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坏事做绝”,在反右和文革的浩劫中酿成“劣胜优败”的历史大倒退,迄今令人寒心、忧患忡忡。知识分子蒙冤受辱之时,便是中华民族濒临破产之日。今后,是新枝绿叶盖过枯败腐朽,还是枯败腐朽压倒新枝绿叶?这将民族的命运。而知识分子的命运也就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命运。
笔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曾经跟先师吴祖光先生反复讨论一些问题。吴先生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入50年代,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对《红楼梦研究》、对《武训传》、对“胡风”的批判一步步转入政治问题的范畴。到1957年的反右斗争,以号召向党提意见为名而向数十万响应号召提出各种意见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政治迫害,罪名提到反革命的高度,迫使千家万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人间悲剧;尽管在几十午后大部分得到“平反”和“改正”,但巨大的创伤却是永远难以弥补的。而发生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却又是从迫害知识分子开始,十年浩劫,几乎使国家民族濒於毁灭。再三再四残酷践踏中国知识分子的尊严以至生命,真是使人痛心,使人伤心。……近代,推翻满清政府的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大批战友、壮烈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绝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领导人也大都是知识分子。再说,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哪一个不是知识分子?古今中外一切的生活现实都得不出仇视知识分子的结论。……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明,知识分子是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引自吴祖光《要信任知识分子》,在全国政协的发言。)
现代化的知识必需跟廉正高效之“权”、合法稳定之“钱”密切结合起来。新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绝不是依靠无知、无赖、无聊、无耻的流氓痞子们吹牛拍马所能“包装”“炒作”起来的。知识分子们,必须优化我们自己,强化我们自己!因为现代化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决不是假大空的豪言壮语,而是求真、务实、积极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以自己掌握的现代化知识为强大资源,确保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从而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支柱。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作者 2002年春节于北京——上海
2004年修订
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内战期间,国共两党一直在争夺知识分子。这种剧烈的争夺,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体制方面,而且体现在经济生活、工作条件方面。在20世纪40年代的“###之命运”生死存亡的争夺战中,多数青壮年知识分子(主要是学生)纷纷倒向共产党一边,而大多数中老年知识分子经过犹豫观望,也终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历史的选择,绝非出于偶然。
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我国迎向现代化的世界潮流。20世纪20—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并不低于日本,在京津沪宁杭一带的高等教育和出版事业是跟国际水平接轨的。根据《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考证——
1927年规定,教育界待遇如下:
教授月薪400—600银圆(合今人民币12000—18000元)
副教授月薪260—400银圆(合今人民币7800—12000元)
讲师、中学教师月薪160—260银圆(合今人民币4800—7800元)
助教月薪80—160银圆(合今人民币2400—4800元)
小学教师月薪40—120银圆(合今人民币1200—3600元)
1935年新闻出版界待遇如下:
社长月薪200—400银圆(合今人民币6000—12000元)
总编辑月薪150—300银圆(合今人民币4500—9000元)
编辑部主任月薪120—200银圆(合今人民币3600—6000元)
特派记者月薪约100银圆(合今人民币3000元)
一般记者和编辑月薪40—80银圆(合今人民币1200—2400元)
当时多数文化人可称“安居乐业” ,文教学术硕果累累。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破坏了中华民族文明建设的进程。到40年代以后,国民党政府的“法币”长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持续飞涨,造成经济上的致命伤。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下降、物质生活一年不如一年。
法币和金圆券时期的实际薪津
我国知识阶层的贫困化,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
1935年11月“法币改革”之初,1元法币可兑换1银圆,其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30—40元。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国防政府在财政上施行了“以法币为筹码”的通货膨胀政策;加上贪官污吏的腐败、不法奸商囤积居奇、靠投机生意“发国难财”,造成物价飞涨。整个40年代,知识不值钱,知识分子待遇一直滑坡。
由于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两个反映时代特点的概念,即所谓“底薪”和“实际薪津(金)”,意思就是基本薪水加上物价津贴。“实际薪金”的计算,是以底薪为基数,定出“薪金加成倍数”,再加“生活补助费基本数”。薪金加成的倍数和生活补助费,随着物价上涨每季度作调整,所以“实际薪金”也应该随之不断提高。
实际薪金 = 底薪基数 × 薪金加成倍数 + 生活补助费
1946年3月,国民政府###通知: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5万元,物价加成倍数为150倍。1946年12月,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17万元,物价加成1100倍。
所以底薪为600元(抗战前银圆数)的教授实领薪金(600元×1100+170000元)=83万元法币,实际收入合抗战前53银圆;可买23袋面粉,每袋44斤,共1012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1600元。 副教授月薪法币400元,实领薪金(400元×1100+170000元)=61万元,可买18袋(合792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1200元。底薪170元的助教,领薪金万元,可买10袋面粉有余,约合今人民币660元。底薪法币100元的小职员,实领薪金28万元,可买8袋面粉,约合今人民币550元。但这样的生活水平总比抗战时期好些。
1947年5月上旬,由于内战军费激增,嫁祸于民,国民党统治区物价猛涨。这时虽然又进行了调整,“物价加成倍数”是1800倍,生活补助费基本数增加到34万,但是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660元;下降到一个清洁工的水平。底薪150元的助教,实领的薪金61万元,不够买4袋(176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280元,下降到最低的贫困线。以后虽每隔一两月调整一次薪金,但与物价上涨速度相比,还是望尘莫及。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1947年9月21日,胡适校长致电###,说平津物价高昂,教员生活清苦,“请求发给实物;如不能配给实物,请按实际物价,提高实物差额金标准”。
1947年9月,物价总指数为56000倍,10月份则达85000倍,……
1948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公教人员待遇调整办法,按照3个月调整一次生活指数发薪,以底薪中的30元为基数、照生活指数计算发给;超过30元部分、以十分之一的照生活指数支给。1—3月份生活指数为万倍,底薪600元的教授领薪万元,还不够买5袋面粉,实际收入只合抗战前17银圆;合今人民币510元。
知识分子怨声载道,对于国民党的###和贪污腐败,深恶痛绝!
金圆券的穷途末路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全国经济面临崩溃,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总统紧急命令”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把物价和薪津、工资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平。新发行的金圆券1元币值应相当于抗战前银圆5角左右。规定:
文武公教人员之待遇,一律以金圆券支给。其标准以原薪额(注:抗战前夕的基准法币)40元为基数;超过40元至3百元之部分,按十分之二发给金圆券;超过3百元之部分,一律按十分之一发给金圆券。
这就是说,一个刚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按照抗战前标准领取40圆月薪,这时得到金圆券40元,购买力相当于战前的标准银币20圆 (金圆券1元= 标准银圆5角= 标准人民币1元5角);实际收入比战前降低一半。
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或已经工作数年的职工,照抗战前标准如果领取80圆月薪,这时得月薪为金圆券48元,购买力相当于战前的标准银币24圆(合今人民币720元);实际收入为战前标准的三分之一。
照抗战前标准领取300圆月薪的普通教员、记者、编辑等,这时得月薪为金圆券92元,相当于战前银币46圆(合今人民币1380元);实际收入约为战前标准的七分之一。
而照抗战前标准领取600圆薪水的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等,这时得月薪为金圆券122元,相当于战前银币61圆(合今人民币1830元);实际收入为战前标准的十分之一;有的教授加薪40 % 实际得到150元,也只相当于战前银币75圆(合今人民币2250元)。
这对于全国知识分子的经济生活,是歧视性的限制和压榨式的打击。
1948年8月19日上海市限价如下:米价每石金圆券20元9角(合每斤1角3分);面粉每袋7元6角;猪肉每斤7角3分;生油每斤6角;但是从10月以后市面上就没有“限价”商品了。物价又急速飞涨(详见《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
到1949年10月底,中央银行已经从民众(特别中产阶级)和工商业主手中收兑了大量金银外汇。仅上海一地,就有黄金114万余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圆369万余元,白银95万余两。全国被掠夺的金银外币数字,据美国白皮书透露,国民党政府向美国方面报告,金圆券所收兑的外汇,已经超过1亿5千万美元(参看《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即白皮书中译本332页)。事实上是决不止此数的,一般估计约达2亿美元。
这是一次财政大洗劫。所得财物,后来大多运往台湾。
广东海南的银圆券
1949年7月,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政府又在广州等地开始发行“银圆兑现券”即银圆券;9月,由广东省海南特区行政公署(长官陈济棠)筹建的海口银行也发行银圆券,是在香港印刷的,面额有2分、5分、2角、6角、1圆等五种。规定银圆券1元兑换一块银圆,折合金圆券5亿元;而市场上银圆券1元折合金圆券8亿元。
当时包天笑对广州国民党当局发行银圆券,作过评论:“问他能否立即兑现? 若能立即兑现,或可支持,否则仍蹈金圆券的覆辙,不过将金圆券降级为银圆券耳。有人说:能兑现也不成。兑现以后,可以将白银完全抢光,这种币制可行得吗?”
10月13日包天笑记载:“银圆券,广州中央银行挤兑,本来每一银圆券值港币4元者,今日仅值5角。美钞在台湾本值官价5元,前日黑市已涨至7元2角”。银圆券比起金圆券来,更加丧失信用,被人民唾弃,很快地成为废纸、垃圾。
1950年4月23日解放军进入海口市。银圆券在海南仅仅流通了几个月,就销声匿迹、跟国民党政权一起在中国大陆彻底完蛋。金圆券、银圆券,在现代世界货币史上是最短命、最无信誉、最卑劣的货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金圆券在北京大学
1948年8月20日,北京大学秘书处通知全体教职员,北大遵照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即日起,会计出纳一律以金圆券为单位。又,国民政府###训令:自1948年8月份起,公教人员薪给一律改发金圆券。
此后物价飞涨。10月17日,北平《益世报》消息:北大学生自治会16日上书训导长。因公费“不足维持最低之伙食”,要求“公费全部配给面粉,副食费亦按官价配售。”
10月23日,北大秘书处通告:“查公教人员9月份配备面粉,本校业向平市配委会借到每人半袋(22斤)。定于25日至下月5日配发,请携私章、面袋一个、手续费、运费、出库费等共金圆3角,至庶务课领取。”
10月25日,北京大学教授发表《停教宣言》:我们每月收入不过维持几天的生活……难于安心工作”。“政府对于我们的生活如此忽视,我们不能不决定自即日起,忍痛停教三日,进行借贷,来维持家人目前的生活。”同日致函胡适校长“要求学校在1周内借支薪津二个月,以免冻馁。”在宣言上签名的有82人。北平各院校的学生自治会发表《支援师长停教宣言》。
同日,###代电:奉行政院核定,学术研究补助费,自本年7月份教授每月法币500万元,副教授400万元,讲师300万元。助教200万元。自8月份起改发金圆券,教授每月20元,副教授15元,讲师10元,助教5元。
10月27日,###代电:各校教授电请调整公教人员待遇并增加学术研究补助费为金圆券100元。行政院1948年10月11日指令均应从缓议。同日,北平《益世报》消息:北大讲师、教员、助教联合会也发表《停教宣言》:“币制改革以来,物价上涨10倍。而我们的薪给被冻结着,……我们和我们的眷属为饥寒所迫,不得日只好自10月28日起,忍痛停教5天,进行借贷,以维持生计,谨此宣言。”
11月1日,北京大学沙滩四院的自费和半公费学生致校长函:“四院冷清清的整个在饥饿中,一天每人吃到3/10两油,一餐每人吃三块丝糕以及十几块苦味的萝卜。下月预算说:除2/3袋面粉(30斤)外,还要40多金圆券。面粉何日运来还遥遥无期,至于40多金圆券,那也更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我们吃不饱饭,不能安心上课。万不得已,请校长立即解决我们的困难。我们的要求是:(一)给我们特种救济金,与全公费待遇相同。(二)特种救济金###未答复前,请学校暂垫。”
11月21日,北大讲师教员助教联合会致胡适函:“同人们真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请校长向政府据理力争,从11月份起按实际物价指数发薪,以维持低到无可再低的生活。还请求学校设法立即每人借薪一月,分期扣还,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11月22日,胡适为职员生活问题致函###,提出:教职工役等自改行金圆券后,物价又复上涨,员工实感不支,请设法予以调整。
这时,解放军已重重包围文化古城北平市区,国民党政府妄图将一些知名教授学者送至南京。12月11日,###长陈雪屏自南京给北大秘书长郑天挺发来电报,嘱立即组织第一项名单所列各院校有地位之教授、中研院院士、各院校馆行政负责人先走(去南京)。其中特别提出:“适师及师母必须先行,无论空军专机或航机先到,立即动身。”其余“一俟场可着陆,即派机来迎。”“大抵每机可坐40人,拟用四机分两批”,何人先走,“排定次序,秘密通知,立即出发。”
12月14日,北大校长胡适给汤用彤教授、郑天挺秘书长留下便条:“今日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15日,胡适离北平飞抵南京,同机有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一家。
北大师生员工在饥饿煎熬中盼望着北平的解放。
金圆券在清华大学
1948年12月下旬,位于北平西郊的清华园成了“三不管”地带。国民党政府以金圆券发放的教职员薪水,到12月份为止。一般教授们领取了金圆券1000元左右,但是迅速贬值。
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日记12月16日记录:“海甸、成府(注:即在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间及周围地区,中关村一带)交通如常。国军撤、###来,都无扰乱。商店渐开门,东西很贵。###所用长城银行的纸币出现了。”真是一份宝贵的史料。
这时候偶尔能买菜也很昂贵,12月22日的物价又涨到:肉60元(金圆券)一斤,鸡蛋10元一只,青菜4元一斤,冻豆腐4元一块,金圆券发了没几天就花光了。浦江清的日记中写道:“不知###何时把北平攻下,方始得到安定。……不知人民政府何时来接收清华,使我们能够拿到薪水。这些问题盘旋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时浦江清记载了临近的燕京大学林庚教授来谈“述燕大近况,并慰问清华朋友。”
燕京大学紧挨着清华大学西边,就是后来“新北大”迁居的校址。据林庚教授谈“燕大昨日(12月20日)下午请###十三师团政治部主任刘道生讲演。谓共方企图组织人民共和国,并非苏维埃制度。说话也毫不像一般人所想共产党员口吻。共方政策已变,适合国情,所要打倒者惟蒋政权及四大豪门。保护文化机关、公教人员、工农商各界。”
12月24日的清华大学教授会上通过议案,建议学校联合讲助教会、学生会、职员会、工警会等组织本校同人应变生活维持委员会,由教授会推出两名代表。
到12月28日,肉价还是金圆券60余元,纸烟40元20支,花生米涨到50多元一斤,浦江清“舍不得买”,跑了多家,只买了些黄豆(18元一斤)、黑豆(20元一斤)。
位于城内沙滩的北京大学仍在上课,北大同人得到了透支三个月薪水以应变,而且年内所应发的一部分实物分配如布、糖等,城里的公教人员都已领到。但是,“清华因交通断绝,独为向隅。梅公(校长梅贻琦)一走,主持无人,更落空矣。至于北平西郊,国军已撤守,解放军已来控制,而‘人民政府’的政工人员未到,清华大学并未正式接收,校政现由校务会议维持,生活问题不久即感困难。如果北平围上两三个月,大乱必起,情形不堪设想也。”这是他们当时最为担忧的。清华同人只拿到12月的薪水,既没有遣散费,也没有迁移费,“共方尚未正式接收,经济来源无着,同人均窘。有些人家已经没有买蔬菜的钱,天天吃白菜而已。”
南方文化人日记中的金圆券
金圆券在北平、天津的生命,到1949年1月已经宣告结束。然而在南方,金圆券还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从竺可桢、夏承焘、顾颉刚、包天笑等老前辈的日记中,找到有关的记载。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生前常说:今天的日记到将来多少年后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他的话应验了。他们的日记,就是金圆券临终前的病历档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竺可桢的记述
竺可桢(1890—1974)是气象学家,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共达13年(1936—1949)。
他的自传中说:“对于一般的国民党员我是瞧不起的。不但是我自以为做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清高,我从宋子文、孔祥熙的明目张胆贪污行为,更觉得官是做不得的。”宋子文是他在哈佛大学时的同学,“功课很平凡”,做了财政部长,“数年之间顿成富翁”。竺可桢埋头科学研究,不太关心政治,可对国民党豪门的贪污腐败非常蔑视。
1948年11月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物价狂涨,为向来所未有,米昨日肖山170元一石,杭州250元,而上海到450元。今日闻上海已到700元。”
1948年11月29日:“报载行政院通过本月杭、京、沪公教人员比照10月份增加5倍,即6倍发薪,而立法院以为太少,尚有异议。但11月已到月底,而经费薪水均一无增加,是以不能不沿门托钵,向银行借贷度日。艺专教员因不能维持生活已罢教数日。浙大本月已发10月之5倍,现定10月1日又发一倍,薪水300元以下者发100元,300元以上者发200元,以资维持。”
1949年初的几个月内,整天为浙江大学师生的薪水、公费、伙食而烦恼,不断地向###、行政院催款。1月7日,竺可桢写信给###代部长陈雪屏:“因目前已到公私两无办法之时候。私人方面目前一个月薪水只可购担米(昨白米860元),而公家方面每月经常费只一万二千元,不及电费八分之一而已。”这时,白米每斤价格为金圆券5元。浙江大学每月电费为金圆券10万元。
1月8日,他派人到南京和###、行政院接洽。“告以浙大教员困苦情形及校中拮据状况”。又派人到中央银行借款,“于星期二可以加发一个月之薪水,因许多教员均将无法维持生活。”1月10日,浙大从中央银行借到二月份的经费款。他决定第二天发薪,薪俸额300元以内的各发金圆券1000元,薪俸额300元以上者发1500元,其余的等南京款到后再发足。晚饭后,他带着孩子到街上一走,才知道物价大涨,白米近千元一担(160斤),每斤价格涨到金圆券6元。
2月27日,他再度来到上海,第二天会同复旦、交大等校代表14人夜车赴南京,准备分别上书行政院和李宗仁副总统,提出改善教职员待遇(以生活指数计算)、学生伙食费改为银圆6圆……等要求。
3月4日他从杭州火车站乘黄包车回到浙江大学,花费金圆券200元。可见贬值的迅速。
3月28日:“上海中行(中央银行)发5千、1万、5万、10万之大票面,物价大涨。”
4月8日:“自昨日报载各大学共由政府拨400亿,将以l万倍发薪消息传出后,物价大涨。昨天米是14万一石,今天已25万。袁大头昨晨每元23000至25000,今日上午35000,下午至4万余矣。”
4月17日:“物价更高涨,袁洋已到每枚万,孙洋亦17万元,而米每担已超出100万元之外,较昨日60余万元又加l倍矣。”
4月21日:“袁头上午17万,下午已23万。米上午140万,下午180万一担矣。”
5月1日(在上海):“6点在……乔家栅吃面,每碗100万金元,余一人一餐可抵杭州全家一星期之伙食。”
5月20日(在上海):“上海各校闻传将以关金发薪,依照底数每元关金作80万金圆(市价240万),而袁洋价已2700万一枚,则教授薪亦不过袁洋三数枚而已……” 由此可知上海解放前夕,教授们最后一次薪俸只相当于3枚多银圆(合今100元左右)。可怜!5月21日:“下午发5月份薪,得亿元……”
解放军进入上海后,5月26日竺可桢和友人谈及政局,“以为国民党之失,乃国民党之所自取。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蒋介石为国人众望所归,但十多年来刚愎自私,包揽、放纵贪污,卒致身败名裂,不亦可惜乎!”5月27日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民十六年(1927)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一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败!”
夏承焘的记述
194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1900—1986),也几乎无日不为柴米油盐而操心,并在日记中留下了亲身体验的史料。摘录如下——
1月4日:“浙大同事有得共产党传单者,劝各安心职业。传共产党广播决心解放到底。国民党政府宣言皆不称###而称###矣。物价仍日涨,米价已至700元一石”。6日“午后买食物,费百余元。物价连天飞涨,米出800关,黄金9千余矣”。7日“过大街购一帽,金圆百元。物价猛涨惊人,午后过珠宝巷口,买金买银洋者甚拥挤。金圆券,将成废物矣。”9 日“午后与家人进城购日用衣物,费600元。物价一日数变,金圆券亟须脱手。”14日:“剪发付13元,前次仅3元”。
2月5日:“早与妇乘校车往校,领暂发薪1300余元,不足买斗米(16斤)一银圆。今日银圆值1350金圆券。”12日:“校薪发至6月份,今日领6600元。内子入城,买得3袁洋,1430元一枚,教授生计不及早日女佣矣。近日雇女佣,月需三四斗米,乳媪(女)须一石二三斗。”
3月8日:“午后内子往校,领3月份500倍补发薪7万2千元。市上银圆已涨至4千余元一枚,浙大同事到处争购,内子无所得而归”。9日:“早人城,以7万元买金二钱五分,入晚每钱涨四五千元”。11日:“午后往校领研究费(500倍)5万8千元,买金一钱五分,银洋二枚,半日为钱财奔走”。3月25日:“物价日涨,袁头银圆万金元一枚”。28日:“早与伦清赴校取米7斗,营营半日,小事亦有计较心,徒费精神,后当痛改”。
4月7日:“领得1500倍薪水,共19万8千元。午后入城购得黄金一钱,18万5千元,昨日尚仅11万余也”。9日“午后为领薪20万金圆券,往众安桥买银圆3枚,奔走甚劳,近三四日金银物价风狂上涨,经济崩溃无法挽回矣。心叔从之江来,有朋友南开大学来信,教授每月可领小米千斤,待遇犹在劳工之上”。l0日:“今日发校薪1万倍,予得132万元,托伦清往市购得金戒三钱。抗战以来,公教人员以生活窘苦,皆孳孳向利,大学同事每闻发薪,即打点上市,为数万元市价争先恐后,恶俗不堪”。13日“又发校薪1万倍。声越谓各同事坌集金店,张皇奔走,数张钞票,弄得一班穷酸子六神无主”。22日:“袁头涨至40余万,今日发薪66万,不够2银圆”。
金银一日数变,连寄信邮费也不断地涨。夏承焘在日记中多次记下了邮票涨价前大量发信的事。2月20日:“明日邮票涨五倍,晚发各友人复信六七封”。3月31日“早发七函,闻明日邮费又大加矣”。他在3月9日的日记中曾叹息:“社会经济破产到此,当局犹作无用之挣扎,徒苦民耳。”
从夏承焘日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领到以金圆券发给的薪水,尽快去换取银圆或黄金,方能保存价值。2月5日,发薪1350元金圆券,值1银圆。4月9日领薪20万金圆券,买银圆3枚。22日发薪66万,不够2银圆;袁头涨至40余万金圆券。……
又参照竺可桢、包天笑的日记,可知物价飞涨的程度。杭州每石(160斤)米价:1948年11月7日250元,上海到450元。1949年1月4日每石700元,6日860元,10日每石1000元;2月5日每石13500元;3月29日上海米价涨至每石9万元;4月3日,上海米价涨至金圆券16万;8日杭州米价25万,16日60万,17日米每担已超出100万元之外,上海白米价每石120万元;21日:“米上午140万,下午180万一担矣。”
……然而南方解放前的米价,每石10银圆左右,当时这个比值却是相对稳定的。
可见金圆券通货膨胀已濒临灭亡。当夏承焘教授听说:天津解放后,南开大学教授每月可领小米千斤,日常生活费用得到了保障;对比之下,他必然痛恨国民党的腐化败落,期待共产党的廉正、开明。
顾颉刚的记述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