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瓦那约5英里(约8公里)远的地势起伏的乡村里,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兽角〃之袭 1月22日,祖鲁人趁夜色昏暗, 以有〃 兽角〃之称的新月队形包围一路英军,并突然发起攻击。然而英军安然无恙,他们的来复枪和炮火所构成的巨大威力,始终将祖鲁人控制在战线前沿。
  隐蔽在伊山瓦那山洼地里的祖鲁人,很快就掌握了躲避炮 弹的方法。当他们看到英国炮兵从加农炮后边退后准备开火时,他们就在洼地匍匐以避免被即将爆炸的炮弹所伤。祖鲁人在躲避最强烈的炮火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嗡声,就像一大群发怒的蜜蜂。最后,克特奇瓦约对士兵们始终只能躺在地上深感厌烦,命令他们站起来作战。祖鲁战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在离英军阵线大约120米处高喊战斗口号并发起冲锋,同英军展开了肉搏战。这一景象太可怕了……英国士兵惊惶失措地退回营地。祖鲁人追赶着他们,将其队形拦腰斩断。人数众多的祖鲁兵几乎包抄了每一名英国士兵,一些祖鲁兵甚至找不到可供杀戮的敌人。
  长矛上的英国人头颅 英军的抵抗徒劳却很英勇,双方士兵皆伤亡惨重。最后,祖鲁人的人数优势使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幸存下来的英国人想沿着伊山瓦那后面通往河流的小径逃跑,但早已包围了整座山的祖鲁人切断了逃亡路线,并把他们消灭得一个也不剩。祖鲁人最后取得辉煌胜利:打死打伤英军1600余人,己方伤亡3000人,缴获步枪1000多支、子弹50万发,并且收复了大片失地。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令人惊骇,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遭遇了军事上的奇耻大辱。祖鲁人的这次胜利,是非洲人民反对殖###义斗争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直到15年后,埃塞俄比亚人才超越了这一光荣……在阿杜瓦战役中把意大利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俄国人的野心:格奥克捷佩堡战役(1881)
The Russian Ambition: Geok Tepe
  对俄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自此之后,土库曼人在一个多世纪里再也没有获得过独立。从那时起,中亚便被划入了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俄国人的挑衅 占领格奥克捷佩堡是俄国征服中亚过程中的重要一战,它使俄国的疆界一直扩展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印度附近,表明俄国要称霸亚洲的野心。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不断地受到蒙古族人和土耳其人的进犯,直至16世纪,局势才开始有所扭转。在引进了西欧的先进武器和战略部署后,俄国步入帝国军事扩张进程。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俄国军队实力大增,并在19世纪中叶达到巅峰。俄国人具备足够自信去挑衅中亚的土耳其联邦……一个通往中国的古老丝绸之路上的国家。
  决战〃黑色沙漠〃 横亘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素有〃黑色沙漠〃之称。1873年,俄国开始入侵土库曼。
  1878年,战败的土库曼人撤退到这个沙漠,两支俄国军队也先后追击至此。
  由于受到酷暑、高烧和缺水的威胁,第一支俄国远征军放弃前进被迫折回;1879年,第二支远征军猛攻格奥克捷佩堡……土库曼人用泥土建造起来的要塞,但遇到了土库曼人的顽强反击,俄军不得不后退,来不及逃跑的俄国士兵统统被杀死。
  斯柯别列夫决心为此次失利复仇。斯柯别列夫毕业于俄国参谋学院,曾仔细研究过普鲁士人的作战战例;他久经沙场,并曾担任乌兹别克的地方长官。
  斯柯别列夫为此次复仇行动进行了长期而周密的部署。他首先命人修建了一条贯穿卡拉库姆沙漠的铁轨,以保证交通和补给线路的畅通,又专门配备了一架电报机,以便联络汽船横渡里海输送军队的给养物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880年8月,斯柯别列夫发动了对中亚地区的突袭。配合袭击格奥克捷佩堡的闪电战术,他仅率领1000名士兵,配备了少量大炮、机关枪和火箭。首次袭击以失败告终。斯柯列别夫意识到:要拿下这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全面包围。于是,他马上召集了12000名士兵和100挺机枪前来增援。
  土库曼人也采取了大胆的行动,塔科玛司令官亲自带队向俄国人和运送物资的马匹发动突然袭击。结果,所有的马匹均被缴获,其中包括斯柯别列夫本人的坐骑。
  死尸堆积的堡垒 1880年11月,斯柯别列夫率领8000名士兵发动全面进攻。经过仔细侦查,他推断这个城市饮用水是由附近一个叫仰吉卡拉的要塞供应的,只要占领这个要塞,那么攻克格奥克捷佩堡必将事半功倍。
  1881年1月4日黎明时分,俄军已向格奥克捷佩堡推进732米,并在那里设置了第一条战壕。到1月7日,在距离主体城墙365米处,俄军又开挖了第二条战壕。1月9日黄昏,一大群土库曼人从城里冲出来,迅速击败俄军,占领了第二条战壕。斯柯别列夫派出预备队,土库曼人的袭击开始减弱;俄军最终夺回了他们的战壕和大炮,双方都伤亡惨重。斯柯别列夫接着下令挖掘第三条战壕,对东边城墙的炮轰随之开始。
  1月16日,12000名土库曼武士在城里发动最后突围,一场残酷的战斗打响了。? 但俄军早已有所准备,他们用大炮加刺刀的冲锋迫使土库曼人撤回城里,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斯柯别列夫下令继续在城墙下挖掘坑道。
  1月23日晚,俄军志愿者携带炸药进入格奥克捷佩堡东城墙下挖出的坑道。翌日上午,斯柯别列夫下令发动全面攻势。从7点开始,俄军的加农炮开始了对南城墙的袭击。与此同时,装有两吨火药的炸药包在东城墙下被点燃。几百名抵抗者立刻被炸死。很多土库曼人开始以为这是地震,惊慌失措之余看到俄军从缺口处潮水般涌进城堡时才恍然大悟。英勇的土库曼人坚守阵地,用刺刀和入侵者的马刀拼死抗击。
  土库曼丧失独立 下午1时30分,南城墙被成功攻破。俄军三路纵队在城里会师,对土库曼人的最后据点…… 神山格奥克捷佩堡(这所城市即以这座山来命名)发起进攻。塔科玛司令官在试图引爆地雷炸退俄军失败后逃进沙漠,遗留下来的武士则被俄军的大炮活活炸死。斯柯别列夫将军率领龙骑兵和哥萨克兵长驱直入格奥克捷佩堡,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土库曼人在保卫战中死伤6500人,另有800人被俄国骑兵杀死;俄军伤亡1000人左右。随后俄军攻占了阿喀耳绿洲,土库曼的首府阿什哈巴德所在的阿喀耳地区被俄国占领。1881年5月,俄国宣布外里海地区为一个省,隶属于高加索总督区。对俄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自此之后,土库曼人在一个多世纪里再也没有获得过独立。也是从那时起,中亚被划入了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巨舰大炮的威力:对马海战(1905)
Power of Cannon: Tsushima
  日本戏剧性地击败俄国海军,意味着一股新生军事势力在亚洲的崛起。跟旧式的俄国军舰相比,日本现代化军舰速度惊人且装备精良。这意味着给了西方列强一个迫切的警示性暗号:它们的势力可能正日趋衰落!
  日本野心露峥嵘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为了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俄国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中国其后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并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此举引起日本的强烈不满,并利用从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迅速扩充军备。
  1900年,中国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国调动大批部队进驻满洲里,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宣称:〃如果满洲里归俄国所有,朝鲜也将无法保持独立。这关乎日本命运的存亡。〃1902年1月30日,日本和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对朝鲜形成联合保护关系,共同抗衡俄国在远东的势力,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占优势的利益〃。攻占满洲里 日俄两国之间的紧张状态在1904年2月达到顶点……日本袭击了俄国舰队在满洲里的主要海军基地亚瑟港。这是一场出人意料的袭击……事先没有任何开战前兆。俄舰队被日本鱼雷艇重创。
  与此同时,日军陆战部队在朝鲜北部登陆,并向鸭绿江进发,企图为海军提供地面支援;俄国部队则依靠跨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增援部队。俄军在军队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匆忙开战,轻率地向敌人的进犯进行即时反击,结果在鸭绿江战役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日军进一步向满洲里推进。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增援部队的到达,亚瑟港被围得水泄不通。俄军架在战壕后的大炮和机关枪向日军疯狂扫射,抵御日军一次次自杀式冲锋。日军始终无法攻入港口,但俄军也尝到了日军拼死冲锋的可怕威力。战争持续了一年之久后,俄军被迫在1905年1月投降。
  在满洲里其他地方,日俄双方伤亡已成千上万,却均没有取得决定性优势。即使1905年3月日本在奉天战役取得胜利后,俄国陆军仍拒绝从满洲里撤退。
  舰甲上的角逐 1904年10月,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海军上将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的指挥下起航,约半年后才能抵达满洲里参与对日战事。航行途中,日本鱼雷艇要发动袭击的谣言便四处散播。俄国装甲舰军心动摇、草木皆兵。
  俄国舰队兵分两路,分别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在印度洋重新会合,驶向法属印度###。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俄国舰队补给供应情况,断定俄国舰队将通过对马海峡直接前往位于西伯利亚的俄国港口海参崴。1905年5月20日,日本舰队进入备战状态。5天后,俄国舰队从台湾附近出发,26日到达上海附近,27日清晨进入对马海峡,钻进了日本舰队早已布置好的包围圈。
  俄国海军在当时世界海军排行榜上列第3位,从表面上来看,俄军舰队阵容强大:包括8艘战舰,8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等38艘战舰。然而,这支舰队存在极大的隐患:舰只新旧不一,编队航速低,水兵对于新式军舰上的设备还未熟悉;而且经过长途跋涉,士兵士气低落,充满了畏战情绪。
  反之,日本海军深受英国舰队影响,军舰全部依照英国最新的设计建造…… 在不影响军舰灵活性和速度的基础上,为大炮增加了防护钢板。他们拥有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60艘鱼雷艇,且士气旺盛,训练有素,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海战,进行了近乎疯狂的训练。
  效法纳尔逊的〃U〃形转弯 27日中午,日俄双方进行了试探性交火。俄国舰队在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的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率领下,以直线队形向前驶进。日本舰队像幽灵一样始终伴随着俄国舰队,给俄国官兵带来极大精神压力。11时30分,罗日捷斯特文斯基下令改变阵形,命令第一、第二分队加速行驶到另一个纵队前面,由于没有同时下令另一纵队减速,整个俄国舰队的阵形顿时混乱起来。
  下午1时30分,日、俄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至10海里(1海里合公里),俄军仍未来得及调整阵形。
  1时55分,东乡平八郎命令各舰全力出击。下午2时5分,日本舰队突然大转向,进行〃U〃形转弯,〃苏沃罗夫公爵号〃向日本舰队开火,2时11分,完成转向的日本舰队旗舰〃三笠舰〃发炮还击…… 对马海战正式打响。
  双方的作战显示,无论是从速度还是炮火的精准度上,俄军都远不如日军:日军发射的炮弹像雨点般落在俄军不堪一击的军舰上,2艘俄国战列舰和1艘驱逐舰在两小时内便被摧毁。
  战斗持续至夜幕降临,罗日捷斯特文斯基负伤,包括他的旗舰在内的3艘俄国战舰接连被击沉。群龙无首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企图撤退,但遭到日军小鱼雷艇的围剿,他们扔下大量水雷截断俄军的退路。最后,俄军主帅被俘,只有1艘俄国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在中立国被扣留,而日军仅损失1000人和3艘鱼雷艇。
  海军战术的灵魂 对马海战加速了日俄战争的结束。日俄双方于1905年9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诺从亚瑟港和满洲里撤军,朝鲜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此外,俄国还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把辽东半岛租借权转交给日本。但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其胜负结果要深远得多:俄国的失败打破了200年来西方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失利进一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同年,俄国爆发了革命。不久之后紧接着的另一场革命则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海战中接连取得的胜利膨胀了日本建立帝国的野心,日本随后便推行黩武政策,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俄战争还表明,现代化战争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没有哪一方能真正从中获得好处。英国和俄国的观察家从对马海战中得出的结论是:〃机动、快速、灵活〃才是海军战术的灵魂。
  于战斗;运动战也转为堑壕战。
  

堑壕战拉开序幕:马恩河第一次战役(1914)
A Trench Fight: First Battle of the Marne
  对于法国来说,马恩河会战是一次干净漂亮的战略性胜利,它导致了〃史蒂芬计划〃的彻底破产。马恩河会战结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从此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开启西部战场 由于受到来自巴黎的法国士兵的英勇抵抗,德军原本企图通过比利时开进法国的计划被迫中断。〃马恩河奇迹〃是西部战场僵持状态的开端,后来发展成可怕的堑壕战。
  20世纪初,德军成为其他军队竞相效仿的对象。因为它曾经在对抗奥地利和法国的色当会战中出尽风头,许多专家纷纷开始研究德国的军事制度。
  德军的强大力量来自于它的组织,所有成员都训练有素、作战机敏。作战准备是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多年来德国人在这方面费尽心机、刻苦钻研;所有最新研发出来的技术都将得到应用,包括用火车快速地把士兵或粮草运送到各个前线,兵工厂里不断地制造令军队威力更强大的新式武器等等。
  德军最大的弱点在于兵力不足。
  当面对西线及东线战事前景时,德国选择迅速行动来反抗法国,目的在于保护其工业发达的莱茵兰地区边境;然后将兵力集中到东部,以对付潜藏着更大威胁的俄罗斯。
  〃史蒂芬计划〃 德军总参谋部负责人阿尔弗烈德·冯·史蒂芬曾经有这么一个设想:火车悄悄地将骁勇善战的德国军队送往前线,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穿越比利时境内,避开法军防线,从北面进攻巴黎,并在法国东北部实现对法军的包围。史蒂芬死后,代替他位置的赫尔穆特·冯·毛奇延续了这一战略,并运用该战略在1870年…1871年的战役中大获全胜。
  因此,当战争爆发后,德国只花24小时便决定要在1914年8月1日进入卢森堡。12天后,几支德国军队渡过莱茵河,经由比利时向法国前线逼近。比利时人虽然奋勇抵抗,但最终还是被德军的火力优势所###。法国人此时尚认为这次进攻只是声东击西,但当毛奇用一次毁灭性的反击有效地阻挡了法军前进的步伐后,法军才意识到这是一股强大的阻挠力量。但是,为时已晚……德军很快便突袭了法国北部边境。
  德国对比利时的侵略违反了与英国之间的协定,于是,一支小型英国远征军被派遣援助比利时。但英军认为,此次远征既得不到多少来自法军的支援,又捞不到什么实际好处,于是便决定暂时撤退。德军据此认为英国的威胁已经消除,于是决定放弃〃史蒂芬计划〃,集中力量将法军逼往东南方。但德军右翼一经###,立即遭到了驻巴黎的法军的袭击。由于不了解这支军队,也不清楚自己的部队已经往南方前进了多少,毛奇显然缺乏继续控制形势的把握。此外,俄军的行动比预想中要快得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毛奇的计划。
  苦战 法军的巴黎部队司令员加列尼将军坚持认为,此时正是袭击德军的大好时机。他努力争取到上司圣约瑟·霞飞将军以及英军司令约翰·弗兰奇陆军元帅的支持,并在1914年9月5日拉开了马恩河第一次战役的帷幕。
  冯·克卢卡将军率领的德军在遇袭后停止前进,掉头迎击法军。此时,德军的队伍已被攻开了一个缺口,英国远征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德国人面临着开战以来的首次危机。由于担心英、法两军分别从中部和北部进行两面夹攻,德军选择从马恩河两岸撤退。
  德国士兵第一次###在英法两军的强大火力之下。当面对实力较弱的军队时,德国的进攻策略无疑可以取得成功,但当面对同样强大的军队时,德军便会陷入不可挽回的苦战中……这一噩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如影随形,并最终在牺牲几十万士兵后导致了德意志帝国的覆灭。
  〃马恩河奇迹〃 德军撤退至埃纳河,并在那儿挖起了战壕,建立新的防御据点。当盟军进一步逼近时,西线战事的前景渐渐变得明朗起来。
  盟军虽没能把德军从埃纳河驱离,但〃史蒂芬计划〃的功亏一篑却迫使德军中止了他们的前进。毛奇在吃晚饭时当众落泪,不得不通知德军撤退。毛奇在9月14日被解除指挥权,由埃力克·冯·法金汉接替。
  协约国军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国军却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法国人把这场战役称为〃马恩河奇迹〃,遗憾的是他们没能好好利用德军撤退的这一势头,将其成果扩大。防线已被勾勒出来,西部战场的堑壕战也开始成形,德军在别处寻找着突破口,其军事注意力开始转向北边的佛兰德斯。
   。。

大规模登陆战:加利波利之战(1915)
Large…scale Landings: Gallipoli
  加利波利半岛登陆战役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其战法运用、武器和兵种投入上,都具有了现代意义登陆作战的特色,被誉为〃最具现代意义萌芽的登陆作战〃。
  两栖袭击计划 一战中期,盟军和德军都在北海到瑞士的道路两旁大挖战壕、相互对峙,这致使双方在1915年里都鲜有机会突破战争的重围。军事策划人员越来越希望开辟新战场,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与一些大臣联合起来支持英国皇家海军向德国力量最薄弱的盟国…… 奥斯曼土耳其发动水陆两栖袭击的计划。
  英国皇家海军出发了。他们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了马尔马拉海,企图征服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如果能够成功歼灭土耳其的势力,俄国便能从南部边界运送部队前去支援对德作战。再加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中立国的参战,盟军与轴心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便将发生极大的改变。
  丘吉尔所支持的这一计划,其实施结果糟糕透顶,所以直到现在仍备受各方谴责,然而有时,某种失败是战术性而非战略性的,英国人犯了一个重大失误…… 他们严重低估了土耳其人及其作战技术!
  汉密尔顿的冒险 刚开始时,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2月19日,16艘英法战舰驶向达达尼尔海峡。盟军在海峡入口两旁炮轰土耳其军队长达一个月之久,最终在扫雷艇的带领下成功进驻达达尼尔海峡。然而,来自土耳其的威胁并未因此消除:3月18日,3艘盟军战舰被炸沉,另外3艘则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一次灾难彻底改变了盟军的策略,决定将舰队暂时撤退,并派出一支远征军登陆加利波利半岛,以保护海军安全地通过海峡。
  当时,盟军部队的组成包括英国人、法国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即著名的澳新军团)。这支总人数达万的军队由拉·汉密尔顿将军指挥。不幸的是,在准备装备和运送士兵的这一个月时间内,6万土耳其军队在德国将军里曼·冯·桑德斯指挥下,早已充分布置好了防御的据点,配备了大炮和机关枪。汉密尔顿深知此次行动的冒险性,因为他的士兵从未受过两栖进攻训练,对他们将要试图夺取的陆地也知之甚少,但是,###日,这一计划仍被付诸实施:盟军分别在半岛顶端的海丽丝好望角和半岛西边的Ari Burnu进行主攻;同时布置了两次辅助进攻作为牵制性行动。
  要命的茶水 远征军中弥漫着一股自信与轻率的情绪,士兵们盲目地相信海军的力量。但是,海军的大炮并没能压制住土耳其人的抵抗,英军最终被迫在大白天冒险登陆海丽丝好望角的5个海岸,并不幸地成为土耳其炮手们的绝佳靶子。但是,尽管水中带倒钩的铁丝网缠住了他们的腿,勇敢的英军士兵们仍奋勇前进,兰开夏燧发枪团第一营最终战胜了6支维多利亚十字军,第29师分队占领了一座名叫阿希巴巴的山头……如果他们乘胜追击,或许还能摧毁土耳其军的阵线,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军纪,他们竟然停下来喝茶!这使得土耳其人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占领高地,并用堑壕把滩头包围起来。
  困兽 在半岛的西面,澳新军团也未能按计划夺取登陆点,而是在后来被称为〃澳新联军湾〃的地方登陆。这里没有加巴土丘坚固的海岸防卫,于是他们迅速地爬上海滩的斜坡,直奔萨利贝尔高地。但他们极不走运:该地区的防御是由一名非常能干的军官负责指挥的,他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熟悉的凯末尔·阿塔土克将军……在领导了一系列光辉的战斗后,成功地当选土耳其共和国的开国总统。凯末尔当时恰好正在对部队进行反登陆训练,所以在澳新军团到达之前,他的部队便已占领了整座高地。他随即领导军队进行了强烈的反击,迫使澳新军团退回到海边,并造成对方约500人的伤亡。
  形势令人绝望,尽管汉密尔顿收到来自澳新军团的信息,告知〃(士兵们)士气极度低迷……如果明天部队还要面对这样的炮火袭击,很可能会以大败收场〃,他仍然毫不妥协:〃除了挖土把自己像鸵鸟一样地埋起来,暂时别无他法……现在你们就只管挖吧,挖呀挖,直到你们安全为止。〃
  然而,盟军其他部队所面临的战局也非常不利,丝毫不能帮助他们缓解目前的窘况,这令他们不得不在炽热的沙子和痢疾的折磨下度过了整整3个月。
  令人不快的插曲 直到此时,英国政府仍然不肯改变策略。约22000枚炸弹被送往加利波利,3支英国军团也于8月被派往前线增援。
  将领们计划着一场大规模突围。
  为了把半岛防御切成两半,他们把目标对准〃澳新联军湾〃上面的萨利贝尔高地。从8月6日到7日夜间,新来的军团在没有海军的帮助下自行于澳新军团北部的苏弗拉湾登陆。然而,由于不了解半岛的情况,新军团草率决定把向萨利贝尔发动主力进攻的任务留给澳新军团。海湾上面的高地崎岖不平,有一连串山脊和山洞,致使澳新军团在黑暗中极易迷失方向,最后不得不与土耳其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新来的部队则比较幸运,未在苏弗拉登陆过程中遇到太多的抵抗,但在初战告捷后等待下一次命令的过程中,土耳其人再次占领了高地。凯末尔发动了一连串的反击,把盟军逼回海边,并令其不得不扔下3万具尸体落荒而逃。
  10月,汉密尔顿被解除了指挥权。新将军上任之后,建议盟军全部撤出半岛。回到伦敦老家后,汉密尔顿和丘吉尔成为这次令人震惊的徒劳行动的代罪羔羊。事实上,假如有更雄厚的财力和更细致的战略部署,这次两栖登陆袭击计划便有可能顺利实施,盟军便有机会在欧洲东南部开辟新战场。因为在后来的战争中,这种战略被证明是完全可取的。
  

多点突破新战法:布鲁西洛夫攻势(1916)
Multipoint Breakthrough Tactic: The Brusilove Offensive
  布鲁西洛夫攻势大大减轻了法军在凡尔登受到的压力,挽救了意大利,同时宣告了德奥这两大君主制帝国覆灭的开始。布鲁西洛夫因创造了〃以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法而闻名于世,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名俄国〃名将〃。
  三国协议 在1904年…1905年的对日作战中,俄国遭遇到耻辱性的失败(见对马海战),并因此促成了一场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在沙皇被迫认可宪政的时候激化至顶点。随着俄国工业的蓬勃发展,其政府匆忙地采用最新式的武器来武装军队。1907年,俄国一方面与法国、英国结成了联盟,即三国协议,一方面招募了大约2500万人充实兵力。德国和奥匈联军密切关注着俄国军队的规模,但由于俄国的通讯相对落后,致使德国误以为俄国的军事动员速度也将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东欧爆发,俄国快速调动军队侵占了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令当时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仓促之中,毛奇紧急转移西线部队支援东部战事(因此导致马恩河第一次战役的挫败)。当时,负责指挥德军东部战事的是兴登堡和卢登多夫。
  俄军对奥匈联军的作战显然未见成效,且伤亡惨重。1915年,双方进入堑壕战阶段,俄军的损失超过100万士兵。同年年底,俄军从加利西亚和波兰撤退。俄军危在旦夕。直到1916年初,俄军状态才开始有所改善。法国和俄国随后决定于当年3月在那拉奇湖北面发动攻势,迫使德军感到巨大的压力,并在战事中以失败告终,伤亡惨重。
  四路俄军同时进攻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俄军的一名才华超群的司令……阿莱克西·布鲁西洛夫将军。布鲁西洛夫是一名贵族骑兵军官,曾指挥过第八军团。他的想象力加上对细节的关注,使他的指挥成为1915年俄军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916年,布鲁西洛夫将军受命全面指挥西南边境的军队后,决定放弃俄国传统的〃 人浪〃消耗战略,转而使用突袭和战术攻略。他建议沿着奥匈联军的前线发动进攻,并周详地计划了整个战略部署,其中包括发动4次全面进攻,当时, 他指挥的4支军队( 第7、第8、第9和第11军团)
  均参与其中。
  布鲁西洛夫密切关注西部战场的形势发展,并利用侦察机来获取最新信息。接着,他便在奥匈联军据点的方向挖掘进攻的战壕。对于这次行动来说,出其不意显得至关重要,这使得该计划成功地避过了敌军的耳目。当时的奥匈联军显然受到了麻痹,缺乏应战的准备。布鲁西洛夫拥有60万人的军队,多于奥匈联军的50万,但奥匈联军确信俄军并没有详细的进攻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