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车马,人不能致千里。做学问,不光是读古人的书,还要观察身边的万物,是不是这个道理?”

    “呃……大致上没错吧。”

    “你说董仲舒是闭门造车,可是你连彩虹都不熟悉,你比他能好到哪儿去?以你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你能造出车船吗?”

    “造车船是匠人的事……”

    “是的,具体的制作,应该当匠人来负责,可是如何造,你应该知道吧?”

    “这个……”荀彧犹豫了:“陛下是说墨家吗?”

    “不是墨家。”刘辩有些头疼了,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一说到这些就犯晕呢。他不是不懂,他是本能的排斥啊。读书人的劣根性,果然是好吃懒做想发财,一心想靠几篇破文章拖青纡紫,出将入相。“学问怎么来?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身边的万物中来的。伏羲制卦,是外观天地,内察诸身,他又不是脑袋一拍,自己想出来的。”

    “哦……”荀彧恍然大悟:“那这和彩虹、赤霄剑有什么关系?”

    “彩虹七色,赤霄也有七色,而且随着注入赤霄的真气不同,颜色的变化和彩虹的颜色变化一致。他们之间又岂是相似这么简单?”

    荀彧眨着眼睛,又有石化的倾向。刘辩无语了,他没想到解释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居然会变得这么复杂。他挠了挠头:“你见过铸剑不?”

    荀彧摇摇头:“我荀家有铁作,但是我没有仔细看过。”

    “那知道炉火什么颜色的时候才能用来铸剑吗?”

    “这个……据说要等变成青色。”

    “炉火通常是红的,为什么要等变成青色呢?”

    荀彧眨巴着眼睛,又傻了。

    刘辩长叹一声:“自然是因为温度变高了。红火的温度最低,不足以融化铁。青火的温度更高,所以要等到火的颜色变成青色,才可以用来铸剑。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还好意思自称儒门领袖?”

    荀彧尴尬的看着刘辩,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他的确没有注意过这些问题,因为他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根本不会关注这些小事。可是现在听刘辩说起,他才发现这问题似乎并不简单,炉火的颜色和彩虹的颜色,以及赤霄剑的颜色变化是融汇贯通,一以贯之的。

    刘辩用赤霄剑在地上划了一条线,从中截取一小段,又将这一段分成七小段。

    “赤霄的剑光也好,彩虹也罢,其实都是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代表不同的能量,而能量的范围很大,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的,只有这一小段。这一小段光让我看到了天地万物,看到了英雄美人,已经让我们眼光缭乱,但是,这仅仅是一小段。在这一小段之外,还有大量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刘辩抬起头,看着荀彧:“你们连这一小段光都不了解,还怎么了解更多的光?”

    荀彧眉头慢慢的挑了起来,多了几分警惕之色。“陛下是说,我们只是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不知东海之大。应该跳出这口井,放长眼量?”

    “对。”

    “那陛下是不是还想征伐四夷,开疆拓土?”

    刘辩很诧异:“咦,你怎么扯到这儿来了?”

    荀彧长叹一声:“陛下,你知道东方朔当初为什么要北海屠龙吗?”

    “知道,你说过,他不希望霍去病征讨西域。”

    “儒家本来是支持孝武皇帝征伐的,为什么后来却如此激烈的反对呢?”荀彧激动起来。“孝武皇帝以七十年的积储征伐三十年,就已经让天下十室九虚,动荡不安,险些重蹈暴秦后辙。如今天下不安,陛下如果还要效孝武皇帝旧迹,臣恐怕大汉不仅会有黄巾军,还会有青巾军,红巾军,再现当年赤眉、绿林席卷天下之事。陛下,万万不可啊……”

    刘辩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说要现在就去了?”

    正准备泼出性命苦谏的荀彧听了,一脸愕然:“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去?”

    “要想打架,先得锻炼好身体。要想征伐,当然要先巩固国本。”刘辩打量着荀彧:“你不会以为我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呃……”荀彧尴尬的说道:“陛下真的等得?”

    “当然等的。学不了孝武皇帝,我学孝文、孝景行不行?再不行的话,我学高皇帝行不行?”

    荀彧如释重负,羞愧不已。“如果陛下能够持重,效孝文、孝景之旧迹,那也是大汉之幸啊。”

    刘辩讥讽的笑了一声:“是的,我的确是想学孝文、孝景,至少那时候没那么多腐儒。”

    荀彧语塞,心头涌过一阵悲哀。看样子儒门独尊的可能是越来越小了。刘辩如果重登帝位,对大汉来说,好坏未可知,但是对儒门来主,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荀彧,你一直说由董仲舒一派代表儒门,是儒门运气不好。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做贾谊,让你荀氏儒学成为儒门的正统,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荀彧一怔,心头涌起一阵狂喜:“当真?”

    “当然是真的。”刘辩笑笑:“不过,我要的荀氏儒不是你以为的那些文字,而是你先祖那种能够富国强兵的真本事。荀彧,你是不是该把你先祖从稷下学宫得到的那些秘本透露一些给我,让我看看值不值得信任?”

    荀彧沉默片刻,咬了咬牙。“如果陛下愿意听,那臣就不揣妄陋,说一说稷下学宫,以及稷下学宫以前的那些事。”
第390章 天道与人道
    “先祖在稷下学宫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天道的秘密。陛下,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荀彧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天字,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刘辩。

    刘辩疑惑的看看荀彧,又看看那个字:“你这是……测字么?”

    荀彧眼神一闪,他不知道测字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点头道:“差不多吧,从六书的角度来看,陛下看到这个字,能想到什么?”

    汉代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六书的理论,对字的结构予以分析。这个理论一直用到后世,以汉语为书面语的人大多都能理解这种成字理论。刘辩也不例外,他试探着说道:“天是二人?”

    荀彧眉心微蹙,摇了摇头:“天字不是二人,而是一大。”

    “一大?”刘辩不服气:“为什么不能解为二人?”

    荀彧诧异的看着刘辩:“天字中哪有人?”他说着,又在旁边写了一个篆书“人”字,刘辩一看就明白了。汉代虽然已经通行汉隶,但是学者认可的文字之源还是篆书,不论是考据还是辨义,都以篆书为准。而篆书中的人是一个侧身而立,俯首躬腰的形象,与汉隶中的一撇一捺根本玻С风^文学'''。'cf''wx'。'net'皇且桓鲎帧?br ;/>;

    “天者,太一也。”荀彧接着解释道:“天道,就是一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一,就是天地人一以贯之的王。”荀彧又在地上写了一个王字,“现在的解释是王乃天子,可是在以前,王就是天。”

    刘辩心头一动,他想起了荀彧说过的那句话,“天道。是以万民奉一人。人道,是以一人奉万民。”原来出处在这里,所谓的天道,其实就是绝对的**。绝对的独裁。王不是天子。就是天本身。所以天才是一大,王才是天地人一以贯之。

    见刘辩色动,荀彧的嘴角微挑。有几分苦涩,又有几分欣慰。“陛下,这还不是最后的真相。天字还有一层更残酷的意思。”

    刘辩的眉毛挑了起来:“这还不够,还有更残酷的?”

    “是的。”荀彧又写了一个“夫”字,然后用手抹去夫字出头的部分:“天者,夫去首也。”

    刘辩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是什么意思?”

    “天道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祭天的时候要杀人,杀人以殉,动辙以百数,甚至以千万数,而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祈求上天对王的垂怜,让他继续以一人治天下。”荀彧有些激动起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人殉这种祭祀礼仪制度。人殉制度起自蒙昧,盛于夏,至周而衰,战国时便成了一种野蛮落后的象征,记载曲指可数。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就是因为儒门兴起,反对人殉。陛下想必还记得孔子那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儒门重孝道,崇尚厚葬,他反对以俑陪葬,不是因为制俑耗费钱财,而是担心会有人从俑再恢复到人殉制度。”

    刘辩暗自叹了一口气,他果然猜中了。在天的眼里,除了王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刍狗,都是可以敬献给神明的祭品,和牛羊猪犬没什么区别。

    “可是,为什么天道要用人祭天呢,难道就因为不把人当人?”

    荀彧有些犹豫,似乎不太想说,可是他看看刘辩的眼神,还是说了出来。“人是万物之灵,以人祭天,最具诚意,也最容易得到天的眷顾。古代炼剑,通常要以人的指甲毛发为引,甚至用人血,更有甚者,要以人为牲,才能炼出真正的好剑。各种道术也需要以人血甚至人命为引,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刘辩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他想起来了,第一次与匈奴人作战的时候,大巫师金国就曾经杀人祭祀,招来了风鹰,险些逆转战局。他当时以为只是匈奴人野蛮,所以才杀人作法,现在看来,这才是巫术的本质。汉人崇尚儒学,不再杀人作法,文明固然文明了,可是法术也渐渐的成了摆设,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

    戏志才在龙渊之战时,就曾经以自身的血为引,将波荡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几乎能和巨龙相抗衡。

    原来如此。

    刘辩想起那些杀人祭天的原始部落,头皮一阵阵的发麻。原来在文明的初期,还有这样的事情。

    “陛下……”见刘辩神色变幻,荀彧有些担心,试探的叫了一声:“你……还觉得天道……可行么?”

    刘辩明白荀彧在担心什么,不禁笑了一声:“你不用担心,我没你想象的那么残暴。”

    荀彧如释重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如果刘辩因为更加信奉天道,那他可就弄巧成拙了。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为了取信刘辩,他根本不会把这个秘密透露给刘辩。

    “齐国原本是姜氏,姜氏与周王室多有通婚,龙系血脉较浓,田氏代齐,原本就是儒门以凤系代替龙系的一个布局。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两代齐王就指示稷下学宫的学者以整理经籍为名,对以前流传下来的典籍进行修改,尽可能的将天道的秘密掩藏起来。从那以后,天道隐,人道显。龙系血脉渐渐衰微,而凤系血脉大盛,并形成了对龙系血脉的包围。”

    刘辩微微颌首。后来的故事,他已经听不同的人说过,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西有秦,战国七雄,凤占其四,不管最后谁统一天下,凤系血脉都是赢家。

    “计划原本很完美,可是谁也不曾想,眼看凤系即将一统天下的时候,又横生枝节。”荀彧扼腕长叹:“有龙系力量从西域而来,展示出了龙系血脉的力量,赢政因此心动,背叛了凤系血脉,沉迷于龙系血脉的力量,为此不惜称自己为祖龙,冒称龙系血脉。先祖入秦,本打算以儒门道义辅助嬴政统一天下,却发现嬴政暗中与龙系血脉勾结,不得不退出秦国。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大势已成,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先祖只得以帝王术为诱惑,先后派李斯、韩非入秦,希望以法为先,以礼继之。”

    “只可惜,秦始皇实力太强,吞下了你先祖的诱饵,反过来又砍了儒门一刀,焚书坑儒?”

    “是的,他用韩非、李斯统一天下,却又拒绝采用儒道治国。儒门计划落空,只好逃离咸阳,投入起义的陈胜、项梁和高祖麾下,消灭暴秦,再造天下。后面的事,陛下大概也清楚,臣就不说了。”

    刘辩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如果荀彧没有说谎,天道的真是以人殉为基础,他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天道。在皇帝和人两种属性之间,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可以不做皇帝,却不能不做人。为了做皇帝而不把人当人,当成献给上天的祭品,他做不到。

    似乎有人说过,皇帝不是人,倒是和天道的真正含义暗合。

    “除了发现天道的秘密之外,你家先祖还发现了什么?”

    荀彧沉吟片刻,又道:“陛下听说过吗?”

    “听过,有人说是一本奇书,有人说是一本荒诞不经的小说。”

    “如果臣告诉陛下,真正的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历史,陛下会不会觉得臣疯了?”

    刘辩愣住了,半晌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他真的觉得荀彧有点疯了。

    “陛下,你的驳兽不就是中提及的怪兽?”

    “这个……”

    “是根据山海图所作,现在所传的也不是原本,而是经过刘歆父子修改过的。之所以被人认为荒诞不经,是因为是歆父子知道关系重大,不希望有人按图索骥,再去寻找那个已经消失的世界。”

    刘辩心头一动,他觉得荀彧有些吞吞吐吐,仿佛在掩饰什么,但是他又不知道他想掩饰什么,这些话里哪一句是真的,哪一句又是假的。他沉吟了片刻:“刘歆父子难道也是儒门中人,凤系血脉?”

    “陛下,刘歆是楚元王刘交后人,而刘交与申公一样,都是浮丘伯的弟子,是荀氏儒派的传人,当然是儒门中人,凤系血脉。”荀彧意味深长的看着刘辩:“刘交与高祖名为兄弟,实则异父异母,根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刘辩喝了一口鹿奶,狐疑的打量着荀彧。“他们异母我知道,怎么连父亲也不是同一个?”

    “高祖的父亲可不是太公,而是龙。”

    “噗!”刘辩将一口鹿奶全喷在荀彧的脸上。荀彧躲避不及,被喷了一脸,雪白的鹿奶从他脸上流下来,看起来非常狼狈。刘辩一边咳嗽着,一边连连摇头表示不信。荀彧无奈的抬起袖子,擦去脸上的鹿奶。

    “人与龙当然不能真的交媾生子,可是具有真龙血脉的人却可以。”

    “等等!”刘辩突然打断了荀彧,眼睛瞪得溜圆。“你是说……真龙血脉可以生子?”
第391章 闯宫
    “当……然。”荀彧显得很勉强,似乎根本不想把这个秘密告诉刘辩,可是话已经说出了口,刘辩又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他当然不能避而不答。“当然可以,不过对育胎之体有要求。龙系血脉越纯,境界越高,要求越严格。”

    “怎么个严格法?”

    “究竟严格到什么程度,臣也不清楚。总之非常罕见。”荀彧顿了顿,又道:“就算遇到了合适的育胎之体,也未必能生出血脉纯正的子嗣,所以,龙系血脉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为了保证血脉的纯正,常常会同胞相婚。”

    刘辩倒没有太震惊,同样的话,他听蔡琰说过。当时以为蔡琰是臆测,现在看来,蔡琰当时虽然是推测,却已经接近了真相,包括她对伏羲八卦的怀疑。

    见刘辩这副表情,荀彧又担心起来。刘辩不会为了留下子嗣,冒天下之大不韪,和自己的姊姊结婚吧?

    “荀彧,你知道吗,有一个人和你异途同归,也猜到了这个真相。”

    “谁?”荀彧诧异的问道。他知道这些,是因为他手里有相关的资料。经过儒门几次系统的清理,藏书最多的皇宫现在也没有多少有用的资料,有人居然可以猜到这样的真相,那也太聪明了吧。

    “不**长**风**文学 ;。cfwx告诉你。”刘辩笑了。“不光是这个秘密,她还猜到了更多,比如你儒门的渊源。”

    荀彧淡淡一笑,充满了自信。“儒门还有什么渊源是我不知道的?”

    “哈哈哈……”刘辩放声大笑:“坐井之蛙。刚刚有点自知之明,又开始自以为是起来了。”

    荀彧尴尬不已,满脸通红。

    ……

    长安。

    蔡琰伏在案上,一手支颐,一手摆弄着毛笔,百无聊赖。

    案上,摆着几根算筹。她刚刚闲得无聊,便卜了一卦,既想测测自己的推演水平,又想顺便算算刘辩的生死。算来的卦相不错。是上水下火的既济卦。可是正有因为如此。她非常沮丧。刘辩去玄冥海是九死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必死无疑,怎么可能是水火既济呢。

    这易学还是研究得不够透彻啊,推演出来的卦象莫名其妙。

    陛下还能回来吗?蔡琰抬起头。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一时出神。跟在刘辩身边的时候。她不觉得有多好,可是离开刘辩之后,她忽然发现再也找不到一个人能像刘辩那样的宠她。就连父亲蔡邕也做不到。刘辩不仅许诺要封她万户侯,还怂恿她研究希腊、罗马的文字,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窗。如今她虽然才十五岁,却是大汉国独树一帜的学者,在对西夷的研究方面,就连她的父亲蔡邕也甘拜下风。

    可是,刘辩不在,研究得现好,又能给谁看呢?刘协是未来的皇帝,他虽然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可是他与刘辩不同,他更看重大汉内部的事,他经常请教的是杨彪、陈纪那样的儒者,对研究西夷的蔡琰敬而远之。

    当然,他保持距离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蔡琰是刘辩的女人,刘协是不能碰的。

    这也让蔡琰多了几分清静,至少没有人会来给她提亲,打扰她做学问。

    蔡琰正有胡思乱想,突然觉得有些诧异,远处似乎有人在叫喊,隐约还有报警的铜锣声。

    蔡琰站了起来,冲到门外,扶着门框向外一看,顿时吃了一惊。东北角的望楼上,当值的卫士正紧张的扶着围墙张望,不少人拔出了武器,一队卫士飞快的下了望楼,冲了过来,大声说道:“蔡姑娘,有贼寇入宫,请蔡姑娘立刻躲避。”

    “有贼寇入宫?”蔡琰很诧异:“什么样的贼寇这么厉害,宫里有两百禁卫营,宫外还有两千龙骑,谁能闯得进来?他去了哪个殿?”

    卫士一边护着蔡琰离开,一边说道:“看样子是建安殿。”

    蔡琰更加惊奇。建安殿是陈留王刘协的寢殿,戒备之森严为诸殿之首,这个贼寇究竟是什么来头,居然找上了陈留王,而且一路潜入了建安殿?

    “我们去看看吧。”蔡琰眉飞色舞的说道:“也许还能帮上点忙。”

    “啊?”卫士们目瞪口呆。

    ……

    戏志才提着思召剑,缓步走上了建安殿。

    鲜血顺着思召剑缓缓滴下,在汉白玉的台阶上串成一串,红得耀眼,浓得刺目。

    在他的身后,一百多名禁卫营将士倒在血泊之中。没有人能挡住他的一剑,不管有没有悟命,在戏志才面前都没什么区别。

    一剑封喉。

    刘协面色煞白,陈纪也惊骇莫名,看着一步步走上来的戏志才,束手无策。

    更多的卫士冲下来,挡在刘协、陈纪面前,将戏志才围在其中,结成战阵。

    戏志才却看也不看,脚步都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胜似闲庭信步。他甚至没有看那些卫士一眼,只是迈步上前,只是当有人挡住了他的路,或是向他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才信手挥出手中的思召剑。

    唯一变化的只是他眼中的冷漠。每杀一人,他的眼神就冷漠一分,似乎有无形的火焰在燃烧,却一点热度也没有,只有说不出的疯狂。

    “唰唰涮!”戏志才连刺三剑,将三个不同方向的卫士刺倒在地。他有些厌了,手指一掐,轻喝一声,境界全开。刹那间,一只巨大的火鸟出现在他的身上,通红的眼光扫视一圈,看得围在四周的卫士们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一步。

    陈纪倒吸一口冷气:“戏志才是毕方?”

    刘协脸色大变:“他就是戏志才?”

    陈纪点点头,向前走了一步,轻轻的推开挡在面前的卫士。“你们不是他的对手,都退下吧,免得白白丢了性命。”

    卫士们不敢动。职责所在,虽然自知不敌,也不能随便退开。对这些卫士来说,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局面。他们都是天子刘辩从各部中精选出来的勇士,授以导引图谱,勤加修炼,悟命之人数有十计,可谓是天下闻名的精锐。天子离开之后,他们一部分保护长公主,一部分保护陈留王,最近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绝大部分都被调到了陈留王的身边。他们原以为陈留王即将出征益州,他们将随行保护,谁会想到突然遇到戏志才这么一个强劲到无法想象的对手。

    有的人已经悟出这其中的玄机。他们被调过来,就是为了对付戏志才的,可惜,在戏志才的面前,他们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保护不了陈留王。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随便退去。作为天子亲卫,他们可以战死,却不能撤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平时享受到了普通将士无法享受的待遇,现在就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你们……”刘协犹豫了好一会,不知道该不该让这些禁卫营的将士退下。面对戏志才,他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恐惧。让卫士们退开,难道自己就任戏志才宰割吗?可是,不退下又如何,这些禁卫营的将士虽然悍勇,却不是戏志才的对手,只能白白送死。

    “你是谁,认识我?”戏志才偏着头,打量着陈纪。

    陈纪苦笑一声。以他陈纪的身份,戏志才应该认识他,可是戏志才现在这副神情,却一点虚伪也没有,看起来倒有几分难得的天真,当然更多的是傻。

    “我是陈纪陈元方,和你一样是颍川人。”陈纪说道,一手负在身后,不动身后的示意刘协不要轻举妄动。他们早就得到了戏志才可能会来夺剖鲧吴刀的消息,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看来,这些准备根本不够,剖鲧吴刀大概是保不住了。“你不是去了玄冥海吗,怎么突然来了长安?”

    戏志才想了想:“我从玄冥海回来了,听说长安有一口剖鲧吴刀,我想要。”

    “你去玄冥海,有没有碰到陛下?”陈纪不动声色的引导着语题。

    “陛下?”戏志才眨眨眼睛:“谁是陛下?我没遇到姓陛的人。”

    陈纪暗自叹了一口气。戏志才疯得不清。“陛下不姓陛,姓刘,讳辩。”

    “哦,刘辩啊。”戏志才恍然大悟,满不在乎的挥挥手。“我和他是一生之敌,就是为了打败他,我才来找这口剖鲧吴刀的。我原本有一口赤霄剑,不知怎么的丢了,对付不了他的宝刀,只好来要剖鲧吴刀。”

    “你怎么知道剖鲧吴刀?难道是陛下告诉你的?”

    “刘辩?没有。”戏志才连连摇头:“我是听一个朋友说的。他不让我告诉别人,所以我不能告诉你。”

    陈纪无语。如果是刘辩告诉戏志才的,他就可以痛痛快快的交出剖鲧吴刀了。偏偏戏志才又傻得天真,连句谎都不会说,让他没法把这件事往刘辩身上引,这可得多费不少口舌了。

    就在陈纪挠头的时候,戏志才不耐烦了,挥了挥手中的思召剑:“你赶紧让开,把剖鲧吴刀给我,我拿到刀就走。”

    “剖鲧吴刀是陛下交给陈留王的宝刀,岂能轻易的交给你。”陈纪沉下了脸,“你真以为你悟了命,破了境,就能来去自如吗?这里可是皇宫。”说着,他两手抬起,在胸前轻搭,仿佛行礼。

    一股雄浑的气势散发开来,陈纪神情突变,凛然不可侵犯。

    ps: ; ;除夕夜,提前祝诸位书友新年快乐,一路顺风。
第392章 惟一心(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看着陈纪突然高大起来的背影,刘协愣住了。

    在场的人中,与陈纪相处最多的就是他,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陈纪展现这样的境界。在他的印象中,陈纪就是一个熟读诗书,饱经风霜的老人,为人谨慎,说话周全,甚至有一些迟缓。他是智者,不是武夫。

    可是此时此刻,当他感受到陈纪身上散发的强大气势时,他才知道自己忘了一件事:陈纪与其父陈寔、弟陈谌同称三君,守护城门的秘密多年,如果没有高深的境界,他怎么可能做到。

    他只是不屑于像吕布、关羽那些武人一样到处炫耀罢了。

    刘协忽然安心了许多,就像是突然找到了一座强大的靠山。

    殿外,匆匆赶到的贾诩突然停下了脚步,和身边的张绣交换了一个眼色。张绣皱着眉:“哪来的高手?好强的气势。”

    贾诩目光一闪,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倒是个意外。子章,你部署龙骑,我进去看看。”

    张绣担心的说道:“先生,你可要小心些,不管是戏志才还是这个高手,境界都非常可怕。”

    贾诩微笑点头,泰然自若的走了进去,还没走到殿门口,他就看到了匆匆赶来的蔡琰,不禁眉头一挑,和蔼的说道:“《长〈风《文学 。cfwx蔡姑娘,你怎么来了,这里很危险的。”

    蔡琰抿唇而笑:“贾令君不也来了吗?陈留王有危险,我岂能只顾自己安危。不来救护。”

    贾诩无奈,招了招手:“跟在我后面,不要轻举妄动。你虽然已经悟命,却没什么战力,不要枉送了性命。陛下回来,我怎么向他交待?”

    “陛下回来?”蔡琰眼睛亮了,声音有些颤抖。“陛下要回来了吗?”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又恢复了正常。“是的,我猜他应该要回来了。冲进宫中的那个人叫戏志才,是去玄冥海屠龙的儒门中人。陛下去玄冥海就是因为他。他既然回来了。陛下当然也该回来了。”

    蔡琰大喜。忍不住笑出声来,举步跟着贾诩走进大殿。

    看到那只由火焰组成的巨大火鸟,蔡琰不禁掩住了嘴唇,惊叫一声:“毕方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