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妾-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边的小贩看他们出手大方,大概看到了商机,纷纷吆喝着让他买了东西好讨娘子欢心。只要听他们说她是他的娘子听的高兴,也不管东西喜不喜欢,都高高兴兴的挑上几样东西,然后让太子付银子。
等到回府的时候,徐莺竟然买了一堆的东西,其中就有一盒簪子,两对镯子,一些泥人,一个鱼莲灯等,徐莺最喜欢的还是一朵养在水缸里的并蒂莲。
花开并蒂,恩爱不疑。
徐莺小心翼翼的将那并蒂莲换了一个大缸子,放在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又找了个懂得养花的小丫头亲自照顾它,言明一定不能将它养死了。
这可以说是徐莺来到这里之后过得最幸福最快乐的一个除夕,没有皇宫,没有东宫的其他妻妾,只有她和太子两人。她可以大胆的叫他相公,他也可以暂时放下规矩以娘子来称呼之,如同一对普通的夫妻。
只是唯一让徐莺有点遗憾的是三郡主不在。
徐莺想到三郡主不由有些失落起来,她离开京城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而她也整整四个月没见到自己的女儿了。这在以前,她几乎觉得这是不可忍受的事。她不由担忧起,昕儿如今在做什么,杏香梅香和刘淑女她们可有好好照顾她,她是否有在想她。
当初她离开的时候,明明没有人告诉她什么,但这个小丫头却聪明得像是感觉到了什么,整日郁郁寡欢,害得她差点都不忍心离开她。而如今,她还有在伤心吗?会不会已经忘了她?还有,她和太子不在,东宫是否有人会欺负她。哪怕离开的时候安排得再好,徐莺也忍不住要担心她会过得不好,会受了欺负。
徐莺只觉得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只要一想到,她便思念得不能自已,觉得胸口像是空了一块,让这幸福也打了折扣。
太子像是知道她为何明明很高兴却突然失落起来一样,走过来扶着她的脑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道:“放心,我会将昕儿安排好的,保证我们回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完好的昕儿。”
徐莺点了点头,然后回抱着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二更晚一点。
第106章
徐莺和太子在边疆想着三郡主;而此时在东宫里;成了没爹疼没娘疼的留守儿童的三郡主也的确过得不大开心。
徐莺离开的时候,三郡主已经是一岁半多了;早已到了记事的年纪,对母亲并不是那么轻易忘怀的。
开始的时候;三郡主天天闹着要找娘;她现在步子又稳,只要醒来就不愿意呆在刘淑女的院子里,拉着梅香的手要回西院去;然后推开门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喊着要找母妃;看得无论是刘淑女还是梅香杏香都想要落泪。
刘淑女没办法;后面专门找人画了一幅徐莺和太子的画像,挂在三郡主起居的房间里,只要她一找母妃找父王的时候,就陪着她去看徐莺和太子的画像。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三郡主总算接受了母妃和父王都暂时离开自己的事实了;不再哭闹,只是话便少了,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屋子里盯着徐莺和太子的画像,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左边坐着刘淑女,右边蹲着雪球,杏香梅香和芳姑姑跟在后边。
徐莺离开的时候,亲手将三郡主交到了刘淑女的手上,如今她对三郡主几乎是一步都不敢走开,一个眼睛都不敢离,连睡觉起居都是在一个屋子。
杏香和梅香等人一开始还觉得刘淑女未必可以信任,一开始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防备着她,但后面看她真是一心一意对三郡主,也没有想着要夺走徐莺和三郡主间的母女情分,反而被她的人品所折服,对她放下心来。
如今太子和徐莺都不在,西院没有主事的人,一个刘淑女在东宫又是没有多少地位的人。所以无论刘淑女还是芳姑姑杏香等人,都是尽力低调。能不出门的就不出门,除非必要,都尽量只呆在刘淑女的院子里。
只是再低调,也挡不住故意打她主意的人。
大年初一,太子虽然不在,但太子妃却还是要如往常一样带着赵婳和柳嫔进宫领宴。太子妃在东宫与中宫关系这样紧张,太子又不在的时候,并不敢将孩子带进宫去。所以她将东宫的小皇孙们和小郡主们全都留了下来,只准备带了赵婳和柳嫔进去。
但只是没想到的是,在太子妃临出门的时候,皇后却派了人下来,对太子妃道:“皇后娘娘想见一见四郡主,让太子妃娘娘进宫的时候将四郡主一起带上。”
四郡主是太子妃的亲生女儿,何况四郡主只有七个月大,太子妃哪里舍得将孩子抱进宫里去给皇后看。于是找了个四郡主受了寒不能出门见风的理由拒了。
来人见太子妃拒绝,也不生气,继续十分客气的道:“那既然这样,娘娘说便将二皇孙带进宫里给她看一看吧。娘娘说,二皇孙如今都已经三四岁了,她这个当祖母的却连他的面都没见过,还望太子妃娘娘成全她的思孙之情。”
二皇孙是太子的嫡子,哪怕身体不好也有不同的意义,更不能带进皇宫交到皇后手中去。太子妃身为东宫的女主人,肩负着保护爱护东宫子嗣的责任,若万一二皇孙在宫里发生了什么事,那不仅是太子妃监护不力的事情,很可能还会被太子认为故意借刀杀人,纵容皇后对二皇孙做什么。
太子妃又怎么会让自己做出这种令太子怀疑的行为,加之二皇孙本来就身体弱,这些也不用找什么理由,直接用二皇孙身体不好见不了生人为由搪塞过去了。
而来人却也仍是不生气,再次开口道:“那便请娘娘将三郡主带进宫去吧,娘娘说了,若是四郡主和二皇孙都不方便来,将三郡主带进宫去给娘娘看也是一样的。”
说着见太子妃又想拒绝,先开口打断她道:“怎么,太子妃娘娘,不会是三郡主也不能带进宫吧?”说着又继续道:“皇后娘娘说要见四郡主,太子妃娘娘您说四郡主染了风寒不能见风,娘娘说要见二皇孙,您又说二皇孙身体不好不能见生人。如今娘娘退而求其次想要见三郡主,该不会是三郡主也病了吧。不知大皇孙、三皇孙、大郡主、二郡主、五郡主是不是也病了?”说着哼了一声道:“这东宫的孩子一个两个全都病了,由不得人怀疑太子妃娘娘是不是不懂照顾孩子。皇后娘娘说了,若太子妃不懂照顾孩子,她这个做祖母的少不得要派下人来替太子妃照顾孩子。”
太子妃皱了皱眉,看来皇后今日是非要从东宫带走一个孩子了,还是皇后本意就是三郡主,前面提的四郡主和二皇孙都只是借口,不过是为了让她后面提出要三郡主进宫时,她不得不答应下来。
她前面拒绝了让四郡主和二皇孙进宫,此时倒的确不好再替三郡主称病拒绝了。先不说拒绝后,会让东宫在此事上占不住理。虽说谁都知道东宫和中宫的关系是怎么回事,但在名分上,皇后便是东宫的皇孙郡主们的祖母,祖母要见孙子孙女天经地义。
再者,若皇后真的按了个她不会照顾孩子的罪名,然后要派人下来照顾孩子,倒是给了皇后向东宫安插人手的机会。自来请神容易送神难,若真的被皇后按了人手进来,东宫失守,会对东宫造成极大的不利。
太子妃心道,也罢,皇后重名声,并不真敢在宫里要了三郡主的性命,顶多是要三郡主受点委屈罢了。只当三郡主这是在为他的父王受这份委屈了,她享受了东宫的荣华和庇护,享受了太子的喜爱,总要付出点什么。何况她会在宫里尽力护着她,不会让她有了闪失。
她开口吩咐身边的宫女去让刘淑女将三郡主带出来,只是刘淑女哪里肯让太子妃将三郡主带进宫去,让杏香和梅香守着三郡主,最后只有自己出来了。
一出来就跪在地上告罪,称自己没有将三郡主照顾好,昨天晚上让三郡主受了凉,总之如今三郡主跟四郡主一样,见不得风。
皇后的人意味深沉的看着太子妃,而太子妃则看着跪在地上的刘淑女,只觉得她真是不会顾全大局。
她并不将刘淑女放在眼里,直接吩咐自己的宫女秋桐带着人去将三郡主抱来。
只是刘淑女和杏香梅香等人哪里肯,在门口将秋桐等人拦了下来,秋桐等人受着太子妃的命令要往里面闯,甚至以以下犯上,不敬太子妃的罪名要人将杏香梅香等人绑起来。两边僵持了一会,结果最终是芳姑姑带着东宫的侍卫走进来,对秋桐等人厉声道:“我看谁敢。”
说着对侍卫使了使眼色,让人将秋桐等人拦下来。
赶过来看的太子妃看到出现在东宫内院的侍卫,眼睛沉了沉。东宫的侍卫,在太子在的时候只听太子的吩咐,太子不在的时候,则只有她这个太子妃指使得动。而如今芳姑姑能将令这些侍卫进来,那便是芳姑姑手上必有太子的令牌。
令牌这么重要的东西,太子不会交给一个下人,最可能的,是太子曾经交给了徐莺,而徐莺离开的时候交给了芳姑姑,让她迫不得已的时候护住三郡主。
太子妃只觉得有一口气堵在胸口,堵得自己难受。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令徐莺去南疆照顾太子决定或许是错的。她小看了徐莺对太子的影响力,也小看了她在太子心里的位置。她从前觉得,太子便是再宠爱她,也不过是对得自己欢心的小妾的喜爱,如同他喜欢的一个物件,自然要珍惜珍藏一段时间。
但如今看来,太子宠爱她已经将近到了乱了妻妾的地步,不,或许他对她不是宠爱,而是喜欢,甚至是爱。
太子妃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来自妾室的威胁,一个没有家世,出身卑微,她从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妾室的威胁。
而这次让徐莺去南疆陪伴太子,只会令她和太子的感情越来越深。而这次太子病愈,作为照顾他的嫔妾,徐莺是有功之臣,这也会让她在东宫的地位提高,更何况,她如今再次有孕,若生下的是皇孙,加上太子对她的喜欢,地位不能同日而语。
而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赵婳,跟太子妃有了同样的想法。而她比太子多了一份悲痛的是,亲眼看着太子的心在徐莺身上,这令她感到痛苦。她握紧了拳头,将指甲陷进肉里,只有疼痛能让她保持脸上的表情不变。
在看到东宫侍卫的那一刻开始,太子妃便知自己是带不走三郡主的了。见令牌如见太子亲临,芳姑姑有令牌在手,她的话在侍卫耳中怕比不上芳姑姑有分量。
如今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太子妃深深的看了芳姑姑一眼,而后什么话也没说,出去后也不知和皇后的人说了什么,而后带着赵婳等人进宫去了。
直到中午领完宴回到东宫,太子妃才有时间将芳姑姑叫了过来,开门见山的道:“将东宫的令牌交出来吧。”她绝对不能允许东宫除了她能说一不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说话能比她这个太子妃更有分量,更何况这个人还只是下人。
但芳姑姑却在太子妃面前跪了下来,道:“令牌是太子殿下亲赐,殿下离开时说过,令牌在人在,令牌失人亡,请娘娘恕罪,令牌不能交给娘娘。”
太子妃深深的看了芳姑姑一眼。
她自然不相信她说的令牌是太子亲赐,而芳姑姑也不怕她不信。就算她不信又如何,她打定主意等太子回来,就算太子妃问了,太子也会替她隐瞒。更何况,太子妃未必能拉得下这个脸面去问。
如今她已经亮出了令牌这个底牌,若是失了令牌这个依仗,越发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到时候别说自己会陷入性命之灾,只怕还会辜负了太子和选侍的信任,连三郡主也护不住。
考虑种种,她少不得要做一回以下犯上之人了。
太子妃看着她,脸上喜怒不形于色,但从她身上散发的气势可以感受到她的不怒自威,如同面对着千万把尖利的刀锋,让人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而芳姑姑虽垂着头,但背挺得直直的,同样让人感受到了她坚定的意志。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没有计算错误的话,下一章就能写到徐莺生包子了。
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京中的事自然隔不多久就传到了太子这里;太子听完之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而后给在苏州的宁国长公主去了一封信。
而后不久,宁国长公主便带着自己的小孙子从苏州回了京城。再之后,宁国长公主在东宫偶然见着了三郡主;心中甚喜欢三郡主;便出言向太子妃将三郡主讨要了来,名曰让三郡主在公主府陪伴她一段时间。
太子妃自然没有不许。
宁国长公主是先帝和敬德皇后的嫡公主,亦是唯一一位被先帝封为国公主的人;地位不同寻常;连皇帝对她都要礼让三分。
宁国公主生性闲散;自先帝驾崩后更不理睬朝政之事,与驸马常年四处游玩。以前年轻的时候还曾与驸马一起出过海去过西域;但年纪大了之后;倒是渐渐安定下来;只在气候温暖的江南和岭南一代走动。宁国长公主极少回京,算起来离她上一次回京都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这次她回京;自然引来众人猜测,众多命妇女眷亦是下帖上门拜访,就连皇后亦客客气气的派了人想将她请进宫来说话。但宁国长公主除了与皇帝见了一面,而后上了一次东宫的门,跟太子妃要了三郡主之外,其他相邀一概拒绝,连皇后的邀请也不例外。
宁国公主在闺阁时与太子的生母朱后是手帕交,后面成了姑嫂,关系一直亲和,与由贵妃扶正的继后郭氏的关系却十分一般。而太子和孝昌公主小时,宁国长公主亦时常照看他们,因此对宁国公主,太子是十分放心的。
太子怕徐莺担忧,并不曾将三郡主在京中发生的事告诉过她,只道三郡主现在在宁国公主身边,十分安全,徐莺听后,这才放心下来。
转眼到了二月,大地回春,春光乍泄。
而此时,军中粮草亦已备齐,将士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亦是士气大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建功立业。太子认为,此时已经到了可以向安南季军宣战的时候。
于是太子令穆英和四川总兵陈靖领一路军马,自己带领朱挺领另一路军马,分别从广西和云南进宫还盘踞在广西部分地带的安南军,后安南季军不敌,节节败退。
大齐军队两路夹击安南季军,一直打到了安南国内,斩杀阴谋夺取安南王位的季氏父子,因安南王室全为季氏父子所杀,王室无血脉遗留,太子顺应天时地利,请旨将安南收归大齐版图,在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
自此,一场讨伐安南季氏叛军的战争正式落下帷幕。
而此时,时间已经滑入了四月将近五月。 ;太子除令陈靖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安南之外,自己与穆英朱挺等人则班师回广西。
及至半路,太子突然接到从广西总兵府传来的消息,太子听后脸色大变,而后交代了属下几句,便带领一支三五十人的兵马快马加鞭赶回广西总兵府。
太子赶回来的时候,徐莺院中的丫鬟麽麽们正忙进忙出,孝昌公主和南麽麽站在外头,脸色沉重,偶尔抬手指挥丫鬟们该干什么。房间里面则正传来徐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太子脚步沉重的匆匆从院子外面走进来,问孝昌公主道:“阿姐,莺莺现在如何了?”
孝昌公主转过头来看见他,看到他一身的风尘,便知道他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也知道他心中着急,尽量用平静的声音对他道:“无事,女人生孩子都是这般的,徐氏虽然生的时间稍长些,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坏的消息传出。”
太子却心中有些着急,不由伸长了脖子往房间里面看。他是知道女人生孩子若生得长了,哪怕没有坏消息传出,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不由想起了莺莺第一次生孩子的时候,那时候情况有多危急他是知道的。他这时第一次有些后悔,或许不该这么急着让莺莺生孩子。
想到这里,太子往房间走了几步,想要往产房里面进去。孝昌公主连忙拦住他,道:“你干什么去?产房晦气重,哪里是你能进去的。”
太子倒是不介意什么晦气不晦气,他自己就是刚从战场上回来的,手上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晦气再重又能重得过他。只是他不在意产房的晦气,却又怕自己身上的血腥之气过了产房,增加了产房的阴气,令徐莺生产更加不利,所以只能停下脚步,但面上却漏出了少有的焦躁之色。
孝昌公主叹了一口气,她是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对里面的女子不一般的,心中有些发酸之外,更多的是不忍让他站在这里着急,便出言将他支走道:“看你这一身的灰尘,你快先去梳洗一番吧。”
太子不在意道:“我没事,我在这里等吧。”
孝昌公主道:“你留在这里能干什么,你既不能接生又不能替她生,没的在这里干着急。何况,难道等她生完了孩子,你就穿着这一身脏衣服进去看她看孩子,你也不怕污了他们。”说着握了握太子的手臂道:“听话,你先去梳洗,说不定等你梳洗出来,徐氏就将孩子生下来了。”
太子想了想,心中也觉得是如此。只是他到底是不放心,招手将立在外面的红玉叫了过来,吩咐了她几句。
红玉点了点头,屈膝道了声是,然后进了屋子。
徐莺此时正躺在床上,脸上身上都是汗,偶尔撕心裂肺的喊叫一声。旁边两个丫鬟正拿着帕子不断的给她擦汗。
她阵痛已经好一会了,可是肚子只是痛,却一点要生的迹象都没有。宫口没开,羊水也没破。徐莺还在心里道,怎么她生的一个两个孩子都这么会折腾人,他的姐姐以前折腾得她死去活来,这一个也是个会磨人的。
然后就在这时候,她看到红玉走进来凑到她的旁边,轻声对她道:“娘娘,殿下回来了。殿下让奴婢进来跟娘娘说,让娘娘不要害怕,他就在外面陪着娘娘呢。”
徐莺点了点头,然后觉得整个人都安心下来了。难怪她刚才就觉得自己好像听到了他的声音,她还以为自己是因为太想他了然后幻听呢,原来他是真的回来了。
徐莺这个时候并不像当初生三郡主的时候那样害怕,那时候她是真的感觉到了危险,觉得自己如果不能将孩子生下来,自己的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而这一次,她虽然疼了许久都还没有要生的迹象,但她却并不觉得自己有生命的危险,她感觉里知道自己是能十分平安的将孩子生下来的。
只是生孩子哪有不希望男人就在外面陪着自己的,在听到太子就在外面的时候,徐莺觉得自己全身都有力量了,连身上的疼痛都觉得轻了许多。
她突然又想到,按照大军行进的速度,太子应该是明天才能回到总兵府的,如今出现在这里,定是他快马加鞭赶回来了,只怕现在连梳洗都还没来得及。
徐莺想了想,转头对红玉吩咐道:“你出去告诉殿下,说我没事,让殿下不要担心。还有,你让殿下先去梳洗,就说等生完孩子,我想马上看到殿下,免得到时候殿下还要先去梳洗。”
她说着,肚子又是猝然一疼,她不由痛呼一声,但想到外面的太子,怕他担心,她又连忙将痛呼声压了下来。
红玉出去,将徐莺的话跟太子说了之后,太子蹙着眉还不愿意走,孝昌公主则跟着又劝道:“我劝你的话不听,她说的话你总要听了吧。何况你留在这里,徐氏怕你担心便连喊都不敢喊了,肚子疼了不能喊出来,她只会越加难受。”
太子这才被说服了,叹了一口气道:“那我去梳洗,等一下再来。”
孝昌公主点了点头。
太子去了外院,令人打了热水又找了干净的衣服来,脱了衣服坐到浴桶里,胡乱在身上洗了几下。
热水氤氲,太子只觉得自己疲惫了几天的身体终于舒畅开来。他闭了眼睛靠在浴桶上,只是没有一会,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内院里传来的,徐莺撕心裂肺的嘶喊声。
那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的声音一声一声的撞击在他的心里,令他无端不安起来。
他吓了一跳,连忙睁开眼睛,而后倏的一声从浴桶里出来,抓了小太监递过来的毛巾往身上胡乱一擦,也不要小太监服侍,自己拿了衣服往身上一套,然后边穿外衣边往内院走去。
刚走进内院的时候,只听见房间里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声,那哭声清亮而气势十足,响彻在整个院子里。院子里的下人都欢呼起来,欢笑道:“生了,生了,母子平安。”
孝昌一直紧绷着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而后浅笑起来,吩咐身边的南麽麽道:“让他们尽快将孩子收拾干净,等一下我进去看孩子。”
而此时站定在门边上的太子,握紧了有些冒汗的手也在此时松了开来。而后心听着那中气十足的啼哭声,心里满满的泛出一些柔软来。
他不由自主的露出几分笑容,脚步轻快的往里面走去。孝昌看见他,笑着对他说道:“是个儿子,母子平安。”
太子面带喜色的点了点头,而后握着孝昌公主的手道:“阿姐,谢谢你。”
孝昌公主笑道:“啥话,谢我做什么。”
太子却显得很高兴,笑道:“谢谢阿姐替我在这里坐镇。”
孝昌公主也是脸带笑意,噙着笑不说话。
过了一会,里面的丫鬟出来跟他们道,屋里已经收拾好了。孝昌公主道:“走,我们去看看孩子去。”
只是孝昌公主的话音还没落下,太子已经迈着步子先走出去了。孝昌公主看了不由摇了摇头,而后跟着走了进去。
他们刚进了屋子,就有产婆抱着一个大红色的襁褓从内室走了出来,笑容满面的对他们屈了屈膝道:“恭喜殿下,恭喜公主,徐娘娘生下了一位小皇孙。”
孝昌公主笑着点了点头,而后伸出脑袋往襁褓里面看了看。里面是一个皮肤又红又皱的孩子,闭着眼睛,脑袋有些不安分的动来动去的。但孝昌公主却心里觉得软软的,对太子道:“这孩子跟你出生的时候一模一样。”
太子自然不知道自己刚出生的时候长什么模样,他只觉得这么小看起来这么脆弱的一个孩子,他几乎不敢碰他一下。还有这么小的一个人儿,刚刚是怎么哭喊出这么嘹亮的哭声的。
孝昌公主已经生过三个孩子,自然知道怎么抱孩子。伸手将孩子从产婆手中接过来,稀罕的仔细打量她。而后问太子道:“你要不要抱一抱他?”
太子摇了摇头,而后对孝昌公主道:“我进去看一眼莺莺。”
孝昌公主点点头,道:“你去吧,知道你心里想着她。”
太子进了屋子,看到徐莺正躺在床上,额头上扎着毛巾,眼皮一搭一搭的,想要闭上又不肯闭上的样子。看到他进来,她有些困倦的眼睛亮了一下,弯着嘴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来。
一直等他坐到她的床边,她才伸手握着他的手问道:“看到孩子了吗?可不可爱?”
徐莺自然是有看过孩子的,此时再问他,却是问他喜不喜欢这个孩子的意思。
太子笑着道:“很可爱,长得像你。”
徐莺却在心里道,明明长得像你。昕儿是一半像她一半像他,但这个孩子,哪怕是模样还没有长开,徐莺却已经从他的轮廓里看到,这个孩子是十分像太子的。
太子将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掌上包住,而后道:“累了吗,先睡一会。”
徐莺点了点头,然后闭上眼睛,带着笑意甜甜的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二更晚一点。
第108章
徐莺生下东宫的四皇孙的消息,和太子南征大胜的消息一起传回了京城,皇帝大喜,当即曰“太子真乃大齐的天赐神将”。而后是源源不断的进入东宫的赏赐;以及皇帝为自己的新孙子;东宫的四皇孙赐下名字,名曰“昭”,全名李昭。
太子大胜的消息;以及皇帝对太子的赞言,终于让这些日子以来朝中闹得沸沸腾腾的废储风波冷却了下来。之前揪着要废储,凭的是军中瘟疫事件,但不管怎么样如今瘟疫已经被太子解决了呀;人家不仅解决了瘟疫,而且还打了胜仗;再纠结着这件事就显得私心太浓了。
消息传到关雎宫,皇后的脸色有些灰败;但却偏偏要强装出喜色来。没有办法;大齐出征大胜,她这个国母总不能表现出不高兴来。灰败和欢喜这两种脸色不能自由转换,皇后就只能一层又一层的往脸上擦粉。
皇帝却是真的高兴,太子不在的这些时间,皇帝过得很焦躁。刚开始军中瘟疫传来的时候,朝中闹着要废储,他将折子留中不发,原是怕太子拿了兵权气焰会高涨,想搞一个平衡之术。结果事情闹到后面,越来越脱离了他的控制,已经到了他不可把控的局面。加上他接连半错了几件事,越发被那些言官文官揪着不放,差点就要逼着他下罪己诏的地步。
朝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废储声,让皇帝突然觉得,自己四儿子的势力好像比自己想象得要大。而这种猜疑,在四皇子要插手兵部的事之后放到最大。
从前太子在的时候,皇帝看太子这个儿子多多少少有些碍眼,看惠王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结果等太子一走,皇帝却觉得惠王有那么点不得劲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了,连带着皇帝看皇后也不顺眼了几分,于是心里又无比思念起三儿子来。
而这再一次证明,距离产生美。
想念在远方的儿子的皇帝给太子写了一封信,信中文绉绉写了挺长(总之是从小到大写给太子的书信中最长的一封),辞藻华丽感情渲染,翻译成大白话的大概意思是:儿子啊,你爹我已经收到你的折子了,你打胜仗的事让我十分欣慰。不过儿子啊,既然打了胜仗你就回来吧,我想你了呀。最近朝中事儿多啊,好多人喊着要我废了你啊,我虽然不愿意,但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