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鲍信声泪俱下的劝说,让曹操很为难。

  对方的提议,是断然不可取的,王羽之所以没对那些积年悍匪采取措施,并非没有见地,只是限于兵力不足,并且有其他的考量而已。

  那些悍匪已经彻底分散开了,想一一降服收编谈何容易?而且,这些人在泰山已经被打破了胆,翻山越岭的逃离泰山后,八成不会再回青州。这些人无论去了什么地方,都会大大的影响当地的秩序。

  实际上,在兖州的影响已经出现了。

  按照曹操原本的计划,是要在春天之前结束战事,并且入主兖州的。在他不计余力的猛攻之下,于毒、眭固也是败象毕露,马上就到了崩溃边缘。谁想到,在奉高城下惨败的残寇翻越泰山后,直接西向而来。

  由于鲍信惨败后,连溃兵都没收拾,带着家眷和部分亲卫直接来了东郡,所以济北国陷入了极度空虚的状态。

  部分残寇攻破了肥城,窥视郡城卢县,另一部分在张饶的率领下,直接穿越了济北国,到达东郡,与于、眭等黑山贼会师一处。

  张饶带领的人马不算多,几千残兵败将罢了,但却给曹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得到援军的黑山贼气势大涨,在离狐、韦乡一带与曹操展开了连场激战,虽然屡战皆北,但看那屡败屡战的气势,大有不取东郡誓不罢休的架势,彻底打破了曹操年前结束战事的如意算盘。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放弃东郡,跑去跟王羽一决雌雄?

  但是,以他和鲍信的关系,决绝的话也很难说得出口,故而他才为难不已。

  “孟卓兄,不是操不肯助你,只是现在已经错过时机了。王羽忙于安抚降众,看似耗费不少,无暇旁顾,可你也要知道,他周边并无外敌!”

  曹操扯着鲍信走到悬挂着的舆图旁边,指点着说道:“如果有办法说动徐州一同动手,倒有可能让王羽首尾难顾,进而图之,可徐州虽然颇多异声,却一直没有翻脸的意思,先前那般局势,陶老儿都压得住局面,如今王羽挟大胜之势,就更……”

  又指指济北国,曹操叹了口气:“如今济北国苦于匪患,想经由济北攻打泰山,势必要先平乱匪,否则后路难安;操在济南有些旧部,本可取道济南,但公孙瓒已经分兵南下,驻守平原,我军若冒进,很容易就会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

  最后,他一摊手,苦笑道:“孟卓兄,东郡未平,操又哪里有抽身而退的余裕啊?”

  曹操心里是真苦。

  当日戏志才的提议太险,荀彧的提议又一味求稳,他综合考虑之后,弄出了个复合型的计划。即:速平东郡,同时唆使鲍信骚扰王羽侧后,待掌控东郡之后,再谋东顾。

  他原本想着,前有黄巾百万大军,后有鲍信骚扰,王羽就算能赢,战事应该也会绵延数月。到时候,自己已经平定了东郡,稍加修整之后,就可以将攻略泰山、青州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了。

  谁想王羽奇谋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晚上就解决了黄巾军,顺手还埋伏了一支重骑兵,将鲍信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在这场不为人知的竞争中,王羽再次领先一步,走到了自己前面。顺带着,还给自己弄了点麻烦过来。此刻,曹操很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

  为今之计,算计王羽已经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抢在王羽腾出手之前,尽快搞定东郡才是正经。若是等青州恢复了秩序,自己还没搞定东郡,很难说王羽会不会来插上一脚。

  “孟德,某非不体谅你的苦衷,只是……唉!”鲍信也不是不懂这些道理,只是他当日输的太惨,太冤,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去。

  他之所以辖地逃跑,怕的是王羽的报复,后者睚眦必报的名头,天下皆知,在惨败之后,他不跑怎么办?

  谁想这一次,王羽表现得异常冷静,除了在巨平增加了一千守军之外,泰山再没有一兵一卒西进。倒是溃败的黄巾大举涌入,直接占了济北国的大半领土,使得鲍信无家可归,只能流落在外。

  他不甘心彻底依附曹操,但手上的资源已经彻底耗尽,只能试着借势。可曹操多精明啊,几句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他明知道对方是在推托,却一点话柄都抓不到。

  最后,他也只能叹息了。

  又温言劝慰了一番,私下里又做了些保证,曹操总算是送走了鲍信。

  ※百※度※搜※索※八※一※中※文※网※

  回到中军,对着一众心腹,他又是一声长叹:“诸君议一议吧,为今之时,我军应何去何从?”

  回应他的是一阵沉默。

  黑山贼的韧性太强,照目前的态势打下去,很可能连明年春耕都会耽搁了。黑山贼是贼,他们不在乎这些,但曹操在乎,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秩序,他哪有钱粮扩军?

  王羽在青州屯田,开始一两年是拖累,可若是一切顺利,几年后,青州就会重新焕发生机。要知道,青州本来也不是什么穷乡僻壤,要不是这些年动乱不休,那里的富庶程度,就算比不上冀州,也不会比徐州差多少。

  比兖州更强出一筹的是,青州的战略位置,只要公孙瓒和陶谦不出问题,那就只有王羽打人的份儿,谁也别想打他,打也打不进他的腹地。

  战国时代,秦国何以横扫**?还不就是仗着地势?

  青州当然没有关中那样有利的地形,但对兖州群雄来说,雄踞青州、泰山的王羽,与当日的西秦简直一模一样。

  曹操也是个心怀大志的,东郡只是他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兖州,可有了王羽,他即便全取了兖州,也没有扩张的余力了。

  攻青州?风险太大,就算能赢,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办得到的。

  放着青州不管,向宛、洛乃至豫州进兵,那王羽也不是吃素的,青州铁骑随时会出现在大伙儿的后院。曹操新组建的军队,兵倒是不少,但骑兵的比例却少得很,根本无法与随时可以得到幽州支援的王羽对抗。

  “仅凭我军一家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境内的黑山贼,为今之计,也只能向冀州借势了。”盘算了好一会儿,戏志才终于抬起了头,但说出来的话却让曹操很失望。

  “操何尝不知借势方是上策,然则……”

  入主冀州后,袁绍势力剧增,连带着架子也比以前大了。

  曹操若是要请求援军,只能以彻底依附为代价,之前通信的时候,袁绍已经明确表示:要援军没问题,袁某人现在有兵有粮,也不差钱,只要曹操把家人送到邺城,援兵顷刻即到。

  家人送去,就是人质了,春秋战国时代,弱国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向强国表达臣服的诚意。当然,那时候一般都是送个儿子过去当质子,袁绍这种要求显然有些过格,没把曹操当成一回事。

  然而,形势比人强,曹操也只能先忍了这口恶气。

  “其实,志才之议还是很有道理的。”没等曹操把话说完,荀彧也上前婉言相劝。

  “哦?”两大谋士都赞同的意见,即便曹操另有想法,也不得不认真对待了。曹操抬手止住一脸怒容,欲上前理论的众武将,郑重问道:“请二位先生为我解惑。”

  二谋士对了个眼神,决定由荀彧发言。

  “主公急欲解决东郡问题,皆因王羽在青州屯田,实力壮大,让我军芒刺在背,彧斗胆妄言,主公所见,尚有偏颇,青州的威胁远不止主公所虑。”

  “此话怎讲?”

  荀彧不答反问道:“当日主公与袁将军在河内分兵,袁将军言道:将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主公作何应对?”

  “这……”曹操眉头一皱,当日的对答,其实就是袁绍炫耀,自己努力展示不卑不亢的态度。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就是他当时的答复,也正是因为这个理念,他才打动了荀彧。现在荀彧特意提出,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曹操何等精明,先前被袁绍傲慢的态度激怒,故而无暇深思,此刻得了荀彧提醒,略一思索,当即脸色大变。

  “王鹏举借蔡中郎、孔融、管宁等当世大儒成立泰山书院,然后又贴榜招贤,与主公欲行之策完全一致。如今时日还短,未必见得成效,待到明年,以王鹏举的名声,还怕天下寒门子弟,不纷纷前往青州相附吗?”

  荀彧郑重道:“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各拥州郡,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主公的威望、人脉皆差之远矣,欲收拢人才,只能从寒门子弟中寻,而今青州招贤之策一出……主公,时间紧迫,不能再犹豫了。”

  “文若提醒得极是。”虽然是寒冬时节,但曹操背后冷汗涔涔而下。

  如果说王羽在青州屯田安民,在一两年内构成威胁的话,这招贤令会在五年至十年内形成重大威胁,程度之高远超前者。

  时间紧迫,确实不能再耽搁了,只有尽快拿下东郡,有了名分和地盘,才能广招英才,与王羽对抗。只不过,把全家都送到邺城这种事,似乎……

  “主公若不弃,彧愿往邺城走上一遭,说服袁将军,只留质子。”将曹操犹豫不定,荀彧又进一言。

  曹操当机立断:“那就有劳文若了。”

  “主忧臣劳,自当效命。”(未完待续)



………【二二四章 冀州兵锋】………

    得了曹操的委任,荀日夜兼程赶往邺城。

  一路无话,一到邺城,他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城楼处满布哨兵,剑拔弩张,如临大敌;城门处也是岗哨森严,盘查的极其严密;城外驻扎了数万兵马,军营延绵、旌旗似海,颇具慑人之势。

  “外间风传袁将军杀了公孙将军的弟弟,幽州兵马即将南下,现在看来,传言确是不虚。”

  护送荀出使的主将是李典,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一时间也是为之神夺气沮。想到北方即将发生的这场旷世大战,他更是感慨万千。

  随着王羽的声名鹊起,幽州白马义从的名声也已名震天下,几场大战中,尽展轻骑兵之威。各路诸侯都为此愁白了头,有人想法设法的研究破解之道,也有人打算效法其后,也组建一支轻骑出来对抗,主公曹操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养骑兵当然比较贵,曹操本来就很窘迫的经济状况,此刻更是雪上加霜。但本着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他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了一部分资源,用于组建骑兵队。

  开始仅仅是轻骑,待到得了鲍信的战报后,重骑兵也被列入了日程,想到这些,李典就不由叹息。主公的远见和执行力都非同一般,只是时运不济,为之奈何?

  王羽的成就好歹还是自己努力而来的,看看人家袁绍,凭着家世,就有人虚席以待,拱手将大汉最富庶的一州之地拱手相让。

  在这个过程中,袁绍的实力到底膨胀了多少?看看集结在邺城这几部兵马就知道了。

  通过对旗号。

  数目似乎不比曹操的兖州军多,但冀州军是实打实的甲坚兵利。而除了少部分精锐外,兖州军仅仅在黑山军面前,才能找到点自尊。

  光是装备好,还不能对战力做定论,但城外的军营旗号严明,极有法度,进出的军士更是令行禁止,三万大军的连营。居然极少有噪音,一看就是精锐。

  如果不考虑用兵者的谋略,把双方的兵马拉出来对战,冀州这边只要出一万甚或八千,就足以把兖州全军打得满地找牙了。

  这就是大汉第一大州的实力,也是袁绍敢于与公孙瓒对抗的本钱。

  “传言就是传言,结果互相不差,但过程却未必详尽,曼成,你不会真的以为袁将军是被迫抵抗吧?”听了李典的感叹。荀只是微微一笑。

  “典愚鲁,请文若先生指点。”李典看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他虚心求教道。

  “袁将军入主冀州的过程很顺利,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城外的兵马都是后来集结过来的。豫州之变乃是一个月前才发生的,周昂先前被孙文台打得只能龟缩,若不是得了冀州的援军,又哪来的本事反攻?”

  荀很欣赏这个年轻人。认为对方将会成为军中的干才,所以很耐心的为对方指点关窍。

  “文若先生的意思是……”李典略一沉吟,惊疑道:“袁将军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目标是幽州?不对,他在邺城集结兵马,似乎有点远了,难道……”

  “不错,是青州。”荀笑着点头。

  “青州?他不怕被公孙将军抄袭后路吗?”李典大奇。

  “具体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荀捻须笑道:“比起正面对抗,袁将军更喜欢走捷径。他在青州大概也隐伏了些后手,因此他认为青州有隙可乘,只要想办法牵制住公孙将军就可以了。”

  看着荀若有深意的笑容,李典心中忽然一动:“文若先生,您对主公说,有把握说服袁将军,莫非就是……”

  “孺子可教也。”

  荀抚掌而笑,很满意的看着李典,低声解释道:“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袁将军的眼中钉在豫州,所以他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增援周昂;仅次于袁公路的,则是青州,所以许子远连入主冀州这样的盛事都没赶上。”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来说也是个威胁,但仅仅就是这样罢了,他现在被牵制住了,无论青州、豫州都难以顾及,偏偏他又心系于此。所以,只要我方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和利用价值,他就不会过多计较。”

  说话间,车驾已到了城门处,二人闭口不言,由李典出面与守门军将交涉了片刻,这才得以通过。

  回望守门那名校尉紧张兮兮的神色,荀悠然笑道:“如我所料不差,此刻,袁将军的幕府中,应该很热闹呢。”

  ……

  邺城刺史府的议事厅确实很热闹,荀的到来更是火上浇油,争吵变得更加激烈了。

  '三国第一强兵·。81Zw。com·81中文网'

  争吵的原因,和荀推断的差不多,袁绍实力大涨之后,不是象王羽那样选择休养生息,而是要扩张,消灭敌人。

  在这方面,谋士们倒是达成了一致,冀州和青州不一样,没经受那么大的破坏,有各地豪门世家的支持,现在的冀州正是最强势的阶段,不扩张才是错失良机。

  不过,对扩张的方向,众人就各执一词了。

  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郭图、逢纪等人主张南下,趁着王羽无暇旁顾,先灭掉与曹操战得筋疲力尽的黑山贼,然后攻略颍川、汝南,与刘表前后夹击,解决最大的敌人袁术,将袁阀重新整合。

  许攸却对王羽念念不忘,他主张不给王羽休养生息的机会,全力攻打青州,就算不能一举解决王羽,也要给他制造足够的麻烦才行。

  审配等冀州本地人主张先解决公孙瓒,稳定住后方才好对其他地方出手。

  沮授的想法最特别,他认为冀州军难以在正面胜过幽州军,劳师远征也不明智,在其他方向保持战略守势,以国力与其他诸侯抗衡,同时以部分兵力攻略并州。

  这几项策略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优劣之处。袁绍不是个很果断的人,局面就这么僵住了。等到荀一到,局面就更加混乱了。

  “从来只听说过远交近攻,哪有放着眼皮底下的敌人不理,大老远的去攻打豫州的道理?曹孟德既然遣使来此,显然是来表达臣服之意的,只消驱狼吞虎,有刘表的牵制。以及周将军的配合,还怕解决不了区区袁术吗?”

  “曹孟德就是好相与的吗?若没有牵制之法,待他日后养成羽翼,主公又何以制之?还是任曹孟德搅乱兖州局势,先取幽州为上上之策。只要袁术攻不下襄阳,他又能有何作为?”

  “幽州轻骑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王羽手上不过千余骑,纵横捭阖起来,就已经让人防不胜防,我冀州兵马虽然也有骑兵,但主题还是以步兵为主。去幽州与公孙瓒作战,亏你想得出来!”

  “青州!青州才是重点!公孙瓒不过一莽夫耳。更有刘使君从旁牵制,待北面有了消息,还怕他不束手就擒吗?且让他一时便是。王鹏举才是最大的威胁,屯田强兵倒也罢了,他开馆招贤,这是蔑视士族,蔑视朝廷的法统规矩啊!要是被他蛊惑了人心。谁能保证他不是第二个王莽?”

  “各位,各位,请冷静一些。古语有云:善用兵者。必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无论青州闹萦只蛟ブ荩疾皇嵌淌奔淇梢匀∈さ亩允郑蝗缦热∈厥疲b诓话苤兀焱疾⒅荩腥肆撸俪讼豆ブ!?

  众人嚷嚷得面红耳赤,却只是争执不下,最后齐齐向袁绍一拱手,轰然道:“请主公明断。”

  袁绍阴沉着脸,捂着额头,努力想将额角不安分的那几条青筋按下去。

  得到了冀州,他的实力已经跃居诸侯之首,本以为登高一呼,虎躯一震,就能让周边几路诸侯纳头便拜了,结果却是处处烽烟。

  曹操不中用倒也罢了,偏偏心气还挺高,让他交人质都这么费事;鼠首两端的刘岱;软硬不吃的公孙瓒;咋咋呼呼的袁术;还有那个最惹人厌的王羽。

  这帮人没一个好东西,偏偏自己还不能随心所欲的说收拾谁,就收拾谁,真是让人窝火。

  想到这里,他狠狠的剜了一眼许攸,要不是这家伙为了争功,半道就跑回来了,青州的局势未必会一泄千里,要不是看在旧日那点情分上,真应该把他给……

  “算了,请文若进来,听听他怎么说。”

  荀很快就出现在议事厅内,无视众谋士犀利的目光,他从容向袁绍见礼,然后直入正题。

  “……曹将军的意思是,只要将军提供助力,助我军迅速攻破黑山贼,那么,待稳定了东郡之后,我军便移兵南下,与周将军一道攻略豫州,攻略下的郡县,尽归周将军所有。另外,曹将军知道邺城群英荟萃,故而愿遣幼子丕来邺城,向诸君朝夕请益,未知袁将军意下如何?”

  荀开出的条件,就是为袁绍量身定做的,后者当然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借力打力,才是袁绍最欣赏的方式,借着曹操之力削弱袁术,替自己攻略豫州这样的提议,他怎么可能拒绝?

  “吾与孟德是多年的交情了,孟德有难,自然不能不出手相助,yV……”

  “末将在!”

  “带你的部属,与文若同返东郡,共破黑山,记得,一定要打出威风来,免得让天下人小觑了我冀州。”

  “喏!”

  荀认得应命者乃是河间名将张颌,他心中松了口气,有此人出手,因青州之战而来的难关,总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未完待续)



………【二二五章 田丰治政】………

    田丰的到来,将王羽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了出来。

  此人的性情和贾诩完全相反,后者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不问就不说,对手头的工作也是能推就推,实在推不开,干活的时候也是抱怨不断;而田丰看起来,十足就是一工作狂,意见很多的那种。

  除了爵位之外,王羽还是正四品的骠骑将军,比霍去病少了个‘大’字,但权力却不小。开府仪同三司的骠骑将军,可以自设幕府,选拔官吏,官职受到朝廷认可,颇具权威性。

  田丰和贾诩一样,都是幕府长史,负责的是内政方面的事宜。

  当日长谈的时候,王羽提出的政略,其实都是东一镐头西一榔头胡乱拼凑出来的,要是让他自己去实施,只有抓瞎的份儿。

  不过,甭管初衷如何,既然他用这套理论说服了田丰,事情就变得很顺利了。

  本着王羽当日喊出的那几个口号,田丰将整个方略加以完善,用了五天时间,变成了王羽眼前的这一大堆竹简,以及田丰滔滔不绝的解释说明,外加各种请示。

  “屯田、安民,一体而同,也是整个新政的基础,均田、薄赋固然是善政,却不能操之过切,意图一蹴而就,以丰之见,恢复兵制和养士之事,也需得着落在这上面……此外,奉高一战中,主公虽然解决了青州大部分的山贼,但境内难免还有小股的,丰以为,主公应该采取剿抚并重的策略……”

  一时顾不上关注田丰的黑眼圈,王羽饶有兴致的和田丰探讨起来:“现在不也是在招抚吗?”

  “不然,主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田丰跟贾诩不同的地方,尤其体现在说话上面,他平时就是个直言不讳的性子,进入工作状态后,更是彻彻底底的不管不顾,什么礼仪啊,上下尊卑啊,对他来说就是浮云。

  只见他一摆手,毫不客气的将王羽顶了回来:“主公虽然下令在各地张贴了安抚文告,宣布对所有痛改前非,下山回家务农者,无论是被挟裹从贼,还是主动上山者,都既往不咎。此政用意是很好的,但却欠了点考虑,细节也不够完善。”

  “哦?愿闻其详。”王羽明白为啥田丰在袁绍那儿不受待见了,别说袁绍那样的世家子,就他这脾气,换成其他诸侯,一样吃不开。

  华夏的风俗,对上下尊卑看得极重,别说说错话,就算眼神、神情不对,也可能会引起**烦。给田丰这样的人当领导,光是会礼贤下士肯定不够的,须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视面子如浮云的修养才行。

  当今之世,除了自己,也就是奋斗时期的曹操能达到这个水准了。

  田丰似乎没什么自觉,但贾诩在一边看得却很欣慰。

  他早就发现王羽的这个特质了,在加入泰山军之前,他接触的大人物不多,但对大人物们搞得礼贤下士那一套却知之甚详。两厢一比较,区别也出来了。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表面文章其实很容易做,难的是在日常的接触中也持之以恒。就拿眼前这事来说,若换成自己在田丰的位置上,肯定要兜几个圈子迂回一下,最好是启发式的让王羽自己想通。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会当场落主公的面子,目的也达到了,最后还能顺势拍拍马屁,事后等主公自己想清楚了,对自己的影响会加深,赞赏也会加倍。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麻烦了,遇到王羽这样的聪明主公还好,遇上牛辅那种不开窍的,那可真是对牛弹琴,累得要死不说,还没效果。

  田丰有什么就直接说,这样很有效率,但对主公却是个重大考验,一般人哪儿受得了这个啊?既然自家主公受得住,那自己以后就轻松多了,这位田元皓的缺点与优点同样明显,此人不是一般的能干。

  “一张一弛才是施政之理,主公赦免百姓乃是出于仁心,以大胜之威震慑,也不失为良法,但对那些盘踞山中,消息不灵通的人来说,这样的程度还不够。丰以为,应该设立门槛,让那些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这样才会有人珍惜。”

  “原来如此。”王羽恍然大悟,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吸引人,这个道理自己是懂的,但却没想到,这道理还可以应用在这里。

  “首先,应该设下时限,三个月,即春耕之前……其次,作为痛改前非的证据,须得大义灭亲,如果下山之人,缴上一名同伙的脑袋,可以允许其保留贼赃,提供确实的情报,可以领取安家费……另外,这些悍匪既然连会盟都没来得及,想必躲得也比较深,要设法尽快将消息……”

  限时,投名状,加上宣传攻势,这一套连击仿佛狂风骤雨一般。在这样的攻势下,青州境内最后那点小火苗肯定瞬间就熄灭了,剩下点火星,正好让太史慈发泄一下郁闷。

  “先生高见。”王羽找不到什么可补充的,讲大略,他可以折服田丰,但说到这些细节,他就只有瞠乎其后的份儿了。

  “屯田、尚武之事,亦是同理……”王羽从善如流,田丰也是受到了鼓舞,他的劲头更足了。

  王羽提出的尚武理念,其实就是秦、西汉时代的制度。

  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每年由各郡国按年龄征集起来服兵役,郡国的尉官负责征集与训练,谓之“都试之制”。

  这样征集起来的士兵,在郡国就是郡兵,负责境内治安。此外,还有轮流宿卫京师和屯戎边境的义务,二者合计,一般人各二年,定期替代。当他们宿卫京师时,就是中央军;当他们戎守边境的时候,就是边防军。

  除了天子身边常备的御林军之外,当时全国的部队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没有太大不同,只有实战经验会有所差距。

  这些士兵都不是职业的,结束兵役之后,就是普通的百姓,所以,秦、西汉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极浓,在边境地带,随便组织起一群百姓,就能以之成军,抵御外寇。

  从东汉开始,由于国力不复从前,兵制也随之崩坏,都试之制取消,郡兵改以招募方式和从刑徒选拔来替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为下降。

  时值乱世,王羽提出恢复秦汉兵制,对田丰这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寻找雄主,并辅助之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他自然要尽心竭力将政略加以完善。

  “不应该一开始就均田薄赋,主公在泰山约法三章,为的是安豪强之心,以免在进军青州时,后路不稳。在青州,主公无须如此,贼众虽然多属无辜,被挟裹而来,但终究不能将其视为与普通百姓一般,须得加以分化,丰以为,屯田之处,可将田赋设为六成……”

  “六成?”王羽微微一怔。

  “依照主公的初衷,新选拔出来的官吏,从县令到亭长,都由将军幕府和刺史府直辖,这样一来,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屯田的百姓,除了上缴刺史府的税赋之外,不用再缴纳任何支出,税负看起来很重,实际上比从前还要轻上不少呢。”

  田丰跟孔融等名士最大的不同,不是智商或者才华,而是对实务和熟悉程度。换成孔融那些人,听了王羽的新政方略,八成也是要拍手叫好的,却不可能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别提说出田赋与百姓实际负担的区别了。

  “原来是这样。”王羽点点头。

  “青州由乱及治,对刚刚变换身份的百姓来说,能有条活路就已经让他们心存感激了。当然,人心不足,待到两三年之后,或许民间会有怨言,但主公也可相应的设下逐年减免的章程。”

  刚进来的时候,田丰尚且一脸疲惫,但说着说着,他脸上就泛起了红光,也不知是说得兴起,还是因为策略被全盘采纳而感到激动。

  “强兵、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