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按照训练计划来训练,李志高还专门给特战部队加强了伙食,也就是顿顿有肉,每人每顿饭还都有两个鸡蛋,蔬菜更是天天换花样,主食则是馒头管够,总之是要提高食物热量,维持他们的高强度训练。
为了让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加上培养跟他们的关系,李志高也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全程参与训练,跟士兵们一起摸爬滚打的训练,一点也不马虎。
也就是说,李志高现在把全副精神都扑在训练特种作战连上,其他一切事情都是次要的。
如此这般深入基层起早贪黑的练了半个月,整个特种作战连虽然战术动作还很生涩,但至少已经基本掌握了新装备的用法,战斗力还不好说,但至少不会抓瞎,有了一定头绪。
剩下的,就是继续加强磨合训练,把武器用好,把战术动作练熟,以求打的更准,行动更快,不过这就需要时间去耗,以及拿子弹炮弹去喂了,急不来。
实际训练过程中,李志高发现当初买的装备还是缺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近距离班级火力支援不足,为了弥补这种火力空缺,训练期间李志高又回了几次现代社会,除了找哈里森买了一部分训练弹回去做训练用外,还多买了五千枚训练用手榴弹以及一千枚高爆手榴弹。
没错,李志高就是要把手榴弹也配上,这些手榴弹专门配给两个突击作战排,玩炮的火力支援排不用。
不过手榴弹毕竟有一定危险,所以平时都用训练手榴弹去训练,真正战斗的时候再根据情况需要发真正的高爆手榴弹,要不然一下子就用真家伙训练,以这些人的水平来看只能是悲剧不断。
虽然手榴弹有危险,但这毕竟是近距离最好的火力支援武器,所以是必须配备的,绝对不能少。李志高的计划是,作战的时候,两个排一百人,每人发五枚手榴弹,这样就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火力支援。
这样一来,三十米之内用手榴弹,三十米到有四百米之间有mgl-140枪榴弹发射器,至于四百米之外,五千米之内是迫击炮,五千米到八千米范围内则是用63式107毫米火箭炮,从而就形成一个由远到近的连续火力输出,当然,在三百米开外,各种火力是可以根据需要重叠的,以求增加火力密度。
这样的火力,再加上普遍装备的akm跟m1911手枪,班排连级的火力方面,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有些过剩了。
不过,过剩总好过不足,这些士兵是李志高好亲自不容易训练出来的,每一个都很宝贵,而且训练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感情,他可舍不得轻易耗费掉。
当然,身为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李志高还有太多事情要忙,不可能把一天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训练士兵上,因此实际上他跟士兵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的时间,只有半天,也就是一上午。就是这半天,他也主要是以老师跟教官的身份在讲解与训话,实际下场操练的情况并不多。
至于下午么,他就照例让他们自习,不对,是把训练任务交给三个排长,让他们各自进行训练,李志高则要去偷个懒,不对,是有其他重要事情要处理。
这个其他重要事情倒也挺多,比如他要抽时间继续在两个世界来货倒腾物资,抽时间视察其他士兵的训练情况,抽时间看看钢筋水泥的工事建设的如何等等,抽时间过问一下庄子里的佃户用机器耕种的情况如何,抽时间跟太平府的知府大人重新建立稳定而隐秘的联系渠道,抽时间给已经搬过来住的刘润生老娘看看病情恢复的如何,抽时间让感恩戴德的刘润生赶紧找到肯过来教导士兵文化课的老师夫子等等等等……
总之,整个基地跟训练营的方方面面都要他过问,都要他亲力亲为,一点也不省心,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创业维艰这个词的含义,更加意识到手下缺人的紧迫。
就在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训练中,一件事打断了李志高原本的计划,那就是长期失踪不见的马文居然回来了,而且还给李志高带来了一个小惊喜。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二章 马文的野望?
马文这次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还带了一大票人跟一大批物资,至于这些人跟物资的性质嘛……
“哦,我的朋友,真高兴你还是这么开朗健康!”依然是神采飞扬的马文跟李志高拥抱过后,就笑着道,“请原谅我这么长时间没跟你联系,不过这都是有原因的……啊,不多说了,快来看,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说完,马文就指了指门外一辆辆马车以及马车上不断下来的白人中青年:“看到了么,那些人,都是我从各地租界给你找来的军事人员,他们很多都参军当过兵,有一半人都是佛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都是军事技能过硬的军事人员!有了这些人当咱们这支部队的基层军官,部队作战力立刻就能大大增强!而除此之外,我还购买了一大批的军火,包括五千支我们美国产的0。30口径m1903式步枪,六挺马克沁机枪,还有四门法国1897式75毫米速射炮,子弹炮弹也有不少,足够一场小规模战役了,怎么样,够可以吧?”
“这,这……”看到那些不断从马车上卸下军事物资的白人青年,李志高愣了愣,好一会儿才道,“马文,你去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弄这些?”
“那当然。”马文点点头,“武器还好说,找找人就能买到,之所以花时间,主要是那些会说点中国话的退役军事人员不好找。而且,其他人我不放心,所以只找的美国人。你看,我找的这批人,都有过硬的军事技术,而且在中国多年,说一些简单中国话没问题,有他们的加入,绝对可以组建出一个真正的加强步兵团,有了他们,对付本地巡防营,那绝对是轻松自在。”
“嗯,马文,真难为你了。”看着兴高采烈的马文,李志高摇摇头,“不过,你买这么多武器回来干嘛?这得花多少钱?咱们只有一千人,可用不了这么许多!而且那么多美**官过来,我这也盛不下他们啊。”
“呵呵。”马文眨眨眼,笑了笑,“李,我的朋友,你骗不了我,我早就看出来你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你绝对不会只甘心当一个商人,所以这批军火跟军事人员一定是你想要的,你肯定会都买下来,对吗?”
“是我们。”李志高也跟着笑了笑,“别忘了,你也是精品百货公司的股东,养这支部队你也有一份。”
“对对,是我们!”马文更加的眉开眼笑,“总之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继续招兵买马,然后想个办法把那个竟敢抢我们东西的巡防营给消灭了,从此以后,这地方就是我们的底盘,往后咱们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别的,都不会再有人敢找麻烦了!哦,想一想那时候的情况,我们不但拥有了一支自己的军队,还变相的拥有了一个中国的城市,那何止是发财,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混个将军或者总督当当呢,你说是不是,我亲爱的李。”
听到马文这么说,李志高倒是另眼相看了,没想到这个马文还有这种野心,难道他也想跟当年那个华尔一样,搞个洋枪队,进入中**队里么?
“怎么这样看着我?”马文笑眯眯的看向李志高,“怎么,你以为我在乱说么?不不不,李,我身为一个白人,虽然是不奢望当你们的总督,但你可以啊!”
“我可以?”
“当然!”马文张开双手,深情的道,“李,相信我,我有预感,你们这个国家此刻正坐在火药桶上,马上就要被点燃,你们即将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而我们只要抓准时机,一定会在这个大时代中有一番大作为的,到时候以你的能力,什么总督将军的,也未尝不是没机会。”
听到这,李志高隐约有点明白了,这个马文看来心思不简单,他这是在下投资,找自己当代理人啊!就不知道他背后有没有美国官方的影子,至少美国在华领事方面肯定给了他一定帮助。
嗯,这不是没可能,要知道马文离开的时间太长了,一回来就弄来这么多武器外加那些会中国话的军事人员,中间肯定有什么变故。
武器就罢了,虽然里面有不少美国货,比如那个别号春田步枪的m1903,但这些东西有钱就行,还不算什么,可会中国话的退役军事人员是那么好找的?还有一半人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好吧,就算是美国目前还没有多强大的陆军,用不了那许多军事院校人才,就算佛吉尼亚军事学院其实目前也上不了多大台面,可也不至于这么不值钱吧?随随便便就过来当一个民团的教官?你以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烂大街的洋外教呢?
不过不管马文怎么弄到的这些人跟东西,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至少现在彼此的目标一致,而且马文也的确对自己很有帮助,所以,暂时就先这样吧。
至于以后会如何,那就只能走着瞧了,李志高相信,以目前这种情况看,马文就算再有什么别的心思,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伤害,而马文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这支部队。
毕竟,这里是中国!这支军队的主体,是中国人!
马文的到来,特别是那些武器装备,无疑是给整个部队打了一支兴奋剂,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
所有的部队,除了李志高挑选出的那三个排,所有人,包括那些后勤兵也全都换上了恩菲尔德步枪,排级的基层军官也全换上了马文带来的那些美国人,原先的华人排长自动成为副排长,充当他们的副手。
另外,马文还让剩下的美国人组建了重机枪组跟火炮组,也就是说,使用马克沁机枪跟1897速射炮的主要都是美国人。
这倒不是马文有偏见跟私心,实在是马克沁机枪跟1897速射炮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没受过专业训练的还真不好操纵这两种武器,比用迫击炮跟火箭炮都难,所以主要的操纵者暂时只能用那些有技术的美国人。不过华人士兵也可以跟着在旁边学,但这些学习机枪跟火炮射击的华人,也要充当搬运子弹炮弹的后勤辎重兵角色。
按照马文的意思,等这些华人士兵学会了操纵机枪跟火炮,手头也宽裕了之后,还要再继续买进这种武器。
从这里看得出来,马文对先进武器的敏感度很高,毕竟1897速射炮就算了,各国都很重视,可马克沁机枪这种东西就不同了。如今世界上除了德国的军队,都没有普遍装备这种机枪的,原因就是因为价格太贵,射速太快,各**队都觉得不划算,哪怕马克沁机枪早就证明了他的优越性,只有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才能真正意识到机枪的重要性。
对此,李志高表面上都是全部答应,一副放权给马文的样子,但暗地里,他却把队伍原先的班排长都找个时间挨个谈了话,无非就是告诉他们,队伍还是咱们的,让他们看好自己的人,至于这些洋人,毕竟还得用着他们,先暂时让他们当头就是了。
对李志高这一番秘密交心,所有人都很满意,毕竟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好吃好喝好住的休养生息,所有人都对这个新团体感到满意,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个团体的核心,或者说主人李志高有一种由衷的感激。
这种感激除了李志高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志高是个跟他们一样的华人!
别小看这一点,华人这个身份是很重要的,是一种基本的认同感,如果换了个洋人对他们这么好吃好喝的供奉着,他们可能连感激都没有,反而会觉得洋人是无事献殷勤,想从他们身上拿什么好处。
总之,种族的差异以及长期以来被洋人欺辱的历史,让他们从心底里惧怕洋人的同时,也根本不信洋人,但反而对那些留过洋的华人倍感崇敬,觉得他们才是希望所在,倒是很奇怪但也很正常的一种心思。
不管怎么样,在马文带来大量武器跟军事教导人员后,整个部队的装备立刻就上了一个档次,随之而来的就是部队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安全感的提升。
以目前这种情况,就算李志高没提前买那些现代军火,靠这些马文带来的武器跟美国教官,要灭一个巡防营应该也不难吧?至少李志高是这么想的,马文估计也是这么想。
但是李志高并不后悔他花大价钱从现代买军火,毕竟之前他并不知道马文会买军火这件事,而且不管是否有这些近代军火,弄一批现代武器装备的特殊作战部队当个杀手锏,多一层保险也总不会有坏处。
事实上,后来李志高就很庆幸自己买了这批现代军火,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第四十三章 部队新风
马文的归来,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很快又有一个更好的消息,那就是刘润生从城里重金招募的老师也很快过来了。
这批老师一共是十个人,年龄都比较年轻,年龄最小的才二十四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四十一岁,都是家境贫寒的那种。
想一下也是,也只有这个年龄段,并且家境贫寒的人,此时才肯为每月二十个大洋的薪水来这边教导私人民团里的大头兵。
十个老师过来后,并没有立刻给士兵们上课,而是先当起了学生,教导他们的老师则是李志高,学习的内容么,则是号称汉语学习的大杀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威力就不多说了,有了这个东西,汉字的学习速度不但能迅速提高,而且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好的一门基础拼音,至少李志高是这么认为的,反正他就是汉语拼音的忠实拥护者,因为这个他最熟悉。
对于汉语拼音,早就熟透的李志高教导起来还是没什么压力的,再加上还有他从现代社会弄来的一批经过处理过的,特别是经过繁体化的汉语拼音学习教材,让这些年轻的,早已经有大量汉语词汇量功底的年轻老师学习汉语拼音,那简直就是一日千里。
不过五天,十名老师就已经全部出徒,完全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用法,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学以致用,把这些东西回过头来教导给部队中的士兵们。
士兵的文化课学习,按照规定是强制学习,所有人都必须参加,不参加就赶走!
给士兵的课本教材,同样都是经过处理过的后世小学生教材,其他黑板粉笔还有作业本、铅笔、铅笔刀、橡皮擦什么的,也都是李志高从现代社会弄来的,学习工具十分充足。教室就更好办了,弄几个板房当教室,再合适不过,反正李志高当初那批板房材料是足够容纳五千人的,现在只有一千多人,多几个教室绰绰有余。
不说别的,光这些学习教材跟学习工具,就让那十个年轻的老师惊叹不已,直说太奢侈,说这些东西很多连城里的学校也没有。
虽然要强制学习文化知识,但毕竟这些人是士兵,白天要学习作战技能跟进行军事训练,因此学习时间都是定在晚上,为此,李志高还特意弄了一大批仿灯泡外形的节能led灯泡过来,专门为晚上照明使用。
就因为弄了这批灯泡,又让那些老师跟士兵惊叹了一顿,甚至就连马文等美国人也十分惊讶,只不过那些美国人惊讶的是灯泡的精致,并且那些灯泡居然能发白光!
没办法,别说led灯,就连冷光源节能灯也还没发明呢,结果让发出仿日光的节能灯刺激到美国人了,还真是不好意思了。好在,这批led节能灯的外表都是灯泡模样,使用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所以并没造成什么大震动。
从此以后,这些士兵白天照常训练,但到了晚上,却没有了自由活动时间,改为集体学习文化知识。
为了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顺便提高自己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李志高也每天晚上去教室当老师给士兵讲课,不过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他都是在其他老师讲完文化课之后,再讲最后一节课。
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课效率,李志高的课跟其他老师讲课不同,他是搞大课堂。
具体说,就是在房子外面弄一个讲台,四周布满节能灯充当照明,其他士兵以及老师还有来挺新鲜的美国人对着讲台席地而坐,然后李志高在讲台上用扩音器给大家讲课。
李志高讲的这种课,可不是讲文化课基础,而是讲一些国内外的历史故事跟见闻,国内的历史故事无非是一些我国古代汉唐时期的威风啊,那些汉族民族英雄的历史啊等等,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外的历史无非就是讲那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他们怎么成功的,怎么带领自己的国家崛起等等,总而言之都是照着后世专门教育小学生的资料,深入检出的讲,争取能让所有人都能明白他讲的是什么意思。
别说,李志高这种通篇用白话讲的通俗课,就连文化不高的士兵也听明白了,听了李志高的课,至少他们知道强秦大汉跟盛唐这些朝代是怎么个兴盛跟强大的,中国汉人在古代是如何长期领先世界,而世界其他国家后来是如何赶超中国的等等等等,大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经过这些忽悠,加上他们根据自身遭遇一印证,他们很多人都隐约觉得,自己如今过的这么惨,国家这么弱,都是满人不对,是清国阻碍了华夏的进步,是大大的坏蛋!
虽然李志高自己知道,实际上并不完全是那么一会儿事儿,毕竟明朝时候就落后西方了,不过至少这些士兵没多少文化,倒是信了李志高那番满人误国误华夏的话了。
李志高公开讲的这些,特别是那些说讽刺满清的故事,士兵们都无所谓,反而听的很过瘾很兴奋,美国人更无所谓,当看热闹了,反正大多数也听不懂,毕竟都是中文故事,但那十个老师可不同了。国外的事儿也就罢了,那些老师也同样不怎么明白,但说本朝的事儿,他们是略懂的,最起码知道讽刺本朝是不对的,要出事儿的。可惜,他们中间要么是怨天怨地怨政府的愤青之辈,要么是不敢明着反驳的保守之徒,所以这样的课,依旧继续这样讲下去。
李志高除了讲国内外的历史故事跟人物点评,还用一台隐藏在几个木头箱子里的音响放音乐当伴奏,亲自教士兵们唱歌。
这些歌曲的内容都是爱国歌曲、励志歌曲以及军歌,比如《大中国》,《男儿当自强》,《真的汉子》,《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号是中华》、,《打靶归来》,《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修改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等等。
别说,自从教导大家唱这些歌之后,士兵的学习积极性立刻就爆棚的不行,每次唱的时候都泪流满面,不用李志高再煽情推动,他们就开始自发的开始了互相诉苦,跟以前总是藏着掖着,不对外人说自家事儿的情况完全不同。
能来这里当兵的,要么是生活所迫,要么是走投无路,哪个不是有一堆血泪史,这么一开口子,再一阻挡不住了,倒是把十个老师吓了不少,立刻就走了四个,都是年龄比较大,顾虑比较多的,剩下的六个都是年龄不超过三十五的年轻老师,他们也十分兴奋,似乎也被部队的气氛感染了。
经过这么几天的讲课,通过讲历史,说人物,外加教唱歌,过规律的群体生活,士兵的学习积极性算是彻底调动起来了,很多时候都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如饥似渴的看书学文化。
比如如今士兵都已经全部随身带着课本、铅笔跟作业本,一旦白天的训练科目结束,就立刻利用休息的空档,凑在一起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
看到这个情况,李志高不禁感叹,多淳朴的人啊,要是让后世的人看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得羞愧死?不说别人,就是自己也得惭愧的不行。
这些士兵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高的有些离谱,但仔细一想也容易理解,毕竟这不是现代社会那个文化爆炸的时代,各种娱乐项目都相当贫乏,而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对这些人来说,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娱乐了,更不用说开阔眼界这一说了。
就算不听李志高的讲课,光看课本上的课文,对这些士兵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小学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学这些故事,不但能认字,还能学到许多他们不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好奇感跟新鲜感,才是他们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
想一想,貌似幼儿园的小朋友刚开学的时候,也是各种兴奋,各种好学,只不过后来学的越来越多,反而就越来越懈怠了。
另外,李志高当初教大家唱歌,只是想提高下积极性,但却没想到这些歌曲的威力居然这么大,很多士兵唱歌的时候情绪很大,经常会随着歌曲的旋律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他们唱《大中国》,就总是高兴雀跃,唱《男儿当自强》会吼的满脸通红,亢奋的不行,唱《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大号是中华》的时候,更是唱的泪流满面,几乎无一例外。
就这样,通过一番扫盲讲课加教唱励志爱国歌曲,外加他们自发的相互诉苦,军队里的风气面貌迅速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这支队伍训练的时候,虽然不能说死气沉沉,但也只是你说什么他们做什么,非常死板,他们每天最希望的,就是赶紧结束会操跟训练,然后去食堂吃饭,因为食堂里的伙食很好。
也就是说,吃饭才是那个时候的他们最渴望的事情。
然而现在,经过一番初步的扫盲教育,讲一些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以及外国的崛起历史,再唱一些现代的励志歌曲,他们却立刻就变了!
每天早晨,他们不再等宪兵吹哨子叫人起床集合,而是自己提前早早的就起来,然后自发的组成班排,先一边跑步,一边吼歌,通常都是吼修改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跑完步,满脸通红的他们就会自发的凑在一起学习课文,经常会互相提问,学习积极性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种情况已经不止是士兵了,就连那几个留下的年轻老师也是跟着一起,甚至他们都会在士兵训练的间隙过去,给他们继续讲课扫盲,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李志高估计让这些老师离开,他们也不会走了,甚至就算降低薪水他们估计也乐意。
等士兵们真正训练的时候,他们更是变了个样子,无论会操,射击,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板一眼实打实的用心练习,一点也不偷懒,而且训练完了之后,他们还会自发的凑在一起彼此讨论训练心得。
总之,一片热火朝天就对了。
如果说这些东西都只是看在眼的风貌变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另外一个变化就更出乎李志高的预料,那就是这支部队对李志高已经开始玩崇拜了!
过去,这些人对李志高都是有些感激,可见了面也就是点头哈腰行礼而已,彼此的关系就是正常的老板跟雇工关系,李志高养他们,他们给老板办事儿。
可是,自从李志高开始找人给他们扫盲,亲自当他们的老师,给他们讲国内外历史故事,讲国家大事,讲人物点评,甚至教导他们唱爱国歌曲以及励志歌曲后,李志高发现这些人再见到他的时候,眼光已经充满了一种热诚,见面后叫的那声“大人”更是格外响亮,甚至有次自己笑眯眯的跟两个十六七岁的士兵主动打了个招呼后,他们居然脸红脖子粗的立刻立正敬礼,激动的差点掉眼泪!
这种场面李志高太熟悉了,当年红小兵见伟人,好像就这模样,还有那些脑残粉见他们的欧巴大长腿偶像,也是这么疯狂,传销组织里那些被忽悠的传销人员见到传销讲师,似乎也是这样。
一开始,李志高还不太理解,不就是教他们认字,讲点历史故事,教唱一些励志歌么,至于么,哥们当年的学校整天玩这些,也不见我有啥激动的,甚至还特讨厌。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他自己跟这些人不同,不能拿自己的情况跟这些人比对。
这是一个悲哀与压抑的时代,这些人则是悲哀与压抑的可怜人。
而且,这些士兵因为自己当初的招兵资格问题,都是低于二十五岁,身高在一米六五以上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的年轻人,哪怕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但年轻身体带来的天生冲动并没有完全抹杀。
同时,这批年轻人由于贫穷等因素过早接触这个**黑暗的社会,被压抑了太久,也麻木了太久,且长期缺乏娱乐,内心干枯的要命,但内心依旧有自己的渴望。
如今,这批年轻人一旦过上了一种衣食无忧的群体性新生活,又接触了现代社会那些蛊惑能力十足的教导方式,很快就给他们自己找了个主心骨或者偶像,而这个人,毫无疑问就只有创造了这一切的李志高一个人!
说白了,他们的生活很贫苦,世界很简单,内心也比较单纯,又都还是非常容易激动跟冲动的年龄,过去也没有真正的信仰,一旦日子好过一点,再被输入一些思想跟娱乐,滋润下他们那极度干渴的心灵,很容易就点燃内心的那种激情火焰,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方向跟偶像,根本不用李志高刻意推动。
要不说年轻人从来都是变革的前锋呢,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精力的衰退以及阅历的增加,他们的这种激情才会越来越少。
简而言之,李志高发现,这些人已经开始自发的搞起了个人崇拜风潮,是一种李志高没有刻意推行,但却自然而然形成的思潮,自己这个给他们创造了这一切的大人跟先生,已经成了这些人的心理寄托跟主心骨。
当然,那些美国人不会受多大影响,不过他们也感觉到军队里的气氛变了,觉得这些人的学习积极性忽然变的很高,他们训练的时候也轻松许多,这让他们感到很惊讶,连说就连西方人也没这么积极的。
看到这种变化,李志高才暗自感叹,早知如此,就该早点玩扫盲,这样的话,自己也不用一开始搞的那么累了。
而且,音乐的力量居然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