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步-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洪景天坐好后,罗运中望着他说道:“景天啊,我刚才和大庆乡长商量了一下,决定这建码头的事,还要你多辛苦一点。这样,你设法联系一下杜县长和交通局水利局的领导,我们去请他们一些坐坐,把我们乡面临的实际困难,再向他们讲讲,一定要争取他们的支持,我们乡这个码头,可不能再拖了。”

    “罗书记说得不错,我们乡这个码头,早就该修了,景天同志,这个事我们就交给你了,只要县里同意我们建码头,我和罗书记一定给你记功。”钱大庆也在一边附和说道。

    洪景天听到两位领导貌视器重的话,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两位领导也太jīng明了,把请杜县长和交通局水利局领导吃饭的事,交给自己这个副乡长,如果事情办成了,那是两个领导知人善用,如果这事没有办下来,则是我洪景天办事不力。

    唉,洪景天在心里叹了口气,说道:“罗书记,钱乡长,既然两位领导发话了,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不过,能不能成,我可没有把握,你们也知道,这交通局和水利局的领导,我从来没有接触过。”

    “呵呵,景天啊,你这个态度就不对了,什么能不能成?这事你一定要办成,这可事关我们乡建码头的大事,你可不能敷衍了事啊。”钱大庆呵呵一笑,有些yīn阳怪气地说道。

    “好,既然钱乡长下了命令,我豁出去了,一定使出浑身力气,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任务。”洪景天咬了咬牙,发狠地说道。

    其实就算两位领导不发话,他也准备打电话给杜家国,询问事情的进展,只是,请县里领导吃饭的事,没有两位主要领导开口,他还真不能擅自作主。
第三十九章三人合伙
    ()    回到办公室,洪景天正在椅子上思考怎么向杜县长汇报,电话就响了,他随手把话筒拿起说了句你好,就听到杜少强的声音传了过来。

    “景天,我是少强,那天你说的那个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行,要不,你到县里来,我俩再仔细商量一下?”

    “好啊,我这就回县里。”洪景天正想着如何请杜县长以及相关领导吃饭的事,现在杜少强答应和自己合伙办沙石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当面向杜县长汇报。

    放下电话后,洪景天又给钱大庆乡长和罗运中书记打了过去,说了自己准备到县里去一趟,争取谈妥和邀请杜县长和交通局、水利局领导吃饭的事。

    罗运中和钱大庆没想到洪景天还是个急xìng子,刚刚给他布置了工作,他就急着去完成,心里对他自然有些赞赏,就都一口答应他只管去,有什么进展,可以随时打电话汇报。

    洪景天到桐坪乡后,只要自己离开乡里,他都先向两位主要领导说一声,让两位领导掌握自己的行踪。而且工作上有什么事,他也注意随时向两位领导汇报。

    虽然自己在主要领导的心目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信任,但他还是十分注意这些细节。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洪景天匆匆赶到河边,正好雷老五的船刚准备拆回跳板,雷老五远远看到洪景天,忙让手下把跳板又放下,自己向洪景天挥着手,站在船头。

    洪景天刚一上船,雷老五就几步上前问好,然后把烟敬上,陪着洪景天说话。

    到了蓬溪镇,雷老五护在船头,让洪景天率先上岸,并恭敬地问洪副乡长什么时候回乡里,洪景天笑着说道:“雷老板,这次到县里办事,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办好。”

    雷老五嘿嘿一笑,说道:“洪乡长,那等你回来,我来做东,我们聚聚,我听说洪乡长酒量不错,不知洪乡长能否赏脸?”

    “雷老板相邀,我哪能客气?到时一定好好喝喝。”洪景天豪爽地说道。

    这雷老五在桐坪乡也算小有名气的人物,而且洪景天从别人的嘴里知道,这个雷老五,为人豪爽仗义,心里也存了结交之意。

    雷老五一听洪景天答应了,顿时激动地说道:“那就说定了,等你回来联系。”

    洪景天和雷老五握手告别后,乘车赶到县里,和杜少强联系了一下,杜少强让他在县委大院外面等他。

    洪景天在那里等了一会儿,杜少强就从里面匆匆出来,两人找了一辆三轮,往杜少强父母家里走去。

    到了门口,杜少强掏出钥匙,打开门把洪景天让进去。

    洪景天看到杜县长和宋阿姨都没在家,也就顾不得形象,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顺手接过杜少强递来的茶,轻吹了一下,喝了一口,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说道:“少强,这桐坪离县城也太远了,坐了几个小时的车船,弄得我腰酸背疼。”

    杜少强看了洪景天一眼,笑道:“你也不用埋怨,说不定再过两年,桐坪乡到县城,就用不了两个小时了。”

    听到这话,洪景天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怎么,国道的事定下来了?”

    “呵呵,我听老头子透露,省里已把方案基本定下来了,只等实地勘测,就要上马启动。”杜少强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洪景天兴奋得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

    随后,杜少强和洪景天围着茶几,商量在桐坪乡合伙办沙石场的事。

    原来,杜家国从省厅同学那里,知道国道的事基本定下来后,就对儿子和洪景天合伙办沙石场的事,表示赞同,不过,为了慎重,他要求两人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开办,而要找信得过的人出面。

    最后,杜少强就和他一个远房表哥宋小龙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他出面承包。

    这宋小龙只比杜少强大几岁,是他母亲一个堂兄的儿子,以前在一家采石场干过,对采石场的一些流程和管理,比较熟悉。

    当然,更主要的,是这宋小龙为人不错,再加上又有这么一层关系,自然信得过。

    洪景天听到杜少强这一说,自然没有意见,反正他也不能出面,只能让自己的姐夫到沙石场帮着管理,可他姐夫石柱山一直在农村干活,根本没有出过远门,让他帮着跑跑腿什么的,还行,如果让他负责一个沙石场,洪景天还真不放心。

    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觉得要让宋小龙尽心尽力,还是决定给他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至于其余的股份,洪景天和杜少强各占一半。

    两人刚把这事谈好,就听到开门声,洪景天抬头一看,是宋玉梅回来了,连忙站起来尊敬地说道:“宋阿姨您回来了?”

    宋玉梅一看是洪景天,就高兴地说道:“是景天来了,少强,你陪景天,我去做饭。”

    宋玉梅和洪景天打了招呼后,放下挎包,就进厨房做饭去了。

    洪景天和杜少强聊了几句,宋家国也拎着皮包回来了。看到洪景天,自然也很高兴,晚饭的时候,还让洪景天和杜少强陪着喝了两杯。

    在饭桌上,听到洪景天说乡里希望请他和交通局、水利局的领导吃顿饭,略为沉思了一下,杜家国就爽快地答应了,并表示交通局方面,他可以打招呼,只是水利局方面,还得桐坪乡自己想办法。

    当然,具体时间,还得等杜县长来定。

    洪景天见此,自然满心高兴,只要杜县长答应了,这事就好办了,水利局方面,自己干脆推给罗运中和钱大庆,再说,听杜县长的意思,这顿饭最好只请交通局的,至于水利局的领导,可以另外找时间再请。

    从杜家国家里出来,洪景天和杜少强找到宋小龙,三人商谈了合资办沙石场的细节。

    这桐坪乡那片河滩,现在看来无人问津,但这只是因为桐坪乡没有重点工程项目,如果这码头工程一下来,那些有眼光的人,自然会发现这里面的商机的,他们三人要做的,就是抢在建码头的工程跑下来之前。

    再说,还有一个需要海量沙石的国道改线工程。

    回到乡里后,洪景天先向罗运中书记和钱大庆乡长汇报了这次县城之行的情况,罗运中听到杜家国副县长勉强答应和桐坪乡的领导吃饭,顿时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景天同志辛苦了,等这件事忙完,我放你的假,让你好好休息一下。”

    “谢谢罗书记,罗书记,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去忙事了。”洪景天恭敬地和罗运中说了一声,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这宋小龙到乡里投资沙石场的事,洪景天和杜少强反复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由宋小龙直接找到村组,然后再找乡里,洪景天则装着不知道这件事。不然的话,像罗运中和钱大庆这些jīng明的人,肯定会把这事和建码头的事联系起来,那样就会增加很多变数了。

    第二天,洪景天借着到村里检查工作为由,带着肖志刚和包村干部李之石,往杉树村去了。

    ;
第四十章下乡(上)
    ()    杉树村在桐坪乡zhèng ;fǔ后面的大山上,洪景天带着肖志刚和李之石,出了乡zhèng ;fǔ,沿着那山间盘旋曲折的山路,汗流浃背地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爬上了一个山坳。

    听肖志刚说这里已是杉树村的地界了,再往下穿过前面那片林子,就是杉树村的雷公坡。

    杉树村的村长尹国伟,就住在雷公坡的尹家大院。

    站在山坳上,回头看见富阳河在群山之间曲折宛延,洪景天顿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兴致勃勃地说道:“志刚,小李,我们休息一下。”

    看到洪副乡长站在高处欣赏风景,肖志刚忙把背在身上的水壶取下,递了过去,“洪乡长,你喝水。”

    洪景天赞赏地向他点了点头,接过水来,痛快地喝了一大口,又递给肖志刚。

    肖志刚把水壶小心塞好,背在背上后,这才取下另一个水壶,喝了起来。

    桐坪乡的干部下乡,大部分时间都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遇到计划生育突击的时候,翻山越岭,更加辛苦。于是乡里就统一采购了一批军用水壶,用以解决路上的吃水问题。

    洪景天不知道这些情况,但党政办本来就负责这些工作,肖志刚自从不时跟着洪景天下乡之后,干脆就主动接过了为洪景天背水壶这个光荣的任务。

    这站在高处,洪景天发现山间的景sè还是不错的,到处古木参天,其间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还有阵阵微风吹过,再衬以溪流的叮咚声,别有一番清幽的美。

    不过,洪景天还是发现,虽然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其实论起实际距离,并不太远,只是其间,有一个峭壁,需要绕过去,自然就费了不少时间,如果修公路,直接从这山崖上过去,自然能缩短不少的路程。

    作为负责联系杉树村的副乡长,洪景天一路观察,盘算着将来修公路的线路。

    虽然现在全县还没掀起修乡村公路的**,但作为天阳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洪景天还是明白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的。

    他知道,制约桐坪乡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交通问题。如果交通得到改善,凭着桐坪乡山上丰富的竹木资源,一定会在经济上跨一个台阶的。

    就这样一路看着,不一会儿,就到了雷公坡,肖志刚在前面带路,三人直接到了尹家大院。

    说是大院子,其实是两个四合院连在一起的木质老屋,大门正对南边,几步石级之上,是一个高大的朝门,上面还有两扇很有年月的大木门,只是门上全是岁月浸蚀的痕迹,其中还有几个细小的洞孔。

    李之石是这个村的包村干部,在这里是常客,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看到洪景天对这那扇大门很感兴趣,就走过来,指着那几个小孔说道:“洪乡长,这几个小孔,就是当初土匪抢劫尹家大院的时候留下的。”

    “哦,还有这事?”洪景天顿时来了兴趣。

    随后,李之石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尹家大院的历史,三人正围着那大门观看时,尹国伟已得到消息,从里面激动地跑了出来。

    “洪乡长,李干事,肖干部,稀客稀客,快进来坐。”

    “呵呵,看来我们运气不错啊,尹村长正好在家里。”洪景天朗声一笑,和尹国伟握了握手,然后在尹国伟的带领下,进了大院。

    尹国伟住的是后面那个院子的西厢房,他把洪景天三人领到家里刚坐下,他妻子李玉英就急忙端着泡好的茶,送了过来。

    一番递茶递烟,四人之间就烟雾缭绕了。

    寒暄了几句后,自然尹国伟就问起了洪乡长一行下来的目的,在知道洪景天只是下来了解村里的工作情况和灾情后,尹国伟放下心来。

    他们这些村干部,最怕的是乡里干部下来督促搞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抓那些想超生的妇女,更是得罪人的活,每次他们这些村干部在前面带路,后面就有无数的村民,用手戳他们的背脊骨。

    更有甚者,还有指着他们骂断子绝孙之类的。

    其次则怕乡里下来人催收农税提留,这也是一个苦差事。杉树村的百姓普遍很穷,但就是再穷,这农税提留还得征收,不然的话,全乡这么多干部的工资,到哪里去找钱来发。

    所以,每次催收农税提留,尹国伟都得硬起心肠,哪怕是面对家里揭不开锅的村民。

    有时为了逼村民借钱交农税提留款,还要牵猪放牛捉鸡什么的。

    既然到了村里,除了和村长见面以外,洪景天自然还得和村支书唐光元碰过面。

    于是,在尹国伟的家里呆了半个小时后,洪景天拒绝了尹国伟提的,在他家里吃午饭的建议。三人又在尹国伟的带领下,往唐光元家里走去。

    唐光元的家,在雷公坡的对面羊儿坡,刚出了朝门,尹国伟就指着对面山坡上一处冒烟的房屋说道:“洪乡长,那就是唐支书的家。”

    洪景天打量了一下,尹国伟的家离唐光元的家并不远,如果声音大一点,这边喊话,那边说不定都能听见。

    四人往下走了一百多米之后,尹国伟一下子跳到一块大石包上,两手拢在嘴边,突然大声喊起来。

    喊了五六声之后,对面山坡上,就传来了答应的声音,洪景天知道那就是唐光元了,果然,尹国伟得知对面的唐光元听到自己的声音后,就告诉他,说乡里的洪乡长他们来了,马上到他家里去,让他准备午饭。

    这山里的路,看着近,可一走就是老半天,从尹国伟家到唐光元家,要先下到沟里,然后再爬上山去。

    四人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气喘吁吁地爬到。

    唐光元早在用树枝编成的篱笆院门外等着,看到四人上来,急忙抢上前来,有些歉疚地对洪景天说道:“洪乡长辛苦了。”

    “呵呵,让唐支书久等了。”

    等唐光元和肖志刚李之石打了招呼后,大家跟在洪景天的后面,走进了唐光元的小院。

    跨进那道简易的院门,洪景天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鼻子一酸。

    原来,呈现在洪景天面前的,竟然是四间用竹片编的墙壁和木头建成的茅屋,屋顶上的茅草经历了一个夏天的rì晒雨淋,早已不再平整,显得沟壑纵横,其间,还茂盛地生长着几丛荒草。

    没想到,一个村支书的家,竟然这般模样,那全村百姓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了。
第四十一章下乡(下)(求收藏)
    ()    洪景天心情沉重地跟在唐光元的后面,走到那小院里,这时,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手里提着两条长板凳从屋里出来,肖志刚和尹国伟连忙跑过去接下,尹国伟口里说道:“嫂子,你身体不好,我们自己来端就行了,你休息吧。”

    “没事,尹村长,洪乡长可是第一次到我们家里来,你陪着洪乡长说说话吧,我去做饭。”那个妇人有些不安地看了洪景天一眼说道。

    “嫂子,要不,我去帮你做饭。”尹国伟笑着说道。

    那妇人一听,慌忙摇着手说道:“不用不用,尹村长,有清容和学敏帮厨,不用麻烦你们。”

    尹国伟听到唐光元的儿媳田清容和女儿唐学敏,都在里面帮忙,也就没有多话,而是跑去拿了茶杯之类,过来围在一起,陪洪乡长说话了。

    洪景天简单询问了一下唐光元家里的情况,知道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唐卫国今年二十三岁,去年和南风坳的田清容结了婚。两个月前,儿子外出打工了,媳妇田清容就在家里帮着干些农活,女儿唐学敏,今年十六岁,初中毕业后,本来想出去打工,可是唐光元夫妇不放心,就让她在家里呆着。

    这时尹国伟过来坐下后,洪景天就止住话头,喝了一口茶,扫了唐光元和尹国伟,平和地问道:“唐支书,尹村长,乡里让我负责联系你们村,说实话,我对村里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很多具体的工作,还得你们去做。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我负责联系你们村,我们就绑在一起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就一定能把村里的工作搞上去的。这样,你们先把村里的情况,详细说说吧。”

    说着,洪景天从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和笔来,做好记录的准备。

    既然乡里让自己的联系杉树村,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为杉树村做点事。

    特别是沿途看到杉树村的好一部分村民,还住在低矮的茅屋里时,他想为杉树村做点什么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听到洪副乡长这话,唐光元和尹国伟苦涩地对视了一眼,又吸了一口烟,唐光元对尹国伟说道:“尹村长,既然洪乡长要了解村里的情况,那你就介绍一下吧。”

    说完,唐光元又开始闷头吸烟。

    作为全乡最穷的村的支部书记,唐光元一直感到很惭愧,每次到乡里参加村组干部大会,他都自动坐在角落里。

    这时洪副乡长要了解情况,他在心里暗恨自己的无能,当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却没能领着全村人民摆脱贫穷,就是自己这个支部书记,也是住着茅草房,他脸上无光啊。

    尹国伟硬着头皮,把村里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这杉树村,因为是桐坪乡最远而且海拔最高的村,所以虽然面积很大,但人口并不多,只有四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四百七十八人,离桐坪乡最近的,是雷公坡组,而最远的,则是南风坳组,那个组再往上走,就是桐坪乡和青树皮镇交界的地方。

    不过,那里是南华山的山脊,上面全是国有林。

    杉树村整个村以山地为主,除了雷公坡外,其余三个组除了坡地,连一块水田也没有,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和土豆。

    可以说,一年四季想要吃点大米饭,都要到桐坪街上去买。

    幸好每户人家的责任地都很辽阔,所以这玉米和土豆还是很多,倒也不虞饿肚子,而且这多余的粮食不好处理,于是每家喂了不少猪,可这猪要弄到街上去卖,却又十分艰难。弄到最后,每户人家吃肉倒比吃大米饭更方便了。至于的玉米饼子,更是杉树村的一大特sè。

    就在尹国伟汇报的时候,唐学敏穿着一件洁白的衬衫,端着一盘玉米饼子羞涩地走了过来。

    唐光元接过女儿端来的玉米饼子,热情地说道:“洪乡长,这是我女儿唐学敏,学敏,叫洪乡长。”

    “洪乡长好!”唐学敏有些敬畏地望着洪景天,恭敬地说道。

    “你就是唐学敏,不错,你怎么没读书了?”洪景天关切地问道。

    没想到这女孩子脸sè一暗,低头说道:“我没考上。”

    这时唐光元抢过话头,热情地招呼道:“来,大家尝尝我老伴做的玉米饼子。”

    洪景天见此,不再多问,转头看到那金黄sè的玉米饼,再闻着那阵阵诱人的香味,不由食yù大增,伸手取过一个,一下塞进嘴里,用力一咬,连声说道:“唐支书,你这玉米饼味道真不错。”

    尹国伟和肖志刚、李之石看到洪景天大吃起来,哪会客气,自然也是伸手拿起玉米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一连吃了几个后,唐光元在洪景天的要求下,把他们带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山崖上,洪景天看到对面山坡上,全是茂密的树木,其中还有成片的杨松和杉树之类,因为站得远,不好估计这些树木有多大,但看那树林的情景,应该是人工林。

    果然,唐光元指着那一片杨松林说道:“洪乡长,那片树林是十多年前,为了影响上面植树造林的号召,我们全村的人,整整用了一个冬天,才造起来的杨松,现在这些杨松都到了砍伐的时候了,可就这交通条件,就是砍伐了,也没法运出去。”

    “唐支书说得没错,前几天我还抽空去看了看,那些杨松的树尖,好多被大雪给压断了,其中有些杨松,树心开始腐烂,如果再不想法处理,恐怕再过几年,这片林子里的木材,都要烂掉了。”尹国伟担忧地说道。

    杉树村的海拔较高,每到冬天,都会下雪,有时雪下得大了,不但是山上的竹林会被压断,就是树木,也会有不少被压断压倒的。

    而当时造林的时候,只考虑到杨松长生速度快,没有考虑到杨松的树尖如果被雪压断,或者被风吹断,树尖的断头就会进水,那树就会从树尖开始往里面腐烂。

    每年林业局都会给各乡镇下一批雪压木指标,就是让下面的乡镇,处理好这批受损的林木。

    桐坪乡每年也有一批指标,只是现在富阳河上不准放漂木了,所以前来购买木材的商家,也不见了。

    其他村的木材都销不出去,更何况杉树村的木材。

    站在山崖上看了半天,洪景天除了觉得这杉树村景sè不错外,还真没有想到发展的路子。不过,在他的有意打听下,还是知道杉树村不但竹木资源丰富,山上还有不少野生的药材,当然,野生动物也不少,甚至还有狗熊之类。

    不过,这也只能说明杉树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得不错,要想从这上面做点什么文章,还得另想办法。

    直到唐学敏跑来喊他们回去吃饭的时候,洪景天才收回远眺的目光,带着他们回到唐光元的家里。

    吃过午饭,洪景天让唐光元和尹国伟带路,三人到那几户受灾群众家里看望,当然,洪景天还是一家给了五十元的慰问金,鼓励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表示党委zhèng ;fǔ会根据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一定的救济补助的。

    ;
第四十二章乡里的稀奇事
    ()    山间的晚上还是很凉爽的,在尹国伟家里喝了酒后,洪景天拒绝了尹国伟玩牌的提议,四人围坐在他屋后的一棵大树下,边抽烟边闲聊。

    整整一天,洪景天的脑子里,都是思考着杉树村的发展,这时自然而然的,话题就转到这个上面来。

    李之石是乡农技站的农技员,负责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之类。这时的农技站,在乡里的几个站所之中,还算是个油水充足的部门,因为农技站不但负责技术指导,还兼营种子农药化肥之类,特别是化肥,农技站能从县农业局拿到不少指标,至于种子之类,基本上他们独家经营,。其收益自然可观。

    李之石虽然只是普通的农技员,但因为部门吃香,对所包村里的工作,就不怎么热心,一般都是推不掉的情况下,才跟着领导下来跑跑。这时看到洪副乡长对杉树村的事非常cāo心,就望着洪景天说道:“洪乡长,要想改变杉树村的面貌,我看首先得解决交通问题,不然,就是有好的产品,也运不出去啊。”

    尹国伟在一边狠狠地吸烟,似乎跟手里的烟过不去似的,他听到李之石这话,把快燃完的纸烟又狠吸了一口,把烟头一下子按在地上,对洪景天说道:“洪乡长,李干事说得不错,如果不是交通不便,单是我们村的那片林子,就可以卖不少钱,而且我们村很多村民,都有自己山林竹木,可惜,这些东西,只能让它烂在山里。”

    洪景天听到这里,眼光一闪,说道:“尹村长和之石说得不错,要想彻底改变杉树村的面貌,还得首先解决交通问题,不过,你们也知道,我们全乡现在还没有一条公路,更不用说通村公路了。所以,这路的问题,我们还得从长计议。不过,我听唐支书说这山上的药材很多,是不是可以组织村民采点药材什么的,多少也可以卖点钱啊。”

    下午听到唐光元说山上的药材丰富,洪景天就动了这方面的想法。

    “药材?”尹国伟诧异地看了洪景天一眼,“洪乡长,不怕你笑话,这山上倒是有不少野生的药材,可认识药材的村民,全村也没有几个,而且这药材,都长在山林深处,山高路陡,十分危险。前年,我们村的董老大,就是上山采药,不小心摔下岩来,当场就断了气的。再说,就算采来药材,这销路也成问题。”

    听到尹国伟这样说,洪景天这才想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这山上有药材是不假,但也不能过度的采摘,不然的话,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绝种的。

    不过,几人在大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两个小时,洪景天还是受到了不少启发,脑子里就杉树村的发展,开始逐渐形成思路。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只要国道改线的项目一上马,这公路会从杉树村穿过,这样一来,杉树村的交通状况很快能得到改善,而杉树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雪梨之类的水果生产,如果把杉树村建成水果生产基地,再加上丰富的竹木资源,杉树村的经济,一定会得到飞速发展的。

    只是这国道改线一事,现在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他可不敢随便透露出去。

    “之石,你是农技员,我今天看了一下杉树村的地形,如果我们号召村民种水果,你认为种什么最好。”虽然洪景天认为杉树村适合种雪梨,但李之石是农技员,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肯定比自己丰富,他觉得还是听听李之石的意见。

    “种水果?”李之石一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