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卞贵人回到后宫,直奔皇后唐瑛的寢殿。刘辩还没有正式迁都长安,也没有正式的椒房殿,临时到长安的唐瑛住在昆明池旁的一座小殿里,与长公主府毗邻。卞贵人也住在附近,三人常常在一起说家常。

    卞贵人赶到殿中的时候,唐瑛正与长公主坐在一起,看着张虎和刘植两个小儿嬉戏。张虎已经能坐着,刘植还只能被抱着,不过这并不妨碍两个小儿互相打量,不时的笑一声,仿佛他们也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似的。长公主和唐瑛被逗得乐不可支,如果不是身上的华服,他们和两个普通人家的妇人没什么区别。

    看到卞贵人走进来,脸上藏不住的喜色,长公主和唐瑛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么高兴,陛下是不是又赏了你什么?”

    卞氏摇摇头,把刚才的事简略的说了一遍。她说得很小心,生怕引起唐瑛的不快,或者长公主的反感。不过,她也清楚,长公主对陈留王刘协一直有所保留,唐瑛对陈留王更是一直心存不满,听到这个消息,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

    果然,长公主轻笑了一声:“皇后,这的确是件好事。”

    唐瑛的表情复杂得多。“事是好事,可是贵人要辛苦一点,要多为陛下留下几个子嗣才好。堂堂天子,只有一个孩子,未免太孤单了些。”

    卞贵人心领神会,轻声笑道:“只要皇后满意,我是不怕辛苦的。况且皇后身体复原,每日练习,又与宝玉朝夕相处,未必不能成为玉鼎之体。”

    “这个于吉,倒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唐瑛不动声色的沉吟道。

    长公主眉梢一挑,立刻提醒道:“这等化外之民,就算有本事,也轻易不能招惹。在他们眼里,皇家可不算什么,与普通庶民无异。可是对我们来说,与这些人来往,往往是招祸之本。”

    唐瑛不自然的笑了两声,低下了头。

    长公主见了,暗自叹息。

    ……

    刘辩走进了长公主府,看看已经守候在一旁的刘协,不免愣了愣。“姊姊这是要办家宴么?”

    长公主从后室走了出来,轻笑道:“是啊,你最近一直在忙,难得见你一趟,所以置办了一些酒菜,请你和阿协过来喝两杯。不知陛下可愿赏光?”

    刘辩哈哈大笑,挽住长公主的手臂。“姊姊这么客气,我心里倒有些不安起来。莫非是做错了什么,姊姊要怪罪我么?”

    “怪罪是不敢。不过,有一件事,我是想当面向陛下问个明白。”长公主伸手揽住刘协,轻轻的将他推到刘辩面前。“你现在也有了皇子了,怎么安排我们唯一的弟弟,你可曾有定论?既然你让我做首辅大臣,今天我这个首辅大臣就来主持个公道。”

    刘辩眨了眨眼睛,看看愕然的刘协,又看看故作严肃的长公主,忽然明白了。

    “论公,你又是首辅大臣,论私,你是姊姊,这件事怎么处理,还请姊姊拿个章程,如何?”

    长公主松了一口气。“让他去西域,自己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如何?”

    刘辩一听就懂了。他点点头:“我没意见,不过,阿协还小,姊姊舍得他吃这样的苦么?”

    长公主转向刘协。“阿协,在姊姊和皇兄面前,你无需遮掩。你自己说,是愿意去西域自己征服一片土地,还是愿意留在中原,做一个富贵闲人?不管你选择哪一个,姊姊都支持你。”(想知道《神话三国》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wen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qdbook)(未完待续。。)……66753+d4z5w+15873304……>;
第455章 未雨绸缪
    刘协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他已经明白了,这是长公主姊姊的意思,但是皇兄并不反对。他们都不希望他的身份继续这么尴尬下去,要立刻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是想自己拥有一片天地,那他就要自己去征服。如果他不肯吃这个苦,那就留在中原,做个富贵闲人。

    富贵不用愁,但关键是闲人。

    同样,把征服的目标定在西域,也是长公主煞费苦心的选择。西域离中原万里,而且没有中原富饶,就算他征服了西域,也无法影响中原的江山。征西将军张辽是长公主的夫君,皇兄的亲信,有张辽在,没有人敢对他不利,同样,他也很难在张辽的眼皮子底下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如此一来,他和皇兄之间就不可能再发生什么冲突。

    这可能是长公主所能想出的最好的办法,既保全了他的前程,又避免了兄弟相残的惨剧。

    他知道长公主一直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他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不过,他随即又释然了。这件事一直挂在长公主的心里,何尝又不是一直堵在他的心里。如果能就此做个决断,那也是好的。

    刘协突然之间平静下来,笑眯眯的看着刘辩:“皇兄,我倒是想去西域,像皇兄征服鲜卑一样,征服一片天地,可是我实力不足,不知皇兄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长公主也把目光转向了刘辩。刘协说的也是实话,他才十二岁,把他一个人放到西域,他能做什么?至少也要给他配一个强有力的班底,既保证他的安全,也让他有这样的实力去征伐。

    “阿协。只要我能办到的,你要什么,我给什么。”刘辩松开长公主。伸手搂住刘协的肩膀。“而且,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你不要以为西域就是沙漠中的小国。你要把眼光放得远大一些,把西域的概念一直扩大到大海之滨。贵霜、安息,甚至包括罗马,都是西域的一部分,别说是你,就算是你的子孙,也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刘协笑了,虽然笑得有些勉强。却总算心安。有了刘辩这句话,他就可以安心起程了。人才不用担心,只要他能让对方服膺,刘辩就不会阻拦。

    “既然如此,皇兄能否先将西域的资料让我熟悉熟悉?”

    “当然,回头我就让人给你送过去。不过你可要有心理准备,最近贵霜、安息每天都有新消息来,够你看一阵子的。”

    见刘辩、刘协说得亲热,长公主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双手合什,暗暗向天祈祷。

    ……

    晚宴过后。刘协告辞而去,长公主将刘辩留了下来,引入内室。请刘辩入席之后。她神情庄重的给刘辩行了一礼。刘辩大吃一惊,连忙扶起。

    “姊姊,这是何意,我承受不起啊。”

    “这是替阿协向你致谢,也是替先帝向你表达一分谢意。我知道,先帝虽然一直有意将帝位传给阿协,但是他对你依然有一份父子情,他并不愿意看到你们兄弟相残。”

    刘辩笑了起来。先帝对他如何,他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刘协虽然对帝位念念不忘。但要说他有弑君之心,恐怕也不尽然——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心肠还不至于这么歹毒。当然了,这只是指目前而言。如果发展下去,谁也说不准。

    有时候,形势不由人,不是刘协一个人能决定的。

    “那我也要谢谢姊姊。”刘辩郑重的还礼。“姊姊帮我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也算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点好名声了。”

    长公主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刹那间,她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姊弟二人在宫中无忧无虑地玩耍时的情景。过了一会儿,她又收起笑容,提醒道:“你要多陪陪皇后,她想要一个孩子,都快想疯了。别让她做出傻事来,失了皇家脸面。”

    听完了长公主的担心,刘辩点点头。“姊姊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

    ……

    刘协回到自己的住处,见诸葛亮正指挥着一些人将一只只青囊摆放整齐,不由得愣了一下。

    “什么东西?”

    “蔡尚书派人送来的资料,说是有关西域的。”诸葛亮也一头雾水。蔡琰突然派人送来这些东西,他却不知道是何用意,又不能不收,只好先接下来,等刘协回来再作处置。“殿下莫非要去西域?”

    “差不多吧。”刘协站在像一面墙似的资料前,心中暗暗吃惊。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皇兄居然对西域做了这么多的准备,仅资料就收集了整整一面墙。他这段时间天天跟在皇兄左右,居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谋定而后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啊。

    “孔明,如果我去西域,你愿意跟我去么?”

    诸葛亮怔了一下,转身取出一只青囊,拉开丝绳,从里面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案上。

    “殿下是说,去西域征服这一片天地么?”

    刘协看着地图,茫然不解。“这是哪里?”

    “这就是西域啊。”诸葛亮笑道:“这就是殿下想去征服的西域。不过,和我们原本印象中的西域有些区别。”他在地图上虚划了一圈:“常说的西域大概是指这一片。这里就是葱岭,葱岭以西,就是贵霜……”

    看着指点江山的诸葛亮,刘协忽然有些赧然。诸葛亮对西域的了解比他精深多了,平时也没看到了做功课啊,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殿下发愁的时候,臣随便看来的。”诸葛亮笑嘻嘻的说道:“没想到居然真有机会用上了。”

    刘协看着诸葛亮的笑脸,也笑了。他知道,诸葛亮留心西域的事,自然是想建功立业。在天子的强势碾压下,袁氏兄弟根本不是对手,国内很快就会一统,要想建功立业,只有开疆拓土。西域是一个最明显的选择,以诸葛亮的功业心,他不留心才怪呢。

    至于是跟着刘辩还是跟着他刘协去西域,对诸葛亮有区别么?

    当然,诸葛亮倾向于谁,对他刘协来说也没区别。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孔明,陛下说得没错,你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诸葛亮眼神一闪,又说道:“哦了,刚才贾令君派人来说,说有一些关于西域的密探要交给殿下,希望殿下这边派一个合适的人接手。”

    刘协沉吟片刻:“你觉得谁接手比较好?”

    “有一个人选,不过现在还在山东,殿下愿意派人去请么?”

    “谁,居然还要派人去请?”

    “因为他现在还在曹操的麾下。曹操对他礼遇有加,如果殿下没有足够的诚意,恐怕他不会动心。”诸葛亮笑笑:“殿下,我们要去西域征战,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人,而是戏志才。这个人的境界也许不如戏志才,可是要论智谋,应该能和戏志才不相上下。”

    刘协非常意外:“戏志才在西域?”

    诸葛亮点点头:“在鹄鸣山的时候,天师道的人便说他与卢夫人一道去了西域,寻找儒门渊源。他也许未必会看得上那些蛮夷之君,但是以一个外乡人,要想接触到隐秘之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与权贵交结。戏志才就像一只锋利的锥子,就算他不想露出锋芒,也是藏不住的。所以我想,他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强大的敌人,应该提前做一些准备。”

    “戏志才再强,还能比你强?”

    “再过十年,臣也许能和他一较高下,可是现在,臣还不是他的对手。”

    “好吧,你说说看,这个堪和戏志才做对手的人是谁,我明天就请陛下下诏,召他来长安。”

    “颍川阳翟人,郭嘉郭奉孝。”

    ……

    东郡,濮阳。

    郭嘉忽然一跃而起,手中的酒全洒在前襟上。坐在对面的曹操也吓了一跳,愕然问道:“奉孝,你怎么了?”

    郭嘉摸摸脑袋,茫然四顾,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刚刚做了一个噩梦。”

    曹操哈哈大笑:“奉孝,虽然天色已晚,可是你还没有睡,怎么会做噩梦?说来听听,你究竟梦到了什么,哈哈哈……”

    “我梦到和将军永别了。”

    曹操一怔,瞪起了眼睛:“是你死了,还是我死了?”

    郭嘉愣了愣,又道:“谁都没死,可是……就是再也见不到了。我们之间好象隔一片海,我向这边看,也能看到将军的身影,向那边看,也能看到将军的身影,却怎么也看不清将军的面容。我在想,那片海会不会就是黄泉?”

    “呸!呸!”曹操连呸两声,“别胡说,你才多大年纪,就梦到黄泉。海……”他沉吟片刻:“莫非你这个梦的征兆,是指我将要出海征伐么?我曾经依附袁绍,现在又有战功,再加上有龙,奉诏出海征伐,应该是合适的结局。而你肺不好,不宜前往潮湿之地,出海自然更不适合。莫非……”

    郭嘉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可心里却依然不安。(想知道《神话三国》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qdread)(未完待续)
第456章 秋雨与秋风
    邺城,袁绍看着眼前的地图,眼神凄凉,脸色灰暗。

    他不由自主的裹紧了身上的锦袍。不久前,刚刚下了一阵秋雨,空气中突然多了几分肃杀,凉意逼人,似乎冬天提前来了似的。

    可是袁绍知道,秋天还远,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更何况对于他来说,就算是真正的凛冽寒冬,他也不会感觉到任何寒意。光境中阶,足以让他抵御任何寒风。

    他感受的不到寒意,而是杀意,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杀意。

    拥有应龙命的徐晃,曾经的部下曹操,白马将军公孙瓒,黄巾大帅杨凤和管亥,这些人从不同的方向杀来,就像一群狼,虎视眈眈的盯着冀州,盯着他袁绍,要将他撕成碎片。

    他现在的处境比当年的大贤良师张角还要危险。张角至少还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也只有皇甫嵩一个对手,在黄巾军内部也没什么怀疑的声音,即使张角身死,张梁、张宝先后战败,黄巾军也没有出现什么叛变的现象,相反有数万黄巾军宁可投河而死,也不肯投降的悲壮场面。

    可是袁绍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忠诚,这样的爱戴。从他起兵起,河北人对他的效忠就不是那么纯粹。河北系和汝颍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没有停止过。那时候形势一片大好,这些分歧还只是一些暗流,不引人注意。随着形势的恶化,朝廷大军的合围之势形成,内部不和谐的声音渐渐的强了起来,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袁绍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事。如果强力打压,会不会激起河北人的强烈反抗,最终导致决裂?如是不打压。会不会有纵容之嫌,最后不可收拾?不管怎么说,如果河北人抛弃了他。他就将成为丧家之犬。

    此时此刻,袁绍深深的感受到了立足河北而不是汝颍的劣势。袁术如此不堪。直到最后战死之时,部下也没有如此明显的反对声音。河北人终究是河北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支持他,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而已。

    现在,没有了利用价值,河北人准备抛弃他了。

    士大夫,以儒门自许,以忠孝标榜。最后却不如不识一字的黄巾军忠义。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个讽刺。如果有机会让袁绍在河北世家和黄巾军之间做一个选择,他会毫不迟疑的选择黄巾军。

    只可惜,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黄巾军现在已经是天子的子民,四个黄巾系的将领中,有三个正在参与对他的围攻。想起当初天子为了招降郭泰、杨凤,不惜孤身入营的举动,袁绍长吁短叹。

    门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郭图出现在门口。在身后秋雨的衬托下,他的银面具显然有些诡异。

    袁绍收回纷乱的思绪。招了招手。

    “公则,又有什么消息?”袁绍带着一丝说不出的厌烦,叹了一口气。一看到郭图这副样子。他就知道没什么好消息。最近一次好消息,他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郭图走到袁绍身边,将一张纸条递给袁绍。袁绍展开看了一眼,眉头一挑,迟疑了良久,眼中闪过不解之意。“益州广汉发现古墓,与我何关?”

    郭图暗自叹了一口气。袁绍最近情绪低调,连脑子都转得慢了,居然没想到其中的联系。

    “盟主。这个古墓可不是因为盗墓或者地震而发现的,是朝廷做出了周密安排发掘的。领头的蔡邕是有名的通儒。发掘之前,他就从洛阳带去了一批儒生。可见这个墓里可能有着非同小可的信息,必将震动天下。儒生手无寸铁,也许不可怕,可是他们善于蛊惑人心,万一发掘出对盟主不利的古籍,岂不是雪上加霜?”

    袁绍转了转有些呆滞的眼珠,这才明白了郭图的担心。儒门最擅长的是造舆论,不论是口头流传的童谣,还是书之竹帛的谶纬,都是舆论的一部分。他这个儒门领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舆论造出来的,凤系血脉加上四世三公的家世,再经过一些名士与相关谶纬的附会,最终把他推到了儒门领袖的位置上。

    如果现在出来一份古籍,说袁家根本不是什么凤系血脉呢?

    或者冒出一个什么舜帝并不是什么上古圣王,而只是一个奸佞之徒呢?

    这样的事并非不可能出现,作为儒门中人,袁绍太清楚儒生修改了多少典籍,颠倒了多少黑白,混淆了多少是非,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如果刘辩现在为了从舆论上打倒他,造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新说法,他一点也不奇怪。

    “那么……我又能如何呢?”袁绍侧过头,静静的看着郭图。

    郭图沉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今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就算听到了磨刀的霍霍声,也无计可施。

    窗外的秋雨更紧,有秋风吹过,细雨从窗户里飘了进来,飘进袁绍的脖子,凉意袭人。袁绍将身上的锦衣裹得更紧了一些,木然的看着潇潇秋雨。

    ……

    小槐里,秋高气爽,景色宜人。

    刘协在马背上再次躬身施礼。“皇兄,送行千里,终有一别。皇兄止步吧,臣弟就此别过。”

    以诸葛亮、孙策等人为首的一群年轻人齐唰唰的躬身行礼:“陛下止步,臣等就此别过。”

    刘辩打量着这一张张或兴奋,或无奈,或黯然的脸,笑了笑。“诸位,此去万里,一别经年。你们中的很多人将在西域开始自己的事业,也有很多人可能再也看不到家乡。可是有一点,我希望你们记住:正如当初张骞西行,让我大汉知道了万里西域,班超投笔,让西域三十六国重归朝廷一样,你们要做的也是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事。你们要比张骞走得更远,你们要征服的土地也比西域三十六国更多,你们之中,不仅会出现一个博望侯,一个定远侯,还会出现西域之王。”

    刘辩将目光落回刘协的脸上。“陈留王,安世高也是一个王子,为了传播佛祖的智慧,可以不远万里来到大汉。如今,你率师西征,将我大汉文明传播到万里之外,可比他的任务重多了。好在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我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比他更加辉煌的成就。”

    刘协微微一笑:“多谢皇兄鼓励,如此重任,臣弟且喜且惧。臣弟深知德薄才浅,难当大任,西行之后,诸多事宜,还请皇兄多多指教,多多支持。臣弟愿意做皇兄的驾前先锋,为皇兄效犬马之劳,为大汉尽绵薄之力。”

    刘辩笑了。他知道刘协在想什么。“你放心好了。山东将平,不知道有多少才智之士为了建功立业远赴西域。你不用担心人才的问题。天下从来不缺人才,只缺发现人才的慧眼,和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胸怀。”

    “皇兄所言有理,臣弟记下了。”得到了刘辩的亲口承诺,刘协松了一口气,再次向刘辩告辞,转身准备上马。刘辩叫住了他,摆了摆手。王越牵着驳兽走了过来。刘辩接过驳兽的缰绳,塞到刘协的手中。

    刘协愣住了。“皇兄,这是……”

    “此次西征,西域小国,不足为虑,真正要担心的对手是鲜卑人。驳兽是鲜卑人的神兽,对他们有一定的震慑力。我将驳兽送给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刘协大惊,连忙推辞。“皇兄,驳兽是你的坐骑,臣弟如何敢乘。”

    “我将鲜卑人赶到西边去,原本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亲征西域。现在由你代劳,驳兽当然应该交给你。西域万里,我都可以托付给你,何况是一匹坐骑?阿协,不要推辞了。”

    刘协还待再说,诸葛亮提醒道:“殿下,驳兽是神兽,能日行千里,这是陛下对殿下的殷切希望,是对西征的祝福,殿下怎么能推却呢。”

    刘协听了,这才接受,再三拜谢。不过,他却不敢乘坐,而是让孙策牵着,自己还是上了原本的坐骑,拱手道别,渐渐远去。

    刘辩站在路边,面带微笑。

    随从的文武官员依次从刘辩面前走过,一一施礼,然后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刘辩一一点头致意,直到最后一个身影消失在远处,刘辩才收回了目光,转身向回走。

    贾诩紧随其后,轻声说道:“陛下,驳兽……可不是一般的坐骑,万一陈留王驾驭不了……”

    “连一匹驳兽都驾驭不了,还怎么征服鲜卑人?”刘辩摆摆手,示意贾诩不用再说了。他知道贾诩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怕给人留下话柄。可是他担心的却不是这个,以刘协的谨慎,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把握,他可能终生都不会骑上驳兽。如果连这一步都跨不出去,这西征之路很可能就是刘协的不归路。不仅他逃不掉郑庄公的恶名,还会使大汉向外拓展的脚步受到重创。

    他好不容易将大汉才俊的注意力引向外部,又怎么愿意看到刘协败亡。

    “文和,你想想办法,物色一两柄好剑,找合适的人给陈留王送去,助他一臂之力。”

    贾诩眨了眨眼睛:“唯!”(未完待续)
第457章 亡国之道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神话三国》更多支持!)太平三年的秋天,注定将成为一个不平静的秋天。

    原本令天下人瞩目的山东平叛战争突然被人冷落了,除了正在准备交战的双方将领,其他人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益州,一个刚刚发掘出来的古墓。

    这个古墓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自然是因为其中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东西。自从蔡邕的第一份简报送到洛阳,这个古墓中出土的器具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大量博学或自以为博学的人,引经据典,对那些与中原礼器迥异的祭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谁也无法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断。

    争论在所难免,而有争论的东西,往往也容易成为焦点。

    因为议政,洛阳原本就聚集了不少贤良文学,整天议政,已经有些倦了,毕竟政治这东西禁忌话题太多,不是所有人都敢放言,突然多了这么一个话题,可以无所顾忌的猜想,自然比政治更吸引人。开始的时候,这还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渐渐的,这个话题就超过了议政,变成了主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简报传到洛阳,更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很多人坐不住了。有的不再去参加议政,而是转而想方设法进东观查阅资料,第一时间接触简报,有的干脆收拾行装,起程赶往益州,要进行实地考察。

    司徒杨彪原本就被这些儒生吵得晕头转向,听说有人愿意去益州。他求之不得,一律放行。让这些闲得无事,偏偏生了一张利嘴的家伙赶到益州。既减少了洛阳的不安定因素,也减轻了司徒府粮食供应的困难。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连荀彧都抚额而庆。这段时间,他也被这些儒生折腾得不轻。

    其中就包括孔融。

    论辞锋犀利,孔融可能不如祢衡,但是论学问深厚,祢衡和孔融比就差远了。如果拿剑客来做比较,那祢衡就是剑走偏锋,咄咄逼人,而孔融则是重剑无锋。无隙可击。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承并不普及,水平高下,在于见识:见得多不多,有没有过人之识。两者之中,其中又以见为基础,所谓见多方能识广。荀彧之所以见识卓著,是因为他可以看到很多人无法见到的典籍,知道更多的真相。在这方面,孔融丝毫不逊于他。孔家家藏的典籍也许没有荀彧收藏的那么杂。但是在儒学经典的积累上,有不少资料是荀彧也没见过的。

    身为孔门嫡传,孔家的底蕴当然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拟的。

    除了学问之外。荀彧底气不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论是家世还是个人名望,孔融都比他强上几分。不论是学识还是文采,孔融都有明显的优势。除了修行——荀彧又不是刘辩那种喜欢动手的粗人,让他和孔融挥拳头,以武力论高下,他可干不出来。

    孔融离开洛阳,荀彧长出一口气,随即又有些幸灾乐祸。

    孔融取道长安去益州,以他的脾气。少不了要和刘辩较量一下。他和祢衡一样,从北海赶来。不是为了议政,而是为了和刘辩论理。祢衡为此不惜千里迢迢的追到益州。孔融顺道,更没有道理过城门而不入。

    ……

    骊山。

    刘辩站在古烽火台上,看着远处的秦始皇陵。夕阳西下,为高大的皇陵镶上了一道金边,植满松柏的封土堆有夕照的映衬下显然更加幽深。天边的晚霞如同烈火,格外绚烂。

    一只大鹰,在空中盘旋,悠闲自得。

    通过大鹰的眼睛,刘辩将方圆十里以内的情况尽收眼底,震撼不已。

    他前世来过秦始皇陵,参观所谓的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时候秦始皇陵虽然还没有发掘,却已经做了不少探测,知道这片封土下藏着一个缩微版的大秦帝国。有没有秦代以前的典籍,他不知道,但是此时的秦始皇陵离建成之日更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