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的手中。
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冯国璋的第二集团军在俄国的军事行动。捷报频频,这些捷报很快便通过无线电传回国内,各大中国媒体,《强国报》、《申报》等大篇幅报道。每天听容蓉报告前方传回来的好消息,宋骁飞自然是高兴异常,命令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叶卡捷琳堡,封锁整个乌拉尔山脉,同时电令曹锟的第三集团军20万人。从外蒙古出发,用最快的速度抵达里海沿岸。在那里构筑一条足够长的封锁线,确保中国在中亚的占领。并迅速从远东进行了一次移民,五十万远东人民外迁,形成事实上的统治。自愿外迁的中国人,获得大量的土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工厂会获得政府的税收减免。
随着徐世昌的命令,先头部队选择了迅速西进,沿着已经被布尔什维克破坏的铁路线朝着叶卡捷琳堡的方向开进,沿途经过的许多村镇在少许抵抗的情况下被收复。很快,叶卡捷琳堡也被装备精良的中**队包围!
随着中华帝国的军队大规模侵入中亚和西伯利亚,英国、法国政府明白了宋骁飞的胃口和野心,对中**队脱离联合**队的行动表示担忧,提高了警惕。毕竟这次宋骁飞动手的并不只是远东,而是几乎相当于一个大洲面积的西伯利亚和中亚两大版图。若真的让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华帝国吞并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在算上中国原有的领土,中国将会超过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和曾经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
对此,《纽约时报》却再次呼吁美国政府干涉,认为“若是让霸道的中华帝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吞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只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将会彻底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怪兽,任何国家都难以和中国争锋!”
对于“霸道中国”,英国尤其不满,中华帝国的军队不仅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在整个印度次大陆也咬掉了一大块,还想吞并西伯利亚和中亚,野心之大,骇人听闻。但是,英**队这时也在欧洲战场被德军消耗得差不多了,彻底的把一整代青年人全都扔在了西线的堑壕里,连海外殖民地的军团都调回了欧洲战场,不可能派军队和中国开战。于是,便让驻华大使朱尔典对中国外交部交涉,提出严正抗议。
宋骁飞心想,外交部的抗议有用的话,还要军队干吗?不过他一笑了之,回复朱尔典说:“中国是担心布尔什维克在这些地方蔓延。”
宋骁飞喊出来的口号是“对付布尔什维克”,这在欧洲和美国的舆论,是有市场的。即便是态度最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政客,也认为应该先解决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而后在解决中国占领中亚和西伯利亚的问题。议会的意见不统一,英国政府最后也只好让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再强烈抗议一下。
这时,德国对中国的行动并没有说什么,甚至可以说,德国是支持中国的。因为德国这时也没闲。在大片占领俄国的领土。德皇威廉二世对“阳光下的土地”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德军这次决定用胜利的行动来挽回之前在欧洲战场上失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和东线指挥官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德意志的军队在东线高歌猛进,苏维埃的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德国的巨炮和战车。俄罗斯人其实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德军越蹂躏布尔什维克,他们越害怕德军,节节败退。什么英勇抗战,都是布尔什维克报纸上的宣传,而布尔什维克的报纸,是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像《真理报》。名字叫“真理”,实际上刊登的都是胡说八道!德军从苏俄身上夺取了大片土地后,依旧有着比较强的实力。当时的德军不但解决了苏俄,同时,其军队也停留在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的境内,也没有从法国北部撤军,这让法**队的行动如履薄冰。
德国在1910年,或许没有打赢的能力,但是绝对有打下去的能力。所以尽管联合国正在寻求和平,一致对付布尔什维克。但是在当时的德国政府和德国政治家看来,签订没有割地赔款或领土收益的讲和条约,就等于政治自杀。因此。德国要求保留占据的比利时之领土,这让英国和法国很不爽,他们的军队也受到一定的牵制。
这时,日本人却悄悄在国际上积极活动起来,借口北海道的北日本国,也是布尔什维克支持的国家,想实现日本岛的统一。英法等国表示支持日本,来对付中国的威胁。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国会也做出决定,考虑是否对日本进行一定支持。以此来对抗来自中国的压力。
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私底下的动作,宋骁飞早收到了情报。他也很清楚无论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日本都将获得列强的支持来对抗中国。宋骁飞也正想再找个机会,再彻底打击日渐恢复国力的日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拿下中亚和西伯利亚再说,这时的中国,有霸道的资格和资本!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工业实力,再也不需要惧怕任何国家!
冯国璋麾下的第二军团横扫整个哈萨克斯坦,沿途数十座城镇几乎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被攻陷。和西伯利亚不同,中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同时中亚的地形多为平原,是俄国的几个大粮仓之一。占领了中亚,中国移民一百万,根据中国帝国政府的公告,凡是自愿搬到这些地区的农民,都可以得到至少十亩的土地,和外东北一样。而且,一些有能力的农场主,可以“跑马圈地”。而且宋骁飞让一部分中**人组建警备部队,负责铁路的安全,稳固在中亚的统治。
当叶卡捷琳堡的市政府上空飘起代表着中华帝国的五色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胜利。
叶卡捷琳堡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乌拉尔、西伯利亚各州区的通讯中枢。
蔡锷的手下两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足足五天的时间,才把这城市给攻下来。炮火把城市变成废墟,五万多中国士兵发起冲锋,声势铺天盖地。布尔什维克也不怕死地想突围,冲出了战壕,但中**队无数道火舌齐齐射出,将冲在最前面的布尔什维克士兵一片又一片的收割。前线的布尔什维克军人,有一些虽然不畏死,发起了一遍又一遍的反攻,然而那些死神般的中国机枪手,却丝毫没有要手软的意思,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收割,像收割麦子一样。布尔什维克很难能从中**队的围剿中拼杀出一条生路来。有时候爱拼不一定会赢,有可能面对的,只是毫无希望的死亡!当布尔什维克不得不选择退兵的时候,战场的上已经趴满了俄国人尸体,许多只野狗,在硝烟四起的空地上游荡!
随着中**队攻下叶卡捷琳堡,中国整个军事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是通过占领乌拉尔山脉进而将俄国的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分隔开这一步,算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清剿西伯利亚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的势力,这难度不大,就跟剿匪差不多。
北京、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这些国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乎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那些原本就很热闹的街头,挤满了上街庆祝的人群,人们挥舞着国旗,大声唱起了国歌。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人们,很是激动,再也不怕受老毛子的欺负了,许多老人更是热泪盈眶,在晚清,东北人可是受够了俄国老毛子的欺凌,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人彻底胖揍俄国人了!中国人再一次扬眉吐气了!(未完待续)
第五章 烧毁莫斯科
ps:各位读者,新年快乐,请月票支持
中**队攻下叶卡捷琳堡后,清剿了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继续前进,突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了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的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历史上又称斯大林格勒),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18世纪起,伏尔加格勒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
无论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俄,伏尔加格勒的地位很重要,是苏俄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这附近的高加索油田,对苏俄十分重要,苏俄的石油供应有超过95%的是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若中**队攻占伏尔加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包抄莫斯科以东大面积区域,向南可深入高加索地区,并占据以高加索为中心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石油,粮食等资源产地。
蔡锷指挥的第一军和吴佩孚带领的第二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辖12个师约十五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100辆,由第一航空队负责空中火力支援,作战飞机近50架。在会战中,联合**队方面,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近40万人也一起参加了会战。
列宁对伏尔加格勒也非常重视,派了苏俄布尔什维克军队最高统帅托洛茨基亲自带领大约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军队保卫伏尔加格勒,这几乎是苏俄这时仅存的武装力量。托洛茨基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但苏俄军队的武器很差,三分之一的人连步枪都没有。火炮和迫击炮220门。
徐世昌担任了联军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代号“蓝色行动”,同时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为了制止苏军在遭到联军进攻时破坏油田,他还制定了一个附加计划。派拍中国的特种部队化装为苏军,渗透苏军后方,对高加索油田进行突袭。
这次突袭行动被派给了张宗昌的白俄军团,他挑选了大约700人的俄国士兵组成小分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从前线到迈肯普市区的距离大约有一百公里,张宗昌的白俄军小分队如何安全秘密地抵达迈肯普而不被苏军发觉,是这个大胆计划中的关键。中国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的资料积累这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队这时十分清楚苏军内部的一些工作程序和细节。这对张宗昌小分队的渗透工作帮助极大。
夜半时分,一弯清月挂在漆黑的天幕,风中有几丝冷意。身穿苏联契卡制服,张宗昌的小分队告别来送行的徐世昌。张宗昌的名声不太好,徐世昌以前不怎么看得起他,这时看他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说:“兄弟们,多保重!我希望能看到你们每一个人都平安活着。莫斯科在前方等着我!”
张宗昌这时从怀里掏出一个金怀表,递给徐世昌,说:“徐司令。我有件事拜托你,这块金怀表,是张作霖大哥送给小弟的。如果小弟我这次不能活着回来,请将这个金怀表还给张大哥,并拜托他照顾我年迈的老母!”
张宗昌的老妈原是跳大神的巫婆,他对自己的亲娘极为孝顺。徐世昌接过金怀表,这时对张宗昌刮目相看,点点头说:“一定办到!不过,我还是希望到时候能把怀表还给你!你自己照顾好老娘。”
在黑夜掩护下。张宗昌的小分队悄悄从阿里克山德洛夫斯卡亚地区越过苏军前沿阵地。
联军刚开始的进攻非常成功,布尔什维克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撤达二百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联军之手。双方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展开大会战。
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后方发起佯攻,以吸引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注意力。德军在卡拉奇附近强渡了顿河。托洛茨基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同时,蔡锷的军队在伏尔加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速突破了布尔什维克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第二天,中**队又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突破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独立攻击伏尔加格勒,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攻占京古塔车站。与此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0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列宁致电托洛茨基,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
托洛茨基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再次发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蔡锷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0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
联军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苏联布尔什维克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三天之后,徐世昌发出最后通牒,敦促托洛茨基投降。托洛茨基向列宁报告说:“我们的军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列宁对于托洛茨基的军队没有能够突围感到很不满,所以,他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我们布尔什维克人,应该为人民战斗到底,流血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当蔡锷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托洛茨基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蔡锷面对着托洛茨基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战斗到底呀?你们就只会在你们的报纸上展示你们的英勇吗?一群懦夫!”
托洛茨基这个曾领导契卡的布尔什维克头目,这时两腿也直发抖,抬起头说:“我们愿意作为战俘,接受历史正义的审判!”
蔡锷冷笑了一声,说:“我是军人,如果你们在战场上抵抗到底,我还考虑让你们接受审判,现在不必了。来人,拖出去全毙了!”
之后,蔡锷又命人取了火油,将托洛茨基等人的尸体堆成一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伏尔加格勒会战使布尔什维克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并引起在此之后苏联士兵的大规模恐慌和士气衰竭,中**队乘胜追击,占领了高加索油田。那些被列宁派去毁坏油田的布尔什维克小分队,也被张宗昌的特种小分队给击毙了。
占领了伏尔加格勒,中**队继续北上,和联军一起包抄莫斯科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莫斯科,被中国拆迁过一次,地位又没有苏俄的首都圣彼得堡重要,列宁命令捷尔任斯基的守军采用焦土政策,烧毁莫斯科。
联军还未大规模攻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就撤退了,在离开前,契卡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准备好的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火光四射,全城起火。当时正是半夜时分,布尔什维克为了避免居民的恐慌,竟然没有事先通知平民撤离,大火延续五日五夜,酿成巨祸,烧死了平民20万人,惨绝人寰。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随即播发了关于大火真相的通稿:“这是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俄罗斯人民犯下的又一沉重罪行!”
这时,东线的德军也已经突破到圣彼得堡附近,将对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展开最后的清剿!各地的农民之前迫于契卡的残暴,敢怒不敢言,现在布尔什维克节节溃退,他们也开始反抗,拒缴征粮,布尔什维克到了奔溃的边缘!(未完待续)
第六章 俄国灭亡
ps:求月票、点赞、打赏支持正版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也是布尔什维克人的首都。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德国一开始就志在必得,除了派潜艇封锁波罗的海,还从在西线调集了3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向圣彼得堡发动猛烈攻势。
德皇威廉二世对欧美的报纸宣称,“德国将在1910年9月1日前占领圣彼得堡,从地球上抹掉这座城市,杀光这里的居民,摧毁这个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摇篮。”威廉二世还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举行盛大的检阅军队仪式。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同意威廉二世的想法,他对占领圣彼得堡也很感兴趣,因为夺取了圣彼得堡,德军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德国驻芬兰军队会合。此外,中立国瑞典的铁矿沙,也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施利芬对东线的兴登堡等德军将领们说:“圣彼得堡应该被德军占领,毁灭和占领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能完全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把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彻底从地球上抹掉。”
德国宣布与苏俄的和平协议无效之后,兴登堡即将进攻圣彼得堡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共计50万人。其中北方集团军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尔后同驻守芬兰的德军协同作战。
苏军担任圣彼得堡防御任务的是苏维埃最后的17个步兵师,9个骑兵旅,共计30万人。由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指挥。
苏军的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不得不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10年7月1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圣彼得堡的进攻。列宁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圣彼得堡。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布尔什维克的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
但是。德军“北方”集团军向圣彼得堡进攻前,对苏军西北方面军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步兵多2。4倍、火炮多4倍、迫击炮多4。8倍,还有从中国购买的五十辆坦克。
德军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圣彼得堡总方向实施进攻。德军十分英勇,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向前冲了320公里,其第8步兵师最先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外。
该师师长勃兰特让德军士兵利用缴获来的三辆布尔什维克的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维埃伤兵,来到苏军守桥部队的面前。德国的伤兵用流利的俄语。瞒天过海,完整地夺获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德国北方集团军主力顺利渡过宽阔的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陶格夫匹尔斯的失守,使布尔什维克的普斯科夫—圣彼得堡一线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军面前。列宁按捺不住愤怒,严令苏维埃士兵不许再后撤。
“轰隆!”
“轰隆!”
一阵炮击之后,德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德军继续深入。很快突破了苏军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又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圣彼得堡的大门。
圣彼得堡北面一侧。德军也对苏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圣彼得堡已经处于德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气急败坏的列宁打电话给季诺维也夫,责问道:“普斯科夫怎么丢了?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
季诺维也夫吃了败仗,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诺诺表示:“列宁同志,我清楚我的职责,我会不遗余力去完成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对我的嘱托。”
列宁紧急动员百万圣彼得堡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圣彼得堡构筑了三道防线,其中最外面的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伊尔门湖西岸希姆斯克。沿卢加河一字摆开,北至卢加河出海口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公里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2个步兵师和3个民兵师。
但此时。得到德军要“杀光这里的居民”的消息,圣彼得堡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德军进攻之前就逃难去了。列宁一时难以征召满3个民兵师,很多十四岁以下的儿童都被布尔什维克赶上了战场,他们组成了“童子军”。
德军的前线指挥官格陵兰特将军拒绝向这些童子军开火,并停止了对圣彼得堡的进攻,将布尔什维克组织儿童上前线的罪行上报了联合国机构。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大怒,亲自打电话训斥德国高尚的格陵兰特将军:“皇帝陛下和我,给你占领布尔什维克首都的机会和光荣,但你却在一条俄国老百姓临时组织的防线面前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这简直是给你自己丢脸,你太让我失望了!”
施利芬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最近几天内拿下圣彼得堡。施利芬给德国的将领们发电报说:“至于对圣彼得堡的善后处理问题,我们一定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发抖!我们要把旧世界毫无意义的法律、旧世界的犹太—基督教的传统踩在脚下。我们不需要俄国,既不需要敌对的俄国,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国,我们只需要一片东方的土地。所以我们决不接受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的投降。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德国的格陵兰特将军拒绝接受这个命令,他主动辞职了。得到消息的宋骁飞总统,提议联合国安理会连夜召开紧急电话会议。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一致表决通过决议,谴责布尔什维克将儿童驱赶上战场的无耻行径,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对儿童的毒害表示最严厉的谴责!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还督促德国在对待童子军俘虏时,不得杀害,立即遣散他们。
施利芬亲自指挥德军的北方集团军,迅速突破卢加河畔,切断圣彼得堡—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从卢加河下游突破防线,经加特契进攻圣彼得堡;西突击军从卢加河中游进攻卢加,尔后沿卢加—圣彼得堡公路进击圣彼得堡;第3装步兵师和第6步兵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卢加河上游突破防线,尔后转向东北方向,进攻楚多沃,切断圣彼得堡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从东面包围圣彼得堡。
德军每天向前推进。8月21日,南路德军到达圣彼得堡城东面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圣彼得堡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圣彼得堡三面包围,圣彼得堡已经垂手可得。
布尔什维克军的总指挥季诺维也夫
知道圣彼得堡已经没有希望,他感觉自己无颜再见列宁,他故意跑到前线去,身中了三枪,被德军打死。
对圣彼得堡的炮轰也从8月开始,德军的炮轰及轰炸在市内共造成57230名平民死亡及205070名平民受伤。德国的航空兵还出动近30架次的飞艇对圣彼得堡进行了轰炸。德军还对圣彼得堡实行严密封锁。施利芬宣称:“德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然后接管这个城市。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个人也不想保留。”
这次大围困最终导致圣彼得堡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50万人死亡。圣彼得堡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城内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圣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不得不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发生。
最终,还没到9月,德军就攻进奄奄一息的圣彼得堡,列宁和布哈林等人被捕。他们想逃跑,也已经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美国的军队也从苏维埃的北面登陆,经过激烈的战斗,基本上占领了俄国北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
这一次,联合国的军队彻底将布尔什维克剿灭。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俄国被分成若干独立国家和各国占领区,彻底灭亡。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列宁、布哈林、捷尔任斯基等都被联合国的军队逮捕。
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建议将他们送到国际法庭接受刑事审判。宋骁飞考虑到他们这些人的罪行,比如契卡的大清洗运动、下令放火烧毁莫斯科导致数万无辜平民死亡、组织儿童参加战争等严重的战争和反人类罪行,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同意让他们接受历史的审判。
于是,一个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律师和法官组成的国际法庭,在中国远东的海参崴成立,开始对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的各种反人类罪行进行历史性大审判!(未完待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