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贼,真把你捉住了!”
  但并未予以追究,而是恢复了刘雄鸣的官职,把他调往渤海了事。
  此外,程银、侯选在建安十六年(211)曾随马超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兵败后南逃汉中,这时也来投降曹操,曹操同样既往不咎,也都恢复了他们原有的官爵。这些措施,对抚定人心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还收降了原马超的部将庞德。庞德字令明,一直跟随马腾、马超。马超在凉州战败后,前来投奔张鲁。后南投刘备,庞德因病,未再跟随,留在汉中,这次也来降附了曹操。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善战,得到庞德后非常高兴,立即任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后来庞德在保卫襄樊的战斗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三“既得陇,复望蜀邪?”
  曹操占据汉中后,将汉宁郡重新改称为汉中郡,把汉中的安阳、西城两县划出来另立西城郡,设置郡太守,治所设在西城县;又分别在锡、上庸两县设置了都尉。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见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便要求刘备将原来借去的荆州南郡还给他。刘备不肯,说:“等我夺得凉州后,再把荆州还给你。”孙权十分气愤,就派吕蒙率军夺取了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在益州得到消息,深恐荆州有失,亲自率军五万顺江东下,进驻公安,让关羽进驻益阳,摆开阵势,要与孙权决一雌雄。丞相主簿司马懿乘机建议曹操:
  “刘备以诈力降服了刘璋,蜀人还没有真心归附他,他现在又率军东下同孙权争夺荆州,这对我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拿下汉中后,益州震动,如果乘胜进兵,益州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背时机,但也不能失去时机啊!”
  丞相主簿刘晔也发表了与司马懿类似的意见,并认为如果不趁目前蜀人尚未真心归附刘备、因汉中失守而又惊恐万状的时候拿下益州,稍有迟缓,蜀中以精于治国的诸葛亮为丞相,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为大将,蜀民安定下来后据险防守,那时想要再打益州就不可能了。而益州不拿下来,则必将成为曹魏的后患。
  曹操听了这些意见,并不动心,拒绝说:
  “人苦于不知足。我们既然已经得到了陇,难道还希望得到蜀吗?”
  “既平陇,复望蜀”是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后汉书·岑彭传》载,建武八年(32),岑彭跟随刘秀###陇西的隗嚣。攻下天水后,隗嚣逃往西城,刘秀又进围西城。这时,占据蜀地的公孙述派大将李育前来救援隗嚣,驻兵上邽。不久,刘秀因事要先回洛阳,临行给岑彭写了一封信,说: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意思是要岑彭在攻克西城、上邽后乘胜前进,进攻盘踞蜀地的公孙述。后来,隗嚣和公孙述都相继被消灭了。曹操借用这句话,意图却完全相反,不是赞成在得到汉中后立即向益州进攻,而是主张采取慎重态度,暂且按兵不动。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6)
曹操一举攻取汉中,益州受到强烈震动这是必然的。曹操进驻南郑七天后,有从蜀地投降过来的士兵说:
  “蜀中一天要发生几十次惊乱,刘备虽然动刀杀人,也不能使之安定下来。”
  当时曹操似乎对未能及时出兵益州有些后悔,曾问刘晔是否还可以再出兵。刘晔认为,现在益州已经初步安定下来,不能再进击了。后来颇有人替曹操惋惜,如裴松之就说:
  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意思是曹操坐失了良机,不然益州转瞬之间就是他的了。得到了益州,荆州、江东也就势难坚持,曹操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也就有望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并不符合实际的。曹操在这个问题上,既考虑了眼前的困难,也考虑了长远的困难,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作出的是一项正确的战略决策。
  从眼前困难来说,曹军经过千里转战,进入汉中时已经相当疲劳。蜀中险阻,并不亚于进取汉中所经历的险阻,以疲惫之师去攻取更为险阻的地方,很难收到“席卷”的效果。按刘晔所说,蜀中经过七天骚乱之后就已经初步安定下来,在当时交通不便、且必然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想要在七天之内深入益州腹地、攻下成都也绝不可能。更何况,刘备于建安十九年(214)夏拿下成都,到曹操拿下汉中时,已有将近一年之久,其政权已大体稳定下来,虽有小的骚乱,不足以动其根本。而其军队因新得益州,士气正旺,也必有相当的战斗力。加有天险可恃,即使据险不战,以逸待劳,也会给曹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不肯贸然进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曹操所面临的形势同当年的刘秀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他们都取得了第一个战役的胜利,下一个目标是要夺取蜀地。但又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刘秀是在控制了中国的整个东部地区后,才转而向西用兵的,这就毫无后顾之忧,可以而且必须乘胜进军,消灭蜀中之敌,以求一劳永逸。而曹操却处在三国鼎立的态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江东有虎视眈眈的孙权,荆州又有关羽领着重兵驻守,如果自己把战线拉得过长,特别是如果把重点投入蜀中而在短期内又不能自拔,腹背就必然会出现空虚,给孙权、关羽以可乘之机。东线一旦失守,中原不保,局面就不可收拾了。这可能出现的长远的困难,作为一军主帅的曹操是不能不充分地估计到的,是不能不瞻前顾后、谨慎从事的。
  后来形势的发展,也证明曹操的谨慎决不是多余的。刘备东下荆州,与孙权剑拔弩张,双方眼看就要展开一场争夺荆州的大战,这形势对曹操本来是极为有利的。但就在这时,刘备得知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深恐益州有失,于是主动向孙权求和。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刘备。双方达成和解,重新恢复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类似赤壁之战前的格局,形势顿时发生了不利于曹操的变化。
  孙权从荆州脱身后,立即于建安二十年(215)八月亲自率军十万进攻合肥,这时距曹操进驻南郑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驻守合肥的张辽、乐进和李典手下只有七千多人,与孙权所率兵力相比,相差悬殊,曹操动身西征汉中前虽给张辽等人留下了一封“贼至乃发”的密信,预为作了部署,心里毕竟是不放心的。所幸由于部署正确,张辽贯彻部署坚决,作战勇敢,合肥之役获得了全胜。不过,孙权的威胁照样存在,曹操因此也就不能让主力在西线旷日持久地呆下去。
  刘备从荆州脱身回益州后,对占据汉中的曹操不是加强防守,而是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他刚一回来,偏将军黄权就劝他说:
  “如果失去汉中,三巴的地位就会动摇,这等于是割去了蜀中的大腿胳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7)
主张把汉中夺回来。这时张鲁还在巴中,刘备即任命黄权为护军,带领诸将前去迎接张鲁。但抵达巴中时,张鲁已经北投曹操,黄权于是将曹操所任命的巴东太守朴胡、巴西太守杜濩、巴郡太守任约击平,夺取了对嘉陵江、渠江上游地区的控制权,获取了进击汉中的桥头堡。
  曹操得悉朴胡等被刘备击破,派张郃率军南下三巴,准备把那里的百姓迁往汉中。进军到宕渠、蒙头、荡石时,被刘备派来的巴西太守张飞阻击。两军相拒五十多天后,张飞率领精兵一万多人,将张郃军截成两段。由于山路狭窄,张郃军首尾不能相救,终于被张飞打败,只得退回了南郑。
  事实证明,夺取汉中后乘胜“席卷”益州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曹操记取赤壁之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同刘备、孙权的对抗中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能从顺境中看到潜伏着的危机,从而采取保险系数较大的策略,这说明了他的成熟和精明,说明他是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的。
  考虑到在汉中同刘备的对峙将是长期的,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率领主力离开了南郑。回师时,以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镇守汉中。并以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以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又采纳张既建议,从汉中往内地移民,经杜袭等人的努力,后来有数万户迁移到长安及三辅地区,有八万余口迁移到了洛阳、邺城一带。当马超、韩遂起兵反叛时,关西民众有数万户投奔了张鲁,这时有不少人又迁回了关西地区。
  四定军山失利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军在汉中同刘备对峙一年多后,法正建议刘备说:
  “曹操一举打败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乘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匆匆忙忙率军北还,这不是他的智慧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他有内顾之忧。论夏侯渊和张部的才能谋略,还不如我们的将领,如果发兵前去征讨,是一定能够获胜的。攻占汉中后,我们可广种粮,多积谷,等待北进的机会。这样做,往最好处说,可以消灭曹操,辅佐汉室;退一步说,也可以蚕食雍、凉二州,扩大地盘;至少也可以坚守险要,同敌人长期相持。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千万不能错过!”
  刘备很赞赏法正的意见,于是率领诸将进军汉中,法正随同前往,留诸葛亮驻守成都,负责补充兵员和供应军需。刘备进抵阳平关,夏侯渊率军抵御,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刘备在进兵汉中的同时,派张飞、马超和吴兰等率兵入武都,屯下辩,牵制曹军,配合主力进攻汉中。曹操派曹洪前去抵敌。曹洪其人,贪财好色,曹操怕因此误事,又派谋士辛毗和骑都尉曹休前去协助,并特地下了一道令:
  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
  “良、平”指张良、陈平。据《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史事,当为张良、樊哙,张良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樊哙为刘邦的重要将领。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攻破秦都咸阳后,打算住进秦宫享有财宝宫女,樊哙、张良谏阻,刘邦于是封存财宝府库,还军霸上。曹操说辛毗(字佐治)、曹休(字文烈)肩上的担子不轻,对他们寄予了厚望。曹休是曹操的族侄,颇有些才能,曹操曾当着众人夸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啊!”平时让他同曹丕来往,就象对待亲生子一般。这次对曹休的要求十分殷切,临行时对他说:“你名义上虽是参军,但实际上是一军主帅。”曹洪得知曹操意图,凡事也都喜欢让曹休作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三月,曹洪准备出击吴兰,刘备派张飞屯兵固山,声言要截断曹军的退路。众人议论纷纷,不能决断。曹休说:
  “敌军如果真想截断我们的退路,就应当秘密行动。现在却先大肆张扬,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想这样干。我们应当乘他们兵力还没有集中起来的机会,赶快进击吴兰。只要打败了吴兰,张飞自然会退军的。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8)
曹洪听从曹休意见,立即进军,果然大获全胜,杀了吴兰的部将任夔等人,吴兰本人逃走,结果在经过阴平时,被氐人强端杀死,将首级送给了曹洪。张飞、马超见势不对,赶紧朝汉中方向逃走。
  曹洪打胜仗后,大摆宴席庆贺,让女艺人穿着轻薄的纱衣当众击鼓取乐,被武都太守杨阜严词制止。
  刘备在阳平关,遇到夏侯渊、张郃和徐晃的顽强抵抗,进展也不顺利。一次,刘备派部将陈式率军去破坏马鸣阁栈道。栈道是一种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再铺上木板以供行走的路,工程极为艰巨,形势极为险峻。马鸣阁栈道在今四川昭化县境内,如果遭到破坏,曹军同内外的联系就将被截断。徐晃及时率军前去护卫,打败了陈式,不少敌军摔下山谷死亡。曹操得知徐晃守住了栈道,十分高兴,特地给徐晃以假节的待遇,并传令嘉奖:
  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张郃驻守巴、汉之间的广石,刘备亲率精兵万余,分为十部,乘夜对张郃发起猛攻。张郃率军奋勇还击,将其击退。刘备感到兵力不足,发急信让诸葛亮增兵。诸葛亮问从事杨洪是否发兵,杨洪回答说: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如果没有汉中,也就没有蜀地了。这是在家门口发生的灾祸,自然是要发兵的。”
  诸葛亮很欣赏杨洪的见解,在立即发兵的同时,表荐杨洪为蜀郡太守。
  曹操见汉中战事胜负未卜,很不放心,于这年七月亲率大军离开邺城,九月进抵长安,就近密切注视汉中战局的发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因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对峙连年,毫无进展,便改变策略,从阳平南渡沔水(即汉水),顺着山势慢慢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下营来。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两峰相峙,山上有平坂,是汉中西南的门户,如果失守,汉中就难保住了。夏侯渊率领诸将全力防守,在前沿阵地埋上削尖的树枝,围起鹿角,阻止敌军前进。刘备军乘夜将木栅烧掉,夏侯渊便让张郃守护东南的工事,自己率领不多的兵力守护南面的工事,并将被烧掉的木栅补上。
  刘备向张郃发起进攻,张郃不敌,夏侯渊将自己所率领的兵力分出一半去支援张郃,兵力显得更为单薄。法正见时机已到,便建议刘备立即出击。这时在刘备身边的大将是老将黄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早年在刘表手下任中郎将,曹操攻占荆州,任他为裨将军。后投靠刘备,随从入蜀攻打刘璋,常身先士卒,登城陷阵,勇猛异常。刘备占据益州后,任他为讨虏将军。黄忠接到命令后,立即督率部属,击鼓呐喊,居高临下对曹军发起猛攻。曹军猝不及防,加之人数处于劣势,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恶战,被打得大败,夏侯渊及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被杀死。
  主将被杀,曹军顿时陷入一片慌乱。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出面维持残局,决定由张郃暂时代理夏侯渊的职务。郭淮号令诸军说:
  “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非常怕他。现在情况紧急,非张将军站出来不可!”
  张郃接受推荐,重新部属防务,诸将接受调遣,军心这才慢慢安定下来。
  第二天,刘备打算渡过汉水进攻曹军。诸将认为自己人少,寡不敌众,想紧靠河边列阵。郭淮不同意,说:
  “这是向敌人示弱,不是个好办法。不如在远离河岸的地方摆开阵势,将敌人引过来,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展开攻击,这样一定可以打败敌人!”曹军按此意见摆开阵势,刘备果然犹豫起来,不敢贸然渡河。曹军就此坚守,示无还心,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郭淮等人将上述决定和部署报告曹操,曹操深表赞同,立即派来使者授予张郃以假节的权力。
  曹操得知定军山失利的详情后,有意抬高法正,贬低刘备,说:
  “我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谋略,肯定是别人教给他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9)
就象将赤壁之败归结为“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而“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一样,发泄了自己的怨恨不满和不服输的情绪。另一方面,曹操对这次失利,特别是对夏侯渊的阵亡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夏侯渊是曹操的亲信大将之一,一起起兵于谯,数十年来情同手足,恩宠特隆。两家还有姻亲关系,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姨妹,长子夏侯衡又娶了曹操弟弟海阳安侯的女儿。夏侯渊作战勇猛,行动迅速,常能出其不意战胜敌人,因此军中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说法。在平定关西的战斗中,夏侯渊屡建功勋,在关西一带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因此每当曹操接见羌、氐等族的首领时,只要夏侯渊在座,这些人竟都有恐惧之感。但夏侯渊也有毛病,常常恃勇轻敌,有勇无谋。曹操十分了解他的这个弱点,很不放心,经常告诫他说:
  “做将领的应当有胆怯的时候,不能光凭自己的勇气一味蛮干。将领应当以勇为本,同时善于运用智谋。如果只知逞强恃勇,那不过是一个匹夫的对手罢了!”
  但夏侯渊未能认真听取曹操的告诫,结果定军山一役,因恃勇轻敌而演出了一幕兵败身亡的惨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夏侯渊死后不久,曹操下了一道《军策令》:
  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卒出”即突然冲出;“未至”,指夏侯渊战死;“白地将军”,指没有谋略的将军。通过对夏侯渊战败情况的略述,既表达了对夏侯渊的哀悼,也总结了夏侯渊所以战败的教训,对提高将领的指挥水平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夏侯渊死后,其长子夏侯衡承袭了他的爵位,夏侯衡的几个弟弟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后来也都被封为列侯。三子夏侯称,骁勇有父风,十六岁时,同夏侯渊一起外出打猎,见奔虎,驱马逐之,一箭即将奔虎射倒。曹操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拉着夏侯称的手说:“我可得到你了!”意思是又可派上用场、到疆场效力了。但可惜夏侯称才十六岁就死了。夏侯霸后来在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1—249)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为总揽朝政的大将曹爽所亲信。后曹爽被司马懿杀掉,夏侯霸担心自己被株连,逃亡到了蜀汉。据说,建安五年(200)时,夏侯霸在家乡谯郡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堂妹,一个人外出打柴,正碰上张飞,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女子,便娶她做了妻子。两人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又做了后主刘禅的皇后。因有这一层关系,夏侯霸逃到蜀国后,颇受优待。刘禅召见他,有意掩饰夏侯渊之死,说:
  “你父亲自己在混战中遇害,不是先父下令杀死的。”
  又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
  “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啊!”
  照上述说法,夏侯氏同张飞是亲戚了,同刘禅也有了不同一般的关系。张飞的长女确实是做了刘禅的皇后的,但其母亲是否真的是夏侯霸的堂妹,不敢遽断,姑录于此,备考而已。
  五“鸡肋”
  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即夏侯渊战败被杀后两个月,曹操为避免汉中守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亲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斜谷支援汉中。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古称褒斜道,北起斜谷,南至褒谷,全长近五百里,为陕川之间的险道。曹操担心被敌人袭击,先派兵据守沿途险要,逐渐推进至南郑,赶赴阳平前线。
  这时蜀军士气正旺,刘备对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对部属说:
  “曹公虽然亲自赶来,也无能为力了,我肯定可以占有汉中了!”
  下令集中兵力防守险要,不同曹操正面硬拼。曹操以曹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人打败了刘备的部将高详,取得一个小小的胜利,但整个战事没有进展。刘备坚守不出,曹操欲战不能,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10)
曹操劳师袭远,运输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刘备企图抓住这个薄弱环节,予以突破,置曹操于困境。一次,曹军运粮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乘机袭取,率军前往。赵云率领少数骑兵随后接应,中途突然与大股曹军相遇。赵云毫无惧色,冲入敌阵,将曹军击溃,然后且战且退。曹军败而复合,追至赵云营寨。营中守将张翼准备闭门拒守,赵云不让,相反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赶紧退走。这时赵云又擂鼓震天,虚张声势,并用弓箭从后面猛射曹军。曹军惊骇异常,自相践踏,在逃跑中不少人掉进汉水淹死。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头天作战的地方,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曹操同刘备相持了一个多月,未能攻下敌军防地,开小差的士兵却越来越多。进取既不可能,长期坚守也不是办法,撤军放弃汉中又有些舍不得。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一次值班将领来问用什么口令,曹操竟随口答道:
  “鸡肋。”
  规定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口令,部属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却自行整理起行装来。大家惊问杨修怎么知道要走,杨修回答说:
  “鸡肋,吃它没有什么肉,丢掉它似乎又有些可惜,拿它来比汉中,我所以知道曹公决定撤军了。”
  这年五月,曹操果然下令放弃汉中,撤出全军,退到长安。
  刘备占据汉中后,派军进逼汉中西北的下辩,又派刘封、孟达、李平等攻取了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进一步扩展了势力。下辩为武都郡治所,地处偏远,曹操担心今后难以坚守,便派曹真前去通知守将曹洪,将防地收缩至陈仓,并进行大量移民的工作。曹操担心百姓顾恋乡士,不肯迁徙,问雍州刺史张既有什么办法。张既说:
  “可用到北方产粮区居住并躲避敌人侵袭的理由劝说百姓,凡是先迁徙的给予照顾和奖赏,这样先迁徙的得到了好处,落在后面的人就会跟着照办了。”
  曹操采纳了张既的建议,派他到武都去具体办理此事。武都太守杨阜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也让他参与这一工作。经过努力,武都郡先后迁出五万多户百姓(不少是氐人)到京兆、扶风、天水一带落户。
  不久,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人反叛,自称将军,并相互攻打。颜俊把他的母亲和儿子送到曹操处做人质,请求曹操派兵援助。曹操这时正须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于是听从张既建议,采取了任其互斗、以坐收渔翁之利的办法,对颜俊的要求未予置理。
  这年七月,刘备在沔阳自称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擢用牙门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刘备随即回到成都。刘备这时除占有荆州西部三郡外,还尽有巴、蜀、汉中之地,实力大大地增强了。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对》中所预计的,刘备如能跨有荆益二州,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有合适机会,便可两路向北进军,一路从荆州北向,一路出秦川东指,这个“出秦川东指”的条件,至此已大体具备。
  这年十月,曹操从长安回到洛阳。离开长安前,须选派官员留守,主管部门推荐的人多不合适。曹操想起了曾留督汉中军事的杜袭,于是下令道:
  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
  舍弃千里马而不用,还匆匆忙忙地到哪儿去找呢?意思是杜袭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于是任命杜袭为丞相府留守处的长官,驻守关中。
  汉中得而复失,从战略上说对曹操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从当时情况来看,也是势在必然,难以避免的。这次失利,从根本上说来是曹操实力不如对手的结果。从综合实力看,曹操比孙、刘任何一方都强,但如果孙、刘联合起来,则曹操实力稍逊,只能处于守势。汉中之役,表面上只是曹操同刘备对阵,实际上是曹操同孙、刘两方对阵。曹操进攻汉中之初,刘备即同孙权达成谅解,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以免除后顾之忧,掉头西上,倾蜀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曹操对抗。孙权虽没派出一兵一卒直接帮助刘备,但间接的支持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孙、刘交恶,兵端一开,刘备别说战胜曹操,恐怕结果会刚好相反,他自己得主动放弃汉中,以确保蜀中和荆州万无一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11)
曹操情况则不一样,他不能倾中原、关西的全力来同刘备抗衡,他占的地盘最大,因而防线也就最长,须处处兼顾。这段时间孙权虽未北犯,但他同孙权的关系远不能同刘备与孙权的关系相比,即使兵端未开,也须时时提防,不能大意。荆州方面,则尤其不能大意。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驻守宛城的将领侯音反叛,并派人同关羽连和,曹操派大将曹仁前去镇压,直到次年正月才初步稳定下来。此前,代郡、上谷的乌桓单于无臣氐曾发动叛乱,在许都还曾发生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和司直韦晃等人的反叛。前线形势不容乐观,后方和内部又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曹操不愿也不能让自己的主力长期在汉中拖下去,这样就作出了主动撤离的决策,以避免在全局陷入被动,从战略指导原则来看,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汉中地区地形险峻,而曹操的士兵多来自平原地区,不擅长山地作战,不愿以己之所短同敌之所长长期较量,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也是曹操所考虑的一个问题。曹军因不擅长水战,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亏,几乎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这给曹操留下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因此,当初入汉中在阳平关受到张卫抵抗,曹军因山峻难登而进攻受挫时,曹操就曾说出这样的话:“我带了三十年军队,如果一朝葬送敌手,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于是就产生了主动撤军的想法。这次从斜谷进军汉中,曹操也曾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南郑简直就是在天狱之中,斜谷道不过是一个长五百里的石洞罢了。”
  因此,从长计议,曹操不愿在这样一个地形险恶的“天狱”中同敌人长期周旋下去。若干年后,诸葛亮出兵南郑,魏明帝曹睿和朝中不少大臣主张发大兵征讨,散骑常侍孙资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谈到曹操这次撤军,说:“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就是指出了这一点的。
  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当曹操将军队主力撤离汉中时,一面留下夏侯渊、郭淮和杜袭等人镇守,一面却又从汉中向内地大量移民,说明当时他对汉中的前途就已作了两手准备。这次从汉中撤军,又采取了从武都等地大量移民的措施。汉末以来,由于战乱和瘟疫等原因,人口锐减,拥有人口多少,成了战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拥有众多的人口,就可以开发土地,增加生产,增强经济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