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话三国-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朝廷以儒为表,以法为里的王霸道杂用不满,就提出汉家天命已尽。要求天子禅让,虽然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却依然不放弃,最后到汉哀帝时,利用天子年幼无知,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示再受命于天,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禅让,只不过还是禅让给刘家而已。
这是皇室对儒门的妥协,但是儒门并不满意。反抗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王莽之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禅让。
“其实,对禅让之说,儒门内还有另一种说法。”荀攸指了指西南方向。“史书记载。所谓的尧禅位于舜。巡狩阳城,崩于登封,不过是一个伪饰之词。真相是舜逼尧退位。并放逐尧于阳城,最后杀之于登封。”
刘辩眨了眨眼睛,很有些意外。他似乎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后面掀起疑古浪潮的时候,这样的翻案之风的确不少。不过,他没想到荀攸会知道这样的说法,这说明汉代时就有这样的记载。
“那禹受舜之禅让也是如此?”
“大致差不多。”荀攸笑道:“不过禹更狠,他不仅夺了舜的帝位,杀之于苍梧,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重演,他还改禅让为父子继承。启之后能得天下,是禹生前早就安排好的,而不是启自己的想法。所谓启杀伯益,改禅让为家天下,其实是误传。否则,舜禅让给禹,岂不是有眼无珠,自掘坟墓?”
“是这样啊?”刘辩笑道:“哪本书上记载的?”
“口耳相传,我并没有看到记载此事的古籍。”荀攸摇摇头:“有很多机密,像我这样的子弟是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记载的,偶尔听长辈提起,已经是难得。不过,有一件事可以佐证此事。”
“什么事?”刘辩来了兴趣。
“被启杀掉的伯益,是商王先祖。”荀攸笑道:“而秦人又是商人的后裔。”
“噗!”刘辩呛住了,他瞪着荀攸:“你的意思是说,商汤灭夏,秦人灭周,其实不过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争斗?”
“说家族,也许不太准备,说氏族可能更准确一点。”荀攸笑笑:“不过,那不是臣要为陛下说的重点。重点是嵩高山。陛下想必也知道,有汉以来,祭泰山的次数屈指可数,可是祭嵩高山却几乎是年年有之,陛下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刘辩想了想:“汉为尧后,嵩高山是刘氏祖山?”
“可以这么说。不过,汉为尧后只是儒门提出的说法,是不是准确,我不太敢确定。但是,汉为夏后,却是没什么问题的。嵩高山又名崇高山,原本就是夏王室的祖山。禹之父鲧,又称崇伯鲧,封邑就在这里。而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启,也是出生在这里。太室山便是启母涂山氏所化,少室山则是涂山氏之妹,姊妹二人共嫁禹,涂山氏生启,启母石就在万岁峰下。”
刘辩目瞪口呆。他知道汉皇室一直祭祠嵩高山,遇到祥瑞也好,遇到灾异也好,都会到嵩高山来祭祀。他原本以为是因为嵩高山靠着洛阳近,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嵩高山一直是刘氏的祖山。
刘辩不禁笑了起来:“那戏志才知道不知道这里是我刘氏的祖山?”
“臣猜他知道。”荀攸收起了笑容,脸色变得有些清冷:“在刘氏祖山围杀陛下,岂不是更能证明刘氏天命已终?”
刘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荀攸说得对,在刘氏祖山击杀他,比在洛阳城击杀他更能说明天意所在。难怪戏志才布了这么大一个局,一定要将他诱到嵩高山来。他沉默了良久,然后看了荀攸一眼:“你对朕说这些,是劝朕撤退吧?”
荀攸点了点头。
“如果真是这样,那朕就更不能退了。”刘辩抚着腰间的黑刀刀鞘,入手阴凉,心也有些凉嗖嗖的。“如果祖山都不能保佑我取胜,那大汉就真的应该亡了。朕就算活着退出去,又有什么意义?”
荀攸叹了一口气。
刘辩没有再说。他本人不怎么相信祖山一说,但是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相信。而他本人也有另外的想法。三国之后是短暂的晋朝,晋人是儒门建立的王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结果五胡乱华,黄河流域的土地全部被胡人占据,晋人蜗居东南,连祖坟都被胡人占了,很多人背井离乡,只能在江南建立了无数的州来代表家乡。
汉代时,州是最高一级的区域建制,晋以后,州成了县的建置,就是由此而来。
与此相仿的还有宋朝。北宋被金人所灭,赵构在绍兴建立南宋,开封一带的祖坟成了金人跑马地,宋代皇室每年祭祖都不能亲临祖庙,只能遥拜。最窝囊是为了苟安,赵构还与金人结为兄弟,甚至不惜杀掉大将岳飞。
刘辩最看不起这类人。现在要他让出祖山,他做不到。
“既然嵩高山是刘氏祖山,想必刘氏先祖总要帮着我一点。”刘辩重新放松下来,半开玩笑的说道:“我得睡一会儿去,也许能做个好梦,得到一点启发。”
“愿陛下能做个好梦。”
……
刘辩的确做了一个梦,不过不是好梦。
他梦见自己战败,被绑在一个石柱上,风吹日晒,奄奄一息,却又不死。一天神乘火而来,手执一刀,一刀剖开了他的肚子,放声大笑。他低着头,看着自己腹开肠流,鲜血如注,沿着山石流下,怎么也流不完,鲜血汇聚成了一个水池,轻风徐来,血水翻滚,腥气扑鼻。
刘辩猛然惊醒,冷汗涔涔。
“陛下?”一个郎中赶了过来,关切的问道:“陛下怎么了?”
刘辨挥了挥手,对远处闻身坐起的荀攸招了招手,把荀攸叫了过来。
“朕做了一个梦,不过,不像是好梦。”
荀攸有些诧异的看着刘辩。刘辩叫他来,他还以为是好事呢。做了噩梦,那你告诉我干什么,打击我的信心,还是考验我的忠诚?
刘辩将刚才的梦境告诉了荀攸,苦笑道:“这怎么解?是不是不太吉利?”
荀攸皱着眉头,沉吟良久,却出人意外的摇了摇头。
“陛下,梦境不能由表相而定,有时候可能会有相反的解释。”他看着刘辩,目光灼灼:“陛下,炎者,朱雀也,凤也。天神乘火而来,应该是征兆着凤系力量的进攻。陛下被困山巅,应该是与眼前的局势相近。”
刘辩想了想,觉得荀攸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也不是好事啊。
“没错,陛下被天神剖开了肚腹,腹破肠流,可是……”荀攸的声音有些颤抖:“陛下,你没有死啊。这是不是说陛下虽然身陷险境,却可以逢凶化吉?”
刘辩看着荀攸,心道这读书人果然是能扯,这都能扯上逢凶化吉?
“陛下,这个梦并非无源之水。”荀攸越想越兴奋,根本没有注意到刘辩的脸色有些尴尬。“陛下,你可能真的和祖山有了感应。”
刘辩哭笑不得:“这……就是有了感应?”
“不错,陛下所梦之人,可能并非陛下自己,或者说,既是陛下,又是刘氏之祖。”
“刘氏之祖?”刘辨一头雾水:“鲧,还是禹,抑或者启?”
“崇伯鲧啊。”荀攸看起来有些不能自抑:“鲧治水失败,被天帝系于羽山,三年不死,天帝乃命祝融剖鲧,鲧不死,剖腹而得禹,血流千里为龙渊。”
荀攸一指东北方向:“那里,便是龙渊。”
刘辩将信将疑,这也太玄乎了,怎么看都像是荀攸为了安慰自己,而故作穿凿之语。
“那鲧后来怎么样了?”
“以身投渊,化为黄熊。”荀攸抚掌而笑:“夏王室本就是龙系血脉,他脱去人形,化为黄熊,并不是死,而是新生。”(未完待续。。)
第151章 应龙命
“典韦在哪里?典韦在哪里?”吕布挥舞方天戟,沿着山道飞奔,愤怒的吼声在山谷间回荡:“典韦,来战,来战!”
曹性、魏续等人紧紧的护在他的两侧,注意着两侧的山坡,阻止有埋伏出现。顶点 ;小说
一切都很顺利,他们遇到了几次阻截,但是在愤怒的吕布面前,那些阻截都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就被吕布轻易的突破了。唯一让吕布不爽的是,他没有遇到典韦,没能和典韦一决高下。
到目前为止,除了张绣机缘凑巧,曾经战胜过吕布一次之外,典韦是唯一真正和吕布战成平手的人。典韦骑术不精,但是力大无比,一对重达八十斤的铁戟挥舞起来,就算是用戟的大行家吕布也觉得有些棘手。他们临阵战过几次,未分胜负。也正是因为典韦挡住了吕布,曹操才顺利的将吕布堵在了山里。
吕布对此非常恼火,他认为这都是自己未能击杀典韦的缘故。他当然不肯承认自己的步战不如典韦,只说是不习惯这种山地,等到了平坦一些的地方,他一定要和典韦见个高下,而且是比步战。
可惜,典韦却一直没有露面,是以吕布虽然顺利的杀出了百山谷,和张绣会合一处,却依然觉得不爽,依然不开心。
张绣大笑:“吕奉先,记着,我又救了你一次。”
“呸!我要你救?”吕布啐了张绣一口,一脸的郁闷:“陛下在何处?我要见陛下。”
“陛下在后面。”张绣也不恼。有机会拿吕布开涮,他太高兴了。“奉先,为了救你,陛下可是冒了奇险。现在不仅有曹操拦路,袁术又赶了过来,正准备截我们的后路呢。”
一听到袁术的名字,吕布想起了被袁术嫌弃的往事,更是一脑门的不爽。“既然如此,那袁术就交给我了,谁敢和我抢。我就和他断交。”
“哈哈哈……”张绣大笑:“奉先。你被困十余日,又累又乏,赤兔草料不足,恐怕体力也有些不济。依我看。突袭袁术的任务还是交给我吧。你先养养精神。”
“张绣。你敢小看于我?”吕布大怒:“要不要先战一场?”
“你以为我怕你?”张绣仰面大笑:“战便战,我又不是没战胜过你。”
“哇呀呀,气死我了。”吕布彻底抓狂了。拔腿就向张绣冲去。曹性、魏续连忙拽住。开什么玩笑,刚刚被人家救出来,就要和人家拼命,这也太丢人了。
……
“当!”夏侯惇挥刀架开徐晃的战斧,连退几步,挥了挥酸痛欲断的手臂,喝道:“撤!”
夏侯渊闻声下令,率领将士们迅速向后撤去。徐晃追上山头,指挥部下迅速占领制高点,这才向远处的贾诩、杨凤发出消息。沉重的战斧在他手中轻若毫羽,浑不在意。
杨凤看看撤退的曹军,又看看空中盘旋的鹞鹰,兴奋不已。“贾侍中,夏侯惇撤退了,我们可以向前攻击,与陛下会合了。”
贾诩一动不动,看看面前的地图,又看看远处的太室山,眉心微蹙。
“请伍都尉来。”
一个亲卫飞奔而去,将正在左翼追杀敌军的伍玄请了过来。伍玄一边抹着额头的汗,一边笑道:“贾侍中有何吩咐?”
“子初,那个方向十五里到二十里左右,是什么所在?”
伍玄抬起头,顺着贾诩的手指,看到了天空的鹞鹰。“应该是二十八浦。不过,要到二十八浦,我们要先绕过登封城,路程大概有四十里左右。”
伍玄在地图上指出了位置,贾诩不禁摇了摇头:“栖之,你觉得呢?”
杨凤也回过味来了。“这似乎有诈。夏侯惇未败而撤,应该是诱我们入山。二十八浦莫非有什么问题么?”
伍玄想了半晌:“二十八浦是二十八个水潭,位置近乎二十八宿,据说水源相通,连成一体,的确有些古怪。不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现在水量不多,要供应我们这么多人马的饮用,可能……”
伍玄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下去。
杨凤明白了:“可是,如果我们不进兵,陛下和吕布能出来吗?”
“所以明知这是一个必死之局,我们也要去闯一闯。”贾诩抬起头,沉思片刻,嘴角挑起一抹讥笑:“看样子,戏志才的目标是陛下啊。不过,夏侯惇撤得太仓促,不够自然,未免露了形迹。依我看,戏志才可能有些力不从心了。”
杨凤不解:“侍中,你的意思是说戏志才……有失控的可能?”
“逆天而行,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以轻驭重,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以曹操区区万人,不足以围杀陛下,只能凭借有利地形固守才有可能。现在戏志才让夏侯惇放弃这个险地,让我们和陛下会合,要么是放弃原有计划,要么是来了新的援军。”贾诩淡淡的说道:“我想,这个援军应该是袁术袁公路吧。”
杨凤和伍玄互相看看,都有些跟不上贾诩的思路。贾诩怎么就能断定袁术参加了,曹操是袁绍的部下,而且和袁术向来不和啊。
“戏志才想诱我们入伏,我们就将计就计,让他咽不下去,吐不出来。”贾诩声音一凛:“子初,我给你三千人,你务必守住此处,能做得到么?”
伍玄迟疑片刻,默默的点了点头。贾诩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伍玄话不多,但是只要他答应的事,他就不会放弃,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会将这条退路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贾诩随即又找来徐晃:“公明,再辛苦你一趟,立即率领三千人为前锋,抢占登封。”
徐晃二话不说,领命就走。贾诩看着徐晃走了几步,突然叫住了徐晃。他走到徐晃面前,上下打量了徐晃两眼:“你悟了?什么时候的事?”
徐晃微微一怔,迟疑了良久,这才淡淡的说道:“早就悟了,只是一直不敢确认。直到随陛下行军至砥柱,夜梦跃龙门,这才确认自己悟了。”
贾诩笑了,伸手拍拍徐晃的肩膀:“公明,你是个能做大事的。好好干吧,不要担心,皇甫太傅是蛟龙命,陛下一样信之用之。”
徐晃松了一口气,躬身一拜:“谢侍中提醒。晃心里这一块巨石总算是去了。”
贾诩点点头,挥手令徐晃自便。他们两个一问一答,云淡风轻,杨凤、伍玄却听得目瞪口呆。杨凤看着施施然走回来的贾诩,结结巴巴的说道:“徐晃……是什么?”
“应该是应龙。”贾诩轻描淡写的说道:“你没看到他用斧的姿势大开大阖,有如应龙之翼?”
杨凤恍然大悟,用力拍了拍脑门:“这个徐晃,真够高深的啊。悟了应龙命,居然一点形迹也不露。贾侍中,还是你眼力高明,一眼就看出他悟了。”
贾诩瞟了他一眼,笑了一声:“要不是悟了命格,他能将那么沉重的战斧挥洒自如?栖之,以后奉承人,能不能说点有诚意的话?”
杨凤尴尬的笑了起来。其实他也早看出徐晃的异常了,只是他不像贾诩这么肯定,而且也没想到徐晃居然是应龙命。贾诩是个智者,不是武人,却从徐晃用斧的招数上看出了徐晃命格,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可是,贾侍中,你怎么能确定徐晃的应龙命不会犯忌?”
“陛下说了,应龙不是真龙,真龙无形。”贾诩顿了顿,又道:“徐晃为人稳重,不是那种犯上作乱的人。他是应龙命,只会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不会成为陛下担心的对象。”
杨凤若有所思,微微颌首。
……
徐晃去了心结,心情大好,率领三千步卒一路急行。留守登封的曹洪稍一接战,便率军退去,将登封城拱手相让。
徐晃率军入城,一边清查登封城里的情况,一边派出斥候打量四周的情况,同时派人汇报贾诩。贾诩率军赶到的时候,徐晃也接到了斥候的汇报,纪灵、桥蕤率领一万大军,正在赶来。
看完战报,贾诩有些担心的对徐晃:“能守得住登封城吗?”
徐晃微微一笑:“请贾侍中放心,请陛下放心,有徐晃在,袁术休想进登封一步。”
贾诩满意的点点头,随即与杨凤一起率领主力赶往二十八浦。
贾诩刚刚离开,纪灵、桥蕤也接到了消息,率军直扑登封城,同时派人向袁术汇报,请他立刻派人增援。如果不能及时夺回登封城,戏志才的计划会全部落空。
徐晃坐在城头上,看着远处袁军激起的烟尘,微微一笑,对族弟徐商说道:“阿商,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切勿错过。”
徐商看看远处的敌军旌旗,眉头微皱:“兄长,敌众我寡,恐怕守不住啊。”
徐晃看看他,暗自叹了一口气:“你守城,我出战,先挫其锐气。”
徐商大惊失色,看看城外,再看看徐晃。徐晃已经提起大斧,大步下城,宏亮的声音远远传来:“不论我是生是死,你都不准出城,违令者,斩!”
徐商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大声应道:“喏!”
。(未完待续。。)
ps: ; ;求推荐,求月票!
给老庄一个加更的理由吧。
第152章 徐晃发威
纪灵率领三千人为前锋,奔到城下,勒住了战马,打量着城头。
城头已经换上了朝廷的战旗,旁边还有一杆将旗,上面有一个“徐“字。
纪灵冥思苦想,也没想出朝廷有哪个将军姓徐。
不过,他随即看到了一个姓徐的将领。一个年轻的将领,率领五百将士,在城门外列阵。一杆小一些的将旗在他身后飞舞,上面应该也是一个“徐”字。
纪灵笑了,年轻人就是冲动啊,和天子一样,这位年轻的将领居然想以五百人迎战他的三千大军。既然你要送我功劳,那我就不客气的了。纪灵举起三尖两刃刀,向前一指,厉声喝道:“前锋营,击杀之!”
战鼓声响起,一千前锋营冲出战阵,直扑徐晃。
徐晃背着手,一动不动。两名亲卫站在他的身后,一个手持大旗,一个拄着徐晃的战斧。
两军相距一百步,徐晃低下了头,不动如山。
两军相距五十步,袁军兴奋的吼声传入徐晃的耳朵。徐晃依然低着头,伸出右手,亲卫立刻将战斧递到他的手中。徐晃接斧在手,在地上轻轻一顿。“嗡”的一声闷响,整个大地似乎都跟着晃了一下,每一个战士的心也跟着跳了一下,猛然惊醒。每一个人都睁开了眼睛,眼神凌厉,面目狰狞。
两军相隔二十步,徐晃抬起了头,冷漠的目光越过身前的盾牌,锁定了那个被亲卫簇拥的袁军校尉。那校尉正在奔跑。被徐晃看了一眼,突然觉得寒意彻骨,心生惧意。他下意识的想停住脚步,急切间哪里停得住,被身后的士卒推得踉跄向前。
没等他反应过来,徐晃举斧大吼:“杀!”吼声未落,他冲出了战阵,战斧划出一道银光,向冲在最前面的两个袁军士卒砍去。袁军士卒报以怒吼,举盾相迎。挥刀便砍。
“呯”的一声巨响。盾裂,刀碎,人亡。
一颗首级,半面盾牌。飞跃二十余步的距离。砸向那个惊魂未定的袁军校尉。
袁军将士目瞪口呆。
徐晃沉默的挥动战斧。卷起一道道斧影,隐隐有风雷之声,当者披靡。
五百将士以徐晃为锋。势不可挡的杀入袁军阵中,轻而易举的撕开了袁军原本就不算严整的战阵。只不过数息之间,徐晃连杀六人,冲到了那个袁军校尉面前,一斧劈下。
校尉与两名亲卫同时举起了盾牌,劈出了战刀。
徐晃身体微侧,手中战斧不变,一斧劈在校尉的盾牌上。
两柄战刀从他身侧刺过,刀锋刮在战甲上,擦出一溜火星,摩擦声刺耳。
“轰!”盾碎,露出了校尉惊恐的脸。
斧落,劈开了校尉的头盔,劈开了校尉的面门,劈开了校尉的身体。
徐晃收斧,左右一挥,沉重的斧头敲在那两名袁军亲卫的头盔上。一声脆响,两名袁军亲卫口鼻喷血,踉跄着向左右摔倒。
此时,校尉的身体像一朵盛开的花,慢慢的分开。
徐晃迈步从两片身体中穿过,血淋淋的战斧一指远处的纪灵:“杀!”
他身后的将士热血贲张,齐声怒吼:“斩将!”
更多的人同声大喝:“夺旗!”
袁军被徐晃的骁勇吓得魂不附体,他们看看被徐晃一斧劈成两半,残躯犹自扭动的校尉,心神俱震,再也没有人敢和徐晃面对面,有人大叫一声,掉头就跑,有人哭出声来,如丧考妣。
徐晃拔步飞奔,直扑纪灵。
纪灵汗如雨下,两眼发直。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不知名的年轻将领居然有这样高明的武艺。这简直是传说中的万人敌啊,明悟了命格,据说有白虎命的孙坚也不过如此吧?可是,为什么他之前却没看到一点点杀气,白虎命的孙坚可是百步之外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压力。
纪灵来得匆忙,刚刚到城下,面对着徐晃五百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所以他也没有急着布阵。他相信,以千人前锋营足以缠住徐晃,他的任务是防止城里的人出城支援徐晃,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趁势夺城。
他没想到徐晃如此强悍,眨眼之间就斩杀了他的前锋营校尉,破阵而出,直扑他的本阵。
他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排兵布阵需要时间,而徐晃根本不可能给他这么多时间。
纪灵在瞬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他猛踢战马,举起三尖两刃刀,向徐晃冲去,同时厉声大吼“亲卫骑,冲锋!”
纪灵是袁术手下的大将,有五十名亲卫骑,对于缺马的山东人来说,这是不多见的。骑士当然也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是纪灵手中最强悍的力量,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这是他的胜负手,在形势不利的时候,这是他保命的倚仗。
纪灵从来没有想过,战斗一开始,他就不得不用这五十名亲卫骑来挽救战局。
早在城楼上,徐晃就从烟尘中看到了纪灵和他的五十名亲卫骑,他当然也清楚骑兵的优劣。一出手就以雷霆之势斩杀袁军前锋营校尉,就是为了尽快突破他的阵势,接近纪灵的本阵,不给纪灵反应的时间,不给骑兵加速的距离。
骑兵刚刚起动,徐晃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
战斧横扫,“啪啪”两声脆响,一匹战马被敲断了腿骨,悲嘶着倒地。马背上的骑士飞身落马,徐晃的亲卫赶到,凌空一刀,一刀枭首。
徐晃一击得手,战斧连挥,接连砍断三匹战马的马腿。战马轰然倒在,剧烈的抽动着身体,挡住了后面骑士冲锋的道路。后面的骑士不得不勒住了缰绳,放弃了加速,以免踩中残马,摔落马下。
没有了速度,骑兵连步卒都不如,徐晃率先杀入,势如破竹,扑向纪灵。
纪灵心如死灰,看着劈波斩浪,越来越近的徐晃,他知道自己的一时疏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个年轻的将领不仅武艺高强,很可能明悟了命格,一步踏入了半神境界,而且善于捕捉战机,一旦得手,就不会给对手任何反扑的机会。
他现在就是这个可怜的对手。
纪灵欲哭无泪。怎么一上阵就遇到这么一个怪胎?这已经不能用时运不济来解释了,简直是倒霉到了极点。如果他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他怎么会用这样的散阵来应战,如果让他扎好了阵势再迎敌,徐晃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松的破阵。
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用天意来解释。
纪灵悲愤交加,怒吼一声,举起了手中的三尖两刃刀,狠狠的劈向徐晃。徐晃冷笑一声,沉重的战斧荡开一柄长矛,劈开一名袁军骑士,反撩而起,迎上了纪灵的三尖两刃刀。
“当”的一声脆响,纪灵虽然居高临下,占尽了优势,却依然不敌徐晃的巨力。他双臂酸麻,三尖两刃刀几乎脱手。没等他反应过来,徐晃拧身,扬起的战斧顺势下劈,直奔纪灵后背。纪灵吓出一身冷汗,本能的猛踢战马。战马向前一窜,徐晃的斧尖擦着纪灵的背甲滑过,一斧劈在马臀上。
一劈两半。
战马悲嘶一声,向前冲出半步,翻身摔倒。纪灵虽然没有回头,听到背后战斧刮擦战甲的声音,也猜到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下意识的飞身下马,避免了被战马压住的厄运。倒毙的战马还帮他挡住了徐晃的部下,给纪灵一个难得的喘息的喘息机会。纪灵双目圆睁,再也没有迎战的勇气,伸手将一名骑士推下马,飞身跃上战马,拨转马头,向斜刺里奔去。
亲卫骑见状,也无心恋战,纷纷催马逃离战场,逃离徐晃这个非人的对手。
袁军瞬间崩溃。
……
“什么?”戏志才一跃而起,冲到斥候面前,厉声吼道:“你有没有看错?”
斥候吓得脸色煞白,一句话也不敢说。
“不可能,不可能!”戏志才挥舞着脏兮兮的袖子,连声嘶吼。他的声音沙哑,似乎每一个字里都带着血丝,正如他的眼睛一样。
曹操也惊骇莫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贾诩率领主力赶往二十八浦与刘辩会合,却留下了两个尾巴。伍玄占据少室山,徐晃抢占登封城。这个并不意外,戏志才早就算到贾诩会这么干,只等贾诩通过登封,他就会让袁术抢回登封城,切断刘辩的退路,将他堵死在二十八浦。
袁术显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他派出纪灵、桥蕤抢攻登封。就算贾诩给徐晃下了三千人,仓促之间,他也很难挡得住袁术的三万大军围攻,登封失守应该是一两天的事。
可是,谁也没想到,徐晃居然有这样的战力,以区区五百人一举击溃了纪灵的三千人马。
曹操很熟悉纪灵,他虽然还没有明悟,可是他的武艺绝非等闲,徐晃能这么轻易的击溃他,只有一个可能:徐晃已经迈过了那道门。
什么时候明悟命格变得如此容易,区区一个不知名的徐晃也迈过了那道门?
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当真是乱世将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