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一死,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立即白热化。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夺利,审配、逢纪因傲慢奢侈为袁谭所不齿,这样就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审配、逢纪支持袁尚,而辛评、郭图支持袁谭。不少人认为袁谭年长,应当立他为继承人,审配等人则担心袁谭继位后自己会失宠,就同袁妻刘氏勾结,假托袁绍遗命,在袁绍死后很快立了袁尚。袁谭赶来奔丧,见大局已定,只得自称车骑将军完事。但两人的矛盾并没有就此完结,而是变得越来越尖锐。
  袁谭出屯黎阳,袁尚只给他调拨了不多的兵力,还派了逢纪去做监军。其时曹操大军压境,袁谭要求增兵,袁尚经与审配商议,仍不给他增兵。袁谭一气之下,将监军逢纪杀死。
  袁绍死后,曹操一来可能想观察一下局势的演变,二来也可能有些顾念他同袁绍多年的交情,因此迟迟未对河北用兵。直到九月间,也就是袁绍死过百日之后,才下令渡河,进攻袁谭。袁谭自知兵力不敌,连忙向袁尚告急。袁尚既担心黎阳有失,想派兵增援袁谭,但又怕袁谭乘机吞并了他的人马。思忖再三,决定留下审配驻守邺城,自己亲自带兵增援黎阳。袁谭、袁尚在黎阳城外与曹操数次交手,均遭失败,只得退回城中固守。曹操率兵将城围住,双方对峙,连月不下。
  

第十章克平四州(3)
这期间,袁尚派他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干一道,联络驻在平阳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大举进攻河东,从西边牵制曹操,关中为之震动。郭援等人又派人前去与马腾等关中诸将联络,马腾等暗中同意出兵配合。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进围南匈奴单于于平阳,钟繇又派人前去说服马腾转变了态度。马腾派长子马超率兵万余人支援钟繇,大败郭援军,郭援被杀,南匈奴随之投降。
  刘表乘曹操在黎阳与袁谭、袁尚对峙之机,派了刘备北侵,进抵叶县。曹操派李典和夏侯惇前往抵御,刘备退走。在解决了西边和南面的问题之后,曹操于建安八年(203)二月奋力进攻黎阳。袁谭、袁尚唯恐外城有失,不得不出城迎敌。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袁军节节败退。曹操想乘势将袁军包围起来,袁谭、袁尚见势不妙,只得放弃黎阳,连夜率部逃回邺城去了。
  黎阳是冀州的重要门户,曹操占据黎阳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从而获得了很大的战略优势,为他进一步扫平袁氏势力提供了便利。
  二挥师北还
  曹操占据黎阳后,乘胜对袁谭、袁尚展开追击。四月间追到邺城,见郊外麦子已熟,便下令抢收,充作军粮,同时,派兵攻下了阴安等县城。诸将想要乘胜把邺城拿下来,郭嘉不同意,说:
  “袁绍很喜欢他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嗣位好。这两人各有党羽,互相争斗,不用多久就会分道扬镳的。如果我们逼得紧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反之,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火并。我们不如南向荆州,做出要去攻打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到时再来收拾他们,平定河北就很容易了。”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以坐收渔人之利的建议。曹军自上年九月进兵黎阳以来,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士卒大都感到疲劳,进行适当调整也是必要的。刘表这时已经稳定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的局势,解除了后顾之忧,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局势的变化,如果这时挥师南下,也可对刘表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使他不敢贸然对北用兵。曹操经过权衡,爽快地接受了郭嘉的建议,留下贾信驻守黎阳,自己于五月间回到了许都。接着,于八月间动身南征,进抵西平。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军刚一南撤,袁谭、袁尚就发生了摩擦。袁谭向袁尚提出要求说:
  “我的部队铠甲不好,因此上次被曹操打败了。现在曹军退走,你给我更换一下铠甲,我可以乘曹操还没有渡过黄河的机会,出兵掩袭,准保可以把他打败。这个机会可千万不能失去啊!”
  袁尚对袁谭的用意感到怀疑,对他的要求也就不予理睬,既不给他增兵,也不给他更换铠甲。袁谭大怒,在郭图、辛评的唆使下,立即领兵攻打袁尚,双方在邺城外展开激战。袁谭不敌,带着人马退到南皮。
  别驾王修从青州赶来,劝袁谭不要听信谗言,断了兄弟之间“左右手”的关系,要他同袁尚重新和好,认为这样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袁谭不听。
  不久,袁尚又率军前来攻打袁谭,袁谭仍不敌,从南皮逃到平原。袁尚穷追不舍,率兵赶到平原,将城池团团围住。
  刘表见二袁争斗不已,担心曹操从中渔利,最终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便分别给袁谭和袁尚写信,劝他们不要“忘先人之仇,弃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要他们合力对付曹操,等事定之后再来理论是非曲直。但二袁谁也听不进刘表的劝告。
  袁尚组织兵力日夜攻打城池,袁谭感到越来越难以招架。郭图建议说:
  “现在将军地盘狭小,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显甫(袁尚字)前来攻打,时间长了恐怕难以抵挡。我看不如把曹公请来对付显甫。曹公来后,一定会首先攻打邺城,显甫一定会回师救援。这时,我们就可以乘机引兵向西,把邺城以北的地方全部据为己有。如果显甫被曹操打败,我们可以把他的兵马接收过来,以同曹公对抗。曹公远道而来,粮草接济不上,一定会自动撤军。这样,赵国以北的地方就都会落入我们手中。我们有了这些资本,就足可以同曹公抗衡了。不然,事情是很难办的。”
  

第十章克平四州(4)
袁谭开始不想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毕竟是一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但后来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只得采纳郭图的建议,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去向曹操求救,宁可冒冀州被曹操抢去的危险,也不肯让自己的亲兄弟得到好处。
  辛毗来到西平,见过曹操,说明来意,曹操立即召集部属商议此事。不少人认为刘表力量强盛,应当首先平定荆州解决刘表,而袁氏兄弟并不值得忧虑。荀攸不赞同这种意见。说:
  “刘表坐保江、汉之间,我们攻打吕布和袁绍时他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没有四方之志是很显然的,不妨慢慢设法对付他。袁氏拥有四州之地,兵力也还不算小,如果兄弟和睦以守成业,天下是很难平定的。现在兄弟交恶,势不两全,我们应当乘乱而取之,到时天下就不难平定了。这个机会是千万不能失去的!”
  荀攸的意见是对原来郭嘉意见的一个发展,曹操认为有理,就高兴地采纳了。
  几天后,曹操又动摇起来,仍想先去攻打荆州,让袁氏兄弟继续自相残杀。辛毗察言观色,知道有变,就去告诉了郭嘉。郭嘉去问曹操,曹操便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他问辛毗:
  “袁谭前来求救可是诚心?袁尚肯定可以被打败吗?”
  辛毗回答说:
  “明公不用问是诚心还是不是诚心,只须看一看当前的形势即可。袁尚把袁谭包围了起来,但却无法把城池攻下,这说明他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兄弟相斗,连年争战,旱蝗并起,这真是一个天亡袁尚的时候。现在如带兵去攻打邺城,袁尚肯定回救,不回救邺城就保不住。而要回救,袁谭又肯定会在后面带兵追击。以明公的声威,率兵去打疲敝的敌人,其势就如疾风扫落秋叶一般。当今四方的势力,没有比河北更为强大的,河北平定了,军队的实力就可以大增,天下都会为之震动。这何乐而不为呢?”
  辛毗,颍川阳翟人。曹操任司空后,曾下令征召,但辛毗因故未能应命。从这番话看来,辛毗早已倾心曹操,因为这番话不象是在为袁谭请求救援,倒更象是在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听后,顿时消释了疑团,立即下令,挥师北还。
  十月间,曹操率军抵达黎阳。袁尚得知曹操将攻邺城的消息,立即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回师保卫邺城。撤围时,部将吕旷、吕翔叛离,先驻军阳平,接着投归了曹操,曹操封二人为列侯。就在这时,袁谭暗中给吕旷、吕翔送来了将军的印绶,企图拉拢二人。吕旷立即报告了曹操,并将印绶上交。曹操听过报告后说:
  “我早就料定袁谭心中有一把小算盘。他是想让我去攻打袁尚,而他自己好乘机招兵买马。这样,我打败了袁尚,他却扩充了实力,并可乘我疲敝的机会对我进行攻击。现在,袁尚退兵了,我军仍很强大,能有什么空子给他钻呢?”
  可见,郭图劝袁谭向曹操求救时用的那番心计,曹操心中是早已有数的。为了不使郭图的企图得逞,曹操不愿立即带兵去同袁尚硬拼,决定再等一等、看一看。但曹操也不想立即同袁谭闹翻,不仅不想闹翻,相反还要对袁谭继续加以利用。于是,曹操派人去见袁谭,表示愿为自己的儿子曹整聘求袁谭的女儿,以达到安定其心的目的。将这一切处理完毕后,曹操便率军回到了河南。
  三捣平邺城
  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派兵渡过黄河,用大枋木在淇水流入黄河的地方修筑了一道堰坎,将淇水阻截,使之东流入白沟,以打通粮道,作进击袁尚的准备。白沟本是一条小河,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发源处接近淇水,往东北方向流去,下接内黄县以下的古清河(此后,上起堰坎,下到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均称白沟)。淇水原为黄河支流,由今浚县西南八十里的宿胥对岸流入黄河。曹操上年攻打黎阳时,即派遣李典同程昱等人用船运送军粮。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兵驻守黄河岸边,企图断绝水道。曹操当时交待李典、程昱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章克平四州(5)
“万一水路不能通过,就下船走陆路。”
  结果,李典率兵打败了高蕃,保证了水路的畅通。但当时水路仅限于黄河一段。现在曹操打通白沟,粮船就可直接驶进冀州腹地,为进军河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为两岸的农业提供了灌溉的便利。
  二月,袁尚再次率兵攻打平原,留下审配、苏由驻守邺城。审配给袁谭写去一封信,软硬兼施,要袁谭放下武器,接受袁尚指挥,袁谭置之不理。
  曹操乘袁氏兄弟相攻的机会,率军直趋邺城,很快来到邺城西南五十里处的洹水岸边。城中的苏由欲作内应,计划不慎泄露,同审配打了起来。苏由不敌,出奔曹操,将城内情况向曹操作了报告。
  曹操赶到邺城外,立即指挥将士攻城。曹操采用了官渡之战时用过的战法,一面筑起土山,让士兵在土山上居高临下朝城中射箭,一面朝城内挖掘地道。审配针锋相对,在城中挖掘深沟以阻断曹军地道。双方你来我往,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武安县长尹楷驻守毛城,以保证通往邺城的粮道畅通。曹操得知消息,即留下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在四月间亲自率兵进击尹楷,很快得胜回营。袁尚部将沮鹄(沮授之子)驻守邯郸,曹操又乘势将其攻克。
  曹操军威大振,易阳令韩范、涉县长梁岐受到震动,献城投降。韩范最初犹豫不决,投降后仍继续带兵拒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来到易阳城外,往城中射去一封箭书,向韩范陈说利害,韩范这才开城投降。事后,徐晃对曹操说:
  “二袁还没有被我们打败,各地守将都还在那里徘徊观望。我们如果今天屠灭易阳,明天各城就都会拼死拒守,那河北就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平定了。希望明公拿易阳做个榜样,各地就会望风归顺了。”
  曹操觉得非常有理,于是立即赐给韩范、梁歧二人以关内侯的爵位。
  一直在冀州地区活动,曾使袁绍大伤脑筋的黑山军首领张燕,这时也派人来见曹操,表示愿意协助曹操作战,曹操给了他一个平北将军的称号。
  但攻打邺城的战斗,仍然进行得相当艰苦。一次,审配的部将冯礼暗中投降曹操,把邺城的一座城门突门打开,放进曹军士兵三百多人,但很快就被审配发觉。审配让士兵从城上用巨石朝突门砸下,打中栅门,栅门关闭,进入突门的曹军士兵全部被杀。
  五月间,曹操改变作战方式,将土山、地道毁掉,而在城的四周挖了一条总长四十里的壕沟,做出要断绝内外联系以长期围困邺城的样子。开头命挖浅一些,给人以可以越过的假象,审配在城上看了,不由得暗暗发笑,因此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一天,曹操突然下令连夜再挖壕沟,挖到深、宽各有二丈,然后决开漳河,灌水进城。这一来,城内变得一派汪洋,给审配造成了很大被动。从五月到八月,邺城被整整包围了四个月,城中粮食接济不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活活饿死。
  袁尚得到邺城危急的消息,于七月间撤除平原之围,率兵一万余人回救邺城。为让审配早有准备,先派李孚进城通报消息。这时邺城已被曹军围得铁桶似的,不可能硬闯进去,李孚便假称是曹军都督,带了三个随从,一路喧呼喝斥,骗开一条通道,来到城下,由城上守兵放下绳子吊进城内。曹军这才发觉上当,赶去报告曹操。曹操笑着说:
  “这个人不仅有办法进城,还有办法出城呢!”
  果然,李孚料定不能再用老办法出城,便建议审配把城中数千老弱集中起来,在夜间同时打开城南三座城门出降,一来可为城中节省口粮开销,二来李孚等人也得以跟着混出了城。
  曹操召集诸将商议如何抵御袁尚救兵的问题,诸将认为,这是返回大本营的军队,人人都会拼死作战,不如先避开他们。曹操却说:
  “袁尚如果从大路来,就应当避开他;如果他是沿着西山小路来,那他就将要被我们活捉了!”
  

第十章克平四州(6)
西山,指邺城以西今山西与河北交界处的太行山脉。一说指太行山脉中的鼓山。《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有“归师勿遏”的话,诸将所依据的就是这一战术思想。但实际上“归师勿遏”的话是有片面性的,因此曹操并不照搬书本,而主张从实际出发,采取对策。如果袁尚从大路来,说明他不计安危,有必死之志;但如从西山小路来,则说明他有依险自全之心,斗志并不坚强,是完全可以打败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了弄清袁尚到底从哪里来,曹操派了多批侦察兵前去侦察,结果回来都说:“肯定从西边来,都已经到了邯郸了。”曹操大为高兴,当下就对诸将说:
  “我已经夺得了冀州,你们知道吗?”
  诸将无不感到莫名其妙,都回答说不知道。曹操说:
  “过不几天,你们就会知道了!”’
  袁尚果然是沿着西山小道前来的。走到阳平亭,在距离邺城还有十七里的滏水安下营寨。夜间,一面派兵开始进击围城的曹军,一面举火向城中发出信号。审配知道援兵已到,一面举火同城外呼应,一面出兵城北,打算同袁尚里外配合,击溃曹军。
  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审配刚一出城,曹操就纵兵迎击,审配不敌,退回城内。同时,袁尚也被打败,逃至漳水一个拐弯的地方重新设营。曹操尾追而至,将袁尚包围。包围圈还没有合拢,袁尚就害怕起来,慌忙派遣原豫州刺史阴夔以及陈琳来见曹操,请求投降。曹操不答应,相反加紧围攻。袁尚无计可施,只得乘夜逃走,去固守祁山。曹操穷追不舍,袁尚再度被围。其部将马延、张等见势不妙,临阵投降,袁军纷纷溃逃。袁尚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随从逃奔中山国去了。
  曹操缴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和官印、绶带、符节、斧钺、衣物等物。曹操命人将这些缴获的东西向城中展示,城中袁军看了,莫不情绪颓丧,斗志瓦解。审配对袁氏可谓忠心耿耿,到了这个地步还给部下打气说:
  “大家要坚守死战,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了!幽州刺史袁熙将军的援军就要到了,何愁没有人来率领我们!”
  一次,曹操在城外巡视,审配在城楼上望见,瞄准曹操就是一箭,差点射中。
  八月间,审配哥哥的孩子审荣暗中投降曹操,趁天黑打开了他负责防守的东城门,放曹军进城。审配率兵与曹军展开巷战,不敌,被活捉。辛评一家被审配关进邺城大牢,辛毗随曹军进城后,急忙朝大牢奔去,想把辛评一家解救出来,到后才知都已被杀害。辛毗返回,见士兵绑着审配正往曹操营帐押送,便迎上前去,一边以马鞭抽打审配的头,一边骂道:
  “奴才,你今天别想活命了!”
  审配回过头来,也瞪着辛毗骂道:
  “狗辈,就是你们坏的事,我恨不得一刀把你砍死!”
  不一会,曹操让把审配带进去,注视着审配说:
  “你知道是谁把城门打开的吗?”
  审配并不看曹操,回答说:
  “不知道!”
  曹操直截了当:
  “就是你侄儿审荣打开的。”
  审配仍不看曹操,愤愤地说:
  “就是小儿辈不成器,才把事情弄到这个地步!”
  曹操又问:
  “我这两天在城外巡视,城中射出的箭怎么会这么多呢?”
  审配直着脖子回答:
  “我还恨太少!”
  曹操欣赏审配的骨气,想要把他留下来,于是给他找台阶说:
  “你忠于袁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审配意气壮烈,始终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加之辛毗等人在旁号哭不已,坚决要求杀掉审配曹操没有办法,只得命把审配推出杀了。
  接着,曹操亲到袁绍墓前祭奠,为之痛哭流涕。又去慰问袁绍的妻子,将其家里的仆人和珍宝物品送还,还赠送了不少各种颜色的丝绸丝绵,并决定以后由官府负责粮食供应。对曹操的这种作法,前人颇有訾议,如晋人孙盛就认为,袁绍“因世艰危,遂怀逆谋,上议神器,下干国纪”,而曹操竟然“尽哀于逆臣之家,加恩于饕餮之室”,实在是荒谬的行为,是“百虑之一失”。其实,曹操此举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袁绍统治冀州多年,根基很深。加之他外表给人以“为人政宽”的假象,颇有一些人倾心于他.他死时,河北就有不少人痛哭流涕,就象自己死了亲人一样。因此,曹操这样做,实际上是做出一种姿态,其目的是为了感化人心,拉拢人心,以利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和今后对河北的统治。此外,其中很可能也包含了一些真情的流露。曹操从少年时代起即与袁绍相交,合合分分,恩恩怨怨,其间总有些触及衷肠的东西,值得回味、留恋和感喟,因此也就有了这一举动。
  

第十章克平四州(7)
平定邺城后,曹操即给献帝上了一道表文,报告战胜袁尚的经过:
  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厉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臣陈军被坚执锐,朱旗震耀,虎士雷噪。望旗眩精,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坏。尚单骑迸走,捐弃伪节、钺鈇、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
  “袁尚还”,指袁尚率兵万余人回救邺城事。“眩精”,谓失魂落魄。“翕然沮坏”,谓全部崩溃。“钺鈇”,即钺斧,代表专征专杀之权的大斧。表文写得生动而有气势,一股自信自负之情,沛然流宕于字里行间,可见曹操心态所发生的变化。从缴获的兜鍪(头盔)数看来,袁尚所率领的万余部队,已全军覆没,袁绍的残余势力,至此已所剩无几了。
  献帝接到曹操上表后,于九月下诏让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辞去了原兖州牧的职务。实际上,曹操总揽朝政,权力无所不及,所谓辞去,不过是一种姿态而已。
  不久,袁绍所任命的并州刺史高干在并州表示归降,曹操仍让他留任原职。
  这期间,又有一些士人加入了曹操集团。除许攸、辛毗(破邺后,被曹操表荐为议郎)这时已在曹操军中外,新来的还有崔琰、陈琳和牵招等人。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性质朴,不善言辞,喜击剑,尚武艺。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二十九岁时到郑玄门下求学。黄巾起义后,过了几年流浪生活,最后回到家乡,以弹琴、读书打发日子。袁绍闻其名,征召他做了骑都尉。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互相争斗,都想得到崔琰,崔琰以有病为由坚辞,不想得罪了袁氏兄弟,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幸得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一死。曹操平邺后,得知崔琰是个人才,召他做了冀州别驾从事。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初为何进主簿,何进欲召四方猛将引兵入京诛宦官,陈琳曾劝谏,但何进不听。后避难冀州,依袁绍,袁绍让他主管章表书檄等文件的起草工作。袁绍死后,从袁尚。袁尚败走,即归降曹操,曹操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主管记室。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初为袁绍督军从事,兼任乌桓突骑。袁绍死后,从袁尚。曹操围攻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督运军粮,未回而袁尚败,便跑去见高干,要高干把袁尚迎来等待时机重振旗鼓。高干这时已有归降曹操的打算,对牵招的建议不但置之不理,相反还有将他杀害的打算。牵招得知消息,便东归投奔了曹操,曹操仍让他做冀州从事。
  曹操兼任冀州牧后,有人向他建议说:
  “现在应该恢复古制,设置九州,这样冀州所管辖的地方大,天下就会服从了。”
  这么一说,曹操动了心,打算实行。荀彧不同意,劝阻说:
  “现在如果恢复古制,那冀州就应当把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及幽州、并州的一些地方划进来,那强行划进来的地方就太多了。前些天您打败了袁绍,活捉了审配,天下为之震惊,人人都担心自己的地盘保不住。现在如果让他们把土地划给冀州,一处被侵,势必以为会挨个被侵,人心浮动,如万一发生大的变故,天下就难以平定了。希望您先平定河北,然后把旧京洛阳恢复,再向南进逼荆州。这样,天下就都明白了您的意图,人心就会安定下来。等到大局稳定后,再来考虑恢复古制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了。”
  荀彧这个意见,从长远、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自不无道理。曹操接受了这个意见,并亲自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微足下之相难,所失多矣。
  曹操攻占邺城,使他在河北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邺城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时,魏据此地,改称魏,不久仍称邺。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置魏郡,治邺。献帝时,为冀州治所。邺城西依太行山,北面和东面是辽阔殷富的大平原,南面是黄河,附近还有白沟、淇水、荡水、洹水、漳水、滏水等河流提供水运水利之便,周围还散布着许多关、径、津、梁、路构成内外交通网络,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理条件。邺城周围的冀州地区,又是古代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邺城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邺城是豪强纷争的一个热点,占据了邺城,就可以进而控御冀州,控制了冀州,就可以虎视天下了。初平二年(191),袁绍自任冀州牧后,从事沮授曾对他说:
  

第十章克平四州(8)
“将军占据冀州,挥师东进,青州便可平定;回军进讨黑山军,张燕不难消灭;再向北用兵,公孙瓒也肯定败亡;威震戎狄各族,匈奴也会表示服从。横扫大河以北,合并冀、青、幽、并四州,招纳天下英雄,拥兵百万,号令天下,这样有谁能够与您匹敌呢?要不了几年,您就可以建立这样的功业了!”
  应当承认,袁绍凭藉邺城和冀州,是部分地实现了上述目标的。只是由于主观指导上的失误,才不仅未能扩大战果,相反葬送了前功。因此,曹操攻占邺城和冀州,是他统一北部中国的又一个转折点。从此,他把邺城作为自己财政和军事的一个重要基地,进而将它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苦心经营,以争天下。
  四收定河北
  曹操捣平了邺城,但平定河北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在曹操围攻邺城这段时间,袁谭乘机夺取了甘陵、安平、渤海和河间等郡县。袁尚被曹操打败后逃到中山,袁谭又进击中山,袁尚不敌,逃到故安投奔他的二哥袁熙去了。袁尚仅存的一点军队,全部被袁谭吞并。
  曹操对袁谭的做法大为不满,特地写去一封信,指责袁谭违背前约,宣布同他断绝联姻关系,然后发兵,前往攻打。袁谭心里害怕,便放弃了平原,退保南皮。他自己率领部分兵力驻守龙凑,想再看看形势的变化。
  十二月,曹操进驻平原,同时攻取了附近的几座县城。接着,曹操来到龙凑,在城门外把部队安顿下来,袁谭闭门不出。袁谭料定龙凑不能坚守,晚上乘着夜色的掩护,赶紧拔营撤军,退到了南皮,在城西驻扎下来。
  建安十年(205)正月,曹操冒着严寒,率军与袁谭激战于南皮城下。从早晨一直战到下午,双方不分胜负,士兵伤亡很大。曹操觉得这样硬拼不行,想暂时撤兵。曹仁之弟曹纯不赞成,谏阻说:
  “我们孤军远征,其势难以持久,如果进攻不能得手,必然会影响士气。现在敌人占有优势,会逐渐滋生出骄傲情绪。我们再坚持一下,一定能把敌人打败!”
  曹操觉得有理,于是下令部队加紧进攻,自己亲自擂鼓督战。将士无不感到振奋,个个奋勇向前,袁军抵敌不住,开始溃逃。曹军乘势攻到南皮城下,乐进一马当先,攻进东门。接着,其余几座城门也被先后攻破,曹军蜂拥而入,南皮被一举攻克。
  袁谭见势不妙,独自纵马奔逃,被曹纯的部将追上,一刀砍死。
  攻占邺城前,那个用计进入邺城替袁尚送信的李孚,这时自称冀州主簿,主动前来请降,并求见曹操说:
  “现在城中人心扰乱,强弱互相欺凌,应当找一个新近投降贵军而又为城中官民所熟识信任的人,前去宣传政策法令。”
  曹操即让李孚进城,告喻官民,使各安其业,不得互相侵扰,城中秩序渐渐安定下来。
  曹操进城后,处死了郭图等人及其家属。自此,冀、青二州全部落入曹操之手。曹操为此大为高兴,特地准备了鼓吹之乐,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自己在马上手舞足蹈,高呼万岁,狂热到了有些得意忘形的地步。
  袁谭被杀后,各地受到震动,纷纷表示归服曹操。只有东莱太守管统占据乐安,不服号令。曹操让新降的冀州别驾王修去乐安督运军粮,同时让他就便将管统首级取来。王修认为管统是一个亡国的忠臣,将管统绑来南皮后,将他松了绑,然后再让他去见曹操。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