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弟,你看怎么办好呢?”
廖运周是黄埔生,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日战争中与党组织接上头。宛东战役期间,廖运周曾准备起义,但因时机不成熟,没能举行。这次他与中野接上头,准备战场起义。黄维这么一讲,廖运周正好顺水推舟,于是对黄维说:“司令的方案,是解我军之围的最佳选择,我愿在司令指挥下率部打头阵。”
黄维哈哈地笑了几声说:“廖兄是我军的优秀将领,大家应向廖师长学习。大敌当前,哪有退让回避之理?”
27日清晨,大雾弥漫,二三十米之外看不见人。廖运周带领5000千多人,以“突围”为掩护,成四路纵队开进。当进至预定地区后,解放军围攻的部队将其放过,之后迅速封闭上了口子。蒙在鼓里的黄维还误认为一一○师突围“成功”了,于是急令其他3个师“迅速跟进!”后面的3个师不明缘由,仍按着一一○师的路线前进,当即遭到解放军炮火的猛烈拦击,损失惨重,被迫缩了回去。廖运周师的起义,打乱了敌人的突围计划,使敌人的突围企图彻底失败。
就在当天清晨,乘敌以密集队形向东南突围之机,陈赓指挥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豫皖苏独立旅,全力向敌侧背突击,歼灭了敌第十四军一部。敌第十四军主力见势不妙,仓皇退却。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6)
陈赓当即命令:“紧紧咬住敌人,猛追猛打,不让他有喘气的机会。”
第四纵队遵照命令,猛打猛冲,连克杨庄、王小庄等十几个村庄,切入敌防御纵深,歼灭了敌第十四军军部,俘敌军长——陈赓黄埔的老同学熊绶春、参谋长梁岱。
与此同时,第九纵队勇往直前,连克杨老庄、大韩庄等十几个村落,歼敌第十四军山炮营、第十师特务营、第八十五师山炮营,缴敌山炮7门,步兵炮3门。
敌军长熊绶春后乘机从俘虏群里逃跑,蒋介石给他撤职戴罪立功的处分,而梁岱则被解放军误作八十五师书记官,被十一旅释放了。
28日,黄维再度突围未成,即以双堆集为中心,构置环形防御阵地。其部署是:第十八军在双堆集、平谷堆、尖谷堆一线构筑纵深阵地。第八十五军在前后同圈、大王庄、李士楼等村庄,构筑向西防御工事。第十四军残部在沈庄、李围子、张围子、杨围子等地构筑向东防御工事。第十军在东西马围子、杨文学一线,构建向南向北防御阵地。兵团部在双堆集北边的小马庄开设,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以求得到空中救援。
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果然训练有素,转入防御速度相当快,很快构筑了以村落为基点,核心阵地、主阵地、外围阵地相连的三层防御工事。每层阵地都构置了无数个地堡,并以此为依托,连同周围的三角形或梅花形据点,形成强大的地堡群。地堡群与地堡群之间,能够互相照应,互为补充,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持。村与村之间,阵地与阵地之间,都用交通壕相连,四通八达。阵地前还设置了无数鹿砦,阵地内设有副防御工事。而且每层阵地,每个地堡群中,均配置有重武器,整个防御体系相当坚固。
面对敌人的坚固防御和优良装备,如何歼灭敌人,成为摆在第四纵、第九纵队面前的难题。为此,陈赓在第四纵队十旅召开军事民主会,要大家献计献策。
陈赓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大家发言。
“先向敌人阵地顺向挖交通壕,到接近时再横向挖,形成包围阵地。”有的同志提出此项建议。
话音刚落,就有异议:“不行不行,顺向挖时,不但会遭到敌人的打击,而且远距离挖壕,费时费工,我们的人不易展开。”
“采取野战的办法,猛打猛冲,强攻敌人。”有人建议。
“这会增加我们的伤亡,再说敌人有依托,我们没依托,强攻难以成功。”
“一部分人掩护,一部分人近迫作业,以敌人的阵地模式,构筑我们的阵地,与敌人对着干。”又有人提出。
听到这里,陈赓心里豁然开朗,连忙道:“说下去,说全你的想法。”
“我们采取攻击筑城,近迫作业,用挖交通壕的办法,对面敌人修的是什么阵地,我们也修什么阵地;敌人修的什么工事,我们也修什么工事。以硬对硬,以坚对坚。战斗时,可以集中火力歼其坚固堡垒,集中兵力攻其薄弱之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7)
陈赓听完赞同道:“好!这叫‘对号作业’。不过我们还要注意四点:一是交通壕要能通行担架,人员能直立扛着东西走,宽度和深度要达到这个要求。二是要将电话线埋在沟底,保证畅通,不能中断指挥。三是要能防炮、防空。暗壕和暗壕相连,该掩盖的要掩盖。四是在阵地后,要挖出卫生壕,储存吃喝用水,洗漱用水,消毒用的石灰水。”
方针已定,部队热火朝天地准备起来。时间一天天过去,解放军总攻在即,黄维如坐针毡。
正当黄维无所适从之时,小李庄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召开了会议,进一步分析了战局。他们认为当时淮海战局的大势是: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正跃跃欲动,救援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西援黄维被中野第二纵队、华野第六纵队、渤海纵队阻击于包家集地区,宋希濂兵团之第二十军、第二十八军已抵浦口。敌人向黄维救援的兵力在增加,如不乘黄维人乏、弹缺、粮绝、柴尽之际,歼灭其尚有机动能力的七八个团,就可能失去歼其之良机。
于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经反复商议后,于12月5日下达了总攻命令:
一、从明(六日)午后四时半起,开始全线对敌总攻击,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三推迟。
二、陈谢集团务歼李围子、沈庄、杨围子地区之敌;锡联集团务歼双堆集以南玉皇庙、赵庄及以西前周庄、周庄、宋庄之敌,并各控制上述地区,然后总攻双堆集,全歼敌人。
三、总攻战斗发起后,应进行连续攻击,直到达成上述任务为止,不得停止或请示推迟。
四、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并须及时自动地协助友部争取胜利。
五、对于临阵动摇贻误战机的分子,各兵团各纵队首长有执行严格纪律之权,不得姑息。
根据总前委的命令,中野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一纵队,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炮兵一部组成东集团,由陈赓、谢富治指挥。
12月6日,陈赓命令第十旅、第十一旅和炮兵三团协同攻击李围子。第十旅由西北、正北和东北方向对敌实施主要攻击,第十一旅由正东及东南面实施辅助突击。各旅第一梯队投入兵力计3个整团又1个营。突击团编组为两个突击营并肩突击,每个突击营各编为两个突击连连续突击。同时以20门榴弹炮、野炮、山炮,分别组成左、中、右3个炮兵群,并配置了20个炸药抛物筒。
6日16时30分,总攻开始。3个炮兵群,20门炮,20个炸药抛物筒,实施排射轰击。炮弹密集地泻在敌人的阵地上,炸药抛物筒发射的“飞雷”,抛掷到敌人的战斗队形里。炮声撼动大地,火光冲向蓝天。敌人的整个据点,笼罩在硝烟中。
第一攻击梯队的战士们伏在离敌人只有40米远的阵地里,听着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落到敌人阵地、工事、堡垒上炸开了花,在战士的心里乐开了花。有的突击队员们禁不住在战壕里蹦起来,连声高呼:“炮兵万岁!”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8)
被困于据点内的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炮火震傻了,在炸点之间东躲西藏,晕头转向。
17时整,陈赓从电话里命令:“各方向第一梯队开始发起冲击!”
在第十旅进攻的正面上,两个突击营的800多勇士,飞身跃出战壕,像一阵风从西北面冲向李围子。机枪、冲锋枪、卡宾枪、步枪的枪声响成一片,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的爆炸声冲向天穹,战士们的呐喊声回荡在空中。还没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的敌人,没打几枪,便纷纷举起双手,缴械投降。突击营乘胜挺进,勇猛地插到敌炮兵阵地,攻克了敌军一个又一个集团阵地。不久,敌军似乎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当二十八团突击队三营冲到敌人鹿寨前时,遭到迎面扑来的两个连的敌人反击。
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迅速展开,边打边往前冲,一步一步地逼向敌人。敌人集中火力组织突击,前进的战士受到了较大伤亡。在共产党员带领下,战士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但敌火力太猛,第一次冲锋,倒下一片。第二次冲锋,又倒下一片。战士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坚决突破敌阵地。第三次冲锋,又倒下一批。150多人的连队,此时只剩下一个班的兵力。战士们的心在淌血,他们发誓:“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冲过敌阵地!”
第四次冲锋,战士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冲入敌阵地,全歼敌两个连,并乘胜向敌核心阵地攻击。
在第十一旅方向,各突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从东南方向向李围子冲击。第三十一团二营的400名战士,个个虎威凛凛,很快突破敌前沿阵地,两个连的敌人掉头就跑。突击队员哪里肯放,把敌人压进李围子南侧凹道内歼灭了,并切断了李围子与杨围子之间的联系,堵住了李围子敌人的东逃之路。第三十一团三营,此时也突入李围子村东南角敌集团阵地。在突击部队的掩护下,后续部队及时跟进,协同攻占了敌集团工事,斩断了敌人的西逃之路。
战斗至此,第十旅、第十一旅已全线突破了李围子敌人阵地,李围子之敌已成为瓮中之鳖。周希汉见状,命令第十旅各团“逐堡逐壕搜歼敌人,一个都不能放过!”李成芳命令第十一旅各团“乘胜聚歼敌人,越快越猛越好!”在旅首长的指挥下,两旅部队迅速突进村里,逐街逐房攻歼残敌。两旅密切协同,迅速攻下敌核心工事。至此李围子守敌一个师、两个整团全部被歼灭。从发起攻击,到解决战斗,仅仅90分种。第四纵队共歼敌5000人。
在小李庄总前委现场指挥的陈毅,接到陈赓关于攻占李围子的报告后,立即打电话给陈赓,高兴地说:“我代表总前委向你们祝贺!并对全体官兵表示慰问,望再接再厉,夺取新胜利!”
12月7日,陈赓命令第九纵队协同第十一纵队坚决夺下张围子。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9)
驻守张围子的敌人,是敌第十二兵团主力团队之一的二二三团。这预示着张围子攻歼战将又是一场血战。
攻击于7日18时发起,在猛烈的炮火急袭之后,二十六旅七十六团的突击队从张围子西北发起攻击。突击队员跳出交通壕,勇猛神速地向前冲击。敌人见状,立即反扑。敌火力最猛的那个地堡很快被炸掉了。突击队的一个战斗小组,首先冲上去,炸毁了鹿寨。另一战斗小组,乘势冲上去把炸药包塞进了敌人的地堡。还没等炸上天的泥土、砖石、木料落下,后续战斗组就突入了敌人交通壕,之后分别向左右扩张。
冲在前面的战士向敌人第二个地堡投去燃烧弹,将其摧毁,之后迅速从炸出的洞口冲进院内,但遭到敌院内机枪的拦阻射击。战士们连向敌人甩了三颗手榴弹,可敌人的机枪仍在射击,战士们又迅速地捡起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抛向敌人,敌人的机枪被打掉了。接着部队潮水般地涌进突破口,并迅速向两侧纵深发展进攻。一路遇堡就炸,遇敌就冲,很快就迫近村中心。
担任第二梯队的第一营第三连冲在全营的最前边。他们在占领了敌交通壕以后,就顺着交通壕,向西北方向压过去。在接连进行十几次攻击后,夺下敌人的第一个地堡群。这时150多人的连队只剩下22人。他们立即在战壕里召开支委扩大会,豪迈地表示:三连是红军连,要发扬红军的作风,保持红军连的荣誉,打垮凶猛的敌人,完成战斗任务,就是负伤也要爬进敌地堡,消灭几个敌人。不久敌军向三连实施反击,22人又有14人负伤,仅剩下8人。但他们坚决表示:8个人仍然要完成一个连的战斗任务。在各部队英勇冲击下,很快攻占了张围子。
张围子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第十旅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第二十二旅第六十六团,于12月8日分四路向沈庄发起攻击。沈庄驻敌较多,前几天解放军几次攻击都未能奏效。为迅速歼灭残敌,各部队在战前进行了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官兵士气高昂,情绪饱满,表示坚决拿下沈庄。
17时30分,各部队开始攻击,至19时即全歼敌八十五师直属队及所属两个团,俘敌师长潘琦以下1200多人。这一仗打得漂亮,战后受到第四纵队通令表彰。
杨围子,敌第十四军军部所在地,是一个只有40多户人家的村庄。东西长,南北窄,村四周平坦开阔,村南和村西各有一个水塘。村子被一道米高的土围子围着,土围子外围是一条宽3米、深米的壕沟。敌第十四军军部率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第八十五师二五五团和一个炮兵连,在此设防。经过几天准备,敌人在杨围子构筑了环形防御体系,工事坚固、密集,暗堡、地堡、堑壕相连,鹿寨、铁丝网、壕沟、爆炸物配套,明、暗火力点配合,功能齐全,形成了侧射、斜射的交叉多层火力配系。 。。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10)
第四纵队攻占沈庄后,杨围子就明显地暴露在解放军直接攻击之下了。为解决敌第十四军这个最后堡垒,陈赓决心集中第四纵第十旅、第十一旅实施总攻击,命令其迅速做好最后准备。
而此时,敌第十四军军部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秘密讨论。此前一天,前线解放军抓住了第十四军的一个俘虏,陈赓让他带一封信回去给军长熊绶春。这已是陈赓第二次劝熊绶春投降了。熊绶春看完信,又把它交给副军长谷炳奎、参谋长梁岱。自己点上一支烟,面壁而立。
在淮海战场上,积聚了众多黄埔师生:黄维与陈赓是黄埔第一期的“同窗”,胡琏是陈赓在黄埔四期步科第一团七连当连长时的该连学员,熊绶春则是黄埔三期生。在黄埔期间,他们对黄埔三杰的传说,早有所闻,对陈赓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更是熟悉。11月24日,陈赓部队向浍河南岸出击时,熊绶春被俘后逃回部队,而梁岱则称是“书记官”而被放回,并给熊绶春带来了劝降信。熊绶春一气之下,竟也把带给黄维和第十师师长张用斌的信,连同烧掉。此时,他似乎有些后悔,不该鲁莽行事。这次陈赓要求他24个小时内答复,眼下仅剩1小时了。
是投降,还是坚守?几个人一时拿不定主意。熊绶春转过身,看着梁岱:“你看怎么办?”
梁岱眨巴着眼睛说:“钧座,上次就该……”
熊绶春忧虑地问:“你说的优待俘虏是真?”
“是真的!钧座,我深有感触呀!”梁岱心中有些焦急地解释道。
“像我们这样的人,会不会被杀?”熊绶春还是将信将疑。
“不会,不会!还给烟抽哩。”梁岱连连回答。
“只要不被杀就行。”熊绶春算是下定了投降的决心。
“钧座,你赶快写回信吧。”梁岱怕时间来不及了。
“嗯,还是你写吧。”熊绶春不容置疑的说。
“那好,你说我写。”梁岱应下了。
就这样,熊绶春口述,梁岱写了“奉谕”接受投降的复信。然而,实在是令人遗憾。信虽写好了,不过为时已晚,信还没交到师兄陈赓的手里,第四纵队总攻杨围子的战斗就开始了。
敌第十四军军部设在杨围子村的西北角。总攻的炮声刚一响,军长熊绶春、副军长谷炳奎、参谋长梁岱、副参谋长詹壁陶,便急忙钻进隐蔽洞,但炮火越来越密,震得洞子摇摇晃晃,土块刷刷地落下来。
“这里不安全,另找地方躲吧。”谷炳奎说完第一个钻出洞子逃向西南。正在这时,一颗炮弹落下来,“轰隆”一声,洞子塌了半截。熊绶春惊跳着跑出来,拼命地向西南跑。就在这时,一颗子弹穿过他的左肋,熊绶春“扑哧”一声倒了下去。
詹壁陶刚跑到洞口,就被炮弹打伤,倒在地上狂呼“救命。”
梁岱与一个卫兵最后逃出洞来。卫士问:“参谋长,往哪里逃?”
梁岱看着一片狼藉,遍地尸体的村庄,没好气地说:“还往哪里逃?到哪还不是混饭吃!”
仅仅一个小时激战,敌守军全部被歼。战斗结束后,陈赓骑在马上亲自查看送往后方的俘虏,看有没有黄埔军校的老同学。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陈赓高声问。
“十四军的。”梁岱答。
“你是干什么的?”
“参谋长梁岱。”
“你们军长呢?”
“他已经阵亡。”
“尸体在哪里?”
“在杨围子村里。”
“熊军长的卫士在吗?”
“我就是。”卫士走出队列。
“我派人协同你去找他尸体,一定找出来,好好埋葬,立个碑,让他家人好查。”
熊绶春的尸体找回来后,陈赓亲自在南坪集附近给他选了地方埋葬,并在墓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第14军军长熊绶春之墓。”陈赓是多么有情有意的老同学啊!
12月15日17时,陈赓指挥的东集团继续向黄维兵团进行总攻击。第四纵队以五个团的兵力,向双堆集的屏障杨文学村发起总攻。战士们在“活捉黄维,打倒蒋介石”口号的鼓舞下,前赴后继,冲向敌阵。突破正在进行,陈赓来到前沿阵地鼓励战士们说:“要拿胜利的消息给党中央、毛主席拜年!”战士们激动不已,冲出战壕,迅速敏捷地楔入敌纵深,穿插分割敌人。
守敌仍在负隅顽抗,各突击队边向敌堡和火力点冲击边进行政治攻势,逐屋、逐堡、逐壕地进行争夺。经过一个半小时激战,歼灭该村守敌,扒去了双堆集敌兵团部的最后一层皮,敌兵团核心阵地暴露在解放军的枪口下。
连日征战,陈赓已许多天昼夜未眠。在亲自向总前委报告以后,他准备在简陋的作战室里休息片刻。正在此时,电话铃急速地响起,他一把抓过话筒。
“喂,司令员,黄维逃跑了!”周希汉报告。
“什么时候?”
“一个小时以前!”
“你怎么知道?”
“俘虏供的。”
“逃跑的还有谁?”
“胡琏!”
陈赓知道敌人不会从东集团阵地逃窜,他立即命令第九纵队向双堆集核心阵地前进;令第四纵队各旅不要顺着敌人逃跑的方向追击,而是绕到兄弟部队驻地外围去堵漏网之敌。
黄维一逃,敌第十二兵团如鸟兽溃散,纷纷夺路外逃。第九纵队二十六旅迅速占领了敌十二兵团部,控制了敌简易飞机场。一部兵力直指双堆集以东地区,占领敌炮兵阵地。二十七旅攻占了吴庄、赖庄、金庄等地。部分兵力和友邻部队协同攻占了双堆集核心阵地。至午夜24时整,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协同将敌十二兵团全部消灭。敌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兼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被俘。至此,20多天的双堆集歼灭战胜利结束。('EXC')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