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道德堕落这一点来说就罪该一死了。
  但是希特勒从纳粹党成立之初起就一直知道,他的最亲信和最重要的跟随者之中有很大一批人是性变态者,是判过罪的杀人犯。例如,海因斯常常派冲锋队到德国各处为他寻找合意的男宠,是家喻户晓的事情。这种事情,希特勒过去不仅容忍下来,而且还为他们辩护;他曾经不止一次告诫他的党内同志对于一个人的个人道德不要过分挑剔,只要他是纳粹运动的狂热战士就行了。而现在,1934年6 月30日,他却表示:他的一些老部下的道德堕落情况使他大吃一惊。到7 月1 日星期日下午,人已经杀得差不多了。希特勒在前一天晚上已经从慕尼黑飞返柏林,这时在总理府花园中举行茶会。星期一,兴登堡总统对希特勒的“及时扑灭叛国案和拯救德国人民免于大难的坚决行动和个人的豪侠表现”表示感谢。他并且对戈林在镇压“叛国案”中的“有力的和成功的行动”表示祝贺。星期二,冯·勃洛姆堡将军代表内阁向总理表示祝贺,使这次杀戮“合法化”,说这是“保卫国家”的必要措施。
  勃洛姆堡并且向全军发布命令,表示陆军总司令部对于时局趋向感到满意,并且保证建立“与新冲锋队的融洽关系”。
  没有疑问,陆军对它的敌手冲锋队的被消灭,当然是感到高兴的,但是一个军官团竟然默许而且公开赞扬政府进行德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屠杀,而在这场屠杀中,军官团自己的两名领导军官冯·施莱彻尔将军和冯·布莱多夫将军被诬为卖国贼而被悍然杀害,那么它还有什么荣誉可言呢?——更不用说面子了。只有85岁的陆军元帅冯·马肯森和前陆军总司令冯·哈麦施坦因将军出来抗议这次对他们两个袍泽的杀害和对他们两人提出的叛国罪名。* 军官团的这一行为是德国陆军史上的一个极大污点;这也是陆军目光短浅到今人难以置信程度的标志。'226' 这些将军们同希特勒在1934年6 月30日的违法乱纪行为沆瀣一气,甚至可以说是同杀人匪徒的行为沆瀣一气,就使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地位:他们以后就永远不能反对纳粹党将来在国内的恐怖行为,不仅如此,即使这种行为是针对国境以外,甚至是针对他们自己人时,他们也无法反对。因为陆军支持了希特勒的这一狂妄要求:他就是法律。或者按照他在7 月13日的国会演讲中的说法:“如果有人责备我,问我为什么不通过正常的法庭,那么我只能说:在这个时刻,我要对德国人民的命运负责,因此我就是德国人民的最高法官(oberster Gerichtsherr)。”而且希特勒还另外补充了一句:“将来人人都必须知道,如果有人竟敢举起手来打击国家,那么他的下场肯定是死路一条。”这个警告在以后整整十年中几乎一直伴随着这些将军们,直到他们之中终于有人奋不顾身,胆敢举起手来打击他们的“最高法官”。
  此外,军官团以为,在6 月30日那一天,他们终于一劳永逸地除去了纳粹运动对他们的传统特权和权力的威胁,这种想法也是自欺欺人的。因为除去了一个冲锋队,又来了一个党卫队。7 月26日,党卫队因为执行处决有功,脱离冲锋队而独立,由希姆莱担任全国领袖,只听命于希特勒一人。没有多久,这支纪律严明得多的忠实部队的力量就大大超过了当初冲锋队的力量,而且作为陆军的对头,罗姆的褐衫队所做不到的,它却做到了。
  但是在目前这个时刻,将军们却踌躇满志,颇为自信。因为希特勒在7 月13日的国会演说中重申,陆军将继续是“武器的唯一持有者”。在陆军总司令部的要求下,总理终于除掉了竟敢不服从这一金科玉律的冲锋队。现在是陆军方面来履行“德意志号协议”的时候了。
  兴登堡之死
  在整个夏天,似乎长生不老的兴登堡身体一天比一天坏,8 月2 日上午9 点,他终于逝世了,享年87岁。3 小时后,中午时分宣布,根据内阁前一天制订的法律,总理的职务和总统的职务已经合并为一,阿道夫·希特勒已接管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总统的职衔已予取消;希特勒的头衔将是元首兼国家总理。他的独裁大权至此就完全实现了。为了堵塞漏洞,他要军队全体官兵宣誓效忠——不是对德国,不是对宪法(他在兴登堡死后不举行继任选举就已违反了宪法),而是对他个人宣誓效忠。誓词如下: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服从德国国家和人民的元'227' 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行此誓言不惜牺牲生命。
  到1934年8 月为止,将军们如果要推翻纳粹党政权,本来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承认他是国内最高的合法当局,作了这样的效忠宣誓,从此以后使他们自己对阿道夫,希特勒个人承担了义务,而这样的誓言,不论对他们个人或国家多么不光彩,他们出于军人的荣誉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定要忠实遵守的。但是这个誓言在不少的高级军官中间也会引起良心的不安,那是当他们公认的领袖走上了一条他们所反对的并且认为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道路上的时候。但是这个誓言也使更多的军官有了借口来开脱他们个人在根据最高统帅的命令而犯下的难以名状的罪行中的责任,这个最高统帅的本性已在6 月30日的大屠杀中表露无遗。德国军官团的惊人错误之一,从这个时候起,就是这种“荣誉”冲突所产生的。作者根据亲身经验可以证明,所谓“荣誉”是经常挂在他们嘴边的一个字眼,他们对此可以说有一种古怪的看法。在以后,他们常常为了忠于誓言这种荣誉感,而忘掉了自己作为人类的荣誉感,把他们军官团的道德准则践踏在污泥之中。
  兴登堡死后,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正式宣布,没有发现老元帅的遗嘱,因此必须断定他没有留有遗嘱。但是在8 月15日,也就是德国人民举行公民投票批准希特勒接管总统职务的前4 天,不是别人,竟是巴本找到了兴登堡的政治遗嘱,送去给了希特勒。遗嘱中赞扬希特勒的话为戈培尔在公民投票最后4 天的宣传运动中提供了大好的材料,而在投票前夕又有奥斯卡·冯·兴登堡上校在电台发表广播讲话:我父亲本人把阿道夫·希特勒视为他作为德国元首的直接继承人,我现在根据我父亲的意愿,呼吁德国全体男女同胞投票赞成把我父亲的职务移交给元首兼国家总理。*这几乎可以肯定说是不确实的。因为根据最可靠的现有材料,兴登堡建议在他死后让王室复辟,作为临终希望。但是遗嘱的这一部分内容,阿道夫·希特勒却没有公开。'228' 战后在纽伦堡讯问巴本的时候,以及后来他在回忆录中,终于弄清楚了一些——也许不是全部——老总统遗嘱的真相。虽然巴本不是一个绝对可靠的证人,他也许没有把他所知道的全部情况都说出来,但是他的证词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兴登堡的遗嘱就是由他亲笔起草的,据他说,这是应老元帅自己的要求。
  我的草稿' 巴本在回忆录中说' 建议,在他死后实行立宪君主政体,我特别提到合并总统和总理职务是不适宜的。为了避免得罪希特勒,当然也有一些嘉许纳粹党政权肯定的成就的话。
  巴本说,他在1934年4 月间把草稿交给兴登堡。
  几天后,他要我再去见他,他对我说,他决定不采用我的草稿。他觉得??应该由全国人民来决定他们希望国家采取什么形式。因此他打算把关于他为国服务的叙述作为遗嘱,而把他关于王室复辟的建议作为一个临终希望在一封给希特勒的私人信中表示出来。当然,这说明我原来的建议的全部意义都取消了,因为关于复辟的建议己不再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希特勒后来曾对这一点充分加以利用。
  要看到希特勒如何利用这一点,没有别的德国人比巴本处在更有利的地位了。
  在兴登堡在坦能堡下葬以后,我一回到柏林,希特勒就打电话给我。他问我兴登堡是否有政治遗嘱,如果有的话,我是否知道在哪里。我说,我要问问奥斯卡·冯·兴登堡。希特勒说:“要是你能够尽快把这个文件送到我这里来,我将十分感谢你。”因此,我嘱咐我的私人秘书卡根奈克到纽台克去问兴登堡的儿子,遗嘱是否仍在,是否可以让我把它转交给希特勒。因为我在5 月底兴登堡离开柏林后就一直没有见过他,我不知道他有没有销毁那份遗嘱。
  奥斯卡在他父亲死后没有能够马上找到这个重要的文件,这时突然找到了。这不可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兴登堡的副官冯·德·舒伦堡伯爵后来在解除巴本纳粹罪嫌的审判时所提供的证词,证明了这一点。据他透露,总统在5 月11日签署了两个文件,他的遗嘱和临终希望。前者致“德国人民”,后者致“国家总理”,兴登堡最后一次离柏林去纽台克时,舒伦堡是带了文件同他'229' 一起走的。巴本说,他当时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他的秘书不久就从纽台克回来,带来了奥斯卡·冯·兴登堡给他的两个密封信封。
  8 月15日,巴本把它们带到伯希特斯加登交给希特勒。
  希特勒极其仔细地读了这两个文件,并且同我们讨论了其中的内容。显然,兴登堡在那个表示他的临终希望的文件中的建议同希特勒的打算是有矛盾的。他因此利用了信封上写的致“国家总理阿道夫·希特勒”这一点。他说:“故总统的这些建议是向我个人提出的。是否发表它们,我以后再作决定。”我要求他把这两个文件一起发表,但是没有结果。交给他的新闻秘书发表的只有兴登堡叙述他为国服务的经过的一个文件,其中就写有嘉许希特勒的话。另外一个建议由霍亨佐伦王室一个成员而不是由希特勒来担任国家元首的文件,后来下落如何,巴本并没有说起,也许他也根本不知道。在缴获的成千吨重的纳粹党秘密文件中并没有发掘出这个文件,因此很可能已被希特勒马上销毁了。
  如果希恃勒当初足够大胆地和正直地发表了这个文件,结果也许不会有什么不同。早在兴登堡去世以前,他就在内阁通过一项法律,授予他总统权力。那是在8 月1 日,也就是老元帅死前一天。如果说这项“法律”是非法的,这一点在前奥地利下士已成为法律本身的德国也是不会造成什么不同结果的。这项法律之不合法,是十分明显的事。1932年12月17日,在施莱彻尔执政期间,国会曾经以2/3 的必要多数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规定在举行新选举之前应由最高法院院长而不是总理代行总统职务。虽然授权法(这是希特勒独裁的“法律”基础)授权总理可以制定与宪法相违背的法律,但是它明确禁止他窜改总统制度。
  但是,事到如今,法律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巴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欣然从命,到维也纳去担任希特勒的公使,收拾纳粹党刺杀陶尔斐斯总理后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去了。在将军们看来,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急于努力加强希特勒的军队。在工业家们看来,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已经热心地转向有利可图的重整军备的生意。老派的保守分子,像外交部的冯·牛赖特男爵和国家银行的沙赫特博士这样“正直的”德国人都并没有辞职。没有一个人辞职。事实上,沙赫特博士在8 月2日,也就是希特勒篡夺将死的总统的权力的那一天,还兼任了经济部长的职务。
  那么德国人民呢?在8 月19日,合格选民中约有95%去投了票,其中有90%——3800多万人——投票赞成希特勒篡夺大权。只有425 万德国人有勇气——或者说有愿望——投反对票。'230' 难怪9 月4 日纳粹党在纽伦堡举行党代表大会的时候,希特勒信心百倍。
  我在第二天早晨看到他在挂满旗帜的卢特波尔德大厅像一个战胜的皇帝一样,迈步进入会场,当时乐队高奏《巴登威略进行曲》,3 万只手臂一齐举起致纳粹党的敬礼。几分钟以后,他骄傲地坐在大讲台的中央,双臂交叉在胸前,两眼炯炯发光,当时巴伐利亚党组织领袖阿道夫·瓦格纳宣读了元首的文告。
  今后1000年中,德国的生活方式已经肯定了。19世纪的神经紧张时代已与我们告别。在今后1000年中,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
  他是个凡人,不免一死,无法活到1000岁,但是只要他还活着,他将作为这个伟大民族历史上最有权力、最无忌惮的专制魔王来统治他们。德高望重的兴登堡已不在人世,没有人可以非议他的权威,陆军已处在他的股掌之中,立下了任何德国军人都不敢轻易违反的誓言,惟他之命是从。的确可以说,现在整个德国和全体德国人民都已在他的血腥的手掌之中,因为最后一批反抗者已经被消灭了,或者说永远消失了。
  “真是好极了!”在举行了一个星期的令人精疲力竭的游行、演讲、盛大场面的活动,对一个政界人物进行了作者所看到的最狂热的颂扬以后,他在纽伦堡对外国记者们这么赞叹道。阿道夫·希特勒作了很大的努力从维也纳的街头爬到今天的地位。他现在只有45岁,今天的成就还仅仅是个开端。
  甚至在共和国覆亡后第一次回到德国的人也可以看出,不论希特勒对人类犯下了多大的罪行,他已经把德国人民身上长期压抑着的无可计量的动力发挥了出来。至于是为了什么目标,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和成百上千篇演讲中已经说得很明白,然而第三帝国国内的许多人,尤其是国外的许多人——几乎每一个人——都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理睬,或者只是觉得好笑。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就在这个时候,1934年夏末,我到第三帝国来生活和工作。新德国有许多事情使外国观察家获得深刻印象,使他们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不安。
  绝大多数德国人似乎并不在乎他们的个人自由遭到剥夺,并不在乎他们的大量文化被摧残,被没有思想的野蛮状态所代替,也不在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被管制到了即使是一个世世代代以来习惯于严格管制的民族也从未经历过的程度。
  在那些不听话的人,以前的共产党人或者社会党人,过于自由主义或者过于和平主义的人和犹太人的头顶上,无疑笼罩着秘密警察的恐怖和对集中营的恐惧。1934年6 月30日的血腥清洗,是一个警告,它表明这帮新领袖会多么残酷无情。然而,初期的纳粹恐怖只影响到比较少的德国人的生命,而一个新来到的观察家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这个国家的人民似乎并不感到他们在受着一个放肆而残忍的独裁政权的威吓和压制。相反,他们还怀着真正的热情支持这个政权。这个政权不知怎么使他们具有了一种新的希望和新的信心,使他们对国家前途具有一种惊人的信念。
  希特勒正在清算过去,清算过去的一切挫折和失望。我们以后将详细地看到,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而且迅速地使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胜利的协约国陷于狼狈的境地,并且使德国在军事上重新强大起来。这正是大多数德国人所希望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愿意作出这位领袖要求他们做出的牺牲:丧失个人自由,斯巴达式的饮食(“大炮先于牛油”)和艰苦的工作。到1936年秋天,失业问题已大体上解决,差不多人人都又有了工作。
  * 人们可以听到被剥夺了工会权利的工人们对着装着丰盛午'232' 餐的饭盒子,一边吃着一边开玩笑说,至少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已不再有挨饿的自由。
  “Gemeinnutz Vor Eigennutzt!”(“先公后私!”)是那时候纳粹的一个流行口号,虽然有许多党的领袖,尤其是戈林,正在秘密地营私肥己,而且企业的利润也正在增长,但是,群众无疑已被表面上把社会福利放在私人利益之上的新“国家社会主义”所笼络住了。
  把犹太人排除在德国社会以外的种族法律,在一个外国观察家看来,是一种惊人的倒退到原始时代的做法,但是,既然纳粹的种族理论把德国人捧成是社会中坚和主宰种族,这些法律绝不是不得人心的。有时遇到很少数德国人——前社会民主党人或者自由主义者,或者是出身旧保守阶级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对迫害犹太人的行为感到嫌恶甚至反对,虽然他们曾帮忙减轻了一些个别的犹太人的困难,但是在挽回狂澜方面却没有出什么力。他们又能做什么呢?他们常会这样问你,而这却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德国人从受过检查的报刊和广播中含糊地听到一些国外的强烈反感,但是他们发现,这并不妨碍外国人大批地到第三帝国来,而且看来仍然对它的款待感到满意。因为纳粹德国,远较苏俄为大方,是听任全世界来观察的。* 游览事业生意兴隆,收进了大量亟需的外汇。纳粹领袖们似乎是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一个外国人,不管他多么反纳粹,可以到德国来观察和研究他所希望了解的情况——只有集中营和军事设施除外,后者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许多人都来观光。而许多人在回去时,如果说没有改变信仰,至少已变得能够容忍“新德国”了,相信他们看到了他们所说的“肯定的成就”。甚至像劳合·乔治那样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他曾经领导英国在1918年战胜德国,并且在那一年用“吊死德皇”的口号参加竟选,如今也可以在1936年到上萨尔斯堡访问希特勒。他在离别时带回去对这位元首大为倾倒的印象,并且公开称赞这位元首是“一个伟人”,有眼光有决心解决现代国家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而这是英国仍在溃烂的一个创伤,在这个问题上,这位伟大的战时自由党领袖和他的《我们可以征服失业》的纲领在国内都没有引起人们的什么兴趣。
  1936年8 月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纳粹党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来让全世界对第三帝国的成就留下印象,而且他们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
  “Juden unerwunscht”(“犹太人恕不招'233' 待”)的牌子悄悄地从店铺、旅馆、啤酒馆和公共游宴场所取了下来,对犹太人和两个基督教会的迫害也暂时停止了,全国都装出最规矩的态度。以前任何运动会都没有过那么出色的组织工作,也没有过那么不惜工本的款待。戈林、里宾特洛甫和戈培尔为外国客人们举行了豪华无比的宴会——这位宣传部长在汪西湖附近福恩宁塞尔举行了“意大利之夜”的宴会,招待了1000多位宾客,场面之盛大简直像《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客人们,特别是从英国和美国来的那些客人们,对所看到的情况印象非常深刻:这显然是在希特勒领导下团结一致的一个快乐、健康和友善的民族。他们说,这跟他们在报上读到柏林电讯时所得到的印象截然不同。
  然而,在这种外表的下面,在柏林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那些兴高采烈的夏末日子里,为游客们所看不到的,而且确实为大多数德国人所忽视或者以一种令人惊奇的默默服从的态度来接受的,似乎存在着德国生活的退化过程,至少在一个外国人看来是如此。
  当然,关于希特勒所颁布的对付犹太人的法律,或者关于政府所发起的对这些不幸的人的迫害,是没有什么隐瞒的。所谓1935年9 月15日的纽伦堡法律,剥夺了犹太人的德国公民籍,使他们沦为“属民”的地位。这个法律还禁止犹太人和亚利安人通婚,禁止他们有婚姻以外的性关系,并且禁止犹太人雇用35岁以下的亚利安女仆。在以后几年里,补充纽伦堡法律的大约13项法令,使犹太人遭到完全的取缔。但是到1936年夏天,也就是德国充当奥林匹克运动会东道主使西方游客们十分惬意的时候,犹太人由于法律或者纳粹的恐怖手段——后者往往先于前者——而不能得到公私就业机会已到了至少其中有一半人生计无着的程度。在第三帝国的第一年即1933年,他们不得竞选公职,不得担任文官职务,不得在新闻界、广播业、农业、教育界、戏剧界、电影界工作;1934年他们被撵出交易所,虽然直到1938年才颁布禁令,不准他们当律师,从事医药业和商业,但是,实际上在纳粹统治头4 年结束以前,他们就从这些行业中被排除出来了。
  此外,他们不仅得不到大部分生活上的享受,而且常常得不到日用必需品。在许多地方,犹太人要买食物都感到困难,如果说不是不可能的话。在副食杂货铺、肉铺、面包铺和牛奶站的门上,挂着“犹太人不得入内”的牌子。在许多地方,犹太人甚至不能为他们的孩子购买牛奶。药房不卖药给他们。旅馆不让他们投宿。常常是,不论他们到哪里,总有“本市严禁犹太人入境”或者“犹太人进入此处安全自行负责”的侮辱性牌子。在路德维希港附近公路上的一个急转弯处,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驾驶!急转弯!犹太人每小时75英里!”这就是大约在德国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后犹太人所处的困境。而这不过是一条很快就会导致他们遭到屠杀灭种的道路的开端。
  对基督教会的迫害
  纳粹对基督教会的战争开始得较为温和。希特勒名义上是一个天主教徒,虽然他曾在《我的奋斗》中痛骂天主教过问政治,并且因两个基督教会条要求给予“国内一切宗教派别的自由,只要它们对??德国民族的道德感情没有危险。党赞成积极性的基督教信仰”。1933年3 月23日国会把自己的作为立法机构的职权让给这位独裁者那天,希特勒对这个德国立法机构发表讲演,赞扬基督教信仰是“保障德国民族灵魂的要素”,答应尊重这些信仰的权利,宣称他的政府的“志向是谋求教会和国家之间的融洽协调”,而且说“我们希望改善我们和罗马教廷的友好关系”——最后这一句话显然是为了要获得天主教中央党的选票,结果如愿以偿。
  过了差不多4 个月不到,在7 月20日,纳粹政府和梵蒂冈签订了一个契约,保证天主教的自由和该教会“管理它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个协定由巴本代表德国,由当时的罗马教皇国务大臣巴西利主教,就是后来的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代表罗马教廷签署。这个契约墨汁未干,就被纳粹政府破坏了。
  但是,由于这个契约签订的时候正是这个新政权在德国的初期放肆行为引起全世界强烈反感的时候,它无疑使希特勒政府获得了非常需要的威望。*7月25比也就是批准这个契约后5 天,德国政府颁布了一'235' 个净化法令,特别使天主教会感到愤怒。5 天后,开始采取了步骤来解散天主教青年联盟。在以后几年里,数以千计的天主教教士、修女和教徒中的著名人士遭到逮捕,其中许多人是由于“不道德”或者“外币走私”等等捏造出来的罪名而被捕的。我们已经谈到,天主教行动组织的领导人埃里希·克劳斯纳是在1934年6 月30日的清洗中被杀害的。数十种天主教出版物被禁止发行,甚至忏悔室的神圣性也遭到秘密警察人员的破坏。德国天主教的各级教士,像大多数基督新教牧师一样,起先曾力图和新政权合作,但是到了1937年春天,他们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在1937年3 月14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发出了一个通谕《Mit BrennenderSorge》(《痛心已极》),指责纳粹政府“规避”和“破坏”契约,播种“怀疑、不睦、仇恨、中伤的莠草,播种公开和秘密的根本敌视基督和基督教会的莠草”。这位罗马教皇在“德国的天际”
  看到了“摧残性宗教战争的险恶乌云??这种战争除了??灭绝人类以外没有其他目的”。
  马丁·涅穆勒牧师曾亲自欢迎纳粹在1933年当政。这一年他的自传《从潜艇到教坛》(《From U… Boat to Pulpit》)已经出版。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艇长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新教牧师的故事,受到纳粹报刊的青睐,得到了特别的颂扬,成为一本畅销书。涅穆勒牧师像许多新教牧师一样,认为共和国的十四年是“黑暗的年代”。在他的自传的结尾,他以一种满意的口气说,纳粹的革命终于胜利,它带来了他自己曾经为之奋斗已久的“民族复兴”。他的奋斗有一个时期是在自由团中进行的,许多纳粹领袖都是该团出身。
  他很快就尝到了幻想破灭的可怕滋味。
  德国的新教徒,像在美国的一样,分成许多教派。只有极少数——4500万新教徒中的约15万人——属于浸礼教会和监理教会之类的各种独立教会。其余的人都属于28个路德教派和改革教派的教会,其中最大的是老普鲁士联盟教会,共有1800万教徒。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起,新教徒又发生了进一步的分裂。其中较为狂热的纳粹分子在1932年组织了“德国基督教徒信仰运动”,它的最狂热的领袖是一个叫做路德维希·缪勒的东普鲁士军区随军牧师。他是希特勒的虔诚信徒,当初就是他从中拉纤,促成元首在冯·勃洛姆堡将军担任该军区司令的时候和后者相会的。“德国基督教徒信仰运动”
  热烈拥护纳粹的种族学说和领袖原则,并且要把它们运用在一个全国性的教会中,这一教会将把全部基督教新教徒都吸收进来,成为一个全面组织。1933年,“德国基督教徒信仰运动”在总数17000 名牧师中拥有约3000名,虽然他们在'236'一般信徒中的会员所占比例大概要大一些。
  跟它对立的是另一个少数派集团,自称为“明认信仰教会”。这个教会有差不多同样数目的牧师,后来由涅穆勒担任领导。这个教会反对使新教教会纳粹化,不接受纳粹的种族理论,并指斥罗森堡和其他纳粹领袖的反基督教主张。大多数新教徒则介于二者之间,他们似乎很胆小,不敢参加这两个敌对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采取骑墙态度,大多数人最后终于都落入了希特勒的怀抱,承认他有权干预教会事务,服从他的命令而没有公开反对的表示。
  除非人们知道德国新教徒的历史和马丁·路德的影响,否则是不容易了解大多数德国新教徒在纳粹执政初期的行为的。* 这位基督教新教派的伟大创立者,是一个热烈的反犹主义者,相信绝对服从政治权威。他希望德国清除掉犹太人,他主张在把他们打发走时没收掉他们的“全部现款、珠宝和金银”,还要“放火焚烧犹太人的会堂和学校,拆毁他们的房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