此简单,却又是如此难得,人一出生,就进红尘,沾因果,怎么可能不看不听不想,久了必损神魂,不得长生,此是死胡同,其一不能为也。
天有阴阳交替,人有生死轮回,此乃天数,其二不可抗也。
但人又是万物之灵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何况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唯留一线生机,玄门就是因此而来,上古有大神通人士修天道,创出玄门,争这一线,数万万年来终有得道长生之人,飞升成仙,与日月同寿。
正因此,真正的玄门修道之人虽然有入世修,但终究要归于山林,于静中求道,所以入世之人极少,也非常低调。
毕竟沾染因果太多,必然劳神损魂,不得长生。
李乾本就聪慧之人,平日里道人在洞府里他也只能蛰伏,空闲的时间太多,于是参悟那些书籍,也领会不少心得。
“这公孙道人手段神通广大,简直就是神仙之辈,假如一个凡人有这么大的本事,早就聚敛亿万财富,或者掌握庞大权利,整日美食美女,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却甘愿在这简陋的山洞里一周只出外三个时辰,平日更没有任何享受,连食物都只是一周吞吃一颗小拇指大的药丸,简直比我在李家村的生活还要清苦,果然长生不是那么好证的,非忍受得了大寂寞,吃得大苦头,才有丁点希望。”
李乾结合书籍,瞬间就能领会到公孙道人的苦修,与《玄典》开章契合,虽然和这道人是敌对,甚至有杀身之仇,但是也不得不佩服玄门中人这种精神。
“这种长生之法,就是摆在凡人面前,又有几个人能修得,听说京城的皇帝经常请太平教的道人帮他炼丹,也想求长生,我看也是落个画饼,也没见历代有哪个皇帝真的长生了,相比下来,玄门的长生法倒是更实际一点……只是这种长生法就是送到皇帝面前,哪个皇帝又会去修呢,放下大好江山,三宫美人……嘿……嘿嘿……”李乾冷笑几声。
大道三千,玄门数万万年来演化至今,也分别演化出各种大大小小不同宗门流派。
《玄典》却是诸多宗门流派唯一共通的一门法典,据说也是玄门最初的创始人天玄上人所留。
此法典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修炼之法,只讲大道,论阴阳,明心见性,至于领悟多少,却是各花入各眼,所以也不是什么无上宝典,反而是玄门中人人手一本的大路货。
虽是普通,但《玄典》之中每一句话都被玄门中人奉为金科玉律,就是无数玄门流派,无论宗派之间分歧多大,甚至是死仇,也不会对《玄典》持有怀疑。
玄门中人至今仍沿用《玄典》所传来划分玄门修士的境界。
通络,化气,辟谷,炼神(元神凝聚,可以出窍),化虚,金丹(真人,人仙小成),神丹(地仙中成),大丹,仙人(天仙大成,尸解仙)
无论天仙还是尸解仙都是证得长生的大神通人士,已经不是人间所有。
如此详细的划分,仿佛在人眼前出现金灿灿的一条登天之路,一个境界一个台阶,给人充满巨大的诱惑和幻想的希望。
光是这划分,就把那虚无缥缈的长生路活生生的拉到了跟前。
“这《玄典》果然是长生秘典,给人无限希望,这当年写典之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成了无上天仙……”
连李乾这样现实的人也不由被这《玄典》描述的成仙之路所吸引,产生神往的感觉。
这却正常,世间有多少人禁得起长生诱惑,任你风华绝代,艳冠天下,到头来也是红粉骷髅,任你一代天骄,坐拥万里江山,到头来也终将化成一抔黄土。
长生,长生!
呵,李乾仿佛有个无形的肺被挤压着,鬼体显示出一些激动的征兆。
只是玄门修道讲究性命双修,长生为基。
李乾却是失了本体,只留魂魄,自然没法如玄门修士一样修炼。
“我没了本体,无法吐纳行气,也只能修性不修命,什么通络,化气,辟谷,全都要跳过了,只有修性的意念修炼法倒可以借鉴,凝练魂魄,成就元神。我看这公孙道人还没凝练元神,不然怎不能元神出窍,发现我,只等我凝练元神,自然有望大仇得报,到时候是投胎转世,还是继续修炼,都有了无穷选择。”
修性之法也有不少,玄典里就有不少基础法门,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等等。
只是李乾少了“命”的基础,只有借助外力。
那颗黑珠不但能寄托灵体,更有镇魂安神,凝练阴元的作用,李乾刚才就是用黑珠镇压魂魄,然后用存神默念的法诀修炼元神。
果然,吸收阴元的能力暴涨几十倍,虽然过程是狂风暴雨,异常艰险,但最终还是试验成功,凝化出了“双腿”,全身阴力暴涨。
现在李乾自信夜晚已经可以不畏惧轮回涡流,出外游荡了。
他看着那颗悬浮在空中散发出黑洞一样幽深光芒的黑珠,感觉到里面存储了巨量的阴元,李乾有些满意,鬼体驱使着黑珠躲回到角落的那堆旧衣裳里。
计算时辰,那公孙道人也快回来了,李乾可不想自己的修炼大计才开端就掐灭在摇篮中。
ps:有句话来自长生界的简介,当初到北京还和辰东大大有一面之缘,恩,简介里那句话写得有感觉,借用一下。。。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
第十七章无生灭,无外相
李乾刚刚潜伏进黑珠中不久,外面的禁法陡然一阵震动,一道黄符飞进阵中,隐没在墙壁上,顿时引发了数条气机,牵一发动全身,数个气机的引动,一层层弥漫开来,无数条看不见的阴元丝线在空气里窜动,汇聚到石室中央凹顶的那面赤金镜上,金镜陡然一亮,发出微微的震鸣声,于此同时,一道人影已经缓步走进洞府内,正是那公孙道人。
李乾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
他现在还无法领会这阵法引动的奥妙,不过慢慢琢磨,结合书籍所观,也有一些心得。
公孙道人如往常一样走进来,手中照例提着一个包裹。
他每次外出都会提回一些东西,有多有少,大多数东西李乾闻所未闻,不过李乾知道他要用这些东西做什么。
公孙道人神色有些匆忙,身上也有尘灰,连发髻都有些歪了,显然风尘仆仆,跑了不少路。
一走回洞府,看了看洞府内的设置,感觉和离开前没什么异样,就躲进东面静室打坐,两个时辰后出来,又换了身衣服,整个人又风采奕奕,如同得道高人一般。
他又将那个包裹提出来,走到血池周边,打开包裹,露出里面几十个药瓶。
然后拿出那卷红色玉简,小心翼翼的摊开,比照着玉简上的内容,将药瓶里的液体或者固体倒进九口血槽中。
分配完后,他神色肃穆的看着血色涌动的汁液,在每口血槽周边都点燃一根紫色的香火,青烟袅袅冒出来,很快笼罩了整个静室,使里面的人,物都变得朦朦胧胧起来。
做完这一切,公孙道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脸色变得无比古怪,仿佛激动,又仿佛畏惧。
站在那里沉默了片刻,脸色才渐渐平静下来,走到九口血槽围绕中间的一个石头小台子上,盘膝坐下,掐指念动咒诀,顿时血槽周边无数蝌蚪般的咒印全都闪亮起来。
李乾不是第一次见公孙道人作法,但是这一次,他感觉到道人比以往每次都慎重许多,甚至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这在道心坚定,古井无波的公孙道人身上是很难见到的。
随着咒诀的演化,公孙道人的手指不时作出各种不同的手印指法,速度越来越快。
而血槽中浓厚的血水也开始慢慢的涌动,不多时就如同沸水一样颠簸起伏。
感受到空中庞大的阴元随着阵法演化,犹如雷霆万钧,比李乾刚才吸纳阴元时更加暴烈数十倍,李乾心中骇然,只是坚守本心,注视着周遭变化。
轰!轰!轰!
一阵一阵闷雷似的响动于无声处炸起。
刷!刷!刷!
又有无数阴气如刀子一样撕裂虚空,阴风呼号。
阴元暴动似乎要将整个石室都炸裂开,公孙道人盘坐中央,面颊肌肉微微抽动,大量汗水从额头渗出,显然已经是全力而为。
整个石室四周的赤红色咒印都像活了过来,发出慑人的红光,李乾看去,似乎都在扭动。
九口血槽内的血浆更是滚沸到了极点,像是喷发之际的火山口,不断涌起几近半人高的血柱。
李乾大气也不敢出,他敢肯定,只要自己一出黑珠的青膜,必然被这无穷量狂暴阴元扯碎。
以一己之力,利用阵法引动天地巨变,山崩地裂。
这才是玄门中人的真正力量。
李乾看出这些阴元如果不是被那九根紫色香火冒出的青烟压制住,整个石室都要完全崩塌,引动山峰塌陷。
只是镇压这般力量,那九根紫香香头红光剧烈,燃烧速度比寻常快了几倍,只是这会功夫已经快烧了一半了。
公孙道人面色似乎有些焦急,显示出狰狞的神态。
猛的大喝一声,站立起来,整个发髻都震散了,披头散发,他手持暗红色木剑,脚下踏个罡斗。
转了一圈,使个凤点头,长剑点了九下。
血槽之中的血水猛然冲起至一人高。
本来半人深的浓浆已然见底,李乾伸识都不敢扩散出去,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血槽里已经没人了。
那九根血柱,渐渐化作九个人形。
血水渐渐的好像被吸收了,显露出被血水包裹的九个人来。
这九个人站立在血槽中间,那一池血水就这么被他们吸收进体内,也不知道是容纳进了哪里。
看了人体渐渐显露出来,皮肤,毛发血红,犹如染了一层浓厚无比的血色油网”—://。。
第十八章元神难成荆棘路
无生无灭,无我无相!
八个血彤彤,红艳艳的文字,笔钩狰狞,仿佛活物,扑面而来的强烈刺激,就好像用烙铁直接刻印在人心里,神魂上,一下就把李乾的鬼体震动,甚至忘记周遭存在。
这么强烈的文字风格,简直比传说中入木三分的笔法还要精深百倍。
李乾从没有看过这么强烈的,一下就把人眼球,神魂都抓住的文字,好像那字体已经不是死物,而是活生生的存在,延续了书写者的灵魂思想。
有强烈风格的文字,比如李乾在东阳城看到的那个知府李晋的墨宝,也是深得凌厉杀伐的“裂金体”精髓,但与之相比,也是土鸡与凤凰,瓦狗与山狼的区别。
能写出这种字的,一定是难以想像的人物。
李乾心里已经震动了,就凭这字,就是无价之宝,当得起那道人如此看重,内容必然也十分惊人。
李乾还能保持一分灵明之心,重宝面前,不能失神。
他没有瞬间去探查红玉简,而是默默念动玄门安神定魂的法咒,使自己完全冷静下来,觉得头脑清明,心神安定。
他才将一缕神魂探进那卷红玉简里。
这玉简也十分神奇,神魂一进入,里面的字体好像一个个活过来,漂浮在空中,这当然是幻象。
李乾不为所动,只是将那篇文字一个个镌入脑海中。
他现在没有时间去体会文字里的奥义,那公孙道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打坐完出来,到时候把红玉简捡走,李乾可就什么都落不着了。
他用自己强大的记忆力将文字强硬的记进脑海里。
《无相经》,玉简通篇就是一卷玄奥的神通修炼法门,叫做无相经,经文的内容十分繁琐复杂,以李乾的记忆力也记得相当吃力。
不过花了一个多时辰,他还是将整卷《无相经》都强记下来。
一记完《无相经》,他就毫不留恋,马上收回神魂,躲进黑珠之中,慢慢参悟玄机,从此天崩地裂,李乾也不动静了。
洞府内恢复死一般的寂静……
足足过了三个月,躲在黑珠中的李乾心神一动,忽然睁眼往外看去。
东面的静室里有了响动,过了一会,一个头发灰白的道人走出静室,李乾心中一震,只过了三个月,这人怎么这般老法。
只见那公孙道人头发灰白,皮肤也松弛许多,若非眼神中依然无波无动,毫无感情与三月前毫无二致,几乎就让李乾相信他是一个普通的垂暮老人。
公孙道人走到中间石室,四目一扫,就看到了那卷落满灰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