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海权-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特种飞机之外,正规的双发轰炸机数量极少。而且都是改装成的鱼雷机,这一点让伊朗人感到十分的不解,伊朗要鱼雷机干什么?难道还打算到同盟国绝对控制下的波斯湾去炸船?这明显不怎么现实啊。伊朗的防御重点在北部,而南部则比较空虚,而且离同盟国印度洋舰队的母港法奥实在是太近了。估计开战后第一时间被清除!…
和轰炸机部队的大规模缩水相比,战斗机的数量却提升了很多,从原来的400架提升到600架左右,相应的双发战斗机的数量也增加了到150架,而且为了提高伊朗空军的夜战能力,华夏表示原则上同意出口机载雷达。但是具体的培训需要在华夏进行。和空军相同,华夏给伊朗开出的陆军订单中重型装备的规模也出现了缩水。在这份清单中。华夏明确的表示伊朗装备太多的29型坦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该型坦克的维护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伊朗陆军的任务是以防御为主,战役级别的进攻交给华夏陆军去做就可以了。蔡锷等人对伊朗陆军的战斗力表示担忧。进攻不好弄,就先弄防御吧。
而华夏代表的意见自然招致了伊朗方面的不满。自诩为波斯后裔的伊朗人祖上也曾经阔绰过,而伊朗现政府有极力想增加自己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毕竟这里除了伊朗和奥斯曼帝国之外就没有强国了。土耳其人后面有德国,伊朗也刚傍上华夏,自认为不比对方差很多,考虑到在未来交战中,除了德军之外,土耳其军队也会参战,所以伊朗政府认为,对付德国人交给华夏就可以了,而土耳其就交给自己收拾吧。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伊朗政府的人员曾经多次在公开或私下里表示如果华夏能够抗衡德军,那么伊朗绝对有能力进入两河流域。
“利萨扎有野心啊。他想接着我们的力量向西扩张,把肥沃的两河流域纳入到伊朗的版图之中。”徐杰在听了下属的汇报后很快意识到了伊朗的野心,从华夏的角度来看,伊朗可以扩张,但是绝对不是在这个时候,也不是在这个方向。从时机上看,同盟国的力量正在稳步增强,而协约国虽然在恢复,但是依然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自保而不是异想天开的去攻击土耳其。至于扩张方向吗?徐杰想要的是一个大小适中的伊朗,而不是一个吞并了两河流域,领土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以上原油储备的伊朗!这个国家太恐怖了,他拥有广阔的面积,较好的自然环境(相对于沙特阿拉伯),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巨大的人口,更重要的是他有野心!这个国家如果能获得其它大国支援的话,恐怕也会考虑背弃华夏,所以两河流域绝对不是伊朗可以染指的!即使他是华夏的盟友也不行。而这一次,蔡锷来到伊朗就需要给伊朗政府表明态度,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贵国考虑到是如何扩张,作为盟友,我们希望伊朗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这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防御,挡住同盟国第一波进攻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贵国的经济情况在地区大国中算不错的,甚至在财政收入方面并不比土耳其少太多,但是我不得不说,经济力量并不等于军事力量。
土耳其军队在1战中就曾经多次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俄国,在北非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在土耳其军队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体系,从士兵的征召、军官的培养、军工生产和后勤维护,以及较强执行能力的军事指挥体系都不是现在的伊朗所能拥有的。这需要时间去建设,如果我们能早15年开始合作的话,那么到现在贵国确实有和土耳其一较高下的资本,但是这只是假设,一个看似很美好的梦想而已。”蔡锷以尽量委婉的语气说道。…
“那么我想知道,一旦同盟国发动进攻,贵国有能力保证伊朗的领土完整吗?您知道的,我们有不少油田和港口靠近波斯湾,而如果这些地方如果被占领或摧毁的话,那么伊朗将无法出口燃油。我们合作的基础就是华夏给与伊朗安全保障,而伊朗为华夏提供资源。但是从阁下刚才的话中,我能感觉到贵国也不是很有信心。我有一些失望。”福鲁吉说道。
“我们是朋友,而朋友之间是需要坦诚相待的,我们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利益而去许下一些根本无法实现的承诺。我们会支持伊朗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将对手赶出贵国的疆土。不但是我们做不到,其它国家也做不到,或者压根就不打算这样去做。”蔡锷微微一笑,平静的话语中暗藏着耐人寻味的信息。
蔡锷的意思很明白,我们会帮助你,但是在现阶段根本做不到据敌于国门之外!伊朗必然会暂时失去一些领土。而另外一个意思甚至还包含了一些恐吓的成分,即如果伊朗不和华夏合作的话,那么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其它大国能和伊朗合作,这绝对不是说说罢了,英国人就是想让伊朗成为一个消耗同盟国力量的泥潭,就像意大利那样。而美国更关注的是大西洋方向。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能开出华夏这么高的价码!
“那么作为朋友,到现在,我们也需要知道贵国未来中东的战略,以及伊朗在这个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了。华夏和协约国失去了意大利本土,但是得到了意大利的海军和大量的资金,但是如果贵国失去伊朗的话,那么将一无所得。我们没有那么多硬通货币,也没有强大的舰队。”福鲁吉说道。
感谢书友sesoul1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伊朗战略
做生意讲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福鲁吉知道自认为伊朗在华夏和协约国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不上意大利,在战争中,华夏和协约国对意大利的支持不可谓不尽力!最后甚至集中了5国半数左右的舰队和德国海军航空兵对抽,这其中的大勇气大决心让福鲁吉也不得不叹服。但是即使这样又如何?德国最终还是占领了意大利,而墨索里尼这个叛国者也走进了位于罗马的官邸。福鲁吉知道,就目前华夏和协约国的状态,根本做不可能彻底阻止同盟国的进攻。一方面是力量不够,而另外一个方面是犯不上。华夏为了伊朗和同盟国拼个你死我活?这话就算从蔡锷嘴中说出来福鲁吉也不相信!所以福鲁吉前面说的话不过是为了试探一下对方,让蔡锷交个底,看看华夏的战略到底如何。
蔡锷也想到了这层意思,即使伊朗人不问,蔡锷也必须说清楚。毕竟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制定这个计划徐杰和华夏高层可是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在意大利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伊朗问题了。用实力硬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指定伊朗计划的时候更突出谋略。不但考虑了伊朗的国情和同盟国的战略意图,甚至连盟友也算计了一把!盟友的作用除了互助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坑的!
首先制定计划的时候,必须要明白对手的意图。从目前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德国人占领伊朗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伊朗的油气资源,石油这东西谁都不会嫌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盟国尤其是德国并不缺石油。即使伊朗全国的产油能力加一起也不如德国控制下的外高加索油田。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未来同盟国印度洋舰队需要一个完全封闭而且安全的基地,波斯湾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自己大舰队安全。德国必须获得伊朗在波斯湾沿岸领土的控制权,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武力强占。这个目标是必须要达到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同样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德国需要一个进攻印度的跳板!
德国的野心可远远不止在伊朗,更加宽阔的南亚才是德国人最终想要获得的。而英国人自然是不会拱手让出的。想要打下如此巨大的一片殖民地,单纯靠空军和海军肯定不行,所以德国人必须打出一条陆地通道来。以便强悍的德国陆军可以进入南亚次大陆。一般高层在有充足信息的情况下不难想到这一层。但是这仅仅是华夏分析德国战略的第一步,下面还有更重要的!
德国人需要一个跳板和一个进攻发起的阵地这点没错。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国需要占领整个伊朗!是不是看似很矛盾的两个推论?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占领了伊朗部分地区依然可以获得这个跳板,如果占领伊朗全境所要付出的代价超过了获得的好处,那么德国人自然需要仔细权衡一下,分一个轻重缓急。当然,谁要是阻止德国获得这条通道的话,那就没得可谈了,大家亮兵器拼个你死我活吧!
那么既然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总算触及到了同盟国战略的核心了,下一步就要分析同盟国的道路到底怎么开了!从地理和基础设施上来看。伊朗的条件并不好,公路交通不咋地,铁路和欧洲各国相比更是只能用悲催来形容。甚至于英国陆军内部的文件中曾经乐观的分析道,即使同盟国完整的接收了整个伊朗的交通运输体系,依然不足以支持150万以上的军队在南亚发动进攻。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德国人不可能完整接收伊朗的交通体系,更不可能在占领伊朗后花大力气长时间的建设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那么德国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德国人想到了,徐杰也想到了,陆上交通不够用,那么就用海上运输来弥补!为了保证海上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德国必然要占领伊朗的沿海地区。尤其是重要的港口,然后至少在伊朗和英属印度的边境地区获得一个出发阵地。这是德国的伊朗攻略的最低目标。也是必须要实现的目标。谁阻止,德国跟谁急!
到了这一步。德国人在伊朗的目的算是分析完了。然后徐杰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华夏和伊朗将这个地区让出来的话,德国人会不会给伊朗现政府留一片自留地呢?至于说德国要打印度,那好啊,华夏巴不得同盟国和英美在印度拼个你死我活呢。
这个想法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不现实甚至是无法理喻的,先不说德国会不会给伊朗现政府留一块自留地,就算留一块又如何?失去了出海口后,伊朗的对外联络就全断了,伊朗的石油无法通过沿海港口输出,而华夏的物资和援助也很难进入伊朗。这样一块孤岛对华夏有什么用处呢?而面对这个质疑,徐杰的回答很简单:“伊朗南部是印度洋,而在伊朗北部同样有一个里海,不能走印度洋,直接通过里海过中亚运输燃油岂不是更好?然后直接在华夏设在中亚的石油加工厂进行加工,变成汽油和柴油以及其他石化用品供应华夏在中亚和北亚的军队岂不是更好?”同样的道理,既然华夏可以通过这条线路获得伊朗的燃油,那么同样可以通过这条线路给伊朗提供物资。
有这条运输线在,那么伊朗政府在北部的自留地对整个战局就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华夏在伊朗的驻军直接面对的是同盟国狭长的运输线,这就相当于钉在同盟国腰眼上的一柄长剑一般致命,而另一方面这里可以作为华夏空军的出发阵地,直接威胁两河流域,甚至是波斯湾。无论从陆军还是从空中,这里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突出部,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华夏能看到这一步,德国人未尝看不到这一步,既然如此,那么华夏有什么办法保住这块孤岛呢?华夏又有什么底牌让德国人投鼠忌器呢?
“德国人绑架了我们在两河流域的油田来限制我们的行动,而德国人想不到的是,我们也有办法威胁到德国的燃油供应安全,各位以为华夏自从1战结束后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坚持在中亚诸国修筑铁路、机场和各种军事设施是浪费吗?自然不可能!老子忙活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今天准备的。”在华夏高层的碰头会上,徐杰颇为自豪的指着华夏在中亚的驻军说道:“我们部署在中亚的,尤其是部署在里海沿岸的部队,只要跨过窄窄的里海就可以把炸弹扔到德国控制下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外高加索地区!如果德国人想要在伊朗和我们拼个鱼死网破的话,那么他们的外高加索油田甚至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油田(从伊朗起飞轰炸)都将遭到华夏的报复性打击!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以大决心大毅力来告诉德国人我们的想法!”
“德国人也不傻,他们会在两河流域和外高加索地区部署大量的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我们作为进攻一方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获得的战绩恐怕也难以弥补我们的损失,毕竟在意大利之战中,即使德国空军数量战局压倒性的优势,但是面对五国空军依然损失惨重,我们所面对的情况可能会更糟。”徐杰的意见非常有新意,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空军方面的将领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毕竟空军的人员培养起来可不容易。…
“老大,我也不是很认同你的观点。这和您以往的战略思想截然不同,您以前想的是如果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段来获取最大利益,而这次完全可以用蛮干来形容。您开始说的很好,我们之所以让出伊朗南部地区是因为实力达不到,以及这是德国人必然要获得的地区。而我们对外高加索油田的打击也是触动了德国人逆鳞。他们凭什么会对我们妥协?这样战斗的结果自然是华夏和同盟国战斗的扩大化,甚至我们比协约国更早的和德国人展开全面战争。这不符合我们现在定下的战略和利益。”过了一会,彭毅也表示了对计划的反对。
“这是一场豪赌,我赌德国在解决某个问题之前,不会在中亚和南亚全力施为,我赌德国会在我们的利剑威胁性和我们达成短暂的妥协。凡是都有轻重缓急,我想即使是外高加索油田的安危对于德国来说可能都没有这件事情重要!只要我们给德国人一个台阶下,他们会接受的!”徐杰平静的说道!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又有什么事情比包围自己的油田更加重要呢?当徐杰的话说出口后,不少人心中的震撼已经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了。他们甚至怀疑徐杰是不是在开一个玩笑,不过从徐杰的态度上来看,绝对不可能!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欧洲和中东
“南亚对于德国来说不过是一块殖民地罢了,虽然能够获得超乎想象的利益,但是即使拿不到也无法动摇德国的根本。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的话,恐怕德国人打南亚也不会安稳,毕竟和前者相比,后者完全可以用祸起肘腋来形容,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是什么了吧?”徐杰指了一下德国西面的那个大国。
“我敢确定,在获得了意大利之后,德国人在未来战争中首先要做的不再是攻略南亚,而是回过头来先把西面的宿敌消灭掉!获得伊朗甚至整个南亚带来的收益恐怕都无法和消灭法国相比,这可是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敢于抵抗德意志兵锋的国家,上百年来的仇恨让他们直接几乎不存在和平相处的可能!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而欧洲大陆同样不能容纳两个世界级强国!”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1战结束后,德国始终想在下一场战争中首先解决法国,但是没有解决意大利就无法充分掌控地中海,而不能掌控地中海就没法绕过法国东部边境上那令人绝望的防线,以前的德国可谓是有心无力,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有了更好的出发阵地,而且接收了整个意大利,原来漫无边际的梦想变的可行起来!”徐杰说道这里不由的叹息了一声。
法国对于华夏和协约国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徐杰也一直担心这个位面的法国会向历史上的法国那样在德*队的铁蹄下短短数周就败亡。所以徐杰一直想让法国避免亡国的命运,但是可惜的是,徐杰为此布置了很多,但是法国人偏偏不上道,俗话说不做死就会死的,你要是整天作死。那么连上帝都救不了你,更别说徐杰一个穿越者了。在法国拒绝接收撒丁岛之后,徐杰最终意识到法国的南部门户已经打开。法国人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巩固自己防线的机会!如果战端再起的话,法国恐怕会在劫难逃!
情况非常严峻。不过对于徐杰这个在国家利益上完全可以用敲骨吸髓、佛面削金来形容的家伙,即使法国要败亡,那么徐杰也要利用一下!华夏在欧洲是不可能有什么想法的,毕竟要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跑到欧洲支援法国人的行为并不划算。同样的道理,华夏也没有从印度发动攻势牵扯同盟国注意力的打算,华夏没必要为英国的殖民地流太多的鲜血,更何况即使开始获得了进展又能如何?伊朗是同盟国进攻南亚的屏障,对于协约国来说何尝不是进攻两河流域的屏障?无法攻击对同盟国至关重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无法重创对方的军队,那么即使占领一些土地又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徐杰不会傻到在开始派遣大量军队进入欧洲救援法国,也不会在印度,即使要流血要牺牲,也要为自己的利益流血!而派遣大量的部队保护伊朗,一方面是为了扶持自己的小弟,另外一方面也能起到牵制德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威胁两河流域和外高加索油田,这样一箭三雕的事情,华夏为什么不干?
而如果着眼于整个世界的话。就会发现,法国的作死行为无形之中缓解了华夏在中东的压力,德国人在军事上历来讲究集中力量于一点。以雷霆万钧之势干净利落的解决对手。而这个原则就决定了德国在一个时间段里只会有一个战略重心,分兵兼顾是不可能的,德国没有这个实力,如果让德国人做一个选择题,是选择法国还是中东的话,只要德国人脑子没秀逗那么就必然选择法国!所以在法国被攻占之前,德国人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在中东和华夏彻底闹翻!只要华夏摆出一副死磕到底的决心,德国人未尝不会先放过伊朗现政府一马。毕竟只要华夏和伊朗让出同盟国西进的通道,那么德国人的基本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没必要非要在法国问题解决之前和华夏拼个你死我活!…
在想明白这一点后,还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国这个挡箭牌到地可以为华夏拉多长时间的仇恨!法国可不是意大利,要论纸面实力。两个意大利也不是一个法国的对手,要是真刀真枪的打,恐怕三个意大利也白搭!更何况法国是协约国的重要成员,同盟国和意大利动手,美英两国最多也就是支援一下算了,表明一下态度,磨砺一下手中的战刀,顺便给德国人添点堵。但是如果同盟国对法国下手可就不一样了!这等同于对协约国集体的宣战,一旦开打双方都没有后路!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会竭尽全力。而英美两国也会不计代价的支援法国!相对于华夏来说,英美两国更加承担不起法国沦陷所带来的后果,既然这样的话,徐杰倒是乐的看着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说,即使现在德国有了攻击法国的条件,即使德国最终可以打下法国,那么在法国本土的战争也必将比意大利更加惨烈!当然,前提是法国人一心一意的去打仗,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一看大局已定就扯乎投降。(其实实际上,即使法国在2战中打的如此三心二意,但是德国依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毕竟人家是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倾国之战,德国肯定会细心准备,不到最后准备和协约国摊牌的时候,德国人据对不会对法国人动手。而不对法国动手的话,那就绝对不可能把重点放在中东,而在中东没有决定性的力量的话,自然也不会和华夏在中东以及中亚死磕到底!
那么问题就来,既然法国如此重要,德国也需要认真准备,那么德国为何不先把中东放一下,先把法国解决了,然后在攻略伊朗进而进攻印度呢?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德国要把伊朗变成一个踏板,但是要知道,现在军队对后勤的依赖非常严重,而伊朗这个国家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都无法直接拿过来就用。在占领伊朗后,德国人需要用数年的时间细心的筹划才能充分发挥伊朗在地理上的作用,更何况,对伊朗动手,协约国成员的态度也是不怎么坚定,阻力不会很大,既然可以早点拿下来进行准备,为何非要等上几年?德国人的战略是打掉法国后立即转向南亚,所以德国必须在攻打法国之前趁早把伊朗拿下。至少也要获得南部的沿海地区和与南亚的接壤地区!
于是乎,悲催的法国在不明不白之下就被徐杰算计了,即使最后会被德国灭掉,在此之前也被徐杰这个无良的穿越者当成了挡箭牌,在同盟国和协约国围绕法国进行博弈和厮杀的时候,徐杰却有充分的时间去经营中东!而当华夏的高层洞悉了徐杰的想法之后无不在心中伸出一个大拇指,一方面是对徐杰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认同,而在另外一方面则是对徐杰的节操下限有了新的认识!
“幸亏你是我们的老大,不是对方的老大,和你这样人的相处,哪怕不是敌人而是盟友,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你算计,不过介于你是我们的老大,即使这个计划有些不地道,但是我依然要说一句够厉害,够水平!”事后彭毅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当把这些原本孤立的事情连在一起后,就可以发现,徐杰的计划虽然看似荒诞,但是确实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如果这个计划能成的话,说不定华夏真的可以给伊朗留出一块自留地,为今后的反攻做准备。不过各位还是明显低估了徐杰的下限,在算计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同时,徐杰在后来完善计划的时候,顺道把英美两国也算计上,而所用的手法更加的光明正大,更加让人无法回绝!换句话说,即使英美知道前面是个坑,在巨大了的利益的诱惑下,和形势的威逼下最后也要跳进去!
协约国中法国压根就不关心伊朗的死活,美国也不是很在意。而英国人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则不可能对伊朗置之不理,当然,想要让英国人多出血还是有些困难的。到底如何运作就要看徐杰的谋划和国际局势了。英国人不是没有和华夏就伊朗问题进行过交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频繁交流之后,华夏终于对英国人的想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英国佬想的倒是不错啊,一方面想让我们分担大部分压力,而另外一方面又想守住伊朗东部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作为进入一个缓冲区。可惜的是想法很不错,现实很残酷啊。”徐杰曾经这样评价英国人的伊朗攻略。和分析德国以及法国的战略和情况后再制定自己的计划一样,如果华夏让搅浑伊朗这潭水,让英国人也掉进这个水潭里,那么就必须先明白英国人想要得到什么,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会去怎么做,于是乎,华夏的高层又开始围绕英国人和德国人来挖坑。。。。。。。一个新的坑人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英国和伊朗
英国人对伊朗还是很有想法的,不仅仅是因为伊朗可以作为英属印度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英国人也准备在伊朗挖个坑,让华夏往里头跳!美国人最为关注的是大西洋,虽然美国人按照双方的约定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印度洋舰队进驻孟买等地,但是美国人曾经多次在明里和暗里对英国人表示未来中东陆战应该以华夏和英国为主。言外之意就是美国不打算在中东战场投入太多的陆军。如果说现在英国空军是一流水平,海军是准一流水平,那么陆军能算二流就不错了!不是说英国陆军官兵素质不行,装备不好,而是因为英国作为一个海洋国家能分给陆军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为了保证印度的安全,英国人必须把华夏拉进来!
在必要的时候,华夏坑起协约国不会含糊,同理,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挖坑让华夏跳时也是绝对不会手软的!更何况,华夏已经公开表示不会坐实伊朗被强权国家侵占,而且这个宣言已经落实的行动上。所以华夏入局伊朗已成为定局,而英国人则要围绕华夏设计一个局,以便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利益,同时让华夏拉走尽可能多的仇恨!套用一句俗话来说那就是让华夏当一个从火中取栗的猴子!而英国人则在一旁吃甜美的栗子!
和德国以及华夏一样,英国人同样需要确定在伊朗的博弈中自己到底需要得到什么,以及如何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得到的问题。英国人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的保存同盟国和印度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域,而与英属印度毗邻的伊朗东南部省份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就成为了最好的缓冲地区,甚至于英国人打算在伊朗现政府崩溃的情况下,直接派兵入侵伊朗。然后将这个地区划入英属印度。这是英国人绝对不能放弃的,否则的话英属印度将直接处于同盟国锋利的战刀之下。而如果要实现这个目的的话,就必须有一个国家可以牵扯德国人的精力。而这个国家就是华夏!这个远东最为强大的国家。
如果你只认为英国人在伊朗的诉求仅仅是东南部的那个省份的话,那么只能说你太小看英国人了。英国是一个殖民大国不假,但是它更是一个曾经世界上最为强悍的海权国家,在考虑关键问题的得失的时候他不可能不考虑海洋的因素。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价值不仅仅是在陆地上,同样在海上也有巨大的价值,这一点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
同盟国舰队想从波斯湾进入印度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地区,第一个自然是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第二个就是阿曼湾,第三个则是阿拉伯海!在进入阿拉伯海之前,无论是霍尔木兹海峡还是阿曼湾都不是很宽阔。如果英国人可以在伊朗东南部站稳脚跟的话,那么从理论上来讲,从这里出发的英国皇家空军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封锁整个阿曼湾,无论是从波斯湾出来的德国运输船队还是同盟国印度洋舰队都将被英国皇家空军堵回去。而如果海上无法保证运输线的畅通的话,那么在陆地上的攻势也会受到限制,甚至于即使在空军不够的情况下,通过在伊朗东南部的省份部署潜艇发动袭击依然可以拖延德军进攻的步伐,这样一个买卖英国人没有理由不做!…
恩,英国人在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