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旷世神相-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就知道没看错,围着银杏树的这些树并不是随意种植,从我这个高度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些树是以古银杏树为中心,根据五行八卦排列的。”

    “这也什么好奇的啊,这里是青城山,道家发源地,按照五行八卦植树也合情合理,你至于这么兴奋吗?”越千玲仰着头大声说。

    楚天赐从树上爬下来,扬着手里的龙头木笑着说。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树按照五行八卦排列我就高兴,你看看这龙头木,再看看周围这些树,你发现什么?”

    越千玲和秋诺看看楚天赐手里的龙头木,再看看旁边的树,秋诺正想开口,越千玲抢着说。

    “都是梧桐木!你刚才说线索一定和这龙头木有关,从木头的质地和颜色分辨,这龙头木就是用其中一棵树所做,难道……我们真找对地方了?!”

    秋诺刚很开心的笑了笑,但看看周围,又黯然的说。

    “天赐哥,如果真和这些树有关,可这里算起来大大小小的梧桐树至少有上千棵,又怎么知道到底是那一棵树?”

    “我们来把现在已经知道的线索综合起来推算推算。”楚天赐低头想了想平静的说。“留下这个线索的人把秘密隐藏在这片树林里,可指向这片树林的是天师洞里的张天师石像……张天师的石像……。”

    “刚才我在天师洞仔细看过,石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楚天赐打断越千玲的话说。“石像手里拿着的印!”

    “阳平治都功印?!”越千玲好奇的问。

    “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中正一派的天师用印之一,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遗,五斗米道曾立二十四治,阳平治为天师驻地,都功由天师自领,故其印为张天师身分权力的象征。”秋诺对文物历来很了解,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楚天赐点点头笑着说。

    “此印为世传克制鬼神的主要法器,为正一宗坛的镇坛之宝,用于重要的上表时落款处盖章、符箓上的盖章,只有盖了该印章的文书,才被认为具有号令鬼神的能力。”

    “那这印和明十四陵的线索又有什么关系?”越千玲还是不明白的问。

    “石像上的印是石头雕刻的,但真正的印并不是石头做的。”

    “阳平治都功印,玉质厚七分,横长各一寸半,金螭纽。”秋诺显然对文物鉴赏天赋非凡,对这印也了如指掌。

    “秋诺说的对,阳平治都功印是玉做的,天师石像手指方位,而这印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线索在什么地方。”楚天赐点着头说。

    “我怎么越听越迷糊,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越千玲焦急的追问。

    “围着这银杏树的其他树按照五行八卦种植,玉在五行里属金,金所指的方位是西方,就是说我们要往一西方去找。”楚天赐心平气和的介绍。

    “天赐哥,就算知道在西方,可西方的树也很多,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棵树啊?”秋诺摇着头说。

    “呵呵,都说了天师洞里的张天师石像有几面?”楚天赐反问。

    “三……三面!”越千玲忽然兴高采烈的笑着说。“我知道了,以银杏树为中心,西面的第三棵树!线索就在那儿!”

    按照这些推断出来的线索,楚天赐很快找到西面第三棵树,和周围其他树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树的旁边有一块岩石,在岩石下面有一个被凿空的石凹,里面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泉水。

    岩石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道教经文,倒影在泉水中,石凹下面有一个石眼,楚天赐用手摸了摸,自言自语的说。

    “这个石眼是人工所为,大小……。”

    楚天赐说到这里,拿出龙头木,和石眼对比,大小刚好合适,抬头看看身后的两人,小心翼翼的把龙头木插了进去,果然完全吻合。

    龙头木是空心的,插进石眼后,从龙头里竟然流出泉水,石凹里盛满的泉水水位缓缓下降,等到龙头不再有水流出来,楚天赐看见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水平面所倒影的岩石上的刻字和刚才完全不同,在石凹露出的地方刻着四个字。

    镜花水月!

    刚才还可以看见倒影的整个岩壁上的刻字,现在只能看见岩壁中间雕刻的石像。

    越千玲抬头看着岩壁上的石像,半天也没看出端倪。

    “找了半天什么也没发现!”

    楚天赐目不转睛的注视着石凹里倒影的石像,忽然漫不经心的说。

    “你们从里面看见了什么?”

    “天赐哥,不就是一个倒影的石像吗?”

    “镜花水月……你们不要管其他的,就从这倒影来看,你们看见什么?”楚天赐若有所思的问。

    越千玲走过去低头看了半天,偏着头说。

    “就这么看倒是挺像一座山上刻着一个雕像。”

    “一座山上刻着一个雕像,又倒影在水里……这是在指一个地方啊?!”楚天赐皱着眉头淡淡的说。

    “天赐哥,我……我倒是知道一个地方和这倒影一模一样。”秋诺在身后不太确定的说。

    “什么地方?”楚天赐和越千玲几乎同时问出来。

    “三江汇,就倒影着一座举世闻名的石像,同样也是雕刻在山上,不同的是,山就是一尊佛,佛就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楚天赐看看石凹里的倒影,猛然一拍大腿兴奋的说。“这个线索留的真可谓巧夺天工,只字不提却把线索流传下来,的确是乐山大佛!”

    越千玲听完重新看看石凹里的倒影,终于也明白什么叫镜花水月,单从倒影里看,果真是一整座山上雕刻着一尊石像,而且倒影在水里,和乐山大佛倒影在三江之中不谋而合。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龙脉
    ()    楚天赐从时间上推算,乐山大佛建于唐初,而留在青城山天师洞的线索分明是明代时候的,两条线索的年代跨度这么大,楚天赐一时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越千玲参加过的考古众多,不过都是人为发现后再去挖掘勘察,像今天这样根据线索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发现还真是第一次,所以兴奋的手舞足蹈。

    “说起来还真要感谢刚才卖茶的人,要不是他无心提醒,我们说不一定还真找不到这地方。”越千玲兴高采烈的说。

    “对啊,无心插柳还真帮你我们大忙。”秋诺点点头。

    楚天赐淡淡一笑,坐在地上意犹未尽的回答。

    “你们真以为卖茶的人是随口一说?”

    听到楚天赐这么一说,秋诺和越千玲对视一眼,诧异的问。

    “天赐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和你们打个赌,我们现在回去,我敢保证,刚才卖茶的人已经不在了。”

    越千玲看楚天赐说的斩钉切铁,换了其他人以她的xìng格还真要赌,可楚天赐向来鬼jīng的很,既然他如此肯定,越千玲拉起地上的楚天赐就往回走。

    刚才的茶摊和卖茶的人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如果不是地上残留的茶叶残渣,越千玲还真不敢确定半小时前自己在这里喝过茶。

    “你……你怎么知道卖茶的不在了?”

    “天赐哥,难道这个卖茶的有什么问题?”秋诺不解的追问。

    “他要是真卖茶的,早就饿死了。”楚天赐翘着嘴角笑嘻嘻的回答。“他卖的茶,我喝第一口就感觉奇怪,这附近的山民摆摊卖茶图的是养家糊口,可他卖的茶竟然是碧螺chūn!”

    “上山的游客只不过想喝茶解渴,通常茶摊卖的都是寻常的花茶。”秋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碧螺chūn算是名茶,成本昂贵,他要么是不会做生意,要么就是他根本不是在做生意。”

    “秋诺说的很对,很显然这个卖茶的人是特意等在这个地方,虽然和我们对答如流,看似漫不经心的指点,其实是刻意指引我们找到镜花水月。”

    “那也不一定,或许这个人厚道,难道用碧螺chūn就不能做生意?”越千玲不以为然的说。

    楚天赐苦笑着摇摇头回答。

    “当然不仅仅是这一点,我借故看过他的手掌,如果他真是卖茶的挑夫,天天挑着茶摊上山,rì积月累手掌上一定会有老茧,可刚才这个人的手掌平滑松软,一看就不是干体力活的人。”

    越千玲一时哑口无言,想了半天还是嘟着嘴说。

    “就算你说的对,那这个人为什么平白无故的给我们提点,说明他也知道镜花水月的线索,既然关乎到明十四陵,他完全可以自己去找,又何必提醒我们?”

    “这也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好像有人很希望我找到明十四陵……”楚天赐叹了口气回答。“为什么他自己不去找……非要我呢?”

    “天赐哥,不管这个人是什么目的,但至少可以看出,知道这个线索的并不只有我们,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先赶到乐山大佛。”秋诺沉稳的说。

    乐山大佛离蓉城并不远,离开青城山后楚天赐和她们连夜赶了过去,站在乐山大佛脚下的时候已经是清晨,越千玲特意租了一条渔船,临江眺望乐山大佛有一种别样风光。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七十一米,是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

    这些信息被越千玲如数家珍的说出来,如果是旅游,身边有一个学考古的当导游还真是件不错的事,不过这些丝毫提不起楚天赐丁点兴趣。

    线索指向乐山大佛,可这佛就是一座山,山就是一座佛,这个线索未免也太笼统了一点,青城山好歹还有一副川西天仓图指引,而现在楚天赐仰着头看着江对面威严肃穆的大佛一筹莫展。

    “大佛建于唐初,而我们找到的线索是明代留下的,其实想想也合情合理,这大佛气势磅礴,就算改朝换代,历代君王对佛都礼遇有加,断不会去破坏一座佛相,所以把线索留在大佛之上很容易保存下去。”秋诺冷静的说。

    “应该不会!”越千玲想都没想就肯定的说。“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更是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楚天赐点点头很赞同的说。

    “从现在的大佛看,很明显是经过人工修葺过的,如果明十四陵的线索真在大佛身上,恐怕早就被破坏了,而且明十四陵这么重要,真把线索留在一个每天游人络绎不绝的地方岂不是太儿戏。”

    “可从天师洞得到的线索,指的就是这里,这么大一座山,真要上上下下都勘察仔细恐怕少说也要一两年时间吧。”秋诺有些失望的说。

    “一两年……。”楚天赐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笑。“毫无头绪的乱找,不要说一两年,搞不好一辈子就和这大佛耗上了。”

    清晨的rì出缓缓从东方升起,透过薄薄的似烟的晨雾照shè过来,整个大佛像镀了一层金,一圈光晕围绕在大佛四周,倒影在江水中的大佛犹如佛光普照般威严肃穆。

    楚天赐一怔,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抬头重新看看四周,刚才还紧缩的眉头慢慢舒展开。

    “天赐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啊?”秋诺看见他的表情好奇的问。

    “为什么修建这座大佛?”楚天赐答非所问的自言自语。

    “这个我知道,据唐代和明代等书记载,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这里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yù仰仗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越千玲说。

    “算是一种寄托,目的是为了治水。”秋诺也点着头说。

    楚天赐全神贯注的仔细看着大佛四周,沉默了很久后,忽然意味深长的摇着头说。

    “恐怕不是治水这么简单!”

    “那……那是为什么?”秋诺和越千玲几乎异口同声的问出来。

    “千玲你刚才说这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风水里水主财,凡是三江汇集之处必是旺财之地,而这凌云山山势从西向东,栖霞峰傲指苍穹,大有龙傲九天之意,而下面三江汇集,意yù风起云涌,龙踏风云直冲九霄,而山势连绵不绝,三江生生不息,这……这是一条龙脉啊!”楚天赐惊喜的说。

    “龙脉?!”越千玲目瞪口呆的看看楚天赐,想了想说。“可……从来没听说过这里出过皇帝啊?”

    楚天赐仰着头看着对面的大佛淡淡一笑。

    “当然出不来皇帝,有这座大佛在,这条龙又怎么可能飞升九天!”

    “天赐哥,你的意思,这大佛不是用来治水,而是用来压住龙脉的!”秋诺似乎有些懂。

    楚天赐点点头意犹未尽的笑着说。

    “大佛是唐初修建,选的位置刚好在栖霞峰,也就是龙头,佛在龙头坐,龙根本抬不起头,更谈不上飞升,每天rì出阳光从大佛身后照shè,犹如佛光普照,大佛双目微闭,夜晚直视江面不眠不休,rìrì夜夜都镇守着这条龙脉,大佛不倒龙脉永世无法直冲九天!”

    “不对啊,史书上记载的大佛是民间自发修建,既然这里是龙脉,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一座大佛压住呢?”越千玲疑惑的问。

    “你真以为这大佛是民间自发修建?”楚天赐意味深长的笑着反问。

    “龙脉出天子,大佛修建于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君临天下,既然已经有了天子……。”秋诺恍然大悟抬起头震惊的说。“这大佛是当时君王李世民授意所建,压住龙脉最得益的人就是他!”

    “呵呵,能布置这么jīng妙和庞大的风水局,除了一代帝王有这样的财力和人力,我还真想不出第二个人,何况别忘了,李世民身边还有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玄学高人,如果没猜错,这大佛多半是两位前辈高人的杰作!”楚天赐深吸一口气笑着说。
第一百一十六章 真龙之穴
    ()    越千玲听完楚天赐说的话,眨眼不解的说。

    “既然当时李世民已贵为天子,平白无故冒出一条龙脉,天下都是他的,为什么不简简单单毁掉这条龙脉,又省心又省事,何必这么麻烦,在这山上凿出一座大佛呢?”

    “毁龙脉是件损yīn德的事,当然如果危及到大唐江山,李世民不用你教他也会这样做,可惜这条龙脉生的奇骏,估计李世民当时不是不想毁掉,而是根本不敢毁!”楚天赐笑了笑回答。

    “天赐哥,这又是为什么啊?”秋诺问。

    “这个要从李家开始显贵的风水说起。”楚天赐坐到船沿边慢慢说。“追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家族龙脉,不得不提到陇西,李家是陇西贵族,从汉武帝时名垂青史的飞将军李广,一直到李渊的八世祖李暠,李氏家族世代生活在陇西地区。”

    “这龙脉和李家风水八竿子打不着,你怎么扯那么远?”越千玲急不可耐的问。

    秋诺浅浅一笑平静的说。

    “说起风水玄学,又有谁比天赐哥jīng通,既然从李家显贵的风水说起,一定有天赐哥的用意,我们安静听他讲。”

    “陇西处于黄土高原腹地,位于河西走廊上,渭水流经全境,西临兰州,东达古都长安,这一地区将中原和西域连接在了一起,古代民间的风水师认为,一个地区的风水好坏,往往取决于该地山川气势中所蕴藏的山水之气,从山川气势来说,气非势不壮,势愈雄而气愈旺,陇西之地,气、势皆占,有龙虎之气。李氏家族受此旺地的滋养,龙气渐显。”楚天赐不慌不忙的说。

    “一个在陇西,一个在巴蜀,两个地方相隔那么远,我看不出有什么利害冲突啊?”越千玲听到一半忍不住打断楚天赐的话。

    “耐心点听我说完。”楚天赐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大佛接着说。“陇西的边陲重地武川是龙虎之气十分旺盛的地方,武川在北龙yīn山山脉之上,水草丰美,地质地貌独特,境内地形由南至北逐渐低缓,东、南、西三面环山,构成了武川盆地,大青山脉绵延于县境西部、南部和东南部,沿内蒙高原南缘绵恒东西,山势险阻,由西向东延伸,气势磅礴,拔地而起,四座青山陡峭险峻,远远望去群峰林立、沟壑纵横,这种由如此雄伟的山势围拢而成的呈簸箕形状的半封闭盆地,成就了武川的地脉气旺。”

    “李家占据这么好的风水宝地难怪显贵,后面的贞观之治想必也是因为这风水格局所带来的。”秋诺点点头说。

    “李家占据的风水的确是好,可偏偏美中不足,想必后来李淳风和袁天罡也看出其中端倪。”

    “不好,都当了皇帝,还有什么不好的?”越千玲嘟着嘴问。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

    “山环水抱……。”秋诺突然想到什么很兴奋的说。“缺水!”

    楚天赐点点头胸有成竹的说。

    “秋诺说对了!这个龙脉偏偏缺水,所以后来李家得江山,建都长安,并不是随意的决定,看重的正是这个水!”

    “八水绕长安!”秋诺脱口而出。“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各自直接汇入渭河。”

    “李家就是借助这八水巩固了江山基业……。”

    楚天赐还没说完,就被越千玲打断。

    “等会,这李家借八水和这大佛有什么关系?”

    “江大还是河大?”楚天赐反问。

    “江河,江河,当然是江大!”越千玲不以为然的回答。

    “李家的风水龙脉缺水,必须依水而发,这里三江汇聚,又有龙脉延伸,李家断水必败,相信袁天罡和李淳风绝对知道这一点,何况这龙脉被秦岭所隔,并不会影响李家江山,所以……。”

    “呵呵,说到这里我终于懂了。”越千玲抢过楚天赐的话的得意洋洋的说。“所以在这里修建大佛压住龙脉,既不破坏也不让其发展。”

    “这里风水奇骏,又不偏不倚成了李家江山的软肋,如果公告天下大张旗鼓的修建大佛,一旦让居心叵测的人洞悉真相,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才会让一个和尚出面修建!”

    秋诺和越千玲不约都有些惊讶,一座矗立千年的佛相竟然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是秋诺半点也高兴不起来,想了想yù言又止的说。

    “天赐哥,就算这大佛是用来压龙脉的,可也是唐代的事,我们手上的线索都是明代留下来的,和这大佛怎么看也没什么关联啊?”

    “这也是我还没想明白的地方,不过有一点我很奇怪。”

    “奇怪什么?”

    “这大佛虽然压住了龙脉,可是从这里的地势看,大佛对面一马平川,算是明堂开阔,左右双峰华俊,青龙白虎降伏,背靠大佛,万佛朝宗,而且三江汇集生生不息,凌云山的龙脉虽然抬不起头,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变迁,这里必定会出真龙之穴!”

    “真龙之穴?”越千玲皱了皱眉头问。“什么是真龙之穴?”

    “说简单点,这附近一定有一个地方,如果把先人埋下去,后世必定会出皇帝!”楚天赐斩钉切铁的回答。

    “拉倒吧,你说玄乎的东西还能糊弄人,历朝历代就那些当皇帝的,每一个都传承有序,有据可查,从来没听说过这里有皇陵,更没有那个帝王故里在这里的。”越千玲不以为然的说。

    “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这里风水的确有真龙之穴。”楚天赐笑了笑回答。

    大佛被修葺在凌云山脉之上,龙脉被压不可能出现真龙之穴,而附近风水又平淡无奇,楚天赐认认真真看了半天,目光最后落在大佛半闭的眼睛上,随着眼睛望去,大佛对面是一片开阔的农田,连绵的群山刚好围绕在这片开阔地周围。

    楚天赐让船停在岸边,下船之后一直沿着大佛眼睛所注视的方向走,大佛面向西,一路往西走,穿过农田后发现青衣江竟然有一条支流蜿蜒而过,楚天赐越往前走越兴奋,脚步逐渐加快,跟着后面的秋诺和越千玲不明白他要找什么,但都没问出声。

    楚天赐终于停在一处支流围绕的空地上,目瞪口呆的盯着前面缓缓流淌的河流半天没说出话来。

    “天……天赐哥,你这是怎么了?”

    “风水里有句话,水曲回流,山势倒转,必是真龙显世之地!”

    楚天赐说完指着眼前的支流异常兴奋的说。

    “你们看,这支流本来应该一直往东汇入青衣江,可是这里地势奇特,前有巨石立于河水正中,水流冲击后借力回转,而迂回一圈形成水势倒流,就是风水里说的水曲回流……。”

    “山势倒转这个我知道。”越千玲又抢着说。“后面的群山刚好倒影在水中,从水面上看,山是倒着的。”

    “这样的地方恰好就是真龙之穴所在的位置。”

    “都说了,这里从来没有出过皇帝,你就别瞎猜了,而且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毫不根据的东西,我还不相信你真能凭空变一个皇帝出来。”越千玲白了他一眼说。

    楚天赐没有理会她,到处看了看,走到一处低洼的水坑前面,里面的水看上去有些浑浊,楚天赐蹲在水坑边摸了摸周围的泥土,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大声喊。

    “你们什么人,没事跑到庄稼地里干什么,看大佛你们走错地了,方向都反了。”

    楚天赐循声望去,一个种地打扮的老头扛着锄头站在身后。

    “大爷,这里离江面这么近,要取水灌溉庄稼方便的很,咋要挖一个蓄水的坑啊?”楚天赐笑嘻嘻的问。

    “谁没事挖坑蓄水,这里啥都缺,唯独水不缺,没见这三面都是江啊。”老头没好气的说。“从我大小这个水坑就有了,说了也怪,这里面的水就是从青衣江流进来的,可里面的水养不了庄稼,灌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庄稼就要死,来来回回填了好几次,过不了多久这水坑又冒出来了。”

    楚天赐听完,不由自主的笑起来,一边拉着越千玲和秋诺走,一边小声说。

    “你们先找一个地方住下来,我立刻赶回去找刘豪他们过来。”

    “你回去找刘豪干什么?”越千玲不解的问。

    “挖墓!”

    “挖墓?!”两个女人几乎同时喊出来。

    “你们叫这么大声干什么,怕别人不知道啊。”楚天赐偏着头笑嘻嘻的盯着越千玲说。“你还真说对了,我真要在这里给你变一个皇帝出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奇怪的陵墓
    用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楚天赐要挖的那个水坑四周空旷平坦没有任何遮挡的东西,不要说大白天,即便是晚上,在这儿动手挖掘,轻而易举就会被人发现。

    不过越雷霆没用一天时间就在以水坑为中心,周围五十米的庄稼地上搭建了大棚,种田老头的话说的很对,这里啥都缺,当然钱也缺,越雷霆向来出手很阔绰,再加上霍谦那张三寸不烂之舌,一顿饭吃完,这附近几亩地就被越雷霆租下来。

    越千玲始终不相信楚天赐的话,从抽干水坑里的水到挖掘,她一直都站在旁边,挖下去七八米也没见动静,越千玲开始有些得意的等着看楚天赐的笑话。

    “哐当”

    一声锄头撞击在石头上清脆的声音几乎让在场所有人都停滞在原地。

    “老大!下面有货。”刘豪跳下去抛开土层兴奋的说。

    “清理面上的土,赶紧找地方打个盗洞下去,这大棚太招摇,如果被人发现就前功尽弃。”越雷霆一边擦汗一边急切的说。

    “不用这么着急,霆哥,其他的我不敢说,这个墓我敢保证没人来管的。”楚天赐站在一边漫不经心的笑着说。“其他的事,相信秦魏杰会安排好的。”

    越千玲还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跳到坑中抓起一把最里面的土,细灰的红色参杂着一些白色的粉末,刚才挖到的石板足足七八米宽,不用说,这里的的确确是一座墓穴,但是看规格和以往她所见到的却又完全不相同。

    “你……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墓的?”越千玲很惊讶的问。

    “第一,我说过这里的风水是真龙之穴,实属罕见,先人埋在这里,后世必定会出皇帝,这么好的穴,应该不会埋没。”

    “天赐哥,不一定每个看风水的堪舆之术都和你一样,万一没发现这个地方呢?”秋诺也有些不确定的问。

    “第二,这个水坑由来已久,这里地势低洼,如果是青衣江的水流入,应该渗入土层,汇于地上河,断不会聚集成水坑,其他地方没有,唯独这里有,只说明,这里的水渗不下去,陵墓的防水工程是首要,所以我确定下面不是土层。”楚天赐心平气和的回答。

    “那也不能断定这里有墓,万一是地下河和这水坑连通,根本不是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