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八旗会馆附近租住的房子见了叶剑英,聂荣臻把详情告诉了他。
他对叶剑英说,现在不能马上走,敌人在交通要道,轮渡码头等处搜查正严,待过几天后再说。
到12月16日,广州的街面上比较平静了,敌人的搜查已经放松,聂荣臻化装成商人,回到了香港。
广州起义,高举工农兵武装夺取政权的大旗,使苏维埃旗帜在广州上空飘扬了两天多。
但这场起义,又像事先预料的那样,在优势敌人的压迫下,起义行动失败,被害革命烈士达5700多人。
这样的一次大起义,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可以说是伟大的意义与惨痛的教训同时并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在广州起义中(5)
但在总结这次起义时,刚调来主持省委工作的李立三却认为起义领导人犯了“军事投机”的错误,在关键时刻动摇,对起义指挥不力等等,对起义全盘否定,进而大批处罚参与起义的领导人。
聂荣臻不同意这种做法,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了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
在到达香港以后,他写了《广州暴动的经验教训》文章,刊登在1928年初的《广东省委通讯》第七期上。
针对“军事投机”的说法,他在文章中说:“这一次十二月十一日的广州暴动与今年三月十二日的上海和八一的南昌暴动,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兵士的武装暴动,直接解除敌人的武装,夺取敌人的政权。
但广州的暴动,比上海、南昌更添特色的是:”八一南昌“参加暴动的有工人、农民、兵士,是工农群众的大暴动。”
“镰刀斧头交叉的红旗,飘展于全广州市。”
“这一次的政权,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的苏维埃政权。”
“过去五十几年的巴黎公社,我们还常作很重要的功课不断地去研究它。
列宁同志得巴黎公社的经验,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方才在我们眼前过去的事实,我们怎能不去寻得经验?”聂荣臻在热情讴歌的同时,着重从军事上总结了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起义前没有做充分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去广泛发动群众。
2、指挥机构不健全,叶挺只能指挥参加起义的军队,不能指挥工人赤卫队和农民赤卫队。
因为缺乏统一的指挥,就难以充分发挥起义队伍的整体力量。
3、起义开始,没有很快占领邮电局,占领后也没有有效地加以控制,致使敌人在11日还能使用邮电通信工具,指挥调动部队。
4、没有在事前制订周密的撤退方案,致使起义部队匆忙退却时,秩序混乱,损失很大,缴获的大量武器弹药,没能带走,也没有破坏。
5、没有组织有效的后勤保障工作,像吃饭,弹药供应等,都没有得力的措施。
6、肃反工作不彻底,尤其是起义一开始,没有注意把反革命头子抓起来。
7、没有破坏连接广州的广汉、广九(广州到九龙)、广三(广州到三水)铁路,致使敌人能通过铁路,快速调兵,向革命反扑。
8、没有组织有效的侦察工作,有关敌人的许多情况,大多不够清楚。
9、没有明确的俘虏政策。
俘虏中的步兵、炮兵约2000人,都是北方穷人,经教育,多数愿意革命,但没有注意去领导指挥他们。
10、党所领导的各种革命力量,平时都要注意学习军事技术和战术。
起义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很少有人会用。
起义军不懂巷战,不能有效杀伤敌人,反而加大了自己的伤亡。
。 想看书来
第一节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1)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了西安三原附近的宫和镇,国难当头,聂荣臻热血沸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红军的高级将领,定当请缨杀敌。
8月19日,聂荣臻接到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通知,毛泽东从延安来电,一军团作为红军抗日先遣兵团,由陈光、罗荣桓率领,率先行动,同时通知他前往洛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红军出师抗日的有关问题。
8月23日,聂荣臻赶到了洛川。
洛川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在会上,毛泽东还把我军的战略方针,归纳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经过讨论,大家都同意这一方针。
聂荣臻是坚决拥护这个方针的。
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个师。
第一一五师由原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七十四师(留陕北)组成,林彪为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10月改称师政委)。
8月29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前方分会(后称华北军分会)。
聂荣臻任该会委员。
洛川会议结束后,聂荣臻与林彪坐卡车向西安进发。
他们准备在西安换乘火车追赶第一一五师已出征的部队。
谁知,遇上北方秋季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卡车多次陷入泥坑之中,聂荣臻等将领不得不下车搬石垫路,冒雨推车,弄得泥水满身,疲惫不堪。
卡车行至宜君县附近,再次陷入泥坑,车轮打滑,无法前进。
为了争取时间,聂荣臻和林彪改乘马匹,带上警卫人员先行出发。
去前方的军队领导分两批从西安出发,林彪先走,聂荣臻同周恩来一起,两天后乘坐蒋鼎文派出的专列,前往太原。
火车到达侯马车站。
第一一五师的第二梯队——师直属队和徐海东率领的三四四旅正好行军抵达侯马。
聂荣臻在这里赶上了部队,便与周恩来分了手。
这时,林彪已经带着第一梯队——陈光率领的三四三旅先行出发。
天不作美,连降暴雨,第二梯队的干部战士,由侯马北行不远,同蒲路被洪水冲断,部队行动受阻。
聂荣臻要部队抢修被洪水冲坏的铁路。
部队边修路边前进,于9月中旬到达太原。
第二天离开太原,车到原平不能再往北开了。
聂荣臻率领三四四旅步行北上。
他们经过五台、龙泉关,于9月23日到达平型关东南的上寨。
与林彪会合了。
在上寨师部门口的土场上,他们各自端着饭碗,蹲在地上边吃边谈。
林彪说,国民党第六集团军原来要求第一一五师增援灵丘正面作战,为此,我到距日军仅5公里的灵丘城,侦察敌情,了解友军情况,还看了平型关一带的地形。
今天,接到总部命令,要在平型关侧击日军。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平型关以北险要的地形打一仗。
饭后,林彪在油灯下摊开地图,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逐一作了说明,征询聂荣臻的意见,这一仗打不打?聂荣臻想,当前日本侵略军气焰嚣张,友军锐气尽失,这一仗,事关国威军威。
在洛川会议上,他拥护毛泽东基本上是打游击战的方针,但还有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一条。
而且林彪制订的作战部署,比较周密,胜利的把握性很大。
因此,他果断地说:“打!为什么不打呢?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气焰骄纵的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嘛。
我们要力争在与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交锋中,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9月24日,一一五师在上寨镇小学的土坪上召开了营以上干部战斗动员大会。
。 想看书来
第一节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2)
会上,林彪宣布了作战部署。
聂荣臻进行政治动员,语气坚定有力: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着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我们面对的是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第五师团,武士道精神很强,在日军中颇有名气。
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恶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与会的团、营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钢铁战士,听了作战部署和政治动员,群情激愤,恨不得立即与日本强盗决一死战。
开完会,林彪、聂荣臻又组织与会干部进行了现场勘察。
聂荣臻爬上山梁,见平型关坐落在群山之间。
这一带山势不高,但是山连山,峰接峰,有利于部队隐蔽。
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是沟道中段,长约十多里,沟深十到一百多米。
大部分地方宽不过三五米,仅容一辆卡车单行,沟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岩绝壁,再上面是比较平缓的沟岸。
在这里埋下伏兵,不愁消灭不了进入伏击圈的日军。
当天晚上,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从上寨、下关赶到离平型关三十余里的冉庄一带,隐蔽集结,待机歼敌。
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气温骤降,秋寒袭人。
林彪、聂荣臻的决心毫不动摇,两人都说,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出击!午夜,八路军继续向预定地域进发。
他们既无雨衣,又无斗笠,只得在风雨交加中,沿着山间小路和泥泞的山沟穿行。
暴雨汇聚成山洪,战士们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手在急流中进。
大家的手脚冻僵了,牙齿冻得咯咯响。
聂荣臻关注着部队与山洪搏斗的情况。
三四三旅走在前面,两个团都平安地越过激流,走在后面的三四四旅只过了一个多团,剩下的人马却被越来越汹涌的山洪挡住。
有几个战士杀敌心切,急于涉过急流,被凶狂的山洪冲走,不幸遇难。
聂荣臻对林彪说,三四四旅已经过河的一个乡团按预定方案使用,没有过河的部队不再强渡,以免不必要的牺牲。
林彪同意这个意见。
1937年9月25日,聂荣臻同林彪指挥了威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战。
当天早晨,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了目的地。
由杨得志、陈正湘率领的六八五团和由李天佑、杨勇率领的六八六团,埋伏在沟的东岸。
三四四旅张绍东、韩振纪率领的六八七团,占领了东河南以北的高地,以便切断敌人后路。
陈锦秀、田守尧率领的六八八团,作为预备队。
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已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以东开进,配合平型关作战。
大战一触即发。
激战前的战场,出奇的平静。
聂荣臻想到,中国有句成语叫“请君入瓮”。
日军要进攻平型关,必走这条十里长沟,这帮凶狠暴戾的强盗只要进入这个有几千伏兵的“巨瓮”,就会成为“瓮”中的死鳖!上午7时许,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进入了伏击圈。
一百多辆汽车载着日军和物资在前,二百多辆骡马大车拉着大炮和给养紧随其后,压阵的是骑兵。
日本兵毫无战斗准备。
山沟里,马达声、马蹄声、大车的轱辘声,响成一片。
敌情汇集到师部,敌军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圈,沟道里足有一千多人。
林彪、聂荣臻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顿时,八路军的枪弹、迫击炮弹飞向敌群,手榴弹雨点般地泻进沟道。
日本侵略军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汽车撞汽车,人挤人,马狂奔,乱成一片。
聂荣臻发现日军很顽固,利用汽车作掩护,进行顽抗,并且组织兵力抢占有利地形,忙对林彪说:“对这块肥肉,块大不好一口吃掉,得分而食之,还不能让他们有喘息时间。”
。。
第一节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3)
林彪说:“是这样。
部队得冲下沟道公路,将敌人切成几段,分段吃掉!”于是他们立即命令部队出击,并指令六八六团派出一个营,冲过公路,抢占在设伏前因怕暴露目标而来不及占领的老爷庙制高点,以便两面夹击敌人。
八路军勇士高喊着向敌人扑去,展开了肉搏战。
聂荣臻透过望远镜看见那群经过武士道训练的日军失去指挥,被分隔开来,仍然利用汽车和沟坎,进行顽抗。
我军攻势越来越猛,连伤员也与敌军扭打在一起,互相用牙齿咬,用拳头打。
敌人终于支撑不住,逐渐被消灭。
他知道,六八六团副团长杨勇在激战中负了伤,仍继续指挥部队。
六八五团一连连长曾贤生,带领战士冲入敌群,在肉搏中壮烈牺牲。
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有位战士与敌人拼刺刀时,双方的刀同时刺入对方的胸膛,一齐倒在血泊中。
中午时分,被堵截在辛庄、老爷庙、小寨村一线山谷的一千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
八路军缴获步枪一千余支,机枪二十多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马车二百多辆。
日军增援部队被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在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
独立团还在灵丘与涞源之间的腰站,击毙增援的日军三百余名。
血战后的十里长沟,日军人仰马翻,尸体狼藉。
燃烧的汽车,遗弃的武器,散落的文件、作战地图,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军旗及各种罐头食品满地皆是。
聂荣臻走下山谷,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部队对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估计不足。
干部战士们仍然用国内战争时期对待白军的办法对被击溃的日军喊话,“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为此吃了许多亏。
有的战士去背日军的重伤兵,被一口咬掉耳朵;有的战士为躺在地上的日军包扎伤口,反被开枪打死,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激战和打扫战场中牺牲的二百多人,大多是经过长征的老战士。
聂荣臻为他们的牺牲痛惜不已。
突然,从离聂荣臻不远的一个山洞里传出几声沉闷的枪声,警卫员阮寿贤急忙拉着聂荣臻闪到隐蔽处。
原来,一个日本兵钻进了山洞,不但不投降,还向外打冷枪。
几个战士朝洞里射击,总也打不着他。
聂荣臻说:“丢手榴弹,炸死他!”随着一颗手榴弹在洞内爆炸,山洞里终于沉默了。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威震中外。
这一仗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节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1)
根据毛泽东在华北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9月30日,聂荣臻和林彪致电毛泽东等:建议由一一五师直属队率领部分兵力到阜平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10月20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敌占太原后,战局将起极大极快之变化,拟作以下部署:留一一五师独立团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一一五师主力转移到汾河以西吕梁山脉;总部转移至孝义、灵石地区。
据此,八路军总部当即决定,聂荣臻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担负这一重任是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当面告诉他的。
多年来,他一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身边工作。
这次要孤悬敌后,独当一面了。
聂荣臻知道任重如山,非同一般。
留给他的部队,只有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加上各地方工作团,也不过3000人。
在晋、察、冀三省交界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面对四周强大的敌人,这点力量是很单薄的。
必须使部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才行。
而要扩大部队打开局面,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干部。
第二天,他来到总部,希望帮助解决干部奇缺的问题。
总部当即决定,将唐延杰、舒同、王宗槐留在晋察冀军区。
在此前后,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对聂荣臻非常支持,挑选了一些人留下来。
像搞后勤工作的查国桢,搞卫生工作的叶青山;政治部留下了潘自力、余光文;司令部留下了刘彬、黄鹏、刘显宜、路遐、李廷赞等。
人数虽少,但一个个都很得力。
罗荣桓还留下了师随营学校。
师教导大队队长孙毅自告奋勇要求留下办学,培养干部。
聂荣臻对这一切深感满意。
从此,聂荣臻和留下的人员被隔绝在敌后。
深秋时节来临,五台山区有时细雨霏霏,有时大雪纷飞,天气一天冷似一天,花草枯萎,树木凋零。
聂荣臻和他的战友们几乎天天研究,在艰难处境中,究竟应该怎样开展工作。
他们围着火盆,面对地图,商谈着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各种问题。
聂荣臻认为,兵力太少,这是最大的问题。
他说:“要创建根据地,必须首先发展武装。
没有武装,一切都谈不上。”
物资奇缺是晋察冀面临的又一大困难。
他说:“我们经过市镇,市镇是萧条的,走过县城,县城是空虚的,留下的多是些老头老太太。
但是,要解决物资方面的困难,需要发动群众;要补充兵员,扩大武装,也离不开群众。
所以,如何发动群众,就成为我们创建根据地成败的关键。”
经过讨论,大家认识统一了,创建根据地的关键是要扩大武装和发动群众。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咀的普济寺宣告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桢任供给部长,叶青山任卫生部长。
11月13日,经八路军总部批准,聂荣臻发布了成立4个军分区的命令: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平(后陈漫远为司令员);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政委刘道生。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中央北方局派了大批知识分子来到五台山,其中有参加革命较早而年仅25岁的黄敬、邓拓等。
聂荣臻热烈欢迎他们,说:“毛主席告诉我们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告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转入了主导地位。
敌后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要有啃树皮吃野菜的决心,你们得有这个思想准备哟!”才华横溢的邓拓告诉聂荣臻,他来五台山之前,已经学会了识别和采集多种野菜,为的是日后困难时能借以充饥。
第二节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2)
聂荣臻用赞赏的目光看着邓拓,高兴地开了个玩笑:“好啊,五台山欢迎你们这样的野菜书生。”
说得大伙儿全乐了。
时过不久,宋劭文找到聂荣臻说,阎锡山来了电报,大发雷霆,说他在五台县河边村的家被八路军抄了,让宋劭文赶紧去调查处理,并向八路军提出抗议。
经过调查,发现了是八路军的###工作人员带着区里的干部干的。
后来接到越来越多的报告,诸如发生了“打土豪”的事。
聂荣臻要舒同负责立即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教育,他说:“通知他们立刻停止这种盲目的做法,否则将会削弱抗日营垒的社会基础,扩大敌人的力量,使我们吃大亏。
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以及一切赞成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是当务之急。
告诉那些头脑发热帮倒忙的同志们,不管是地主还是富农,只要他愿意抗日,我们都要团结。”
经过教育,原先摩拳擦掌的人都能闻过即改,抄家游斗土豪的行为被制止住了。
农历10月,五台山顶峰已积下皑皑白雪。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五台山僧众一致抗日,聂荣臻带人专程上山,到寺庙集中的台怀镇看望出家人。
五台山上,云雾缭绕。
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师然秀闻讯,特地组织了寺庙乐队欢迎。
聂荣臻对然秀说:“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山乡,在这四面被敌人包围的境地,还能听到如此幽雅的音乐。”
聂荣臻亲临五台山寺庙,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态度亲切热情,令佛门众弟子深受感动。
然秀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
我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亡,僧众有责!”不久,在当地抗日政府的帮助下,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参加了站岗放哨,练兵习武,打击日伪军的活动。
“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聂荣臻写下了他发自内心的誓言,也是对全体坚持敌后斗争的将士们的勉励。
为了更靠近前线和到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开展工作,1937年11月18日下午,聂荣臻率领军区领导机关抵达阜平城。
到达阜平城的当晚,聂荣臻同公开身份为山西“牺盟会”成员、实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宋劭文、盂县县长胡仁奎以及冀、察两省的有关人员,就成立全区的政权机构问题,一直商量到下半夜。
聂荣臻说,前几天刘少奇复电指示,同意立即筹备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
只有有了抗日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抗日的各项正确政策,才能发动群众抗日,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
12月5日,阜平城里挂起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筹备处”的牌子。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晋察冀地区有39个县表示愿意参加军政民代表大会。
1938年1月10日,是阜平山城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节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聂荣臻作为149位代表中的一员,与各抗日党派、各抗日阶层和团体的代表、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来自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代表欢聚一堂。
代表会议共开了6天。
聂荣臻、刘奠基、吕正操、李杰庸、孙志远、张苏、娄凝先等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宋劭文、胡仁奎分任正副主任委员,“老乡政府在阜平成立了!”边区的老百姓奔走相告。
可是成立边区政府这件大好事,却遭到两个方面的反对。
党内,王明以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名义来电,说晋察冀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将发生不良影响。
聂荣臻致电朱德指出:如按王明意见行事,我们当放弃独立自主方针,这正符合阎锡山的要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3)
这样,我们“便(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来,王明的错误观点受到了党中央的批评。
党外,阎锡山反对。
边区政府成立后,坚决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作为发动群众的主要措施。
不多久,工、农、商、妇女、青年组织都成立了各种领导机构。
其中农民救国会的会员达57万多人。
聂荣臻看到这一切自然很高兴。
1938年2月,彭真到达晋察冀,代表北方局领导晋察冀边区的工作。
3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彭真协同聂荣臻指导晋察冀、平汉路东以及平、津两地党的工作。
同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彭真为书记,聂荣臻、关向应、程子华为委员,组成中央晋察冀分局。
1941年1月彭真回延安,由聂荣臻代理分局书记。
一到敌后,聂荣臻始终抓紧抗日武装力量的建设。
收编杂色武装,是晋察冀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抗战初期,聂荣臻先后收编的杂色武装共有三万多人。
发展抗日武装,聂荣臻更加重视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
经过努力,到1938年底,晋察冀军区的武装部队发展到近10万人,另有民兵等人民武装10万多人。
在一年的时间,由3000人的武装,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里面凝聚了聂荣臻的大量心血。
缺乏干部,是晋察冀初创时期的最大困难。
在聂荣臻的关怀领导下,1937年12月,以一一五师教导营为基础,在阜平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孙毅为校长。
这所速成性质的学校,一年内培养了一千四百多名干部。
1939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教职员和学员两千多人来到冀中,聂荣臻多方关怀。
1个月后,聂荣臻指示成立军区教导团,专门培养连排干部。
抗大二分校、军政干部学校和军区教导团,为晋察冀军区培养了大批干部,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在敌后,聂荣臻深感困难的另一个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严重短缺。
面对现实,他要求各部队发动群众,收集散在民间的各种枪支弹药,以应急需。
1938年5月,他指示在五台县西会村成立了军区的第一个枪械修造所,修造步枪、手榴弹。
1939年4月,军区军事工业部成立。
后来,该部发展成拥有6个修械厂,一千多名工人的军工生产部门,能修枪械,制造黑色火药和手榴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区武器弹药紧缺的困难。
聂荣臻一到阜平,就注意开辟冀中根据地。
经过了解,中共地下党员、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率部于1937年10月11日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改称人民自卫军,部队发展很快。
此外,中共中央北方局还派了红军干部孟庆山在保定失守以前到达冀中,在保属省委领导下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领导组建了一支武装游击队。
12月中旬,聂荣臻要吕正操率部到达阜平,进行整训。
在路西整训了1个多月的人民自卫军,建立了具有红军优良传统的政治工作制度,明确了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指导思想和坚定信心,返回冀中,利用日军兵力少而分散的弱点,迅速收编或歼灭了十多股土匪武装及部分伪军、伪组织,以后又北上到北平、天津、保定之间的三角地区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于1937年12月成立的由孟庆山任司令员的河北游击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并取得了许多胜利。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根据聂荣臻反映的情况,命令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总兵力一度达到六万余人。
第三纵队在聂荣臻的领导指挥下,长期坚持了冀中平原的游击战争。
1938年2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关于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聂荣臻接到指示后,决定派一分区政治委员邓华执行这项任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4)
他找邓华谈话,邓华问:“开辟根据地,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呢?”聂荣臻说:“关键是要在那里牢牢地站住脚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