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英军只能集合两千人应对。中国还有大量预备队。中国炮兵开始轰击拉兰多的指挥部。拉兰多幕僚斯特朗维少将被炸断一条腿。拉兰多的副官恳求拉兰多勋爵撤退到安全地带。战斗进入**,英军伤亡惨重但中**队还在源源不断开来。
蔡锷在战前会议讨论作战计划时,主张从下游渡河登上南岸峭壁,出奇不意两面钳形夹攻英军。他的判断是准确的。中**队在下游渡河后打击英军左翼,完成钳形攻势,以纵队队型前进,并与英军交火,英国先遣旅在炮火下成批倒下。中国炮兵在等待己方散兵线退后,到安全距离然后向英军射击。
英军轻装团展开队形。这时右边的中国骑兵不知冲下斜坡向英军进攻,造成英军炮兵无法射击。英军只好在远距离向中国步兵密集队形开火。中**队的精确火力打倒大批印度仆从军,印度仆从军步兵团陷入混乱,退回原来的阵地。
中**队3个步兵团的3000人展压过来。此时英军阵地上不知从哪里传出一个声音。说对面过来的是印度军,不要开火。其他军官奋力纠正这个错误命令都无济于事,军号手吹号停止射击。不一会,装成印度仆从军的中**团,开始大规模攻击,英军死伤惨重。
当中**队继续冲下高地进入谷地的时候,他们发现面对的,是英军高地团指挥的英军重骑兵。他们指挥官科林坎贝尔命令:“牢记不许后退,你们必须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高地团位于一座小山丘上,面对的是3000多名中国骑兵。中国骑兵全速冲击,英军高地团没有时间调整为方阵队形。方阵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阵形,结果英军高地团拉成一字线,以如此单薄的防线抵抗中国骑兵的冲击。
很快,这个高地团危在旦夕。英军的重骑兵出场了。重骑兵是骑兵的精华,他们是那个时代唯一装备甲胄的部队。每个骑手拥有头盔和胸甲,衣着华丽。英军重骑兵旅共计6个中队800人。尽管骑兵师指挥官一再命令重骑兵加速冲锋,但重骑兵却排成整齐的依仗队形前进。英军重骑兵旅指挥官斯卡莱特爵士十分满意自己部队队形整齐,当双方距离非常接近的时候他才下令冲锋。双方骑兵如飓风一样搅在一起,使用马刀相互砍杀。
中国炮兵带来10门9磅野炮,被架了起来。这时,这些骑兵在它射程范围内。9磅炮首先向英军中央炮兵阵地开炮,4次射击后,英军炮兵开始撤退,然后,中**队开始炮击英军重骑兵。他们队列被炸出许多缺口,支持不下去,开始撤退直到消失在中**队的视线之外。
当时的有烟火药使得战场能见度极差,因此英军被中**队火炮近距离射击打的晕头转向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那个时代,没有命令在原地待命的步兵方阵被炮火打的粉碎是常有的事。
还有一些英军在9磅炮的射程之外。但炮击可以阻止英军继续冲下高地。最后,十门炮转向英军密集队列,英军被打得七零八落。 ;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骑兵冲上高地,他们大肆砍杀看见的每个敌人。幸存的骑兵不得不又一次穿过弹雨撤退。673人参加了这次冲锋,313人阵亡,134人负伤, ;近500匹战马被杀,英国骑兵也遭受了惨重损失。
最后,中**队与英军展开白刃战。英军近卫团不情愿的接受命令暂时后撤,损失了171人,队形的中央被打开一个大缺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身份不明的军官传令英军撤退,英军珀西上校拒绝了命令。他命令近卫军收缩为防守阵形,米尼步枪齐射。但中**队高地旅的准确射击,导致英军阵形大乱并奔溃。
拉兰多勋爵看到这种情况勃然大怒,但同时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军撤退,逃亡尼泊尔。中国炮兵继续打击落魄的英军,黄昏将至,中**队还有数千没有参战的骑兵在远方游弋。英军最后没有全身而退。医生巡视战场救护伤员并将伤员转移后送到尼泊尔。这一战英军伤亡3000多人,仆从军伤亡6300人。而中**队伤亡估计在1000人以上。
蔡锷命令中**队一路追击,在一阵有效的炮火后,用炮击削弱了英国原有的防御工事。中**队很快进入锡金的首都甘托克。当地居民拿出鲜花和水果,来向中**队示好。蔡锷带兵迅速包围了锡金王宫,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
锡金国王图多南嘉1874年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尼泊尔移民与锡金居民因各种差异而发生冲突,引起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介入。殖民政府偏袒尼泊尔移民引起了图多南嘉的不满,图多南嘉退往亚东的春丕谷,并与西藏结为同盟,原本就偏向中国。
但1888年,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派兵入侵锡金。在英军与藏军在则里拉山口发生数次小冲突之后,西藏交出了图多南嘉。1889年,英属印度派遣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为专员,监督锡金内政,并于1894年将首都从杜姆龙迁往甘托克,图多南嘉实际上成了傀儡国王。
蔡锷的军队赶走英国侵略军后,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也逃到了尼泊尔。图多南嘉带人出宫迎接蔡锷军队。蔡锷要求图多南嘉效仿不丹国王,担任大西藏区锡金自治区的行政长官,世袭罔替五十年不变。
图多南嘉思考再三,也只得同意了。1908年,锡金也变成了中华帝国大藏区的一个自治区。蔡锷的军队继续追击英军,到了尼泊尔的边境。
第八章 挺进尼泊尔
p: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尼泊尔,静倚在喜马拉雅群峰南麓山脚下,是一个充满传奇与魅惑的宗教小王国。。。在这座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国度,穿梭印度教与佛教融合的寺庙中,每天都有人微笑着对你说aa。不管徒步或眺望,尼泊尔都能满足你对雪山的所有期待。
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坐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海拔一千三百七十米,是尼泊尔的心脏地区。巴格马蒂河及其支流穿过谷地。由于尼泊尔山多,地势复杂,所以蔡锷的三万大军,找了两个在尼泊尔生活的华人叶孟新和叶孟生,两兄弟充当中**队的翻译和向导。他们祖籍广东梅县,他们的爷爷是太平天国时期到了尼泊尔。弟弟叶孟生的肩头,骑着一只萌呆的小猴子,警惕看着四周的陌生人。哥哥叶孟新给蔡锷带去了一本尼泊尔大学用的历史书,蔡锷如获至宝,了解尼泊尔的历史。
尼泊尔1908年还处于沙阿封建王朝。尼泊尔是个高山国家,国境呈长方形,东西宽85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喜玛拉雅山脉成为尼泊尔和中国的天然国界,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世界10大高峰有8个在尼泊尔境内,高山众多,这是其历史上长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的原因。
到18世纪,南亚次大陆逐渐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侵蚀。为了不重蹈印度覆辙,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军事才能的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于1742年发起了统一尼泊尔的战争。经过20多年的艰苦作战,普里特维终于将喜马拉雅山下的一系列土邦全部征服,并于1766年包围了加德满都。1768年9月。普里特维趁马拉王朝举行因陀罗节庆典的时候对加德满都发动突然进攻,兵不血刃占领了加都。同年,普里特维迁都到加德满都,廓尔喀王国成为尼泊尔王国,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
为了巩固统治,普里特维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并于1771年发动西征。但年底在西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失败。1772年,普里特维转而向东部进军,获得全胜。尼泊尔边界扩展到梅奇河,与锡金相邻。普里特维死后,其子普拉塔普。辛哈继续统一大业。然而英年早逝,其2岁的儿子拉纳。巴哈杜尔。沙阿继位。由王叔巴哈杜尔。沙阿摄政。巴哈杜尔在其18年的执政期间。征服了西部所有土邦,并向西攻入印度,兵锋达到克什米尔,向东侵占锡金大片领土,还一度入侵中国西藏,使尼泊尔的版图达到了极盛。在入侵西藏失败之后,尼泊尔与中国订立盟约,向清朝称臣。算是中国的藩属国。
1795年,拉纳。巴哈杜尔。沙阿亲政。第一件事就是将他战功赫赫的王叔巴哈杜尔。沙阿下狱处死。尼泊尔陷入内乱。1805年,拉纳被其兄弟所杀,其8岁的儿子吉尔班。尤达继位,由比姆。森。塔帕首相执政。尼泊尔的内乱,给英国人提供了干涉的机会。1814年,英印总督黑斯廷斯为夺取尼泊尔的平原地区发动廓尔喀战争。英军集中了24000兵力,装备了近代化的枪炮,兵分五路入侵尼泊尔。尼泊尔一面向中国求援,一面集结了12000人的军队应战。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尼泊尔因寡不敌众,中国援兵未到而失败。尼泊尔被迫签订不平等的《萨高利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给印度。但这次战争的残酷也使英国受到震动,放弃了继续征服的打算。
战争过后,尼泊尔疫病流行。1816年,吉尔达国王不幸染天花去世,2岁的尤金德拉继位,由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执政。为了夺回失地,废除不平等条约。比姆开始了尼泊尔第一次近代化改革。为了对付英国人,比姆联络了英国人的死敌——法国,此时的法国正好是拿破仑一世时期。在法国人帮助下,尼泊尔建立起近代化的军工厂,并且改革军制,大力发展贸易和建立工业。然而,这一切自然遭到英国人的嫉恨,在英国人的煽动下,比姆被其政敌潘德家族的拉纳。忠格用计杀害。比姆死后,尼泊尔又陷入内乱之中。英国人一直在关注尼泊尔的混乱局面,他们最终选定了廓尔喀军人忠格。巴哈杜尔。拉纳作为其代理人。
1846年,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发动政变,杀害首相、将军、大臣400多人,夺取军政实权,自封为首相,废除尤金德拉国王,别立苏伦德拉国王作为傀儡。从此拉纳家族世袭为首相,开始在尼泊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期间,拉纳家族对内实行愚民政策、对外忠实的听命于大英帝国,尼泊尔逐渐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大权在握的忠格。巴哈杜尔。拉纳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尼泊尔向现代化迈出了一步。出于好奇,他访问了欧洲。他是第一个违背了宗教禁忌,冒险到食牛国去参观的印度教王爷。1857年,他在印度人民大起义中向英国人提供了决定性的军事援助。为此,尼泊尔得以收回了特莱平原地区。为了避免尼泊尔被殖民化,换取英国人长久的支持,拉纳家族允许英国人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雇佣军,这支军队后来成为了英印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在历次大战中为大英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忠格。巴哈杜尔。拉纳死后,拉纳家族内部为争夺首相职位发生内讧。因为拉纳家族有个致命的问题,即为了防止幼子继位,让国王有机可趁,拉纳家族采取的是兄弟相承。这样就难免发生争斗。所以。每一任拉纳首相的地位都不稳,对自己家族的人也不信任。他们任期内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尽可能多的搜刮钱财。尽管这样,他们几乎都是非正常死亡。直到1901年继位的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
昌德拉对继位人普查。将其分作四档,确定了继位的顺序,使得家族内部纷争少了很多。他受到较高的教育,是第一个获得了学位的拉纳首相。所以他对内实行了一些相对开明的政策,比如废除了奴隶制、兴建了尼泊尔第一所大学、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开始了尼泊尔国语统一工作,并让人建造了一个发电站,为皇家宫殿照明。由于他对英国的忠诚。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
蔡锷问叶孟新,这么说来,“尼泊尔现在还是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执政。比较亲近英国人的?而国王大权旁落?”
叶孟新点点头,回答说:“是的,将军,现年三十三岁的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是个傀儡国王。一般只有重大祭祀活动。他才露面。昌德拉对英国人基本上是言听计从。”
蔡锷寻思着尼泊尔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革。又多崇山峻岭,不宜强攻,便问道:“尼泊尔国王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叶孟新说:“尼泊尔国王倒是亲近中国的。加德满都还有一个流传最广的传说,说远古时代,加德满都河谷是一个巨大的龙潭湖,人们为了生存,只得栖息在河谷两旁的高山上,行走十分不便。有一天。中国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路经这里,得知百姓疾苦。于是善心大发,挥起神剑,辟开一座大山,形成一个巨大的峡口,湖水沿峡谷倾泻而出,形成一个富饶的谷地。于是,百姓欢天喜地,来到谷地,修建房屋,定居下来,形成城市,这便是加德满都。人们为了感激文殊菩萨的恩德,便在斯瓦杨布山上修建了一座文殊菩萨庙,直到现在每年二月的春王节,许多当地百姓满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文殊菩萨庙,敬献香火,顶礼膜拜。每当这个节日,国王也会祭拜文殊菩萨。”
蔡锷第一次听到这个传说,面露微笑,说:“我以前只听说加德满都城里有很多寺庙。没想到还有文殊菩萨庙。”
叶孟生说:“加德满都城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因此,印度教、佛教、喇嘛教三教汇聚于此,城内修建有大量的寺庙和佛塔。古赫什瓦里庙、贾格纳特寺、太后庙、湿婆神庙、塔莱珠女神庙、三界魔力寺、湿婆帕尔瓦蒂庙、文艺女神庙、黑天神庙、斯瓦扬布佛塔等,寺庙有2700多座,形成了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的独特景观,有‘寺庙之城’的称号。”
蔡锷问:“加德满都的气候怎么样?”
叶孟生回答说:“佛祖眷顾,终年阳光灿烂,绿树葱郁,鲜花盛开!”
蔡锷问:“当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叶孟生说:“这里的一大特点是古庙里会栖居着猴子,多的有数百只。大小猴子整天围着寺庙里精美的石雕、尖塔、佛像嬉戏、晒太阳或玩耍。众多的庙宇夹杂在简陋的贫民区中。所以当地人说,这里是一个是遍布着红墙庙宇的宗教圣地,另一个是充斥着猴子、乞丐的混乱都市。”
蔡锷哈哈大笑,说:“猴子,这倒是有意思。我们说不定可以利用猴子来帮助我们实现军事目标。”
叶孟生点点头说:“尼泊尔人是对猴子没有警惕之心。就像印度人尊重牛一样,尊重猴子。”
就在蔡锷的大军进逼加德满都时,在尼泊尔的纳拉扬希蒂王宫,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坐立难安。
纳拉扬希蒂宫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宫殿色调淡黄暗红相间,结构别致。以高达数丈的银色镀锌铁栅栏为墙。宫顶为二重檐塔式镏金宝顶,具有尼泊尔建筑特点。大厦正门台阶两侧,有左右对称的巨型雄狮、巨象、骏马、孔雀、鱼和石雕。4扇宫门正中各镶有一对象征神的全能慧眼的象牙眼睛。门上刻有骑鹿的月神、乘骏马的太阳神等神像。厦门外四根大圆木柱支撑着铜质板瓦屋檐,圆柱下各置一口纯银大水瓮、雕梁画栋之上,遍布海螺、旗幡、莲花、水瓮、拂尘、御伞等象征吉祥的饰物,色彩绚丽,造型生动。
宫内主要厅堂有觐见厅、御座厅和宴会厅。尼泊尔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就在二楼的御座厅和群臣们商议着对策。
在御座厅,天花板上高悬两排铜链八角宫灯,墙上挂着沙阿王朝历代君主的巨幅画像,厅顶呈圆形辐射状,中央高悬水晶玻璃枝形吊灯。厅中平台上的国王的金镂御座上,三十三岁的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国王的宝座柱脚由狮、象雕饰重叠组成,罩有金顶华盖,十分威严。宝座两旁一般有一为王储和王储继承人而设的较小御座,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就坐在宝座较小的御座上。
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从小御座上站起,握紧拳头,说:“现在,中华帝国的军队,就快到逼近首都,为了国家,我们必须和英国人并肩而战!”
下面的群臣窃窃私语,都望着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国王靠在椅子,假装睡着了。(未完待续。。)
第九章 击溃廓尔喀军
ps:
正版和盗版有区别,请订阅支持正版
尼泊尔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见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不说话,十分生气,当着群臣的面,指着墙上挂着的沙阿王朝历代君主巨幅画像斥责他:“王上,你倒是说句话呀,大敌当前,我们历代先王,可没有像你这么不啃声的。”
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这才睁开了眼睛,小声对昌德拉说道:“国家大事,一向是首相作主。你说战,就战吧。”
这时,国王的哥哥、尼泊尔的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站出来,表示反对,说:“王上,首相大人,万万战不得,中国人一向不好惹。历史上,我朝鼎盛时期,占领北印度大片土地,却无法向北往西藏前进一步。大部分时间,我们由藏人统治或向中原称臣。连清朝的政府军都能轻易攻占首都加德满都,屠城三日。我听说英国人在西藏、不丹、锡金都大败。这次如果我们再站在英国人一边,恐怕有灭族之祸!”
此话一出,群臣中有几个胆大的开始附议,首相昌德拉历来亲英,闻此大怒,指着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骂道:“我们现在有廓尔喀军人,怕什么?大敌当前,你竟然敢长他人威风,来人,拖出去!”
这时,门外走进两个廓尔喀军人,他们个头不高,却很健硕,人手一把的廓尔喀军刀,硬是把尼泊尔亲王拖出了大殿。群臣们马上停止了议论。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尔施行军政,主要就是依仗这些廓尔喀军人。
廓尔喀是尼泊尔中西部的一个县,这里也是沙阿王朝的诞生地。廓尔喀军人最早指来自该地区的尼泊尔士兵,他们身材短小,但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死,当地流传一位英军元帅对廓尔喀雇军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说不怕死,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是廓尔喀军人。”
在18世纪末起,英国将殖民战争逐渐从印度推到内陆小国尼泊尔。1813至1815年,3万装备了大炮洋枪的英印军队,与1。2万完全没有现代武器的廓尔喀军人进行了长达两年血战,竟然没能完全征服他们,可见其战斗力。
由于廓尔喀军人的勇猛善战,尼泊尔免于沦为英国殖民地。一位参加过廓尔喀战争的英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我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镇定和勇敢的对手,他们从不逃跑,从不畏惧死亡,即便他们战友的尸体已在身边堆积如山。”
不过。最终尼泊尔政府屈辱求和,英国和尼泊尔双方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尼泊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戏剧性的一幕是,被廓尔喀军人折服的英国政府在《塞格里条约》中明确要求:尼泊尔政府提供廓尔喀青年为英军服务。
1885年,第一批廓尔喀军人奔赴印度。成为英属印军的一部分,到1908年,英国训练的廓尔喀雇佣军有3个廓尔喀步枪营,大约600人,是廓尔喀军人中的精华。在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山麓丘陵上,每年都会有一幕奇特的景象正在水流湍急的喀利根德格河附近上演:大约上万名17岁到22岁的尼泊尔男子浑身脱得只剩下内裤,排着队接受体格检查。然后经历持续3个月 ;的“淘汰赛”,最后被选中加入英国的廓尔喀雇佣军。
这支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廓尔喀雇佣军深得英国王室的厚爱,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它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而尼泊尔王国自身培养的廓尔喀军人大概为一万名,主要归首相昌德拉指挥。这些廓尔喀军一般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
库克利军刀的出名来自于它的使用者,只相信“战斗”和“战死”两个词的廓尔喀雇佣兵。尼泊尔境内80%是山区,廓尔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们性格强悍,身体健壮。待别善于山地战和近战。他们特别喜欢佩戴“库克利弯刀”,这种弯刀锋利无比。据说这种弯刀一经拔出就必须见血。尼泊尔一般成年男子能一刀将水牛的头斩下。如果一刀斩不下牛头,就不能被人看作是男子汉。此刀本用于割草、开路和护身,后来引入军中,便成了随身必备的武器。
古廓尔喀军刀一般长73cm,刃长55cm,刀背宽1cm,纯手工制作,厚真皮质包刀鞘,兽角质骨刀柄,刀把、刀身、刀背、刀鞘均有尼泊尔当地民族花纹,整刀握在手中十分有重量感。刀身虽厚重,但刃口却很锋利,划手可破,易舞动,一砍就是一大片肉。由于廓尔喀人一向以勇猛著称,再加上他们使用的阔头弯刀——这种弯刀能一下子砍下一颗人头,因此,他们周围常常笼罩着一种特别的气氛。他们的信条,也对这种恐怖氛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么战斗,要么去死!”
所以昌德拉很自信,即使英军溃逃了,他也认为自己的一万名廓尔喀军人能抵挡蔡锷的大军。可惜,蔡锷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距加德满都3公里得帕坦,这里又名“勒利德布尔”,是尼泊尔第二大城,和首都加德满都隔着巴格马蒂河相望。
中**队其实一进入尼泊尔山区,就受到了廓尔喀军的攻击,廓尔喀人利用复杂的地势来偷袭中**队,中**队在刚开始也损失了不少人,不过蔡锷很快摸清了这些廓尔喀军的底细,下令远程射击。廓尔喀军虽然勇猛,但是他们的武器太落后了,基本上都是一些燧发枪,只有少部分的来复枪和老掉牙的大炮。很快就被中**队击溃,损失了四千多人。其他人都撤回去保卫首都了。中**队一个星期后就攻到了帕坦!
帕坦,是 ;15世纪末尼泊尔马拉王朝的三个小国之一的帕坦王国的首都,时间长达270年。蔡锷站在帕坦杜巴广场边的一间高楼里;眼前的景象让他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中古世纪, ;帕坦杜巴广场呈长方形。布局规则紧凑,东边是古老的皇宫,塔蕾珠女神庙、金庙,西边则是造型各异的庙宇,最为著名的是黑天神庙、黑天寺、哈里桑卡神庙、毗湿奴神庙等,都是印度教庙宇。苍穹下,一座座优雅的红色庙宇,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广场上,华美的镏金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古色古香的味道。一群白色的鸽子,在庙宇上方盘旋,最终落在屋顶上,勾角重檐下,风铃叮当作响。山区晨雾很浓。狭窄的街巷里,漫无目的游荡着神牛和流浪狗,那些早起汲水的妇女依然如旧。如果不是看到巴格马蒂河对面,很多廓尔喀兵背着枪放哨,他也许会忘了还有战争。
叶孟新兄弟俩人站在蔡锷的身后。叶孟新一脸佩服问蔡锷:“将军,人们都说廓尔喀军人勇猛,你的军队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呢?”
“怕?你就先输了。”蔡锷哈哈大笑。说:“永远不要被传说所迷惑,你就会成为传说。历史上,尼泊尔人凡是和中原交手,都以失败告终一样,所以其实廓尔喀人最怕的就是中国人!”
这时,弟弟叶孟生问:“那。库克利军刀也只是个传说吗?”
蔡锷说:“库克利军刀我以前就见过,只是一种很普通稍弯的刀,在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手中就很常见。廓尔喀人作战呆板,不知变通,思维木讷。我想这就是英军喜欢雇佣他们的原因,就是听话,能当炮灰!现在打仗,谁还傻到跟他们拼刀子呀,他们还是铁器时代的猴子吗?我听部下的指挥官说,有拿着枪的一个连尼泊尔廓尔喀营冲到了我军一个排士兵的面前,做出的第一个动作,竟是上刺刀,然后在他们上刺刀的时候,就被我军的机枪手突突突消灭了!”
叶孟新也笑了起来,说:“我天兵打英国佬都没问题,这些廓尔喀人是在找死!”
蔡锷说:“一个军队,要打胜仗,靠的是强大的战斗意志,重要的是军魂,我们都是为了祖国而战。这些廓尔喀人加入军队,只是想赚一笔军饷。这些雇佣兵碰上我们正规军,当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叶孟新说:“确实是这样。将军准备什么时候攻打加德满都?”
蔡锷说:“我不打算强攻加德满都了。这也是我今天叫你们兄弟俩人来见我的原因。我准备派你们当我的特使,去劝降尼泊尔国王。我不想加德满都这个古都,毁于战火!”
叶孟新说:“将军仁慈,将军大德,尼泊尔人必定愿意臣服。尼泊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不管是印度教还是佛教的,看来有神庇佑的人是幸福的,这个国家也如此。”
蔡锷说:“我刚还去黄金庙看了看,这庙据说是12世纪帕坦国王所建。虽不是用黄金铸成,但确是铜墙铁壁,神龛内部供奉着释加牟尼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的镏金塑像,内院中央还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庙,装饰华美的铜铃状金顶十分耀眼,四面都有条青蛇从顶上悬下,似在接受祈祷,院中女神,大象,狮子,猴子,不知名的神兽等祥物一应俱全,表面都镀有铜,闪烁着黄灿灿的光芒。我很受触动呀。宗教这东西,我虽不信,但是世界上但凡有文明的地方,就有宗教。我知道作为一个文明人,你可以自己不信,但要尊重别人呀。最近英国在国际上大造舆论,说我们中国人会破坏尼泊尔的佛教圣地,我们就要用行动驳斥他们。”
叶孟新两兄弟一大早,渡河到了纳拉扬希蒂王宫,尼泊尔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听说他们是来劝降国王的,大怒,没有禀告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就下令将他们兄弟推出去杀了。叶孟新大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们这些刽子手,会付出血的代价的!”
昌德拉没有理会他们的叫喊,道:“你们这些可耻的叛徒!卑鄙的中国人!”
蔡锷站在帕坦的旧王宫,等到天黑,也不见叶孟新两兄弟回来,最后只见到一只尾巴上沾满了鲜血的猴子跑了回来,蔡锷一看,正是经常骑在叶孟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