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海权-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更何况陆上战役一旦失败,德国将可以到达法国西海岸直面大西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计较挪威又能有多大的意义?至于法国,自然更是希望自己的东部边境能安全一些。。…。
在经过长达5天的谈判后,两个小国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流亡在英国的荷兰临时政府将在战后回到荷兰。而作为交换,英国将对德国在挪威的行动不做任何干涉。几个大国之间短短数天之内就可以决定一个小国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命运。这充分证明了小国的悲哀。而小国尚且如此,那么非洲那些附属国或者殖民地的命运就更加飘忽不定了,那片土地和人民只能等待强者的决断了。
不过对于北非的问题,双方之间的角逐比在北线更加激烈,毕竟北线只涉及到德国和英法,而南面的北非涉及到太多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奥斯曼帝国都有诉求,而英法想要恢复原有的秩序。而这一切都使得谈判的每一步进行的十分困难。英国人首先提出了恢复直布罗陀要塞和马耳他岛的所有权。但是这一点遭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坚决反对,前者是西班牙的领土,而德国也不会允许这个扼守地中海西口的要塞被英国人控制,所以德国全力支持西班牙。不仅如此。德国人在私下里还暗示支持西班牙政府对摩洛哥的控制。。…。
至于马耳他岛吗?德国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在德国人看来,只要能控制住地中海的两头,中间一个小岛舍了就舍了,没什么关系。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奥匈帝国在私下里和德国高层交流的结果就是“意大利不应该那么强大。”言外之意很明白,奥匈帝国希望在必要的时候出卖意大利所获得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英法的让步!这一点开始让德*界,尤其是海军方面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德国海军方面担心这种行为会导致意大利方面的反弹,毕竟无论是按照“论功行赏”亦或者战前的约定来看,这种行为等同于背叛,当然了,背叛一个弱者自然不用担心什么后果,但是如果背叛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国家的话,那么即使现在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说不定也会被反攻倒算。…。
“作为集团内部拥有第二强海军和空军的国家,意大利理应获得我们的尊重。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保证,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战略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这次大战,我们已经打开了北海的牢笼,下一步我们将控制整个地中海并且获得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钥匙。而意大利海军将作为同盟国地中海舰队的重要力量与德国地中海舰队一起作战。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盟国,我们怎么可能去牺牲他的利益呢?地中海将是未来德国海军战略的核心。。而意大利是不可或缺的盟友,奥地利人只剩下一艘超无畏了,而意大利人还有4艘!”在一次私下的会面中,提尔皮茨苦口婆心的向威廉二世劝谏道。。…。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当意大利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这个盟约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并且被原来的盟友背叛了,他们会怎么做?奥匈帝国的舰队根本无法和意大利匹敌,而德国舰队要同时对付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再加上一个意大利人。这简直就是灾难。我们最终能逼迫对手就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意大利海军为主的地中海舰队控制了地中海并且进入大西洋,对方用行动和实力来告诉世人。他们是一个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我们不能把这样的合作伙伴推到一边去!”看着犹豫不决的威廉二世,提尔皮茨感到一丝无力感,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永远的提尔皮茨”了。他已经老了,而德国公海舰队中也出现了可以取代他的人,他就像一根已经被榨干糖分的甘蔗一般,用处越来越小。即使他说的是对的,德皇也不会像那样信任和支持他了!悲剧啊。
感谢书友ranky的月票支持~~~。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背叛和抉择
“我们已经把南蒂罗尔和特伦托地区给了那些卑鄙的意大利人,我们还把阿尔巴尼亚以及希腊的大部分地区交给了意大利人。难道还不够吗?看看意大利人都干了写什么?在和法国人的交战中他们屡战屡败除了消耗粮食和物资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在北非的战斗中,没有我国、贵国以及土耳其人的帮助,他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法国和英国人的攻击?即使这里的协约*队只是2流!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那支还算得上精锐的海军,难道我们现在支付给他们的报酬还不足以报酬第谷麾下的意大利舰队吗?”弗里茨国王在对德国驻奥地利大使的面这样抱怨道。他对威廉二世的迟疑表示十分的不满!
“不要忘了,奥匈帝国海军为了这次战争付出的代价比意大利海军都要大,我们整整损失了4艘超无畏。。而意大利人只损失了1艘超无畏和3艘无畏舰,论及勇气和牺牲精神,我们比意大利人有国之而不无及!而当初贵国要求我国海军服从斯佩伯爵和意大利人的指挥,我们同意,而在战斗中,意大利海军多次恶意的举动让我国海军损失巨大,而为了大局我们都忍了。到现在,让我们继续为意大利人的利益摇旗呐喊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弗里茨国王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国和贵国都是日耳曼民族,而意大利人算什么?我们永远是最坚定的盟友,而意大利人则是摇摆不定。我想这一点贵国应该十分清楚。”。…。
奥皇的意见和不满被德国特使毫无遗漏的传递给了德皇,而威廉二世也在为这件事情踌躇,“在三皇同盟即将崩溃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奥匈作为伙伴,将我的表弟推上了绝路。我们赢得了战争。而现在我们面对一个相似的抉择。同样是三皇同盟,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也是存在着一些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呢?”威廉二世陷入了沉思,提尔皮茨的话语犹在耳边回荡。这位伴随着他多年的老臣确实有些衰弱了。但是君臣之间的情分还是让他不得不对这位老臣的话抱以十足的重视,而另外一边呢。则是一国国王的要求。后者代表奥匈,代表这一个国家!
“这可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啊。”威廉二世不由的摸了摸额头说道。三皇同盟的崩溃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其中不仅仅是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和俄国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俄国东进计划失败了,那么必然会从西边找齐,而法国作为俄国的传统盟友好德国的死敌,让俄国很难不产生别的想法。更何况后来英法联手控制了俄国的经济命脉后,俄国彻底倒向协约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似乎意大利并不是这样。。…。
相对于俄国的野心来说,意大利简直算得上安分守己了,他们只不过想要从地中海周围弄到一些好处而已,孱弱的陆军和较为强悍的海军整好符合他们的政策,意大利北部多是山地,外敌即使再强想要进攻都是很难的,而且意大利过度南北长东西窄,十分适合防守。一个野心很小而且实力并不太强的国家挺适合做德国的盟友的,但是奈何。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不对付,甚至从意大利建国后,双方就一直不对付!对了。还有一点,似乎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关系也不好,利比亚就是意大利从土耳其人的手中夺去的。…。
如果非要排个亲疏远近的话,奥匈无疑是德国最坚定的盟友,似乎德国是应该考虑这个小弟的感受,如果不是因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和海军的话,威廉二世早就拍板支持奥匈帝国的意见了。所以德国对于意大利的请求一直是拖延的态度,而这样的结果自然让意大利人闻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战争结束了,意大利的用处也消失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是一路的,他们从俄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甚至就连土耳其都获得了克里米亚和外高加索!而我们仅仅为了获得非洲的那片不毛之地和几个岛屿,德国人就这样应付我们?这太过分了!没有意大利。同盟国肯定无法获得地中海的制海权,更别说控制整个西非了,这群忘恩负义的家伙们!”意大利也不是傻子,当自己的请求多次遭到拒绝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德奥态度的转变。而当各种信息汇总后,在一次意大利国内的高层会议中,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愤怒的说道。不过愤怒归愤怒,意大利王国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反制这种背叛行动。。…。
德国获得了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在陆地上,海上也获得了颇多的收益,现在的德国海军可以离开北海,然后进入地中海,在西班牙、奥匈帝国或者土耳其人的港口中停泊,曾经无比强势的英国大舰队不存在了,法国海军更是名存实亡,到了这一步,德国人完全可以把部分力量部署在海外,而这种情况下,似乎意大利海军不仅显得没那么必要,在德国人看来可能更是些不稳定因素了吧?奥匈和土耳其是绝对不会背叛德国的。西班牙也要小心英法的清算,似乎只有意大利有更多的选择吧?意大利人也不傻,他们也多少感觉到德国人现在的想法,不仅仅是因为奥匈在其中作梗,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反而又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此时的意大利有点郁闷了,盟友的算计让满心欢喜的意大利无法获得预期的利益,拼死拼活打了半天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步了栽个跟头你说怨不怨?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大利人似乎想起来一件事,那就是负责海军装备的维托里奥库尼伯蒂似乎和徐杰关系不错,官场上走不通,那么走走私人关系能否有用呢?虽然这个办法连意大利人都不认为有多少成功的可能。但是此刻,急病乱投医的意大利政府显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出乎意料的是,当意大利人将维托里奥库尼伯蒂的私人信件交给华夏相关人员后不久,徐杰的回信就到了,徐杰也没说到底怎么帮忙,就是说让意大利人尽可能的破坏会谈,最好休会。以便争取时间来想处理的办法。看到这封回信后,意大利人欣喜若狂,华夏已经在信中透露出愿意帮忙的想法,这让意大利人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当年从华夏购买龙翔号战列舰一般,意大利高层都差点以为自己在做梦,在狠狠的掐了几下感觉到痛感之后,意大利人立即着手安排,虽然意大利地位没法和英法美德这些国家比,但是要捣乱的话,这会议也是很难开下去的,毕竟现在讨论的北非局势离不开意大利,而德国也不能直接把意大利踢开就和协约国协商。意大利毕竟也是个列强啊!…。
“我们掺和进去不太好吧?”与此同时,华夏内部的高层会议上,张佩纶对徐杰支持意大利插手同盟国内部的事情感到很不理解。人家分赃呢,你又占不到便宜,还冒着得罪德国的危险去帮助意大利?有这个必要吗?不会是意气用事吧?而徐杰的回答则很简单:“我们搀和这件事确实不好,但是如果让德国完全掌控地中海的话肯定更不好!地中海只有在法意手中才是最符合我们利益的,如果德国有了地中海,并且和土耳其联手的话,下一步扩张方向就是伊朗和印度,再下一步呢?”徐杰最后用反问来回答。。…。
“不会吧?印度可是英国人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而且印度距离德国太过遥远了。”张佩纶愣了一下,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远吗?通过奥匈帝国和德国的铁路,德国可以把部队和物资轻易的运往地中海沿岸,而通过中东铁路,德国甚至可以让军队乘着火车到伊朗的边境地带,而走海路的运输船队只要经过红海就是印度洋,再加上波斯湾的基地,他们很容易就进入了阿拉伯海!英国?现在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是夕阳帝国而已,德国现在都能打个平手,再过十几年,英国凭什么和德国对抗?更何况印度距离英国本土太遥远了,现在英国人想要过去都要绕过整个非洲!”徐杰严肃的回答道,华夏对德国容忍的底线就是不能插手南亚事务,所以,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徐杰认为在地中海埋下一个钉子还是有必要的!
剩下的徐杰没和张佩纶说,那就是如果意大利站住了地中海几个关键位置。并且在下一次战斗中不倾向于德国的话,那么为了防止祸起肘腋,德国就必须对拥有一定海上和空中力量的意大利留一手,至少会牵扯对方一部分力量,而如果意大利人脑袋活泛一点的话,和英法靠近,恐怕德国就更没有东进的想法和能力了吧?想到这里,徐杰不由的冷笑道,从华夏的角度出发,双方实力接近,并且将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帮助意大利很值的。。…。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天地魔狼、幸福痴人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三方势力
虽然徐杰决定帮助意大利,虽然帮助意大利对华夏很有好处,但是徐杰绝对不会通过经济或者外交手段向德奥施压!那是低端的、会留下很多麻烦事的办法,徐杰才不屑与用这种办法来呢!作为一个自认为智商比较高,同时又会两手太极拳的人,他坚持认为借力打力才是最好的办法,而借谁的力呢?自然是协约国的力来变相向德奥施压,不用脏自己的手,目的也达到了。
现在需要说一下欧洲的形势,虽然大家决定谈判了,但是前线依然战火纷飞,双方不断的试探着对手,并且希望从战场上获得一些优势来让谈判更利于自己。所以说完全可以用打打谈谈、边谈边打来形容!实际上,在开战前以及开战后,协约国试图拉拢意大利的行动从来就没有停过,在协约国看来,同盟国各个成员中最不坚定最有可能反水的就是意大利了,而且意大利还有不俗的海军力量。只不过以内同盟国开出的价格比较高。。而且一直占据场面上的优势,秉承着最大收益和站在胜利者一边的原则,意大利没反水。。…。
不过吗,现在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了。通过最近的谈判和从各种渠道收集上来的消息,意大利似乎和德奥之间闹出了一些分歧,而随着情报工作的深入,英法等国对于同盟国内部的分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意大利和华夏的有意泄露下,英法知道了双方对于北非问题的分歧,意大利想要尽可能的保住自己控制区域,其中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东部和埃及西部的部分地区。同时还有马耳他岛。但是德奥似乎希望意大利放弃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权益,来换取德奥两国控制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很快。英法又收到了一条更为惊人的消息,意大利和华夏进行了沟通,而华夏方面也倾向于意大利的意见。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可是有点大,这意味着华夏对德国的不满!而要是这些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变化呢?不用多。只要华夏削弱对德出口。就够德国喝一壶的了,毕竟进行了5年的战争,再多的储备也受不了这样的消耗啊!本来就不甘心的协约国顿时来了精神!即使意大利不能火线反水。但是只要一些关键的地方不落到德国人手中就可以了。所以协约国趁机在会议上向德国施压,而意大利对此的不闻不问更是让协约国高兴,轴心国紧张。。…。
而这还只是在谈判桌上的表现,随后意大利海军借故战舰需要修正,照会德奥两国准备让意大利舰队回到本土。这绝对算的上一发重磅炸弹,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完全可以算的上分裂的前奏!当斯佩伯爵听闻这件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即核实这件事。随后与本土联系请求下一步的行动。如果意大利人在这个时候撤军的话,那么同盟国地中海舰队能动用的战舰也不过6艘!三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一艘趴窝动不了,另外两艘也需要大修。而当德皇得到了消息后,也终于意识到现在的意大利也终于有所行动了。但是有一点他不明白,难道意大利就不怕同盟国战败后自己也受到损失吗?
正常情况下,意大利自然是害怕的,但是在华夏的协调下,当英法特使密会意大利特使后。意大利的安全得到了一些保证,英法表示只要意大利在随后的行动中保持中立,事后协约国集团不会追究意大利的责任,而且意大利将继续可以保持在巴尔干地区除希腊之外的实际控制地域。如果这仅仅是口头表示,那么签署了协议,这些东西都算不上数的,毕竟这是密约,密约最吸引人同时又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双方都可以毁约而不用担心受到名誉上的损失和道德上的指责。但是因为华夏的存在,改变了这一点,让意大利有恃无恐!…。
。…。
就在密约签订后2天,华夏外交部和意大利驻华大使表示,在新的一级天津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即华夏的16寸重炮战列舰)华夏可以在2个月之内向意大利出售2艘龙武级战列舰!意大利有权选择要或者不要!并且如果意大利购买的话,华夏可以为其提供低息贷款!消息一方出,世界震惊!这字里行间中就透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华夏对意大利的支持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协约国看来,这份生命等于华夏给意大利的背书,如果当意大利决定中立后,协约国想要毁约的话,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这样做的代价了!意大利购买的第一艘龙翔级战列舰在历次海战中要为至少4艘协约国主力舰的战沉负责,要是再得到2艘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同盟国也有些坐不住了!
意大利想要撂挑子不干了!而华夏似乎也站到了意大利一边!从陆军战场上来看。。意大利陆军开始将部分部队撤回本土,而对面的法国人也心照不宣的撤出部分主力用到了和德国人的战线上,海军方面第谷再接到了总部的电报后,立马就脱离了德奥西等国舰队踏上了返乡之途!意大利的反应之激烈超乎了德奥等国的想象,而华夏如此旗帜鲜明的支持意大利更是让德国人始料未及,而当协约国也颇有默契的时候,德奥彻底凌乱了!不是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战友和敌人之间的界限怎么就那么模糊了呢?。…。
虽然意大利做出了种种异动,但是和成为敌人还有很远的距离,经过一番紧急讨论,德国人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设法稳住意大利。而另一方面德国需要和华夏谈谈,以便解决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的“误会”!而意大利方面似乎也愿意和德国好好的磨磨洋工!意大利做的有理有节,只是收缩方向而已,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反应,目前可以算的上是怠工。华夏说出卖两艘主力舰,八成以上是表明态度,其实真正出售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如果事情真的到了关键时刻,意大利提出要买,华夏是肯定要卖的!大国的声明是用自己的信誉作保的!而且当天津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华夏也不担心自己的海上安全。
“只要能说服华夏,让其严守中立,意大利就翻不出什么大浪来!”威廉二世很清楚意大利最大的依仗。但是清楚关键点,并不代表能解决这个关键点!一向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的德皇就不想想凭什么华夏要听你的?面对德国特使要求的华夏暂停向意大利出售战舰的要求。徐杰嗤之以鼻。而接下来的措辞也比较激烈,嘴炮一般是没什么用的,但是如果以实际行动为注脚的话,嘴炮也是很厉害的!因为它随时可以转化为真的火炮!。…。
“在这个世界上,华夏想要出售什么东西不是别的国家可以指手画脚的!我们不需要任何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意大利需要,我们想卖就可以了!更何况贵国和意大利是盟友,我们卖给意大利的武器就等于卖给了同盟国,当然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贵国和意大利交恶了,那么我只能说这是同盟国内部的事情,和我们无关!不过在我看来,意大利在5年的战争中也算得上兢兢业业了,而到最后时刻出了一些意外,我想主要的责任应该在贵国和奥匈帝国。”徐杰毫不掩饰的表示了自己对德奥的不满和对意大利的支持。…。
至于其中的原因吗,徐杰不说,德国人也明白,双方自从沙皇俄国倒台之后就在对俄国的处置问题上存在的诸多冲突,虽然现在大部分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是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而德国对西班牙殖民地的承诺,华夏也是有些担心,毕竟华夏对菲律宾还是有些兴趣的,有些时候虽然不能彻底撕破脸面,但是并不代表不能有所表示,华夏此举就是告诉德国。。即使华夏处于遥远的东亚,但是依然可以对欧洲的局势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那就是变相的向协约国示好,毕竟战争结束了,大家要好好的做生意,金钱面前,还有什么仇恨是放不下的呢?大家一起赚钱多好!。…。
面对华夏的举动。德国还真没什么好办法,除了大骂几句之外,还要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而此刻,奥匈帝国也不再跳腾了,作为德国的小弟,连老大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又能如何解决?更何况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他挑起的,奥匈属于那种挑事能力比解决问题能力要强得多的国家。一遇上大事立马就不行了!
最终威廉二世不得不接受现实,决定基本上按照原来的分配方案进行,及保证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的实际控制区,同时尽可能的保证意大利在阿尔及尔以及埃及的利益,同时作为补偿,意大利在进入中东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时候享有和奥匈帝国同等的待遇。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幸福痴人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结束和新的开始
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同盟国内部重新达成了一致意见。内部分裂的危机终于渡过了,而随后在和协约国进行长时间艰苦卓绝的谈判后,双方重新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磋商,最后对整个北非和地中海地区进行了如下的处置。从西向东处置结果如下。
西班牙收回直布罗陀,但是此地不能用于建设任何军事设施,原来英军遗留下来的炮台、掩体以及随后同盟国临时建造的各种仓库等设施必须拆毁,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驻扎在距离海岸线20公里以内的地区。同样,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的摩洛哥沿海也会受到这样的限制。西班牙占据摩洛哥南部部分地区15年,同时从葡萄牙撤军。
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尔西部得以保全。意大利占据阿尔及尔东部部分地区,并且从突尼斯撤军。马耳他岛归意大利所有,但是意大利不能在岛上新建任何军事设施。埃及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任何国家不能成为埃及的保护国,而苏伊士运河将由国际共管,其利润将有英德两国占有。运河两岸20公里内不能设置任何军事设施。非洲处置完了,接下来就是中东,奥斯曼帝国将维持1914年的国界线。从侵占的阿拉伯半岛上的各国退出。。…。
1919年6月21日,在伯尔尼举行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和谈正式落下了帷幕,双方签署了旨在结束战争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伯尔尼条约》。伴随着条约的签署,各国开始结束敌对状态,按照预定的计划,首先行动的是英国美国和德**队。英国人坐上轮船回到了英伦三道,本来打算趁机捞上一把的美国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也开始撤军,而德军撤退比较麻烦。按照条约规定。德国人不能搬走和损毁原协约国领土上的任何设施和公私财产。撤军行动中。将有协约国、同盟国和华夏组成的观察员负责实施和监督。在这方面华夏做的还是很好的,只要物品上有非德文的东西都将被要求留下。在法国的德军彻底撤离法国东北部、比利时和荷兰一共用了将近3周的时间。上百万的德军和奥匈军队回到了本土。
与此同时双方在北非的交割也开始正式执行,虽然北非地域广大。但是交割过程却十分迅速,那么相对于欧洲而言不过是一片不毛之地罢了。扔了法国人也不十分心痛。当时间进行到1919年8月3号的时候,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完成了条约所规定的义务。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剩下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死亡了上千万的人口。但是与历史不同的是,英法等西线交战国损失的人口比历史上要少一些,而俄国损失的人口要远多于历史,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损失的人口也要比历史上少一些,也就是说,仅从人口的角度来看,除了俄国和土耳其之外。其它交战国的人口损失要比历史上少上一些。
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参战各国的消耗要远大于历史,毕竟这个位面上双方海上力量拼的可谓是两败俱伤,陆军方面随着大量装甲车辆的使用,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增。以英国为例。历史上英国1战中一共花费了118亿英镑,欠了美国人44亿英镑的外债。而这个位面上英国人在5年中将180亿英镑全都打了水漂!对美的债务更是达到了近70亿英镑。但是与历史不同的是,英国人显然不能把这笔费用转嫁到德国人身上!如果美国不松口的话,每一分钱都要英国人自己一个子一个子的还清!…。
英国人亏大发了,德国人难道就能很好吗?当然不可能呢,虽然德国在这个位面的表现要比历史上强太多了!不仅战争以平手结束,而且还从俄国获得了大量的好处,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好处最终没落到德国人手中,从俄国贵族和皇室中搜刮到的大量金银的硬通货比几乎是刚刚从俄国运出就搬到了开往华夏的商船上,为了支持战争的消耗,德国人几乎花光了政府所有的黄金储备和掠夺而来的硬通货比,不仅如此,到最后德国不得不从国内搜集黄金白银用来支付。这还仅仅是资金上的消耗,为了华夏能够继续支持德国的战争,德国人还强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意华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投资设厂,而作为穿越者,华夏早已经将后世几个重要的产油地买下。就准备科技水平一到就开钻打井了!。…。
对了,还有一个国家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美国。可以这样形容这个位面上的美国。。出力比历史上多的多,但是除了收获一堆死亡通知单和债卷之外,美国没有获得任何东西!更可怕的是,英法等国的债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恐怕无法兑现了,这对于华尔街那些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