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本沉没-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商产业相正在颤巍巍地打电话:“议员快到齐了。大藏大臣何时能到?就要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了。”
秘书报告说,在野第一大党领袖和另外两位在野党领导人要求会谈。
首相断然地说:“马上就开内阁会议。”
一名机要员,把一份墨迹未干的电报递给首相,首相皱着眉头看了看:“现在哪顾得上这个。”然后把电报交给秘书,并份咐要首相府长官进行保管。
首相疾步地向在野党领袖房间走去。
另外一副场景。
有人几乎哭了:“高速公路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另有人在大声斥责:“平日里神气的警察,现在都到哪儿去了?!”
有辆汽车在开过来,企图开足马力冲过人群,但马上被拦住了。群众团团围住汽车,争吵着要拉上自己。司机被拽出来,他急得都快哭了:“可别砸车呀,它好不容易才闯到这儿。”
有人请求着:“受伤的这么多,把伤员拉走吧。”
又有人喊:“听说救护车已经到体育馆了。”
两三个人钻进了汽车,打开收音机。播音员正在紧张地播音:防卫厅已命令驻东京的自卫队,出发抢险救灾,还没有考虑到派自卫队维持社会秩序。灾民已聚众闹事。本台收到的最新消息:政府考虑到首都的重要性,考虑到灾情的严重情及正在扩大的事态,正研究是否发布战后首次的紧急通令。另外,紧急召开的国会会议,出席人数不到法定人数的一半。下面是东京各区的受灾情况……”
人们正在听广播,突然从远处传来欢呼声,随后三辆卡车隆隆地开了过来。从上面跳下一批头戴钢盔,身着军装的士兵。从喇叭里传出讲话声:“诸位!我们是陆上自卫队救护班。请大家保持冷静,主动维持秩序。有需要急救的伤员、病号,我们马上处理。铁路运输暂时还没有恢复正常,但正进行修复工作,用不了多久就可通车。”
有人喊道:“能不能拉我们去三鹰,家里还有人哪!”
“请大家保持冷静,运输班就要到代代木体育中心,能走动的请往那边走,体育中心有各种消息。队员给大家带路过去。”
探照灯一亮,群众欢呼。山崎端详着讲话的队长,他年轻而强悍,但神态象个天真烂温的孩童。山崎又转过身看看身后仍在燃烧的火浪,心想:直升飞机现在飞行,仍很危险。
烈火浓烟弥满着天空,通红的火光直烧红了云层。
一场狂风暴雨突然袭击了惨遭破坏的大城市。浇灭了百处火灾,其他百余处仍在继续燃烧。滂沱的大雨,多少也减少了人们对于火势蔓延的忧虑。
东京湾沿岸贮藏的石油和化学药品猛烈地燃烧,雨水在半空就蒸发了。这带成为高温缺氧、毒烟弥漫的无人区。特大海啸将易燃物卷向四面八方。晴海地区伤亡人数仅次于江东。堆积在码头的货物大都起火,沿海高速公路被毁。长时间的滚滚浓烟,为东京海岸的修夏工作增加了巨大困难。
小野寺伴同田所博士和幸长搭直升飞机,准备去总理府。他从机窗凝望满目疮痍的地面,惊喜地发现,千代田区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京滨已有车子在跑。
当秋空睛朗,东京又活了过来,各种车辆开始不停地奔驰,人们急于回家,修复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小野寺不由得热泪盈眶,心想习惯了灾难的人们,是怎样意气风发地在浓烟弥漫中又开始重建家园……
收听广播的幸长说:“死亡人数在200万人以上,损失超过十兆日元……”
受灾的第二天,全市立即开展恢复工作。
有关当局经过进一步了解,认识到灾情的极端惨重。仅东京市内伤亡人数达150万人,若把海啸袭击严重的地区包括在内,则伤亡,失踪达250万人之多。占总人口百分之二点三的人顷刻间丧命。
受灾损失达十兆日元以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毁于一旦。全国四分之一的营业所被破坏。石油、钢铁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百分之四十遭受损失。全国石油储备量的百分之十化为乌有。恢复工作至少需五六年。
由于蔬菜市场和仓库破坏殆尽,新鲜食品供应呈瘫痪状态。外运来的大批物资,无法通过还漂游着危险品的海面,只能依靠陆路。于是旧铁路和旧公路被利用起来。
政府和东京市政当局,立即公布管理物资紧急条例,尽管如此,食品、医药品和建筑材料在瞬息间一齐涨价,消费者疯狂购物,各种商品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于是出现了“黑市价格”。
由于关西地区尚未从去年的大地震中恢复元气,不可能进行支援。同时全国各地都受到影响,物价飞涨不已,已经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先兆。政府虽动用了外汇进口了些急需物资并采取了特别金融和特别信贷措拖,但要收拾紊乱的通贷膨胀倾向,至少需两三年时间。
政府对不动产的过户宣布紧急冻结。奸商和部分资本家开始在受灾的废墟上兴风作浪,大搞地皮投机。东京附近各县地价暴涨。
首相府的走廊里人声嘈杂,中田擦身而过向拔给“D计划”的房间走去。他问山崎:“同老人联系上了吗?”
山崎说:“好容易才联系上。现在邦枝也在老人那儿。”
“太好了!田所老师去见首相,还不如由老人出面见首相好哩……”
“恐怕‘D计划’要在长时间内停止不前,那件事也不会那么快就发生吧?……”
中田平静地说:“根据上月调查结果,最坏的情况,最小值是二。”
山崎惊呆了:“二?!真的吗?”
“不是说过了,是最坏情况的最小值。”
山崎茫然地说:“太难以置信了。我还以为这次地震后长时间内会平安无事呢……”
小野寺说:“里面谈吧。”
据首相指示,“D计划”的秘密联络站的门口没挂牌子,屋内设置破旧。除长官秘密偶尔通过一下外,几乎没有来客,“D计划”的重要成员除幸长和安川外,天人来过。
山崎抱怨地说:“直通电话被掐断,连杯茶水都没有……”
中田笑着说:“算了,还是想一个办法,和那位老人取得联系吧。”
山崎一屁股坐到桌子上,打了个哈欠:“搞不到车啊……”
小野寺也连锁反应似的打个哈欠:“我也要垮啦……”
山崎向小野寺要了一支香烟,吸了一大口,他皱着眉说:“这地震对日本的打击太大了……”
中田说:“是啊,可是……”
山崎不等他说完,接着说:“我还是不大相信,那件事真的会发生吗?说什么规模要比这次地震大几百倍,这不会是那位学者的空想吧?”
中田说:“许多专家也有这种看法,我也越来越深信不疑。真正的变化是在更下面的一层里。”
山崎只愣愣地重复着:“真的吗?”
“我估计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大部分人死掉。”中田说,“人们几乎都不相信这事,或是半信半疑而采取观望态度。假如事情侥幸地不发生了,当然求之不得,但如果人们毫无准备,正是在半信半疑的当儿发生了,只能是束手待毙。而且发生得越晚,死的人越多。”
“虚无主义者……”山崎嘟哝道。
“哪里,我是个乐天派。事情假如侥幸地不发生了,或者发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就会不是受到舆论的谴责,就是亡命国外,总之是倒霉的事都要轮到我们头上来。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件事,那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减小损失。即使只有百分之一,也将有一百万同胞得救,已经很了不起了。”
山崎有些难过地说:“可我还有妻子哪,我真想先让她逃到国外,可现在……”
山崎拨了电话,告诉人们再等半小时才能接通老人的电话,他还喃喃地说:“真的会发生吗?”
幸长说:“如果能收集到更多的资料,也许会搞得更清楚些。”
中田说:“但是,到底何时发生,规模会有多大,很难预计得十分准确。我凭自己的直观把赌注押在最坏的情况上了。”
“你的直观可靠吗?”
“百分之五十。赌注这么大,要是输了,可真够呛!”
山崎轻轻一笑,说:“咱们最好弄辆车把田所老师从国会那儿叫回来。我出个馊主意,咱们把谁的车愣给他开去怎么样?”他边说边走了出去。
幸长问中田:“先生是一个人吗?”
“不,已经结婚,但没有孩子……
“不惦记太太吗?”
中田大笑:“她一个人到欧洲去了。”
“不是分居吧?”
“哪里。”中田算耸肩:“我们夫妻之间恩爱着呢。我虽然比不上岳父家富有,但也没有吃过苦头。现在我揽上这种差事,只能为救日本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最里面的房间里,老人把脚放在被炉上,正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显得瘦小而干瘪。当田所博士等五个人走进来时,老人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他们,前仰后合地打着磕睡。
“到底还是箱根这儿冷啊。”田所博士嚷道。旁若无人,毫无顾忌地走在铺席上。
一位穿着和服的姑娘,招呼他们到大被炉旁。这位打扮素气的姑娘,看样子性格刚毅,只有偶尔嫣然一笑时,脸上才呈现出天真烂漫的神态。
田所博士看到老人身后壁龛的砂墙上,出现新的裂缝。这里也受了灾。
幸长出神地望着一幅山水画,问:“是田能村真入的画吗?”
老人突然说:“眼力还不错嘛。但这幅是仿的,喜欢南画吗?”
“不,不大喜欢……”
“我现在也不大欣赏这种画了。”
那姑娘步伐轻盈地端来了茶盘。茶碗里泡的是几片茶色的花瓣。
小野寺呷了一口,觉得象兰花。他望着插在花瓶中的一点嫣红出神。
“田所先生。”老人说道,日本将会怎样?”
田所博士往前凑了凑。
“东京的事就不必谈了。”
“是的。”田所博士说,“我现在的看法和当初一样,但需要大规调查和许多科学家的合作。但怎样去和政府谈呢?”
室内一片寂静。老人转动着水杯,他深陷的双眼不知在看些什么,神思似乎也飘到很远的地方。
中田忽然说:“要象现在这种状态,是一筹莫展的。但也可以继续搞下去,不管人们相不相信,那件事迟早会发生!”
老人摇晃着茶碗,咳嗽了几声。哐口当一下放下茶碗,用颤抖的手向椅子下面摸去。他用下巴指了一下花瓶,问田所博士:“你看见插在花瓶里的那朵花了吗?”
田所博士望了一下,看到一朵娇小殷红的花在两三片绿叶衬托下,悄悄地开着。
“茶花啊……”田所博士说。
“是啊,可花开得不是时候。象我这样的百岁老人,看到日本的大自然乱了套,一切都那么反常,象是一场噩梦……”
走廊里响起脚步声,然后停在拉门外面。
老人叫道:“花枝!把玻璃门拉开。”
女孩犹豫地问:“外面很冷,行吗?”
“没关系,都拉开吧。”
女孩就把拉门统统地打开了。此时,箱根秋夜的寒气袭进屋内,传来松涛阵阵和秋虫唧唧。这天是阴历十七,皓月当空。箱根喷火口周围的山顶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老人用他那令人吃惊的洪亮声音问道:“怎么样?你们现在领略到的是日本的美丽风光。如此美丽而辽阔的日本,居住着1。1亿人。田所先生,难道你现在还相信偌大的岛屿会在最近迅速下沉吗?”
“是的。”田所博士叹口气,“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增强了信心。”
小野寺打了一个冷战。
“好了……”老人开口道,“我就是要听这句话。花枝,把门关上吧。”
小野寺正在极目无眺,突然他皱起了眉头。刚才所看到的一轮明月突然重叠起来,并开始摆动,唧唧的虫鸣嘎然而止。到处是死一般的沉寂。
蓦地,从昏暗的树林传来乌鸦刺耳的嘶叫声,接着四面八方都传来不知什么鸟惶恐的嘈杂声。狗开始狂吠,公鸡也在喔啼。
“要来啦……”田所博士嗫嚅着。
话音未落,树林和山峦开始鸣叫。随即,房屋开始轧轧作响,不知什么东西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那女孩吓得喊了一声。
田所博士沉着地说:“不要紧,这不过是一次余震。但我说的地壳变动与这类地震不同,当然也可能伴随大地震和喷发……”
果然,地震没一会儿就停了,好象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大家安静地坐在幽暗的房间里。
老人在背后的暗处问道:“刚才说话的年轻人是中田君吧?”
“是我。”中田回答道。
“下一阶段搞什么,大致有计划吧?”
“是的,大致有些条理了。”
“好!尽快整理出来。明天我去见首相,另外,明天两个人去京都接一个名叫福原的学者。见面怎么说明天再告诉你们。请他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京都的学者才能对长远的大问题深思熟虑……”
“福原……”幸长念叨着:“是搞文明史的吧,您认识他?”
“不认识,只通过一次信,但他会懂的。”
第五章 即将沉没的国家
此次首相官邸受到地震袭击,仍未完全修复。日夜工作的首相万分憔悴地坐桌旁,桌上放着一份文件。
“今后应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首相疲倦地问。
“报告说,进一步调查需10亿到100亿元的仪器……”
官房长官说,“还是让防卫厅去搞吧。‘D计划’的基础工作已经动手搞,作战总部需要扩充,而且还要增加人员和设备开支。”
“但是,单靠防卫厅计划是搞不起来的。”总务长官说,“当前的中心问题是那件事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生,对此事的彻底调查,必须有科学家的全面合作。可是从哪儿调人呢?”
首相说:“还是从学术会议调吧,先向他们交一定程度的底,再请求合作。气象厅、地震研究所等,也许会有所觉察的。”
“依我看,他们的注意力被这次地震吸引过去了。那件事不易被觉察,即使觉察到了,也不会相信的。”总务长官说。
首相喃喃自语:“说实话,我也不大相信,这件事确实太玄了,偌大一个国家竟会在短促的时间就……”
另外两个人盯着打字纸,纸片的正中只打了一行字:
…>
min
D≒2
总务长官说:“如果事情真会那样,就不得了,可是假如那只是那个古怪学者的胡思乱想,或者是计算出了差错……”
官房长官盯着首相,他也在担心这些。他和首相是同学,又共同从政,是首相名副其实的部下。他一开始就在担心,首相作为一国政治的最高负责人会陷入到骗局中无法拔身。这件事到现在还在秘密中进行,万一出现什么差错,不仅首相本人,整个执政党的政治生命,都可能被断送。官房长官想到了牺牲,将会牺牲哪个,谁来承担责任呢?至少会轮到自己的头上,而且是最好的情况。……
首相说:“目前的调查,还得不出明确的结论来,所以要进一步调查。再增加些人员和预算吧?”
官房长官吃惊地看着首相,看来,首相终于下定决心大干一场了,甚至不惜冒“政治风险”……
首相摸着他由于几天没刮胡子而显得苍老的脸,他在想,日本如果灭亡,将有多数国民死去,剩下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他们将会失去自己的家园……
在一个时期内,第二次关东大地震成为世界各国的注意目标。东京,这样一个居民最多的国际性大城市竟在瞬息之间遭受彻底打击,毁坏殆尽。实情的严重,骇人听闻。
“东京变成了第二广岛!”
某拉丁语系报纸使用了这样触目惊心的标题。
地震后的第三天,各国要人和经济界人士相继飞抵灾情还不算严重的成田机场,那儿还保存一条跑道。
在外国人中有两个不大惹人注意的人物,乍看上去,象两个商人。他们被三个目光机敏的人接进了轿车,车牌上是使馆编号。
这辆车跑了一个半小时才来到东京市中心灾情较轻的千代区北部的驻日使馆。10分钟后,这两个人同该国驻日大使、秘书等,开始交谈。
上了年纪的秃顶男子直接了当地对大使说:“我们打算彻底调查一下,地震对日本今后的影响。需派一个得力的人在这儿常驻一个时期,他留在这儿……”他指了指同伴,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大使说:“灾情确实严重,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很快就克服了。说不定这次地震对日本是一个鞭策哩。”
“但是,”上了年纪了人说,“去年的关西大地震,为时还不长。在短暂的时期内,日本的两大中心区发生地震,这对人心不可能没有影响啊。”
“确实。”大使说,“社会的动荡不安将趋于表面化。在野党就正在酝酿,要发动攻势。”
“执政党能顶得住吗?”
“一旦城市恢复了正常状态,在野党就会以‘政府和执政党防震防灾计划不完善’为理由,发动攻势。我认为半年后或地震一周年之际,可能掀起一个打倒政府的高潮,只不过现在是为了渡过困难,彼此暗中合作。等工作恢复了正常后才能煽动群众的情绪。”
“你看执政党能应付得了吗?”
大使摇摇头:“恐怕不容易。”
“他们说地震损失有十兆日元,我们估计可能是它的几倍,首先,日本的重要机关都集中在东京,如今活动陷入瘫痪状态,彻底的恢复需五六年时间,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目了然。其次是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由于经济停滞,所以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我们也研究过这个问题。”秘书说,“尽管日本政府已采取措施,但钢铁、水泥、石油等的市场价格仍在大幅度上涨,而且世界各国普遍缺乏钢铁,不可能依赖紧急进口。生活必需品在全国范围内飞涨。由于日本每到年底争取津贴,全国需要大笔现款,许多银行的出纳业务也接近瘫痪;还有许多工矿受灾的人,需要抚恤金……”
“在野党看准这不稳局面,从开春就发动攻势。日本政府会怎样?”上了年纪的人问。
大使说:“日本政府好象已经在分化在野党的统一战线,但也只能把中间派拉过来,引他们上钩的一条是成立联合政府和举国一致的内阁,可他们现在会上钩吗?”
“我觉得现任首相很难导演好这部戏。”
大使耸耸肩说:“可以说在目前没有人能担当得起这样的工作。日本现在的处境是寸步难行,稍出一点差错,日本的历史就会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毕竟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国民生活长时期内绷得太紧了……”
“没那么严重吧?”调查员说,“灾情的确很严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会减慢,但地震毕竟是地震……”
“不能简单地把这事看作一场地震。”大使说,“半个世纪以前我就在个国家的使馆工作了,在我即将上任时,这个国家发生了第一次关东大地震。发生了可怕的火灾,10万人死去。同时日本天皇所仇视的社会主义者遭到暗杀。对自然灾害司空见惯的人们很快进行了复兴,尽管如此,日本还是遭受了深刻的危机和动荡不安。地震引起了金融危机,出现了特大萧条,于是军部发言权增强了,采取了扩军备战以恢复景气,不少人陷入那场不幸的战争中去了……”
“你的意思是,第一次关东大地震造成了日本法西斯化吗?”
“可以这么说。那次地震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对日本的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年轻的调查员反对说:“但是战前的日本与现在不能同日而语。我倒觉得,法西斯主义会很快抬头,而且日本会和二战后一样,由于这场灾难又恢复了它的生气。”
上了年纪的人接过话头说:“但是地震和战争是不同的。战败使日本甩掉了明治维新前后旧社会的种种僵尸,而地震不能促使社会结构和天皇发生变革,因此各种危机和矛盾会越来越尖锐……”
“聪明的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当然也懂得这些。”大使说,“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巩固社会制度,将会从各方面加强管制和取缔。有一个环节出问题,日本不知会走向哪里去。”
上了年纪的人又说道:“我们想进一步研究一下,此次日本对远东发生的重大影响。日本目前对东南亚经济扩展减缓,对欧美和非洲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会是中国,中国会向东南亚插上一手,此外还会做些什么呢?……”
使馆那位秘书问:“你认为亚洲军事形势会发生变化吗?”
“是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对日本的形势,如经济发展,对外扩展速度,做出估计,以制订我们的经济规划和战略部署。”
调查员问:“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削弱了,我们会得到什么好处?”
大使扑嗤一笑,说:“恐怕不会直接得到什么好处,但一个太强大的国家一旦变弱,对我们不会有坏处的。”
秘书忽然记起了什么,他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那个上了年纪的人,说:“上午日本改组了内阁,我们据您的吩咐,详细调查了新阁僚的经历。”
那个上了年纪的人拿起文件,他刚看了一眼就吃惊地说:“外务大臣任命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此人战前在中国东北呆过,后来又当过驻巴西和澳国大使……”
大使说:“据说,此人不擅讲话,却是个了不起的理论家,有人曾和他争论过亚洲问题。”
“哦,建设大臣,自治大臣是他们呀,通商产业省、运输省也都任命了有才干的人……”
秘书说:“这次超派系的安排把党派关系处理得很圆满。”
“可是……”那上年纪的人说:“奇怪的是各部的人事调动不包括在内呀……”
秘书说:“可能在一周后发表人事调动。这次受伤和死去的高级官员不少。”
“一旦发表,马上搞清楚。”那上了年纪的人继续往下看。
“防卫厅长,可是个大人物……”
大使问:“认识他?”
“当然啦。此人曾在墨西哥收购石油,我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他肯定干过特务之类的勾当。”
“不干净的人多着呢。战时的日本军部把优秀青年全抓到手中了。”
“你会下日本象棋吗?”那上了年纪的人突然问大使。
“不会。”
“日本象棋很有意思,吃掉对方的棋子,可以当自己的用。花样也很多……”
“说这个是为什么?”
“我总觉得此次内阁改组不对头,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你会把重点放在哪方面?
大使回答说:“国内治安罢。最好起用新闻界大人物,得到他们的合作。其次是建设、运输和厚生三个部长,还要加强国家银行和大藏省。进口货物是必需的……”
那上了年纪的人点点头。
秘书说:“这几个部都任命了得力的人物。”
“你们都是从国内角度谈的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说,“整个日本国民并不具备从国外角度出发部署人事的能力,而这次人事安排却是完全对外的,就外务大臣来说,国内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而国外的人知道他是极精明强干的一个人物。我们看来,这次安排的外交、通产、运输和国防四个部长都是国际知名的大专家。虽然这也是面向内政的安排,但不过是一种烟幕罢了……”
大使陷入了沉思。
上了年纪的人接着说:“我总觉得这次任命后要开展一个强大的外交攻势了,否则日本国内已够混乱,还要作出如此的人事安排,不是很奇怪吗?”
“我想起一件事来。”调查员插嘴道,“据我们出国前一份情报说,地震后的日本对外投资速度仅仅下降了一周,此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速度,不再下降。日本政府似乎给相当疲软的私人投资不小的帮助哩……”
那个上了年纪的人喃喃地说:“这很值得调查调查……”
“另外还在件奇怪的事情,日本政府在世界各地不断地收购地皮,面积很大。”
“我还知道他们在非洲和澳洲购买了矿山。”大使皱起了眉,“莫非是打算移民?”
“不对。日本人口增长率早就开始下降,不可能是因人口膨胀而移民。这实在令人费解啊……”
大使也喃喃自语道:“这些日本人到底想干什么呢?……”
上了年纪的人沉思片刻,说:“日本国内肯定发生了什么怪事,政府活动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
在坎培拉市郊红山一带有澳大利亚某高级官员的一幢别墅。此时,总理正坐在别墅的客厅里。另外有一个身材矮小的人也在坐着。
总理已经沉默了好久,他猛地站起身来,开始在房间里踱步,不停地从这头走到那头。他望着墙壁上的空调自言自语道:“这空调也是日本货……”然后他转身面向那位身材短小的客人。
“做梦也想不到啊。”总理说,“野崎先生,这事很棘手哩。”
这个名叫野崎的日本人,是通过那位高级官员,要求同总理秘密会谈的。总理不知道野崎老人怎么知道总理不会拒绝已经通过那位高级官员的客人的。老人递交了首相和外务大臣的亲笔信,并开门见山地和总理谈起这件让人惊奇不已的事情。
“你知道,最近澳大利亚人口已增加近100万人,现已突破1200万。”总理说。
老人点点头:“知道。可是日本现在人口近1。1亿。”
“约是我国人口的10倍。”
“然而贵国总面积是我国20倍以上。”
“可是,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沙漠呀。”总理这样说着,但他知道无济于事。接着又说:“贵国是个奇迹的国家啊。是远东最大工业国,高度现代化。早在1970年的国际博览会上,我国就想同贵国合作,开发这个大陆和大洋洲。如今已有贵国的汽车在我国大量地奔驰着,有6万日本人在我国……”
野崎点点头,说:“是的。贵国确实是我国最友好的国家,阁下作为最高领导人对日本的情谊,我们高度评价。”
总理说:“我一直在努力把这个富有潜力的大陆向世界各国开放。本世纪初大陆北部的淘金热,吸引了东南亚的华工。我的祖父和父亲虽不是种族岐视的人,但他们同那些吵闹而忙碌的华工格格不入,正在此时,国际上盛行一时的排斥黄色人种的运动波及到这儿,随后就限制移民……当日本向大洋洲和东南亚扩展时,我们曾再三提醒贵国工业界领袖应稳步前进。”
总理忽然意识到自己正主动地谈到了最重要的话题上,他苦笑一下,对这位不知不觉中把话题引向那件事的老人甚至有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