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农门,贫家女奋斗记-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里的石磨,在村里的大门口。嗯,确切的说,是在大门和祠堂之间的那个小小的隔间里。

    这个石磨很大,麦香这个大力士推了一刻钟之后,也觉得累得不行。

    梁高山就道:“麦香啊,你累了吧?你歇一下,我和半夏一起推一会儿!”

    甘草则往石磨的眼那里放玉米粒。

    麦香坐在石头凳子上,从木桶里取出一个水葫芦,喝了一口凉白开。

    推磨这活儿,可真累啊!

    一个时辰之后,满满的两木桶的玉米粒,这才推完。用石磨推玉米粒,必须得推三遍以上,不然的话,就太粗糙了。

    回到家里,麦香累得不行,就提议道:“爹爹,日后打好了石磨,就买一只驴吧!人力推磨,实在是个苦活,就让驴来代替吧!”

    华氏就忍不住插嘴:“在这里买一只驴,据说得五十两的银子,不然是买不到的!”

    麦香忍不住白了她一眼:“就算是一百两,也得要买!不然的话,家里的面粉和大米,都得靠爹和半夏来推,时间长了可怎么受得了?”

    华氏就道:“你放心好了,每次家里要推磨,你田生叔和茂林叔都会来帮忙!”

    麦香又白了她一眼:“这叫人来帮忙,一次两次还好,每次都叫人来,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华氏还是不甘心,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反正,咱们家帮了他们那么多,不就推一下磨么?他们有的是力气,而且还是他们自愿上门帮忙的,又不用欠人情!”

    麦香冷哼一声,懒得理睬她。

    梁高山见女儿生气了,就呵斥妻子:“你这是干什么?说什么人家自愿来的,那人家推磨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帮忙?”

    每一次,家里推磨,田生和茂林都来帮忙。说实话,他早就不好意思了。只是,两人的态度十分坚决,赶都赶不走。日后,买了驴的话,就不用老是欠人情了。时间长了的话,难免会有矛盾的,就算田生和茂林愿意,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难免会有意见的。

    可惜的是,麦香的娘竟然还沾沾自喜,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妥。没错,田生和茂林家能在芦花湾安家落户,确实是沾了自家的光。然而,自家也不能把这份人情用光了不是?那样的话,日后他跟田生和茂林,说不定连兄弟也做不成了。

    麦香说的很对,人与人之间相处,那是相互的。只一方在付出,这份友情,迟早要消磨殆尽。

    麦香当即掏出五十两的银票:“爹,开春之后,你跟村长商量一下,请他带你去集市里买一头好一点的驴。”

    梁高山不肯接银票:“不用,你给俺的,俺都还没有用完。等俺没银钱了,自然会跟你开口要!”

    华氏就伸手来拿银票:“你不要的话,俺要!说起来,自从来到西北,麦香还没有给过俺银钱呢!”

    麦香一把将银票塞在了自己的兜里,一声不吭的就走了,华氏愣在了当场。随即,竟然坐在了地上,用手拍着地面,放声大哭了起来:“哎呦喂,俺好命苦啊,有女儿跟没有一样啊。在女儿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俺这个做娘的,一点面子都不给俺,活不下去了啊,俺不要活了!”

    声音拉得很长,就跟村里的泼妇一样。

    梁高山的眉头不禁皱得紧紧地,眼里满是怒火:“你给俺起来,你再嚎的话,信不信俺立刻就给你一封休书?!”

    华氏这次没有被他吓到,反而又嚎上了:“你要休就休,你就是休了俺,麦香也还是俺的闺女。俺每吃没喝没地住,俺就去她在军营里的那个家住!俺倒是要看看,她一个大将军,是怎么不孝顺自己的亲娘的!”

    这话一出,梁高山顿时就被吓到了。

    是啊,如果没有休掉她,他还可以管一管她;若是休掉了她,他没有资格管她了,万一她以长辈的资格赖在麦香那里,给麦香添堵的话,那可如何是好啊?

    麦香却在隔壁屋里听到了,就走了回来,冷冷的看着自己的这个便宜娘:“你好大的口气啊,信不信我去找一趟老族长,把你从老梁家的族谱里除去!这样的话,我和弟弟妹妹们在律法上,就算不得是你的儿女了!到时候,你找去军营里,也没有几个人会站在你那一边!

    一个被除了族谱的人,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我们兄妹几个的亲娘!要知道,我们兄妹几个的人品,在这一带那是杠杠的。反而你的人品,颇让村里人看不起,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和半夏的娘的份上,你以为这村里人,有几个大娘大婶愿意跟你来往啊?”

    因为半夏是个秀才老爷,而且还是这方圆百里唯一的秀才,华氏就有点洋洋得意,有点趾高气扬。跟村里的人在一起,她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为此有点不得人心。

    听了女儿的这一番话,华氏顿时惊呆了。

    被婆家的族长除族?这个,她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和离或者被休,她都还是五个儿女的母亲,如果被除族了,她就成了没有儿女的人了!日后,即便她想要告儿女忤逆,官府衙门也都不会理睬她 !

    华氏一下就老实了起来,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拍去身上的泥土,一脸讨好的看着麦香:“闺女啊,娘这是吓唬吓唬你爹,娘也知道错了,娘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麦香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她怕呆下去,她会忍不住给便宜娘一个耳光。

    第二天,她就离开了家,跟家人说回军营去了。

    实际上,她又在外面转悠了一圈,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从空间里歇了一车的玉米。然后,拉着这车的玉米,回到了军营。

    赵莹见了,连忙来帮忙:“梁姐姐,你怎么来了这么多玉米来啊?”

    麦香:“我喜欢吃玉米面,就带了这么多过来!”

    何止是玉米面啊,这空间出产的玉米,即便成熟了,也可以煮玉米棒吃。而且,一点也不比嫩玉米差!

    当天晚上,麦香懒得做饭,就煮了五根玉米棒,吃得饱饱的。就又去后院转悠了许久,这才歇息。

    转眼,就开春了。

    麦香又琢磨出了一样新奇的东西。
第225章 巾帼将军
    麦香琢磨出了曲辕犁。

    之前的犁,都是直辕的。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而且,曲辕犁还可以在犁田的时候,自由调节深浅,根据需要深耕或者浅耕。比起过去的直辕犁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曲辕犁的问世,不但在麓山地区引起了轰动,而且还在整个荣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就连皇上,也下了谕令,大力表彰麦香,赏赐了一万两的银子,又给了她一个封号:巾帼将军。

    消息传到华氏的耳中,她不禁十分的后悔。

    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会那样对待麦香了!她这个女儿果然不同凡响,不但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而且竟然还会制作武器和农具!

    如今,已经是接连两次,受到皇上的嘉奖了!

    她这个女儿,简直比儿子还要有本事,还要能干,还要可以依靠!只是,她得罪了这个女儿,这个女儿对她很是冷淡。在村里人面前,她虽然很是为这个女儿骄傲自豪,很是有脸面。然而,回到家里,特别是在这个女儿的面前,她一点骄傲自豪的资格都没有!

    麦香再次被皇上嘉奖,梁高山不禁喜极而泣。

    从此往后,她的这个女儿,他再也不用担心了!以女儿对荣国的贡献,日后司徒长风跟皇上请求赐婚,皇上应该也能答应了!说实话,他对司徒长风很是看好,觉得司徒长风对麦香是一片真心的。把女儿嫁给司徒长风,他很愿意,只是有点不太放心。

    不放心的,不是司徒长风,而是司徒长风的家人。荣亲王府啊,多么的高高在上,如何能看得起麦香这个泥腿子的女儿啊?如今,麦香屡建奇功,应该有这个资格了吧?

    日后,半夏若是考上进士,入朝为官的话,那么麦香也算是好官宦人家的姑娘了吧?唉,只是进士很难考啊,不说进士了,就是举人也很难考啊!

    麓山地区的农家缺粮食,麦香想了想,又运了十大车的玉米回家。而且,看她那架势,还要运很多回家。

    梁高山惊得目瞪口呆:“麦香啊,不要买玉米了,你买这么多,家里如何吃得完啊?”

    麦香:“爹爹,家里有石磨了,也买驴了。我提议,就在村口盖一个磨坊。然后,咱家卖玉米面。如今这一带的乡亲们都缺粮食,咱家卖玉米面,也算是帮衬一下相邻。这玉米面,就卖三十文一斤好了。”

    华氏:“既然缺粮,卖五十文一斤,也有人买!”

    麦香白了她一眼:“我这是做善事,并不是为了挣钱!卖三十文的话,大约可以挣五文钱一斤,也就挣个辛苦钱!如果请人磨面的话,也就最多挣个两文钱一斤!”

    唉,便宜娘自从在清河县城大骂她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没有以前那么的善良,那么的质朴。给她的感觉,是破罐子破摔一般。

    梁高山也白了华氏一眼:“麦香说的对,如今大家这么困难,咱们就当是做善事好了!不说能挣一点钱了,就算一文钱也挣不到,这事咱家既然有能力做,就不能放手不管!”

    听说,隔壁的村落,已经饿死了一个人了。

    麦香:“爹爹啊,请田生叔和茂林叔叔,帮咱们家磨面。实在穷得拿不出银钱买粮食的,可以赊粮食,不过一次不能超过一百斤。而且,赊粮食的人家,必须由那个村的村长做担保。两年内还请,若是到期不还的话,就要村长和族长还!”

    梁高山:“要村长和族长还?这样,不好吧?”

    麦香:“这叫先礼后兵,若是到时候很多人赖账不还,你能咋样?一点办法都没有,总不能去拆人家的屋子吧?只有村长和族长,才会有威慑力,那些人若是有能力还,就自然会还。实在没有能力的,咱们就当做善事好了!”

    半夏也插话道:“爹爹,我觉得大姐说的好,这样的话,既帮助了那些可怜的人,也不会让世人以为咱们家是傻子。到时候,若是很多人赖账的话,咱们家也不可能去拆人家的屋子。这样一来,那些人就会以为咱们家好欺负,或者以为咱们家的人都是傻子!”

    常氏也道:“俺也觉得麦香的提议好,咱们做好事也要有个底线,不能做了好事,反而被世人愚弄和看轻!”

    梁高山就点点头:“好,就听你们的。爹爹没有文化,见识少,还是你们考虑的周全!”

    十五天之后,村口的磨坊就盖好了。这是一座很简单的宅子,只有一个大的磨坊,一个卧室,一个厨房和一个柴房一个茅房。

    麦香给这个磨坊取了一个名字,就叫“芦花湾磨坊”,简单又好记。

    麦香就让三个亲兵,骑马走遍了麓山地区的五十多个村庄,告诉大家,芦花湾梁将军家,有大量的玉米面出售。价格便宜,只要三十文一斤,若是实在贫困的,还可以赊账。不过。赊账的话,必须村长和族长亲自到访并作出担保。

    消息一传开,立刻就引起了轰动。

    前来芦花湾购买粮食的人,络绎不绝。

    要知道,离这里最近的集市的玉米面,已经卖到三十五文钱一斤了。而且,芦花湾磨坊,还可以赊账。说实话,如今家里有银钱的,并没有几个。

    用现钱买玉米面的,一百个人之中,最多只有十个。大多数的人,都是找了村长和族长来担保的。甚至有的村庄,由村长和族长出面赊账,一下赊上五百斤。这五百斤,就由全村的人一起来分。

    每个村的村长和族长,麦香的三个亲兵都认识,那些村长和族长,也知道陈东三人的身份,也不敢行欺骗的勾当。都老老实实的,亲自在赊账的本子上按下自己的手印。

    麦香有言在先:“这一次赊账,只帮助大家度过这个春天。等夏粮收割了,就不再赊账给大家,不过依然可以平价卖粮给大家!”

    麦香空间里的玉米,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本的粮食,即便是卖十文钱一斤,也还是挣了银钱,不至于会亏本。如果不是担心卖的太低价钱,会引起粮商们的嫉恨和报复,她甚至都打算卖二十文钱一斤。

    空间里的玉米,三十天就可以成熟一批,然后收割了,再种下玉米粒,三十天过去又可以收割一批。空间里的气候,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庄稼可以不停的种植。

    不过,麦香也就一个季度种植一次。而且,每次只种植五亩左右。反正,这个空间,她只是备用的,也没有指望用这个空间来发财。太逆天的东西,用的多了,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和怀疑,给自己和家人招来杀身之祸。

    种植太多了,还要人工收割,那可是很累的活儿。

    麦香还卖了五千斤玉米粉给军营,用来改善战士们的体质,虽然成效不算大,但是聊胜于无。最起码,大家连续吃几天空间玉米粉做的馒头,风寒感冒那是少多了。

    这玉米粉卖的比市价还要便宜,军营里的伙房可高兴了,自然满口答应。赵彦也很开心,只是有点好奇,麦香的玉米是从哪里买来的。

    麦香含糊的应道:“是从外地运来的,具体从哪里运来的,我其实也不知道。听说,是极其偶然的一次交易,那个粮商卖完存货,就全家搬走了,听说是去京城了!”

    赵彦听了,也没有再追问。

    玉米面是好的,价钱也便宜,军营半点亏都没有吃。至于麦香是从哪里进的货,他没有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是个人,谁没有一点秘密啊?

    再说了,这或许是司徒长风给麦香的路子呢?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嘛!

    麦香不知道,赵彦自己脑补了一番,她这才蒙混过关。不然的话,以赵彦在西北的影响力,只要用心查一查,应该很容易发现她在说谎。

    麦香家的芦花湾磨坊,卖了整整一个月的玉米面,一共卖出去一万多斤。最后总结的时候,这个量,可把梁高山吓了一大跳。

    一个月过去了,来买玉米面和赊玉米面的人,就渐渐的少了许多。一天里,也就来个五六拨人,营业额还不到十两银子。

    麦香又带着三个亲兵,亲自拉了五千斤的玉米面去迎客来饺子馆。价钱,就跟芦花湾的一样,梁掌柜的不禁大喜:“麦香啊,你这可救了我的急了!要知道,如今西北缺粮食啊,好一点的米面贵得要命。若是高价购买的话,就算饺子涨一半的银钱,也还是划不来啊!”

    如今可好了,有了这么便宜的玉米面,饺子馆的价钱再提高一半,这挣的银钱就不会少了。只是,麦香这孩子,这么好的玉米面,为啥要卖这么便宜啊?唉,真是搞不懂啊!不过,这孩子的运气真不错,她竟然能买到那么多的好玉米。

    ………今天有二更
第226章 打算
    麦香就道:“日后饺子馆的玉米和玉米粉,由我来供应,你就不用担心了!”

    梁掌柜的就高兴的道:“好,你这玉米粉做出来的饺子,比一般的玉米粉和麦子粉做出来的要好吃!而且,价钱也便宜,非常的实惠!”

    麦子粉?要不,在空间里种一些麦子?

    这样一想,麦香又立刻否定了,种五亩地的玉米,她已经觉得够累了。种麦子,然后弯腰割麦子?不,那太辛苦了!

    空间的玉米,她都是连根拔起,然后丢在一边,慢慢的把玉米棒掰下来。她有的是力气,轻轻一拨,玉米就连根拔起,一点也不费劲。若是要弯腰割麦子,那可要老命了,要知道,一年可是要收割好几次的。

    其实,原本还可以卖给迎客来一些玉米棒,做猪肉饺子。然而,她担心太引人注意,就放弃了这个打算。给迎客来的,都是磨好的玉米面 ,免得生出什么事端来。

    转眼,就到了端午时节。

    麦香家收到了来自各个村庄的人捕捉来的鱼苗,以及去红叶城那边购买来的鱼苗,大约有两万只鱼苗放入了水库。这些鱼苗最小的跟手指那么大,最大的也不过二两重。

    水库的面积大约有一百五十亩,深不见底,蓄积了大量的雨水和雪山融水。水库面积算不是很大,但是蓄水量却非常惊人,那水位都快要到半山腰了。

    赵彦和总督大人都去参观了水库,都不禁惊叹出声,总督大人道:“这么多的水,就是遇上五十年不遇的大旱灾,这麓山地区的百姓和将士们的用水,也是足够了!当然了,只是够饮用水,浇灌庄稼的水,还得另想办法。”

    赵彦就笑着道:“老百姓不是还挖了水窖和坎儿井么?浇灌庄稼,有水库的水;家里用的水,有水窖和坎儿井呢!”

    麦香就笑了:“不一定要这么分明,水窖里的水和坎儿井的水,可以用来浇灌庄稼,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的水。不够了,再从水库里取水。或者,把水窖里的水保留一半,作为最后的日常生活用水,比较水窖里的水不容易蒸发。”

    总督大人就点头:“嗯,等农忙过后,我要号召整个西北的军民,一起来修建水窖和坎儿井,把水窖和坎儿井修建好之后,立刻加紧修建水库!”

    麦香:“水库的话,不一定要修建多大的,可以根据地形地貌,修建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若是没有修建水库的条件,那么多修建几个池塘,也是好的!”

    总督大人点头:“嗯,你这个建议很好!不够,到时候,还希望你前去指点一下。”

    麦香就谦虚的摆摆手:“要说修建水窖和坎儿井,我可不是专家,因为我没有实践经验。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些人,他们可都是有过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总督大人:“好,很好!那就谢谢了,人越多越好!以我之见,争取在今年之内,就把水库、水窖和坎儿井,推广到西北的每一个村落!”

    麦香:“大人请放心,我一定会将麓山一带经验丰富的人,全都找出来,然后给大人送去红叶城!另外,我将捐三千两银子,作为这些人的工钱,让西北的军民尽快摆脱缺水的苦难!”

    总督大人笑语盈盈:“如此甚好,我一定会向皇上上折子,表彰你对西北军民的无私贡献!也会向广大老百姓,宣扬你的善良之举!”

    麦香微微一笑,没有接他的话茬。

    做了好事,自己不求表扬,但是有人主动表扬,主动宣扬她的善举,她还是很乐意的。做了好事不留名,不符合她的个性,如今的她,很需要各种好名声,为她成为正三品以上的大将军,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权无势的苦处,她是受够了!当年,弟弟止步于童生考试,不就是自家无权无势,才被佟进给欺压的么?甚至于,一个小小的、没任何背景的县令李正义,都敢给自家使绊子,把自家整到西北来做军户。

    如今的麦香,已经不想要藏拙了!

    如今的她,早已名声在外,藏拙也太迟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活一场,为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谋取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有朝一日,如果她成了正三品的将军,就可以多达的帮助来自梁家坳的乡亲们。或许有一天,她还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梁家坳去。即便不能,也可以帮助老梁家那些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成为武将,成为秀才举人。

    要做武将,首先得自己有武功,这样在战场上才会有出息,才能保住性命。要考上秀才举人,也得去好的书院就读,有好的夫子指点。

    一念及此,麦香回到军营的第二天,就请了半天的假,回芦花湾去了。

    梁高山高兴的道:“麦香,放假了?”

    麦香:“爹爹,不是放假了,我是想送半夏去红叶城的书院进学!他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看书,没有夫子指点,进步肯定要慢一点。而且,不懂的地方,他自己一个劲的琢磨,也琢磨不出什么来!有夫子知道,就容易多了,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梁高山就有点犹豫:“可是,你二弟走了的话,村里的学堂就没有夫子了!”

    麦香:“村里的学堂,只不过是启蒙班,可以让甘草接任。以甘草的学识,做一个启蒙的夫子,绰绰有余!”

    华氏的声音十分的尖锐:“不可以!甘草是个姑娘家,怎么可以抛头露面?!”

    麦香:“可以规定一下,学堂只收七岁以下的孩子,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要紧了!男女七岁不同席,如果还不到七岁的话,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梁高山:“这样,这样的话,那些七岁以上的孩子,岂不是就没有了读书的机会了?”

    麦香:“也不是没有机会,让村长去外面找一个秀才来给孩子们启蒙。在找到之前,学堂里只收七岁以下的孩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再说了,如果是那种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日后可以走科举之路的,还是送去红叶城的书院进学为好!

    毕竟,半夏也只是个秀才,比不得那些经验丰富的夫子!你跟村长好好说,他应该会谅解的!七岁以上的学子,收了人家的学费的,全额退还就是了!这样的话,大家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话说,一开始,半夏的束脩是二两银子。当时,也只是打算收芦花湾的孩子们为学生。二两银子,是由村里拿出公款来支付的。后来,枣子沟和附近村落的孩子们,都来这里上学。半夏的束脩,就是这些学生上交的束脩,一人一年半两银子。

    这个价钱,算是非常低的了。要知道,在梁家坳的时候,村里的小学堂,一个孩子一年就得三两银子。这个银子,还不包括要送给夫子的各种节礼。在芦花湾,学生们是不用送夫子节礼 。收半两银子,也不过是意思一下。

    梁高山点头:“好,俺知道了!就听你的,明天就送你二弟去红叶城读书!”

    麦香:“送半夏去红叶城的事情,我来办就是了!过几天,我先去一趟红叶城,拜访一下书院的山长。确定一下,然后再回来接半夏去红叶城。”

    红叶城最好的书院,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不先去确定一下,就贸然带半夏去。要是万一人家不收的话,那对半夏的心里是会造成打击的。人家不收的话,她还得去求一下总督大人,请大人出面说和。

    几天之后,麦香忙完了军营里的急事,就骑马去了一趟红叶城。如今,她的骑术已经非常的好了,不比赵彦差多少。

    红叶城最好的书院,就叫红叶书院。

    山长听说了女将军梁墨菊求见,顿时激动万分,他可不是那些酸里吧唧的老古董。对于有志气有魄力的奇女子,他也是十分赞赏的。

    麦香跟他寒暄了几句,就提出:“山长,我有一个十二岁的弟弟,他如今是秀才。当年考秀才的时候,中了案首,我想送他来书院进学,不知道山长是否愿意收下?”

    “愿意,愿意,是将军的弟弟,又是案首,老朽求之不得呢!明天,将军明天就把他送来吧!”山长忙不迭的应道。

    麦香:“这样吧,后天我送他来!今天,我回去之后,军营里或许还会有什么事情要料理一下,后天我再送他来!对了,在这里上学,应该有住宿的地方吧?”

    山长:“有,这里不但有住宿的地方,而且还分为三种。好的,中等的和普通的,不知道将军想要让你弟弟住什么条件的宿舍?”

    麦香:“就住中等的吧!太安逸的坏境,会让他产生惰性,而且太好的坏境,那些学子一定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不瞒山长,我出身贫寒的农家,虽然现在富裕了,然而跟那些富贵人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且,富贵人家的孩子,身上有不少毛病。我啊,希望弟弟在比较平和的坏境中长大,勾心斗角的坏境不适合现在的他!”

    山长赞许的点头:“将军说的很对,富贵人家的孩子,身上的确有不少臭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看不起穷苦人家的孩子,而且有不少人还学了阴狠的手段和心思。你把弟弟安置在中等水平的宿舍,确实是明智之举!既然来读书,太差的坏境,也会对身体和学习有影响。有能力的话,还是住中等坏境的宿舍为好!”

    对于巾帼将军梁墨菊,他是越来越赞赏了,并且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对她的弟弟半夏多多关照一点。

    对了,半夏的大名叫梁书怀。

    麦香又请求道:“山长,我家的邻居有一个孩子,跟我弟弟一样大,也是十二岁。如今,他只会《三字经》和《百家姓》,书院收不收这样的学生?山长放心,这个人叫梁春生,是个很勤快质朴的孩子,对读书识字兴趣浓厚。”

    山长就点点头:“嗯,书院里也有一个启蒙班,你可以把他也送来!把他送来,你弟弟也好有个伴,在这书院里,没有一个熟悉投缘的人,日子还是有点难过的!”

    有个一起长大的人,遇上个头疼脑热的,也有个人照顾。不然的话,日子可难过了。

    麦香连忙恭敬行礼:“那就谢谢山长了,你放心好了,无论是我弟弟,还是我那族弟,人品性情都没得说。而且,都是勤快读书的人。后天,我就带他们来报名,梁春生的宿舍,还请山长帮忙跟我弟弟的安置在一起!谢谢了!”

    山长:“这中等宿舍,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四个人的,一种是住两个人的。将军,你选择哪一种?”

    麦香毫不犹豫:“就两个人的哪一种吧!读书不容易,如果遇上一个难缠的舍友,那可是很糟心的事情!”

    山长赞许的点头:“好,我知道了。那么,咱们后天见吧!”

    告别山长,麦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