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妾-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王妃本来就是做做样子又不是真的想要去死,这时候马上顺着转过头来,跟安陵郡主抱在一起痛哭:“女儿,母妃的命好苦啊……”

    那情景模样,若外人见了还以为是她这个皇后逼她去死。

    皇后的嘴角抽了抽,只觉得这整一出就是个闹剧,偏偏她没可奈何。她不怕讲理的人,但遇上这撒泼打滚纯闹腾的人却没辙,无论你跟她说什么,她都能在哪里自说自演,一个妯娌的身份,还不能强硬的将她轰出去。

    其实有皇后的身份在,皇后倒也不是不能将春王妃二人轰出去,只是她自己好贤名,怕坏了自己辛苦十几年维护的名声,这顾忌多了,便处处受制,特别是遇上人不讲理的时候。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人太好名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皇后也并不是拿她们没办法,开口道:“既然二嫂非要如此,那便令人去将桓郡王妃和桓郡王家的小二请进来吧。他们进宫怕要有段时间,趁着这空隙本宫倒可以先处置另外一件事,二嫂和安陵若有这个逸致,倒不如也在这屋里看着。”

    春王妃和安陵郡主心里具是咯噔一声,母女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其实她们也知道,就算故意撒泼做戏,她们能拖住的也只是一点时间,皇后若非要快刀处置了徐莺,她们也是毫无办法。

    皇后看着她们的表情,在心里哼了一下,想要救人也要看有没有这个能耐。不过她真是小看这个徐选侍了,她一个没家世的侍妾,竟然能请得动春王妃和安陵来帮她,甚至不惜得罪她这个皇后。

    春王妃脸上有些僵硬的笑了一下,才装作惊讶的道:“哟,原来徐选侍也在娘娘宫里,刚才竟没发现。只是不知徐选侍犯了什么错,娘娘竟然令她一直跪着。”

    皇后别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道:“等本宫处置了她,再来跟二嫂细说。”说完吩咐宫女道:“来人啊,将酒给徐氏灌下去。”

    原先端酒的人早就换了一壶新酒上来了,此时一听皇后的吩咐,马上道了一声是,然后往徐莺旁边走去。

    徐莺看着那越来越近的酒壶,不由重新恐惧起来,这次那宫女有了防备,是绝对不会再轻易让她撞过去的了。难道今天她还是逃不过被毒死的命运吗?

    宫女执起酒壶,往酒杯里倒满了酒,那酒撞击到杯沿的声音,令人听着就像是死亡之音。

    春王妃看着面上有了焦急之色,心里在骂丈夫,真是蠢货,正事就没一件能做成的,去了这么久居然还没将太子找来。春王妃握了握拳,接着再次转过头去望向皇后,道:“娘娘,臣妾还有件事要说。”

    皇后这次却不紧不慢的道:“不急,等一会再说。”说着望向徐莺这边。

    眼看着宫女端起酒杯,就准备要往徐莺嘴里灌了。春王妃正准备豁出去了,干脆直接撞过去将宫女撞到算了,反正她今天也是丢脸丢到家了。

    而就在这时,空气中突然传来“叮”的一声,端着酒杯的宫女轻呼了一声,然后酒杯便落到了地上,宫女握住自己的手臂露出吃痛的表情来。

    在太监一声“太子到”的声音下,接着一片杏黄色的衣袂从大殿的门口飘了进来,再接着是星眉剑目的少年郎,后面还跟着四五侍卫。

    太子看了屋中的情形一眼,脸色没有任何变化,走过来对皇后拜了一下,道:“见过母后。”接着不等皇后叫起,又紧接着望向皇后道:“不知母后将儿臣府中的侍妾宣进宫来,是为何事?”

    皇后在太子进来的那一刻便知道自己这次的希望怕要落空了,只是仍是忍不住皱着每天你道:“太子今日不是在御书房和陛下议事,竟还有空往本宫的关雎宫来。”

    太子道:“孝顺母后是随时随地的事,议事中间休息,儿臣想起今日还没给母后请过安,自然要过来问候母后一声。”

    这明明是最普通的一句话,但皇后却是听出了其他的意味,特别是最后的那一句“问候母后一声”,总让她听出骂人的意味。皇后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转而道:“你来得正好,徐氏品性不良,进你府中之前便与人有私,如今更传出闲言碎语,玷污皇家名声。本宫遵照陛下的吩咐,赐死徐氏。”

    太子道:“母后误会了,徐氏侍奉儿臣之前和之后都是清清白白的人家,绝不曾与人有私。至于外头的流言,不过是有人故意造谣中伤东宫罢了。何况徐氏是儿臣的三郡主的生母,怎可因为一点流言,在无根无据的情况下就随意赐死。”

    皇后厉声道:“太子,这是陛下的旨意,难道你想抗旨不成。”

    太子道:“既如此,那儿臣便亲自去跟父皇解释吧。至于徐氏,儿臣想还是等母后证据齐全了之后再谈论处置的好,免得宫外的人说起来是母后草菅人命,徐氏死不足惜,坏了母后的名声就不好了。”

    说完将跪在地上的徐莺拉了起来,对皇后又拜了一下,道:“如此儿臣便先领着徐氏回去了,儿臣恭祝母后安康。”说完领了徐莺从关雎宫走了出去。

    皇后气得差点要摔了桌上的茶碗,从前太子无论如何还顾着面子情,能跟她装作表面的母慈子孝,如今却是连这层骗人的皮都扯开了,连表面的尊敬都不愿意做了,完全是不怕撕破脸的节奏,是谁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她到底自持着身份没有做出失仪的事情来,何况太子不敬她这个皇后,她倒是可以好好的去给皇帝上上眼药水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十二点左右还有一更。
第90章
    太子带着徐莺走后不久;春王妃和安陵郡主趁着桓郡王妃还没来;也找了个理由走了。

    等出了宫门上了马车;春王妃跟安陵郡主抱怨道:“我今天可真是将老脸都丢尽了。”在今天之前,出身望族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还有这样不顾形象撒泼耍赖的一天;简直跟村妇没有两样。

    安陵郡主抱着她的手安慰道:“放心;放心;除了宫女还有外人看见呢;母妃的形象还是很健康的,何况母妃今日豁出去的样子英勇极了;女儿看着都佩服。而且母妃想想,您能闹得皇后都无可奈何;这真是不一般的本事。”

    春王妃想了想;也觉得像她这样能屈能伸的人是十分难得的。何况能为难皇后一次;的确是大快人心。她还记得当初见她生不出儿子,皇后想往她后院扔个侍妾的事情呢;也是王爷在这方面还算着调;若不然她后院只怕早就莺莺燕燕满天飞了。

    春王妃心里暗乐了一会;然后又深叹了口气,道:“这下子我们可是将皇后和桓郡王妃都得罪狠了。”

    安陵劝她道:“我们既然要亲太子,这迟早都是要得罪皇后的。至于堂王婶那里,当日您拒绝了过继她的亲子而过继了堂王叔的庶子开始就已经将她得罪了,也不怕再将她得罪一次。”

    春王妃也知道是这样的理,便也没再多说,转而又道:“你说太子这次会记我们的情吧?等以后太子登基了,我和你父王百年去了毓哥儿继承王府,太子会不会施恩不降王府的等?”

    大齐的亲王是降等承爵,春王这辈子碌碌无为没做出过什么有功的事,等他们百年之后毓哥儿袭爵,那便只能是郡王了。毓哥儿虽不是他们亲生的,但她养了一年多也养出感情来了,何况毓哥儿也实在可爱得紧,他扑在她身上满心依赖喊“母妃”的样子,她听着心都要化了。

    而安陵有个亲王府的娘家还是郡王府的娘家,地位同样会有所不同。不管是为了毓哥儿还是为了安陵,她总要替王府的爵位打算一番。

    安陵跟她道:“殿下是重情之人,一定会的。”

    而在另一边,太子将徐莺带出了宫门送上了马车之后,握了握她的手,道:“我让郑恩先送你回府,我还有事。”太子见她身体还有些簌簌发抖,握紧了她的手安抚道:“没事了,不要怕。”直到她的身子渐渐放松下来,他才让郑恩送了她回东宫,而自己则又重新进了宫里。

    他从皇后手中强行救走徐莺的事,如今父皇只怕已经知道了,他总要去解释一番的。

    而果然,太子进了御书房的时候,皇帝正坐在小榻上,脸色十分不好。

    太子跪下去,唤了一声道:“父皇。”

    皇帝转过头来盯着他好一会,才道:“你可知为君者最忌色令智昏。”

    太子道:“儿臣明白,只是徐氏之事,并不是传言的那样。徐氏与孟大人之事,儿臣早已查探清楚,那不过是误会一场。真算起来,孟大人和徐氏甚至只见过一面,何来私情。儿臣虽无圣人之智,但亦非蠢钝能随意让人蒙蔽之人。”

    说着将当初徐莺如何会差点成了孟文敷的妾室,节选对徐莺有利的片段说了出来。

    太子接着道:“说起来徐氏也是这件事的受害者罢了,徐氏伺候儿臣又有功,儿臣怎能看着她受死而不顾,这不是令儿臣的其他妻妾寒心。再者,徐氏还是儿臣府里三郡主的生母。儿臣自小失去母亲,虽得父皇眷顾,富贵无忧的被照顾长大,但生母的地位无可取代,儿臣至今仍为生母早逝而遗憾。儿臣不想让儿臣的三郡主再走儿臣的老路。”

    皇帝没有说话,太子看着他的脸色继续说道:“再是若此时赐死了徐氏,可不就是承认了流言之事,这才是真的坏了皇家的名声。何况这事还牵扯到了孟大人,孟大人若因此失了名声,亦会无法在官场上立足。孟大人是难得的能工贤才,政绩年年为优,又清廉自省,在郧阳有‘孟青天’之称,朝廷若失去了这样一位人才,实在是朝廷的损失。”

    …… ; ;……

    而东宫里,赵婳听到徐莺平安回府的消息的时候,什么话也没说,十分安静的在棋盘上落了一个白子,然后又拿了一个黑子,但这一个棋子却怎么都落不下去。

    她实在没想到,最终徐莺竟然还能平安的回来,她本以为这一次徐莺在劫难逃了,真是福大命大。

    这一次的谋算她自以为办得漂亮,一招借刀杀人,既避免了自己的手上沾上血腥,也避免了太子可能的怒气,再一刀祸水东移,将证明幕后策划人的证据转移到江淑女身上去。但没想到最终还是失败在了皇后手上。

    赵婳在心里叹息道,失去了这次机会,再等下一次真不知道会等到什么时候。

    还有太子,她自认为她做这件事的证据抹得十分干净,但她却不知道是太子是否怀疑上了她。江婉玉已经被永久禁足了,更彻底失去了二郡主的抚养权,而太子对她并没有什么惩罚,但这几日她的院子又来了几个生人,不用想都知道,这是太子放在她院里的钉子。那几个人甚至不忌讳让她知道他们背后的主子,这更像是一种警告,一种来自太子的警告。

    她不由有些后悔,这次的动作太轻率了,或者她应该办得更隐晦一些的,这不仅没有去掉徐莺,反而极可能失去了太子的信任。

    而另一边的在徐莺的院子里,她正捧着碗喝着压惊汤。从皇宫回来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她的腿都在软,是梨香和杏香扶着她才回到自己的院子。而到现在她的心情都还没平复过来。

    等喝过了压惊汤,徐莺让人将三郡主抱了过来,然后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对她道:“乖女儿,母妃差点就见不到你了。”

    她是真的又经历了一番生死,若是太子再晚来一步,她都不敢想象现在会如何。

    她抱着三郡主发了好一会的呆,直到外面小太监在喊太子回来了。

    太子进来后让奶娘将三郡主抱了下去,然后才抱过她安抚道:“今日吓坏了吧?”

    徐莺好不容易平缓下来的身体再次微微抖起来,她紧紧的抱住太子,仿佛这样就能不再害怕。

    太子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她道:“没事了,没事了,以后再不会让你经历这样的事情了。”

    徐莺语气仍带着惊慌的道:“吓死了,我差点以为自己又要死了。”

    太子道:“是我不好,让你受惊了。”

    太子抱着她安慰了好一会,好不容易才让她平静下来。然后这个晚上,徐莺几乎是像条尾巴一样巴着他,他要洗澡她跟着去,他要换衣也跟着去,然后睡觉的时候也是一整晚都抱着他不肯放手。

    半夜的时候,徐莺甚至还做了噩梦,梦到自己被皇后灌了毒酒,自己七窍流血死了,死相十分的不好看。直到有一双手轻轻的抚慰着她,才让她渐渐平静下来。

    而那时的太子却一边轻轻的拍着她,一边看着黑漆漆的帐顶,深深的无力的叹了一口气。

    哪怕他贵为太子,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想要护着一个人,但有时候却是那样难的事。他的身边总有许多人见不得他好。

    他想起了皇帝,是不是只有走到了他那个位置,他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护住他想要护住的人。难怪从古至今,这个位置都有着这么大的魔力,引着人人都去争夺,甚至骨肉相残兄弟相杀。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虽然字数少了一点。
第91章
    太监“退朝”的声音在太和殿里响起;而后百官从太和殿中鱼贯而出。

    一身朝服的太子跨出太和殿高高的门槛;看着外面的阴沉沉的天气;深吸了口气。

    走在太子后面的是兵部尚书张畴,他见太子站在门口;脚下顿了顿;沉思了一番;然后走过去对太子做了个揖道:“恭喜殿下,愿殿下此次讨伐南夷能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广西失守,广西总兵战死,军中不能一日无将。太子一系和惠王一系为出征的人选展开激烈的争夺;又有庄王的人在其中想要浑水摸鱼。朝中吵了近半个月;最终以太子主动请缨领兵出征;帝允而告终。

    太子看了他一眼;面容平静的道:“那就承张大人的吉言了。”

    如今的惠王妃唐岚玉是张畴的外孙女;张畴算得上是郭后惠王一系的领军人物,太子并不觉得他会真心恭喜他得胜归来,但朝中之事就是这样,哪怕私下里斗得你死我活,明面上还是要客客气气的。

    惠王跟着也从太和殿中走了出来,见到站于门口的太子和张畴,也走过来,笑着对太子道:“三哥,恭喜你。征战沙场、保家卫国才是男儿志向,今日若不是三哥抢先了一步,我也是想主动请缨领兵出征的,如今却只能看着三哥出征而在旁边羡慕了。”

    太子道:“四弟若真有心,以后有的是机会。边疆年年都有战事,到时候四弟再向父皇请战就是。”说完也不再与他们多说,转身先一步走了。

    惠王看着太子的背影,面上露出沉思之色,直到他走了有十几步远之后,才回过神来。

    旁边的张畴缓声开口道:“太子亲征,的确能鼓舞士气,只是太子年少气盛,又未领过兵,却不知能不能担当起征夷这个重任。王爷,您说是不是?”

    惠王笑了笑,与张畴道:“三哥是天命的储君,自然能担当这个重任的。”

    说完两人别有意味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离开。

    惠王并没有出宫回王府,反而直接去了郭后的关雎宫。

    惠王跟郭后道:“今日上朝,父皇最终决定让三哥领兵出了,三哥为征夷大将军,二舅舅为征夷副将军,柳侍郎为粮草先行官,领广西、云南、四川三地的军队征讨伐安南,不日便出发。儿臣有些担心,若三哥这次得胜归来,三哥极有可能就握了这三地的兵权了。楚国公府虽然沉寂十几年,但在军中的威望不减,加之楚国公府最近渐渐起势,儿臣实在有些担心。”

    郭后听后也是叹了一口气,先帝宠信楚国公一府,令楚国公府东征西伐,征战四方,朱家的人又实在骁勇善战,以致其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后皇上继位,楚国公府为避锋芒,卸下兵权一力沉寂,但尽管如此,楚国公府再军中的威望依旧不减。

    这些年,她也不是没有想过收拢兵权,但收效甚微,这也的确是他们比不得太子一系的地方。

    惠王道:“早知如此,儿臣也该请缨出战的。”

    郭后却极不赞同的斥道:“你胡说什么,战场刀剑无眼,你怎能去。”

    她就这一个儿子,她现在所努力的所筹谋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儿子。自古战场多枯骨,从来征途少还人,战场死伤无数,谁能保证他的儿子就一定能活着回来。若人没了,那现在他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郭后顿了顿,又对惠王道:“放心吧,太子年轻气盛,他真以为打仗是这么容易的?若万一战败,他这个太子也不用当了。还有你父皇,你父皇老了,而太子却这样年轻。迟暮的夕阳看着冉冉升起,光芒万丈的旭阳,安能不会嫉妒不会担心?若是太子再手握兵权,只怕你父皇坐在龙椅上都觉得坐下生刺。此次太子出征,皇上必然会另派一位监军以辖制太子的兵权。”

    惠王不再说话,静静在揣度皇帝会派出的监军的人选。

    而在另一边太子回了东宫之后,在外院换下朝服,然后便将东宫的幕僚叫了进来商议出征的事。

    与一班子幕僚商议到半下午,中午太子还礼贤下士与幕僚坐一起吃了一顿午膳,直至申时正,幕僚才鱼贯而出从外院书房离开。

    太子则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思考了幕僚讨论出的几条建议,在心里渐渐有了底,这才觉得松了一口气,然后起身去了内院。

    太子自然而然的去了徐莺的院子,只是未等他进入院门,西院的小太监告诉他道:“娘娘正陪着徐夫人说话。”

    屋里有女眷在,他不好进去,加之他进去只会令屋里的人都不轻松自在。太子想了想,最终转身离开,去了太子妃的院子。他不日就要出征,许多事该要交代太子妃一番,趁着这个时候交代太子妃也好。

    屋里徐田氏正跟徐莺说着徐鸾的亲事:“……平章伯府的人三天两头的催着要将鸾儿和冯大公子的亲事定下来,我想着,鸾儿的行止有瑕,若是我们答应得太快了,平章伯府的人反而要以为我们心虚了急着要嫁女儿,以后鸾儿进门反而要受轻视。所以我打算冷一冷,等平章伯府将面子给足了,再应下亲事。”

    徐田氏虽然对这个女儿失望透顶,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到头来免不了还是要替这个女儿打算。

    徐莺道:“正该是这样,免得他们以为鸾儿就非嫁给他们不可了。”

    徐田氏赞同的点了点头,这时候杏香走了进来,悄声对徐莺道:“娘娘,刚刚殿下来了,可能见徐夫人在,殿下又离开了。”

    徐莺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徐田氏听到因为自己太子才没来徐莺的院子,脸上颇有些不安。徐莺见了安慰她道:“没事的,殿下晚上可能就回来了。”而后又与徐田氏说起徐鸾嫁妆的事。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的话,徐田氏才告辞离开。

    等到了晚上太子回了徐莺的院子,便告诉了徐莺他将出征的事。

    徐莺听得有一瞬间的愣神,她对太子请缨出征的事并不感到吃惊,这些时候,太子时常抱着广西的舆图来看,她多多少少就有些猜到了。但尽管如此,她还是为此有了一瞬间的失神。

    徐莺问道:“殿下什么时候出发?”

    太子道:“五日后,等点齐了兵将之后。”

    说着看到徐莺担忧的样子,又牵了她的手道:“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

    徐莺扯了扯嘴唇,对他道:“殿下英明神武,自然是会平安回来的。我等着太子回来之后,跟我说一说南疆的风光。我长这么大,除了郧阳和京城,还没去过其他的地方。”说着顿了顿,又接着道:“就是,就是……殿下回来的时候千万别带个美娇娘回来就好。”

    太子自然知道她这样说是不想令他担心,伸手揽过她让她靠在自己的胸前,叹了一口气道:“真是惹人疼的丫头,你这样,怎么令我放心得下呢。”

    太子不由想到皇后,上次的事虽然经由他跟皇帝通过气,皇后不会再敢明面上处置她,但难保她不会私下弄什么手段。到时候他不在京中,不知道她能不能保护得了自己。真是令人操心的丫头。

    徐莺听出了他的担心之意,开口道:“殿下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人,我保证等殿下回来,看到的是个毫发无伤的我。”

    太子道:“你啊,就是太善良了,又半点放人之心都无。”若不是因为他是去打仗,战场不安全,他都想带着她走。

    徐莺在他怀里扭了扭,道:“从前不是有殿下吗,有殿下在我前面挡着,我自然什么都不用担心。等殿下离开了,我自然会保护好自己。况且,我身边不是还有殿下留给我的芳姑姑么。”说着顿了顿,徐莺又开玩笑般的拿起他的腰带,笑着道:“或者要不,殿下将我栓在裤腰带上,带着我一起出征算了。”说着还将他的腰带绕在自己的腰上,做出栓的动作,接着继续道:“这样殿下不用担心我被人欺负,我也不用担心殿下在南疆给我找一个异族的姐妹回来。”

    说完还求表扬一般的抬头望向太子,道:“殿下,您说我这个主意好不好?”

    太子听得忍不住笑了一下,刚刚沉重的气氛顿时有些缓和下来,他点了点徐莺的鼻子,道:“好大的一个醋坛子。”

    徐莺不满的在他怀里扭了扭。

    或者即将别离,床上的时候两人都显得格外投入,也格外的动情。

    完事之后,徐莺趴在太子的身上,手指轻轻的在他胸前划着圈圈。太子被她弄得身体麻麻的,没一会徐莺便感觉到下面有个东西重新□□起来,顶在了她的大腿上面。徐莺顿时脸上红红的。

    太子伸手抓住她作怪的手,眼睛清亮的看着她,问道:“休息过来了?”

    徐莺连忙红着脸摇了摇头,太子道:“那便不要乱动,再动等一下我可不负责。”

    徐莺连忙将手放到了他旁边的床上,不敢再动了。太子则慢慢的呼着气,想让自己烧起来的身体慢慢冷静下来。

    只是这仿佛并不起什么作用,下面的东西仍是□□□□的,甚至比刚才更加硬了。她偷偷的往上瞄了他一眼,发现他的脸也开始潮红起来。

    徐莺想了想,最终从他身上滑了下去。

    太子起先愣了一下,紧接着致命的舒服感就从某个地方往身体的四周传了开去。太子低头看着脑袋起起伏伏的徐莺,既感动又心疼,手伸下去轻轻抚着她披散的头发,开口道:“不喜欢就不要做了。”

    他其实知道,其实徐莺在床事上还是不大能接受这样特殊的动作的。

    徐莺没有说话,继续卖力认真的侍候着他。她的技艺生疏,但并不妨碍太子得到无上的愉悦感。

    等结束之后,太子重新伸手将她拉了上来,手捧着他的脸轻轻的吻着她。徐莺抱着他的腰,承受着他的吻。好一会之后,两人的嘴唇才分开。

    徐莺看了太子一眼,突然道:“殿下,我们再生个孩子吧。”

    从前都是太子说要让她在生个孩子,她却并不怎么急切。但此时徐莺却觉得,仿佛再生个孩子也不错,生一个像他的孩子。

    太子笑了笑,道:“好。”

    说完伸手往她□碰了一下,上面有水渍,他便知她重新动情了。他拿了个枕头放到她的腰下,然后身子重新沉了下去。

    屋外的夜色正浓,但夜晚还很长。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今天卡文卡得厉害,从六点半开始写,结果只写了那么一点。

    今天估计写不了二更的了,今天的二更我明天早上起来写,明天大概九点的时候更新。

    ps:今天这一章不知道能不能通过网审,别又被锁了。
第92章
    永安二十三年;八月。天气微晴。

    徐莺随着太子妃立在高台上;旁边一应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外命妇并宫中的内命妇。皇后站在最前面;她的左手边是太子妃,右手边是萧贵妃;各后腿了半步远。太子妃的身后是赵婳和柳嫔;而她则站于赵婳的后面——她的位置虽不靠前,但这并不妨碍她看清高台下面的景象。

    下方阵列整齐;无数少年郎身着戎衣跨在马上;个个眼神冷峭表情肃穆。大风吹过;黄土扬起;旗帜当风飒飒作响。

    而太子就站在这些人的最前面;挺拔冷峭的身姿;表情肃穆而带着“不灭安南誓不归”的坚定,戎衣穿再他的身上,只令平日英俊的少年更加耀眼起来;如高空当挂的太阳;千军万马中皆掩盖不了她的气势。

    而后徐莺看着她跃身下马,走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站于皇帝和百官之前,和下面万千的将士一起誓师。而后有人奉酒上来,太子奠酒成礼,将一半饮于口中,将另一半洒于地上。礼毕,皇帝从龙座中走下,拍着太子的肩膀说了什么,而后亲授太子以刀剑,意为将节制军队的权利授予他。

    皇帝道:“愿军扬我国威,早日凯旋。”

    太子高举起刀剑,跪于高台之上,面对着皇帝和百官,高声起誓:“扬我国威,保家卫国,必胜。”

    下面的少年郎们齐声吼道:“必胜!必胜!必胜!”

    响声如洪钟震响,气势如虹,仿佛地面都在震动,而高台上群臣看到的,是个个热血沸腾的少年郎,那些热血,仿佛将身在其中的人们也感染了,胸腔里也烧起了一把火,恨不得也披散战甲,一起上阵杀敌才好。便是连在幕后观礼的女眷们都仿佛收到了感染,心中激荡起来。

    誓师礼毕,太子重新回到马上。

    三声炮身响起,大军出行。

    不知为何,徐莺隐隐感觉到了太子回神看了高台上的她们一眼。先是太子妃对他点头致意,仿佛是在承诺什么,而后他的目光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来。

    那一瞬间,离别的悲伤仿佛瞬间在她身上弥漫开来,隐隐有泪从眼眶而出。但她仍是努力而笑,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