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步出峡谷,忽然记起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大峡谷时发出的感叹:“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楼兰城中的标志性建筑“三间房”
   。 想看书来

1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1)
  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
  公元1900年3月的一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队在罗布沙漠中考察,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丢失了考察队唯一的一把铁锨。铁锨在沙漠中可是性命攸关的东西,没有铁锨是不可能找到水的,在考察队极度缺水的情况下,队员们的生命也许就悬在那把铁锨上。作为惩罚,斯文?赫定派他返回原驻地寻找。后来的事实证明,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的了。斯文?赫定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写道:“奥尔德克忘掉了铁铲是何等的幸运,不然我将永远不能回到古城,永远不能做到这样大规模的发现,给亚洲中部古代史投下新的、意想不到的光辉。”(《亚洲腹地旅行记》315页)
  奥尔德克在上一个宿营地找到了铁锨,但是他在沙漠风暴中迷失了方向。意外地,他走进了一座废墟,看到了许多雕刻精美的木板、织物、钱币。奥尔德克非常清楚地知道,斯文?赫定寻找的就是这些东西。于是,他选择了两块雕刻木板和几枚古钱带给斯文?赫定。归途中精疲力尽的奥尔德克顶着可怕的风暴,在沙漠中一个人艰难地行进。半路上他的马怎么也不肯驮上那两块木板,奥尔德克只能把木板扔掉。凭着不可思议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和超人的毅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奥尔德克终于追上了斯文?赫定,并讲述了他的发现。
  第二天清晨,奥尔德克又返回去找到了那两块丢掉的木板。当雕有精美花纹的木板摆在斯文?赫定面前的时候,斯文?赫定惊喜的程度没法形容,他以一个职业探险家、考古学者的眼光,敏感地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发现就在眼前,他断定这是一座非常有价值的古城遗址。
  但是,由于当时考察队缺乏必要的饮用水和食物,斯文?赫定只好暂时放弃返回去寻找的冲动。经过一年的准备,1901年3月3日,在奥尔德克的带领下,终于寻找到这片废墟。
  斯文?赫定有幸看到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不知道在何年何月,覆盖在废墟上的沙层已经退去,整个古城的原始轮廓显露出来。斯文?赫定兴奋地大喊:“天!我发现了第二个庞贝城!”
  回国后,斯文?赫定把挖掘出的大批文件、物品交给一个语言学家鉴定,根据出土文书中的楼兰字样,确认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消失了两千多年的楼兰古城的庞大遗址。斯文?赫定立即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中国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楼兰古城!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
楼兰城中的标志性建筑“三间房”,选自《文明》
  ●
楼兰地区出土的卢文木简、楼兰地区出土的毛织物,选自《文明》
  ●
刊载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上的斯文?赫定测绘的楼兰城遗址地图。后来的英国人斯坦因等探险家就是凭借着这张地图,毫不费力地寻找到楼兰古城的。
  对于楼兰古城遗址,斯文?赫定充分展开了想象,他在《亚洲腹地旅行记》第359页中这样描述:在一座讲究的房屋里,平整的泥地上铺着厚厚的草垫,上面再铺上珍贵的地毯,房间里摆放着叙利亚出产的昂贵的玻璃器皿,一些其它的摆件装饰在合适的位置,院子里摆着大水缸,水缸旁放着取水的木勺子和盛水的陶罐,木勺的把柄装饰着印度波斯的狮子头,陶罐上刻着古朴的花纹。楼兰贵族的生活盛行着“一种古代与现代,野蛮与中国的混合文明。”
  斯文?赫定带着莫大的遗憾继续写道:“我很奇怪我们瑞典就没有一块比我在楼兰所发现的竹简和书片更古的石头。”
  楼兰古城遗址为不太规则的方形城池,四周城墙的残垣,虽然多处已经坍塌,但仍清晰可见。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有的城墙的残迹竟达8米之厚,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个缺口,似为南北城门。在西城墙中段也有一个缺口,其缺口两侧,有两个突出的土台,因年久风蚀严重,已无法判断其原貌。东城墙只保存了一些残段,城门有无,已无法判断。
  

1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2)
楼兰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十余米的佛塔,塔身由土坯和木料垒砌而成,塔基为方形。塔身的南面有一大片建筑遗址,上面堆集着许多木料,还有一些雕刻着各种精致花纹的装饰木板和木雕佛像。古城西北5公里处有一座烽火台,高12米,是用黏土和木料砌成。当时的烽火台大约每隔5公里设立一座,有专人看管。
  楼兰城中的标志性建筑是城中部的“三间房”。“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米多。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构造和出土的文物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行政官署所在地。
  城中还有一条从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古河道遗迹,古渠穿城而过,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渠旁有干枯的胡杨树,树干的直径都在1米以上,可见当年的古城是一座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城市。这条古河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云南丽江古城中遍布大街小巷的流水,当年的楼兰古城可能和丽江一样,穿城而过的清澈的长长流水,不仅是城内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而且使楼兰古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
  古城内,由胡杨木做成的房梁、檩条、椽子、门窗等盖房的木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在城内还发现了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盘断片、残破的木桶、各种钱币、戒指、耳环和汉文木简残片等等。它们默默地留存在寸草不生,茫茫无际的戈壁荒漠上,无言地讲述着那个没有了水,没有了生命和文明的古老的故事。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会感到一种旷古的凝重,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自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后,引起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极大的关注,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的一些考古学家接踵而至。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的文物震惊世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镞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战国策》手抄字纸的发现,比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仅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认为最古的字纸早上700年。出土的汉锦,色彩绚丽,花纹精致,上面绣着 〃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的字样,制作年代在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此外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贵霜帝国”钱币等。特别是在楼兰古城东北白龙堆山坡上,发现的970枚唐代开元通宝,足以证实楼兰城直到唐代还繁荣兴旺,楼兰古道也仍然畅通无阻,风光无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神秘的楼兰古城(1)

罗布泊地区主要古迹分布示意图,选自《文明》
  楼兰王国位于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以西,距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的雅丹凹地之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荒凉凶险。
  楼兰城是楼兰国的都城,在丝绸古道上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处于亚州腹部的交通枢纽位置,是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往来西域的必经之路,各国的使节和商队经过这里时,都要在此暂做休息。“楼兰道”是连接内地与西域最便捷的通道,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宝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保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西汉时,楼兰的人口约有一万多人,士兵近三千,城内商旅云集,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人长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流,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这条交通线上,“使者相望于道”,当时的楼兰城一年中接待的往来使团商队多时可达两千余人,少的也有五六百人。《汉书?西域传》记述:楼兰国“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
  汉武帝时,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曾发兵攻打楼兰,俘虏了楼兰王,迫使楼兰归附汉朝。后来,楼兰一度被匈奴所控制,他们不断地拦杀汉朝官吏,劫掠商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派大将傅介子率领军队,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同时汉朝加强了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从此,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楼兰古城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楼兰王国的全盛时期,东起古阳关,西到尼雅河,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一带,而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有关楼兰的信息,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一封信中提到了楼兰:“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国。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还有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汉时的盐泽即今天的罗布泊,说明当时楼兰和姑师两个国家,已经具有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在他写给汉武帝的有关西域的报告中,也提到了楼兰。但是,楼兰城具体在什么方位,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关楼兰的文字资料在《汉书?西域传》中也见诸文字:“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西晋时的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7世纪时,大唐的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城廊岿然,人烟断绝”的萧条景象,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在《大唐西域记》中仅对楼兰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显然,楼兰当时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经济的繁荣。由房子的构造和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城西是普通的民宅,城东是行政区和军事管理区,由此可以看出,楼兰古城,城市功能齐全,布局分明,具有了明显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
  合理的街衢布局,清晰的房屋结构,古渠枯木,以及稍加发掘就发现的大批的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器、毛丝织品、古尸、古代文书等珍贵文物,都昭示着这里曾经是繁华锦绣之邦。
   txt小说上传分享

2神秘的楼兰古城(2)
让人不解的是,一个人口集中,盛极一时,活跃了几个世纪的楼兰王国,于公元3世纪后突然消失了,楼兰人的历史至此断章,从此史不记载,传不列名,似乎这段历史不曾存在一般。虽然考古学家们作了多方考证和推测,但是始终没能够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千百年来楼兰的突然消失仍然是一个没有真正解开的谜。
  历史在无意间留下人类生活的痕迹,在消蚀和残破中,默默地向后人展示遥远年代的某些信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我不太赞同“水断城空”之说(1)
对于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一直以来,“水断城空”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考古学家认为,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因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遂改道南流,加上水位下降,于是,楼兰绿洲得不到灌溉,楼兰城水源枯竭,草木相继死亡。古楼兰人被迫弃城出走,留下了一座死城。
  在漫长的岁月中,肆虐的沙漠风暴渐渐湮没了楼兰。在楼兰古城遗址的汉文简牍中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可见由于水源不足,环境逐渐恶化,农作物生长困难,导致粮食紧张,连士兵的口粮都不能保证,一般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了。水源日益减少,大有断水的可能,人们只好早作打算,于是弃城出走,另谋生路。
  地理学家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旱化加剧,湖沼消亡,海退发生。这个时期不仅楼兰古城消亡,由于沙漠不断扩大,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先后相继消亡。
  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是人类过度的开发加速了罗布泊的消亡。当年的楼兰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有清澈的河流在门前流过,附近有茂密的胡杨林,人们在森林里狩猎,在碧波上泛舟捕鱼,楼兰人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是由于他们毫无节制地大量砍伐树木和芦苇,建造城堡、烽燧和墓地,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滥伐林木,破坏环境,已经引起楼兰、鄯善王国时期的人们的警觉。楼兰国的统治者们,已经认识到树木对治理沙漠的作用,并借助法律来保护树木。在楼兰城出土的文书中,发现了一件禁止随便砍伐树木的条文,上面写着:“连根砍树者,不管谁都罚马一匹”,“在树木生长时期,应防止砍伐。如果砍伐树木大枝,则罚牝牛一头”。这大概要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森林保护法了。可想而知,当时乱砍乱伐树木的情况有多么严重,以至于要颁布法令禁止。对于楼兰人来说,这样的觉悟似乎太迟了一些。
  在出土的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记录等,这些都说明楼兰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的生存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
  这样看来,“水断城空”的观点似乎不无道理。
  可是,我不赞同“水断城空”的观点。“水断城空”可能是楼兰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一定还有其它的更重要的问题存在。
  从当年斯文?赫定的发现,到我国后来的多次发掘,均显示出楼兰古城遗址中,遗留下来大量的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屋内有各种农用工具,储粮食的瓮内还盛着籽实,遗址中留有大批的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器,以及毛丝织品等生活用品。尤其是,近年在楼兰佛塔东的台地下曾掘出宽约1米、厚70厘米的糜子堆积层,在食物并不充裕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大量的粮食遗存?这些现象给人的感觉,好像楼兰人在宁静繁忙的生活中,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使人们来不及搬运和逃生,整个楼兰城顷刻之间便消亡了。
  试想,罗布泊不会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干涸。由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罗布泊好像一个人的“大耳朵”,一圈圈的耳轮显现出湖水慢慢消亡的轨迹。既然罗布泊是慢慢消亡的,其它河流沼泽的水源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断绝,那么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时期,人们会有一定的时间从容地带走他们想要带走的东西,尤其是生产工具和食物等,又怎么会留下那么多生活的必需品呢?
  再者,也有人提出疑问,当罗布泊干枯时,生活在两岸的楼兰人会不会抛弃古城去寻找另一个有水的湖泊呢?这似乎与“水断城空”说不谋而合,但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罗布泊水量多次变化而楼兰也未重现昔日的辉煌。看来“水断城空”的观点显然证据不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我不太赞同“水断城空”之说(2)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来证明的,不能用科学证明也不能用科学否证的事情,最好不要过早地轻易下结论。那么,楼兰城的消亡在未有确凿的结论之前,我只好把它放在了存疑里。
  

4楼兰地区带来的困惑(1)
由于这一章是讲“楼兰”的,下面的一些文字常把“罗布泊”归于“楼兰地区”,严格地说,当然“楼兰地区”不能代替“罗布泊”。
  困惑之一:“建兴十八年”是哪一年?
  1901年,斯文?赫定在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的带领下发现了楼兰,在他匆忙的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木简,在随后的研究中,无意间发现其中一片木简上写有“建兴十八年”五个字。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建兴十八年”这个年号,西晋“建兴”年号只延用了4年,即只到公元316年,公元317年之后应为东晋建武年号,而木简上的纪年却多出了14年。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在斯文?赫定之后于1906年进入楼兰的斯坦因,获得了大量的汉文简纸文书,其中,最晚的一件文书上写着“建武十四年”的纪年。其实东晋的建武年号只延用了两年,早已终止使用了。此时,已经是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
  我国学者黄文弼也发现过相类似的情况,在土垠遗址出土的72枚汉简中,最晚纪年为汉成帝元延五年,其实那时应该已经是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
  对于这些历史上的迷雾,学者们推测,可能在“建兴”、“建武”和“元延”分别改变年号之前,楼兰道废弃,丝绸之路改道,楼兰地区和中原的交通处于断绝的状态,由于消息的闭塞,改变年号的事情不能及时传达到那里,驻守的官吏,不知道中原内地已经改朝换代,仍然沿用早已废弃的年号。可以想见,当年驻守在那里的官吏和士兵,他们不敢擅离职守,年复一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朝廷能够派部队来接替他们,有朝一日回归中原大地,好与家人团聚。
  历史记载上的这些失误,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楼兰道”并不是一直畅通无阻,而是时断时续的。正是有了楼兰的存在,才使这条交通线路经久不衰,历时四五百年。对于楼兰古道的消失,中国的史籍毫无记载,人们仍然无法确定楼兰道最终被废弃的准确年代。
  困惑之二:罗布泊怎么会游移呢?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上,面积最大时约有万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十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
  罗布泊是否“游移”,并不只是关系着罗布泊的形成、演变及这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规律,同时也关联到罗布荒原上的繁荣、衰落,以至最后死亡的楼兰的命运。
  多年以来,在国际地理学界,一些科学家坚持罗布泊是个会游移的湖,认为罗布泊从形成之日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1876年,沙皇俄国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误把一个面积很大的淡水湖说成是罗布泊,这一观点当时就受到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反对。1900年,斯文?赫定在孔雀河下游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罗布淖尔是“游移湖”。他认为,普尔热瓦尔斯所见的淡水湖是由罗布泊“游移”过去的,他称为“南”罗布泊,并宣布罗布泊的游移周期是1500年。而且一个偶然的事件为斯文?赫定的“游移”说作了佐证,由于1921年塔里木河被人在拉依苏处开了一个流水口,通过这个河段,塔里木河大水就源源不断地进入孔雀河,并注入几近干涸的罗布泊,使罗布泊的水面大大地增加。这期间的时间是从公元4世纪楼兰废弃,到20世纪,差不多正好是1500年,斯文?赫定为这一发现十分兴奋。历史就是这样阴错阳差的导致了一个科学家的失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探险队多次进入罗布泊,开展了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考察。中国学者对罗布泊湖底进行了钻探,钻井取样经碳-14年代测定认为,近10000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大的干湿波动,但始终没有离开罗布泊洼地,罗布泊只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关资料表明罗布泊湖每年泥沙沉积量很小,泥沙沉积作用不大,罗布泊湖的地势始终最低,水怎么也不可能向南倒流,因而也形不成斯文?赫定认为的“南”罗布泊。
   txt小说上传分享

4楼兰地区带来的困惑(2)
既然楼兰古城依水而建,而一万年以来,罗布泊始终存在积水,但是,在公元4世纪后,楼兰古城却成为一座死城,那么,楼兰城的消逝,楼兰人的被迫迁移必然存在着更为重要的原因。
  困惑之三:罗布泊中间是手机盲区,关键时刻怎么突然通了?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镰,是新疆楼兰地区小河遗址考察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寻找一个佛龛的路上,发生了一件让整个考察队都后怕不已的惊险事件。在沙漠深处,考察队的一辆车走错了方向,脱离了大部队,如果短时间内联系不上,后果不堪设想。而罗布泊中间是手机盲区,所有人都给那辆车上的人拼命地打电话,都没有回应。然后奇迹发生了,考察队里一个年轻人拿的特别破的手机突然通了一分多钟,这宝贵的一分多钟,让离队的车迷途知返,终于回到了大部队。之后任何人的手机再也没有打通过,大家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镰还特意提出,属于楼兰地区的小河墓地也十分神奇。在新疆地名并不固定,而是漂移的。由于新疆的风速极快,沙包更是经常会漂移。小河墓地所在的地方是著名的流动沙包区,然而当六十多年后他们到达时,那里的地形地貌和当年奥尔德克告诉斯文?赫定的时候一模一样,连那条小河的走向都没有变,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有几件事情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如1934年的初夏,在贝格曼发现小河墓地的当天,年平均降水量常年只有8毫米的罗布泊荒原突降暴雨,平地成河。而在2001年我国的考察队到达小河墓地时,头一天风和日丽,第二天就大雪封门,而罗布泊荒原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下过雪了。最让人不解的是,当年曾经和贝格曼一起参加探险队的当地居民,这些人的记忆都好像被删除了一样,丝毫不记得他们曾经去过那个地方。还有贝格曼的早逝,贝格曼逝世时只有43岁,是否和他侵扰了我们小河人的祖先亡灵有关?
  在号称楼兰后裔的罗布泊人的传说中,小河墓地是祖先亡灵聚集之地,是不可侵扰的地方。当地老人一再告诫来者,万万不可打扰亡灵,否则肯定会有不幸发生。种种现象的发生,使人不由得对预言有了几分敬畏。
  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增大,流进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而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罗布泊的面积也缩到了最小,1964年前后,罗布泊就彻底的干枯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5古老的罗布泊文化(1)
楼兰时期的罗布泊地区是一个非常繁华热闹的地方,沿着丝绸之路散布着佛塔、烽燧、粮仓、城址、驿站、民居、古墓等遗址,出土有汉、唐古钱币,丝、毛织品残件,漆器、木器、玉器、耳环以及玻璃器皿碎片等珍贵文物。这些荒原遗迹共同构成了古老的罗布泊文化
  其中,孔雀河谷的“太阳墓”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
  1979年中国考古队在楼兰地区寻找小河墓地的时候,意外地在孔雀河下游发现了被称作“太阳墓”的古墓沟墓地。考古学家王炳华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古墓沟墓地:“这些排列得井然有序的木桩,像初升的太阳四射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古墓沟墓地是用七圈木桩摆成七个巨大的同心圆,由一排排6米长的木桩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线,形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墓就在环形木桩的中心地下,而且墓内葬的全是男性,头东脚西,平展展地躺在大地之中。统计一下,建造这样一座墓葬要使用大小胡杨木材六百多棵。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此大规模的砍伐身边的林木,正是在毁灭自身存在的基础。
  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古墓沟一共有六座,至今在其它地区还没有发现相同形式的墓葬。据专家推断,这个墓地应该是罗布人的公共墓地,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巧合的是,同一历史时期中,太阳崇拜也是埃及文化或希伯来文化的一个特点。如果说太阳作为全球人都感知的一个天体现象,人类自发地进行太阳崇拜的话,那么,时间上的一致是否也太巧合了一点?还是古代亚非大陆之间有着不为现代人所知的某种联系?
  古墓沟墓地也和小河墓地一样,死者使用草编的小篓,戴尖顶毡帽,但是二者的墓葬形式截然不同。这种形同太阳的墓地传达了古人怎样的文明信息?会是“太阳崇拜”吗?如果是,为什么墓主人的头朝向西方而不是东方?为什么太阳的中心埋葬的全是男性?他们的女人埋在什么地方?种种神秘诱人的谜团,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破解,也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
  在铁板河古墓出土的“楼兰美女”同样使人感到新奇兴奋。
  在20世纪初,斯文?赫定、斯坦因发表的古楼兰女尸的照片和贝格曼描述的“微笑的小河公主”,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该说古楼兰人是很美的,尤其是女性。
  1980年在楼兰古城西北的铁板河岸边,又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了一具女性干尸,这位女性生前同样是一个美女,被考古队员命名为“楼兰美女”。这具干尸是一个中年女性,经对她身上裹的羊皮残片作碳-14测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具有原始欧洲人种的体质特征,一张瘦削的脸庞,高挺的鼻子,深凹的眼眶,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深褐色的头发蓬松地披在肩上。皮肤呈古铜色,胸部、四肢肌肉丰满,毛发、皮肤、指甲均保存完好。她静静地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面容自如,神态安详,确实是一位“楼兰美女”。
  与铁板河古墓“楼兰美女”发现的同时,考古学家在孔雀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