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烦两位兄长久等了,咱们现在就进城去小酌一杯,为两位兄长接风洗尘!”

    “那我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四人淡定的从黄巾力士的包围圈中走了出来,结伴一起往这北海城中走去。

    祭坛上一直闭着眼静坐的张角,在孔武一行人离开之后,却突兀的睁开了双眼。

    “有点意思,平原县令孔武?呵呵,看来以后我又要多一个留心观察之人了!”

    张角说罢,便又闭上了眼睛,开始在祭坛上静坐了起来。

    孔武一行四人走进了昔日几人见面的酒馆之中,天空中的炎炎烈日已经开始落往西方,但却迟迟不肯落下。

    四人老友相聚,把酒言欢,扯着嗓子就开始的开始聊了起来。

    “子陵贤弟,几日不见,你这股子气势让我二人可真是佩服不已啊!我看若有一日子陵贤弟独领一方,定然能直追我汉朝众位千古名将啊!”

    “杨兄实在是过奖。子陵他日若是镇守一方,必然为江山社稷,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子陵当真是有贤者风范,今日我二人对不起你在先,这一杯,我先干为敬!”

    桌面上的气氛持续的火热着,孔武和太史慈与两位马商交相豪气畅饮,孔武看着场上的气氛火热,趁机提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计划!

    “二位兄长,上一次咱们不是提出一起前往幽州与苏双和张世平两位大哥见面吗?二位兄长可还记得?”

    “记得记得!我们这次回来不正是为了此事吗!”

    “我二人现在联系不到苏张二位大哥,只能请贤弟屈就和我们一起坐马车回幽州了!”

    “那实在是太感谢二位兄长了!”

    二人爽快的答应了孔武的要求,孔武也表现得很兴奋异常,四人在小酒馆中边酌边聊,直到酒馆中的人都已经走完了,几人才晃晃悠悠的走回了客栈!

    而此时虽然孔武步态朦胧,但是眼神中透露着清醒。

    太史慈因为喝得少,也并没有醉酒,但是两个马商,被孔武频频劝酒,都已经喝得飘飘欲仙了,走路都有些走不稳!

    孔武和太史慈只能够搀扶着两人一起走回了客栈,送两人回到他们的房间,孔武才慢吞吞的走回自己的房间。

    “幽州涿郡!看来我这一趟必然会有不小的收获。”孔武嘴角噙着意思冷笑道。

    很久没有喝这么多的酒,孔武感觉自己的脑袋昏昏沉沉的,随意洗漱了一下,便更衣躺在床上沉沉的睡去。

    日出东方,鸡鸣声不绝于耳,孔武睁开自己疲惫的双眼,看着身上古色古香的棉被,孔武这才回想起来自己已经身处的不是自己的时代。

    轻叹一口气,孔武从床上爬了起来,收拾完毕便踏出了这北海小客栈的房门。

    不得不说,这古代的空气质量是真的好,孔武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便感觉神清气爽,身体充满了动力。

    “昨晚不是说好了今天出发吗?人都到哪儿去了?

    孔武出了房门却没看到太史慈练功和两个马商的身影,不由得有些奇怪。

    这才从楼上走了下来,刚下完楼梯,就看到太史慈忙前忙后的在搬东西!

    “子义!大清早的你在忙什么?”

    “啊,大哥,你下来了!我正在和两位兄长一起搬运我们路上所需要的干粮和酒水,马上就好了,你先稍微等会儿啊!”

    太史慈说完,便急匆匆的拿着手里的两个大坛子往门外跑去。

    “而柜台边上,比较文弱的贺庚正在盘算着这些干粮和酒水的价格,只剩下杨辉和太史慈二人一起板搬运着这些东西。”

    孔武看见贺庚,便迎了上去。

    “贺兄,咱们从这北海到涿县得走多少时日?”

    “子陵贤弟,你下来了!我们这一趟,快的话五天足矣,如果路上要是有个什么艰难险阻的估计就得多用个一两天才能到达。”

    “这一去,可就是一路上都得吃苦了,子陵贤弟你得做好准备才是!”

    “哈哈哈哈,贺兄放心,我从小都是吃苦长大的,这点小事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两人大笑着边聊边算,这时太史慈和杨辉也满头大汗的走了过来。

    “大哥,东西都已经搬完了,马车也都装满了,咱们现在准备准备就可以出发了!”

    “恩!”

    孔武应了一声,然后转头就这么看向身边的贺庚。

    贺庚回头看到孔武,笑着说。

    “子陵贤弟,再过半柱香的时间,便是吉时,咱们再等一等再上路吧。”

    孔武哭笑不得的听着贺庚的理由,这才想起在古代出远门的人都会算算黄历上的吉日吉时,以便乞求出门一路顺利,一路平安。

    孔武也不催促,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小二,给我来两个馒头,一碗粗粥!”

    孔武从大厅中找了个位置便开始喊了起来,没吃早饭,孔武早就饿得不行了,现在剩下的时间刚好够自己吃顿早餐。

    东西上齐之后,孔武一个人坐在大厅中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其他三人看到孔武如此吃相,都纷纷转过脸去,生怕自己一个忍不住就笑出来。

    孔武以极快的速度吃完了早餐,而半柱香的时间早已过去。

    “走吧,二位兄长!”

    武吃饱了,这才拱手说道。

    “好,咱们这就出发,前往幽州!”

 ;。。。 ; ;
第三十四章:奔波碌终抵涿县
    幽州的官道上,两辆并不奢华的马车正在缓缓的向北方走去,日出的光芒伴随着清晨的露水把官道上点缀得分外清秀。

    两辆马车上坐的便是孔武一行六人,除了孔武四人,还有两个年纪并不大的车夫,看样子也是因为家里生活拮据才不得已跑出来混口饭吃。

    几天几夜的赶路,让六人都显得有些疲惫不堪,颠簸的道路给六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阳光洒在车厢上,车内的孔武才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揉了揉发红的双眼,孔武一睁眼便看到了身边的太史慈以及贺庚。

    “贺兄,咱们这是第几日了?”

    “子陵贤弟,算算日子,今日应该是咱们从北海出来的第五天,现在咱们已经在幽州的官道之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日午时咱们便可以在涿县的醉香楼好好的吃上一顿了!”

    “好啊!这几天总是吃干粮,都快把我吃腻味了!”

    听到有好吃的,原本精神有些萎靡的太史慈瞬间就蹦跶了起来。

    几天几夜的奔波让几个人都疲惫不堪,连续几日的吃着干粮也让几人都感觉到有些乏味。

    马车仍然在缓缓的前行着,孔武挑开车帘,望着车外的一番农忙景象,不由得赞叹了起来。

    “幽州地大物博,土壤肥沃,比青州来说,地利上可是更占优势一些啊。”

    “噢?子陵贤弟还懂农桑水利?”

    “只是能够分析几句罢了,算不得精通。”

    贺庚听到孔武的回答,只是笑笑便说道。

    “如今的幽州牧刘虞,为政宽厚仁义,深得民心,对农桑水利十分重视。”

    “幽州之地本来就是沃土,又在刘幽州的带领之下,大力发展农耕,使得幽州各郡都相对而言比较富裕,所以我们才会决定把交易点设在幽州。”

    “且刘幽州乃是汉室宗亲,对大汉朝忠心耿耿,实乃是现在大汉朝难能可贵的好官了!”

    贺庚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句话,但是对刘虞的评价却非常之高,孔武听在耳中,但是思绪早就飘到了自己以前所看过的史书中关于刘虞的记载。

    刘虞,字伯安,乃是曾为废太子的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人,为人忠义仁信,节俭勤奋。

    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作为,但是却把幽州打理得井井有条,刘虞死后,幽州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乃是三国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清正廉明的清官!

    孔武的思绪被马车的颠簸拉了回来,只能轻叹一口气说道。

    “刘幽州此人,若是在盛世,则是如鱼得水,会成为一代千古贤臣;但是要是放在乱世,那么以他的个性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惜哉惜哉!”

    孔武说完,只是摇头叹息,却不再言语。

    贺庚听着孔武的话,不解问道。

    “子陵贤弟,现在天下一片清平盛世,何来的乱世之说?

    孔武听到贺庚的话,嘴角不禁有了一丝冷笑。

    “你们眼中看到的大汉乃是清平盛世,但是在我眼中,估计这汉朝,离天下大乱不远了!”

    “子陵禁声,此话若是被有心人听到,说不定会安给你一个谋逆的罪名啊!”

    贺庚听到孔武口中所说的话,赶紧坐正了把手放在嘴边做了一个禁声的表情。

    孔武伸了个懒腰,睁开双眼道。

    “谢贺兄提醒,是武疏忽了,但是贺兄请想一想,这天下真的是清平盛世吗?”

    孔武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再不吭声。

    而一旁的太史慈早已见惯孔武的这些言论,则是毫无表情的坐在边上。

    反倒是贺庚,听完孔武的话,便开始埋着头默默的思索起来。

    自己经商那么久,跑遍了大江南北,每一次从外面回来,百姓的生活就会变化一次,然而却是一次比一次差,难道这大汉天下真的开始衰败了?

    两人一番言论,连带着不说话的太史慈,整个车厢就这么沉默了下去,也不知道三人各自心里在想些什么。

    正是农忙时节,一路上都是忙着干农活的百姓们,看着这两辆官道上的马车缓缓前行,也算是农忙时候的一点点小消遣。

    转眼间,午时就要到了,而孔武一行人在经过五天五夜的奔波,也终于是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幽州涿县!

    涿县的城墙并不算高,中间穿插夹杂着几个松散的守卫,但是城楼上的牌匾雕刻的涿县二字却端得是气势非凡,想必是出自什么大人物之手。

    孔武挑开车帘,看到近在咫尺的涿县,突然有些激动了起来。

    “这便是幽州涿县吗?”

    “对啊,子陵贤弟,这便是那幽州涿县了,咱们这就可以好好的去喝上一碗!”

    “终于到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出这么远的地方呢!”

    三人在马车中闲聊着,马车也慢慢的向涿县县城中行驶而去。

    “站住站住!”

    刚来到城门口,几人便被城门的守卫给拦了下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速速报上来意!”

    听到城门守卫说话的声音,贺庚挑开车帘便走了出去。

    “哟,张二哥,许久不见,面色倒是愈发的精神了!”

    “哦?原来是贺兄!”

    两人明显是认识的,一问一答就这么站在城门口聊了一会儿。

    “张二哥,大热天的辛苦了,这点小钱值班完了去请弟兄们喝点水酒犒劳一下,算是我的心意了。”

    贺庚从怀中摸出一小袋散碎银子,悄悄的往姓张的守卫手中递过去。

    “那我就代兄弟们谢过贺兄了!请进城吧!”

    给完好处,几人这才驾着马车缓缓的行驶入城。

    “六子,先去醉香楼!”

    “好勒!”

    交代了一声,贺庚便回到了车厢里面,太史慈忙着急的说。

    “贺兄,为何要给那人些许银钱?”

    “子义有所不知啊,张姓在涿县乃是大姓,此人乃是张氏家族中的一员,所以每次我们经商回来,都会给予他一些银钱,如果在这涿县中发生什么争执的时候,到时候说不定便能得到他的一些帮助。”

    “原来如此啊!”

    几人边闲聊,马车便已经来到了这涿县最大的酒楼醉香楼门前。

    “子陵,子义,咱们这就算是到了,下车吧,我请大家吃顿酒,就当是为咱们大家接风洗尘!”

    贺庚说完,便下了马车,孔武二人也跟着下了马车,几人轻装进入到了这醉香楼之中!

 ;。。。 ; ;
第四十二章:孔武计苏双黄巾
    “大人是说我们以后的马匹全都由大人来购买?”

    苏双虽然面色稍显平静,但是颤抖的双手已经隐隐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虽然苏双不愁这些马的销路,但是却不是每一次都能卖出最好的价格,要是哪次回来的时候马匹市场不景气,就比如这一次,那么自己那一次就相当于白跑了一趟,甚至有的时候还亏了本,只能变卖别的货物来维持平衡。

    这种居无所安的流浪日子苏双已经过得太多了,所以他也累了。

    孔武的提议无疑是给了苏双一个安定的机会,但是以孔武目前的实力,又真的能护得了苏双和他的商队吗?

    苏双在想这个问题,孔武又何尝没有想过?

    “没错,苏兄,以后不仅是你的马匹,包括你的兵器,你的粮草,你的所有交易物品,我都可以让你在平原郡自由买卖,并且包括我自己,也会对你的物品酌情买卖。”

    孔武这番话说得很坚定!商人,都是为了利益而存在,自己现在没有雄厚的底蕴来吸引苏双等人自动来助,所以只能在其他的地方给予苏双等人利益。

    但是两年之后,震惊天下的黄巾之乱开启,到那个时候商人便会受到战火的波及而无法继续经商,只有依附大势力的商团才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存活并发展下去。

    孔武是在给苏双一个机会,两年后,自己便会迎来自己新的战略起点,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必然不是一样的事,而孔武现在就给了苏双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今天苏双答应了,那他将来便会是自己手底下的第一大商团,但若是今日苏双拒绝了自己,那么以后孔武也不会再接纳苏双,即便是接纳了,地位也不如别的商团。

    孔武静静的坐在上方主位,居高临下的盯着苏双。

    孔武的话传到苏双耳中,却让苏双顿时犹豫了起来。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选择题,却让久经江湖的苏双迟迟下不了决定。

    孔武在此之前的表现已经让苏双和在座等人都刮目相看,这个看起来年轻但是果敢睿智、眼光独到的县令大人,他日必然非池中之物!

    苏双岂会不知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哪一个更加让人感激一些,但是若自己选择了孔武而孔武却无法崛起,那自己这么多年的谨慎不就白费了吗。

    “敢问大人要如何保证我马场的安全?用什么来买进我的马匹和货物?”

    苏双思索了许久,终于缓缓的对着孔武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孔武早就料到苏双会有此一问,轻轻笑道。

    “苏兄见识深远,敢问苏兄可知太平道?”

    孔武听到苏双的问话,便已然知晓苏双的心思,怕是只有等自己说出怎么能够有钱收购他的马匹,那么这桩交易便算是谈成了。

    孔武在心里嘿嘿一笑,和别人打架自己不行,但是说到忽悠人,这东汉末年,还有谁能够与我孔武争锋?

    “苏兄,今日你是跟定我了!”孔武心里笑着,但是脸上却没有表露出丝毫表情。

    “大人所说的可是那大贤良师所带领的民间组织……太平道?”

    “没错,正是那太平道,敢问苏兄对太平道是否有几分了解??”

    苏双听到孔武提起太平道,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手里的酒放在手里都已经多时,苏双只是愣楞的想着自己的事,却没有动手里的酒一口。

    “怎么样,苏兄是否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孔武看着苏双发愣,也有些不解,等待多时才开口问道。

    “噢,在下失礼了,大人见谅!敢问大人辖区内可有太平道的踪影?”

    “噢我和杨贺两位兄长一同前来时还遇到了他们的大贤良师,所以在青州,太平道自然是有的。”

    “那便没错了,不瞒大人,小人经商已经十余载,就在几年前,从冀州开始,突然间在百姓口中传出太平道的消息,原本我以为太平道还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个为了百姓的组织。”

    “但是最近今年,我却发现了一些太平道的不寻常。”

    “有何不寻常之处,苏兄请说说看。”

    场上现在只有孔武和苏双两人在说着话,太史慈和张飞,杨辉和贺庚,四人一边交相对饮,一边沉默的听着孔苏二人说话。

    天色已经开始慢慢的变暗,张飞把火架上的火把点了起来,这个小小的桃园顿时显得明亮起来。

    苏双不知道孔武的底细,但是看孔武的表现并没有恶意,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便开口说道。

    “大人,今日之言还请大人勿要外传!”

    苏双对着孔武拱了拱手,面容严肃的说道。

    “苏兄放心,今日之言,只进我兄弟三人之耳,绝不会泄露出去半点,苏兄直说无妨。”

    “谢大人!”

    “哎,不瞒大人,几年前我曾与太平道有过接触,那时候太平道还像个刚出生的孩子般,刚刚才建立,道中都是些老弱妇孺,我看大贤良师的宗旨是为百姓解除病患,消灾解难,我恻隐之心一动,便资助了太平道不少的钱粮物品。”

    “我每次从外面回来,也都会去看望道中的那些人,那些可爱的老人、妇女、孩子们,当然还有大贤良师。”

    “但是殊不知,就在这几年,太平道的影响力竟然在慢慢的渗透扩张,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兖州还有司隶几州都有了太平道的身影。”

    “我现在每次回来想见到大贤良师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想见以前的那些老弱妇孺还有孩子也都见不到了。”

    “哎,我不知道我之前所做的那些是对是错,但是现在的太平道早已经不是我刚开始认识的太平道了。”

    “道中现在大多数都是一些山贼或者流寇,被大贤良师收服之后便加入了太平道,但是贼性难改啊,欺男霸女的事情没少做,但是对于这些事,大贤良师都视若无睹。”

    “而现在的太平道为百姓治病消灾,驱邪保安都只是大贤良师笼络人心,发展教众的一种手段罢了。”

    “他们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而且他们的宗旨也已经变了,我怕有一天,这天下会大变,怕这大变的源头便是我一手扶持起来的太平道!”

 ;。。。 ; ;
第四十一章:起誓言马商相助
    大碗大碗的酒就这么被苏双一口气全给喝掉了,苏双脸上浮现出来的懊悔让坐在主位上的孔武心里很不是滋味。

    孔武没想到原来苏双和太平道还有这样一段渊源,若没有苏双的资助,也许太平道也发展不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哎!”孔武轻叹一声,抬头看着眼前满脸懊悔的苏双开口说道。

    “苏兄,没想到你与太平道还有这么些渊源,既然苏兄以诚待我,我也毫不隐瞒,就与苏兄实话实说了!”

    “苏兄所看到的太平道都是老弱妇孺还有孩子,那是当年的景象,但是现在武看到的太平道却并不是如此。”

    “现在的太平道,三十六渠帅大部分都是盗匪和山贼出身,虽然其中不乏心地单纯的勇士,但是在大贤良师的蛊惑之下,他们那单纯的内心能够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干什么吗?”

    “此外,太平道私立黄巾力士与私兵无数,每到一处,必然是鸡犬不宁,扰民甚至伤民,想必杨兄和贺兄也有所了解,黄巾力士是用来干什么的?我想不用我说,苏兄也定然能明白。”

    “那就请苏兄想想,以现在太平道的一直在扩张的影响力,若是他日大贤良师登高一呼,举起义旗,天下的太平道教众纷纷响应,那这本就满目疮痍的大汉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样?这些东西,苏兄可曾想过吗?”

    孔武品着张飞家的美酒,一字一句轻飘飘的便把话仍了出来,虽然孔武说的很轻,但是这些话就如千斤巨石投向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仅是苏双,其余五人听到孔武的话之后,也都顿时愣了,他们不敢想象如今风头正盛的太平道要是如孔武所说的那样做,那这天下岂不是真的要大乱了?

    孔武的一番分析已经借用到了后世历史记忆的力量,对于还未接触到黄巾之乱的众人,却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张飞与太史慈都是聪慧之人,只要沿着孔武所说的话细细一想,便能想象到未来的大汉疆土会变得何等的残酷。

    孔武的一番话让整个场面瞬间冷静了下来,桃园中的蛐蛐叫的正响,配合着桌上静默的氛围,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这里的空气都冷下来了几分。

    孔武喝完手里的这碗酒,吐了一口白气,又独自倒了一碗,看着场上的气氛有些冷了下去,孔武才举起手中的碗哈哈大笑着说。

    “众位兄弟,莫要多心,这些只不过是子陵个人的猜测而已,这不是还未成真吗?”

    “若真有一日,大贤良师所做如子陵所猜测的那样,不等天子下令,我孔子陵便会第一个站出来,剿灭奸贼,匡扶汉室,用自己的力量救下那些无知的百姓们!”

    孔武手里拿着美酒,挥挥洒洒,豪气万千的指着苏双大声说道。

    “苏兄,我在平原已有精兵一千,皆骁勇之士,我义弟两人,皆乃天下猛将,如此,可保得你马场平安否?”

    “至于买卖马匹的钱,请苏兄放心,大丈夫在世,信义为先,钱我孔子陵定会分文不欠的交给苏兄,我孔武也断然不会去做那种背信弃义之事,惹人耻笑,我两位兄弟可都在背后看着我呢!”

    “若真有一天,太平道为祸苍生,我定然会站出来,为苏兄收拾掉这个残局,但是在此之前,还请苏兄定要助我,助我早日完成我自己的计划!”

    孔武苦肉计、反间计、欲擒故纵计一齐使了出来,话刚说完,便对着苏双行起了大礼。

    “大人快请起,这万万使不得,莫要折杀小人,马场的事,我这便代表我这几位兄弟答应了!”

    苏双手忙脚乱的把孔武扶了起来,孔武的一番分析也解决了苏双的唯一困惑,甚至也间接的帮助苏双化解了一直堵在自己心里的那块疙瘩。

    “大人义薄云天,志向高远,苏双佩服,我苏双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当不得大人如此厚爱。”

    “今在此桃园于大人相识,乃是双的福分,某愿个人出资良马一百匹、金银各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助大人一臂之力,谢大人厚爱,还望大人笑纳!”

    苏双说完,便跪在了孔武的面前,苏双身后的三人,看到自己马首是瞻的苏双都已经跪拜,赶紧走了出来一齐跪在了孔武的面前。

    听到苏双的话,孔武顿时心里狂喜了起来。

    苏双,这个助刘备起家的中山大商,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是愿意帮助自己,孔武明白苏双这一拜意味着什么。虽然不拜自己为主,但是自己有事需要帮助,苏双等人必然是不会推辞的。

    更何况苏双资助自己的这些东西,对于现在正在发展的孔武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先生快快请起,几位先生快快请起,几位先生的大恩,孔武无以为报,我孔武在此立誓,总有一天会让几位先生的商团成为这大汉土地之上最大的商团,不负几位先生今日相随之恩!”

    “谢大人!”

    看到孔武成功让苏双等人加入自己阵营,张飞和太史慈也是极为的欣喜。

    “大哥!还有几位兄长,你们就别谢来谢去的了,赶紧入座,我后院的厢房全都空着,今日大家都别走了,就在我这小庄院中不醉不归!!”

    张飞看到几人不停地谢来谢去,自己也觉得看的有些乏味,这才忍不住出声言到。

    “哈哈哈哈,翼德说的极是,几位先生请入座,今晚咱们再不提别的事,只管吃酒,不醉不归!”

    孔武心里激动,豪气万千的端着手里的酒碗便一饮而尽,被孔武的豪气所感染,苏双等人和太史慈、张飞全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端起酒便豪饮起来。

    就在这小小的庄院中,孔武的两位义弟与孔武未来手底下的第一商团的预备军不停地来回碰着酒器,张飞家的美酒就这样被几个人不停的消灭着。

    这一晚,便是孔武真正踏出这个时代的第一步,当然,这一步,孔武用自己的智慧跨得是那么的成功!也就是这一晚,才成就了日后孔武青州之主之地位,当然,这些是后话,暂且不提!

 ;。。。 ; ;
第四十二章:受赠礼安排去向
    话说孔武第二日一大早醒来便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孔武摸着自己有些发昏的脑袋,支撑着从床上坐了起来。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桌上度过的,孔武也不由得感到有些疲乏。

    虽然酒的度数并不高,但是喝多了也是一样会难受,昨晚的孔武一是因为高兴,二是因为自己流落到这个自己已经回不去了的时代,心里突然有些忧愁,才与张飞等人喝了很多酒,想要借酒暂且忘记自己已经回不去的事实。

    孔武一大早醒来,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房间,又想起了昨晚的事,残存的一点兴奋劲让孔武从床上蹦了起来。

    一出门便闻到了一股子香味,原来是隔壁大娘被张飞请过来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而太史慈和张飞正站在场中比划着,张飞不停的给太史慈说着什么。

    两人边说边比划,孔武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有些欣慰。

    现在的张飞,性格果敢干练,虽然脾气有些暴躁,但那也只是偶尔的时候,武艺高强,却为人正直,还很有想法,与演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