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世四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三五历纪》
太古之前,圣人盘古于石卵之中诞生,眼见天地之间一片混沌虚无、万物无存,盘古震怒,随仗其自身愤恨之气,手持上古神斧开天辟地,后天地互引,盘古乃立于天地之间,双手撑天足踏大地,如此经历一万八千年,天高九霄地深九重,而盘古则累死于其中,头化高山,肢成天柱,眼变日月,血流为江,发肤为木,呼呵成风,呐喊成雷,一身开天修为化为天地大孕,育养生灵,而那开天辟地的无上神兵盘古斧却不知所踪。自此天地循环,大道复苏,复载群生,发明万物。又历三千六百五十万年,妖族诞生,于天地之间繁衍生息,其间不乏顿悟天地大道者,乃始修行,自此世间妖兽肆虐横行之辈比比皆是,至令凡世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其中最为暴戾者,乃是一股无边愤恨之气,名曰“混世”,此气修为异常强大,加之其不知从何处寻得失踪已久的盘古斧,自出世之日起,便残杀世间一切生灵,毁破苍天蹈灭大地,使尘世万物生灵十之。尽皆丧生,后,混世仗其自身无上修为,竟险些让这孕育万物生灵的天地毁于一旦。眼见天地将复归于混沌,世间万物命悬一线,鸿钧老祖破出鸿蒙来到世间,统一天下修道大士,欲拯万物于水火,诛混世以祭天。三清四帝、五方五老、诸天神佛尽皆随之。后历时二万四千年,众神终将混世逼至无路可走之处,正待将其处决,却发现其竟与这天地间无上大道同宗,俱是上古大神盘古所化,因盘古暴怒劈开天地,又于天地之间苦撑一万八千年,这股愤恨之气早已在其体内孕育而成,而混世怒气所自带的开天辟地之威能,虽不及盘古本尊,却足以重新毁灭天地,后盘古身亡,一身大道正统修为孕养天地万物,但这股愤恨却径自偷携盘古斧逃离,于世间游荡不知几千万年,终修得不死不灭之身,但此时,他却早已忘却那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功德,一身戾气越发凝重,开始肆虐于世间,鸿钧老祖知混世只是一股怒气,无从彻底消灭,便与诸天神佛一道,将其封印。谁知三万年后,混世竟阴差阳错将一身修为一分为四逃离封印,四股怒气浪荡世间,最终化为四只灵猴重生,名曰“混世四猴”:一曰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二曰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三曰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四曰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上古先天至宝盘古斧,也随混世分化而分别成为四猴手中神兵。然,混世虽依其四身重生,但此四猴亦乃天地孕成之体日月精华所生,混世本性无法完全占据四身,一身暴戾竟被四猴本性压制,自此安居于四猴体内,众神佛只得四处寻找四猴踪迹,并将其严密监控,若万一四猴合为一体,则混世即刻便会重生,到时只怕又将是一场天地浩劫。
又过万年,天地三界内外,十方万灵之宰“天庭”创立,帝俊始称“天帝”,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四十八尊大佛,加之各部星宿太岁、菩萨罗汉等各归其位,重整世间,令万物休养生息,造福安泰。后女娲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然各处妖兽却再度复兴祸乱世间,大禹皇帝受命于天治水安民,于淮水遇上古凶神作怪受阻,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帝震怒,召集各部神诋,命太古神兽夔龙、应龙率众水神力战数年,终将其降服,观之,此怪状似猿猴,塌鼻凸额,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头颈百尺,力敌九象,禹帝欲将其斩杀,其却刀斧不惧雷火不侵,禹帝惊怒,多方询问之下方知此怪乃水灵恶神淮水无支祁,其控水之术即便水神共工也自叹不如,但其究竟出身何处却不得而知,诸天神佛亦伤不得其身。禹帝万般无奈之下,焚香祷告上苍,请得三清之首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降世,方知此怪便是混世四猴之一赤尻马猴,此时虽已降服,却并无杀伤之术,禹帝只得以铁索颈脖,金铃穿鼻,将其镇压于淮阴龟山脚下,自此淮水无患,平静流入东海。又历数千年,姜子牙领玉清元始天尊之命,下昆仑山辅佐周武伐无道之君商纣,于孟津遇白猿精袁洪,手持宾铁棍打杀甲子太岁杨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二郎显圣真君杨戬皆不能将其降服,梅山之战,袁洪与杨戬拼斗七十二变、。玄功,吹毛成兵、千猴附身,后女娲娘娘以“江山社稷图”将其困住,但其同样不惧刀砍斧剁,姜子牙只得请出陆压道人密授斩神杀佛之飞刀将其杀死,其肉身死后,一灵被封神台所困,元始知此白猿便是混世四猴之通臂猿猴,此猴肉身虽死,但若放其自处,假以时日其必将复生滋扰天地,故此索性封其为“四废星”正星宿神位,将其留于天界,免其招惹事端以观后效。
五百年后,天庭。
高天上圣大仁慈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正于金阙云宫凌霄宝殿之内召集文武仙卿早朝,忽两道金光自下界直冲九霄,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出南天门探查,不一时,二将回报:“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说完,双眼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殿下的太上老君,老君此时眉头微皱,也同样看向了玉帝,两位天尊对视后,玉帝下旨:“散朝。”随即,向内走去。
“恭送玉皇大天尊!”殿下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齐声高颂,双膝跪地恭送三界主宰,随后各回本位渐渐散去了。
众仙散朝后,老君微微的摇了摇头,右手将浮尘托在怀里,伸出左手细细的掐算着,嘴里轻声念了句:“看来是了。”说完,他也离开了大殿,只是他并没有像众仙一样走出去,而是向着殿内走去,这个方向,正是玉帝走去的地方。穿过几层内殿,老君走进一座金光耀眼,碧玉生辉的内阁,这是玉帝的书房,平时只有玉帝自己会在这里,而满天神佛之中,能有资格私自来这里不用通报的,也只有三清四帝、五方五老几位上古神诋而已了。玉帝感觉到有人进来,他没回头便知道是老君来了,两人以君臣身份统理了这三界几万年,刚才朝堂之上的一个眼神,老君便知道玉帝想让他散朝后自己来,不然,玉帝也不会以“下方之物,不足为奇。”的一句话打发众仙卿离开,而适才千里眼、顺风耳的回报,不用多想老君早已经明白玉帝到底是让他来商量什么的。
“道祖,你怎么看?”玉帝依然没有回头,他双手背负在身后,目视着那一层层摆放的整整齐齐的书卷,没有一丝语气的寻问着,似乎这个问题根本就是多余的,以他通晓过去未来的神通,早已清楚的知道下方那“天地精华所生”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想问问老君的看法,毕竟他是真正的道家之祖、神王之宗,对于天地大道至理有着正统的看法,而自己,虽然统领三界,但这三界终究是天下苍生的,是天地大道的,何况,下方这个刚刚破石而出的生灵,他的气数和去向,又着实的关乎着三界芸芸众生的命运。
“这。。。”老君有些迟疑了,他看着面前那高高在上雄浑伟岸的身影,竟有些不知所措,几万年前那场耗时二万四千年的战斗还历历在目,当时,还不是天庭正统神诋的他和眼前的玉帝都曾经历过那场浩劫,那天塌地陷、万物荼毒的场景又一次冲击着老君的心。
“唉。。。”老君不由的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该要去面对的终究还是无法逃避,随即,他双手施礼,对着主宰三界的大天尊说道。
“陛下,这灵明石猴方才出世,万事不谐,依老臣看。。。。。。莫不如天庭早做安排,引他潜心修行皈依大道。”
“嗯?”玉帝转身,有些略带迟疑的看着老君。
老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老臣是担心,若放其气候自成野性难训之时再加管教,只怕他到时,未必会心存善念。前者,已有赤尻、通臂两猴被俘,但他二人尽皆是冥顽不灵之辈,其原因,也是他等从未心存过大道天理,尽是自家于那深山大泽之中修炼而成,故此,才对道法万物有所排斥,可倘若天庭在其年幼尚不更事之时便令其感悟,说不得混世四猴亦会修心养性也未可知。而此猴方才破石,此正是我等教其仁心向善悲天悯人的大好时机啊!何况,老臣在想,这混世四猴终究是天下苍生的隐患,若有一日他四人合为一体,致使那混世复出。。。唉。。。万一我天庭控制不当,使他等有此契机,奈天下苍生何也?而他四人又都是不死不灭之体,终然不能此时将它打杀,再放任他一灵去天地之间流离浪荡吧?若这般,混世此灵逃离天庭监管,将更难束缚,届时,我等又何处寻他?反观之,想那赤尻马猴此时已镇压于龟山脚下,通臂猿猴如今亦于天庭管辖之内,若这灵明石猴再由天庭好生看管,量只剩一六耳猕猴,也再难成气候,至少,是不会对天地万物有所威胁了。老臣一席妄言,维望天尊圣裁,臣,伏惟圣听。”
玉帝听完,慢慢的向前走了两步,刚才由于过分担忧而紧皱的眉头也稍稍的舒缓了些许,老君的一席话和他心中所想的竟有些不谋而合,在老君没进来之前,他也曾这样想过,只是。。。“该去哪找这个能让混世四猴潜心皈依大道的人呢?”玉帝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放眼三界之内,又有谁能但此大任?况且真正知道这件关乎天下苍生大道的事的人也没几个,三清?四帝?五方五老?玉帝实在想不出该把这个挑负众生的担子交给谁,若是其中出哪怕一下闪失,都有可能令天下万物生灵涂炭。
“道祖。”玉帝想了想,对着堂下等着自己抉择的老君开口说道:“这办法倒是可行,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当交于哪方神诋去办?”
“呵呵。”老君微微一笑:“若论教化群生潜心向善之能,莫非大雷音寺西方佛老莫属。何况他也身居五方五老之位,天下苍生之事,也定当殚心竭虑,料不会有所出入。”
“卷帘何在?”玉帝听完对着殿外喊道。
“末将在!”一声雷厉风行的回答后,一位身着炫彩五金盔甲,腰悬天尊弑神凌剑,手持降妖宝杖的神将赫然出现在殿内,单膝跪地对着玉帝躬身施礼聆听圣宣,他便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卷帘大将。
“速宣西方如来佛祖来此议事。”玉帝说完伸手一挥,做了一个速去的姿势。
“是!”卷帘听完,没有半分的迟疑,站起身便向外走去,到了御马监,更是毫无一丝停留,策马向西而去。
此时,西方大雷音寺。
释迦牟尼世尊大日如来佛祖正于大雄宝殿上与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外加无数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大谈圣经佛法,正讲到大乘佛法普度世人之际,殿门外四大金刚上奏:“上禀我佛世尊,有玉帝差下卷帘大将,奉御旨参拜佛祖。”
如来佛祖闻奏,对殿下金刚说道:“快请。”
不一时,卷帘手持御旨走到殿下,对如来躬身施礼:“参拜如来佛祖。”
“玉帝有何旨意烦劳大将亲临凡尘?”
“末将奉玉皇天尊圣旨,请佛祖速至凌霄殿,有要事相商。”
如来听完,沉思一阵,心想玉帝差贴身侍将卷帘亲自来,又让我速去凌霄殿,看来确实是有重大的事情了。想完,佛祖对殿下一众聆听佛法的神佛们说道:“玉帝有旨,我当速去,尔等于灵山旦夕参禅悟道,不得擅离。”
“阿弥陀佛,谨遵法旨!”殿下一众神佛尽皆双手合十,高颂佛号。
如来说完,便只带着阿傩、迦叶二尊者,随卷帘大将直奔南天门而来,不一时,便赶到了凌霄宝殿的内阁。
如来走进内阁,对玉帝合掌施礼:“贫僧参拜玉皇大天尊,愿陛下洪福齐天。”
“佛老请起。”玉帝对如来说完,便坐到了龙椅上。
“道祖。”如来转身看到老君,也立即合掌点头。
“佛老。”老君双手相扣,看着如来。
“不知天尊宣贫僧到此有何旨意?”如来看着似乎有些心事重重的玉帝,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是,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这位统领三界的大天尊如此郁郁寡欢。
“道祖。”玉帝对着老君一点头,示意让他对如来说。
“是。”老君对玉帝回完礼,转头对如来说道:“佛老,灵明石猴出世。”
“啊?”如来一听也是一愣,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大了,但随即佛老展开了微锁的双眉,向后走了两步对玉帝说道:“陛下,这倒也不全是坏消息,毕竟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他了,总比继续毫无线索的盲目寻找好的多。”
“佛老深见。”老君走到如来身边,一脸钦佩的看着这位大智者:“只是依佛老之意,我等当如何处置?”
“哈哈。”如来轻轻的笑笑:“道祖心里早已有想法,何须问贫僧?道祖只说要贫僧如何去做即可。”
“佛老谦卑了。”玉帝听到这里也站了起来,走到他们二位身边说道:“朕欲自幼便教化这猴儿潜心向善,只是论到感化,就有劳佛老你但此重任了。”
“这。。。”如来有些迟疑了,毕竟这件事涉及了太大的责任。
“若连普度世人的西方佛老都为难,那贫道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可以办到了。”老君看佛祖有些迟疑,便慢慢的说着。
如来看了看老君:“若如此,贫僧便接下了。”
“好!”玉帝一声爽亮的应答,似乎心里的那块重石终于放下了。
“此猴若得佛老教化,功德无量。”老君再一次,向着如来佛祖深深施礼。
西牛贺州。
如来佛祖带着阿傩、迦叶二尊者从天庭出来一路向西,在距离灵山不远处的一座郁郁葱葱灵气充盈的山上停了下来。
“佛祖。”阿傩上前不解的询问道:“佛祖为何留残步于此?”
“来寻以为故人。”如来话刚说完,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询问:“如来佛祖世尊怎么有幸驾临贫道这荒山僻岭之所?”
阿傩、迦叶急向后寻声望去,不知什么时候身后出现了一个老道士,灰白的道袍在身上微微摆动,白净如玉的面颊下三缕白髯随风舞动着,头上只带了一顶逍遥巾,玉杆蚕丝的浮尘在左手中轻浮而下。此刻老道士面带微笑,但一股包罗万象、大道无为的胸襟却溢于言表。
“阿弥陀佛。”如来双手合十高颂法号:“贫僧此来乃是有一件关乎天地气数的大事来烦劳道友。”
老道士听完眉头微微一皱,西方佛祖亲自来此,又说的这般严重,看来此事关系重大了:“既如此,佛祖请。”说着,老道士请如来向着山顶走去,阿傩、迦叶紧随其后,转过山路,前方出现一座洞府,洞府大门敞开,平淡无奇的立在那里,门前的草木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只有一块丈高的岩石在一侧矗立着,仿佛恒古以来便立在那里一般光泽耀眼,岩石上篆刻着十个古朴的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阿傩、迦叶对视一眼彼此震惊,他们二人因为时常跟随在佛祖左右,所以曾无意中听佛祖说起过,在西牛贺州有一位无论资质辈份还是道法修为,都与如来佛祖不分上下的上古大神,只是此人因为过分的淡泊名利,所以才来到西牛贺州,点化了一座充满灵气的“灵台方寸山”,立起一处与世无争的“斜月三星洞”,天庭也曾数次请他上天宫协理三界,但他却宁愿安居于此不理世事。
“莫非。。。。。。”迦叶看着和如来一道走进去的老道士,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但是阿傩却早已非常明白,这位平淡无奇的老道士,多半便是那位与世无争的菩提老祖了。
他们二人猜的没错,他的确是菩提老祖,如来从天庭出来之后,就在想自己该如何教化灵明石猴,思索了很久,他才下定决心来求菩提帮忙,两人共同完成这份天命,但是当菩提听完他的来意后,却一口回绝了。
“此事关系过于重大,贫道何德何能?怎能担的起这份责任?”菩提甩手,脸上写满了不悦和埋怨。
“道友休怒。”如来走到菩提身边:“正因此事太过重大,若是但凡有一点办法,贫僧又怎会来此为难于你?”
菩提走到一旁来回踱步,想了很久才对如来说:“既如此,贫道倒是可以一试。”
“如此,谢过。。。。。。”
“且慢!贫道话还没说完。”菩提打断了如来的话:“若到时这猴儿不听善念,真惹出什么事端,佛祖可不得怪罪于贫道。”
“不敢不敢!”如来双手合十:“道友肯相助贫僧已是万幸,怎敢再生嗔怒?”
“唉。。。。。。”菩提轻叹一声,送走了如来后,他便开始安排起了灵明石猴的教化之路。
第一章 强攻水帘洞
花果山下,汪洋海边。
“孩儿们,都回去吧。”一只猴子站在水边的一只木筏上,对着岸边说着,说完,他转过头,用手擦拭着眼角因不舍和离别而渗出的泪。这猴子不是别人,正是这花果山水帘洞天生石灵美猴王,他自从破石而出后,在这山中生活了三百多年,只因突然感叹世事无常,生老病死,故此,在通臂老猿的指示下,去那“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决心寻仙访道,励志学得长生不老之术,来护佑自己这一方猴子猴孙。
“大王,沿途或许危难重重,大王切记要保重啊。”通臂老猿走了过来,紧紧的抓着猴王的手臂,他知道这沿途的不易,也明白大王的决心。猴王抬头,放眼看去,自己这七八百只小猴全都站在那里,一个个眼中流露的全是对他的不舍和眷恋。是啊,想这三百年来,猴群早已经习惯了在这位大王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戏耍打闹,可这大王突然要离开,猴群开始出现了隐隐的一丝恐慌,况且大王何时能回来也没人知道。
“好生看管洞府,待得我学道有成,自然回来。”猴王留下这一声叮嘱,便头也不回的驱这着一叶木筏,向着未知的世界依然而去。。。。。。
“好了,大王走的远了,只盼上天垂怜,不负大王决然之心才好。我们也回洞去吧。”通臂老猿看着猴王渐行渐远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中,无边的压抑涌上心头,但他知道,剩下的这满山的猴子,生活还得继续,生老病死也一样还是会延续下去。说完,老猿转身,带着猴群向水帘洞走去。
在猴王离开的几日后,猴群的生活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悠然安逸,猴子性情本就好动,所以自家大王远走他乡的忧愁并没有笼罩多久,看着满山戏耍打闹的小猴们,老猿欣慰的躺在了一块青石上:“或许这种安详的日子会伴着我度过这平淡的一生吧!”老猿这样想着,慢慢的闭上了眼睛,享受着和煦的微风吹拂早已花白的双鬓。时光也在这一片宁静而欢喜的气氛中度过,若不是这突然而至的利箭,刺穿了巡山小猴的胸膛,老猿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永远这么安逸下去。。。。。。
那是一个平淡的连云都无甚稀奇的早晨,老猿从水帘洞出来,吃过几个果子后,照旧躺在了大青石上,猴王走了有半年了,这半年来老猿每天都会躺在这儿,自从猴王走后,他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猴王似是把这一山的猴子猴孙交给他看管了。他躺在石头上都快要睡着了,却听到了猴群的一阵骚动,惊的这老猴子一骨碌翻身站起来,此时一个小猴急匆匆跑了过来。
“老猿爷爷,祸事了!祸。。。祸事了。。。”小猴边跑边喊,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喊着老猿。
“休得惊慌,有甚祸事?”
“老猿爷爷,我洞外巡山的猴兵,被一伙。。。被一伙体大身长的妖怪给打杀了!”小猴哆哆嗦嗦的说着,说完双眼瞳孔放大,显然是被吓惊了。
“什么?是哪里来的妖怪,辄敢无状!带我去。”说完,小猴带着老猿和这一山的猴子向着山外跑去。
到了地方,老猿放眼望去,只见一头身材巨魁的大妖站在那里,高有三丈,腰有十围,头上带着乌金的钢盔,身穿乌金甲,脚蹬乌金战靴,外罩灰色的战袍,手上一把大刀足有两丈长五尺宽,一身铠甲被太阳光映照的闪闪发亮,风吹袍舞,呼啦啦迎风作响,再配上那一副绿油油、长满钢毛、獠牙竖立的相貌,好家伙,只看这一眼就差点把老猿吓的退了回去。再看这大妖身后,足有五百小妖跟着,一个个都是铠甲披身,锋刀刃剑,至于这群小妖倒是张的什么模样的都有,什么豺狼虎豹成精,兔狐鼠狸炼妖的,估计都是刚刚化形,一个个兽头兽尾的呲着獠牙,站在这大妖身后嗷嗷的叫嚣着。大妖脚底下,却是刚刚被他们射杀的小猴,一只利箭直透猴子娇小的胸腔,从背后露出了大半截箭杆。老猿看着地上死透了的猴子,不由的火往上撞,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如果自己逃跑的话,那这满山的猴子猴孙都会溃逃,不用打也会溃不成军,到时候只能是死的更惨,况且,如果逃跑的话,自己有朝一日如何面对大王?想到这里,老猿起身立起,对着对面那头大妖叫到:“呔!我把你这天杀的兽怪,糟瘟的泼魔!你是哪方孽畜,竟敢犯我洞府?因何故打杀我洞中的孩儿?你且说个所以然来,若一言不合、慢得半拍,管教你挫骨扬灰,来得去不得!”
众猴看见自家小猴的尸体本就气氛难当,这会听到老猿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叫阵,瞬间被点燃了斗志,几百猴精吱吱喳喳的啸叫着,倒像是马上就要冲出来报仇,老猴一看便知道自己这士气算是点起来了,反倒是这伙来犯的精怪,正叫嚣着,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叫骂,显然一时没反映过来,许多靠后的小妖一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想想他们自从来到这花果山,在这七十二洞妖王中自来都是横着走路,到哪个洞府地界都是让对方不战而降,今天这是从那里蹦出来个老猴子?居然叫骂起来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在花果山其他妖王处喧战时,那对方妖王都会先看看他们这方大妖的实力,也是这头大妖修为着实了得,以至于其他妖王都是直接投降了,反正也是打不过,不如暂且降了,免遭杀身之祸。但是他们今天来的这水帘洞根本就没有修行的大妖,只有一群活了几百年勉强得了点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的老猴精而已。
这头大妖一眼便看出来,这洞府之中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角色,甚至连个能出来拼几下的精怪都没有,听完老猿的话后,那大妖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哈。”众猴一看这泼魔不怒反倒笑了,一个个更是怒气填膺,不住的喝问到:“你这泼魔笑什么笑!”
“哈哈,我是笑你这作死的猴子,哪来的这么大勇气居然就敢叫嚣?你听好了,我乃混世魔王,你这猴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来得去不得?哈哈,我看你当真不怕风大闪了舌根,今天你家老爷来,是看上了你这洞府,打算从今日起就搬进来住了,你赶忙将这一山猴儿带走,免得污了你家大王的眼。”
这老猿一听完,便钢镚镚的几乎咬碎了钢牙,这才知道对方原来是来强占自家洞府的,老猿挥着手中的木棍叫到:“小的们,给我打杀了这馕糠的夯货!”一声令下,当先的十来只气大的小猴便一股脑冲了出来,直奔着那混世魔王就冲去,谁知混世魔王却不慌不忙,只是轻轻抬起一只左手,向着这些冲来的小猴一挥,霎时间凄厉的大风呼啸着卷了过来,风中更是夹裹着云雾闪电,喀拉拉的电闪雷鸣,瞬间便把这几只小猴吞噬在风里,连一声叫喊都没传出来,众猴群被彻底吓傻了,但见那风吹过的地方,一切草木都被整齐划一的剥了一层,但过之处真是沙石乱起,铺天盖地。昏黄黄的就像是九幽的恶魔,咆哮着欲要吞噬这群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的生灵。那妖风吞没了几只冲出去的猴子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着猴群的方向暴肆,几个胆小的被吓得傻在原地的猴子,也被这大风活活的吞了进去。而这时,猴群心理的防线被彻底的击溃了,不知是那个小猴先喊了一句“逃啊!”瞬间整个猴群四散奔逃,这满山的猴儿本能的向着他们所知道的最安全的地方跑去,而这在他们心里最安全的地方,也正是那混世魔王索要的水帘洞。
老猿一边跑着一边寻思着对策,“这可如何是好?这泼魔是个修行了得的怪物,量我这一山的猴子猴孙,却无一个是修仙练道的,大王此时又不在山中,难不成这水帘洞真的要被他夺了去不成?不行,断不能就这般屈服。”
想到这,老猿大吼一声:“孩儿们听了!这泼魔欲要夺我府洞,若我们就这般只是逃遁,那这洞府福地,不时便要被他抢了去了,到那时,我等却是有家不能回,有山不能依了,届时,直落个丧家之犬,离海之鱼,不也是坐吃等死一样吗?”
说到这,老猿转头看了看身边的猴群,这些小猴似乎也从刚才的惊吓中清醒了过来,耳里听着老猿的话,想着自己这世代生活的水帘洞若是真的被抢去了,这一山猴子也是个死,况且,即便能苟活下来,离开这水帘洞又该去哪呢?花果山虽山头林立,但也有七十二洞妖王,却是个真真的山山有妖洞洞有怪,日后到那里只怕都是被他人整日里追着打杀。但这混世魔王的妖风,却是自己这些小猴崽子无论如何也抗争不了的,于是一个个只得一边跑一边悲切的难过。
“老爷,话是这么说,但这混世魔王又岂是我等能抗衡的?似这般却又如之奈何?”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