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签约,签来了十年的休战
1.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是四个条约的签订,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是: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西方由此认为,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条约要点吧,因为是它们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之旅;给中国打开了异域的文明之窗;更关键的是,某些方面直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相关:
(一)中英《南京条约》各要点
(1)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护身家安全。
对清政府来讲,此条很没劲。华英人民彼此友睦且不说,英国君主居然与大清皇帝平起平坐了,清国自称大清,英国也厚颜无耻地跟着自称大英了,大清皇帝天下共主的虚荣,就这样被蕞尔小英给掀没了。还有,中国先天缺少西方社会所谓的契约精神,借用卢梭的概念,中国社会应该是由〃绝对的权威〃(官僚)与〃无限的服从〃(百姓)构成的。虽然卢梭认定这种约定〃无效而且自相矛盾〃,但是谁让中国知识分子中永远没有卢梭这号人物诞生,谁让中国百姓对于〃无效且自相矛盾〃的约定不亦乐乎地遵循呢?真是不幸生在大清朝啊!'
问题是,英国百姓不接受这种不幸,他们的政府替他们向清政府招呼:俺百姓住尔国者,身家安全尔等负责!这一条咱觉得很过分,可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识,更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石。不保护国民的身家安全,那叫什么政府?于是乎,清政府面对中国百姓,依然可做它的传统政府,百姓是它的羊羔,宰不宰,如何宰,任由它;清政府面对英国百姓,就得做现代政府了。所谓的现代政府,对内来讲,它只不过是国民意愿的执行人,是以国民的名义在行使着国民所委托给它的权力,而且只要国民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对外来讲,按《奥本海国际法》,政府得执行所谓的国际标准规则,也就是外国人的人身待遇问题,〃有一个最低的文明标准存在,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即须负国际责任,这是屡经确定的规则〃。问题是,清政府眼里的夷人,类似畜生,地位还不如它圈养的中国子民,对待他们,何谈什么文明标准和国际规则呢?
总之,大清还是个野蛮政府,英国条约却愣规定它担负起现代文明政府的责任,这要求也太高了些。清政府做不到,麻烦也就不断了。
(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条,咱这边一般简化为割让香港,很不尊重大清统治者的情绪。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2)
巴麦尊外相原先看中的是珠山,因为有关人士一再向他推荐这个地方,当然他们认为定海也不错。但是由于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义律(Charles Elliot)都偏好香港,璞鼎查(Henry Pottinger)遂遵从了这些前辈的意愿。香港港口广阔隐蔽,不拘风雨如何都能进出自如,且具有东西两面各有一入口的极大便利,于是乎,英国最后选择了香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香港当时也就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清政府倒不见得怎么在乎它。政府在乎的是,王的自尊与威权。可能是潜意识里的自我安慰吧,道光在谕旨里的用语一度是〃赠予〃,条约里则用成了〃给予〃。〃赠予〃可能更好听,但是英国人不接受,只给翻译成〃给予〃。不管怎么说,〃给予〃比〃割让〃好听些。还有,琦善之前签川鼻草约,仅是准英国寄住香港而已,但是现在的国人都还跟他急。急的原因不外是:要割让,也只能由皇上亲自来!一句话,只准皇帝公然卖国,不许臣子私自授土!失土事小,皇权事大!
(3)英国人民可以携家眷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贸易通商;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住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这一条款,被我们简称为五口通商。从此,中国的广州一口通商制宣告终结。从此,夷妇也可以进入中土了。不过,中国女人跟她们学坏,还得老长的时间才行。别说学坏了,就是接触一下,都是政治与道德问题。比如浙江宁绍台道咸龄的老婆,虽然姓名不详,但在国门开放之初就与夷妇来往,实属顶风作案,以至于她的老公受连累,被人狠狠地参了一本。参他的人是江西学政张芾。
学政是什么东西呢?宋代时是大学里的教授,清代时已是与督抚平级的政治官员了,所管事项约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掌管治下文武生员的考课与升降,除此之外,大约还要管治下的道德风化,所以也算兼了省宣传部部长的角色。他参奏这个咸龄太不像话了,在上海任职苏松太道时,其老婆居然〃与夷妇往来,损国体而拂舆情,隳军威而壮寇志,莫此为甚。〃
道光一听,丫丫丫,这还了得?赶紧着人查办。幸亏查办者、浙江巡抚吴文镕还算厚道,说那都是谣言,咸龄的老婆从来没有与夷妇来往过,只在宁波管理海口时,逢年过节,夷领事非得请该道及府县等官员到其馆里吃饭,夷人表现得很恭顺,咸龄等就去了,过后又回请对方一顿,仅此而已。道光一听,原来就大清男人与洋人来往了,大清女人没有与夷妇接触,长出一口气,放过了咸龄。对清政府来讲,洋男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洋女人。所以洋女人虽然进了中国的地盘,但是中国女人就不跟她们接触,气死她们!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3)
(4)清国赔偿损失及战费。
赔偿总数是2100万元,三年半内分期付清。对于清国政府来讲,他们认为这笔赔款多乎哉?不多也。投降三人组里的牛鉴大人,在给英方的照会中表示,对于英国既讲诚信又不贪财的品质〃尤深佩服〃。
2100万元的赔款,具体可分为三笔。第一笔,广东十三行行商欠款,300万元,双方没有争议。当时的英国理气壮地认为清国政府应该拿出这笔钱。原因就在于,英国一直叫唤自由贸易,但清国政府却愣是鼓捣出一个不官不民、非驴非马的十三行来垄断外贸,他们还不起外债,或者破产了,清政府当然得替他们买单。
第二笔,军费1200万元。据马士说,取代巴麦尊担任外相的阿伯丁(Lord Aberdeen,托利党人,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堂兄,1841年取代巴麦尊担任外相。1852…1855年担任英国首相)并不想借此机会对中国政府漫天要价,一是不想增加中国政府的负担,二是不想因赔款问题使谈判破裂或者战争延长。马士所言可能是对的,了解阿伯丁的人都知道,他不但对战争深恶痛绝,而且担任外相期间,还帮助希腊获得了独立。总之,由于阿伯丁的原因,英方所得军费赔偿〃不致超过实际费用是可以假定的〃。
第三笔,林钦差所没收和销毁的鸦片赔偿600万元。对于林则徐销毁的鸦片,中英双方当时都有估价来着。中国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林则徐的估价。英商全部交出鸦片后,他给道光上奏说:〃此次收缴全清,夷人成本千余万金已成虚掷〃,虎门销烟一半后,林则徐在奏折里再次谈起烟价:〃今即以贱价核算,每箱亦须六百余圆,合计两万余箱,不下一千数百万元之值〃。英国方面,当初巴麦尊执政时估价是618万多元,当时的反对党(托利党)使劲地攻击和谴责执政党(辉格党)发动战争的不义及政府支持鸦片贩子强卖鸦片给中国的罪恶。所以,1841年9月取代辉格党而上台的托利党就不好意思再要高出这个数额的赔偿费了,尽管他们最后估算的鸦片原价高达1100万元。不过按马士的意思,鸦片价不能再高了,就应该低廉些,因为放别的市场,即使贸易再自由,也不会一下子吸纳2万箱的鸦片的。所以,英方就是把自己的鸦片打了对折批发给林则徐的,还算厚道!
不过,清方物质损失有限,但精神损失太大了。因为虎门销烟,扬眉吐气就那几天,之后,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开始了受伤的历程,这一受伤就没个完,今天虽然从地上捡了起来,但后遗症还是落下了。境外随便有个议异,对人家来说是常识,对咱来说就是别有用心甚至反华势力在行动了。
关于赔款,除按期未交足数的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之外,还有一项附带规定:大清皇帝允准各项条约实行了,并且交清了600万元的鸦片赔偿费后,英军退出南京等处;五口全部开关通商,且2100万元的赔款全部交清后,英军退还定海之舟山及厦门之鼓浪屿小岛。相对于人质来讲,这叫地质吧。
虹←桥书←吧←。←
第4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4)
(5)取消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垄断制度。由于公行垄断众所周知的弊端,所以英国人下定决心要取消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垄断制度。他们的目标达到了。旧的行商虽然没有取消,但是新的行商可以参加进来,英国商人得到了所谓的选择权……我愿意跟谁交易就跟谁交易。他们认为,这才是幸福生活的本源。十三行贸易垄断被取消,也影响了一部分中国商人的生计。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他不说,单说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一家就是因此而家道中落的。他曾祖原是广东茶商,依附着十三行从老家婺源贩运茶叶而发家,到詹天佑父亲这一代,鸦片战争爆发,十三行贸易垄断被取消,詹家从此一蹶不振。其父母因为政府几两银子的补贴而甘愿送孩子到鬼国留学,主要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士分析,广州人在鸦片战争后的仇外情绪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分析得也对,垄断一取消,有些人的既得利益就不保了。
(6)英货在五口的税率均秉公议定,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英货在港口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运遍天下,内地税不得加重。
从马戛尔尼1793年使华到1842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英国人希望清政府税目公开划一,别私下瞎收乱罚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但是这种实现是以伤害清政府的自尊为前提的:第一,税例不是清政府自己说了算,得跟英人商量,以后想增个税,也得与英国人商量;第二,五口税率不自主也就罢了,内地税也不自主,虽然没规定个准确的数目,但总的精神是以轻为原则。这个可能对百姓、对清政府都有好处,但是谁让外国逼咱来着?俺虽然富国穷民甚至穷国穷民,但是您逼俺穷国富民、甚至富国富民,那也伤俺自尊啊!
(7)释放被禁的英国人,赦免中国汉奸。释放英国人就不说了,关键是释放中国人等。可能是因为中国政府与民众制造汉奸时历来有扩大化的倾向,所以英方专门规定,凡系中国人,只要跟英国人打过交道者,均由大皇帝降谕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监禁者,亦加恩释放。总之,不管真汉奸假汉奸准汉奸,一律请清政府对他们放手!其实,鸦片战争期间,政府最头疼的除了外患,就是内奸,对后者处理从不手软。条约如此规定后,清政府以后只能悄悄地处理了。
(8)中英两国之间完全平等,互称为大,两国君主在条文里具有同等尊严,两国官员平行来往。这是最滑稽的一条。原先吧,咱眼里没有任何夷人,现在呢,夷人把咱打服了,然后要求咱,两国平等啊。对清政府来讲,天底下哪有这样不平等的事啊!
(二)中英《虎门条约》各要点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5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5)
(1)值百抽五的进出口税率。
190宗左右的进出口货物,基本上按值百抽五的原则收税;但是茶叶例外。因为那时的中国对茶叶有天然的垄断权,所以规定出口税额是10%。英货从五口进入内地的子口税,英国要求不得多征,但是也没规定出什么数目来,仅一句〃照旧轻纳〃。
(2)领事裁判权制度。英人与华民遇有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这就是所谓的领事裁判权制度。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不同。治外法权本指一个国家的外国代表在他国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它是互惠的。领事裁判权则不同,它是一项扩大了的治外法权,也就是说,把国际法里所规定的外交特权延伸到了侨民身上,居住在他国的外国侨民,不受当地法院审判,只接受本国领事裁判。
长期以来,英国认定中国不属于文明国家,其标准之一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他们认为:第一,中国的法律野蛮,酷刑逼供,不合人道,威吓有余,感化不足。第二,中国法律不公正,故杀、误杀不分,还搞连坐。第三,中国的司法制度不良,官吏腐败,嘴里讲理,心里想的是钱,裁判时望着荷包任意处理。
英国的认定是对的。中国刑法,野蛮而不公。比如刑堂上的笞杖。衙役们既可以在一个人的光背上虎虎有声地打一千个大板却不致产生个水泡;也可以只打三下就让人出血,真正做到〃血肉横飞〃。关键就看你家是否有人是否出钱了。而衙役们的这种技艺,那也是训练出来的。据说训练的方法是两人面对面跪下,轮流打击一块放在他们中间的豆腐,直到他们学会在每一次击打时都能发出巨响,却丝毫不损伤豆腐细嫩的表层才算练成。另一种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就是要在用刑时很快地间隔数出击打的次数。他们要单膝跪在受刑者的两旁,一个人报奇数,另一人报偶数,此项技能也需长期训练,因为他们报的数可能并不是实际击打的次数,熟练的操作者很容易就可以报出比击打次数多很多的某个数目来。
打屁股还是小事,最让外国人害怕的是中国的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参观了中国的一个斩刑,外国人就吓傻了:死刑犯一进场,在场的每个观众都发出一声哦的欢呼。刽子手砍一刀,他们又是一声欢呼。而刽子手的刀法,就像用锄头挖萝卜,十五个死刑犯,刽子手一个一个地砍,第七个罪犯砍个半开,刽子手换刀,继续砍第八个,砍完第十五个回来,补给第七个一刀……每个罪犯都带着可怕的动物般的好奇,看着他前面的人被砍掉脑袋,然后自己再把头伸到屠刀之下。刑场上的血已经有脚踝深了,围观的人群在欢乐而疯狂地叫喊。
。▲虹桥▲书吧▲
第6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6)
这些特写镜头出自晚清两位中国通吉伯特·威尔士和亨利·诺曼所著的一本书:《龙旗下的臣民……近代中国社会与礼俗》。亨利·诺曼在广州围观完这中国式刑场后,与刽子手谈了话。对方说:刽子手不是他的职业,临时兼职,挣点零花钱而已。但现在这个工作已大不如前了。先前每砍一个人头,就可以获得两元钱,现在却只能得到半元钱,不太划算了。但是这项临时工作花不了多长的时间,所以勉而为之。作者最后花九元钱把刽子手的刀买下了。他说:〃今天这把刀还挂在我的墙上,它时时提醒我,不要轻信我所读到的有关中国文明已经进步的文字。〃
他说得对,实在没法轻信。而且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英国才力争领事裁判权的:自己家的侨民归自家领事用自家法律处理。至于中国人,俺们就不管了,野蛮人适用野蛮法律。我们的某些学者喜欢酸酸地说:领事裁判权伤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是的,不过我们得理解人家政府。人家做政府不容易,保护国民乃其要务,不伤害你野蛮主权又能伤害谁呢?还有,这项特权是清方主动送给英方的。耆英的意思是,英方的归英方,中方的归中方,省却了诸多麻烦呢。也是啊,英国人人懂得天赋自由财产神圣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用咱的法律审判,咋对付下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据广州,曾明文规定地方当局不得使用酷刑。不过咱们不听,该用还用。等联军一退,咱用得更欢了。
(3)五口英商不得擅入内地贸易,不得到乡下任意游行,船员及水手待管事官与地方官立定禁约之后,方准上岸。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阶,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对英人来讲,这一条款应该仍属领事裁判权之范围,但是对清方来讲,却另有深意。短里讲,是防止华夷人民亲密接触,当然也防止华夷冲突;长里讲,是维护大清特色的封建体制。问题是,英国人在这方面容易出轨,动不动跑到民间游玩,民间百姓看不惯夷人,不是围观起哄,就是扔石子打架。于是,双方事故不断,麻烦不断。
(4)最惠国待遇。可能是中国这盘小菜太大了,一个国家吃不消,所以英国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利益均沾: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是俺独家打的,但是俺不吃独食,胜利的果实,其他国家都可以前来分享。不过,俺不小气,大清国的皇帝也不能小气,〃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有片面、双方、无条件与有条件、概括、特定之分。这里英国所得到的,就是片面的、无条件的、概括性的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后来都学这一条,便宜大了。傻乎乎的清政府,既不知所谓的国际法之存在,更不知对他国可以差别对待的国际惯例,而是按照传统的怀柔远人思维,认定了一个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外国人不要求利益均沾,清政府也会统统给予。一是显得俺大皇帝持平公正;二是,大家都一个待遇不是少些麻烦吗?于是,英国火中取栗,其他国家坐享其成,跟在英国后面要求最惠。
。§虹§桥书§吧§
第7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7)
(5)外国军舰常驻中国港口权。五个开放口岸,英国需于每口设一军舰,除了约束水手,兼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这一来,清国少了一些人事上的麻烦,但是军事上的麻烦,以后就多了。挨打方便呐!
(6)英人在五口租地建屋之权。英国人在五口取得了租地建屋之权。关于租地,地方官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关于租价,按市场行情,务求平允,华民不许勒索,英人不得强租。关于租屋及建屋若干间,英国管事官每年向地方官通报立案云云。由于中国人不喜欢与洋鬼子同住,清政府也怕中西杂住,人事管理上既有麻烦,政治文化上西方还能对咱和平渗透,所以所谓的租地,往往是单独划片给外商,于是在中国形成了租界地制度……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俨然国中之国。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当然了,事物是辩证地发展变化的,租界后来也成了中国人的天堂。外国佬这样描述:〃富有的天朝子民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事实:他的人身与财产,在联合王国国旗与星条旗下,比在天子的代表那残暴而任意的统治下,不知道要安全多少倍。因此,为了在外国租界内拥有一处他可以居住并做生意的好房产,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论何时,这样的一处房产进入市场,我们可以肯定,它必将被一个中国买家买走。许多卸职或候补的官员现在都在上海安家落户,那些已经发家致富的商人也是如此。结果,上海最好的房产都由中国人占据着,而这些房产中最上等的房产则是那些自命不凡的中国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场所……在太平天国运动前,这些人把苏州与杭州看作人间天堂,现在则发现在那些都市中所能找到的欢乐,在神州路真是应有尽有。这些中国人的拥入,迫使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收入微薄的外国人,每年都得到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寻找居所,因为现在市中心已成了中国人的天下。租界里外国房屋的租金越来越高,因为几乎每一幢旧的外国建筑拆除之外,就有中国人的房屋拔地而起。〃
当时的中国人好傻好天真,其实租界给中国起的最好的模范作用当是居民自治,但是咱就是不学。不学也就罢了,租界出现之初,有些地方的百姓还组织声势浩大的反入城斗争。比如广州与福州。特别是广州,反入城居然捎带着反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倘有不法华民,因犯法逃在香港,或潜住英国官船、货船者,一经英官查出,即应交于华官按法处置;倘若华官探闻在先,或查出形迹可疑,而英官尚未查出,则华官当为照会英官,以便访查严拿,若罪人已经供认,或查有证据其人实系犯罪逃匿者,英官必即交出,断无异言。若英国人逃至中国地方藏匿,华官也必严行捉拿,交给英官收办。此项条款,乃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一方的犯罪嫌疑人跑到对方,须得通过对方管事官才能捉拿归案。后来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就是不明此项条款,引起亚罗号事件并最终引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8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8)
(8)英官对英商进口货税负有担保之责,严禁英商偷税漏税。倘访问有走私偷漏之案,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马士认为英国人很憨厚,居然在条款中担下如此这般的征税及缉私的责任,好傻好天真。按马士的原话:〃英国领事是抱着很大的正义感和协助中国的愿望去执行此项条约的。〃马士为什么这么夸英国人呢,因为后来他们美国人就没有这么犯傻。
(9)中国海关丁役人等,不得向英商索取丝毫规费。看来,中国海关关员们,从此缺少一项重要的收入:回扣!这一点,原广州海关关员应该最失望。
(三)中美《望厦条约》各要点(1)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各国在华所获利权,合众国人民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2)扩大协定关税权。
英国方面,在税率变更方面,仅模糊地说了一个需〃秉公议定〃。美国方面,则明确为〃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这一条款,导致后来的李鸿章做国际串访时,想提高一下中国税率,却在各国之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咋也议不成。因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的税率变更就得跟所有国家商量了。鸿章到法国,人家说你跟俄国商量吧,俄国同意俺就同意;鸿章到俄国,人家说你跟英国商量吧,英国同意俺就同意;鸿章到英国,人家说,你跟德国商量吧,德国同意俺就同意……可怜的中国,终于尝到了被人当球踢的待遇,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多次如此玩弄英法使者们。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3)扩大领事裁判权。第一,英国所获得的领事裁判权仅限于刑事方面,美国把它扩展到了民事领域;第二,英国所获得领事裁判仅限于英人,美国把它扩展到了其他外侨。一句话,只要是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别管哪个外国,清政府您就都别管了。
(4)认定鸦片贸易违禁,但是美国领事对中国关税的征收与走私的取缔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有美商向别处私行贸易及偷税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其他违禁货物了,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这一条款,把严禁鸦片贸易的权利归还中国了,问题是中国根本不敢严禁鸦片了。林则徐严禁英国人贩卖鸦片,引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现在,美国人仍准许中国严禁美商贩卖鸦片,算是借给中国一个胆儿,但是可怜的中国政府,连严禁自家鸦片贩子的胆儿都丧失了。
有意思的是,马士眼里,此条款居然充分说明,英国人没有美国人精明。按他的意思,虽然五口的英国领事实践上不一定担负关税征收及走私取缔等责任,但条约上明文规定了,对英国领事自然是一种负担。他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英国人至少不像中国人那样喜欢把条文不当回事。这样一来,显得美国人就比较高明了,用中国的海关法,帮中国征税缉事,这活儿太讨厌了,美国不干!
虹←桥←书←吧←。←
第9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9)
(5)和北京方面的公文来往,除了专办外国事务的钦差大臣,还可以通过两广、闽浙或两江总督代达。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开始之后,谁做钦差谁倒霉。鸦片战争结束并签约之后,两广总督以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分兼理中国外交,两广总督从此成为清政府中最不好干的活儿。当然,闽浙与两江总督也成了外国人气急之下的选择对象,因为清政府后来给外国人弄去一个最擅长说不的叶名琛做两广总督,让外国人很头疼,于是发生了诸多故事。
(6)两国官员来往,应照平行之礼。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公谊。还有,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后面这个特别规定,其实是专门针对咱大清国的。众所周知,自从马戛尔尼使华起,外国人跟中国打交道,哪怕就是正常的外交,中国官员也向人家索要礼品。西方不兴这个,美国有心,利用条约灭了咱这一口。
(7)准美国人采购各项中国书籍;准美国人延请中国各方士民人等教习各方语言并帮办文墨事件,不论所延请者系何等样人,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挠、陷害。对于清政府来讲,这个条款可要了老命了。中国不了解世界……不了解才能维持住天下之中心天下最文明的优越感与迷幻状;同时也不准许世界了解中国……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没了不说,那些蕞尔小国都敢来欺负中国。现在,外国人可以学中文,又可以读中文书籍,中国还咋靠愚民混天下呢?
(8)清政府对美国在华民众的身家安全负有保护责任。若有中国匪徒对美国民众有所欺凌、骚扰及伤害,中国政府必需派兵弹压查拿,按例严办。
(9)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议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于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这就是美国要求的修约权。这是个麻烦。因为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