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谝恢诖笕宋锏纳笫幽抗庵校偃迹噬溃骸疤┥酵跖艟伲罹!薄 ∷蛋眨跤鹛鹜罚肥幼笥遥敛换乇苤谌说哪抗猓尤菡蚨ǖ淖颂吹弥谌硕际蔷静灰选! 叭巳缬瘢迫缌靡桓錾倌暧⑿郏」谟凶尤舸耍跫掖笮乙玻晃掖蠛涸谏来嫱鲋剩腥绱擞⒉懦鍪溃啻笮乙玻 薄 〉谝桓龇⒊鲈尢镜氖歉隼险撸跤鹑系盟纳簦歉詹诺谝桓龀雒嫒凹艿睦虾萌颂涨! 霸醺业惫ё嫒绱怂捣ǎ辈坏茫辈坏谩辈坏韧跤鹂冢蹩锉懔切弧! 肮碌ɑ⑼跆艟偈录J保阋辔薹ㄏ胂螅桓瞿攴饺豕诘纳倌辏跄茏龀扇绱舜笫隆H辉蚪袢找患街湃顺喜晃移郏兰涞闭嬗写擞⒔堋!薄 〗艚幼趴谥耍雌鹄淳褪谴思涞刂鳎铝籼卣佩恪8詹糯舐抑保巳艘彩呛褪吕现弧K灯鹄矗昂橐菜闶钦佩愕哪涣牛蠢凑偶倚值埽坪跏呛芟胗幸环魑摹! 疤展驼殴脑抻鹗挡桓业保比账悦橙磺比牒右酰且蚣抑谐隽诵┦鹿剩鹨皇背宥獠判写嗣侠酥佟4送猓彩鞘芰思腋溉ü牡募だ撇簧鲜裁吹ㄆ牵皇怯屑阜致掳樟恕!薄 ⊥跤鸹八档那椋槐安豢旱奶龋粗荒苋每粗厮娜烁有恼邸! 〔还氖录K淙焕骱Γ匆参薹ㄈ萌巳硕枷不叮导噬希颂涨猓詹偶尤胝车闹詈羁垂吹难凵加屑阜植簧啤! 【拖裨跛档模詈钤萍次薮缃峁桓龊笊肀踩戳搅荩制衲懿蝗萌松幔俊 巴跤鸬墓萸曳欧牛莺笤僖椋衷诘牡蔽裰保枪ゴ蚧⒗喂睾桶仓糜闹荼怼!庇醚劢巧艘谎弁跤穑芑肥右蝗Γ淙坏溃骸罢秤泻ξ抟妫儆泻倚┱撸隳衷懿荒钋槊妫钗磺疑魉贾缓笤俜⒈砑狻!薄 安蝗簟闭氏律脸鲆蝗耍砹坎桓撸ザ嘀挥衅叱撸秆鄢祝凵裣闷挠型恰! ≡芸吹酱巳耍奔创笙玻骸懊系录扔屑平希畏林毖裕俊薄 ∶系拢俊 〔懿伲 〔懿俑詹乓恢泵怀錾宜鐾菲胀ǎ镜糜趾芸亢螅裕跤鹨裁蛔⒁獾剿耸彼隼聪准疲跤鸩偶搅苏馕蝗泛盆尚邸! 肮锝嵩婺壳坝址α福蝗羟牒咕颖恫Ω读覆荩锝蛭缶扒ゴ蚧⒗喂兀酥鹘缶晕缶ⅲ绱吮憧梢痪倭降谩!薄 昂茫 痹艿鹊木褪钦飧觯奔匆换邮郑鸵睢! 扒衣 闭饬┤怂匙趴讈频幕巴烦桑镨恫桓闪耍渥帕乘档溃骸翱坠鞑煌ň瘢院宜祷埃境鹾兔系露际侵耍醯匾菜党稣庵盅杂锢矗课狩庀戮∈瞧锉耸稚伲娑孕酃兀秩绾蜗率郑康挂蠖磺虢獭!薄 啊痹懿唤踊啊! ”纠矗褪窍胱ジ龅姑沟俺隼醋鱿确妫诔〉闹詈疃汲龉搅耍涫得幌胂蟮哪敲葱紫铡?善飧龉镨冻趵凑У剑膊晃饰是宄驮谡饫锎蟪炒竽郑愕盟苊幻孀印! 『ナ谴蠼鹬鳎谠芪蠢吹恼铰灾校τ诤苤匾牡匚唬匀徊荒艿米铩K裕仓荒芎莺菔帐肮镨墩飧鲢锻非嗔恕! ≡苣渴硬懿伲笳呋嵋猓硐蚬镨缎Φ溃骸捌涫狄膊晃眩锉ゲ坏霉兀纯善窘杷俣扔鼗氐泻螅粢员蔽辶锛仁前讲郑灰ト“讲郑纬罘α福拷嫦⒕菔匕讲郑髁Υ缶婧蟾鹘侵瞥梢樱纬罟ゲ幌禄⒗喂兀俊薄 」镨独湫Φ溃骸叭昴闲碜咏衅溃的悴苊系率羌樾郏搜怨徊恍椤H梦嵊鼗氐泻螅拭氨磺昂蠹谢鞯奈O盏墓ゴ虬讲郑闳醋沼胬氲霉恢苋 薄 氨渍轿#蛘瘫纠淳褪切紫罩拢缒慵热徊辉肚Ю锏睦戳耍懿换嶂皇钦腋龀苑沟牡胤桨桑恳茨阄缶扒次嶂вδ慊爻痰牧覆荩阏饩突乇逼饺グ伞!薄 ≡芤痪浠鞍压镨侗平怂澜牵笳叩牧成险蠛煺蟀祝萌瞬挥傻P模乱豢趟岵换嵩俅伟谓3銮剩芤怖匆怀』鸩ⅰ! ≈谌烁骰承乃迹P恼哂兄以掷只稣哂兄灿腥宋镨兜P模从杂种埂! 〗誓谇樾尉∈昭鄣祝跤鹪谛睦锕菇ǔ隽艘徽胖詈钪涞墓叵低肌K芨咝耍皇且蛭莆樟饲楸ǎ窍衷诘男问贫运浅S欣! 」镨兜氖忠丫瓷狭私1弧 ≡芎筒懿俚幕の劳卓际账酰弧 ∑渌詈罨蚴呛ε卤谎昙埃底院笸耍蚴钦径硕樱窒路岛牛急缚蓟鸩ⅲ弧 【驮谡馇Ь环⒅剩跤鹜蝗焕噬ばΓ骸澳狼奥肺拗海煜潞稳瞬皇毒」锝跤鸩徊牛赣虢ゴ蚧⒗喂兀 薄
………【第三十二章 大义是为名】………
“哗!” 又见请战,众皆哗然,紧张的气氛一下就消失了。 和王羽在河阳大营的那次请战相比,这一次,他的请战给众人带来的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果然……是个愣头青啊,难怪会做出那么多疯狂的事呢。 不少人都松了口气,不满者亦有之,更多的人则目露鄙夷之色,只有少数人皱着眉头,陷入了深思。 目露赞许之色的唯有王匡一人,有心人见状,心中鄙夷之意更甚。 有其父必有其子,传说果然是充满了谬误的,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构不成多大威胁,操作得好,反倒可以利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 刺董只是因为运气好; 孟津大捷同样如此,只是牛辅太无能,被杀了四个裨将就胆怯逃跑了,让这小子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日前报过来的那场败仗,同样是阴差阳错。傻小子本来就急着动身来酸枣呢,结果并州军刚好就出现了,稀里糊涂的放弃了主要目标,跑去攻打韩浩的营寨。 总而言之,这个傻小子威胁不大,又恰逢其会,刚好拿来做炮灰。 袁绍脸色一下变得柔和起来,换成了一副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捻须笑道:“很好,当仁不让,报国当先,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便是要有这种意志。公孙将军乃是宿将,精通韬略,战阵经验更是老道,鹏举须得虚心向公孙将军请教,以期更上层楼啊,呵呵。” “哼!”没等王羽措词辞谢,就听得耳边一声冷哼,声音中尽是愤懑之意。 不用转头去看,王羽也知道是谁,从扬声请战开始,公孙瓒冰冷的视线就一直落在他的身上。不单如此,王羽还知道对方恼怒的原因。 从目前的了解看来,公孙瓒应该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初来乍到,被韩馥刁难,袁绍挤兑,他的火气已经很大了。刚刚如果闹上一场,出战之事也许就不了了之了,结果自己这么一请战,袁绍趁机敲边鼓,公孙瓒就难以推辞了。 孤军?现在不是了,河内军好歹也有数千人马,而且是打过胜仗的精锐,这样的友军甘为辅佐,公孙瓒再推辞,自然有些说不过去。 大义名分什么的,袁绍也占足了,一个晚辈后生都如此积极,你公孙瓒是当世名将,只有更积极的份儿,岂有畏缩不前之理? 公孙瓒只是有些冲动,并不是没脑子,这些理由都很粗浅,他不会想不通。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请战把他彻底逼进了死角,以公孙瓒的性格,对自己没点怨恨,那才奇怪呢。 “军情如火,事不宜迟,今日天色将晚,请公孙将军明日一早便动身如何?将军先行,大军行动迟缓,确认战果之前,不可轻动,本将与诸君统亲兵跟进,为将军呐喊助威,以壮行色,待将军功成,再为将军设宴庆功,何如?” 袁绍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家伙,接应没有,反倒假借观战之名,又搞了个监军的名目出来,一点机会都不给公孙瓒留。 “哼!”公孙瓒又是一声冷哼,再狠狠瞪了王羽一样,就此拂袖而去。 袁术紧跟着也要离开,走到门前,突然又站住了,先扫了眼王匡,然后转过头,冷笑着对王羽说道:“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知道么?动动脑子,不要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说完,他也走了。 被三国以没脑子而闻名的袁术这样教训,看来哥的演技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准了,王羽很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如同当日在河阳一样,他这愣头青的形象是装出来的。 愚忠,是绝佳的保护色。韩浩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印象,才中了缓兵之计,被王羽借刀杀人,一败涂地。 除了让敌人低估之外,这种保护色可以带来的好处还很多。比如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野心家固然不少,但忠义之士同样很多。 古人讲究忠孝节义,近在眼前的愚忠,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进而产生疑虑。但如果是流传在外的名声,就不要紧了,只会让那些心怀忠义的人更生敬重。 最后,兴汉这个目标,跟王羽的最终志向也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先用比较通俗易接受的大义名分将人才聚拢起来,然后潜移默化,用更进步的理念感染对方,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炼出来的就是真金了。 这就是王羽平定乱世的大略,扬忠义勇武之名,只是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老爹王匡的愚忠之名,在名士圈子里流传甚广,自己只要循着这个方向表演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需要再制造少许缺点出来,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 “鹏举远来辛苦,明日又要出战,也早点去休息吧。” 袁绍向王羽淡淡的一摆手,然后转向了王匡,做出一副很动情的神情来:“公节,当日在洛阳,你我并肩作战,为国锄奸时,吾便知汝忠义,今日一见,王家竟是满门忠烈,堪称名臣啊!待他日讨逆功成,绍必表奏天子,极言泰山王氏之功。” 你才是忠烈,你一家都是忠烈!王羽在心中大骂,通过韩浩的供词,他已经知道袁绍不怀好意了。 王匡之所以在河内横征暴敛,最初就是得了袁绍的授意。袁绍打的主意就是,利用王匡,聚敛钱粮,进而操控联军,达到他扩充实力的目的。 王匡的作用还不止如此,被他抢了的河内豪强,怨恨都极大,若是袁绍帮忙主持公道,自然会极大的赢得豪强们的感激,进而得到众世家的拥戴。 不过,尽管王羽已经知道了袁绍的计划,但后者只是算准了王匡的性情,很隐晦的暗示引导了一下,并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没有证据,想指证袁绍就是不可能的。其实,别说没证据,就算有证据,王羽也不打算跟老爹摊牌,因为他根本不会信,看他的反应就知道了。 “得盟主此言,匡敢不效死力?”被王羽嗤之以鼻的一句话,却让老王匡感激涕零。 这就是三国时代的名士效应,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这么牛。 王羽知道这点,所以也不打算在这方面跟袁绍较量,除了武力之外,他最大的长处是见识。 袁绍是个标准的世家子,看起来无懈可击,其实漏洞却多得是。在自己擅长的战场上与之抗衡,然后静待时机,等对方自己犯错误就足够了。 世家子多半都是样子货,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才武艺不行,只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控制内心的欲望!控制不了欲望,最后就会被欲望毁灭,这是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过了的。 定下了战略,军议自然也没必要继续进行了,众诸侯各自散去,却很快又结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 陶谦向王匡打了个招呼,又朝王羽温和的笑笑,便独离开了,看方向,似乎是去寻公孙瓒了。 其他人也是各有去向,最受追捧的,当然还是盟主袁绍;其次则是兖州刺史刘岱。 据王羽的了解,由于地理、文化等诸多原因,兖州在大汉王朝的地位本就很高,兖州刺史也是水涨船高。 刘岱此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实际上,这人在兖州名士圈中的威望相当高,连袁绍与之相处的时候,都是客客气气的。 而三国第一枭雄曹操,此时还远没成气候,其对待刘岱的态度,只能用恭敬二字来形容。 历史和现实的差距真是很大呢。 除了这两人之外,就以王羽最受追捧了。 第一个过来打招呼的,是张邈、张超兄弟,这二兄弟算是东道主,跟王匡又有故交,过来招呼并不奇怪。 张邈是个相当温和的人,弟弟张超则显得很干练,也很积极。结合自己对那位引路人臧洪的印象,王羽不由怀疑,张邈这个首倡者,到底只是挂个名,还是另有缘故。 张邈兄弟在联盟中,起的就是个润滑剂的作用,态度不能有太明显的倾向性,简单说了几句,二人就告辞离开了。 第二个过来攀谈的人,却让王羽微觉意外,这人生得儒雅俊秀,风度翩翩,简直就是名士的标版,连说的话,也无处不体现着文化人的身份。 “鹏举贤侄,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诗句,却是出于何典?听起来似乎很有韵味,但格律却有些……嗯,难不成是你自己作的?这就难怪了……小小年纪,文武双全,又有忠义之心,难得,难得,不过,作诗赋,不能只讲究用词随性,也得有些考据才好,他日有暇,不妨来找……诶,差点忘了,你与伯喈公……融却是班门弄斧了,告辞,告辞。” 直到这人自说自话的走了,王匡的介绍才姗姗来迟:“这位是北海孔文举,乃是……” 孔融么?刚才里面吵架,他一直不出声,却对一句胡乱引用的诗句这么感兴趣,也是个妙人呢。跟此人搞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好处仅次于公孙瓒啊。 望着孔融的背影,王羽若有所思。 再来的是乔瑁。这人跟王匡没什么交情,不过他跟刘岱的关系比较恶劣,袁绍对刘岱笼络得很,他在那边自然不怎么遭待见。 另外,公孙瓒和袁术那边,对刘岱的态度也差不多,乔瑁在联盟中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意思,找上王羽父子,就不怎么奇怪了。 这人寻的话题比孔融更有趣,例行的寒暄了几句,便问道:“贤侄少年英雄,可婚配否?” “尚未,不过……”有老爹在场,这种话题,王羽是不能自行回答的,王匡当然要说明情由。 其实乔家也是世代官宦,家世远在蔡、王两家之上,若是能结成亲眷,对王匡来说也属高攀,不过,他毕竟是以忠义为先的人,当然不肯毁诺,另攀高枝。 “是伯喈公的千金?可是,据瑁所知,似乎卫家也……”乔瑁显得有些意外,他对王家、蔡家的情况所知甚少,但却似知道点其他的隐情。 “也罢,此事容后再议,不是瑁有意坏人姻缘,实在是贤侄少年英雄,让瑁见而心喜。其实就算蔡、王两家结了亲,我乔家也可以庶女嫁之……近年来,我乔家男丁不旺,女儿却生了不少,样貌也都还算周正……” 引起王羽兴趣的话题,乔瑁不肯继续多说,而是话锋一转,絮絮叨叨的说起乔家的家事来。 王羽本有意追问,可王匡却听得津津有味,一副深有感触的模样,与乔瑁聊得颇为火热,王羽也不好打扰,只能暂且按下了疑虑。 同时,随着话题的进行,另一个疑问又浮现出来:皖城乔家,很多很漂亮的女儿……不会是…… 望着满面笑容,颇为英俊的乔瑁,王羽陷入了沉思。
………【第三十三章 筹谋须在先】………
“鹏举,你为国请战,固然勇气可嘉,为父也是颇为欣慰,不过,你选择的时机却不大好……公孙将军乃是当世名将,你惹恼了他,还要跟他并肩作战,恐怕……唉,莫要蹈了为父的覆辙才是。” 与有敌意的友军一同作战,会有什么样的麻烦,王匡已经深有体会了。尽管对王羽已经刮目相看,可回程的路上,老人还是忧心忡忡的念叨起来。 “不然,还是上门道个歉吧,或者……” “父亲不必担心,那韩浩不过是地方豪强,常年与山贼流寇打交道,眼界自然高不起来,所以才那么没见识,不明大义。公孙将军乃是当世豪杰,打的都是大仗,杀的都是胡虏,威名赫赫,震烁中外,这样的英雄,岂会计较这点小事?必然先国家大义,而后私人恩怨。” “此言倒也不错。”王匡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不过,为父听说,公孙伯圭心气极高,脾气也有些……鹏举你此番恶了他,总是要设法弥补才好。” “孩儿心中已有定计,保管没有后患,父亲放心便是。” 王羽当然不会好端端的就跑去得罪公孙瓒,他的冲动都是故意装出来的,实际上他存心要跟公孙瓒搞好关系,最好能结成同盟。 和公孙瓒结盟的好处非常多,一时难以尽数,最实际的两项就是人才和贸易。 人才不用说,公孙瓒手下那位大神,比他本人还有名,常山赵子龙! 从刘备的经历可以得知,公孙瓒对赵云并不怎么看重,就算有人当面挖角,他都不在意,当然,前提是双方的关系足够好。 刘备和公孙瓒是同窗,这个王羽没法学;一起去逛青楼,双方的关系又没那么熟络;现在有个能当战友的机会,王羽又岂肯放过? 赵云是个很重忠义的人,想笼络他,必须跟公孙瓒搞好关系,得到后者认可后,潜移默化的慢慢攻略,日久生情谊,同食同住什么的……历史上的刘备就是这么干的,所以,这也是王羽能想到的最佳策略。 另外,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王羽预定的争雄目标是中原,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怎么行? 想要组建骑兵,精通骑术的士兵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稳定的战马来源。 大汉朝的战马产地有三个,西凉,幽州以及河套。原本以汉武时期收服的河套之地最大,但如今国势摧颓,反是幽州和西凉的供应量更足些。 西凉地方大,幽州则是形势好。 除了恭维话之外,王羽对公孙瓒的评价都是事实。这位白马将军在幽州可谓威名远扬,只要看见他的白马,诸胡就已闻风丧胆。 打的仗多,胜率又高,缴获自然也多,找公孙瓒买马,自然也是物美价廉,顶多就是路途远点。当然,路远不要紧,关键是有货源,卖家也肯卖。 其他的好处姑且不论,单就这两项,已经足够王羽花点心思了。 不过,结盟是一种对等关系,以双方目前的实力对比,再考虑到公孙瓒那骄傲的性格,别说结盟,就算想依附都有问题。 王羽学不会刘备那种能屈能伸,再怎么想达到目标,他也不会跑去给人当小弟。想要结交公孙瓒,就只能不走寻常路。 和盟友一样,仇敌的地位其实也是对等的,与其示好而不得,不如直接惹对方发怒,借此加深印象。 剩下的,就只有善后问题了。 所谓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浓,只要善后得法,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来的朋友,比正常情况得来的更贴心。正如后世那句名言: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 想到这里,王羽突然记起一件事,跟公孙瓒有联系的名人,不仅是赵云,刘备三兄弟也是。可惜这三人似乎地位太低,没资格进中军,公孙瓒的随从中,并没有形象特异的人。 不过也没关系,马上就要并肩作战了,还怕没机会见到马? 对这仨人,王羽没太多想法,拉拢刘备倒是没啥问题,这人现在还没起家,随便给点好处就能博得相当大的好感。但这人应该也是一代奸雄,他的好感根本没意义。 另外两个都是牛人,可是,只要演义小说有一半的真实度,挖他们的角就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除非刘备先挂了,而且还不能跟自己扯上关系…… 好吧,这事儿显然很难,犯不上为此多费心神,还是踏踏实实的搞定公孙瓒,进而攻略赵云才是正经。 “还有一事……”王匡欲言又止,显得有些为难。 “与敌情有关?”王羽在帐外听到了一些军情的情报,但对驻守虎牢关的胡轸却没啥印象。 “敌情等下再说,为父想说的,和你蔡伯父和侄女有关。”王匡不满的皱了皱眉头,埋怨道:“侄女才貌双全,是不可多得的女子,鹏举啊,你要惜福才好,之前我与你蔡伯父从盟津启程,你就未曾与侄女告别……” “父亲,孩儿知道了。”王羽挠挠头。他本来是要去的,结果跟方悦谈着谈着,就忘了时间,给耽误了。 还是前世形成的惯性啊,对离别的态度,远不如通讯不发达的汉朝重视,却是忽略了这些礼节。 “几日前,从洛阳方面传来风声,说河东卫家仰慕侄女才貌,有求凰之意……那卫氏乃是西汉名相卫绾之后,是大汉数一数二的名门,在河东的影响力巨大。如果能得到卫家的支持,反董大事则更添几分成算……盟主颇为意动,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这说法一时也是喧嚣尘上……唉!” “河东卫家?不会是个叫卫仲道的病秧子吧?”王羽微微一愣。 “咦,你也知道卫家公子?”王匡也很意外,不过他也没想太多,河东卫家名气甚大,与河内也不远,儿子听到点风声很正常。 “卫公子是文弱了些,不过,是不是因病而至,为父就不知道了。想那卫家何等家世,总不至找不到好郎中,纵有些小疾,应该也不足为患。” 成亲不到一年,就吐血死了,没病才怪! 王羽对老爹的说法很不感冒,不过他也没反驳的意思,不过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而已,自己乖乖的知难而退最好,非要惹到老子头上的话,就别怪老子心狠手辣了。 “蔡伯父的意思如何?” “伯喈兄当世大儒,学问人品都是顶尖的,自然不会轻信诺而重荣华。不过,他现在一心只想着进京修史,若是得罪了那卫家,恐怕……”王匡摇摇头,愁眉不展,这种内外交迫的复杂局面,原本就不是他擅长应对的。 听到蔡氏父女没有动摇,王羽放下了最后一点心事,干脆利落道:“那就不要进京好了,在哪里不能修书,何必非得去那种凶险之地?” “修史不进京?那怎么成?”王匡看看王羽,只是摇头。 “你最近行事颇有决断,为父却是忘了,你如今不过年方十六,见识尚浅,却是不懂这许多道理……旁的不说,单说修史要查证的资料,也只有皇家和官署的藏书才足敷使用,若是书中不足,还得向他人求证。除了京城,又有何处聚集了如此众多的学者?” “这倒是有点麻烦……”王羽有些挠头。 历史上,蔡邕进京就是一系列悲剧的开始。才女蔡文姬嫁了一个病痨鬼,婚姻只维持了一年,以卫仲道咳血而死告终。 然后王允设计除掉了董卓,掌权后把蔡邕抓了起来。也不知是不是怕受到牵连,卫家以无后的名义,将蔡琰赶回了娘家。 最后,蔡邕惨死狱中,蔡琰则在战乱中被人掳走,卖给了匈奴人,辗转几十年,方才重回中土,却早已物是人非。 就算没和蔡家父女发生任何交集的前世,每当读到这段历史,王羽都深觉遗憾,恨不能恰逢其时,来个英雄救美。 现在,佳人和自己已经有了婚约,历史已经出现拐点,他又肯让历史再拐回那条黑暗之路上去? 看来,在贾诩家人之外,自己又多了个任务,至少得把皇家藏书抢回来,才有可能让老丈人回心转意,打消进京的念头吧? 当然,就算搞不定这事儿,老丈人非得进京不可,也不能让妹子一起跟去,此外还得搞点保护措施…… 总之,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棘手,自己要多努力才行。 “此事倒是不急,不过,父亲,有些事须得主意一下,您和蔡伯父还是不要住在主营了。孩儿入营前,文则正在立寨,为了以防万一,你们搬出来好了,孩儿留下一半兵马……” “那怎么行?”王匡大急:“鹏举你切莫轻敌,那胡轸虽然名声不显,却也是行伍出身的宿将,其麾下的猛将华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虎牢关前已经连斩了十多名悍将。若非你与公孙将军同往,为父又岂能放心得下?分兵之议,万万不可!” “华雄?斩将?”王羽很惊奇,将领单挑决胜负这种事,不是虚构的吗? “唉,此事也是一言难尽……”王匡长叹一声,开始说明起酸枣联军的战况来。
………【第三十四章 美人情深重】………
月朗星稀,夜风微凉。 帐内,烛光轻轻摇曳着,映出了两个变幻不定的身影,前一刻还相距甚远,下一刻却交汇在一起,乍合即分,仿佛受惊了一般,又像是羞怯使然。 灯下观美人,玉人更妖娆,蔡琰的性子有几分清冷,平时给人的感觉是清雅幽静,美则美矣,但却少了几分妩媚,让人难生亲近之意,而是望之生敬,不敢亵渎。 不过,在烛光下,那张清冷的玉容微微有些朦胧,原本稍嫌宽松的曲裾也显得秾纤合度起来,红色的深衣映衬着修长雪白的脖颈,高雅之外,竟然又多了几分性感的味道。 王羽对汉朝的大多数东西都很满意,唯独不喜欢坐姿。对没有习惯的人来说,跪坐,实在是一种很折磨人的姿势。尽管王羽的忍耐力非凡,但他还是倾向于少点坐着见人。 但此时此刻,他却没有半点心思纠结于此,令他烦恼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该说点什么话题才合适。 “风,好像有点大……”话刚出口,王羽就大觉不妥,恨不得回手搧自己一下,这不是废话么。 不过,除了废话,他真心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是攻打虎牢关,还是和诸侯们的勾心斗角,又或对公孙瓒的图谋?这些东西找贾胖子聊聊还有点意思,拿来对妹子说,纯属煞风景啊。 蔡妹妹感兴趣的那些事,自己又不懂。音律肯定不行了,抄诗倒是能抄几首,可是,且汉朝对诗词的重视有限,就算真如唐宋一般也不行啊。 白天孔融的话犹在耳畔,蔡妹妹的才学未必比孔融差多少,万一她要深入探讨,那可就抓瞎了。 “王家哥哥,听说你今天在中军帐念了句诗,似有离别勉励之意,是么?”佳人软语,带着几分水乡的味道,在寂静的夜里,听起来十分悦耳,不过,王羽头上却有点冒汗。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自己只不过是为了增强语气,想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点,这才掉了句书包,报应怎么来得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