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景之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昌到了渭桥上,发现已经黑压压跪了一地人,丞相陈平等人早已在等候迎接了。他马上回去报告刘恒。刘恒再不怀疑,驱动马车到了渭桥。群臣都大呼称臣,声震林樾。刘恒刚下了车,周勃就前进了一步,低声道:“希望我们到僻静的地方说点悄悄话。”
  这刘恒哪敢去,万一把他骗到僻静处一刀解决了怎么办?好在宋昌立刻出来解围:“不行。太尉君,您如果要谈公事,就在这公众场合谈;如果您要谈私事,对不起,作为君王,没有什么私事。”
  宋昌的回答的确巧妙,也合情合理。因为一般普通老百姓,他们的事分公事私事,而国君是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兴亡、社稷兴替。比如立太子罢,表面上看私事,自己喜欢哪个孩子,就立哪个孩子呗,可是不行,您要随便立一个骄横无法的人怎么办,我们当臣子的还怎么辅佐,老百姓还有什么指望?所以说,既然是公众人物,就免不了要牺牲一些隐私。有所得必有所失嘛,您要觉得不合适,那就别当君王好了。我们现在有很多明星对自己的私生活被人打听感到很委屈,我建议他们来看看这些古代的故事,不要老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当了婊子又立牌坊。
  周勃被宋昌的话噎着了,只好当即跪下,向刘恒献上天子玉玺。刘恒没有接,只是礼貌地说:“先到我的代国驻京师办事处去,再商量大事。”
  贰
  吕后八年的后九月,也就是闰月己酉(29日,因为那时仍以十月为岁首,所以闰月都设置到九月的后面,称为后九月),刘恒到了代国旅店,群臣们都蜂拥跟从他,一起跪下奏道:“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再次跪拜向大王足下进言:少帝恒山王刘弘等三人都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没有资格继承帝位,所以我们迎立您为皇帝。我们和阴安侯(刘邦的大嫂)、吴顷王后(刘邦的二嫂,因为儿子被封为吴王,所以后来谥为顷王后)、琅邪王刘泽以及其他的列侯、二千石的高官们商量,认为大王是高皇帝现存的年纪最大的儿子,应该立为皇帝。希望大王立刻登上天子的宝座。”
  刘恒假装谦虚道:“尊奉高皇帝的宗庙(也就是做皇帝),这件事太重要了。寡人没有什么才能,脑子也笨,自觉不够资格。希望大家请我的叔叔楚王刘交来商量一下。反正我是不敢当的,太不敢当了。”
  当然群臣不会放过他,继续假模假式地再次恭请,刘恒又再次假装推让,这么一来一往搞了五次,其中面朝西方辞让了三次,面朝南方辞让了两次。丞相陈平等仍是不依不饶,说:“臣等伏在地上考虑,依旧认为大王是最合适当皇帝的人,不但我们,就算普天下的诸侯和百姓们也都这么认为。臣等完全是为了大汉的国家社稷考虑,不是信口开河,希望大王能听从臣等的建议。臣恭敬地将皇帝印绶再拜献上。”
  刘恒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宗室、将相、诸侯王、列侯既然都认为寡人适合当皇帝,寡人也就当仁不让了。”于是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群臣们都依次排列在他的周围,下一步就是要让皇帝住进未央宫了。可是现在未央宫还由吕后所立的少帝居住着,得先把那孩子赶出来啊。东牟侯刘兴居自告奋勇地说:“诛除吕氏,臣没有什么功劳,这回清理宫殿,应该让臣去。”
  于是刘恒令太仆夏侯婴、东牟侯刘兴居一起去清理宫殿。两个人走到宫中,对少帝刘弘说:“足下不是刘氏子孙,没有资格当皇帝。”两边的执戟郎中面面相觑,灌婴和刘兴居命令他们放下武器,赶快退出,有几个郎中迟疑不肯,宦者令张释卿曾是吕后的宠臣,见大势已去,劝告他们都把武器放下,于是他们也都爽快地走了。
   。 想看书来

代王登极汗如浆(4)
灌婴命令乘舆车载着少帝出去,少帝哆嗦地问:“要把我送到哪里去?”灌婴说:“少废话,先出去再说。”乘舆车没有出未央宫,只是载着少帝进了宫中另一处少府的官署。惠帝的张皇后,也被刘兴居请了出去,废置于未央宫北的北宫。另外那边则忙忙碌碌,他们把少帝住过的地方仔细清扫干净后,当天晚上刘恒的车队就开了进来,但是这个车队在未央宫正南的端门遭到了阻拦,有十个执戟的谒者(为皇帝掌管传达的官吏)呵斥道:“天子正在宫中,你们是什么人,敢随便乱闯宫殿?”
  周勃上前解释说:“新皇帝到了,旧的天子已经证明是假冒的刘氏子。你们退到一边去。”十个谒者一听,这都是些什么事啊,乱七八糟的,反正这天下事都是你们王侯将相说了算,我们何必较真,所以都赶忙把戟扔到地下跑了。
  刘恒进了未央宫,天色已经漆黑,但是他不放心,当即下令拜宋昌为卫将军,掌管南北两支军队;又拜张武为郎中令,巡行殿中,保护自己的安全。接着,他派出官员分别去诛杀惠帝的四个儿子:少帝、梁王、淮阳王、恒山王。
  让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彻底控制了京城的军队以及宫殿的防卫后,又杀光了惠帝的儿子,刘恒才总算放了心。他喜滋滋地坐到未央宫最宏伟高大的前殿上,下了他进宫以来的第一道正式诏书:“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不久前吕氏家族擅权,阴谋颠覆国家社稷,想危害刘氏江山,幸亏诸位将相、列侯、宗室大臣们诛灭了他们。现在朕初即位,大赦天下,赐给天下老百姓每个男子爵位一级,赐给天下女子每一百户牛数头,酒数石,允许他们聚众饮酒五天。”
  原来秦汉的法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相聚饮酒是犯法的,需要罚金四两(2500钱),因为聚众饮酒或许有逆谋,这是专制国家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现代文明国家的国民,他们享受的人权中必包括“###权”这一项,就是对过去传统的否定,由此也说明,无论中外,人权运动的发展都经历过同样的道路。刘恒允许百姓相聚饮酒,显然就是极大的恩典了。
  元年冬十月辛亥(8日),在哭拜过刘邦的灵位之后,刘恒正式即皇帝位,然后论功行赏:“以前吕产自立为相国,吕禄自立为上将军,派遣将军灌婴率兵攻击齐国,想代替刘氏称帝。幸亏灌婴忠心耿耿,军队屯留荥阳,与诸侯合谋诛杀吕氏。吕产想率先发难,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人合谋夺取了吕产、吕禄的兵权,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了吕产,太尉周勃和襄平侯纪通持节进入北军,典客刘揭夺取了吕禄的兵符。现在给太尉周勃增加万户的封邑,赐黄金五千斤(五千万钱)。丞相陈平、将军灌婴各增加三千户的封邑,赐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各增加封邑二千户,赐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一千斤。”
  十二月,刘恒又立被吕后饿死的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改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凡是吕氏夺取的原来齐国、楚国的封地,全部归还。齐国和楚国又恢复了刘邦初封给他们的庞大面积,但好景不常,一年多后,刘恒又从齐国割出城阳郡封刘章为城阳王,割出济北、济南两个郡封刘兴居为济北王,汉朝可谓毫无损失。
  正月,群臣请刘恒立太子,考虑到自己刚即位不久,还得谦虚一下,刘恒假意道:“我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德行,不但上帝神明没有祭祀,天下老百姓也没有得到满足。如今不能求取天下的贤人,以便把帝位禅让给他,你们反而劝我早立太子,是加重我的无德啊。这怎么对得起天下呢?还是暂且把这事放一边罢。”
  有关部门的官员当然不依,再次敦请道:“早立太子,并不是您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不让别人有非分之想。这正是为了天下稳定,为了宗庙安全,是利国利民,保持安定团结的大事情啊!”
  刘恒说:“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年纪很大,对天下的事和朝廷礼仪都懂得很多;吴王刘濞,是我的兄长;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他们都秉持德义来辅佐我,难道他们不是做我接班人的好人选吗?诸侯王宗室的刘氏子弟也相当多,其中颇有贤德的,如果推举他们当我的接班人,也是利国利民的。现在你们不搞选举,而说接班人一定要是我的儿子,天下百姓将要以为我忘记了有德的人而只关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为老百姓作想的,对不起,我不能答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代王登极汗如浆(5)
官员们当然不会放弃,继续劝道:“培养接班人一定要从儿子里面选,这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没有什么商量余地的。高皇帝扫平天下,分封诸侯王,自己为太祖高皇帝。诸侯王自己也是他们国家的太祖,子孙继承下去,永远不绝。这是天下的公义。现在您想放弃自己的儿子,反而挑选宗室子弟为太子,这是不对的。您的儿子刘启年纪最大,性格品德也最好,我们认为,应该选他立为太子。”
  戏演到这里,刘恒终于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说:“既然如此,那就依你们罢,立刘启为太子。大赦天下,赐天下各位父亲的嫡长子爵位各一级。封我的舅舅薄昭为轵侯。”
  可以说,刘恒在刚刚称帝的前半年中是比较收敛的,除了紧紧抓住兵权外,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动作。分封周勃等人,都是讨好长安的群臣们。但是在即位半年以后,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关心自己的旧部了,于是在这年的六月下诏说:“当年诸位大臣诛灭吕氏,迎立我为皇帝的时候。我的确有些惊疑不定,代国的诸位大臣也都劝我不要来长安。只有中尉宋昌给我分析形势,劝我不该怀疑,所以我才有幸能当上皇帝。之前我已经拜了宋昌为卫将军,但是还没有给他赐爵,现在我正式宣布,封宋昌为壮武侯。其他跟从我的六位旧属,全部拜为九卿。”
  汉朝的九卿是下列官员的总称: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行(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执金吾)。一共十种官职,九卿的“九”,本来就是“多”的意思,并非实指九。这些官职秩级都是中二千石,是汉朝第二等的官阶,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文帝把自己的旧属六人全拜为部长,显然是非常优宠了。但是六位旧属到底是谁,除了郎中令张武之外,《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都没有记载。
  在培植亲信的同时,刘恒也兼顾到了其他长安旧臣的心情。他同时下诏说:“凡是当年跟随高皇帝刘邦入蜀汉的六十八位功臣,全部增加各三百户的封邑。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们,凡是跟从高皇帝打过天下的,以颖川太守尊为首,总共十人,全部赐给封邑各六百户。淮阳太守申屠嘉等十人,全部赐给封邑各五百户,卫尉足等十人各封四百户。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驷钧封为靖郭侯。”
  叁
  要谈到刘恒的下一步政策,必须要引出当时的一个著名才子贾谊。
  贾谊是河南郡洛阳县人,十八岁的时候在家乡就很出名了,因为他熟读诗书,文章也写得很棒。这名声甚至传到了他的父母官河南太守吴公耳朵里,很不简单。贾谊那时才十八岁,相当于一个高中毕业生,而太守相当于一个省长(当然汉朝的郡比现在的省面积小),很难想像现在一个高中毕业生的作文能引起省长的关注,可贾谊就做到了。
  吴公当即把贾谊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关照。当然吴公自己也不是一个庸人,要知道当时河南郡是个大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郡治(相当于现在的省会)洛阳也相当于汉朝的东都,不是非常牛的人,当不上河南郡的太守。而且,在刘恒即位这年,天下太守政绩考核的时候,吴公把河南郡治理得很好,成了汉朝和谐社会的样板,各项指标排行天下第一。可见他确实才能非凡。
  刘恒看到郡国的考核报表,大为吃惊,又认真地把吴公的履历档案爬梳了一遍,发现吴公的籍贯和师承都很不简单。原来他是楚国上蔡人(在汉朝是汝南郡,也是人才辈出的大郡),和秦国的丞相李斯是老乡。年轻的时候曾经拜李斯为师,学过法律。李斯是秦朝天字第一号的法学家,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吴公自然也不会差。刘恒大为感慨,当即发了一封诏书,把吴公征调到中央来当廷尉(最高法院院长)。
  当然吴公受到提拔还有刘恒的另外一层考虑。是时天下草创,功臣集团及其子弟们占据了朝廷的各个重要职位,但他们很多都仅是擅长打仗的军人,并不擅长治理天下。况且他们仗着有军功,一向也比较嚣张。刘恒觉得,不管从哪方面讲,都应该培植新兴的力量,与功臣集团们抗衡。像吴公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军功,不会那么嚣张,而且出身为文法吏,熟悉律令,适合治民。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什么背景,除了紧紧依附皇权之外,不可能有什么别的野心,政治上非常可靠。
  

代王登极汗如浆(6)
吴公到了中央,马上向刘恒推荐贾谊,夸他饱读经史子集,非常博学。刘恒自己也是个好学的人,当即把贾谊召到中央,拜为博士。
  博士现在是最高学位的名称,那时却是官名,归掌管国家礼仪事务的太常管辖,秩级是比六百石,名额没有专门的限制,所择取的人选一般要博通古今,以便皇帝有了疑难,可以随时提供咨询。贾谊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官职,他在博士里面年纪最小,反应却最敏捷。每次皇帝有了诏令下达,让众博士们一起讨论,其他博士还一头雾水,贾谊已经举手发言了,而且条分缕析讲得非常清楚。等其他博士逐渐回过神来,发现这小子讲得真他妈的好,就好像是自己想说而又表达不出来的话一样,于是也都很佩服他。
  刘恒得了这么一位才子,高兴坏了,没过半年,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秩级变成了比一千石。要知道,汉朝的官,在比六百石和比千石之间还有六百石、比八百石、八百石三个等级,贾谊可以说是一下子连升四级,可见刘恒对他确实是太赏识了。士为知己者死,他能不对这个皇帝感激涕零、忠心耿耿吗?所以他天天茶饭不思,无时无刻不琢磨着为皇帝抛头颅、洒热血,恨不能把自己的大脑从颅腔里捞出来,像拧毛巾一样将其中蕴涵的脑汁绞出来,热腾腾地献给主子。
  在刘恒即位的第一年内,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培植亲信,分散功臣力量,缓解矛盾。
  缓解矛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还表现在对付南越国的问题上。
  南越国国王赵佗,原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经当过秦朝岭南地区的一个县令。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发兵征发岭南,设立了桂林(今广西大部)、南海(今广东大部)、象郡(今广西西南及越南北部一带)三个郡,并迁徙内地百姓和当地土著杂居。十三年后,秦朝大乱,南海郡尉任嚣病得快要死了,就把手下的爱将龙川县令赵佗召来,说:“我听说陈胜等人作乱造反,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反秦,南海郡地势偏僻,道路辽远,我担心那些乱兵来此骚扰,决定发兵隔绝中原和南海之间的所有通道,静观中原的变化,可惜不巧碰上大病,只怕活不长了。况且番禺(南海郡治所,今广东番禺)背靠高大的南岭,险峻异常,南北东西方圆有数千里,中原来的才干之士也颇为济济,在这里割据,也算是一州之主了,可以建国立业。我思虑自己将死,而军中官吏没有一个比你强,所以把你召来讨论。”
  赵佗在床前赞同了任嚣的想法,任嚣当即伪作诏书,宣告赵佗“行南海尉事”(代理南海郡尉的职权),掌管南海郡的军事。
  任嚣很快就死了,赵佗立刻发下板檄文书,敦告横浦(今江西大余以南)、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北)、湟溪(今广东英德县南)三个关口的守卫官吏:“强盗乱兵即将进入我郡,尔等立刻隔绝通道,聚兵守卫。”然而又找茬诛杀了秦朝所派遣的一些官吏,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各县的要职。秦朝灭亡的消息一传来,赵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发兵击灭了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
  刘邦活着的时候,也就是汉十一年,派遣陆贾去游说赵佗,赵佗因此向刘邦称臣,和汉朝剖符通使,成为藩臣。吕后执政时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下令禁止卖铁器给南越。赵佗大怒,干脆自称南武帝,发兵征伐和南越接境的长沙国,击破了长沙的几个县邑。吕后也很愤懑,派遣隆虑侯周灶率兵去征讨南越。可是南方气候湿润,北方士卒根本不习惯,还没走到南岭就发生了瘟疫,士卒死亡大半。这样的军队当然不能打仗,所以打了一年,汉兵连南岭都跨越不了,双方只能隔着南岭苦苦相持。幸好不久吕后就死翘翘了,汉兵趁机班师,结束了征战的苦日子。
  赵佗这下高兴坏了,没想到强大的汉朝也对自己无可奈何。他趁机派人和闽越、西瓯等今天浙江、福建一带的少数民族小国交通,逼迫他们臣服自己。接着,他在国内也搞起了排场,遮起了黄罗伞,发布命令的时候自称制诏,和皇帝一样了。刘恒没有发火,他清楚现在出兵征伐南越对自己没好处,攘外必先安内,把内政搞好,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正经,开拓疆土不过图个虚名,有何意义?于是他再次派出利嘴陆贾出使南越,带了一封亲笔信给赵佗。信上说:
   。。

代王登极汗如浆(7)
皇帝谨问南越王:非常苦心劳意。朕是高皇帝小老婆的儿子,被弃在外,守护代国。那地方很偏僻,教育不发达,朕本来智商就低,从不懂得和您通信。高皇帝早早驾崩,孝惠皇帝又很快去世,高后自己称制,她身体不好,所以执政行事也有点稀里糊涂。吕氏家族又专权独断,把别人的野种拿来冒充刘氏子孙,继承孝惠皇帝的位置。幸好依靠宗庙神灵功臣之力,诛灭了吕氏。朕因为王侯官吏们不肯放过,只好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不久前看到了大王交隆虑侯周灶转交的书信,信中请求找到您的兄弟,并罢黜进攻南越的两支军队。朕现在已经命令军队撤退,您的兄弟们在家乡真定的,朕也已经派人问候,并送了礼物,您的祖坟也派人修治。以前听说大王发兵骚扰我们边境,致使长沙国深为苦恼,南郡尤其痛苦。就算大王自己的国家,难道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吗?不过是让更多的士卒走向死亡,更多的良将好官受伤残废,更多的妇女成为寡妇,更多的孩子成为孤儿,更多的父母无依无靠罢了。这就是所谓得一丢十,朕是不忍心这么做的。朕想把那些和南越国犬牙相错的土地都送给大王,可是有关官吏说:“这些都是高皇帝定下的。”朕没法擅自改变。官吏又说:“得到了大王的土地不足以称为大,得到了大王的财物不足以称为富。服岭(长沙国南界的山岭)以南,大王自己治理好了。”虽然,大王已经自立为帝,现在两帝并立,如果没有一个使者往来相通,就会产生争执;产生了争执而不懂得谦让,这是仁者不忍为的。总之希望和大王共弃前怨,从今往后,通使如故。所以特意派遣陆贾前去把朕的心意告诉大王,大王如果接受朕的意见,就不要再骚扰我们边境了。有上等绵衣五十件,中等绵衣三十件,下等绵衣二十件(等级以绵的多少厚薄为差),全部送给大王。希望大王听乐散忧,存问邻国。
  赵佗读完信,大为感动。他也知道,以南越的国力其实远不能和汉朝抗衡,只是仗着北方士卒水土不服,自己才占了一点便宜。现在汉朝皇帝如此谦卑,自己再不表示点姿态出来,那就太不识相了。于是马上叩头谢罪,下令全国说:“汉朝皇帝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我怎么敢和他较劲,从今天开始,去掉一切代表皇帝的排场,恢复南越王的称号。”并且给刘恒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蛮夷君长、老夫臣佗冒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先前不过是南越的一个小吏,高皇帝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对我也礼敬有加,等到高皇后执政,突然下令说:不要给赵佗出口金器和铁器,也不要给他出口马、牛、羊,如果实在要出口,只准卖给他们公的,不要卖母的。老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惶恐,以为自己犯了罪而不自知,于是派了好几拨使者去汉朝谢罪,可是那些使者都从此销声匿迹,不见回来。老夫又听说自己在老家真定的祖坟也被刨了,认为是长沙王在朝廷说了我的坏话,才导致这种情况,于是一怒之下,自称皇帝,派兵进攻长沙国。老夫在南越生活了四十九年,都抱上孙子了,却吃饭不乐,睡觉不香,不好女色,不听音乐,都是因为心里一直没有忘记汉朝。现在陛下对老夫这么好,老夫怎么还敢称帝呢?
  刘恒接到书信,笑了。边境既然搞定,下一步可以集中精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了。他很快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肆
  丞相陈平首先发觉出形势不妙。
  虽然刘恒是大家扶上位的,但究竟是皇帝,是名正言顺的君主,自己再牛,也只是臣子。臣子和君主对抗,大多时候是没有好果子吃的。陈平这个人乃是搞阴谋诡计出身,嗅觉非常灵敏,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装病,谦称自己诛除吕氏家族时,功劳不如周勃大,要求把位置让给周勃。周勃这个大老粗十分得意,高高兴兴就接受了。于是他升任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降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刘恒夸奖地看了陈平一眼,知道陈平是故意谦让,心里喜滋滋的,他得对陈平的乖巧付出一点奖励,于是马上宣布,赏赐陈平黄金千斤,增加封地三百户作为补偿。对于周勃,他心里气咻咻的,只是没有办法,暂时还得忍气吞声。
  

代王登极汗如浆(8)
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想到了一个让周勃难堪的主意。这天是上朝的日子,处理完政事,刘恒把左右丞相留下,很诚恳地问周勃:“右丞相君,朕想请教一下,天下一年大约总共要判多少起案子啊?”
  不出预料,周勃当即傻眼了。他一个织篾席出身的粗人,砍砍杀杀还在行,算盘他可玩不转,再说他也不会关心这些,报表审计自有手下众多的胥吏去办,就算看过报表他也记不住,当然就摇摇脑袋,说不知道。
  刘恒心里暗笑了一声,紧接着追问:“那么全年的钱谷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呢?”
  周勃再次傻眼,又晃晃脑袋说不知道,背上的汗也同时出来了。刘恒心里再次暗笑,又转头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这些事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啊。”刘恒说:“哦,是吗,是哪些人掌管?”
  陈平说:“陛下如果想知道一年判多少案件,就应该去问廷尉;如果想知道全年的钱谷出入情况,应该问治粟内史(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兼财政部长)。”刘恒客气地说:“这些事都有人管,那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吃的呢?”
  陈平假装很惊慌地说:“天哪!陛下不知道臣没文化,让臣干这个左丞相。丞相这个职务,往上,是帮助皇帝调理阴阳、理顺四季的;往下,是让天下万物各得其宜的;对外,则镇压或者辅助四方诸侯;对内,则让百姓亲附,使卿大夫个个尽心尽职。丞相可不管断案、钱谷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刘恒点点头,马上隆重夸奖了陈平。
  周勃羞愧得要命,出来后就埋怨陈平:“你这小子,太不够意思了,为啥不早点把这些教给我,搞得我今天出丑。”陈平心里也暗笑了一下,道:“对不起哦,你坐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我以为你早就知道自己该管什么的。没想到你……不是我说你,断案和钱谷这种事,你竟会觉得是自己应该管的吗?如果这样的话,只怕鸡毛蒜皮的事太多,你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用。就拿今天来说罢,就算你把前面两个数据都记了下来,皇帝接着再问你长安有多少盗贼,你又怎么办?这可是没完没了的啊。”
  周勃这才知道,自己是个大老粗并不值得骄傲,管理天下还得要有文化啊,不是打打杀杀就行的。既然自己文化水平远不如陈平,干脆让贤好了。他正这样七上八下地想着,有个门客也劝他:“君侯诛杀了吕氏,迎立当今皇帝即位,立下了大功,威震天下,皇帝给君侯厚赏重爵,君侯却一点都不知道谦让,反而安然处之,这恐怕不妥罢?要知道,功高震主,反生祸患啊。”周勃冷汗直冒,终于下定决心,他上了一道奏折,声称病重,要辞掉相位。也许他在心里还留有一丝希冀,以为皇帝可能会挽留他。但是刘恒一接到奏折,马上蘸了蘸红墨水,批道:可以!让陈平当右丞相。
  周勃心里好一阵失落,他把怨气转移到贾谊身上去了。
  伍
  话说贾谊自从得到皇帝青眼,天天不干别的,就考虑着为皇帝效忠。这一天,在温室殿里,他让两个大汉抬了一筐竹简,献到了刘恒跟前。那是他熬了无数个夜晚写出来的,是他对当前政治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刘恒足足花了一上午,将那些奏章认真读了一遍,沉吟半晌,感动得差点哭了。他含着泪花看了看坐在跟前的贾谊,这位年轻的忠臣虽然熬夜熬得面容憔悴,脸色青白,但两眼炯炯有神。“贾谊君,你的意见真是太好了,朕一定要提拔你当公卿。”他当即许诺道。
  第二天,刘恒把贾谊的奏章展示给群臣看,当即引起了公愤。原来贾谊的计划大致包括以下两条内容:
  (1) 把国家崇尚的颜色改为黄色,五为吉祥数字,官名也重新制定。
  (2) 让列侯到自己的国土上去。
  第一条是迷信的看法。早在战国时代,社会上就流行一种解释朝代轮换的学说,称为“五德终始说”。按照这个学说的看法,做皇帝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必须得到上天的授命,这种命又称为“德”,是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的。做皇帝的人,一定得到了五德中的一德,要想他灭亡,必须等到他的这个德衰微了,才会被另外一个可以压服它的德所代替。比如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秦始皇自认是水德,秦朝是克服了周朝的火德而夺得天下的,所以他制定出了一系列有关水德的制度,比如规定要崇尚黑色啦(因为古代人是把黑色和水联系在一起的),又规定把六当成吉祥数字啦(符节用六寸上的竹子,车厢宽度也是六寸,包括驾车的马也是六匹)。诸如此类。汉朝既然代替秦得了天下,当然也要改制度啰。秦是水德,汉朝代替秦朝,应该是土德,水来土屯嘛。按理说贾谊这个理论倒没有违背什么人的利益,也说得过去。但是刘恒觉得自己才即位不久,搞这些花哨的礼仪只是劳民伤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暂时搁置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代王登极汗如浆(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