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对太空的幻想
 15~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麦哲伦对地圆说的证实,使得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此人类的足迹开始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对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飞速探索,人类的生活空间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宇宙这片未知的领域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进入20世纪人类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飞出了地球的摇篮,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帷幕。
人类对太空的幻想
“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的梦想即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
——罗伯特?戈达德(美)1914年
正如对海洋这片蓝色的崇拜,人类从具有思维的那一天起对天空这片蓝色就怀有无限的遐想。人类渴望着有一天可以翱翔天空,这种对飞行的渴望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个美妙动人的传说,经过千百年的传播和演变,这些传说不断的刺激着后代科学家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相继出现的太空幻想小说是人类对太空飞行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和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确立了近代日心说的天文学体系。这时人们意识到地球仅仅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人类借助于自己的想像力以及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上的知识来设想宇宙中其它的星球。地球以外的星球是什么样的?上面是否有生命的存在?这些都推动着人类不断的去幻想。
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想》(Solemnium)中第一次对月球的旅行展开了幻想,稍晚出版的由英国主教、历史学家歌德温所作的《月中人》以及英国人威尔金斯所作的《月球世界上的发现》也对月球的情景进行了幻想和推测。这一时期的《月球之旅》(法国,切拉诺·德·贝尔热拉)是17世纪太空幻想小说中的典范,在书中作者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尤其提到了用焰火爆竹作为推进动力,其原理正是航天飞行中所用的反作用推进方式。
进入19世纪由于一系列科学的重大发现与发展,如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物质元素相同、太阳系非惟一性、进化论、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不断地揭示了地球生命的非惟一性以及太阳系的平凡性,同时伴随着科学发现和科学技术地位的日益提高,太空幻想作品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
法国人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是近现代太空科学幻想小说的代表作,在书的写作过程中,凡尔纳通过科学的推理,结合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小说中的宇宙飞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书中对有关航天活动中许多基本状况的预言都同航天科学发展有着惊人的吻合,如火箭发射场、飞船密封舱、失重、火箭变轨道飞行、制动火箭、海上降落等。德国科学家库尔德·拉斯维茨的科幻小说《两个行星上》描写了有关火星人的故事,与《从地球到月球》同样杰出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对光电感应器、光电池、轨道站、反作用发动机、变轨控制的设想和描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太空科学幻想小说中科学性上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的作品与当时的科学探索发现是紧密结合的,既不同程度受到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现的影响,又对航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后来的许多火箭专家和航天先驱者都受到了这些作品的启发和激励,俄国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航天先驱戈达德,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在早期都曾受到过这些作品的影响。德国航天先驱奥伯特和法利尔还曾对《从地球到月球》中凡尔纳设计的火炮及用这种装置发射飞船的可能性进行过认真地研究。
人类对太空的幻想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对太空进行探索,去实现翱翔太空的梦想。在对太空的无限遐想中,人类逐步建立起了太空飞行的思想和观念,这就为航天梦想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当新的时代来临时,在这种原始动力的推动下真正的航天理论和实践得以迅速发展。  
                  
 火箭的发明(图)
 最早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
人类在对自己飞行梦想的不断尝试中,一次次进行着飞行的尝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航空与航天的不同,航空飞行器不论飞机、气球、还是飞艇都需要依靠空气的存在,没有了空气所谓的飞行也就不可能实现。而航天之梦实现的最原始依据就是火箭,火箭的飞行利用了动力学中的动量守恒原理,它不但能在空气中飞行,还可以在大气层外的真空中飞行,而且由于没有了空气阻力,在真空中的飞行性能更好。通过不断的尝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进入太空,只有借助于喷气推进的火箭。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现代技术,涉及到许多的学科门类,它包括了航空和航天两个大的分支。人们通常把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
火箭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火箭的含义比较广泛,比如在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箭头点燃,靠弓弩发射的竹箭也称为火箭,而真正的火箭是在火药出现后才发明的。从唐末到宋初火药武器开始使用,但由于其配方和制作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不足以作为推进的燃料。随着火药配方和制造技术的进步,12世纪初研制成功了固体火药,并把它用于制造火器和焰火烟花,在使用这些火器与烟花特别是手持使用时,人们感到火药燃烧会产生很强的后坐力,于是有心人在这种启示下发明了新的火药玩具。大约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出现的玩具“穿天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利用反作用原理的火箭,将这种原理的火箭作为武器使用具有相当的杀伤力,所以在战争中也开始频繁地使用它。
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连年的交战使火箭技术逐渐被金和蒙古所掌握,于是当时各方兵工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火药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火药的配方有所改进,制造工艺渐趋成熟,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力也得到增强。13世纪蒙古在先后三次的大举西征中,采用了南宋的火器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当时在欧洲战场使用的火箭已有多箭齐发的火箭筒,这种集束式火箭发挥了绝大的威力,使欧洲人大为吃惊。当然在这几次西征中,阿拉伯人从中掌握了火药和火箭的技术,并进一步把它传入了西方。
明代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的水、步、骑兵中火箭武器已作为必备的武器,甚至还有专门的火箭部队,有关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阵、作战技术和管理也都有条例规定。明代的《武备志》中曾有过这些火箭的记载。
《武备志》所记载火箭
名称       射程
五虎出穴箭500步
七星箭    不详
九龙箭    不详
火弩流星箭不详
火龙箭    不详
长蛇破阵箭200步
一窝蜂箭    300步
群豹横奔箭400步
四十九矢飞帘箭不详
百虎齐奔箭300步
明代的火箭虽然种类繁多,但发展主要体现在火箭样式的更新上,有关火箭的尺寸、规格、装药剂量、发射距离方面却少有讨论。而在火箭的稳定方面,仍然是传统的箭杆加羽毛方式,精度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使火箭的尺寸和射程难以提高。进入清代火箭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基本停留在原地。一方面看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和平以及封建君主所推行的封闭政策所影响,但从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还是缺少相应科学知识的指导。纵观中国古代火箭技术的发展过程,所走的基本是经验式的道路,没有对火药的燃烧机理,火箭的推进原理,箭羽的稳定原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仍局限于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爆炸原理,这就使得火箭技术的较大改进难以出现。
而火箭技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逐渐传入欧洲,意、法、德、波兰、英、俄等国都先后掌握了火箭技术。尤其出于战争的需要,这些国家在使用火箭的过程中,深入研究火药配比,火箭形状、大小及稳定装置和火箭材料,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很快欧洲的火箭在重量、射程和精度等方面就超过了中国火箭。公元18世纪初(大约清康熙~雍正年间),波兰就已生产出了重达千克甚至千克的大型火箭,德国也试验了多种带导向杆的重千克的火箭。
但有趣的是正如火箭没有在他的故乡中国得到巨大发展一样,对欧洲近代火箭技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是欧洲那些较早使用火箭武器的国家,而是英国。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威廉姆·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研制的火箭,而实际上“康格里夫火箭”并不是欧洲大陆火箭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很少受到其影响,主要借鉴的却是印度的火箭技术。
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 1772~1828)
英国人康格里夫179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学文科的,由于其父经管英国皇家兵工厂的影响,他对兵工机械怀有浓厚兴趣,因此后来便弃文习武,进入这家兵工厂,并且开始在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千克,箭长米,直径米,并且装了一根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火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以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约在7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大约在13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
火药火箭是第一种实用的反作用推进装置,虽然有许多局限证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运载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却完全适用于航天运载工具的需要,这样运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基本运载工具的想法在先驱者脑中逐步酝酿。后来液体燃料火箭出现,进一步为航天推进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让航天先驱者看到了使用火箭来完成航天运载的曙光。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早期试验,火箭作为太空飞行的推进装置逐渐得到证实,最终为人类通向太空架起了桥梁。  
                  
 航天之路的先驱: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
 齐奥尔科夫斯基像 
进入20世纪,人们观念中有关宇宙、天体、时间、空间的概念已经形成,积累了相当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建立了物理学的相应基本理论如牛顿定律,随着火箭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最终促成了航天学的建立。在这期间世界各国活跃着一批航天先驱,他们为航天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Kostantin E。 Tsiolkovsky)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的伊热夫斯基村(靠近莫斯科),取名康斯坦丁,他的父亲是一位森林管理员,平时喜好发明,但没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出身于艺术家庭。他们家境贫寒,虽然齐奥尔科夫斯基自小热爱读书,但他的父亲没有能力送他到更好的学校学习。他受到的惟一正规教育是在伊热夫斯基村的乡村学校里获得的。 
不幸的是,他在10岁的时候,由于患了严重的猩红热病而使听觉几乎完全丧失,这使得他无法进学校学习,他的母亲以极大的耐性在家里给孩子补课,没有正规的教育,他只能靠接到的几本书进行顽强学习,自身的严重疾病使他形成了顽强和坚毅的性格。 
齐奥尔科夫斯基16岁的时候,有机会来到莫斯科。他在莫斯科的3年中,几乎完全钻进图书馆,在自学的过程中,有关飞行和星际航行问题已经开始强烈地吸引着他。着方面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的影响。有一天,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的问题。他通过这条定律大胆地设想:如果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爆炸把地球炸成碎片,那么这些地球碎片的引力中心将仍然保持在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这实际上就是引力中心不变定律。后来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引力中心不变定律成了他解决宇宙航行问题的基础,当时他只有19岁。 
刻苦的自学使齐奥尔科夫斯基获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也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1878年秋,他轻而易举地过了中学教师的资格考试,被分配到波罗伏斯克县担任中学教师,教师工资虽然微薄,但对他来说似乎是理想的生活出路。 
在之后的十多年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对很多的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包括对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飞艇的研究,对航天飞行诸方面问题,他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研究和思索,并且在1883年,他的一篇名为《自由空间》的手稿中,首次指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外太空旅行工具的推进动力的可能性。但直到1891年之后对太空问题的研究才占据了他的主要精力和时间。 
他的有关太空飞行的思想在1893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月球上》和1895年写的《地月现象和万有引力效应》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896年,他开始从理论上研究星际航行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个目的。1897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推导出了著名的火箭运动方程式。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几年潜心研究,于1898年完成了航天学经典性的研究论文《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并于1903年发表在莫斯科的《科学评论》杂志上。接着齐奥尔科夫斯基又于1910年、1911年、1912年、1914年在《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火箭理论和太空飞行的论文。这些出色的著作较为系统地建立起了航天学的理论基础。这些论文可以说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航天理论体系,其中有许多研究发现或论述在航天史上属于第一,如:首次明确提出液体火箭是实现星际航行的理想工具,首次较全面地研究了各种不同的液体推进剂,并提出液氢液氧是是最佳的火箭推进剂,首次提出火箭质量比的概念,并阐述了质量比的重要性等等。 
十月革命之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工作得到了苏联政府的鼓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太空飞行科幻小说《地球之外》,1919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关于多级火箭的论文《太空火箭列车》。 
齐奥尔科夫斯基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建立了液体火箭运动理论和太空飞行基本理论,为航天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告慰这位伟大先驱者的是,他所构想的太空飞行包括载人太空飞行目标,都首先在他的故乡苏联(俄罗斯)实现。今天,齐奥尔科夫斯基这位伟大的航天先行者的大部分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  
                  
 航天之路的先驱:法国的埃斯诺贝尔特利
 埃斯诺…贝尔特利像 
埃斯诺…贝尔特利1881年11月8日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纺织机械制造商。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孩提时代就对机械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2年,埃斯诺…贝尔特利获得了他的第一项发明专利,同一年,他大学毕业并投入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活动。 
大约在1907年,埃斯诺…贝尔特利开始进行航天学理论研究,为广泛传播航天学思想,他于1912年2月和11月分别在俄国的彼得堡和法国巴黎物理学会发表演讲,宣传他的航天学理论。他的演讲定性地描述了火箭的工作和飞行原理,推倒出了火箭在真空中运动的方程,求出了火箭的逃逸速度:千米/秒。他又研究了月球火箭、火星火箭和金星火箭。 
人们通常把航天器达到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即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千米/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V2),亦称逃逸速度,大小为千米/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千米/秒即可。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V3)。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千米/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宇宙速度。 
这篇演讲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但大部分人的反映是怀疑和否定。然而,这却是一篇基于科学理论做出的严密的科学预言,几乎不带有任何幻想的成分。它同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发表的那篇论文具有同等伟大的意义。他们的这些论文被看作是航天学诞生的标志。 
1928年2月1日,埃斯诺…贝尔特利还同法国银行家安德烈?路易?赫尔共同创设了航天学REP…Hirsch奖,以鼓励那些对航天学理论和实践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第一届REP…Hirsch奖授给了德国航天先驱奥伯特。 
1930年,埃斯诺…贝尔特利把他过去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出版了《航天学》一书,论述了火箭发动机、宇宙飞船以及太空飞行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部著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论述透彻、结论明确,被誉为航天学的百科全书。 
埃斯诺…贝尔特利的研究工作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他研究过冶金、电子、磁学、液压、热力学等。他一生中曾获得了200多项专利,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埃斯诺…贝尔特利也是幸运的,他生前看到了他的许多航天学思想和理论得到应用和实现,他还有幸看到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57年12月6日,埃斯诺…贝尔特利在法国去世,享年76岁。那一天,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卡那维拉尔角,美国在发射其第一颗人造卫星时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大爆炸。这也许是上帝有意为埃斯诺…贝尔特利安排的一次隆重的葬礼。  
                  
 航天之路的先驱: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
 罗伯特·戈达德像 
液体火箭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埃斯诺…贝尔特利等火箭与航天先驱者所极力倡导的。但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没有完成液体火箭的研制,而只能进行一些理论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另一位航天先驱罗伯特?H?戈达德终于研制成功了液体火箭。由于他的非凡工作的影响,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火箭研究热潮。十几年后,液体火箭便达到了实用化。 
戈达德1882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城的一个新英格兰后裔家庭。戈达德的父亲厄内姆?戈达德思想开明且具有创造才能。他们家很早就安装了电灯,并买了当时还算是奢侈品的留声机。这两件东西几乎使幼年的戈达德完全着了迷,少年戈达德的脑子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异想,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使戈达德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由于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他一直热衷于阅读美妙的科学幻想小说,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以及威尔斯的《星际战争》使他的少年时期就对太空飞行无限渴望。 
1904年,22岁的戈达德考入伍斯特综合技术学院。他把志向定在自己喜爱的物理学上。他的丰富想像力和好奇心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1908年他在该校毕业,获科学学士学位,不久,他又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10年获硕士学位,第二年又获得了博士学位。此后,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火箭研究上。他当时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大量研究心得、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形成了火箭运动理论的初步框架。 
1921年12月,戈达德完成了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下面是之后戈达德液体火箭研究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 
1925年12月6日,火箭发动机成功点火工作了24秒; 
1926年3月26日,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试验成功; 
1926年4月3日,第二枚液体火箭发射试验成功,飞行高度16米; 
1929年7月17日,第四枚液体火箭发射试验成功,飞行了53米; 
1930年12月30日,第五枚液体火箭发射试验成功,飞行高度600米; 
1932年4月19日,首次采用陀螺控制燃气舵的火箭飞行试验成功; 
1935年3月8日,安装降落伞的火箭试验试验成功并首次超过音速; 
1935年3月28日,液体火箭飞行高度达到1450米; 
1935年5月31日,首次在火箭上安装了高度计,飞行高度达到2330米; 
1935年12月17日,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推力达到了214千克; 
1941年1月6日,新的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447千克; 
戈达德在液体火箭理论和试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戈达德从1926年发射成功第一枚液体火箭,到1941年已整整15年,这么长时间的辛勤努力换来得成就并不令人满意,影响他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之一是他本人对自己工作过于保密,不肯对外界透露工作的任何细节和遇到的困难。 
戈达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报告、文章和大量笔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他的工作,冯·布劳恩曾这样评价过:“在火箭发展史上,戈达德博士是无所匹敌的,在液体火箭的设计、建造和发射上,他走在了每一个人的前面,而正是液体火箭铺平了探索空间的道路。当戈达德在完成他那些最伟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些火箭和空间事业上的后来者,才仅仅开始蹒跚学步。”  
                  
 航天之路的先驱: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
 赫尔曼·奥伯特像 
晚于戈达德12年的赫尔曼·奥伯特于1894年6月25日出生于特兰西瓦亚,该地当时属奥匈帝国,现在位于罗马尼亚境内。在他12岁的时候,就因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的影响而迷上了星际旅行。1913年他到慕尼黑学医学,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 
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1919年开始,奥伯特认真钻研物理,他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其中包括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1922年他向海德堡大学提交了题为《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的论文。虽然有粗糙的科学数据来显示其可能性,但论文被断定是不切实际的。 
从1924年到1938年,奥伯特在特兰西瓦亚的一所中学里教数学和物理。但他对火箭的兴趣没有丝毫减退。当时有一部电影《月宫女郎》需要一架火箭,为此导演找到奥伯特,希望他能制作一个。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完成,但它却激发起了一批天才人物的想象力。1927年,一批热情的支持者成立了星际航行协会。 
奥伯特的工作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发展后来的A…4火箭发动机,也就是著名的V…2火箭,但A…4火箭却完全是以他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战后,奥伯特留在德国,并回到他的家乡住了一段时间。1951年,他离开德国到美国与布劳恩合作,共同为美国空间规划努力。这期间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对十年内火箭发展的可能性做展望,另一本谈到了人类登月往返的可能性。1960年奥伯特退休后回到德国,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哲学问题,这也许是许多德国科学家的习惯。奥伯特于1989年12月去世,享年95岁。 
奥伯特的主要贡献是理论上的,他建立了下列条件之间的理论关系:燃料消耗、燃气消耗速度、火箭速度、发射阶段重力作用、飞行延续时间和飞行距离等。这些关系对于火箭的设计是最基本的因素。更多地作为一个理论家,而不是一个实验家,奥伯特影响了整整一代工程师。作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受到的称赞是当之无愧的。  
                  
 进入太空(图)
 该图是阿波罗13号飞行时所拍月球表面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月坑
地球夜间的景象
伴随着戈达德博士液体火箭的升空,人类揭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20世纪20~30年代在航天先驱的影响和激励下,欧美等许多国家自发成立了有关火箭研究和太空飞行的研究协会或相关组织。这些火箭协会和研究组织在成立的初期,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官方的资助和支持,但他们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火箭研制和航天学理论的发展工作,为液体火箭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航天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