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排人去联络吕布?”

    一提起吕布,袁术就没好气。这件事,他丢脸丢大了。“那个边鄙匹夫,何必放在心上。”袁术撇了撇嘴:“我现在忙得很,没空理他。”

    袁绍心中暗喜,脸上却很平静:“既然你忙,那这件事交给我吧。我派个人去看看。”

    “行啊,你愿意捡,就捡去吧。”袁术不屑一顾:“我无所谓。”

    “本初,公路……”袁隗呻吟了一声:“兵权是根本,我们不能重蹈陈蕃之辙。”

    袁绍连忙应道:“叔父放心,我们不会放手的。”他顿了顿,又道:“叔父,真要送阿徽入宫吗?”

    “如果送阿徽入宫,你接任大将军,那是最理想的结果。可是现在看来,我担心很难如愿啊。”袁隗有气无力的说道:“天子年幼无知,不肯就范,我们不能不做好应变准备。本初,公路,你们联络山东豪杰,早做准备,以备不测。届时内外响应,看看天子如何应付。”

    “喏。”袁绍、袁术同时答应。袁术随即又问道:“叔父,我联络哪些州郡的守牧?”

    袁隗沉默片刻:“上次许劭来说,西方白虎逆行入荆州,可能应在孙坚身上……”

    袁术眼睛一亮,连忙说道:“我和孙坚熟,那我去荆州吧。”

    袁绍看了一眼袁隗,会心一笑。

    ……

    刘辩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挠着眉,眉心通红,都快被他挠出血了。

    他很纠结。杨彪的话让他太意外了。他一直以为诸侯讨董,讨的是董卓,现在看来,有没有董卓其实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袁家都不重要,这里面牵涉到的问题远远过他的想象。

    说得简单一点,这是利益集团之争。

    说得复杂一点,这是地域文化之争。

    南阳集团虽然地处中原,但是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吸纳了关中、凉州、并州等地的利益集团,转变为山西集团,是皇权的基础。而河北集团则因为文化、经济等相似的因素,将青徐兖豫荆扬吸收了进去,扩展为山东集团,是官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集团以太行山为界,分为山东、山西两种文化。山东文化胜,山西武功胜,所谓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因为从光武帝开始就重文事,甚至将都城搬到了洛阳,东汉一代,山东占据上风已经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国家赋税大半出自山东,山西的并州、凉州都要靠朝廷拨款,而曾经的八百里秦川——关中现在也荒凉不堪,不复当年辉煌。如果袁家据山东而起兵,大汉土崩瓦解在所难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钱粮,朝廷会陷入经济危机。

    没有钱粮,没有人口,再善战的将军也没办法。历史上,从黄巾之乱开始,混乱三十余年,最后建立三国的魏吴都在山东,蜀国也是占据了益州,倚仗着益州的独特地形割据一方。凉州、并州虽然出精兵,却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原因就是经济基础太差,不足以支撑长年的战争。

    如果袁家控制了山东,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吗?还是最后和汉献帝一样,寄人篱下,苟延残喘?

    刘辩犹豫不决。

    贾诩匆匆的走了过来。看到刘辩红的眉心,他就知道刘辩在担心什么。他默默的走到刘辩身边,静静的站在一旁,眼神平静。

    刘辩站直了身子,轻声问道:“文和,如果袁家占据山东,我们有机会平定他们的叛乱吗?”

    “陛下,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贾诩道:“更何况,如果我们处理得及时,不让袁家兄弟逃出洛阳,山东虽众,群龙无,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刘辩看了看四周,四周空荡荡的,可是他觉得暗中有无数眼睛在看着他们。想瞒过袁绍的耳目,将袁家一网打尽,何其难也。

    刘辩苦笑一声:“不管怎么说,并州军都是关键。如果让并州军落到袁家手中,我们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文和,你现在可以去找吕布了吧?”

    贾诩笑了:“陛下放心,袁家兄弟贵戚公子,他们坐而论道,可以吹枯嘘生,行军作战,他们并不擅长。黄巾作乱时,他们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无能。倒是有一个人,陛下要提前做好准备,最好能将他收为己用。实在不成,就干脆杀了。”

    “谁?”

    “当年曾经协助皇甫嵩平定长社黄巾的骑都尉,曹操。”

    刘辩眉头一挑,然后笑了起来。贾诩很有眼光,而且,他这些天没闲着,一直在做准备。当初把他从董卓手下挖过来,是非常明智的。

    “文和,不破不立。”刘辩下定决心,慨然说道:“你带我的手诏,先去和丁原、吕布谈一谈。”

    。

    。

    ;
第041章 赠马
    吕布翻身下马,看着呼哧呼哧直喘的坐骑,恨不得一脚踹死它。才跑了不到十几圈,它就累成这样,要是上阵博杀,它能坚持几个回合?

    这些天,吕布一直在苦练武艺,只等曹操送来好马,就再去找张绣比武,一雪前耻。奈何曹操一去就没了消息,吕布的心里不禁忐忑起来。大话说出去了,如果袁绍不派人来请,那他可就没脸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布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没底。即使是在部下面前,他也有点没脸见人的感觉。希望越来越渺茫,羞辱却越来越浓重,他开始怨恨曹操,怨恨袁绍。

    这些世家子弟眼高于顶,根本看不起我这样的人。他们只认得丁原。

    吕布越想越气,飞起一脚,“喀嚓”一声,将路边的一根碗口粗的柳树踹成两截。

    “奉先……”一旁的张辽刚要劝说,突然看向远处,连忙说道:“有人来了。”

    吕布凝神看了片刻,脱口而出:“好马!”

    张辽随即也赞了一声:“好马,这马比张绣的那匹御马还要好。”

    “是呢,是呢。”吕布见猎心喜,按捺不住,拉过一匹马,迎了上去。走得近了,他才看出来人是贾诩,不由得眼神一黯。他原本是想看看这马是谁的,如果可能,能买则买,不能买则夺。可对方是贾诩,他不敢这么放肆。西凉人可不是好惹的,何况贾诩的背后还是天子。

    “奉先,来迎我啊?”贾诩笑眯眯的打量着吕布,拉紧了赤兔的缰绳。赤兔不耐烦的打着喷鼻,摇头甩尾。

    一看到赤兔,吕布的心脏就不受控制的猛跳起来,两眼放光,如同看见了绝世美人。他的一颗心全在赤兔马上,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和贾诩客套,他嘿嘿笑了两声:“文和,这是哪儿去?”

    “来传诏。”贾诩打量着吕布,将吕布直勾勾的眼神尽收眼底,却不作任何回应:“天子嘉丁校尉之功,想让他任护匈奴中郎将,还镇并州。”

    “不是说让他做执金吾……么?”吕布一开口,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天子从来没有说让丁原做执金吾,那是袁家的意思。天子这是要赶丁原离开洛阳,断袁家一臂呢。一念及此,吕布又冷笑起来,天子想得太简单了,丁原能答应才怪。他连忙改口道:“那这马是……送给丁校尉的?”

    话音中,有说不出的失落,甚至还有一丝不甘。

    贾诩遥摇头。“不,这赤兔马是天子赐与奉先的。”

    “还有我的……”吕布笑了一声,突然觉得不对劲,他抬起头,瞪着贾诩:“你说什么?”

    “奉先没听清?”贾诩撇了撇嘴,似笑非笑:“还是奉先不肯受?”

    “这马是送给……我的?”吕布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此马是董公心爱之物,凉州诸将,人人羡慕,却无人能骑。”贾诩笑道:“数日前,董公将此马献与陛下,陛下甚是喜爱,经常骑乘。那天奉先因为马力不济而落败,陛下殊为可惜,一直想着将马赐与奉先。他本想亲自来,只是这几日朝务繁琐,脱不开身,只好让我来送马。”

    吕布心花怒放,已经听不清贾诩说什么了。他忙不迭的从贾诩手中抢过缰绳,翻身上马。赤兔大怒,长嘶一声,人立而起。

    吕布放声大笑:“好马儿,你若是能将我摔下去,我就不是人中吕布了。”

    赤兔蹦跳翻腾,折腾了几次,也没能将吕布摔下去,怒不可遏,撒开四蹄,如同一道流火,向远处狂奔而去。

    ……

    鸿池,曹操突然站了起来,举目远望。

    一匹赤红如血的战马从远处奔驰而过,马上一人,欢笑声如雷入耳。

    曹操的脸色突然变了,半晌无语。

    “怎么了?”何颙皱着眉头,打了个哈欠:“哪来的匹夫,扰人清梦?”

    “没什么。”曹操沉吟片刻:“好象是吕布,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一匹好马,正在试马力呢。”

    何颙嗤的笑了一声:“此等粗野匹夫,心为物牵,志随势移,有一马足矣,心中哪有大道。”

    曹操目光微闪,又问道:“伯求兄,如果并州军与凉州军一样,被天子掌控,那洛阳的局势还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吗?”

    何颙淡淡一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凉之人,皆粗鄙无文,唯利是图。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绝,他们怎么可能同心同德?孟德,你呢,气概是有的,学问终究不固,道心不稳啊。事情到了这一步,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放心吧,凤鸟将至,太平可期,你就安安心心的追随圣人,再创新朝吧。”

    曹操屏住了呼吸,随即又笑了起来。何颙这么说,显然他早就知道袁绍的鸾凤命格,知道袁绍手中的凤卵即将孵化,凤凰出世,圣人再现。

    他没有接何颙的话头,举目看向远处,突然说道:“蔡伯喈来了。”

    何颙又打了个哈欠,站了起来,无精打采的整理着衣服。曹操见了,打趣道:“伯求兄精神不济啊,是不是心思太重了?”

    何颙看了曹操一眼,抬手就是一下,哈哈大笑:“竖子,敢来打趣我,你也没闲着吧。听说你纳的那个歌妓又怀上了,常有虎啸之声?”

    曹操一愣,哈哈大笑:“谣言止于智者。哪来的虎啸之声,是我习武时发声助力呢。”

    “虎形?”何颙笑道:“孟德进展很快啊。”

    曹操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口气:“我很好奇,凤形会是如何的气势啊。”

    “你会有机会看到的。”何颙顿了顿,又说道:“快了。”

    曹操没有再问,整理了一下衣服,飞身跃上自己的坐骑绝影,向远处越来越近的车队迎了上去。奔出一里多路,他来到了车队之前,扬声道:“可是陈留蔡伯喈么,沛国后进曹操,特来迎接。”

    车帘掀开,一张娇嫩的小脸露了出来,看了曹操一眼,随即又消失在车帘后。一个清脆如黄鹂的声音响起:“阿爹,有人来迎你呢。”

    。
第042章 斩丁原
    吕布一口气驰出二十多里,出了一通汗,畅快淋漓,连日来的郁闷一扫而空。他翻身下马,抚着微湿的马颈,爱不释手,连声说道:“好马,好马!”

    赤兔瞥了他一眼,打着喷鼻,抖了抖马鬓,摇了摇尾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看来陛下说得对,只有奉先这样的勇士,才能降伏赤兔这样的龙马。”

    吕布哈哈大笑,得意洋洋。

    贾诩抚着胡须,面带微笑:“有这样的龙马,如果再配上霸王戟,奉先可横行天下矣。”

    “霸王戟?”吕布忽然想起张绣那杆能够承受真气灌注的宝枪,怦然心动:“什么霸王戟,比起张绣手中的枪如何?”

    “霸王戟乃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兵器,又岂是霸王枪能够比拟的。”

    贾诩微微一笑,将张绣得霸王枪的过程说了一遍。吕布听完,两眼放光,心跳如鼓,面红耳赤。贾诩看在眼里,知道火候已到,叹了一口气:“好了,我先去传诏,奉先,你要跟着来吗?”

    ……

    丁原坐在帐中,看着缓步走进来的贾诩,一动不动。

    贾诩眉心微蹙,脸露不虞之色。他身后的侍卫则面色紧张,脸色白。

    吕布带着张辽、高顺快步走了进来,站在丁原身后。丁原这才抬起手,对贾诩招了招:“说吧。”

    贾诩也不在意,从身后的侍卫手中接过诏书,慢慢打开,读了一遍,然后看着丁原。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先是将丁原在并州的功绩夸了一通,然后说,为确保边疆无虞,并州百姓安居乐业,嘉奖丁原勤王之功,任丁原为并州牧,即刻回并州上任。

    丁原冷笑不语。并州牧当然是高官,实权比执金吾可大多了。但是他不能接受这个任命,他已经依附了袁家,担任执金吾,是要帮助袁家掌握洛阳的形势。此时此刻,他怎么可能接受天子的任命,离开洛阳,背离袁家。

    丁原撇了撇嘴,说得很客气,态度却非常倨傲:“洛阳形势未稳,主少国疑,大将军身故,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此时此刻,原岂能离开洛阳?恕不能从命。”

    贾诩早有准备,将诏书收了起来:“这么说,丁校尉是要抗诏了?”

    丁原大声说道:“天子未加元服,尚未亲政,无太后懿旨,岂能下诏授任?此乃乱命,原虽然粗鲁无文,略知忠义,期期不敢奉诏。”

    贾诩清了清嗓子,咳嗽一声:“陛下有口谕。”

    丁原眉头一挑,不屑一顾。

    “丁原奉诏赴任,则为国家忠臣,朕当善待之。丁原若不奉诏,目无君长,意图不轨,斩之,以儆效尤。”

    丁原有些诧异,抬起眼皮,斜睨着贾诩,怒极而笑:“杀我?贾诩,谁能杀我?”

    背后有战刀出鞘声,丁原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吕布在拔刀。他冷笑一声,戟指贾诩:“奉先,为我斩杀了此西凉獠犬,以正视听。”

    吕布大喝一声:“喏,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杀!”

    丁原愕然,转过身,一抹刀光电然而下。他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级已经滚落在地,一腔鲜血喷涌而出。贾诩早有准备,及时躲在一旁,未沾半点血腥。他笑眯眯的的看着吕布,点了点头。

    “来人,将丁原拖出去示众,告诫全军乱臣贼子是什么下场。”吕布轻蔑的看了一眼丁原的尸身,用脚尖将丁原的级拨到一边,让开了他圆睁的双目。“文远,将此贼的级函好,带与陛下。子平(高顺),你留下整顿营盘,若有不从者,一概斩杀。”

    张辽、高顺躬身领命。

    ……

    “可惜!”刘辩看着木函中丁原死不瞑目的级,轻叹一声。他到底还是死了,不是因为董卓,不是因为李儒,而是因为自己和贾诩。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吕布有些尴尬,天子说丁原可惜,那自己又算什么?

    “古人云,皆能善始,鲜能克终,说的大概就是丁原这样的人。”刘辩轻轻的盖上木函:“朕可惜他的才干,本想让他镇守并州,为国御边的,没曾想他却辜负了朕的一番美意。”

    吕布如释重负,原本的担心不翼而飞,对丁原的愧疚也淡了几分。“陛下所言甚是,臣也觉得丁校尉可惜。他镇守并州多年,还是有功的。”

    “是啊。”刘辩抬起头,打量着吕布和张辽。那天在人群中,他就看过张辽,不过他不认识。现在的张辽刚刚二十岁,正是一颗小嫩葱,谁会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员虎将。“吕布,朕希望你能以丁原为鉴,善始善终,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身好武艺。有朝一日,朕希望能率领你们这样的猛将征伐天下,开疆拓土,而不是自相残杀。”

    “唯!”吕布躬身再拜:“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甚善!”刘辩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吕布:“观你相貌,的确有几分绝世猛将的气质,想来是配得上霸王戟的。走,我们去看看。”

    吕布大喜,亦步亦趋,跟着刘辩来到了藏兵阁。站在装有霸王戟的木柜面门,吕布脸色通红,两眼放光。他握紧了双拳,一步步的走向木柜,从守藏吏手中夺过钥匙,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柜门。

    一股雄浑的气息扑面而来。吕布退了半步,身体绷紧,这才站稳了脚步。他不好意思的回头看了一眼,却见刘辩一脸微笑的看着他,并没有像其他一样被霸王戟的杀气所逼,不由得愣了一下。

    “陛下……不惧霸王戟的杀气?”

    “可能……是因为气类不合吧。”刘辩自嘲道:“朕对它无感。”

    “不可能。”吕布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陛下龙行虎步,真气之浑厚,不亚于臣,岂能无感?”

    刘辩愕然,随即又苦笑着摇摇头。吕布这种人也会拍马屁?不过,他这马屁拍得可有点不着调。我如果有这么浑厚的真气,还会将赤兔马和霸王戟让给你,还需要费这么大的心思来拉拢你?我不会骑着赤兔,拿着霸王戟,一个人把袁家给挑了?

    。

    。

    ;
第044章 失传的乐经
    刘辩愣住了,听蔡邕这个意思,他不仅不恨死鬼先帝将他配到朔方,反而觉得对不起先帝?

    “陛下,臣到朔方,后又流落江湖十余年,名为流放,实则另有使命。臣至朔方不久,陛下就下诏大赦,臣已经是无罪之身,何必再流落江湖而不归?无他,使命未竟,不便即归也。”

    刘辩倒吸一口冷气,这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听起来,这里面另有原因?

    “陛下,臣还是从头给你说起吧。”

    “好,你慢慢说。”刘辩连忙让侍臣退出,准备细细听蔡邕说说原委。为了防止蔡邕说得嘴干,他还特地准备了淡酒,亲自给蔡邕斟酒。

    见此情景,蔡邕的眼角抽搐着,老泪纵横,好半晌才平静下来。

    “陛下知道命格吗?”

    “命格?”刘辩愣住了,你这是要和许劭一样算命吗?

    “不错,人生而有命,命格不同,即是禀赋不同。有人生而聪明,有人生而愚笨,有人生而强健,有人生而体弱,皆是不同命格所致。此乃先天所赐,人莫能改。不过,先天所赐并不一定就能显现于世,正如石中有玉,却未必都能成为珍宝。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命格,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只有少部分人,或是明悟了自己的命格,刻苦修习,或者经高人指点,顺其天性,加以调|教,故能出常人,道业有成,建功立业。”

    “等等。”刘辩抬起手,打断了蔡邕,他想起了一件事,和蔡邕说的情况有点相似。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有很多人相信人的潜能并未得到充分的挥,即使是最聪明的爱因斯坦也不过挥了大脑能量的1o%。而这一世,他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将《黄帝十二形》中的?形图谱交给张绣时,张绣就说过,他目前的成就,也就是练到了七幅图中的第三幅而己。与吕布一战,他有所突破,但也仅仅是摸到了第四幅图的门槛,还谈不上登堂入室。

    他现在已经能与吕布战成平手,如果他能练至第四幅大成,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如果他能练成第七幅,练至大圆满境界,将是何等的神奇?

    莫非张绣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虽然练成了高强的武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命格,只是他的运气好,习得了适合他的枪法,这才让他成为高手。实际上,他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

    推而广之,吕布是不是也是如此,关羽是不是也是如此?他们能成为一代高手,只是因为他们天生的禀赋过一般人,但他们自己却并不清楚这一点。如果能明悟自己的命格,有的放矢,他们的成就也许可以更高。

    刘辩把自己的怀疑对蔡邕说了,蔡邕连连点头:“陛下举一反三,所言甚是。正是如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命格,只是随波逐流,与世沉浮而已。真正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都是当世罕见的天才。故圣人有云,识人易,知己难。”

    “那……怎么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

    蔡邕沉默了片刻,重新抬起头的时候,他的目光炯炯:“陛下知道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吗?”

    “守孝三年……难道就是为了明悟自己的命格?”

    “臣不知道古人立此制是不是出于这个考虑,但是据臣所知,于守孝期间脱胎换骨的人有不少。”

    “比如谁?”

    “比如袁绍。”蔡邕又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还有臣。”

    刘辩看着蔡邕,一时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他听说过蔡邕是个孝子,但是他不知道蔡邕在守孝期间明悟了自己的命格。他顺嘴问道:“你是什么命格?”

    “杜鹃。”

    刘辩差点再次吐血。杜鹃啼血,那可是苦命鸟,怪不得蔡邕命这么苦。

    “袁绍是什么命格?”

    “臣不知道。”蔡邕摇摇头,“可是臣知道,袁绍少年时,虽为公族,却并不出众。其后遭母丧,守服三年,再然后又追行父服三年,六年服毕,再现于世,则如楚庄王之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为天下年轻人的领袖。以臣之见,他当是在前三年中初悟了命格,这才追行三年父服,以毕其功,然后仪态万方,威仪大成。”

    “这么说,守孝的意义其实不在追思父母,而是领悟自己的命格?”

    “不然,追思父母,当是圣人制礼的本意。”蔡邕道:“人皆为父母所生,父母乃人之先,为父母守孝,与父母在天之灵相接,可能正是领悟自己命格的契机所在。”

    守孝三年是古礼,在孔子那个时代就已经被人非议,不能严格执行。到了汉代更是破坏无遗,除了少数人或是出于至孝,或是出于邀名,会守孝三年之外,很少有人真能为父母守孝三年。

    如果按照蔡邕这个说法,守孝三年除了追思父母之外,正是明悟自己命格的契机,那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后世没有出现那么多神奇的人物了。没有了守孝三年的习惯,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自然挥不出自己所有的天赋,原本的潜能也就只能一直潜着了。

    “先生去朔方,又与命格有什么关系?”

    “守孝三年,常人尚可,天子却无法实现。三年不理政,天下必乱。”

    刘辩连连点头附和,这倒是事实,别说三年了,三个月恐怕都不成。

    “臣去朔方,是寻找另一种明悟命格的办法,一种已经失传的办法。”

    刘辩忽然激动起来:“不用守孝三年,也能明悟命格的办法?”

    “正是。”

    “那先生找到了吗?”刘辩话一出口,随即又失望了。蔡邕一开始就说过了,他没有完成先帝托付的使命,自然是没找到了。

    “臣没有找到。不过,臣从匈奴人、鲜卑人的习俗中有所感悟,知道那可能是什么了。”

    “是什么?”

    “是乐,古乐,已经失传的《乐经》。”蔡邕长叹一声:“古乐失传,古礼亦废,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越来越少,圣人当出而不出,亦其然也。”

    。

    。

    ;
第045章 广陵散(求推荐,求收藏!)
    刘辩若有所悟。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又称为君子六艺,其中《乐》早就失传,汉代就无人传习。难道说,这失传的《乐》就是激发命格的另一种方法。

    刘辩随即又想到了《太平经》里提到了咒术,这咒术会不会和《乐》一样,都是明悟命格的另一种办法?他们有一个相同点,都是靠声音起作用,和后世的音乐催眠或者音乐疗法类似。

    音乐催眠也好,音乐疗法也罢,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选用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据说能激发某种频率的脑电波,开发潜能。蔡邕说,他是从鲜卑人、匈奴人的习俗里得到的启发,这个习俗可能是指草原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世界上的大多数原始宗教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巫术,还包括巫乐、巫舞。

    巫是人类蒙昧之初的知识分子,巫这个字就代表他们是与天地沟通的职能。随着文明的进展,巫术渐渐被学术代替,巫师也被学者所代替,只有那些文明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或民族还保留着巫师、巫术。

    大汉离上古不远,也有巫术,但已经不是主流,只有没文化的下层百姓才重视巫术。张角的符咒治病就是巫术,被他蛊惑的也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庶民,或者是想改朝换代的野心家,真正的知识分子很少参与其中。

    但是,巫术作为学术的源头,却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面目,当中原因为某些原因,学术有所中断的时候,向周边民族的巫术中溯源求本也是一个选择。孔子说,礼失求诸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乐经》失传了,蔡邕却在匈奴人、鲜卑人的原始巫术里得到了启发,得出了一个和后世理论极其相近的结论,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刘辩明白了这个道理,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乐经》失传,蔡邕这些年的努力也白费了。刘辩看着须发苍白的蔡邕,非常同情。

    “先生,你已经尽力了。”刘辩叹惜道:“你就在洛阳好好休息吧,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陛下,臣虽然没有找到失传的《乐经》,却并非一无所获。”

    “哦,你有什么收获?”

    “臣得佳琴一具,古曲一首。”蔡邕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快乐:“也许,陛下可以凭此琴此曲,明悟自身命格,孵化龙卵。”

    “龙卵?”刘辩一愣,眉毛立刻扬了起来:“你是说,一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正是,正是。”蔡邕连连点头:“汉家藏有一颗龙卵,据说是周武王时的巨龙所生,若能孵化龙卵,重新抚育出一头巨龙,则汉道可兴,汉运可昌。”

    刘辩刚刚高兴一点,又被蔡邕这句话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周武王时的巨龙所生?那这颗龙卵也快成化石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