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作霖:一代枭雄-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一个就职条件,军务帮办要在奉天单独成立一个公署,其编制同将军公署相同。这就是说,要同张作霖分庭抗礼。张作霖自然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张作霖把这个难题推给了袁世凯,让袁替他解决。袁世凯回电,不同意设军务帮办公署,但每月可以给15万帮办办公费,以图收买冯德麟。但冯拒绝接受,带兵回到北镇驻地。袁世凯特派他们原来的老上级张锡銮来奉调解,冯不给面子。张作霖只得又派54旅旅长孙烈臣,携带大宗礼品和30万元巨款到北镇慰问冯军,进一步请冯到省城就职。
1916年5月20日,冯德麟突率步、马、炮五个营声势煊赫地开进奉天,并在风雨坛设立了第28师驻奉办事处。张作霖当晚急忙为之设宴洗尘,冯既不回拜,也不赴宴。张作霖无法,只得把宴席搬到冯的办事处来,又召来歌伎陪酒,但冯仍不满意。冯提出让省财政厅给他拨款50万元购买飞机,并致电袁世凯,要求增加七个营的兵力,同时,在北镇设立奉天军务帮办公署。冯只在奉天住了一天,就回北镇去了。
张作霖对这个无理取闹的老把兄,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他赶紧为冯在奉天修建28师办事处,又派军署秘书长杨宇霆到北镇去特请冯回奉天省城。6月6日,冯回到了省城。但冯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帮办权力和将军完全平等;二是用人行政相互咨询;三是拨款20万元给28师购买飞机。对这些苛刻的要求,张作霖当然不能答应。
5.施软硬打拉德麟(2)
袁世凯死后,冯进一步要挟,28师全体将士向段祺瑞内阁总辞职。段祺瑞曾派赵尔巽来奉解决问题,但也是无功而返。1917年3月,冯又回到北镇驻地,待机而动。在这期间,张作霖的部下53旅旅长汤玉麟又同冯德麟相勾结,企图倒张。张作霖在国务总理段祺瑞的支持下,罢免了汤玉麟的旅长职务,以张景惠代之。段祺瑞又声言要派两个师来帮助张作霖###冯德麟,冯感到处境不妙,就回到北镇,暂时沉默下来,伺机而起。
这时在北京上演了一出张勋复辟的丑剧。张勋,原名和,字少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生。1913年任江苏都督。1913年12月至1917年任长江巡阅使,驻徐州。1916年7月,任安徽督军。1917年6月,趁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激争之时,率他的辫子兵定武军,从徐州出发,进京调停。
辫帅张勋
张勋是个极端反动的封建余孽,醉翁之意不在酒。进入北京后,迫使黎元洪辞职。他借机和康有为一起,于7月1日,拥戴小皇帝溥仪登基,自任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清朝俨然复辟了。
在这期间,于6月中旬,张勋电召冯德麟入京。冯德麟未加思考,以为事成之后,会当上奉天督军,就派先遣队200人急驰入京,自己则于20日率卫队30人赴京。到京后,立即会晤张勋,表示完全支持张勋的复辟行动,并命令他的28师火速进京“赞襄复辟,保卫皇室”。他急不可待地晋谒了溥仪,溥仪赏赐他“穿黄马褂,紫禁城内骑马,御前侍卫大臣头衔”。冯十分得意。
但这场丑剧,仅维持了12天。7月12日,辫子兵天坛之战,全军溃败。这场丑剧,就在全国的一片反对声中收场了。张勋逃进了荷兰大使馆。冯德麟事先感到不妙,于7月10日,率队200人,着便装乘火车回奉。路过天津时被扣,被押回北京。14日,段祺瑞进入北京。8月15日,宣布冯德麟“因背叛共和,罪迹昭彰,剥夺一切官职和勋位,并交付法院依法严惩”。段祺瑞本来对冯德麟就没有好感,这时怎能轻饶了他。冯德麟的第28师师长、陆军中将等一切官职和勋位都被剥夺,成了不折不扣的阶下囚。
对待张勋复辟,张作霖很是谨慎。对张作霖来说,无所谓共和与保皇,只看这件事情是否对己有利。他是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他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很会观测风向。本来张勋和张作霖关系非同一般,是来寻求张作霖支持的,因为他们是儿女亲家。但张作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坐山观虎斗。段祺瑞在组织讨逆军之前,张作霖看到赞成复辟者极少时,就确定自己必须站在段祺瑞一边。他当机立断,马上发表宣言,反对复辟。在这个问题上,机敏的张作霖取得了主动。
冯德麟在北京被囚,急电张作霖求救。张作霖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起码不予过问,但张作霖没有这样做。他反而不念旧恶,积极营救。这是张作霖的非同寻常之处。张作霖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出于绿林义气,也是有意做给冯德麟的部下看的,以便争取冯的部下。
张作霖当即致电段祺瑞,请求释放冯。并且,又以27师、28师、29师各旅、团、营长的名义,电请段祺瑞释冯。还以辽西16县士绅的名义,向段祺瑞请愿,希望从宽处理冯。段祺瑞在探知张作霖的真意后,于10月15日就释放了冯德麟,判决“参与复辟证据不足,因吸食鸦片罪罚金八百元”。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轻微处罚。此后,张作霖又电请段祺瑞发还冯德麟的勋章和勋位,段祺瑞照准。为笼络冯的部下,段祺瑞又授予冯德麟为总统府高等侍从武官。
段祺瑞半身像
事后不久,段祺瑞任命冯德麟为山陵守护大臣,冯便回到奉天。山陵是指包括长白山和清入关以前三代之陵。李太芬:《冯德麟与山陵守护大臣》,《辽宁文史资料》,第7辑,第7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长白山是清朝的发祥地。三陵,一为永陵,在抚顺新宾,是顺治帝曾祖辈的墓地;二为福陵,在今沈阳之东25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墓地;三为昭陵,在今沈阳之北,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墓地。
5.施软硬打拉德麟(3)
这个大臣的职位,冯德麟还比较满意。虽然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但因为毕竟是大臣,而且还管辖很多官地,不仅名声好听,还可以捞到许多钱。在全国一片声讨复辟祸首之时,张作霖竟然不避嫌猜,敢于为冯德麟请愿,冯德麟对此不能无动于衷。经此磨难,冯德麟再也不作他想,而是老实过他的晚年生活了。1926年8月11日,冯德麟病死。
冯德麟被捕后,张作霖就接收了28师,自兼师长。后把原28师的旅长汲金纯提升为师长。扫除了冯德麟这个障碍,张作霖便真正地掌握了奉天省的军政实权。在对冯德麟的问题上,张作霖的又打又拉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6.用亲家兼并江省
张作霖对只掌握奉天省的军政实权,仍不满足。他的政治野心很大。其近期目标是夺取东三省的统治大权,故首先把矛头对准了黑龙江省。当时的黑龙江将军是朱庆澜。朱庆澜,字子桥,浙江绍兴人。1875年生。曾任职奉天督练公所巡警总局,第17镇镇统。1912年,任黑龙江督署参谋长。1914年,加陆军上将衔。同年改署巡阅使并升任黑龙江将军,是黑龙江的最高统治者。朱庆澜当年在奉天时,很看不起张作霖,两人由此结怨。朱庆澜也不会听张作霖指挥,张作霖便想挤走他。
但袁世凯很信任朱庆澜,挤走朱也并非易事。此时驻黑龙江的是陆军第1师,师长是许兰洲。许兰洲,字芝田,河北南宫人。1872年生。湖南陆军学堂毕业。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因其会武术,曾任职袁世凯卫队,而受袁世凯信任。1908年,任黑龙江巡防营第2路统领。1914年,任黑龙江省陆军暂编第1师师长。
张作霖侦知许兰洲觊觎黑龙江督军的高位,便有意借许兰州挤走朱庆澜。并答应事成后,保举许兰洲担任此职。许兰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有意制造事端,以便从中取利。1916年3月17日晚间,受许兰洲怂恿的江省省城齐齐哈尔的少数旗人到处散发传单,通知所有旗人到八旗工厂开会,讨论旗人生计问题。按规定,开会事先必须呈请警察局批准,而他们并没有请示。
警察看到满地传单,不明所以,警察局便派人到工厂周围警戒,以便了解情况再做处理。翌日清晨,旗人纷纷来到工厂门前,见到有警察戒备,以为警察干涉开会,便跑到许兰洲的师部躲藏起来。这就为许兰洲提供了反对朱庆澜的机会。
许兰洲一面假意出面调解,一面又鼓动旗人代表联名电告北京政府,攻击朱庆澜左右的八个人,揭发他们的种种罪行。这实质是在攻击朱庆澜。因齐齐哈尔的电报局被许兰洲军队控制,朱庆澜便派人到哈尔滨,电告袁世凯,称许兰洲阴谋挑动旗人闹事。“袁接电后,即电许兰洲不准乱来,言称如果朱庆澜发生意外,则以该师长是问。”赵兴德口述,沈一言整理:《张作霖吞并黑吉两省经过》,《辽宁文史资料精粹》,第1卷,第11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许兰洲不敢违命,但双方相持一周有余。袁世凯无法,便调朱庆澜入京,1917年北京政府任命其为广东省省长。其遗缺暂由许兰洲护理。但袁世凯深知许兰洲不是担任边疆大吏的材料,便于1916年6月调毕桂芳任黑龙江将军兼巡阅使,7月改称督军。毕桂芳,河北大兴人,1865年生。北京同文馆毕业,后赴俄国留学,曾任俄国公使馆随员,是个俄国通。曾任总统府高等外交顾问。派他到黑龙江省,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处理和俄国的外交关系。
许兰洲目的没有达到,仍想让张作霖保举他。张作霖感到许兰洲并不可靠,便对他玩了两面手法,后来就弃许保鲍了。这个鲍,即是鲍贵卿。鲍贵卿,字霆九,奉天海城人。1914年,任陆军第3混成旅旅长。1915年,任陆军讲武堂堂长,后升任陆军中将。他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他们既是老乡,又是亲戚。于是,张作霖就保举了鲍贵卿。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暂行兼署省长,加陆军上将衔。
为了保持江省的稳定,北京政府把许兰洲的第一师调到奉天省,放在张作霖的眼皮底下。就这样,张作霖终于控制了黑龙江省。
7.任嫡系吞并吉省
下一个目标便是吉林省。当时吉林督军是孟恩远。孟恩远,字曙春,天津人,1859年生。在天津小站入新建陆军。1907年任吉林巡防营翼长、记名提督,吉林督办剿防事宜。1912年,任陆军第23师师长。1914年,升任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军务。1916年7月,改任吉林督军。张勋复辟时,于1917年7月,任命其为吉林巡抚。可以说,他是个老吉林,在吉林经营有年,根深蒂固。他当然不是张作霖的嫡系,张作霖想把他换掉。
本来张作霖以为赶走孟恩远是件容易的事,但不承想没那么简单。张作霖略施小计,向北京政府密告孟恩远在张勋复辟时,曾接受巡抚任命,与复辟有染,担当巡抚不称职。1917年10月18日,北京政府便下令调吉林督军孟恩远为诚威将军,派田中玉为吉林督军。将军在当时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头衔。
段祺瑞对张作霖没有好感,但也不得不利用他。既然你张作霖有密报,我就乘机派一个自己人来调换孟。但是孟恩远也有他的关系网。
任东三省巡阅使时的张作霖
孟的外甥高士傧是吉林督署的参谋长,又兼师长。女婿陆承武的父亲是直系幕后活动家陆建章。在这种情况下,孟恩远决定不交权。张作霖想武力解决。但在总统黎元洪联合直系军阀的干预下,张作霖没敢有所动作,此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张作霖在1918年9月7日,经徐世昌总统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在此之前,冯国璋当总统时,曾于1918年6月20日任命曹锟为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而且给曹锟特意铸造了一颗银质狮钮大印,重达两斤多,比特任官的印还要大很多。这是在暗示曹锟要高于所有的督军,将来很有可能当上副总统,冯国璋和段祺瑞以此来笼络曹锟。
徐世昌是1918年9月4日当上总统的,仅仅过了三天,就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这显示了徐世昌和段祺瑞对张作霖的拉拢。从此,北方就有了两个比督军大的官了,他们之间也有互相牵制的作用。这是内阁总理段祺瑞为了实现他的“武力统一”中国政策的一个策略。
东三省巡阅使比省督军高一级,形同清朝的东三省总督,但比总督有更大的实权。这就使张作霖有权建议中央安排东三省的人选。1919年6月,张作霖认为驱逐孟恩远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张作霖电请徐世昌将孟恩远他调,以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继任。而黑龙江督军由其嫡系孙烈臣担任。
张作霖的电请,得到徐世昌的批准。1919年7月6日,北京政府调孟恩远为惠威将军。此时的孟恩远已是60岁的老人,而且在吉林搜刮多年,已脑满肠肥。得此消息,本想一走了之,回天津做寓公。但又不太甘心,尤其是他的部下不满。他的部下有两个人反对最烈。一个是参谋长兼师长的高士傧,一个是旅长高夙城。这二高怂恿孟恩远要和张作霖开仗,拒绝调走。孟恩远也就“一任彼等之拥戴,企图侥幸于万一”。
得到这个消息,张作霖立即派孙烈臣为吉林###军总司令,调兵向吉林进发。大兵压境,孟恩远知道自己不是张作霖的对手。他不顾二高的反对,密电张作霖同意交出吉林督军大权,但要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张作霖当即回电,只要交出吉林督军大权,保证你安全回到天津。8月5日,鲍贵卿和孟恩远同到吉林市,交接了督军大印。就这样,孟恩远携带大批财产回到了天津,做寓公去了。二高也不敢反抗,放弃了部队,身着便装绕道海参崴乘船潜回天津。赵兴德口述,沈一言整理:《张作霖吞并黑吉两省经过》,《辽宁文史资料精粹》,第1卷,第11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障碍扫除了。张作霖下令,将鲍贵卿调到吉林,任吉林督军。同时,孙烈臣调署黑龙江督军。8月,加陆军上将衔,兼署黑龙江省省长。孙烈臣一直是张作霖的部下,对张忠心耿耿,值得信任。因此,张作霖把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至此,张作霖终于攫取了东三省的领导权,当上了东北王。
。 想看书来
1.献殷勤巴结日本(1)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垂涎中国。1894年7月到1895年3月,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历时八个月。腐朽透顶的清王朝打不过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其主要条款是:中国把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都割让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割让辽东半岛,使沙俄很为震惊,因为这触及了沙俄在远东的利益。为此,沙俄勾结德国和法国,向日本提出放弃辽东半岛。日本感到,自己一国敌不过他们三国,就忍痛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中国必须交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中国向日本交纳赎金,赎回本来属于中国自己的领土。这是一个强盗逻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答应日本的要求。
而沙俄自以为还辽有功,清政府也把沙俄看作救星,就同沙俄签订了###。根据这个密约第四款的规定,“中国允许俄国建筑一横断吉黑两省而达海参崴之铁路,是即中东铁路”。后来,俄国又建筑了从哈尔滨至旅大的铁路,称为南满支路。并借口防止德国占领胶州湾,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27日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就这样,俄国控制了东三省。
对此,日本并不甘心。于是,1904年2月10日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失败。在美国的调停下,1904年9月5日,日俄两国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签订了和约。其第五条是把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第六条是把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均转让给日本。《附约》中还规定,两国在各自占有的铁道两侧可置守备兵,“每一公里不过15名之数”。长春至大连的铁路称南满铁路。日本按照俄国先例,把铁道两侧30里的土地,都划为“铁路附属地”,设有警察。该地内的所有矿山,都归日本所有。同时,铁路附属地内的行政、司法、工业、商业、教育、卫生等,都归日本的南满铁路公司管理。这个区域完全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尚不满足。又于1905年11月2日,任命外相小村寿太郎为全权大使来到北京,同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劻等谈判。1905年12月12日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3款,附约12款。附约规定,将奉天省内的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等,吉林省内的长春、吉林、哈尔滨等,黑龙江省内的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共16个城镇开埠通商;中国军队“不得进踞日本驻兵界限20华里以内”;在营口、奉天(沈阳)、安东(丹东)划定日本租界;安东至奉天的铁路由日本经营和改建。这个条约,日本又变本加厉地攫取了许多额外的利益。
以上条约签订后,东三省就被日俄两国分割,以长春为界,北面称北满,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面称南满,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在长春至大连、安东至奉天的铁路驻扎军队,同时在奉天的日本租界也驻扎军队。尽管在奉天省城内也有英、法、美、俄等国的领事或商务代表,但他们势单力微,没有左右日本的实力。实际上,在东三省的南部,日本已经形成了控制整个东北的力量。
在这种情形下,很会分析形势的张作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日本人的身上。张作霖是个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深知,在日本人的势力圈内,只有取得日本人的支持,才能站稳脚跟,渐次发展。为此,他便不遗余力地讨好日本人,以图取得日本人的好感,并进一步得到日本人的支持。
张作霖是1911年冬由边城洮南进入奉天省城的。1912年1月26日,张作霖就迫不及待地拜访了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他自吹“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以便引起日本人对他的重视。并讨好地说:“日本国如对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1月31日,张作霖又和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书记生深泽说:“日本国在南满洲享有利权,乃属当然,毫不为过。”并叫深泽把他的谈话转达总领事,并进而转达日本政府。
1.献殷勤巴结日本(2)
2月5日,张作霖又和落合总领事说:“倘若日本对于本人及东三省人民尚有关切之情,则本人率众依归,并非难事。”当时的张作霖想的完全是如何扩张实力,为达此目的,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他的上述做法,完全是认贼作父的卖国举动。但是,由于他的职位较低,而且过于殷勤,不免引起日本当局的怀疑。日本外相指示落合总领事,只可同张作霖“保持联系,互通声气”,不可“过于深入”。
但是,张作霖的亲日态度给日本当局留下了深刻印象。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多次派人到奉天拉拢张作霖。张作霖在靠近袁世凯的同时,还是不断地和日本明相往来,暗送秋波。1912年9月11日,张作霖当上了师长,权力更大了。
1912年12月11日,日本关东都督福岛安正来奉。张作霖认为这是一个表示亲近的好机会,便秘密拜访了他,希望得到他的援助。以后,张作霖又拜访了日本奉天满铁公所所长左藤,进一步表示对日本的亲善之意。
1913年12月4日和27日,张作霖又两次拜访福岛安正,露骨地表示他“打算作都督”,“希望得到日本的具体援助”。
1915年10月,段芝贵派张作霖代表他到朝鲜汉城参加农产品博览会。期间,他乘机和日本驻朝鲜的寺内正毅总督会见,多方谄媚,对寺内极尽拉拢之能事,寺内对张作霖也百般笼络。后来,寺内正毅当上了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权倾一国。这为他们之间的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
巴结日本,希图取得日本的支持,这是张作霖扩张势力、称雄东北的一个基本策略。不过,此时双方还处于起始阶段。互相靠拢,但还没有实际行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遭谋刺险被炸死(1)
1916年4月22日,张作霖已经当上了奉天督军兼奉天巡按使,掌握了奉天省的军政大权,成了边疆大吏,有了相当地位,同以前小小的师长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更加引起日本当权者的注意。然而,尽管张作霖一个劲地巴结日本人,但在日本统治集团的军政两界,对张作霖却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这些看法和当时日本极力推行的“满蒙独立运动”紧密相关。所谓“满蒙独立运动”,其实就是日本人推行的要把中国的领土割让给日本的运动。日本妄想把内蒙古东部和整个东北变成一个实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建立满蒙王国,由日本托管。
一派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依靠宗社党和内蒙古叛匪。而宗社党的头目就是清朝的肃亲王善耆。1912年1月25日,清廷举行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决定清帝退位。宗社党坚决反对,为了保存实力,肃亲王善耆等一伙60余人,在北京守备队队长日本顾问菊池武夫的协助下,于2月5日密潜到旅顺,被日本人保护起来,待机而起。宗社党是一个以复辟清朝为宗旨的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动组织,其成员都是清朝的宗室贵族,遗老腐儒。他们积极投靠日本,企图东山再起。日本也正想利用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派是日本参谋本部(二部)、日本关东都督和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他们认为,张作霖是实现“满蒙独立运动”的最大障碍,必须锄掉。
另一派认为,实现满蒙独立,应该利用张作霖,张作霖是日本的最好帮手,应该鼓动张作霖独立,日本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领东北。这一派是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日本外务省和日本驻奉总领事等。这两派互不联系,各自活动。
川岛浪速一派在策划第一次“满蒙独立”失败后,贼心不死,于1916年又策划了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川岛浪速在清朝时,曾担任过民政部尚书善耆的警政顾问,他们是拜把兄弟,关系十分密切。川岛浪速以浪人的身份在华活动。这是当时日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个普遍做法。他们表面上是私人身份,不代表政府。但实质上,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侵略别国的间谍。这一派的日本统治集团,在计划、财政、人员、武器等方面,都作好了在东北举事的准备,但后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等人认为“极为不妥”。他们认为,如果不能成功,便会有“暴露意外丑态之虞”。不如策动张作霖进行“满蒙独立”,较为稳妥。这个看法,得到了日本外相石井和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的支持。于是,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便没有举行,而是采取了策动张作霖独立的做法。
但是,川岛浪速一伙暴徒却策划了一个暗杀张作霖的阴谋。他们认为“擒贼先擒王”,
汤玉麟
企图杀死张作霖,然后趁乱夺取省城奉天,使东北成为宗社党的天下,日本便可乘机操纵之。1916年5月中旬,“(日本)土井少将(现役联队长)在沈阳满铁附属地内召集日方有关的军职人员,密商干掉张作霖”陶尚铭等:《张作霖和他的日本顾问》,《文史资料选辑》,第51集,第179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会议决定由伊达顺之助、三村丰预备少佐等组成“满蒙决死团”,刺探消息,磨刀练兵,执行刺杀任务。他们选择了一个张作霖必定出现的机会,那就是5月27日。
这一天,日皇之弟闲院宫载仁亲王从俄都返日经过奉天,“张作霖督军为对闲院宫的经过表示尊敬”[日]原田熊雄:《满洲重大事件》,[日]河本大作等:《我杀死了张作霖》,第8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就到奉天车站去迎送。为表示敬意,张作霖还特率其部下27师53旅旅长汤玉麟等乘五辆豪华俄式马车,在骑兵卫队的护卫下,大张旗鼓地赶往车站。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矢田也到车站迎送。
张作霖送走贵宾后,在归途中,于小西关附近,突然遭到炸弹袭击。炸弹是从一层楼的窗口里投掷出来的。刺客是日本陆军少佐三村丰等人。但是,他们没有见过张作霖,看汤玉麟的车马煊赫气派,误认为他是张作霖,炸弹就投向了汤玉麟。刹那间,小西门大街,硝烟弥漫,乱作一团。但由于刺客惊慌失措,投弹不准,汤玉麟等人只受了轻伤,在后边护卫的卫队士兵被炸死了五六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2.遭谋刺险被炸死(2)
坐在后边马车上的张作霖正路过小西边门外,突闻炸弹声,情知有变,就机智地跳下马车,窜上马背,以极快的速度同卫兵互换上衣,在马队卫兵的护卫下,绕道从胡同穿过大西门驰回将军行署。但在途经奉天交涉署时,又遭到炸弹的袭击。张作霖在路经大西城门里的奉天图书馆时,突然从图书馆门洞里跑出来一个人,手拿炸弹向张作霖扔去。但张作霖是玩马的出身,骑技娴熟,马驰如飞,炸弹在张作霖的身后爆炸,气浪只炸掉了张作霖的帽子,人并没有受伤。可那个刺客却被炸弹的弹片击中要害,在大街上滚了几下,死了。
两次刺杀,没有动张作霖一根毫毛,张作霖可谓命大。当然,这和他遇事不乱、沉着应对有关。
张作霖惊慌失措地跑回刚刚建成不久的将军行署,也就是后来的大帅府。门卫不知出了什么事,赶紧在门口架起了机关枪,卫队紧急集合,处于戒备状态。这时才发现那匹马通身是汗,后腿正淌着血,马肚子也受了伤,知道出大事了。督军署如临大敌,紧急出动,立刻封锁了浙江会馆、通天街等周围地区。
过了一会儿,汤玉麟骑快马赶到了将军行署,立刻问:“七爷回来没?受伤没有?”卫队长赶忙回答:“刚回来,没有受伤。”汤玉麟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放下心来。径直进到府里,赶快去见张作霖。张作霖气愤地问道:“他妈拉巴子,谁干的?逮着没有?”汤玉麟急忙答道:“跑了一个,死了一个!”话刚说完,卫兵进来报告:“日本铁道守备队队长和日本驻奉总领事来慰问。”其实,慰问是假,探听是真。
张作霖正在更换衣服,他一愣神,脱口而出:“来得好快呀,让他们进来!”日本人进入客厅,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将军,您受惊了!”张作霖和他们虚与委蛇,表现得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声音朗朗地说:“小事一段,小事一段,不足挂齿,还有劳各位前来看望,真是不好意思。”说完便哈哈大笑,接着又收起了笑容,一字一句地说:“哼,有人打我张作霖的主意,没那么容易!”日本人“见张神色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