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恼羞成怒的关羽举刀反撩,劈向张绣的后背。张绣看都不看他一眼,纵马向远处奔去。

    “当”一声脆响,一柄铁戟压住了青龙偃月刀。角度不对,即使关羽是已经破境的神级猛将,急切之间也无法发劲,硬是拨不动这柄铁戟。没等他再次发力,那名羽林郎已经尾随张绣奔驰而去,又一名羽林郎随影而至,一戟刺向还没直起身来的关羽。

    一向主动攻击别人的关羽今天却接连受到攻击,不禁勃然大怒,真气蓬勃而出,舌绽春雷,一声爆喝:“竖子敢尔!”

    一股有若实质的真气瞬间笼罩了关羽的全身,已经刺到他胸前的铁戟被生生拦住,手执铁戟,以为即将一戟挑杀关羽,立一奇功的羽林郎如遭雷击,脸色突然变得血红,铁戟再也无法前进分毫。

    他大叫一声,鲜血脱口而出,在空中飞舞。两马交错而过,他的铁戟还在手中,却是拖在身后,再也举不起来。关羽甚至没有出手,仅凭护体真气就震伤了他的双臂,让他失去了战斗力。而关羽的那一声暴喝更让他耳鸣眼花,几乎坐不稳马鞍。

    狂怒的关羽坐直了身子,举起了青龙偃月刀,劈向迎面冲来的羽林郎。那名羽林郎措手不及,被他一刀斩于马下。关羽一击得手,却也受到了不小的冲撞,绝影速度不够,冲撞时吃了亏,向左侧侧移了半步。

    这半步给后面的羽林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他们像风一样从关羽面前驰过,一柄又一柄的铁戟迎面刺来,让关羽疲于拨挡,无还手之力。更让他郁闷的是,一支又一支的弩箭接连不断的射来,让他根本来不及拨挡,如果不是有真气护体,只怕这个冲锋过后,他就被射成了刺猬。

    五十骑从他面前飞驰而过,仿佛只是刹那间的事,可关羽却觉得自己刚刚在生死关门走了一遭。

    猛虎怕群狼,高手怕流氓,果然说得一点也不错。再厉害的高手也怕群殴,更何况是五十名骑士连续不断的冲击,还有五十具手弩在一旁偷袭。即使关羽已经破境,又修炼凤形导引有成,此时此刻,当最后一名羽林郎从他身边掠过,眼前空无一人的时候,他还是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平生第一次有劫后余生的感觉。

    即使面对吕布那样的高手,他都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关羽还没有喘匀,张绣已经再一次杀了过来,他怒吼一声,拧枪便刺。

    关羽不敢再有丝毫大意,挥刀便砍。刀枪相交,“当”的一声爆响,火星四溅。关羽一招得手,顺势反击,青龙偃月刀沿着枪杆滑向张绣的双手。张绣早有准备,枪杆一横,将青龙偃月刀挡在身外,枪鐏砸向关羽的面门。

    关羽暗自赞了一声,张绣的武力也许离他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他在枪法上的造诣却不低,足以弥补在实力上的差距。他竖起刀身,同样用刀鐏格挡。

    片刻之间,两人错马而过,交手一合,不分胜负。

    张绣冲了过去,可以拨马再来,而关羽却没有这样的好运,他又要再一次面对五十名骑士的连续冲击和五十具手弩的射击。即使他身手凌厉,也有些手忙脚乱,只得凭借着护体真气才免遭毒手。

    五十名骑士刚刚过去,张绣又杀了过来。关羽长叹一声,拨马就走,向山坡奔去。

    如果面对张绣一个人,他根本没压力,可是再加上近百名羽林郎,他实在是独木难支。护体真气消耗得太快,体力消耗也太大,再战下去,他最多斩杀几名羽林郎,却有可能因为真气耗尽,最后死在张绣的手上。

    关羽骄傲,却不是白痴。他知道只凭一已之力无法与张绣百人对抗,走为上策。

    见关羽拨马上山,张绣勒住了缰绳,冷冷的哼了一声,下令羽林郎将那几名阵亡的袍泽遗体放在马背上带走,追赶自己的部下去了。

    关羽回到山坡上,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在石头上,脸色阴沉,自顾生着闷气。刘备三步并作两步的赶了过来,围着关羽转了一圈,见没有明显的伤势,这才松了一口气,关切的问道:“云长,受伤否?”

    关羽郁闷的摇了摇头:“多谢兄长关心,某未曾受伤,只是未能斩杀张绣,拦住敌军,心中有愧。”

    “唉,云长何出此言。”刘备心里也郁闷,却还要反过来劝关羽:“敌众我寡,你能平安归来,我便放心了。云长,今日能以一敌百则毫发无损,你的实力果然了得,堪称当世绝顶高手。”

    关羽脸色缓和了些,沉默了片刻道:“兄长,我一定要立一大功,请许劭为兄长相一相命。”

    刘备心中一暖,正要说话,张飞在远处大叫道:“二位兄长,那昏君率领主力来了。”

    关羽闻声站起,奔到绝影面前,翻身上马,举目远眺。

    。(未完待续。。)
第143章 有佳人兮守望
    关羽离刘辩二十步时,听到了身后的战鼓声。他迟疑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刘备,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刘备这是让他避嫌,阵前与天子叙旧,这事传出去解释不清楚。

    可是关羽并没有打算回去。在他看来,这件事根本不存在解释不清楚的问题,片刻之后,当他斩下刘辩的首级时,还需要解释什么,还有什么解释不清楚?

    兄长什么都好,就是做事瞻前顾前,考虑太多,有时候不够果断。大丈夫做事,只问当不当为,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象这次附袁还是附刘的问题,刘备就显得优柔寡断,过于纠结。在关羽看来,若是为小义,顾念自己的刘氏血脉,那就不要问孰强孰弱,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口气,也要与袁绍杀个痛快。如果为大义,决定依附袁绍,另立新君,就不要犹豫不决,非要顾忌身份妥不妥当。

    就像他关羽,既然认定了刘备,不管他是忠臣还是奸雄,不管他是落魄还是威风,他都不在乎。这样最简单,过得也最自在,何必在意那些俗人说什么。只要杀了刘辩。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并不太响,似乎有些陌生,却又熟悉得像刻在了心灵深处的声音。

    “长生,别来无恙?”

    关羽讶然的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笑眯眯的刘辩,脑子里一片空白。

    刘辩怎么会知道他字长生?

    汉人习俗二十而冠,然后有字,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严格遵守这个规定,不少人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取了字。字通常都是由长辈来取。有的是父辈。有的是老师。关羽的字长生就是老师杜夫子所赐。

    那时候他初入师门,读《左传春秋》,刚刚十五岁,尚未行冠礼。其实庶民子弟一般都不行冠礼。或者说没那么正式。也就是家中长辈聚在一起。宣布一下成年了,取不取字的都不重要。一个农夫,根本没有取字的资格。取了也没用。只有想起那个人,想起那段时光,他才会想起长生这个字。

    他万万没想到,刘辩叫出了这个字,而不是为人所知的“云长”。

    事情来得太突然,关羽一点准备也没有,已经屈起的小腿僵住了,不知道是不是该踢下去,催马上前,一刀砍下刘辩的首级。他睁大了凤眼,凤眼中却没有慑人的精光,只有一片茫然和疑惑。他张开了嘴,却没有让人心惊胆战的怒喝,只有发自内心的惊讶。

    刘辩对关羽的举动很满意。这才叫恰到好处,四两拨千斤。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让神级的猛将目瞪口呆,丧失战斗力,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长生,归来兮!”刘辩轻叹一声,语调哀婉如叹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长生,佳人已经等了你这么多年,你还要让她一个人**到几时?”

    关羽的头皮发麻,目瞪口呆,半晌才道:“你……你说什么?”

    “我说,有人在等你。”

    “谁……”关羽觉得嗓子有点干,声音也有些哑:“谁在等我?”

    “你不知道?”刘辩眉头一挑,有些失望:“这么说是我搞错了,杜家小娘子要等的人不是你?那就算了,各回本阵,准备厮杀吧。”

    刘辩说着,拨马就走,关羽一听杜家小娘子,立刻明白了刘辩说的是谁,哪里肯让他走,连忙叫道:“且慢!”他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手里还拿着青龙偃月刀。一看到他举起刀,一直不敢有任何放松的王越、史阿立刻拔剑出鞘,从马背上飞身而起,一左一右的迎了过来。

    “杀!”王越怒吼一声,举剑直刺关羽小腹。

    “看剑!”史阿一跃而起,半空中长剑出鞘,剑光一闪,人剑合一,直刺关羽咽喉。在跳起了那一瞬间,他就看好了阳光的角度,雪亮的长剑反映阳光,照亮了关羽的眼睛。

    关羽只觉得眼前一片空白,失去了刘辩的身影,失去了一切,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本能的一声清啸,猛的一扯马缰,右手挥刀就劈。绝影会意,横向移了半步,正好避开了史阿的一剑,青龙偃月刀也在毫厘之间磕开了王越的长剑。

    一个侧移,避开了两名高手的突袭。即使如此,关羽还是吓出一身冷汗,如果有一点点迟疑,或者和绝影的配合有一点点不到位,他不是被史阿刺穿咽喉,就是被王越刺穿小腹,绝无生还之理。

    没想到这两名虎贲的剑术如此高明,而且善于利用各种形势,居然用阳光晃他的眼睛。

    关羽吃惊不小,虽然躲过了必杀的一击,他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王越、史阿占了先机,一左一右,围着他不停的击刺,他虽然手握青龙偃月刀,胯下绝影马,却没有加速的空间,发挥不了长刀和战刀的威力,只能驱策着绝影不停的打着圈,避开王越、史阿的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在王越、史阿的联手攻击下,他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只能疲于应付。

    王越也有些后悔,他把话说满了。虽然抢到了先机,又是两人联手,他们却还是没法伤到关羽。一来关羽骑的马太高,他要想刺中关羽的腹部,就得用剑上挑,要想刺关羽的咽喉,那就必须跳起来才行。而跳起来,身在半空中,就会失去灵活性,很容易成为青龙偃月刀的目标。

    只有史阿能凭借着敏捷轻灵的身手,一次次的跃起半空中,像一只展翅飞舞的灵鹤,向关羽的上半身发起攻击。这一点,王越自认做不到,他只能不断的刺击关羽的腿和腹部,同时攻击绝影,吸引关羽的注意力,不让他全力攻击史阿。

    关羽策马盘旋,青龙偃月刀上下翻飞,化作一团刀光,护住人马,同时厉声大喝:“竖子敢尔!堂堂天子,居然耍诈,不怕天下英雄笑话么?”

    刘辩哈哈大笑。他远离关羽十余步,一边看着关羽和王越、史阿混战,一边笑道:“关羽,我可没有耍诈。我是一片好心,给你带话,你却胆敢弑君,我岂能容你?真是可惜了杜家小娘子的一片心意啊。她心目中的关长生没有成为一个大英雄,却成了一个乱贼。唉,杜老夫子地下有灵,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关羽一边应付两名剑术高手的夹击,一边还要听刘辩的话,一时间手忙脚乱,连遇险境。他气得连声怒吼:“昏君,你休要胡说,某兄弟乃是顺天应人,清君侧,正朝纲,拥立明君,为大汉除贼……”

    “哈哈哈……”刘辩大笑:“你这春秋真是白读了,对不起杜老夫子啊。你这也算是顺天应人?顺的是袁家的天,应的是山东人吧?不少字你也不想想,袁绍眼高于顶,能看得上你这样的人吗?他不过是利用一下你们兄弟罢了,你还真当自己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了?”

    关羽疲于应付王越、史阿,哪里有时间和刘辩斗嘴,偏偏刘辩句句不离他的老师杜夫子和师妹杜氏,他又不能不反驳。以一敌二,战马又无法加速,他已经左右支绌,再被刘辩扰乱心神,一心二用,他是彻底崩溃了。

    山坡上,刘备、张飞见关羽被困,大惊失色,不等刘备下令,张飞催马出阵,挺起丈八蛇矛,直扑刘辩,吼声如雷:“休伤我二兄,燕人张飞在此,吃我一矛!”

    刘辩不以为然的撇了飞速逼近的张飞一眼,举起两根手指,轻轻一指:“文远,教训教训他!”

    “唯!”张辽催马出阵,直取张飞。

    刘辩抽出了腰间的黑刀,手指抚过冰凉的刀锋,看着远处正在往下冲的刘备,嘿嘿一声冷笑。

    正在纵马下坡的刘备忽然一阵莫名的心惊肉跳,猛的勒住了缰绳,胯下的战马根本没有任何准备,长嘶一声,转了半圈,侧行两步,轰然倒地。刘备来不及脱身,被战马庞大的身躯压住,动弹不得,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主将倒地,本来就没什么信心的士卒顿时慌了,前面的还在往前冲,后面的却七嘴八舌的大喊着,有的想调头,却收不住脚步,或者被后面的人推攘着摔倒在地。一时间,乱成一片,阵势大乱。

    刘辩见状大喜,立刻下令攻击。

    一千并州精锐飞身下马,举起刀盾、长戟,向山坡上发起了冲锋……
第144章 故事
    刘备等人根本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都想用关羽这把快刀突然捅刘辩一刀,就算不能将刘辩斩于马下,也能让他措手不及,然后再乱战一场,占点便宜,将来在曹操面前也好有个理由。

    你看,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小有胜果的。

    刘备万万没想到,关羽这把快刀失手了,不仅没能斩杀刘辩,反而被王越、史阿两人缠住了。他们为了求关羽,张飞被张辽拖住,刘备自己马失前蹄,晕了过去。

    弟兄三人各有各有麻烦,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

    他们带领的本来就不是什么精锐,说得好听一点是雇佣兵,说得难听一点是一群流民。这样的人打顺风仗问题,攻坚却指望不上。而他们今天面对的偏偏是刘辩手中最精锐的禁军和并州骑。别说刘备三人有麻烦,就算没麻烦,他们也没什么胜算,最多倚仗地形多支撑一时半会。

    而现在,失去了指挥的刘备军根本抵挡不住一千羽林骑的攻击,双方一交手,就被杀了一百多人,剩下的人见形势不妙,发一声喊,扔下武器、旌旗,扭头就跑。

    听到战鼓声不对,关羽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看了一眼山坡上,发现刘备的战旗不见了,吓出一声冷汗,不敢恋战,冒着受伤的危险,猛踢战马,冲破王越的阻截,绝尘而去。

    “翼德,兄长何在?”关羽杀出一条血路。冲到张飞面前,大声问道。张飞正和张辽杀得难分难解,见关羽问他,他怒吼道:“我哪知道,二兄,你让开,我要和这小子再战三百回合。”

    “呸!”关羽气得大骂一声,挥刀架住张飞的蛇矛,怒喝一声:“休得乱来,救兄长要紧。”

    张飞这才反应过来。顾不上张辽。拨马就走。

    张辽和张飞战了个平手,却不敢去挑战关羽,也不追赶,转而指挥大军发起攻击。同时带着亲卫骑追赶关张二人。近战他没有胜算。装备上的优势却很明显。他下令亲卫们用弓弩不停的射击,赶得关张二人连头都不敢回,仓惶逃窜。

    关羽眼尖。先发现了刘备。刘备的战马已经滚到山坡下面去了,刘备险些被压成了肉饼,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关羽也顾不上多想,跳下马,将刘备扶上绝影的马背,自已手提青龙偃月刀,护着刘备杀出重围,迈开大步,落荒而逃。

    这场战斗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仅仅半个时辰,刘辩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除了被关张二人斩杀的十几名士卒之外,他几乎没什么损失。而刘备的部下却战死了两百多人,逃走了三百多人,剩下的三百多人跪地求饶,向刘辩投降。

    刘辩是突袭而来,又全是骑兵,收降这些人也没什么用,只会拖后腿。他收走了这些人的武器、甲胄和粮食,让他们自生自灭,自己追赶张绣、皇甫郦去了。

    “可惜,没能抓住刘备。”张辽有些遗憾的说道。

    “没事,他们实力损失一尽,只剩下弟兄三人,还能有什么大作为。”刘辩不以为然的笑笑:“而且,关羽这种性格,很难和人合作的。”

    荀攸对刘辩的心思最了解,也笑道:“不错,关羽生性傲慢,这次损失折将,回去之后,少不得又生波折。陛下毋须太在意他,还是用心对付曹操、孙坚为好。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戏志才究竟有什么样的手段呢。”说到最后,他的笑容消失不见,代之以浓浓的担忧。

    刘辩点了点头,深有同感。不过他没有荀攸那么紧张,倒不是他有把握,而是他知道紧张也没用,只会增添压力,而他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

    登封,中军大帐。

    戏志才披头散发,在大帐里来回踱着步,口中念念有词,如疯似癫。脸色一会儿青白,一会儿潮红,有时候半青半红,有如恶鬼,甚是吓人。他不停的擦着额头,却怎么也擦不尽,只要一会儿,他的额头就会冒出新的汗珠,而颜色却会黯淡一层。

    曹操静静的坐在一旁,不时的看戏志才一眼,眼神中既有敬畏,又有同情。

    戏志才曾经说过,凤仪心法能开启人的智慧,让人有役使鬼神之能,同时也有极大的副作用,很可能致人疯狂。曹操原本不太相信,不过,现在看到戏志才这副模样,他知道戏志才没有骗他。

    人们常说天妒英才,一点也不错。上苍是公平的,在给你过人智慧的同时,也悄悄的取走了你的健康,甚至生命。

    戏志才布了一个局,只用了百十个士卒,通过控制水源,就将吕布和他率领的千余并州精锐逼得在山里转圈,贾诩和杨凤率领一万步卒赶来接应,杨凤还有鹞鹰在空中侦察,他们和吕布隔得也不远,却一直无法全面。如果不是贾诩谨慎,步步为营,只怕现在也和吕布一样被困了。

    而这些不过是戏志才大餐前的开胃酒而已。戏志才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曹操知道,戏志才的目标是刘辩,是从背后杀来的天子刘辨。困龙阵,困的是刘辩这头恶龙,而不是吕布、贾诩这样在的毛毛虫。

    戏志才的表现让曹操进一步的认识到了儒门雄厚的力量。戏志才只是颍川的一个寒门士子,他得到了某些人的帮助,就有这样的能力,那些真正的世家子弟会有什么样的惊人才华?

    好在凤仪心法是有弊端的。

    难怪袁绍不肯在凤仪心法上太用功,反而把注意力放在房|中术上。房|中术也有危险,但是相比于凤仪心法的凶险来说,至少还在可控范围以内,可以给你选择的权利。而凤仪心法则不同,你都疯了,还有自主权吗?

    一个斥候奔了进来,紧张的看了戏志才一眼,匆匆走到曹操面前,递上一份军报。曹操看完,赶到戏志才面前,轻声道:“志才,敌军前锋已至二十八浦。”

    戏志才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曹操,一把抢过军报,迅速的看了一遍,忽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腿一软,扑通一声坐在地上。他双手撑着地,仰起脸,看着帐顶,忽然嘎嘎的笑了起来:“来了好,来了好。”

    “既然前锋已到二十八浦,那刘备兄弟岂不是败了?”

    “他们怎么可能不败?”戏志才收起了笑容,轻蔑的哼了一声:“关羽自以为明悟了命格,突破了境界,便可以横行天下。岂不知匹夫之勇不足恃,纵使如项羽一样天下无敌,他又怎么敌得过韩信的十万兵。这等无知莽夫,不让他吃点苦头,他怎么会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那……军令状的事,该怎么办?”

    戏志才瞥了曹操一眼,沉默片刻:“你想收服他们吗?”

    曹操尴尬的咧了咧嘴角,欲言又止。但是他的神情已经很明白,他的确有此意。

    戏志才沉默了片刻,突然翻身坐起:“将军,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曹操不解,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戏志才为了能诱刘辩入彀费尽心力,怎么还有心情给他讲故事。不过,他什么也没说。他很清楚,戏志才也许是要借着这个机会缓一缓精神,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他立刻让人打来了水,为戏志才洗漱,又让人端来了酒食,让已经一天一夜没进食的戏志才填填肚子。

    “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登高一呼,天下响应,数月之间,曾经以为千年万世的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山东遍地烽火,起兵称王者数不胜数。”

    “东阳人陈婴,颇得人望,有少年杀县令,聚两万余人,欲以陈婴为主,逐鹿天下。陈婴意动,乃问其母。其母曰:我到你家这么多年,未尝听说你家有过什么贵人。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依附他人,事成能封侯,事败也不是首恶。陈婴乃不敢为王,谓少年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曹操静静的听着,眼神闪烁,。他当然听过这个故事,他也知道戏志才讲这个故事的意思。他就是故事里的陈婴,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足够的名望,要与四世三公的袁绍争天下,未免有些不自量力。

    “将军,听懂了?”戏志才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斜睨着曹操。

    曹操点点头:“我懂了。”

    “不,你没懂。”戏志才将最后一块肉塞进嘴里,在曹操递过去的布巾上擦拭着手上的油脂。“你是不是以为我劝你学陈婴,安份守已,不要与袁绍争锋?”

    曹操眨眨眼睛:“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戏志才一拍手:“你做陈婴,那我做什么?”

    曹操心头一动:“那志才的意思是……”

    “将军,最后得天下的不是项羽,是刘邦啊。”戏志才拍拍曹操的手:“那在你看来,关羽是谁,英布还是樊哙?”

    曹操恍然大悟,他看看戏志才,忍不住大笑起来。

    “志才,我不知道关羽是英布还是樊哙,但是我知道,你是我的子房。”

    “张良么,我不敢当,还是留给那个满身香气的家伙吧。”戏志才嘿嘿一笑:“我么,做个陈平就够了。”他捻了捻手指,眉毛一挑,得意非凡:“陈平有六出奇计,某这出山第一计,就落在刘辩小儿的头上。”

    。(未完待续。。)
第145章 有口难辩
    曹操心下大定。长久以来的疑惑,今天终于得到了满意解答。

    他一直担心戏志才的心思不在他身上,只是拿他当刀使。现在听了戏志才这句话,他知道戏志才虽然是荀彧推荐来的,却未必和荀彧一条心。至少他还有自己的想法,不完全听荀彧的摆布。

    没错,如果说荀彧是出身名门的张良,那戏志才无疑就是出身寒门的陈平。张良志向高远,他瞩目的是整个天下,陈平嘛,没那么高尚,他看中的就是个人富贵。

    对他来说,当然是陈平这样的属下更可靠一些。张良这样的人可以做师友,难以做臣子。汉高祖刘邦粗俗无礼,对臣下向来是直呼其名,唯独对张良称其字。在尊敬的同时,未尝没有一点生份的意思在里面。

    就像他和荀彧之间。

    戏志才说得没错,袁绍是项羽,名门之后,不是他能抗衡的——至少目前还不行。关羽当然不是樊哙,他是桀骜不驯的英布。关羽可以和他做朋友,但是不会做他的下属,更何况还有刘备的存在。就算关羽愿意投靠他,他现在也不能接纳关羽,这无疑是和袁绍抢人。

    袁绍对刘备的态度变化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他如果再犯一次,袁绍不会坐视不理。

    他要想生存,要想展,就应该学刘邦,安份守已,等待机会,而不是主动挑起与袁绍的矛盾。刘邦在入关中之前,还死皮赖脸的和项羽结拜成兄弟呢。直到项羽分封天下。惹起众怒的时候,他才突然出手,抢占关中,还为义帝丧,以讨项盟主自居。

    戏志才的一番话为他指明了方向。从这一点上来说,戏志才就是他的张良。

    就在曹操满心欢喜的时候,刘备三人回来了。曹操和戏志才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收起了笑容,沉下了脸。

    刘备三人进帐,一看到曹操、戏志才的脸色。就知道情况不妙。关羽还有些不服气。刚要分辩,刘备扯了扯他的袖子,躬身一拜:“将军,军谋。备兄弟无能。未能截住敌军。大败而归。请将军和军谋处置。”

    戏志才轻笑一声:“怎么败的?”

    刘备犹豫了片刻,开口讲了起来。在逃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在考虑怎么向曹操汇报的事。真话当然不能讲。可是假话同样也不能讲,谁知道戏志才会不会安排人在远处监视?话要讲得半真半假,让戏志才抓不到把柄才行。

    可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怎么解释关羽在阵前和刘辨叙谈,却没能一刀斩杀刘辩?

    刘备想不出什么好理由,他只能含糊其辞,说关羽企图阵前突袭刘辩失败,反为刘辩所趁,这才导致大败。

    戏志才捻着唇边的短须,眉梢一挑:“当时张绣在么?”

    “不在。”刘备苦笑一声,知道戏志才不会轻易放过他。“张绣在前军,已经过去了。”

    “吕布被我困在山里,尚未脱身,张绣亦不在,昏君身边还有什么人能是云长的对手?”

    “昏君身边有三百近卫郎中,还有两个剑术高明的剑客。其中一个叫王越,号称京都第一剑。”

    戏志才不动声色,却句句直捣要害。“玄德,你是欺我不懂武艺,连剑客和战将都分不清么?”

    “备岂敢。”刘备躬身道:“当时……”他咂了咂嘴,真不知道怎么解释。很显然,要论聪明,论口才,他和戏志才这样的谋士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云长所乘的绝影是曹将军所赠,轻捷稳健,娴于战阵,又和云长配合默契,这是我们都很清楚的事。”戏志才漫不经心,神态却极其冷漠:“十余步的距离,又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