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低空突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房,”刘斌终于想到了。
刘斌迅速退了回来,把标有防空火力的坐标递给李全,“快发回去。”
这事说起来没有人相信,但这事张军也从来没有给人吹过,自己一直在树稍上飞来飞去,绝没有吊钢丝之类的哈,张军很得意,也很牛气,全世界最牛的团长,他手下的这个歼击直升机团,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歼击直升机。
这条航线是安全的,已经对敌军实施了电子干扰。
歼击直升机群保持着静默,只是按设定的路线跃行着,就象一群欢快的小鸟,一会爬高,一会扎下去,始终和群山保持着平行。
张军知道很多人对自己不高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友周邦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但有意见归有意见,师长决定的事,他周邦国就是有满肚子的怨言也得服从,两人都是师长的爱将,要不怎么会把一个歼击直升机团和一个低空突击机团交给两人。
其实他周邦国也应该满意了,他的低空突击机团的突击能力不弱了,特别是对付敌人的装甲群,那场面简直就是在玩游戏似的,只要出现在装甲群前,就等于给装甲群宣布了死刑。
定位仪上显示,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张军打开了直升机上的通讯设备。
看着前面不断翻飞跳跃的歼击直升机,周邦国一直感觉到上天的不公,反正只要一有好事,就让张军那小子占了,特别是现在,那小子开上了歼击直升机,简直就想把自己活活气死。
自己的低空突击机团就是装甲目标的天敌,那知道那小子的歼击直升机群就是自己的天敌,昨晚敌人的支援的空中突击团,在一个小时内,被这小子吃得干干净净,周邦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表演,敌人的空中突击团最后一架直升机试图逃跑,悬停的歼击直升机猛地一窜,轻松赶上,最后那架直升机被迫降落在地面,乖乖地做了一名俘虏。
轻轻地提示声,目标就在前面的山头背后,周邦国按了按各类设备的按钮,设备开始正常工作起来。
黑色的身子,光滑,实在是太光滑了,如果用放大镜在身子上也可能找不出一丝的毛坯,信念非常的坚强,朝电脑芯片中设定的目标前进,敌人的雷达无法探测到它,这种采用了隐形技术设计的导弹,突防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时间在过两分钟,这枚漂亮的导弹将走完它的一生,它这辈子太渴望这一刻了,一直忍受着发射架对他的嘲笑,它要让发射架看到,他是勇敢的,能牺牲自己的。
目标出现了,它开始爬高,它要飞得高高的,把世人的眼球都吸引过来,然后才轰轰烈烈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巡航导弹看到了它的兄弟,和它一样,做着同样的动作,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到了,“兄弟们,来生再见。”它心里默默地唠叨,猛地朝那座新建的民房扎去。
爆炸那一刹那,巡航导弹发出“嘿嘿。”的冷笑,“发射架同志,看到了没有,这才叫真正的英雄。”紧接着发出一声巨响,一辆防空导弹车被强大的气浪抛向了半空,化成了一团火焰,砸在了地面上。
低空突击师对山谷要地的争夺战终于打响了。
局部战争6
……惊骇……惊恐,如一只野狗偷偷地钻进别人家,刚想偷东西就被主人发现了般的惊惶,想逃窜,却发现压根就没有路可逃,镇政府楼顶上的哨兵目睹了巡航导弹击中防空导弹车的全过程。
畏缩着身子试图获得一点点的安全,哨兵的脑子里闪过很多的念头,但最多是为什么要来到这个比自己有钱有人的国家,天虽然很冷,哨兵还是感觉到汗水渗满了额头,他不敢抬头,这是他的本能,他不想死,当兵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绝不能搭上小命。
不能一直这样呆着,长官看到了自已的表现会枪毙自已的,那些该死的长官,总是骑在自已的头上,自己的碗里的饭菜永远没有他们丰富,还是观察一下吧。微微抬起了头。
“啪,”声音很轻,哨兵感觉到了,一颗细小物体划破空气朝他飞来。
哨兵惊骇发现在额心上多了一个洞,怎么会有血朝外流出来,是自己的血,热热的,还冒着气,哨兵张了张嘴,瞳孔慢慢地睁大,“我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嘴唇轻轻地颤抖,最后还是死了。
可能会麻木吗?不会,这是仇恨,对敌人的仇恨,王二虎恨敌人,其实也不是,他自己也不清楚,就是这样喜欢枪,别的人闲余时间都喜欢讨论女友之类的话题,他却总是爱擦着他的枪,那神情,似一个深深迷恋中的男人,给心爱的女人轻轻地描妆,力道恰到好处,深恐弄破女人那娇嫩的肌肤似。
二虎不喜欢用他的枪去杀人,他希望这支枪带给人们的是和平,现在光学瞄准镜里的哨兵该死吗?他没有时间去思虑这个问题。
子弹准确地击中了哨兵的额头,二虎为这个哨兵不幸,子弹穿过哨兵的脑筋的那一刹那,他自已对自己说,这就是战争,你的敌人不值得你的怜惜。
巡航导弹扎进那些伪装的民房的时候,刘斌对后面的队员一挥手,队员将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扔下了崖,一端利索地捆在了一颗稍大一点的树桩上,实在找不到比这更大的树桩,他们要从这里直接下去,准备发动突击。
小镇上没有人会有时间看这边,都在逃窜……,躲避……,玩命似的逃窜,没命似的躲避,试图找到能让自己活下去的安全点,爆炸,猛烈而剧烈的爆炸,整个小镇都在震荡,空气里混杂种浓浓的火药味,当然少不了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王二虎独自伏在荆棘丛中,没有跟突击队下去,瞄准具移到了镇府楼大门,食指坚定地扣下,他很自信,这个距离上,猎物撞到他的枪口上是没有逃脱的机会的。
“啪,”刚跨出大门的敌军军官栽倒了,只是一粒子弹,从眉心穿过去的,整个脑袋都被穿透,二虎知道,这人的脑袋肯定有半边被轰掉了。
“嘿嘿,”发自内心深处的*,周邦国很得意,现在的盛宴没有张军的份,自己可以饱餐一顿。
“开始攻击。”周邦国下达了命令。几乎是同时,加大了油门,直升机猛地窜上山头,小镇呈现在眼前。
密密麻麻,就如庄稼地里的蝗虫般,从山窝里突然冒出来似的,突击机群的出现带给敌人内心更多的震憾。
敌人失去了主意,……逃跑,还是抵抗……,当然还有另一个种选择,投降……。
低空突击机团如一群猎鹰,不断地低空盘旋,扫射,清出敌人的火力点,周邦国紧惕地搜索着,虽然地面上对直升机造成的威胁不多,但是不能小窥敌人的单兵防空武器,这种防不胜防的小东西会给自己造成致命的伤。
搭乘运输直升机的一个突击机动营兵分两路,一路降落在小镇通往山外的公路上,迅速展开,切断地敌人逃跑唯一路线,另一路在相反方向完成了机降,两路突击机动营开始朝小镇中间推进,狠狠地挤压起敌人来。
随着越来越接近政府楼,敌人的抵抗火力渐渐地猛烈起来,也许是军人特有的自尊心作崇吧,很快,自尊心就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崩溃了,每个敌人都经历了这辈子最难忘的场面。
刘斌的突击小队推进得很快,在距政府楼前二百米处暂时停了下来,被敌人的火力压得头也抬不起来。
原来这是小镇最繁华的镇中心地带,街道宽二十米左右,左侧一幢四层高的楼房,楼房带有显著的山里建筑特点,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满山遍地都是的乱石块,巧夺天工地修砌成这幢当地最坚固的楼房,当地的气候较冷,楼房的窗户开得很小。
现在这幢楼房成了敌人的碉堡,躲在里面朝试图冲过去的突击队员疯狂地扫射,交织成一道道火力网。
刘斌半蹲着观察着,不时有子弹飞过来,打在墙上,溅起火星。
已呼叫过武装直升机了,还等十分钟后才能到,兄弟部队那边也需要支援。
李全缓缓地移了过来。
刘斌,“能打中不?”眼神指向正不断喷着火焰的大楼二层临街的窗口。他不想在等直升机来,如果兄弟部队先突击进去,他要拿下政府楼。
李全伸头观察了一下,“你怀疑我的能力?那你等武装直升机吧。”眼神显得有些不屑。
刘斌微微笑,“那你负责搞定,回头请你一盒红梅烟。”
李全,“不行,这次难度这么高,最少一盒云烟,翻盖的就行。”
刘斌,“你小子,师长也才抽这烟。”
李全,“嘿嘿,低空突击师只有一个李师长,我这“炮神”也只有一个,乐意不乐意你看着办吧。”
刘斌,“你这是勒索。”
李全,“我就勒索你。”得意的笑,涂满油彩的脸上挂满了得意。
刘斌,“行,”痛苦地答应了,仿佛心都在流血,又被这小子坑了十块钱。
李全,“爽快,看我的了。”
刘斌,“火力掩护。”
动作太熟练了,太完美了,刘斌甚至感觉到这十块钱花得太值了,就这动作,买包软云他也愿意乐意。
在队友一阵弹雨洒在斜对面大楼二层的窗口周转的瞬间,李全已完成了装弹,瞄准,新形火箭筒如同张开了口的猛兽,只要他轻轻地搂动扳机,弹筒内那早就按耐不住的火箭弹就会扑上去,把大楼的敌人撕得粉碎。
李全显得很沉稳,这是一个“炮神”必备的素质,现在的这个角度要把火箭弹打进楼内的确有些难度,窗口很小,又是斜对着,很干净,李全稳了稳。
很干净,显得非常的利落,火箭弹丝毫不差,就象长了眼似的,硬是从窗口钻了进去。
“砰”火箭弹爆炸发出的声音很响,威力也很大,大楼二层窗口的机枪哑口无声了。
刘斌和李全搜索上了大楼二层,
刘斌皱了皱鼻子,屋里的血腥味太重了,地板上全是敌人的断胳膊残腿。
一名敌军似乎还没有断气,肚皮被火箭弹的爆炸切开,肠子搭拉出来,一只沾满血的手正捂住肠子,大口地喘着气,随着呼吸,不断有血冒着热气泡流出来,眼看是活不成了。
整个大楼很静静,静得只有突击队员和敌军伤兵的呼吸音。
刘斌朝伤员走去。
李全,“队长,”他的意思要不要给这个伤员补上一枪。
刘斌没有吭声,步伐有些沉重。
刘斌,“给我。”把手伸向了李全。
李全,“什么?”表情很惊诧。
刘斌,“急救包。”声音不大,但很威严。
李全没有吭声,从行军背囊里取出了一个急救包。递给了刘斌。“他没有救了。”
刘斌,“你试过了吗?”边说边蹲在了敌军伤员面前。
李全,“刚才他还是我们的敌人,凶残地想把我们杀死。”声音中夹杂着愤怒。
刘斌,“他现在是一名伤员。”
李全无语了,焦急地在边上转来转去,他知道,因为这个敌军的伤员的耽搁,政府楼肯定会被其它突击队拿下。
刘斌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救敌军伤员,只是觉得应该救他,就救他了。
李建设从战斗开始眼一直没有转过,始终盯着墙上的电子屏,这场战斗虽然没有昨晚围歼敌重装甲师那么大的场面,但是,这场不大的战斗却事关全局,他不是紧张,而是要亲眼目睹自己的突击师把敌人撕碎。
现在敌人成了瓮中之鳖,唯一逃生的路被低空突击师的下属突击机动团牢牢封死,就是借给他们一双翅膀,也别想飞出去。
突击……,轰击……,歼击……,敌人四处逃散,先是抵抗,再抵抗,然后逃窜,再逃窜,最后投降,全部投降,绝望中的敌人放下了武器,这个时候抵抗还者逃窜都是不明智的,最佳选择——投降。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说结束就结束,和来临一样,没有人会知道战争这玩意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
不过可以肯定是未来陆军,会被装上翅膀……
新兵入伍
山,连绵不断的大山,山里的人很少有人走出去过,山里人对山有种特殊的情感,走出去了,却又舍不得这山的纯朴,这山的伟大情怀,多年后又会回到大山。
“哇”的一声婴儿的哭啼,夜色下的山沟里传得特别悠远,李家老院子多了一个新生命,婴儿没有显得很特别,和山里的其他家的孩子刚出生一样,普普通通,唯一特别的就是嗓门特大。
男人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藏都藏不住,脸黑呦呦的,大凡见到熟人都是笑呵呵的,显得很憨厚,个子不高但很结实,就如一头牯牛般的结实,这人就是婴儿的父亲——李大刀。
院子里人都知道李大刀当过兵,听说还立过功,但这李大刀人虽好,就不爱说话,见人总是笑嘻嘻的,也爱帮忙,所以在村里人缘挺好。
大刀心痛自己的老婆,把早已煮好的红糖水鸡蛋端进老婆的屋子,山里人有个习俗,女人刚生了孩子,得马上吃一碗红糖水鸡蛋,补补身子。
老婆秀坐在屋里那雕花床上。
雕花床这可是秀嫁给大刀时,娘家做的嫁妆,秀的父母生了她后怎么也生不出第二个,对这个独生女秀特别的宠爱,从小没有干过什么活,生得是水灵灵的,成了山里十里八里都有名的美人,所以在选女婿上,是慎之又慎,左挑挑,右选选,最后看中了李大刀。
大刀的岳母坐在床边,见女婿煮好了红糖水鸡蛋端了进来,喜滋滋地接过女婿手里的鸡蛋,“大刀,来抱抱孩子。”老人家的心里也高兴啊,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这下好了,女儿的肚皮给自己争气,生了个带把的。
小家伙闭着眼,圆圆的小脸真可爱,喜得大刀嘴都快合不上,“太像我了,太像我了。”
“像你有什么好,黑不拉几的。”坐在床上的秀嗔骂大刀道,看着老公小孩似的神情,心里甜得啊,跟吃了蜜似的。
“呵呵。”大刀不善言辞,总是被老婆取笑长得黑,当然这是老婆秀的专利,没有人敢说大刀,不然大刀的老婆秀跟他没完。
接下来的日子,大刀一家都围着这个小家伙忙活着。
转眼就到了小家伙满月的日子。
这天,李家老院子热非凡,大刀的三亲六戚都来祝贺,大刀一直在笑,笑得脸都快抽筋了,客人实在太多,得招呼客人啊,在院子窜上窜下,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大刀的岳母,小家伙的外婆神情很庄重,手里捧着刚刚剪下的胎毛,嘴里念念有词“迎着风,不怕惊。”祈祷小外孙身体健康,象这大山一样的壮实。
接着开席了,大刀这次可舍得了,专门杀了一头肥猪,本来打算喂到过年的,生了个儿子,比过年还兴奋。
满院子里酒菜飘香,行酒号令,觥筹交错。
“大刀。”一个声音叫出大刀的名字,原来是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闻则远。今年都七十多岁了,戴一副老花镜,胡子跟头发一个样,全白了。
“闻老人家,你老一定要多喝几杯。”大刀见老人家主动打招呼,忙回答道。
“一定,一定,对了,你儿子取名了没有。”闻则远脸红红的,显然是喝了几杯酒的缘故。
“闻老人家,你老有文化,帮取一个名字,我敬你老一杯酒。”
大刀没有文化,取名字这事还真难倒他了,秀催促了他几次,他想了半天都是些李大猪啊,李二狗之类,把秀气得直骂,“你这死人,就知道生,连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取,以后别碰我。”想起来大刀都头痛,今天刚好这闻则远在场,他可是这山里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起个名字更不在话下。
“冲你这杯酒,我得好好想想。”闻则远捻着胡子沉思了一会。
“叫建设吧,长大了以后能飞出这大山,学到知识回来建设这大山。”
“李建设,这名字好,就叫李建设。”大刀乐得笑眯眯的,儿子总算有个象点样的名字。
李建设和山里的孩子一样,也向往着山外的世界。
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小建设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爸爸,山外有些什么?”小建设好奇地问,
大刀“儿子,山外的东西多着呢。”
小建设,“那我长大了要去山外看看。”
大刀,“儿子,那得等你先长大再说。”
小建设,“爸爸,那是什么?”小脸望着天空上一只翱翔的鸟问道。
大刀,“那是雄鹰,他们飞得很高,可以看到山外。”
小建设,“我也是雄鹰,飞了,飞了。”天空自由飞翔的雄鹰在小建设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要是我能像它一样多好,可以看到山外好远好远的地方。
小建设坐在大刀的肩上张开小手,学雄鹰展翅状,留下一路两父子的欢笑声……
带着成为雄鹰的梦想,小建设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老师都夸他双脑筋,直到十六岁那年,命运悄悄地改变了。
这天夜里,李建设听到了父母在屋里的小声的争论声。
秀,“大刀,我们不让儿子去行不?”
大刀,“儿子的事你别操心了,他这么大了,应该出去外面看看。”
秀,“可儿子走了,我以后见不着了。”建设在外面听母亲竟然小声抽泣起来。
大刀,“行了,你个女人家,就知道哭,儿子会回来的嘛。”
秀,“可万一不回来了呢。”
大刀,“嗨……,你怎么越来越变得这么小气了,行了,我向老婆大人你保证,儿子肯定会回来的。”李建设听到父亲那又是劝慰又是责怪的声音。
秀,“儿子不是你身上掉的肉,你当然不会心疼了。”
大刀,“这是什么话啊,难道说建设不是我的儿子。”
秀,“看你那狠心的样子,就不是你生的。”母亲故意气父亲。
大刀,“明天你不要送儿子了,你这样哭哭啼啼,会破坏气氛。”
秀,“我怎么就破坏了气氛了,你不让我送,你也别去。”
大刀,“我跟着儿子去不是还有事嘛。”
秀,“那我可不管。”听到母亲撒起娇来。
大刀,“行行,来,把眼泪擦了,明天不能这个样子,儿子是去见世面,要高兴才行嘛。”最后父亲投降了。
这一夜,刚刚十六岁的李建设躺在床上,反反复复难以入眠,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对未来多少有些迷惘。 。 想看书来
新兵入伍2
第二天早,天还没有亮。
蒙蒙胧胧中,传来不是很大的声音,李建设醒了过来,听到声音是发自母亲的房间,一定是母亲起床了。
李建设一夜都没有办法入眠,虽然对于未来在心里还是个迷,但还是显得有些兴奋,毕竟自己要走出这大山,到山外去,去见大世面。
“妈。”李建设轻轻地叫了一声,母亲正往灶塘里加着柴,听到他的声音回过了头来,火光映着母亲的脸,红通通的。
“建设,怎么不多睡会。”母亲开口了。
李建设,“睡不着,我帮你吧。”建设看到母亲一个人忙着,试图临走之前再帮母亲做点事。
母亲,“你去看你爸起床了没有,叫他赶快收拾东西。”
李建设,“那我去拉。”李建设知道母亲,母亲是一个很贤惠的人,家务事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
母亲,“去吧。”
大刀正在忙着收拾东西,往背篓里装着一些山里的特产,远方的战友来信叫他一起去的,一是为儿子的事,二是战友之间聚聚。
李建设看到煤油灯下,父亲的脸上都忙得出了些细汗。“爸,我来帮你。”说完也不等父亲答应,就拿起东西试图往背篓里装起来。
大刀忙伸手拦住了他,“建设,这装东西不是你这么随便装,要一步一步地来,你看这背篓虽不大,但要装下很多的东西,那就得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好位置。”父亲边说,边把东西有序地放了进去。
李建设看着父亲仔细的样子,仿佛悟到了什么。
天亮了,山里的早晨有些淡淡的薄雾,群山若隐若现,如仙境般地迷人。
大刀背着满篓的东西,不时跟院子里的人打着招呼。
李建设跟在父亲后面,院子里的人都没有急着吃早饭,孩子们蹦嘣跳跳,这也是山里人的一种纯朴,有人要出远门,都会自觉地送送,送上一两句祝福语,话虽没有文化人那样动听,但心意却是真诚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丝的羡慕,走出大山是一种光荣,回到大山是一种情怀。
老人的手,如枯树枝般,却很有力,紧紧地握住了自己学生,似不舍,又似给学生鼓励。“建设,一定要争气啊,记住我们山里人,就象这大山一样墩实,再大的风,再大的雨都压不垮我们。”
李建设没有说话,静静地任由老师拉着手,这个时候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鼻子里似有东西要流出来,酸酸的,这大山给自己的东西太多了。
李建设,“闻老师……。”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闻则远,“去吧。”老人松开了手,挥了挥。
李建设,“嗯。”转身跟着父亲上路了,后面乡亲们的眼光送了很远。
山路很难走,全是羊肠小道,路边的小草沾满了露水。
“妈,你回去吧。”母亲一直跟在后面,已经送了很远了。
“我再送送。”母亲回答,对儿子的依依不舍。
大刀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秀,你回去吧。”
“建设,一定要回来看妈。”母亲快要哭了。
李建设,“妈,我一会回来的。”
母亲的眼泪终于滚出了眼眶。
大刀,“好了,儿子都说了要回来的嘛,别哭了,回去吧,我们走了。”
走了很远了,李建设回头仍看见母亲那弱小的身影站在山哑口,朝他们望着,他从没有想到过,这一眼,却是看到母亲的最后一眼。
火车跑了好几天,对于第一次坐火车的李建设来说,新鲜感使他特别的兴奋,家里的牛的力气够大了,但这玩意比牛的力气还大,拉着好多的人都比家里的牛跑得快。
窗口外面的景色不断地倒退,被火车抛在了后面,开始是山,渐渐地势越来越平,平得一点山都没有了。
火车终于停了,两父子走下了火车。
眼前的景色和山里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天地,这里有楼房,还有从没有见过的有四个轮子的东西,后来才知道那叫汽车,也知道了这个城市有一个名字——北京。中国的首都。
新兵入伍3
这一年是正是1969年。
也是在这一年,中央开始部署我国重型直升机的研制项目,当时的一名老帅指示的目标很明确,要求这种直升机可运载一个排的兵力,这型直升机后来被命名为直-7。直-7采用六片桨叶的旋翼系统,装两台792涡轴发动机。设计指标为:最大起飞重量14400千克,有效商载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航程350千米,实用升限5000米。
在这里不得不回顾一下中国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1959年,那是一个充满热情但缺乏理性的时代,有句话叫,“胆子有多大,产量就有多高,”竟能吹到亩产上万斤的粮食,社会各行各业争先恐后,浮夸成风,这也催生了我国直升机工业。
“同志们,现在兄弟单位来人了,苏联老大哥也派人来了,我看啊,把直升机搞出来完全是没有问题。明朝有个叫徐正明的苏州人,他很牛气啊,他一个人都能搞出直升机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现在这么多人,还真不信抵不过一个徐正明,不能把这直升机搞出来……”会堂很多人,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坐在主席台上,扯着嗓子讲着话。
会场被掌声打断了几十次,台下面坐着的人群都面露兴奋的神情,显得异常的激动。把巴掌拍得山响。
领导看着台下人群,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双手平举,示意大家安静,他还要接着讲话。
“希望同志们,能够团结一致,借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东风,我们要超英赶美,把直升机这颗“卫星”放上天。同志们,有没有信心?”说到这时,台上的领导把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吼了出来。
“有。”台下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回答声。
这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厂礼堂举行的直5仿制动员大会,带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是在“大跃进”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但他仍标志着中国在直升机科研应用的一个开始,这一年是1958年。
1959年01号机进行了试飞试验,该机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飞行时间总计11小时31分,试飞小组认为该机性能可靠,可以交付使用。
首架飞机上天后,未经鉴定就陆续投产45架,总装了lO架,但这种未经过质检就投产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10架飞机全部存在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
1959年12月16日,工厂选择了质量较好的第6架飞机提请国家鉴定委员会验收鉴定,经过工厂努力争取,该机勉强通过了鉴定,于1959年2月19日颁发了鉴定证书。
1960年12月,国防工业贯彻“竣工产品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方针,决定对一些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整顿,直一5直升机也列入了彻底整顿的范围,要求重新进行试制。经过2年多的努力,改进后的直一5试制成功,并重新申请验收。
1963年7月,原三机部派遣技术组到哈尔滨飞机厂进行验收,12月11日颁发了新的鉴定证书,准予定型转入批量生产。
从1963年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到1979年停止生产,直…5型直升机共生产了545架,包括基本型437架、客运型86架、林业型7架、水上救生型13架、海测型2架。
直…5直升机存在发动机功率低、高温高原性能差、载荷较小等缺点,根本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
1966年8月,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设计师提出采用792涡轮发动机(即涡轮5,由湖南株洲肮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和哈尔滨发动机厂研制生产)的直…5改进型设计方案,希望用这种改进型直一5来取代直…5,改进型直…5后来被称直…6。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可行性试验,如模型样机的试制、模型风洞试验、全机静力试验等。方案提出后,立即生产了协调样机,确定直…6是在直…5基础上改型设计和换装发动机的以空降为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