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旷世神相-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是谁啊?”

    “能富可敌国,一个人修城墙,而且又因此获罪的人,明代就只有一个,沈万三!”楚天赐笑着回答。

    “对!对!就是这个叫沈万三的,我记起来了,当时沈江川就是说他祖上叫沈万三。”越雷霆点着头说。

    “沈万三是为明初苏州富商,说他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他是个精明的商人,可惜不懂政治和人心,朱元璋要建金陵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朱元璋大怒,说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发配边疆,最后客死他乡。”越千玲说。

    “这朱元璋真不会做人,人家好心好意帮他忙,他不谢就算了,反而恩将仇报。”萧连山说。

    “都像你这样想,这天下倒是太平,可朱元璋要的是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沈万三此举把他逼到绝路了,这是沈万三自己找死啊。”顾安琪苦笑着说。

    “哦,明白了,沈万三,沈万三,原来要的就是这个三,呵呵。”刘豪忽然笑着说。“没想到朱元璋都当了皇帝,还惦记着这事,这人的肚量也太小了吧。”

    “没时间了,继续吧。”秋诺很冷静的提醒。

    第三句文字是盘龙永寿安天下。

    前面两句都和历史有关,所以推断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可这一句没头没脑的,不管是从字里行间,还是文字连贯起来的意思,都很难想明白朱元璋隐藏的数字是什么。

    “这个我知道。”刘豪一本正经的说。“盘龙是指天子,真龙天子嘛,永寿就是想活很长时间,这话好理解啊,朱元璋盘踞金陵想要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数字是什么呢?”越千玲反问。

    “数字?这……这个我怎么知道,这是你们有文化人想的,我就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刘豪摊着手说。

    “朱元璋虽然残暴,但尚算理智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从明史里的记载来看,此人并没有千秋万代的想法,比较务实的一代帝王。”越千玲认真的说。“所以朱元璋盘踞金陵想要千秋万代江山永固,这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吻合。”

    “盘龙是指蛰伏的龙,可朱元璋在修建这密室的时候已经贵为君王,而且政局稳定,这话怎么想都不太对啊。”秋诺也很诧异的说。

    楚天赐反复看着手里的纸条,她们说的都很对,朱元璋留下的这句文字过于唐突,和历史以及朱元璋本人都很难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永寿和安天下,楚天赐都想不通。

    朱元璋如果想要永寿,就不会未雨绸缪修建明十四陵,至于安天下,当时已经天下大统,至于元朝残余完全不足为惧。

    正在楚天赐冥思苦想的时候,发现最希望问问题的萧连山特别的安静,搞的他都有些不习惯,转过头去看萧连山,目瞪口呆脸色都变了。

    萧连山正提心吊胆的跨出一只脚,往另一个格子里踩过去。

    “连山,千万……。”

    楚天赐惊慌失措的大声阻止,可话才出口,萧连山已经站到了另一个分格里,几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全身僵硬的萧连山,一句话也不敢说。

    石室里安静的落根针都可以听见。

    过了一分多钟没有动静,萧连山才长出一口气。

    “你们说的这些我都不懂,不过盘龙和永寿我倒是知道。”

    萧连山一边说一边慢慢举起手,密室的门被开启后,楚天赐把传国玉玺交给他在保管,现在就被萧连山托在手中。

    楚天赐一拍脑门恍然大悟,一步跨过去站到萧连山身边。

    “你小子……刚才把我吓死了,你怎么不早说啊,我都把这个给忘了。”

    “呵呵,我也就试试,没想到真是五。”萧连山一脸憨笑。

    秋诺看着萧连山手中的玉玺也反应过来。

    “原来朱元璋一直都为了没有传国玉玺证明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帝王而耿耿于怀,修建明十四陵也不忘提起。”

    “怎么……怎么就是五呢?”越雷霆跟着走到刻有五的格子里好奇的问。

    “爸,你能不能不要问这么幼稚的问题。”越千玲指着玉玺说。“上面有几条龙?”

    “五条啊……”越雷霆话一出口终于明白过来。“那永寿安天下的意思呢?”

    “在这里。”萧连山把玉玺翻过来,露出八个篆书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楚天赐心平气和的说。“盘龙永寿安天下的真正意思是说,朱元璋很遗憾没有得到足以证明他帝王身份的信物,而盘龙正是上面刻的五条龙。”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六十章 九宫格(下)
    走到刻有五的方格后,还剩下三句文字,前面还挺顺利,距离对面的石门越来越近。

    第四句世间尚有人称霸。

    如果说前面三句多少还有些思路,看到这一句,楚天赐的眉头微微皱起。

    越千玲把自己所熟知的明史前前后后想了一个遍,也摇着头说。

    “霸,在古代一般都和权势有关,但这称号太骄横,容易折福夭寿,所以春秋战国的诸侯,大者称霸不过三年,小者称霸不过五年,均败亡收场。”

    “可纵观明史,完全没有一个人能称的上霸,就连朱元璋自己恐怕也未必敢用这个字,至于其他人……。”秋诺想了想摇头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似乎并没有谁可以和他并驾齐驱一较高下。”

    楚天赐叹了一口气,也忧心忡忡的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朱元璋生性多疑,稍微危及到大明江山的人,他都不会心慈手软,开国元勋没几个有好下场,世间尚有人称霸……谁能让朱元璋这么忌惮呢?”

    顾安琪在旁边安静的说。

    “既然修建这里的时候,朱元璋已经统一天下,那对于他来说,这个霸者不应该是外敌,会不会是他下面的臣子。”

    “明代开国元勋里,文臣里论功劳和名气,排名第一的是李善长。”秋诺说。

    “不会是他!李善长和朱元璋颇似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李善长首先提出反对元朝,又为朱元璋策划了夺得天下的蓝本,不过,李善长贪恋权位,不像张良一样明哲保身,最后被满门抄斩。”越千玲很肯定的说。“从朱元璋修建密室的时间来看,李善长当时已经死了,所以不会是他。”

    “在文臣里,除了李善长以外,还有被后人称为半仙的刘伯温,修元史的宋濂,这两个人有没有可能?”秋诺说。

    “刘伯温是军师,顶多也就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的人,他没有实权何谈霸,何况刘伯温看透世事,早就归隐,至于宋濂就更不可能了,其人才华诗文出众,不过和李善长一样不得善终,修这个密室的时候,他已经死了。”越千玲说。

    “既然是霸,文臣应该不会有这样的称谓,应该是武将才对。”萧连山想了想说。

    “在武将里,大明开国功臣第一的当属徐达,他作为元帅,统领军队,可以说百战百胜,是使得元朝北返的绝对主力。”楚天赐淡淡的说。“但是徐达比起其他开国元勋要通透的多,最后,徐达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过早就退出朝堂,这样的人在朱元璋心目中恐怕担不起一个霸字。”

    秋诺忽然想到什么,抬头认真说。

    “还有一人!常遇春”。

    越千玲听到这个名字也有些认同的点点头。

    “常遇春勇冠三军,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常遇春一生未曾败北,横行天下,又智勇过人,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此人称霸还说的过去。”

    “可……可就算常遇春再勇猛过人,但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死后也被追封为开平王,他有霸气可没霸势!”秋诺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楚天赐忽然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常遇春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可他未必是最厉害的。”

    “……。”越千玲皱了皱眉头不解的说。“臣子当中能与常遇春一较高下的绝无仅有,你说的是谁?”

    “朱元璋大宴众将领时然问大家,天下奇男子谁也?众人都回答说常遇春是也,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太祖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楚天赐心平气和的说。“如果真能说谁可以称的上霸,在朱元璋心里恐怕只有王保保。”

    “王保保?”萧连山差点笑出声来。“怎么还有这么奇怪的名字,这什么人啊。”

    “亏你还是当过兵的人,王保保都没听过。”顾安琪没好气的说。

    “王保长我听过,王保保真不知道。”越雷霆也摇头说。

    “王保保在元末明初可谓威名显赫,统领元朝天下兵马和朱元璋对抗,如果不是有王保保,元朝早就亡了,朱元璋一心想招降他,可王保保不从,朱元璋一直对此忧心忡忡。”越千玲说。

    “啊,还有这样的猛将,连朱元璋都怕。”萧连山一听是叱咤风云的将军,心中很敬佩。

    “朱元璋怕王保保不是他武力有多厉害,从朱元璋对这个人的评价就不难看出王保保智勇双全,也是足以平定天下之人。”楚天赐平和的说。

    “朱元璋怎么评价他的?”萧连山好奇的问。

    “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越千玲脱口而出。

    “啥……啥意思啊,我又不懂。”萧连山尴尬的笑着问。

    “就是说王保保的能力不在曹操之下,如果能像曹操一样,得到谋臣荀攸、荀彧,武将张辽和张郃,朱元璋扪心自问不是他对手。”越千玲回答。

    “世间尚有人称霸原来说的是王保保。”越雷霆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可,可王保保和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楚天赐轻松的翘起嘴角不以为然的说。

    “很明显的关系啊,在朱元璋心里王保保是霸者,真正的天下第一!”

    “是一!”顾安琪欣喜的说。

    楚天赐点点头,朱元璋设置这个九宫格可谓煞费苦心,就算有人找到这里,对朱元璋这个人不了解,根本破解不了这些文字,但是明十四陵是留给大明后世帝王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文字里面的玄机并不难。

    楚天赐第一个走到刻有一的分格里,果然安然无恙,招呼其他人都过来,跟在越雷霆身边的一个手下,因为慌张过来的时候没有站稳,摔倒在地,手不小心触碰到旁边的分格,也是刚才最先进来第一个刻有八的格子。

    轰隆!

    一声巨响,旁边的方格地板顿时全陷落下去,刚才摔倒的手下脸色苍白,爬在地上颤巍巍的探出头往下一看。

    这个石室并不是建立在地基之上,而是悬空而建,中间由机关支撑,石室下面是七米多深的坑,里面全树立着尖锐的钢针,每一根足有大拇指粗,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从上面掉下去绝对必死无疑。

    如果刚才手下不是手触碰到,而是人踩过去,现在恐怕已经乱针穿心。

    前面几步都走的很顺利,大家心里满满也开始平静,但看到石室下面的机关,所有人再也轻松不起来,又感觉如履薄冰,现在已经不可能往回走,还剩下三句文字,错一句都是灭顶之灾。

    第五句文字是明波荡荡覆孤舟。

    “朱元璋喜欢坐船吗?”萧连山问。

    “……。”顾安琪哭笑不得的说。“你不懂就别乱说,有舟一定要坐船?”

    “这里是覆孤舟,有毁灭的意思。”楚天赐喃喃自语的说。“这句话应该和船没关系,孔子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舟应该是指某个人才对。”

    “我也是这样想的,明波荡荡是一语双开,应该指的大明政权,也就是朱元璋的权利,或许意思是任何胆敢挑衅朱元璋权利的人,都会被他轻而易举除掉,如同巨浪滔天里毁灭一艘小舟一样简单。”秋诺说。

    “那我们就别出去了,坐在这里等死吧。”越千玲一脸无奈的说。“明史里都记不全朱元璋一生杀过多少人,就凭这句话怎么想啊?”

    “既然提到舟,会不会这个人的名字里有舟,你们好好想想,朱元璋有没有杀名字里有舟的人?”越雷霆说。

    “没有。”越千玲想了想说。“就算有名字里有舟字的人,或许明史里没有记载,我们也不知道啊。”

    “既然没有舟的,那舟就是船的意思,有名有姓船的人?”越雷霆不甘心的继续问。

    “爸,别添乱了,百家姓里有姓船的吗?”越千玲有气无力的说。

    “霆哥这话也不是全错,舟就是船,什么人和舟船有关呢?”楚天赐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

    “我爸是信口开河,你该不会和他一样钻牛角尖吧,或许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是影射其他的呢。”

    “哥,和船有关的人我知道。”

    “呵呵。”楚天赐一脸苦笑,没抱什么希望的问。“那你说说,什么人和船有关。”

    “宰相啊!你们没听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吗?”萧连山一本正经的说。

    “宰相……宰相!”楚天赐一怔,狠狠一巴掌拍在萧连山肩膀上。“对的,连山说的对,就是宰相,这里的孤舟是指胡惟庸,明波是指朱元璋,明波荡荡覆孤舟指的是朱元璋杀胡惟庸!”

    “胡惟庸算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任丞相,后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越千玲点点头说。“可这个胡惟庸和数字有什么联系?”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六十一章 九宫格(终)
    “胡惟庸虽然贵人宰相,不过在朱元璋心里未必举足轻重,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大一部分是和他屠杀开国元勋有关。”越千玲日有所思的说。

    楚天赐想了想越千玲的话,刻在石壁上的文字,虽然都隐藏着九宫格正确的数字,但不难看出,每一句文字或多或少都是朱元璋一生所发生的大事。

    如同越千玲说的那样,胡惟庸虽然是百官之首,但论功绩并不显赫,可以说在朱元璋心里真算不上什么,为什么会在文字里单独提起这事。

    楚天赐慢慢抬起头意味深长的问。

    “朱元璋少胡惟庸是哪一年?”

    “洪武六年!从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就开始了对明朝的肃清。”越千玲回答。

    “洪武六年……六年,是六!”楚天赐恍然大悟的说。“朱元璋留下的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不是杀一个胡惟庸,而是在他心里,大明从洪武六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纪元。”

    结果和楚天赐推测的一样,踩到六的方格里安然无恙,楚天赐暗暗松了口气,还剩下最后两句,距离对面的石门越来越近。

    奈何罪己惹天仇。

    “罪己,在古代罪己是引咎自责的意思,而朱元璋是帝王,他下罪己也应该是罪己诏才对。”楚天赐很意外的说。

    “哥,什么叫罪己诏啊?”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越千玲不慌不忙的说。“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问题是……如果我没记错,明史里朱元璋并没有下过罪己诏啊?”秋诺摇着头说。

    “而且后一句惹天仇,从朱元璋在乎传国玉玺的程度就不难看出,他相信皇权天授是根深蒂固的,惹天仇,到底是什么在他心里,老天和他过不去?”楚天赐大为不解的说。

    “按理说,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帝王,一生顺顺利利,似乎老天爷对他不错啊,他还有什么好抱怨的?”萧连山不屑一顾的说。“他能得到的一切都得到了,还有啥不知足的地方?”

    “对啊……连山这话还提醒了我,朱元璋这一生有什么地方不知足,可以让他肆无忌惮的抱怨上天的?”楚天赐皱着眉头喃喃自语。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不好说了,一个人活一辈子多多少少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朱元璋就算是帝王也不能什么都心想事成吧,谁知道他纠结什么事?”顾安琪抱怨的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在他手里,一般的事朱元璋又怎么会斤斤计较,一定是一件让他无能为力,也不能凭自己的权利解决的事。”秋诺日有所思的说。

    一个帝王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事呢?楚天赐忽然想到了武则天,那个靠时间打败一切的女人,楚天赐眼睛一亮大声说。

    “是时间!朱元璋唯一不能掌控的是时间,惹天仇,他是认为老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英雄迟暮……他想千秋万代,呵呵。”

    “就算他嫌自己时间不多,可又和罪己诏有什么关系?”顾安琪问。

    “英雄迟暮……说明朱元璋认为自己时日无多,这个时候下的罪己诏……。”越千玲猛然抬起头兴奋的说。“不是罪己诏,是遗诏!”

    秋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问。

    “你还记得朱元璋遗诏的内容吗?”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越千玲一字不落的说。

    “就是说下一个数字就隐藏在遗诏里,可是什么意思呢?”顾安琪诧异的说。

    楚天赐口里一直反复念着文字,慢慢摇着头说。

    “惹天仇……不是遗诏,是时间,是朱元璋立遗诏的时间!”

    “朱元璋立遗诏的时间是洪武三十一年。”越千玲想了想忽然大声说。“是七,这个数字是七,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整好七十岁!”

    萧连山率先小心翼翼的踩到刻有七的分格里,果然安然无恙。

    大家看见对面的石门已经触手可及,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

    最后一句文字是也有清光遍九州。

    和其他六句不一样的是,这一句单独的刻在一面墙上,可见这一句非比寻常。

    “为什么偏偏把这一句单独刻出来了?”顾安琪不解的问。

    “因为这一句和之前六句是不一样的。”越千玲很肯定的说。

    “千玲,有什么不一样?”萧连山问。

    “之前六句都和朱元璋一生有关,可这一句并没关系,甚至不是朱元璋所写!”

    “不是朱元璋写的?既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刻在这里?这句谁写的?”萧连山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这是元太子的新月诗。”秋诺心平气和的说。“他是元朝最后一太子,在被明朝推翻后,成为北元帝王,就是后来的元昭宗。”

    “朱元璋修建明十四陵,怎么把敌人的诗刻在这里?”顾安琪意外的问。

    “秋诺,这元太子什么来历啊?”萧连山也追问。

    “元昭宗在政治上没什么太大的建树,好佛法和书画,他的汉文化功底颇为深厚,除能写一笔潇酒遒劲宋徽宗体书法外,还会做汉诗,其诗大多散轶不存,现在流传下来只有一首《新月诗》。”秋诺说完把新月诗背出来。

    昨夜严陵失钓钩,

    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州。

    “既然朱元璋把这首诗其中一句刻在这里,要搞清楚他的用意,先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越雷霆回头看看越千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供你读到博士,现在也该用用了,呵呵,给爸解释解释,这诗啥意思。”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这句的寓意很明确,虽然大元帝国作为全中国的统治政权已经失统,但是新月的清光遍九州,北元政权仍自称为大元,在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以及西南的云南地区,元朝的统治还在继续。”越千玲不慌不忙的回答。

    “这样都行,这诗很有帝王之气,可要是落在朱元璋的面前,这可算是大逆不道的反诗啊,朱元璋怎么会容忍这样的诗,还刻在这里。”顾安琪大为不解的问。

    九宫格走到现在,所有的人都站在刻有七的分格里,从留下来的文字看,只需要一步就能走出去,现在面前可以走的一个是二的分格和九的分格。

    就是说这句话里隐藏的数字不是二就是九。

    楚天赐一直默不作声,越千玲想了想说。

    “朱元璋一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没传国玉玺,二是没招降王保保,这三就是写这诗的元太子,朱元璋一直认为没有抓到元太子就不代表元朝真正灭亡,天无二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可不可以这样想,朱元璋把元太子的诗刻在这里,用意其实很简单,就算元太子苟延残喘,可依旧是亡国之君,朱元璋要让他守护自己的明十四陵,看着自己的大明朝壮大直至最后消灭北元。”秋诺深思熟虑的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朱元璋此举可能完全是一种警示,天下并未统一,还有一个北元蠢蠢欲动。”越千玲点头说。

    “天下并未统一……有两个政权!”顾安琪欣喜若狂的说。“是二!最后一句话隐藏的数字是二!”

    “对啊!两分天下,真是二!”越千玲也恍然大悟的笑起来。

    萧连山听见隐藏的数字被破解,抬起脚正准备踩过去,发现楚天赐忽然一把拉住他,自己一步跨到刻有九的方格里。

    推测出来的数字应该是二,看到楚天赐站到九的方格里,越千玲她们顿时惊慌失色。

    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可没想到,过了一分钟楚天赐竟然安然无恙。

    “呵呵,我就知道不是二,是九才对?”

    “为……为什么是九?”越千玲认为自己推测的不应该有错。

    “很简单啊,也有清光遍九州,这句诗里不是有九嘛,还用想其他的吗?”楚天赐轻松的说。

    “就……就这么简单?”顾安琪目瞪口呆的问。

    “当然不简单!”秋诺走了过去,心有余悸的说。“最后一句文字单独刻在墙上就是有含义的,朱元璋生性多疑,最后一步可能是二也有可能是九,他留下文字线索,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读就刚好中了他的圈套,因为没有人相信朱元璋会把真正的数字就显露在文字里,朱元璋就反其道而行之,只要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会明白他的用意,这些人只会是他的后代子孙,其他人进来,就算走到这里,也会被误导,朱元璋的心机好重!”

    石门被刘豪派人推开,越雷霆站在门口,等到楚天赐点燃里面的鲸油,越雷霆的嘴慢慢张大,似乎他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支箭
    在经历险象环生的十殿阎王和如履薄冰的九宫格后,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那扇厚重的石门之后会有惊喜等着大家。

    事实上惊是有了,可喜却未然。

    在石门的后面是一个和石室一般大小的另一个石室,里面被一层厚厚的灰尘所覆盖,还有到处可见的蛛网,一看就知道这里已经沉寂了很长时间。

    这间石室杂乱无章一片狼藉,一种破败的景象,到处堆满了宽大的箱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说中令人梦寐以求的明十四陵。

    可是……。

    箱子都是空的。

    上面的铜锁有被人为撬开过的痕迹,在地上可以轻而易举的找见散落一地珠宝,就像现在拿在越雷霆手中偌大一颗蓝宝石。

    可越雷霆半点也笑不出来,已他多年来盗墓的经验看,这里很明显有人提前来过,石室里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

    越雷霆大口喘着气,暴躁的把手里的蓝宝石砸在地上。

    “他娘的,老子费了千辛万苦找到这里,竟然是空的。”

    楚天赐多少也有些失望,重重叹了口气,这里如果真是明十四陵的所在,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的太晚了,里面有什么金银珠宝,楚天赐不在乎,但是九天隐龙决肯定已经不在这里了。

    想起自己对武则天的承诺,还有秦魏杰的咄咄相逼,楚天赐一脸倦怠的靠着墙根坐到地上。

    越千玲虽然心里也很失落,可看见楚天赐的样子心里隐隐作痛,如果不是楚天赐或许永远也到不了这里,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件事上,结果又是这样令人失望,换了谁都会崩溃。

    “你不要这样,虽然宝藏没有了,但是至少我们证明了明十四陵是真是存在的,在这一点上你功不可没。”

    楚天赐抬头看看越千玲感激的笑笑。

    “证明了又能怎么样,一座空宝藏没有任何意义了。”

    刘豪还不死心,带着手下在石室里到处搜寻,萧连山也来回看,石室的墙边有一个平台,打磨的很精细,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上面竖立着三支箭。

    当萧连山抹去箭身的灰尘,三支箭竟然在火焰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金光。

    萧连山一时看的欣喜,这三支箭竟然是用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