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策却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连续不断的猛攻,次次都全力以赴,他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再加上心神已乱,刺出去的矛便有些错乱。周瑜见状,不敢再等。连忙命令鸣金。

    “当当当……”清脆的铜锣声一响,孙策借着策马冲锋的机会。直接回了本阵,与马超脱离了接触。

    马超拨转马头,却没有去追,而是看了徐晃一眼。徐晃一动不动。静静的端坐在战马上,打量着对面的两个少年。周瑜和孙策不敢怠慢,落荒而去。

    “将军,不追么?”

    “不追。”徐晃微微一笑:“要杀孙策很容易,我们还是先进舒城吧。”

    “好。”马超二话不说,收起了长枪。庞德催马过去,从地上捡起了孙策的头盔,曲指一弹,笑了一声:“这头盔不错。孙策丢了头盔,恐怕后脖颈会有些凉。”

    马超哈哈大笑。

    ……

    徐晃、马超径直来到舒县城下。

    得知有援兵到来,陆康大喜过望。亲自赶来相迎,可是一看徐晃和他身后的人马,陆康心头那块刚刚放下的石头又悬了起来。区区一百骑,能顶什么用?难道朝廷真的要放弃庐江了吗?

    “陆府君?”徐晃翻身下马,大步赶到陆康面前。

    陆康点点头,拱手还礼:“徐将军?”

    “府君客气。在下正是横野将军,河东徐晃。”

    陆康上下打量着徐晃。惴惴不安。开战以来,他一直守在庐江,被袁术所隔,对朝廷的事知之甚少,根本没听说过徐晃的名字。看徐晃如此年轻,最多不过二十五六岁,却已经是一个杂号将军,他难免生疑,他能解庐江之围?而更让他生疑的是马超,马超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却身披甲胄,据说还刚刚战败了孙策,怎么听都不像真的。

    “恕陆某孤陋寡闻,河东徐家……是哪位大贤?”在陆康看来,二十多岁能做将军,肯定是家世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这样的世家,他至少应该听说过,可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河东有个徐家。

    徐晃心知肚明,陆康是吴郡世家,他本能的把自己当成了依靠家世骤贵的权贵子弟。他笑笑:“晃出身寒门,以郡吏入仕。蒙陛下不弃,屡加拔擢,并非因为家世。”

    陆康恍然大悟,突然喜上眉梢:“你……你是从长安来的?那我的从孙陆逊是不是已经到了长安?”

    徐晃点点头:“正是,令孙已到长安,陛下非常喜欢他,听了他的哭诉之后,这才派我等来解舒县之围,以慰诸位耿耿忠心,拳拳之意。”

    陆康一则以喜,一则以忧。“陛下不忘我等,实在庐江百姓之幸。可是区区百骑,能解舒县之围么?”

    “请府君放心,明日一战,为府君破之。”

    陆康将信将疑。见徐晃说得从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安排他们休息,然后又召集众将议事,准备明日的战斗。

    ……

    孙策回到大营,越想越恼火,越想越憋屈,大发雷霆,声如怒虎。

    自他上阵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形,从来都是他逼得对手手足无措,杀得对手落花流水,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被对手打得手忙脚乱,甚至连头盔都被打落?

    在孙策看来,被打落的不仅仅是头盔,更是他的尊严,甚至是他的首级。不报此仇,他孙策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

    如何才能报仇?孙策左思右想,却找不到什么好办法。原本他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十五岁悟命,比父亲孙坚早了十几年,将来的成就一定能超过父亲。如果立了战功,再从袁术手中得到导引图谱,他就可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凭借着家传的剖鲧吴刀,成为项羽式的无敌猛将指日可待。为父报仇还不是轻松得一句话的事?

    现在倒好,父仇还没报,自己却被人打得鼻青眼肿。这人还只是一个郎官打扮,如果真如他所说,他是天子身边的一个普通郎官,那他哪里还有机会向天子报仇?别说父仇,自己被羞辱的这个仇都报不了。

    苦思无策,孙策越发的恼怒,像一头困兽,发出一声声愤怒而无助的嘶吼。

    周瑜赶了过来,看着面色通红,两眼充血的孙策,同情的叹了一口气:“伯符,何苦如此?”

    “公瑾,你说我该怎么办?”孙策大步走到周瑜面前,双手抱着周瑜的肩膀:“公瑾教我。”

    周瑜将孙策推到案后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水,看着孙策喝了下去,这才沉声道:“伯符,你相信这些人是从长安来的吗?”

    孙策眨了眨眼睛:“虽然太过离奇,可是现在的确有些信了。如果洛阳有这样的精锐,刘协和皇甫嵩又何至于坐视彭城失守,陶谦败退?”

    周瑜点了点头:“我也这么想。这么说来,天子已经回到了长安。他五月间离京北伐,这么快就能凯旋,实力可见一斑。如果他真的击溃了鲜卑人,那么凉州的韩遂、马腾被他击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你还记得吗,与你对阵的那个年轻人就是西凉口音。”

    孙策沉思片刻:“不错,听起来的确有些怪怪的,不像是关中口音。”

    “以战胜鲜卑人、西凉人的精锐攻打山东,如何?”

    孙策倒吸一口凉气,半天没有吭声。如果真如周瑜猜测的那样,天子能够接连击败鲜卑人、西凉人,那山东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在大汉诸州中,幽并凉的骑兵号称天下精锐,根本没有对手。鲜卑人更是马背上的骄子,绝非山东的步卒可以对抗。刘辩挟战胜鲜卑之余威,以并凉劲卒为锋,破袁氏兄弟易如反掌。

    曹操破彭城时,刘辩还没有回师,刘协只能坐视彭城易手。现在情况不同了,刘辩只派出百骑就敢孤军深入,远及庐江,等他的大军回到洛阳,东出荥阳,袁绍还能是对手吗?

    那他为袁术卖命,是不是有些不智?

    可是,父亲孙坚为刘辩所杀,这个仇难道就不报了?孙策摇摇头,沉声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纵使昏君可以横行天下,我也不得不奋起反击。”

    “伯符,你还记得于吉吗?”

    孙策一怔:“回江东?”

    “对啊,回江东,据大江之险,天子纵有千骑万骑,又能如何?这才是我等可以凭借的根基。转战江淮,旋得旋失,非明智之举啊。”周瑜耐心的劝道:“以伯符的能力,以孙家、吴家在吴郡的根基,割据江东易如反掌。天子的兵力虽强,击破袁氏兄弟指日可待,可是要想真正荡平江淮,还需要一段时日。有这些时间,伯符可从容布局,坐观成败,岂不比为袁术卖命好?”

    孙策犹豫不决。这样的道理,他早就知道。于吉当初劝孙坚回江东,孙坚没有听,最后战死在龙渊,他现在遇到的情况和当初一模一样,是听于吉的建议回江东,还是继续攻打舒县?如果他不听于吉的建议,会不会落得和父亲一样的结局?

    可是,就这么放弃舒县,怎么向袁术交待?母亲和弟妹都在袁术的手中,他这就么死了,以后还怎么做人?更何况他刚刚被马超击败,如果就此撤军,会不会被人认为是怯战,以后还怎么征战天下?

    “公瑾,我知道回江东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不能走。”孙策痛苦不堪:“如果母亲和弟妹都被袁术杀了,我一个人回江东,就算得到了整个天下,又有什么意义?”

    周瑜长叹一声。(未完待续)

    ps:谢书友鱼翔浅底万点打赏。
第292章 观者众(书友登轩无尽万点打赏加更)
    周瑜和孙策相交日久,情同莫逆,对孙策的处境非常清楚。于吉的建议是不错,可是对孙策来说,这却根本不是一个选择。

    孙坚战死,孙策就成了家中最年长的男人,他一心要挑起孙家崛起的重任,却毕竟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要让他置母亲和弟妹于不顾,率领部曲回江东创业,实在太难为他了。

    他是一个英雄,却不是一个枭雄。

    周瑜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惋惜,以孙策的能力,如果能够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他有机会割据一方,裂土封侯,甚至有机会称王称霸。可是如果割舍不下亲情,他就无法脱离袁术的控制,最终只能成为袁术手下的一条狗,加上他这好勇斗狠、每战必身先士卒的性格,迟早会和他的父亲孙坚一样战死沙场,哪里有什么事业可言。

    有友如此,自是幸事,可是如果这是事业的依托,未免有些不足。

    周瑜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孙策说,只好沉默。

    孙策感觉到了周瑜的犹豫,他转过头,打量着周瑜游离的眼神,咬了咬牙,沉声说道:“公瑾,我觉得……你从叔的选择是对的。”

    周瑜一愣,讶然的看着孙策:“你说什么?”

    “我说,你从叔选择支持陆康的决定,很可能是对的。”孙策叹了一口气,心情低落:“袁家兄弟空有四世三公之名。却无容人之量,要夺天下,再立新朝。怕是有点勉强。你从叔选择支持陆康,心向朝廷,也许是更明智的决定。”

    周瑜的眼角颤了颤,半天没有说话。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他和孙策之间没必要互相试探,特别是孙策,对待朋友和对待家人一样坦诚,从来不肯辜负。他这么说。应该是真的觉得取胜的希望不大了。对于自负的孙策来说,有这样的心态实在不多见。看来今天的失利对他打击非常大。

    “伯符,两军征战,较量的将帅的智慧,而不是匹夫之勇……”

    “可是当双方的实力差距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就不是实力可以弥补的了。”孙策握紧手腕,长叹一声:“今天我与那少年一战,已经有所不敌,而他身后的那些骑士之精锐,更非我军骑卒可比。你注意到没有,那个手持战斧的将领?”

    周瑜点点头,他当然注意到了。

    “那人的武艺不在少年之下,而且……”孙策犹豫了片刻:“即使是先父在世,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我估计。他应该和吕布一个层次。”

    “吕布?”周瑜大吃一惊。论谋略,他自认比孙策更强,可是论武艺。他却不如已经悟命的孙策。孙策的直觉很敏锐,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他不会故意贬低自己的亡父。可是,要说还有人和吕布一样强悍,他却不怎么相信。吕布在荥阳城前以一敌三,早就成了少年剑客心目中的战神。难道这样的人在天子身边居然不止一个?如果徐晃真的和吕布一样强大的话,那麻烦可真大了。孙策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那我们怎么办?”周瑜盯着孙策的眼睛:“撤退么?”

    孙策眼神微缩,迟疑了好一会:“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我总觉得,撤回去……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周瑜一时愕然。他看着孙策,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这还是那个意气风发,一心要与天下英雄争锋的孙策吗?

    ……

    洛阳城,太傅皇甫嵩的宅第。

    这是一幢并不大的小院,但是很幽静,屋角有数杆翠竹,虽然寒风萧索,竹叶却依然青绿。如水般的月光下,轻风拂动竹杆,沙沙作响,竹影婆娑。

    皇甫嵩与阎忠面对面的坐在堂上,欣赏着屋角的竹影,他面前的案上摆着一幅帛图,正是刘辩让马超捎来的先天十三势的起手势。帛书叠得很整齐,仿佛从未打开过。

    阎忠瞟了一眼皇甫嵩,嘴角带笑:“义真,真不打算看看吗?”

    “公孝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我是不想看了。”皇甫嵩淡淡一笑:“虬龙命已经让我担惊受怕了半辈子,我年纪大了,不想再受这样的惊吓,只想太太平平的过几年。”

    阎忠摇了摇头:“你啊,就是太谨慎了,所以这庐江的战事才会由徐晃一个年轻人主持。”

    “有什么不好?”皇甫嵩不以为然,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清茶:“你不是一直在说嘛,要保持平衡,不要让凉州人独大,有一个河东人出来主持军务,分洛阳的兵权,岂不是正合我意?”

    阎忠苦笑一声,无言以对。他和贾诩一样,一直坚持要由西凉人主导朝政,但是要保持克制,千万不能形成独大的局面,以免给西凉人带来灭顶之祸。只是皇甫嵩比他想象的更保守,连天子给的导引图谱都不打算练,完全是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让他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不独大,不代表就要让出主导权啊。现在董卓已经被闲置,如果皇甫嵩再主动放弃,那凉州人在军队的力量就会被削弱。眼下并州的张辽已经成长起来,河东的徐晃眼看着又要上位,凉州却还没看到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年轻人,这让阎忠很担心。

    “陛下心胸开阔,如果他忌惮你,又何必将这个导引图谱给你?”阎忠不动声色的劝道:“义真,小心谦虚过头,被人当成作伪啊。”

    皇甫嵩无声的笑了起来:“公孝,我不是担心长安的陛下忌惮,我是担心这里的殿下啊。”

    阎忠眉头一挑,长叹一声:“义真,还是你老成,我有些书生意气了,实在愧对义真的信任。”

    “别忙着自责。公孝,你说说看,陛下让徐晃百骑解庐江之围,究竟是想敲打谁?是陈留王殿下,还是我,抑或是山东的叛逆?”

    “也许是兼而有之吧。”阎忠转动着茶杯,沉吟片刻:“陛下用意深远,我一时还捉摸不透。徐晃轻军突进,很有点陛下横扫草原时的打法,蛮横,霸道,却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透着那么一股子年轻人的胆气。”

    皇甫嵩瞥了阎忠一眼,哈哈大笑:“公孝,又来了,又来了。”他笑了两声,又轻叹一声:“可惜,电闪永夜,雷鸣瓦釜,终究只是刹那的辉煌。如果殿下能从中感受到些许勇气,那才称得上可喜可贺。”

    阎忠闪亮的眼神也黯了下来,不由自主的长叹一声。刘辩再强势,终究不能长久。北伐的战果再辉煌,也无法掩饰他无嗣的尴尬局面。如今之计,大汉的将来还要落在刘协的身上。可惜刘协不是刘辩,他身上有太多河北人的血。

    ……

    朝阳初升,舒县城门大开。

    陆康顶盔贯甲,目送徐晃等人出城。两千经过徐晃挑选的步卒紧握手中的武器,目光炯炯的看着徐晃,看着他身后的那些骑士。陆康不知道徐晃和他们说了些什么,但是他看得出来,这两千步卒斗志昂扬,一点也不担心接下来的战斗。

    徐晃要以这两千一百步骑与孙策决战,而他甚至没有向孙策发出挑战书,根本不知道孙策会不会应战。至少在陆康看来,孙策不太可能会和徐晃阵前决斗。孙策虽然自负武勇,可是昨天与马超一战,已经证明了他的武勇不足恃,那么今天他很可能会放弃决斗,转而发挥他的兵力优势。

    孙策有一万人马,攻城不足,阵而后阵,却有足够的优势。

    徐晃凭什么肯定孙策会和他决斗?陆康不清楚。但是他选择相信徐晃,选择相信天子,既然天子派徐晃率一百骑赶到庐江来解围,而徐晃的确安然无恙的穿过了颍川、汝南两郡,赶到了庐江,就说明天子没有用错人。

    徐晃向陆康拱了拱手,轻催战马,出城列阵。

    陆康上了城头,凭墙而望。

    徐晃的阵势还没列好,陆康听到城下有声音响起,他转头一看,周晖走了过来,一脸的笑容。陆康不由得愣了一下,连忙上前行礼:“周君这是……”

    周晖是周家现任家主周忠之子,曾经做过洛阳令,却不是一个谦谦君子,甚至可以说是横行乡里的恶霸。即使是陆康也不太敢逼迫他,以免他狗急跳墙。周瑜与孙策围城数月,周家一直当没看见,既不与周瑜里应外合,也不帮助陆康守城,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今天他突然上城,让陆康有些紧张。

    周晖皮笑肉不笑的点点头:“徐将军说今天有一场好戏,请我来观阵,盛情难却,我便拨冗前来,凑个热闹,想来府君不会嫌我碍事吧?”

    一听说是徐晃请来的,陆康更是不解。他什么也没说,伸手相邀,不动声色的示意亲卫警戒。

    周晖看在眼里,却不以为然。他大模大样的走到城墙边,负手而立,打量着正在城外列阵的徐晃,眉毛一边高一边低,透着一丝丝不屑。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以少胜多。”他暗自哼了一声:“希望不要让我太失望。”(未完待续)
第293章 有龙,敢屠否?(谢书友骄柒万点打赏)
    建章台。

    刘辩与贾诩对坐,正在下棋,荀攸观战,捻着胡须,眉头紧皱。

    刘辩拈着棋子轻敲棋盘,看了一眼荀攸,笑着对贾诩说道:“文和,你再长考下去,朕担心公达的胡须会稀疏很多啊。”

    贾诩笑笑:“那是他的事,与臣无关。臣可不能再输了,要不然,臣以后就真没什么东西可以消遣了。漫漫人生,很无聊的。”

    荀攸瞪了他一眼:“你再长考,也是输定了。陛下虽然学棋日短,可是他的直觉太强,你纵使耗尽千年修行,也不敌他的随手一子。这就是命,你就认命吧。”

    “我不信。”贾诩摇头晃脑的说道:“直觉虽然高明,可是可一不可再,可再不可三,总有失算的时候。我还是更相信精密的计算。”他顿了顿,又道:“可惜,如果有你荀家的金筒紫蓍相助,我也许可以走得快一点。”

    “走得快一点是多快?”荀攸反唇相讥:“一天几着?”

    “怎么得也得两三着吧。”

    “噗!”荀攸还没笑,歪坐在一旁观阵的曹丕却已经笑出声来。一天走两三步棋,还算快一点?那如果慢一点,岂不是一天只能走一着?

    “看见没?连小儿都在笑话你呢。”荀攸故作不屑:“果然是千年龟,比慢是谁也比不过你。”

    “慢有慢的好处,你不懂。”贾诩拈着棋子。不动如山。“兵贵胜,而不在快与慢。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哀鸣不已,不如藏于九地之下,静待时机。”

    荀攸无语,只好把头扭过去,装作没听见。

    刘辩笑盈盈的看着这两个谋士斗嘴,伸手捏了捏曹丕的小脸蛋:“笑什么笑。听懂了没有?”

    “哦,我听懂了一点。”曹丕嘻嘻的笑道:“贾侍中是以兵法入棋。现在没有战机,所以他就慢慢的耗着,希望陛下心浮气躁,出现破绽。孙子兵法里面说:始如处子。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你已经开始看兵法了?”刘辩很好奇。

    “嗯,我和陛下一样,做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

    “真正战无不胜的将军,是不看兵法的。”贾诩笑笑,逗趣道:“你整天侍候在陛下身边,什么看到陛下看兵法?陛下看道书,兵法反落了下乘。”

    “陛下是真龙,当然不用看兵法。”曹丕理直气壮的说道:“我是凡夫俗子。不学岂能成器?阿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陆逊无辜的眨了眨眼睛。他到刘辩身边的时间还短,做不到曹丕这么随意。

    刘辩却来了兴趣:“陆逊。你说说看,徐晃能不能解庐江之围?”

    “这个……”陆逊迟疑了片刻:“陛下既然派徐将军前去解围,想来一定能马到成功。”

    “不要说这些虚话,要说点你自己想的。”

    “这个……”陆逊舔了舔嘴唇,眼神中露出些许担忧:“臣的确有些担心。”

    刘辩扫了贾诩一眼,两人会心而笑。和曹丕相比。陆逊沉稳多了,是个可造之材。贾诩招了招手。将陆逊叫到身边,让他坐下,循循善诱:“你说说看,徐晃的成败,究竟有多大影响?”

    陆逊低下头,思索片刻,重新抬起头的时候,眼神变得坚定了许多。

    “如果徐将军解了庐江之围,则不仅庐江士绅心向朝廷,不敢附逆,而且可以打击叛军士气。是以徐州可守,荆州可固,扬州更会游离于二袁之外。袁术不能入扬州,则将来陛下挥师东进,平定山东时,就无须舍精骑之利,争舟楫之长短……”

    荀攸诧异的看着陆逊,虽然陆逊的意见稍显稚嫩,可是以陆逊的年纪来说,能由庐江的胜负想到这么远已经难能可贵了。看来吴郡陆家后继有人啊。这样的家族还忠于朝廷,是朝廷的利好,却是袁家的悲哀。

    代表儒门,他们能代表多少儒门中人?

    听完了陆逊的分析,贾诩又问道:“既然此战如此重要,你觉得陛下会很随意的派一个人去吗?”

    陆逊一愣,躬身一拜:“多谢侍中指点,是小子关心则乱。”

    贾诩摸摸他的头。

    ……

    舒县城外,徐晃列阵完毕。

    马超从庞德手中接过长矛,长矛上挑着孙策的头盔。他催动战马,来到阵前,向徐晃点头致意。徐晃端坐在马背上,微微颌首。马超拨马向对面走去,来到出营查看情况的孙策面前,大声叫道:

    “孙策,还记得这是谁的头盔吗?”

    孙策远远的看见自己的头盔,粉嫩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踢马就要冲出去,却被程普、孙静一左一右的拦住了。昨天与马超一战,险些被杀,把程普、孙静吓得不轻,今天两人特地陪孙策出来,以自己的身份压制孙策,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孙策很尊贵这两人,一时倒没有用强,只是气得两眼冒火,恨不得用眼神杀了马超。

    马超却无动于衷,手一抖,将孙策的头盔扔在阵前,又催马上前,战马踢了一脚,头盔轱辘辘的滚了几步远,像一颗首级。看到此情此景,孙策脸皮发烫,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耳光。

    马超却毫无收敛的打算,他端坐在马背上,横枪而立,高声喝道:“孙策,你不是我的对手,我也没打算再陪你玩。今天来,是想让你看一看,什么叫真正的高手,什么叫真正的悟命之人。孙策,你来看。”

    马超说着,手一指,直指两百步外的徐晃。

    孙策等人不由自主的看向徐晃。两百步外。徐晃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即使孙策目力过人,也看不出徐晃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就在他准备反唇相讥的时候。异象突生,让他不由自主的睁大了眼睛。

    远处的徐晃突然变成了一头高大的应龙,与他身后的大纛并肩,他旁边的那些步骑突然之间都变得渺小无比。应龙双翼张开,足有两三丈长,缓缓扇动,连他身边的城门都被挡住了。

    孙策彻底傻了。他知道徐晃很可能已经悟了命。也知道徐晃可能练过导引图谱,但是他从来没想过徐晃是一头如此巨大的应龙。即使隔着两百多步,那慑人的气势也足以让他窒息。

    孙策身边的程普等人没有孙策这么好的目力,看不清对面阵中情况,但是他们也看到了那头有着巨大翼展的奇特生物。还以为徐晃带来了什么猛兽助阵,不由得心脏怦怦乱跳。马超等人的武艺高强,已经让他们很头疼了,如果再有什么猛兽助阵,岂不是雪上加霜?

    曹操以龙助阵,轻易攻破彭城的事,已经让很多人心生恐惧,如今亲眼看到这庞大的陌生怪兽,谁能不心惊。

    马超目力比孙策还要好。孙策等人的表情当然全落在他的眼中。程普等人想什么,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孙策一人。他高声叫道:“孙策。你认得这是什么吗?这是应龙,徐将军是应龙命的神级猛将。你不是有号称能屠龙的宝刀么,如今徐将军不远千里的赶来舒县,就是要试试你这宝刀的威力。”

    他运足了中气,大喝一声:“孙策,敢战否?”

    这一声厉喝。真是喝得中气十足,豪气干云。不仅孙策等人听得清清楚楚,心襟动摇,就连四百步外的舒县城头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陆康等人目瞪口呆,城头鸦雀无声。

    徐晃居然是应龙命的猛将?

    原来这个有着巨大双翼的生物就是传说中的应龙?

    原来徐晃千里迢迢的赶来,不仅是要解舒县之围,更是要直面孙策手中那口据说能屠龙的宝刀?明知孙策的宝刀能屠龙,徐晃依然敢来,可见他是多么的自信。

    或者说,是多么的愚蠢。

    陆康又惊又喜,心提到了嗓子眼。

    周晖却想得更多,头皮一阵阵的发麻。曹操有龙,立刻成了儒门的敌人,成了袁绍的眼中钉,袁绍险些要对付他,可见龙的影响有多大。可是刘辩手下也有龙命的臣子,却没有任何忌惮,反而付以重任,这是何等的胸怀?

    徐晃是龙,刘辩还能放心大胆的用他,那刘辩的龙又是什么样的境界?想想龙渊一战的结果就可以想象了。孙坚的实力比孙策强得多,又有宝刀在手,依然被刘辩一战斩杀。以袁绍至今未能孵化凤卵的境界,他能是刘辩的对手吗?袁氏兄弟妄图与天子对抗,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

    周晖忽然有些庆幸起来,亏得庐江周家没有听周瑜的话,没有依附袁术,与孙策里应外合,攻破舒县。否则,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胜利,最后收获的却将是周家的彻底覆灭。

    原来徐晃请他来观战,就是为了看他应龙命猛将的实力。而他不过是刘辩麾下名不见经传的一名将领,在他之前,吕布、张绣、关羽等人早就在荥阳扬名天下。

    陆康、周晖等人或惊或喜,而孙策却被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拥有号称能屠龙的剖鲧吴刀,所以才能得到袁术的重视。可是有一头龙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邀战,他是应战还是不应战?

    应战,他未必是徐晃的对手,哪怕他有宝刀在手。

    不应战,那不仅他丢脸,孙家更是丢脸,手握屠刀宝刀,却不敢屠龙,还有什么脸色与天下英雄争锋?

    孙策紧紧的握住了剖鲧吴刀的刀环,关节青白。(未完待续)

    ps:谢书友骄柒万点打赏加更,祝贺他成为本书的第一个掌门。

    好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