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媳妇当家-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秋就在董璃隔壁歇息,自是听到了董璃屋子的响动,便穿好衣服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推门一看,就见一身白衣的董璃站在月色下,仰头看着天空,很专注。那样的她,浑身透着一股落寞,让人忍不住的心疼。
小秋回房又取了件厚点的外套,帮董璃披上。“小姐,半夜外面还是有点凉的,你要注意身体。”
董璃看着肩上多出的一件衣服,回头感激的对小秋笑了一下。
这份感激当然不是单为了这件衣服,而是为小秋这样一个人,时时的为她着想,时时的惦念着她的身体健康。这份感情比所谓的亲姐妹也不诳多让吧?
董璃忽而转身,认真的对小秋道:“小秋,以后你就是我的妹妹了。”
小秋一怔,有些微感动,以及不明所以,“小姐……”
“我知道,我不希望你因为觉得自己是丫鬟的身份,就没有资格做我的妹妹,咱们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我只是觉得,能像你这样一直陪在我身边的人,真的好少。”董璃感慨的道。
小秋却是听不明白,她压根不知道董璃根本就不是这个世代的人,也无法理解在那个时代,想找一个真心对你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很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不像这个时代,小秋就类似于包身工,而且还是极其忠心的包身工。
当然董璃是不会拿那种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小秋的。
“小秋,你年纪也不小了,可有中意的婆家?”
第二卷第七十一章协商
第七十一章协商
小秋不明所以,奇怪的看着董璃,不知她怎么忽然有此一问。
董璃明白她的心思,解释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总归是要嫁人的,若是一直在我身边,难免会耽误你以后的幸福。这事我早就挂在心上,以前也跟你提过,那时候你说不急,以后再看。后来任府出了事儿,我也没顾上给你看看,现在既然一切都好了,你也该想想自个儿了。”
其实小秋并不是卖死给董家的,只是她本身出于对董璃的忠心,一直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原本她就只比董璃小个三岁,早就过了适婚的年龄。
小秋家里早已没有亲人,董璃就是她最亲的人。对于婚事,小秋也不是不上心,只是她一直待在董璃身边,帮忙做事,尚未有机会与他人接触的多一点。
而今听见董璃关切的问这个问题,便也不再推搪,羞涩的道:“小姐就是小秋唯一的亲人,这事儿还请小姐做主。”
董璃点头,还是有些疑惑的道:“你真没有意中人吗?”
小秋含羞点了点头。
董璃了然的不再追问,其实想想也是,小秋一直在她身边;能接触的不外乎就是任府里的男子多一些。而任府里单身男子本就少;也难怪没有意中人。
这个时代最重视的还是媒妁之言;依小秋的身份和人品。嫁一个小康之家还是不难的。董璃琢磨着;等过两日就去找个媒婆问问;看有哪个好人家与小秋相配的。
小秋原本是想来看看董璃为什么半夜出来走动;是不是心情不好引起的;结果被董璃这么一打岔;倒也忘了自个儿本来是出来干什么的了。
黑夜愈浓;虽是夏季;但更深露重的深夜;一旦患了风寒;可比严冬更难痊愈。
小秋便道:“小姐;天色不早了;明**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做;早些歇息吧。”
董璃再次抬头仰望明月,若是那月儿上真的有嫦娥,她可曾后悔独自离开,可曾如她这般思念远方的人儿?
深深的叹了口气,董璃在小秋的陪同下;回了寝房。小秋说的也是,而今的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里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伤春悲秋。
第二日一早,因为有事情要与任江商量,所以早早的就起了床,一边梳洗,一边吩咐下人去跟任江说一声,今日迟些去米铺,有些事情与他商量。
抓紧时间匆忙洗漱完毕后,董璃就往偏厅走去,此时任江该正在用早膳。
因为早已跟厨房说好,今日她早饭也在偏厅用,所以董璃到的时候,她的那份早膳已然准备好。
自打他们叔嫂二人各自负责各自的生意以后,已经甚少一起商量什么,所以任江对于董璃说今日有事与他商量;感觉甚为奇怪。
“大嫂今儿有什么事找我吗?”任江先开口问道。
董璃笑道:“说起来,也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儿。昨日我出城的时候,发现已经有难民到凉城左近了。我琢磨着,咱们任府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婆母平日也是乐善好施的善人。此次水灾受害的百姓不在少数,虽有朝廷派了专人赈灾,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你看,可有必要任府开个粥棚,帮难民们渡一下难关?”
任江毫不迟疑的道:“这事儿大嫂自个儿决定就好,不管是要多少粮食,只管去支就是,没有必要跟我商量的。”
董璃一瞪眼,唬道:“好歹你现在才是掌管米铺的,若是我不跟你说一声,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任江抚额叹道:“大嫂,你这说的是哪里话,任府能有今日,不都是多亏了你。别说开个粥棚,就算是米铺暂时歇业,全力帮助受灾的难民,我想不只是我,就算是大哥也是没有二话的。”
董璃欣慰的点了点头,她本来还是存着一点担心,怕任江顾及施粥会影响自家的生意,从而不答应她的提议。好在任江还是很明事理的。
“如此,那就好办了。我看现在难民尚且不多,等过几日,实在不行了,再开粥棚,到时候就由婉婷陪着婆母去。想必对于这件善事,婆母是很乐意的。”
任江只点了点头,没有吭声。
董璃奇怪的看向他,却见他闷头喝粥,好似真的很饿。既然事情已经商量妥当,她也没有必要再问什么,因此也就没有再追问。
用完早膳以后,董璃跟任江二人各自往米铺和织云坊赶去。米铺如今有七家,织云坊虽然在扩展,但店面目前只有一家,平日里董璃还是比任江悠闲的多的。
柳玉儿自打在织云坊帮忙以后,可是勤快的很。用她娘的话讲,是将当初整日闲着打抱不平的气力终于都用在正途上了。
对于自己女儿整日抛头露面做生意的事儿,柳家二老是一点话都没有的。一来柳玉儿从小在镖局长大,本就对于男女之防不是很当回事,只要行得正就行,二来只要柳玉儿不出去玩闹,扰的居民去镖局告状,他们二老已经是很谢天谢地了。
董璃到织云坊的时候,柳玉儿正在让伙计们打扫布置铺子。这时间还早,来铺子里买东西的人并不多。
柳玉儿一见董璃过来了,赶忙拉着她往后院跑去。
柳玉儿习惯了风风火火,董璃可习惯不来,初始没注意,被她拉着跑了,而后赶忙反应过来,刹住脚步,对她道:“你慢点儿,什么火急火燎的大事儿啊?”
柳玉儿这才反应过来,讪讪的松开抓住董璃胳膊的手,挠了挠头道:“嘿嘿……我这不是习惯了嘛,不好意思啊。也没什么大事儿啊,就是昨日我跟你说的事嘛,我昨儿回去跟我爹娘商量了一下,他们也没什么意见哪。”
顿了会儿,又道:“话说我爹娘听我这样说的时候,可很是诧异呢,难道我以前很坏吗?我记得我以前最是喜欢除暴安良,帮助平头百姓了,怎的今日施个粥,会让我爹娘这般诧异?”
柳玉儿想不明白的摇了摇头。
董璃笑看着拧眉却怎么都想不明白的柳玉儿,也不打算跟她讲清楚,她爹娘哪里是奇怪她有副好心肠,而是奇怪闺女终于长大董事了。
此时的柳父柳母心情也很是复杂,以前的柳玉儿虽然让人操心,但是真的无忧无虑,而今的她虽然懂事了,但心底隐藏着的那份伤痛他们如何不知,只是却也无从劝解。
从小他们就教柳玉儿,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争取。而今,自然更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让柳玉儿接受一段不想要的亲事。这样下来,便也只能随她去了。反正于镇南镖局而言,就算柳玉儿在家一直养到老,也丝毫不是问题。她的几个哥哥疼她都来不及,当然更不会有什么闲话了。
白天,安排好铺子里的一些事情以后,董璃又跟柳玉儿去作坊那边看了看。
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着,织布的织布,染色的染色,一切都在正轨上忙着,并没有因为换了一个东家,而有丝毫的改变。
刚巧管事的正在跟一个妇人交谈着什么,见董璃跟柳玉儿来了,忙上前说明情况。
原来是昨日那个老伯的儿媳妇,昨日老伯回家说了作坊招人的事儿,秉着早点去早点上岗的原则,老伯的儿媳妇袁氏今儿一大早就出了门,往作坊赶来。
这事儿原本也没必要跟董璃她们商量,所以她就对那管事的讲,“这招人的事儿就全权由你负责,你看合适就行。毕竟这一行你待的久了,我这门外汉可说不好。”
管事的兰姐没想到董璃这么好说话,而且还这般信任她,不由郝然的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多谢主家这般信我,我也自当尽己所能。”
董璃对她点了点头,便让她忙自己的事情去,不需要跟在她们身边。
对于用人,董璃深切同意前世学到的一句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长久,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于作坊里的各项事务,董璃还是很好奇的,在那边待了许久,算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充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就这么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等把作坊各项流程都看下来,也已经是下晚时分。董璃便与柳玉儿告辞,回了任府。
此时任姜氏正在院子里闲逛,董璃便跟她讲了施粥的事儿。任姜氏自然是一百个答应,“刚好我这身老骨头许久没有动了,趁着这个机会出去走走也好,也难得你们有这份善心。”
说完施粥的事儿,董璃又跟任姜氏在院子里逛了逛。
下晚时分,温度已不像白日里那么高,任姜氏在屋子闷了一天,现在这个时候刚好出来透透气,也是锻炼一下身体。
董璃思量了会儿,小秋的婚事她是放在心上的,但她要忙的事情也很多,若是任姜氏能帮忙掌掌眼的话,那就更好了。
当然,也可以这事儿也可以找董母,董母势必也会尽心尽力,而且应该会比任姜氏更上心。但若她真这样做的话,只怕董母也不会答应,说不定还会给她一个脑刮子。
小秋如今算是任府的人,有事也该是任姜氏来管,怎么能跳跃过去,交到董母手上?
真要这么做了,肯定会影响任姜氏与董璃的婆媳关系。
这么一琢磨,董璃就打消了去找董母的想法,而是将这事儿跟'奇书网·乐园—wWw。QiSuu。cOm'任姜氏说了。
任姜氏听完以后,自是满口答应。
她现在就是闲的慌,整日里除了念经打坐以外,也就是出来溜达溜达,连个能上心的事儿都没有。
她也知道董璃跟小秋之间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小姐与丫鬟,董璃是真心将小秋当自己人看,因此很是保证说一定会帮小秋找个不错的好人家。
既然任姜氏应承了下来,董璃也就放心了。倒是远远跟在后面的小秋,偶尔听到个只言片语,害羞的不得了。
第二卷第七十二章布施
第七十二章布施
过了两日,城里的灾民越发多了起来,董璃在出府或回府的路上,总是会见到一些拿着破碗衣衫褴褛的人。
回去便跟任姜氏说了外面的情况,任姜氏自是义不容辞,说明日便准备施粥的事儿。地方自然是董璃已经找好了的。
其实往年任姜氏偶尔也会做些善事,例如在某些特殊的节庆日,准备一些当时的美食施舍给需要的人家,也算是做一份善事,尽一份心。
前一天晚上,董璃就已经跟特地雇来的工人说好,第二日需要早起,因为需要的粥肯定是很多的,不能准备的不够,所以需要早些时候起来准备。若是到时候出了岔子,不够了,也好及时准备上。
第二天,董璃早早的就去了织云坊,准备把铺子里的事情安排好以后,也去粥棚那儿看看。
她可还没见过一群人一起领粥的架势,至多在前世的电视里看过,可那毕竟不太真切。
柳玉儿竟也比往日早了很多,两人在铺子里遇到的时候,相视而笑,不用多言就明白彼此是自己值得信赖的人,也是自己认定一生的知己。
“不行,我要去粥棚去看看,工坊你去。”柳玉儿跺着脚不同意董璃的决定。
董璃可不像柳玉儿那么容易气恼,继续认真的翻看着账簿,口中淡定的道:“粥棚又不是一日两日,今日就我先去看吧,你先去工坊照看着,何必跟我争这一天呢?”
柳玉儿可不为所动,“反正不是一日两日,那你就让着我嘛。”
董璃搁下笔,沉吟了会儿,看着柳玉儿道:“也行,那今日的账簿你来批,完了以后你就可以去粥棚那儿去了。”
柳玉儿顿时蹙起眉头,苦着脸道:“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董璃浅笑盈盈,“我哪有,织云坊如今也有你的一半,总不能跟人家说你这半个当家的连账簿都不会批吧?”
柳玉儿撇过头去,闷声道:“你公报私仇。”
董璃也不恼,柳玉儿就三分钟气愤,过一会儿也就好了,便也不再跟她多说,面带浅笑的继续批着账簿,好早点去粥棚那儿看看。
过了大半个时辰,董璃就将铺子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跟柳玉儿一起出了门。柳玉儿自是要去作坊那儿看看,而她则去粥棚。
柳玉儿不甘心的在织云坊门口跟董璃告别,嘴里依旧嘟囔着,“今日我先让你,你以后可欠我一个人情。”
董璃笑道:“好,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你早些去吧,速度快一点,之后就去粥棚那儿找我。”
柳玉儿也知董璃说的对,也不再跟董璃废话,慌忙上了准备好的马车,急急的让车夫速度快点儿。
董璃笑笑的摇摇头,与小秋一同上了另一辆马车。
因为凉城也在黄河之滨,临那些受灾的县区并不是很远,所以当那些灾民开始出去要饭的时候,第一时间去的便是离得最近的凉城。
当任府跟镇南镖局联合在城中施粥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大量的灾民往粥棚那儿涌去。好在逃灾到凉城那儿的灾民也就上百之数,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董璃到那儿的时候,队伍正排到一半左右,幸而选的地方很是宽阔,也没有造成拥挤。没有领到粥的人正在排队,而那些领到粥的,正端着碗蹲在地上喝粥。
任姜氏大约是有些累,此时正坐在粥棚一旁,并没有亲自施粥。
董璃到了以后,便去了任姜氏身旁,关切的道:“婆母可是累了?不如先回去歇息吧,这儿就我来看着就好。”
任姜氏摆摆手,笑道:“年纪大了,身子骨就是不好。不过我也就在这儿坐坐,跟在府里一样,没什么,不用回去了。”
董璃便也不再去劝任姜氏,而是走到了粥桶那儿,从小厮手里拿过大勺子,亲自给灾民舀粥。
有小厮正在维持秩序,有些灾民不免疑惑的问道:“那个刚过来的夫人是谁啊?”
这小厮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对这些灾民的态度很是可亲,见他们问了,便解释道:“那就是我们任府的大少夫人,可是个好心人。据说,这次布粥也是大少夫人提出来的。”
灾民闻言,都尽皆点头感激的笑道:“一看就是个活菩萨,这世上还是好心人多啊。”
队伍依序往前走。
在这些逃灾的人中,还是老弱妇孺较多,想必有些气力的男儿也不会屑于来乞讨这口中之食吧。这些人中也不乏像任宇那么大的孩子,董璃看到那些孩子睁大眼睛看着自己,手中的碗举得高高的,心疼的很。但也只得加快速度,尽快让他们吃到食物。
这次布施的粥都是烧的很粘稠,一碗喝下去,起码也能填个半饱。但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讲,营养还是不够的。
董璃想了会儿,下了个决心。伸手招来一个小厮,对他道:“你去数数这边有多少个孩子,然后依每人两个包子的数量去买些肉包子来。”说着,又掏出自己的荷包,递给那小厮道:“钱就先从这儿取,你斟酌着办了,剩下的银子就买些素包,到时候分给其他的人。记得,肉包子是给孩子的,那是让他们长身体的。”
小厮诺诺的答应了,实在没想到自家少夫人想的这么远,也为她的善心感到可敬。接过银子后,迅速去办事。
董璃吩咐完这件事,眉头才松了些,怜爱的看着人群中的孩子。
天灾总是无能为力,只能尽力帮他们一些,尽己所能吧。这些孩子也是可怜,如今家园被毁,想必一时也没有地方安家,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安定的栖身之所。
任府就算能帮他们一时,也帮不了一世,但愿朝廷的赈灾措施早些到位。依靠民间的慈善措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那个小厮办事的效率倒也是迅速,很快就将肉包子买了回来。两个人拎着两个大包回来。
那小厮倒也没有擅自行事,而是走到了董璃面前,问她该怎么办。
董璃沉吟会儿,若是直接在人群中散的话,免不了会出现哄抢,还是让那些孩子自己上前来去的好。
“将有肉包子的包袱搁在桌上吧,你去将那些孩子叫过来,其余的包子也分给众人。记住,切勿造成哄抢,务必平均分了。”
那两个小厮点头应诺,将手中其中一个包袱搁在了桌上,拎着另一个包袱往人群中走去。指着董璃那儿道:“所有十岁左右的孩子都可去那边领包子,其他的人由我这边来散。”
不过小厮虽是一片好心,那些孩子却没有人上前,只疑惑的在小厮和董璃之间看来看去,口中却不住的咽着吐沫。想必还是担心会有些意外,毕竟在这个世道,相信别人莫名其妙的对你好,似乎也不太现实。
董璃也不恼,走上前去,大声的对那些孩子道:“你们不用担心,这些肉包子都是刚刚新买的,绝对没有问题。我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孩子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若是营养不够,以后势必会吃亏。来,赶紧过来一个个领去。”
听闻董璃这番解释,那些家长这才推了推面前的孩子,让他们上前去领包子,而那些大人则去了小厮那儿。
董璃亲手将一个个肉包子递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口中还亲切的对他们道:“来来,不用急啊,每个人都有份的。”
那些孩子都满是感激的看着董璃,这一路上他们不是第一次乞讨,可是每次能有些剩菜剩饭就已很是满足。一路上受尽了饥饿和鄙夷,原以为在这座城镇里还不如农村好乞讨,没想到却是遇到了大善人。
一个满面灰尘,大约只有五岁的孩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道:“你是菩萨吗?”
董璃闻言不禁想大笑,好歹顾忌自己在外面,强忍着笑道:“不是,我只是一个平常的母亲,包子好吃吗?”
那孩子大口的咬着肉包,甜香汁水甚多的包子极其的yin*人的食欲,那孩子吃的很是开心,口中不清不楚的道:“我娘说,饿的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菩萨,我原本正在求菩萨给我一个肉包子就好了。你看,我刚叨念着,夫人就赏了我两个肉包子,想必夫人该是菩萨呢,不然怎可听得到我的话。”
小孩子天真的话让一旁帮忙施粥的伙计也大笑了起来,“你这孩子,倒是会说话,我们夫人可不就是个活菩萨嘛。”
董璃也知他们说这些话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感激她的善心而已,也没有阻止,只笑笑而已。
包子很快就散完,二十几个孩子领完包子也没有急着往各自爹娘那儿赶去,就在董璃面前开心的吃着那些肉包,好似已经有很久没有吃到这样的美味了。
董璃不禁有些感慨,在想到任宇现在正安心的在夫子那儿读书,不禁为这些乞讨的孩子感到可怜。他们原本也该是在学堂里正读书呢,哪里是在外面为了一日三餐而发愁。
第二卷第七十三章流言肆虐
第七十三章流言肆虐
柳玉儿到的时候,这边施粥已经算是告一段落,她来只看到有些小点儿的孩子还在吃包子。
看着那些孩子对一个小小的肉包都视若珍宝,柳玉儿也打心底泛起了酸,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乞讨了多少日子,才辗转到了凉城,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吃到一顿像样的食物了。
柳玉儿快步走至董璃身前,眼睛还是看着那些孩子,叹息的道:“这些孩子好可怜哪,我们怎么才能帮他们哪?”
董璃无奈的道:“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暂时只有食物,这么多孩子,就算是能帮他们一时,也帮不了他们一世。我估摸着,等朝廷赈灾的措施下来,他们还是要回他们的故乡的。毕竟那里是他们的根。”
柳玉儿看着董璃,却也不得不赞同她的想法。
时间很快转到正午时分,董璃跟柳玉儿正在粥棚后面的院子里歇息,见日头大得很,想到正守在外面的灾民,有些不忍。就吩咐小厮再去外面搭两个大些的凉棚,好让那些灾民暂时躲一下,免得风吹日晒。
小厮自是领命而去,心里也替那些灾民高兴,能碰上董璃这样大方的人。
棚子倒是不费事,反正那边的院子已经被董璃她们包了下来,就算占了前面的地儿,也不会有人说二话。中午的午饭,柳玉儿就让任姜氏在屋子里歇息,外面热得很,自是不能让任姜氏在外面站着,有他们这些小辈在就好了。
也许是施粥的消息传了出去,也许是更多的灾民来到了凉城,总之中午时候来乞粥的人已经比早上又多了二十几个人。
好在粮食准备的是足够的,倒也不担心出现什么乌龙。
又过了几日,任府没有停止施粥,不过灾民的数量也没有增长太大。有些人在这边喝了些粥,有了气力,便也继续上路,或去寻找自己远方的亲戚,或去在外面寻找一线生机。留在粥棚这儿的,大多是真的不能再走的老人和妇孺。
凉城人的心都还是好的,在任府施粥的时候,不乏有灾民生病。第一次是任府派人去请了大夫,往后就有药馆自发的每日派一个医师过来转转,也好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当然,也都是分文不取,让灾民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一日,又有一个灾民发起了高烧,是个妇人,一直胡乱的呓语着。此时还没有到每日大夫来看的时候,所以那妇人的孩子,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找到了任府的小厮,希望活菩萨能救救她娘。
董璃跟柳玉儿恰好也在粥棚这儿,便一同出去看了看。
董璃见那妇人瘫睡在墙角,双颊潮红,口中不住说着些什么。又听那丫头说,她娘是发高烧不退,便伸手在那妇人额上试了一下,果然是烫的厉害。
赶忙一边吩咐小厮将那妇人抬到了后院,一边吩咐人去请大夫立即过来,又着下人去取了井水,用毛巾浸湿,给那妇人贴在额上。
小厮的行动倒是迅速,很快将大夫叫了过了。
那大夫是个中年人,听说那妇人是高烧,也没顾上跟董璃说什么,就给那妇人诊治起来。先给她把了脉,又试了试她额上的温度,之后查看了她的咽喉舌苔,又翻看了她的眼睛。最后竟是舒了口气,说没什么大碍,想必本来身子就弱,夜里又受了寒凉,所以才发了高烧,吃些退烧药也就没事了。
柳玉儿是个藏不住话得人,对于大夫先前叹的一口气甚是奇怪,不由问道:“大夫,你先前是以为她是得了什么病呢?”
那大夫迅速的写完药方,递给了在一旁等候的小厮,让他速去抓药。而后才对柳玉儿道:“不瞒柳小姐,一般洪灾过后,偶尔的会伴随着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以前也发生过极难根治的传染病,所以不得不担心啊。好在,这位妇人经我诊治,也就是一般的高烧,没有其他的大碍,应是无事了。”
柳玉儿柳眉微皱,“应是无事?那就是大夫你也没有把握?”
大夫叹了口气,“往年爆发的传染病总是不一样,在发生大面积的感染以前,我确实不能肯定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新的病。只是从脉象以及舌苔来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碍。不过,我还是建议一般的人没有必要就不要再进这个房间了,只留下那么一两个人来照顾吧。”
柳玉儿恼火,刚想训斥那个大夫医术不精,却被董璃拦了下来。
董璃自是知道传染病这东西有多恐怖,而且有些病的初始症状跟发烧也类似,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化验的手法,无法判断出病人究竟是什么病,只能靠大夫的经验来判断,不免会产生误差。
这些柳玉儿都是不明白的,但出于对董璃的信任,柳玉儿还是不再吭声,任由董璃安排各项事务。
董璃派人将那大夫送了回去,又召集了在这边忙活的仆人和丫鬟,问他们谁愿意主动去照顾那妇人。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刚才大夫的一番话已经被众人知晓,大家都是跟那妇人无亲无故的人。若是那妇人真的是传染病,照顾她的人该怎么办?没人愿意去牺牲自己,何况还是为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
董璃叹息,却也没有办法,她总不能逼着谁来照顾那妇人,若是有个万一,那她可就是罪孽深重了。
这时候众人正在犯愁,那妇人的女儿便站了出来,“我照顾我娘就可以了,求你让我照顾我娘吧。”
董璃有些犹豫,“你毕竟是个孩子,哪里能照顾你母亲周全。”
小女孩急急的道:“我可以的,”说着噗咚跪了下来,流着泪道:“求您让我照顾我娘吧,我知道我娘的病,若是拖累了旁人,我娘就算是病好了,也不会安心的,我毕竟是她女儿,我能照顾我娘。”
董璃又扫视了所有在场的人一圈,但见大家都低着头,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也没得办法。只得亲手将那小女孩扶了起来,“罢了,我会安排人在外面给你准备必须用的东西,你就好好照顾你母亲吧。”
小女孩感激的对董璃猛点着头。
大概是处于对小女孩的内疚,当董璃问谁来煎药和负责送饭的时候,那些仆人和丫鬟都自发的提出要来帮忙。董璃便就在那些人里挑了三个人出来,专门帮忙小女孩准备一些东西。
兴许是大夫的药见效,也许是老天爷见那小女孩日夜照顾她娘,也是心有不忍,在用药三天以后,那妇人已经能下床走动了。
当董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是一块大石落了地。还好真的只是发烧,不然后果可就难料了。
只是当这边暂时安定以后,远方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此次洪灾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不仅没有及时的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就连原本该发给灾民的粮食和药物也没有到位。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灾民越来越多,那么多的人也无法顾得上每日的清理,开始有轻微的传染病在蔓延。
这些消息也只是坊间传言,并没有谁能给一个肯定的说法。但董璃注意到凉城里的灾民确实越来越多。
好在为了各家的名声着想,不仅仅是任府开设了粥棚,越来越多的在凉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加入了这个大军。不管是真的为了灾民,还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