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的优惠措施,也只是对贫困人士有吸引力。
正因为李志高的试验田土地上待遇很好,对那些地主吸引力虽然不大,但其他佃户可是羡慕的不行,可惜他们没有田地可献,只能跑去卖劳力,于是纷纷都跑去李志高的底盘,就算不种地,哪怕当兵当工人也很不错。
这样一来,那些地主就慌了,于是纷纷转变成恶霸,靠打手强行看住那些佃户,不许他们随便跑路,而这些佃户往往有家有业,也很难只身逃亡,加上当时李志高实力有限,暂时断了继续招工的口子,于是这才暂时稳定住了局势。
可到了现在,李志高的领地上已经开办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招工需求旺盛,加上武装力量强大,因此许多附近的佃户都跑了,跑去李志高的底盘里当工人,别说没有地的佃户,就连那些有土地的中农富农,也为了逃避税负,纷纷抛弃田产,跑到李志高的底盘去讨生活。
之所以形成这种用工潮,主要是跟李志高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钢铁工业有关。
李志高之前虽然买了不少设备,但由于本地的人还没吃透这些技术,因此产能一直上不来,但随着好学的技术人员对技术越来越懂,随着工人越来越熟练,随着一座座高炉跟转炉的开工,本地的钢铁产量也是节节升高。
目前,李志高的钢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本地铁矿石以及小煤矿为原材料,以高炉跟纯氧顶吹转炉为主的钢铁体系,不过这些钢铁主要是民用,军用钢还是用电炉。
钢铁体系发展起来后,李志高又在附近发展小五金以及五小工业,也就是把技术资料给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民间资本,然后让这些民间资本依托自家的钢铁重工业基地,发展小五金工业。
除了发展小五金,其他小煤矿、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也大量开放给民间资本,鼓励民间办厂。
由于李志高这边的重工业体系越来越健全,原材料不缺,所以其他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用工缺口,缺人自然就要提高工人待遇,这样一来,工人待遇远远高于农民,这才是佃户以及其他少地农民来这里求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然,除了薪水更高外,在李志高的地盘上,其他方面的吸引力也很强,比如要是去工厂当工人,不但工厂包伙食,还能享受子女免费上学,享受减免的医疗服务等,这些待遇对以前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丝毫不比薪水的吸引力低。
过去,是因为李志高自己断了招人口子,别人没法子,才继续在原地呆着,现在李志高摆明了来者不拒,那还不可劲儿的跑?
这样一来,很多周围的地主就发现,自家土地上的佃户越来越少,都跑去李志高那里了,如果人都没有了,光有地皮有啥用?可这些地主又不敢强行派人抓人,因为李志高已经放话,不准这些地主随意约束自由人,否则就要进行惩罚!
开玩笑,李志高的军队最近剿匪十分凶狠,现在又实力大增,连洋人跟朝廷都怕了他,自己在他底盘讨生活,怎么敢不听话?
就这样,很多地主也想开了,干脆卖地皮给李志高,然后也去开工厂,或者直接加入李志高的农场联合会,类似连锁加盟形势的农场主。
所谓的农场联合会,主要是针对地主的,也就是说,地主加入这个联合会以后,就好比是加盟商,地皮还是地主的,地皮上种什么,怎么种,依然是地主说了算,到时候,如果土地上有收成了,那么工作的劳务农民会得到三成,联合会拿三成,加盟地主拿四成。
虽然地主拿的地租少了,但是加盟后,联合会可以给加盟地主以成本价提供各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幼苗,各种成本价的农药化肥,还能以低价租用各种农用机械,这样一来就会极大的增加产量,总起来说肯定只会比过去更好。
另外,在地主土地上干活的农民,也得由地主提前按月支付薪水,让他们衣食无忧,等土地有收成之后,再从干活农民的分成里扣,至于最低收成保障,这个地主跟农民都有,这部分由农场联合会总会负责。
也就是说,这其实还是大农场制度,或者大农业公司制度,只不过地主以土地作价加盟,种什么虽然是总会说了算,但产量如何却还是地主自己说了算。
如果地主上心点,多购买联合会提供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多留心农产品市场,多监管自家土地的农民,监督他们好好干活,让农民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去做,提高农民的生产率,那么土地上的收入只会比过去更多;但如果懒散,任由农民自己糊弄,那收入就会很低,只能吃保障,而如果连续三年吃保障,就会被踢出农场联合会,再也享受不到相关的加盟商待遇了,而一旦不是加盟商,最起码一个高产作物种子就买不到了。
李志高那些高产作物,都是后世弄来的杂交品种,只能是第一代能种,如果是丰收后留种,根本不行,因此也不怕别人偷去,因为那根本没用。
换句话说,控制了种子,李志高就等于控制了这里的农业,控制了农民跟地主,他们必须得听自己的,否则就不卖种子给他们,这点跟他控制了特效药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技术型垄断!
当然,这些主要是李志高底盘周围的人,更偏远一些的地方受影响还比较小,可在李志高的高产作物爆发产能之后,所有人都人心浮动了!
因为,1910年这一年的年景并不好,进入六月份之后,一开始是旱灾,然后八月份又连降暴雨来了涝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可那些农民一点保障都没有,过去有官府以及地主武装压制着,还敢怒不敢言,只能自己去当流民,但当李志高掌握了太平府,给穷人撑腰,不准地主武装随意约束佃户之后,农民的心气就高了。
就在知道李志高的土地制度后,那些没加入农场联合会的地主土地上,佃户都开始闹腾了,好一点的,是集体去地主家请愿,差一点的,直接就暴力抗争,至于那些地主团练,因为有李志高部队的警告,都不敢乱动,如果被强逼的狠了,干脆就跑路了,因为谁也不想当出头鸟,被李志高的民兵给枪毙!
要知道,李志高的主力部队还好,平时约束很严格,但李志高那些警察部队、党卫军部队以及许多民兵部队,可都是眼里不揉沙子,平时也最恨这些地主恶霸的团练武装,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镇压农民,那铁定是抓起来枪毙,这种事儿已经发生过多次,他们可不敢再次顶风作案。
换句话说,在太平府李志高控制的区域,不再允许地主招募团练武装,过去建的团练武装暂时不追究,但不准对任何本地农民动武,特别是对有身份证的农民更加不能乱动,动了,就得执行太平府的新法律,到时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点没商量余地。
就这样,所有的地主也看清了形势,纷纷加入农场联合会,也就是说,太平府至少在当涂县区域,所有的地主几乎都加入了农场联合会,受联合会的制约跟指导,可以预见的是,因为有了高产作物,如果第二年的粮食产量能有实验村的产量,哪怕只有一半,就算地租少了,但地主们过的也能比过去好。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农场联合会也是采取自治选举的原则,李志高只是提供高产作物种子以及农药化肥跟各种农业设备,具体分配却由农场联合会的会员联合决定。
具体说来,地主加盟之后,你本身就成了会员,不但享受会员待遇,也可以参与只能会员参加的农场联合会议,会议上可以选举会长,也可以选举其他干部,甚至自己去竞选。
农场联合会的会议定期举行,会长以及联合会的干部也定期选举,选上的干部呢,有分配物资以及审查联合会会员的权力,这样一来,增加了大家参政的热情,上传下达更快,一些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保证让大多数人满意。不过呢,跟军队一样,农场联合会的会员就罢了,但要当会长,必须先成为光荣党党员,只有光荣党的党员,才能被选举为会长,而会长的权力是最大的。
这一点,农场联合会跟农村保障联合会在某种情况是一样的,首脑都必须是党员,只不过农村保障会的会长更像是村支书,规模小一点,但权力更多;而农场联合会的会长更像是农业公司的执行总裁,权力可能不如农村保障会的会长,但规模更大,不局限在一个村。两者其实不冲突,也可以一人兼任。
除了这些让陶成章自己也发蒙的各种农业政策,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陶成章看到十分心惊,因为马鞍山附近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据说光施工队的工人就超过十万人,这十万多工人每天都在用各种机械跟新材料卖力的修铁路,修公路,修房子……总之,看这个架势,马鞍山附近正在快速兴建起一座新城市!
根据周正斌的陈述,新的城市以后就叫新太平市,这个新城市里,学校医院还有市政大楼等建筑,会建设在娃娃塘附近,而那个娃娃塘,现在已经被李志高正式命名为雨山湖。也就是说,根据规划,雨山湖区以后就是新城市的市政中心,属于居民区与商业区,而马鞍山附近,则是重工业区与军事管制区,即将完工的马鞍山港,则是未来的物流港口区。
整体的城市规划,是李志高在后世找人设计的,具体建设方面,工程师还是那些美国工程师,他们搞工程建设还是很有一手的,而具体施工人员,则是雇佣的闲散劳动力,那十万人的规模,就是这个了。
十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好在李志高现在啥都不缺,就是不缺钱,不缺钱,工人就不缺,实际上当建筑工人的收入不差。每个建筑工每月最少有五元银元卷,等于五块墨西哥鹰洋,这收入可以比拟此时的新军普通士兵了,而一个壮劳力,哪怕是当最普通的建筑工人,每月的收入在此时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五口。
可以说,光给这些人开薪水,每月支出就要达到八十万元,还不算其他建设耗费,好在李志高现在不缺钱,这才能玩这么大手笔的建筑队!
人手跟钱财不缺,而像钢筋水泥之类的东西,马鞍山的钢铁厂水泥厂等已经可以自产,虽然质量不如后世的,但搞建设还是可以的;而沥青等物,也是使用本地炼焦工厂的煤焦沥青,虽然质量差点,但铺路足够了;其他的像红砖、砂石等物,也是本地自产,但这些厂子一般都是把技术给民间资本,让他们搞民营,只有工程机械是从现代进口的。
只是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建筑行为,就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刺激了大量消费,并带动了许多民营企业,顺便还收获了人心,可以说一举多得。唯一的不好,就是花钱有点多,但李志高有那些卖药以及卖各种不锈钢产品,各种手表,各种日化用品的收入,完全可以撑得住,更不用说还有太平府本地的各种税收。
实际上,李志高现在的收入已经是多元化,不仅仅是靠从现代倒腾轻工业品了,他靠后世的设备机器,在本地开设的许多工厂,也已经开始发力,但他自己主要是建设重工业,比如钢铁厂,发电厂,化工厂等,其他轻工业,他是以技术以及设备入股的形势,放开让民营资本进入,主要是一种扶持状态。
到目前为止,李志高在辖地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其中技术加设备参股的工厂,就有水泥厂、机械厂、肥皂厂、火柴厂、卷烟厂、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面粉厂、味精厂等等等等新式工厂,除了这些工厂,也大力鼓励服务业,像餐饮业、酒店业、理发美容等行业也都大力支持、甚至连**澡堂等娱乐行业也进行了正规化管理,但像大烟馆、赌场等地却一律取缔。可以说,太平府每天都有新工厂或者新公司在开办,工业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节节攀高,只从这里看,就是一片生机勃勃。
总之,陶成章在这里连续考察了十天,可以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看的地方也都看了,虽然其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总起来说,还是一个让他十分满意的地方,觉得这才是未来中国要走的方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跟李志高合作的信念。
而就在这时,多日不见的李志高终于出现了,双方见面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开始了最直接的合作会谈,并很快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方案。
——————
这几章个人觉得描写略显草率,不过这是为了加快进度,才把之前写的很多章节删掉,合并成这几章,算作一个简单交代。因为问过几个人,他们都反应如果继续细写,反而会觉得没意思,因此这里只要描述一个大概就好,不必深究。
第八十九章 合作共识
李志高跟陶成章都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因此他们见面后没多少寒暄,直接就进入主题,也就是谈今后如何合作。
虽然都有诚意合作,但一开始两人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
在李志高看来,光复会主要是有许多知识分子型的成员,对搞教育很有一手,因此希望光复会的人只在宣传、教育等政府部门工作,为自己正在大力发展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其次,因为光复会发展时间长,在各地都有情报网,而且跟其他反清组织,特别是各个部队里的革命志士都有联系,比如在新军里很有势力的共进会等,因此希望以后在情报方面,光复会能跟自己的安全局能够实现共享。
其三,因为光复会目前是被清廷取缔的组织,希望光复会成员可以跟尹锐志一样,以光复会会员的身份加入光荣党,以光荣党的名义行事。
而陶成章的要求则是,光复会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党派在太平府参政议政,光复会的会员不止是要参加教育领域,还得让光复会的会员自由的加入李志高的军队以及其他行政部门任事,比如财政、民事等。
情报共享这个倒是可以,但既然情报共享,也得让光复会的成员加入安全局,也分享安全局的情报。
第三,光复会会员不能在拥有光复会会员身份的同时,还同时加入光荣党,也就是说,不承认双重党员,以前以光复会会员身份加入光荣党的人(主要指尹锐志)既往不咎,但对方必须重新选择一方,选择一党之后,另外一党就得退出。
很明显,两者最大的分歧就是两点,第一就是对军队以及政府部门权力的争夺,第二点就是是否承认双重党员身份的问题。
很显然,陶成章的这些要求,李志高是不可能接受的,但到了李志高这个地步,也不会为这点事儿着恼。毕竟这就好比是做买卖,一方漫天要价,另外一方就得就地还钱,如果因为对方提出的条件高就直接翻脸,那就说明没有谈判的诚意。同样的,如果对方一这么狮子大开口,自己就立刻乐滋滋的答应,想着以后再慢慢来,那就是不是有诚意,而是脑残了。
所谓的谈判,有时候一开始的狮子大开口,本身就是双重测试,如果你软下来,那对方就会得寸进尺,如果你够理智,够硬气,那双方就开始谈点实在的。
果然,在李志高明确拒绝之后,双方就开始重新摆实力,说道理,不过因为李志高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述说的一方主要是陶成章。
陶成章的说法是,他们光复会并非争权夺利,之所以要以独立党派的身份参政议政,也是为了防止独裁与**,让政府更好的运行,并且从现在就建立制度,以后就会少很多麻烦。说白了,陶成章希望建立多党制,而不是一党*专*政,反正就算他们光复会这么做了,也不会动摇李志高的地位,也就是说,以后首脑还是给李志高。
可惜,李志高如今已经不是当初了,他不会被陶成章这套忽悠住,什么首脑还是自己,什么多党制是为了限制**,那都是扯淡!李志高很清楚,自己最大的依仗,除了来回穿越,能获得大量后世物资支持外,另外一个就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的光荣党。
如果说戒指是自己的物质保障的话,那么光荣党就是自己的人力资源保障。
如果光有物资没有人力资源保障,那只能当运输大队长,弄来的东西迟早都是别人的。
就好比自己目前的情况,如果不是他有一支忠心耿耿威力不俗的军队,掌握着太平府的政权,别说跟光复会合作,那些列强,清廷等势力早就扑过来吃干抹净了。
看看清政府,当初也是花大力气搞新军,结果呢,历史上埋葬清政府的,也就是他自己辛辛苦苦拉扯起来的新军!
总之,党指挥枪,一党*专*政这一套,李志高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他来这里不是玩崇高的,他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小命跟利益,其次才能谈民族谈国家,这是他骨子里带着的草根小市民思维,轻易改不了的。在他看来,他打下的江山,就得自己坐,不能让别人插手,其他的无所谓,至少军队是属于他的核心利益,绝对不能让外人染指。
虽然分歧比较大,不过经过妥协,最后大家还是继续搞起了合作。
双方妥协后的合作方案是:
一,双方互不承认双重党员身份,可以让光复会以独立党派的身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会议里以在野党的身份参政议政。
二,李志高自己的军队只能是李志高领导的光荣党指挥,光复会成员不准以光复会会员身份参加军队,已经参加军队的光复会会员,要么自动退出,要么脱离光复会,否则被查处之后,会被强行开除清退。
三,双方会展开情报合作,光复会成员会给李志高的光荣党联络其他革命志士,并争取在近期举行一个各反清党派的联合会议,让光荣党早日跟其他党派取得联系,至于安全局,会对光复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报共享,但某些关键情报不会开放。
四,允许光复会在太平府独立办报,但会成立一个新闻审查处,所有的报纸必须先经过新闻审查处审查合格后,才能向外发布。新闻审查处的审查委员会成员是三名,其中一名光荣党成员,一名光复会成员,一名无党派人士。原则上,新闻审查处实行的是一票否决权,只要有一方否决,新闻报纸就不准发行,必须回去重改,只有三人共同同意,才准许发行。至于新闻审查处的委员会成员,实行的是推举任命制,也就是其他人自己推出人选,再由李志高亲自任命。
这四条,就是所谓的《合作四共识》,是光荣党与光复会合作的基础,并且这个共识,也是光荣党以后跟其他党派合作的基础。
从这里不难看出,李志高弄的这一套,就是后世红党弄的那套政治协商制度,根本是,这个政协以后只是个皮,也会给点小权利,真正的权力,还得是最高党委会,更确切的说,是最高军事委员会。
比如李志高现在,他的身份虽然很多,但真正有权力的身份,就是光荣党最高党委会主席,加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其中,最高党委会主席是光荣党的最高首领,是党首,而不是政府职称;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也不是清朝的军队正式职称,是民团,或者说是他私人武装部队里的最高首脑。
只要李志高掌握军队,掌握警察、安全局等暴力机关,那么放开教育、医疗、媒体监督等方面的权力,就不算什么。
当然,为了防微杜渐,从一开始就尽量减少**,在即将成立的政府部门检察院之外,他还会在党的内部成立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简称中*纪*委,实行党内监督,并且中*纪*委跟安全局一样,都是直接对自己负责,实行独立运作,不受任何其他部门掣肘。而在军队中,则直接由军事委员会的军事纪律监察局负责,实行的是更严格的纪律监察。
简单的说,检察院,中纪委等都是监察政府部门的机构,被查出来一般就是坐牢,最高就是无期徒刑。而军队里一旦发现**,实行的是军事法庭审判,贪污过100两直接就是枪毙!低于100两,则不管贪污多少,都是无期徒刑!没有有期徒刑这一说,而且贪污军官的家属,往后三代都不准进入军队,实行的是严刑峻法!
总之,双方谈妥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合作。
陶成章很兴奋,并没搞清楚李志高的险恶用心,反而觉得李志高是真有诚意的民煮人士,要不然不会放开这么多权力,因此他连续给光复会拍电报,让其他光复会成员赶过来,为即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因为按照双方达成的共识,以后的太平府新政府的各项法规政策,甚至各个政府部门职能之类的情况,都会在政治协商会议里谈妥,会议结束之后,就按照会议协商的章程来,这明显就是要建立政权的迹象。
换句话说,在陶成章看来,政治协商会议应该就是类似国外议会那种立法机构,如果让光复会成员早点参加这个立法会议,就能提前站好位子,争取更多席位,以后再办事儿就好办了。同时,陶成章还很大度,他不但通知了自家的光复会,其他共进会、同盟会等会党,他也有通知,表现的是一派大公无私,想的就是搞个多党联合会议,却根本不知道,这个政治协商会议就是李志高糊弄外人的,就跟清廷搞的那个地方自治一样,只会放开像医疗、教育、卫生等部门,其他财政、宣传、警察等部门,是绝对不会放手的,而在法律等方面,也肯定会优先优待自家人。
总而言之,有后世红党前辈的模板在前,枪杆子在后,李志高一点都不担心权力分散,甚至连新政府的首脑是谁他也不在乎,毕竟政府首脑是可以轮流选举的,但党主席以及军事委员长,却是他自己说了算,很明显是终身制滴。
就在大家忙着搞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正式的地方政府的时候,一个意外却打断了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进城,而这个意外,就是清廷的异动!
简单点说,大兵压境了!
第八十九章 这不科学啊!(求首订!)
ps: ; ;历经磨难,终于要上架了,啥也不说,大家一定要捧捧场,起码给个首订啊,老庄在这里含泪拜谢了!
“这不科学啊!”
看着墙上巨幅地图上的两个红色箭头,李志高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两个红色箭头来源有两个,一个来自南京,一个来自安庆,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两股兵力,而尖头所指的地方,就是太平府。从这个图就能看出来,这两股兵马就是冲着太平府而去的。
实话说,被清兵围剿,李志高早有预料,甚至觉得这个围剿来的太晚了些,但这次围剿不但时间很晚,而且还很诡异,这就让他很奇怪了。
现在是李志高特意召集的作战会议室,在这个会议室里的,都是李志高一方的真正高层,包括有刘润生,程永和,郑云,孙顺,周大强,周正斌,赵长天,美国人斯科特,以及特别加入进来的陶成章,却没有知府王永霓。
这其中,刘润生,郑云,孙顺,周大强这些人不用说了,一直是李志高起家时候就跟着的铁杆,那个只有23岁的赵长天,则是太平军校军事参谋科的第一名,对军事参谋方面很有一套,多次模拟推演比赛中都是最终的胜利者,是李志高很看重的年轻人,属于重点栽培的那种,所以才让他来参加会议。
至于美国人斯科特,他原本是马文的下属,不过马文一早就去了美国,为李志高办理各种事情。比如申请各种专利、开办贸易公司以及购买军舰,招纳人才等等。反正是不在这边,而斯科特呢。就是马文在这边的代理人,他的存在,就是替马文管理好其他美国教官,让那些人别生乱子,顺便也是防备某些人
这个某些人,主要针对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李华德以及他背后的“英国势力”。
原本,李志高最先接触的就是马文以及马文带来的美国人,李志高怎么想先不说。至少马文看来,李志高是他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所结交的神奇的朋友,甚至马文还充满了幻想,觉得以后俩人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他自己呢,则希望像以前某个叫华尔的美国人一样,当上中国的将军,甚至是更高的地位!
实际上,马文的背后一直有美国人的支持,但这些美国人并不是美国政府。只是一些美国商团。
这些美国商团说实话,实力并不算高,跟所谓的美国银行家根本没法比,他们大多数只是一些跟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商人而已。而此时在中国。美国的贸易商一直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因此他们才比较抱团。
之前,他们通过马文支持李志高。一开始只是为了获取李志高那些稀罕的货物,并也因为这些东西而大发横财。但后来随着李志高实力越来越强之后,这些美国商团就开始不安分了。因为他们也发现了新的机遇,就好像当年的吕不韦一样,觉得李志高是奇货可居,决定扶持他当代理人,放长线钓大鱼,维护美国人的利益,最差也能继续获取廉价的贸易品。
可后来又忽然出现了一个英国人李华德,开始跟李志高联系密切起来,这就不得不引起马文等人的警惕。
李华德作为英国人,外人很少知道他跟李志高之间真正的关系,只以为李华德是个好运的,因为勾搭上李志高而重新崛起的英国商人,而他的英国人身份,自然也就被外人认为是代表了英国人的利益。
事实上,英国领事在跟李志高接触过后,的确去找过李华德,要他密切监视李志高,把李志高的消息传给他,除了要注意李志高的军事力量外,还要特别是注意那些让人眼馋的技术,但却不知道,这边英国领事刚找过他,他那头就一五一十跟李志高说了。
因为李华德很清楚,英国领事救不了他的命,而李志高却可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志高的实力越来越大,有钱有兵有地盘,已经有问鼎中国最高宝座的实力,并且还有很多赚钱的手段,这让李华德的野心也跟着越来越大。相比而言,做一个中国未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